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

旅遊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

發布時間: 2020-12-03 13:48:00

『壹』 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讀本

其實就是以人為本,不自私、不自利,毫不為己、專門利人,先從孝養父母開始,一點點擴大,到整個家庭,到整個單位,到整個地區,到整個國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貳』 李子柒是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入核心價值觀的

離子器是如何將傳統文化融合到價值觀的。這就要看他的個人魅力了。

『叄』 為什麼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

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專統文化積淀著中屬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文化是民族的根。一個民族的崛起或復興,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復興和民族精神的崛起為先導;一個民族的衰落或覆滅,則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頹廢和民族精神的萎靡為先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涵著博大精深的價值理念和倫理思想,中華傳統美德有著歷久彌新的時代意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傳統美德這一深厚資源,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使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和要求相契合,成為符合時代要求與人們現實需要的價值理念與行為規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的發布,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凝聚共識到自覺行動的飛躍,必將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地注入和滲透到社會肌體的各個方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持續迸發、永不衰竭的正能量。

『肆』 中國傳統文化四大核心價值觀念

中國傳統價值觀 四大核心理念 仁者無敵 安身立命 以和為貴 天人合一

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傳統價值觀,是凝聚全民族的載體,也是中國人有別於他國人的文化基因和思維特性,尤其是傳統價值觀的核心理念,是中國從秦朝自清朝二千多年的時間里,社會形態保持超穩定的深層結構因素。

一、仁者無敵

  1. 「仁者,人也」—— 中國文化對「人」的定義,孔子說 「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意思是有仁心仁義的,才成其為人。從象形字的意義來看,「仁」是「人」字旁一個「二」字,也就是說,只有在「二人」對應的人倫關系中,才能對人下定義。在古代社會,這類「二人」的對應關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這五倫關系。這個對「人」的定義,到了現代,五倫關系就被擴充為社群與集體關系,但在「深層結構」的意義上,這個在人際關系中才成其為人的定義基本沒有變。也就是說傳統文化對人的定義,相對來說就比較模糊,主要在社會關系中由他人定義。這就決定了「個體」在傳統文化當中的弱化和隱而不彰。中國人經常講「做人應該怎麼怎麼樣」, 主要是指做一個符合世俗標準的人,即使這些世俗標准有別於他個人的思想、理性、意志和判斷。否則,在世俗眼裡就是不會做人。這個世俗標准,就是孔子用來定義人的「仁」字。

  2. 「仁」的涵義——處處為對方著想的做人方式,用「仁」字給人下定義,可見「仁」是儒家倫理道德最核心的理念。孔子說:「上下相親謂之仁」「溫良者,仁之本也」孟子說「仁者愛人」 這種處處為對方著想的做人方式使中國人顯得特別富有「人情味」。以至於有些人在人情面前不好意思拒絕對方的過分要求,往往失去原則性,徇私枉法,破壞典章制度。對一般人來說,仁愛是相互的,只有雙方都具「體」地感覺對方的「心」「有到」自己「身」上時,才去「做人」,一旦越出了人情磁力場的溫暖包圍,或者雙方撕破臉皮了,就不知該怎樣去「做」了,難免有失風度,比如在公共場所出現不守秩序、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那麼怎麼才能做到仁呢?孔子說「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對於聖人和傳統士大夫來說,盡管他們把仁做為個體存在的基礎,但是這個高層次的原則仍然是以人倫關系之間衍生出人情作為內容,反映了中國文化濃厚的道德倫理色彩。它反映在政治層面上,就形成以下這樣的理念:

  3. 內聖外王,仁者無敵——道德與政治的合而為一「內聖外王」就是孔子在《大學》經典中提到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用現代的話講就是:格物深入研究事物的規律和本質,致知將其上升為理論,誠心實意,端正思想和態度,一日三省吾身,克己復禮,使家庭和睦,推己及人,使人人都成為和自己一樣的仁人君子,然後施仁政管理國家,使天下太平,這個過程體現了道德與政治的統一,成為中國歷代士大夫階層由內而外的人生進修階梯。內聖,是德治;外王,是人治,內聖外王就是一種德治加人治的社會治理模式。但是在高度集中的權力面前,德治對集權者的約束總是十分有限,充其量是一塊光鮮的遮羞布。所以,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關系也只能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德治加人治要求作之君者,必須同時作之師,作之親。儒家的天地君親師這五個角色,作為統治者身兼三職,做老百姓的領導、老師、和父母。這樣以來,人的思想意志以及國法以外的私人領域自然也成為管理的對象,個人就沒有多少空間可言了。

二、安身立命

  1. 身的含義,中國人是用「身」這個詞來指稱自己的,比如本身、自身;同時,還用身來代表生命。比如終身,就是指人的一生;人一生的事業,就是安身立命,除了形象化地安置身體之外,還有去符合命運靜態地去養護它的意思。除了用身這個詞指稱自己和生命之外,還用它來形容一些在其他文化中不屬於「身」的場合。比如,一個人的背景與起源,叫出身;名下的資產總額,叫身家。違背自己的意志而被迫去做一件事,叫身不由己;屬於思維和理解力范圍內的事,也用體會體驗一類的詞去表達。像身體力行、言傳身教這類屬於道德范圍的事,也在劃入身的范疇內,用身字來表達。所以,從身的含義來看,安身立命的身不僅是指身體、肉身,還指人生、生活,把這些安頓好了,有飯吃,有衣穿,生命就可以生根發芽,傳宗接代了。

  2. 食的文化——身體化的表現,中國烹飪技術之精緻,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發達的。中國人特別注重食的養生功用和食的社交功用。這說明的傳統文化將人更多的看成是一個身體化的存在,比較忽視它是一個具有完整形態的精神主體。當然,士大夫階層和老百姓對身的理解是有層次和境界之分的。古代道德和政治統一的傳統,決定了士大夫階層天生肩負「以民為本」的使命感,也就是讓天下蒼生皆能安身,皆有一口飯吃。因此他們提出的口號「解民於倒懸」「措天下於衽席之上」等等,雖然也是充滿了身體化的想像,但這個身指的是社會,是天下民生,而國家則是照顧這個身的一顆心。至於老百姓的安身一般只顧及其家,而且這個身必須放在縮小了的人情磁力場中,互相取暖才能安心。這種安身與安心的需求,造成了他們一方面十分現實,物質化,就連求神拜佛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才臨時抱佛腳,完全是實用型的、世俗化的;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精神和感情上的麻木。

  3. 安其身,則得其心——民生觀,安身立命的身體化傾向,使老百姓的要求基本只限於「有口飯吃」就行,就不會造反。所以安其身,則安其心,解決好民生問題,就天下大治,天下太平了。中國人最高的政治社會理想是《禮運•大同篇》中的大同境界,那就是使普天之下皆有所養。《孟子》一書的大半部都在討論如何施仁政,施仁政的中心就是民生問題;一直到孫中山的民生主義,民生的觀念像一條紅線貫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治思想。 《漢書》中說「民以食為天」,食的確是密切串連中國文化、百姓生活、政治理想各領域的同心軸。老子甚至把治理國家比喻成烹調術。他說「治大國,若烹小鮮。」《周禮》這本書排列的百官當中,冢宰既是宰相,又有大廚子的形象。總之,安身立命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吃飯問題。即使到了現代,的生存和發展的范圍更廣了,要求更高了,但是有飯吃才能生存始終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理念的首要標准。

三、以和為貴

  1. 陰陽調和論,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陰陽在太極中的互相調和。陰陽本就是同一事物兩各方面,陰陽調和則基本上排除了「邪惡」的因素。因為這樣的本體論中,所謂邪惡的因素並不是必須由善去克服的惡,而是陰陽失調,因此,如果出現動,也是動亂,是一種變態,最後也必然用和合的方式恢復結構的平衡,回到原樣。同樣,傳統文化對待自然的態度也是和合式的而不是抗爭式的。表現在人際關系中,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情味」。人際關系以保持和諧為最高目的。禮尚往來,恥於斤斤計較,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不提倡訴訟,所以公然為自己爭利益的言行也就為人所不齒了。正如孔子所說「禮之用,和為貴。」

  2. 安定的政治局面,和為貴就是一種放棄對抗的態度,表現在政治生活上,就容易形成安定的局面。即使已經僑居海外的中國人,也大多是只謀一口飯吃,對政治漠不關心,很少自發組織壓力團體維護自身利益。所以,上世紀90年代東南亞排華和洛杉磯黑人暴亂,最倒霉的就是華人,盡管華人人數眾多,但是懦弱和冷漠使他們之間不善於組織和團結,一盤散沙,毫無還手之力。根據辯證法和歷史經驗來看,以和為貴這條傳統價值觀的核心理念,還可能帶來一種可能性,就是它的對立面——亂。逆來順受慣了的人,一旦忍無可忍發泄起來的時候,很容易一發而不可收拾。而且由於平時不擅於利用合理渠道宣洩自己的攻擊性,所以當這種攻擊性終於爆發的時刻,是不受理性控制的、盲目的、極具破壞性的,而且是沒有游戲規則的、是斗死方休的。

四、天人合一

  1.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源於春秋時期的莊子,經過孟子和董仲舒的發揚光大,最後由宋代的張載、二程整理成熟。天人合一就是認為天道與人道的是統一的,以人倫外推天道,以天道比附人倫。很明顯,中國的這個天和世界上任何高級宗教的「天」都不同,的天並不是超越世界之上的上帝,而是「天地人」這個世界系統內在的組成因子。

  2. 世界上其他高級宗教都認為天和人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人盡管可以嚮往超越界,但永遠不可能達到神的地位,唯有中國的天道觀主張天人合一。而且,這個天人合一是將天道拉下來去符合人道的。並且認為「天道遠,人道邇」。孔子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也就是把眼光完全集中在這個人世上。

  3. 中國人的天道就是人道,它是人間理想化了的和諧關系的映照。也就是說,人如果能夠保持和諧,就是符合天道,否則的話,就會令天道失常,因此,人有參天地化育之功。那麼,怎麼「參」呢?宋朝的理學家朱熹認為,用「存天理、滅人慾」的方式,把自己的七情六慾都導入公式化的人倫渠道中獲得中和化的效果,以便能夠永恆地維持「和合」狀態。正如同天地之陰陽調和是為了化生萬物一般,人倫關系中被渠道化的七情六慾,也必須是為了養育以及延續身體化的存在服務——養雙親,養妻子兒女。這樣,人道就和天道真正的統一了,人也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以上四大傳統價值觀的核心理念作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中保持社會形態超穩定的深層因素,在國民心理和國家社會層面都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現代化的世局當中,如何有意識地反省之、引導之、改造之,是當代中國人需要肩負的文化使命。

『伍』 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讀本

有,但不知道是不是你指的這本,我知道很多醫院都組織編寫了這本書。

『陸』 如何理解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觀

主流文化的治國理政價值觀 這是從政府到基層群眾都關心的回話題,它涉及到答我們政府行為、政策導向的根據。怎麼把握中國傳統文化里邊主流的治國理政理念?

首先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這四個字是見於《管子》,中國講的以人為本有鮮明的特色,這個特色就是從西周以來,中國文化就向著一個新的方向發展。全世界古代文明的文化都是以神為本,中國早期歷史在商以前也是以神為本,但從西周開始,從周公封於魯開始,他的思想就從以神為本的文化開始轉向以人為本的文化。西周時期開始有一種思想,說神依人而行,是依靠人存在的。

『柒』 傳統文化是現代核心價值觀的主要源頭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與優秀傳統文化相承繼和契合,可以這么說。

『捌』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和基本精神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 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中國傳統文化之皮影【傳統文化的四個顯著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歷史悠久。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與一般的宗教相比較,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的,既是充分中國傳統文化之服裝說理的,又可以讓人進行實證,這些內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隨便解釋得了的。所以,它與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於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說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只有通過虔誠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問、不要問為什麼,是什麼道理。可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在各種色象的誘惑下,很多人是經不起引誘的,他們都會對自己的信仰發生動搖的。特別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確科學地解釋自身,而且往往與科學思想是有抵觸的(這不是說科學是正確的,科學也是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而科學的道理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認識的是物質,是事物直觀的可見的表象。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宇宙飛船上天,原子彈爆炸,互聯網技術,生物技術上的成就,科學觀念是很易被人們接受的。由於以上原因,人們對信仰發生動搖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正是這種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上帝的罪人。更頭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師還染上了艾滋病,有媒體報道,他們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於不正當的性行為造成的,這說明他們已經遠離自己的信仰,淪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們應當承認,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還是高尚的,但是從發展的趨勢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伊斯蘭教,都沒有發展前途,因為它們都不能為科學思想所接受,最終會被人們所拋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為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體與硬化。在中國歷史上,無論什麼時候,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徹底的貫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象《聖經》文化和《古蘭經》文化那樣,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命運。現在最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徹底貫徹,而這種貫徹是民主的、自由的,人們自覺自願地接受的,不願接受馬上就可以反對,而不是象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聖經》文化,和現在《古蘭經》文,是強迫的。
用現代語言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使人們真正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並不是我有什麼能耐,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包涵的本質。再者,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的產物,因為大家都有文化了,語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強了;第三、科學已經很發達了,我可以藉助科學上的發現和科學語言,對其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細致地表述,這樣就更有說服力與感染力。以上各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所在。中國傳統文化,還有語言和文字上的優勢,這在以前的帖子中都談到了,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玖』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核心價值觀

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非常豐富復雜,其中有四個思想最為重要,也最有概括性版。這就是:
一、權作為基本哲理的陰陽五行思想。
二、解釋大自然與人類社會關系的天人統一思想。
三、指導解決社會問題的中和中庸思想。
四、指導如何對待自身的修身克己思想。

『拾』 如何用傳統文化涵養核心價值觀

首先,《綱要》指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夢的落腳點。《綱要》第一條指出:「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引導青少年學生更加全面准確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認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未來中國將在世界舞台上站到一個怎樣的高度,取決於當下學生們的成長軌跡,只有深入了解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青少年學生才會形成中華文化的自覺自信、堅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教育改革新方向,就是給「中國夢」這個宏大的目標找到一個腳踏實地的出發點、一條嘗試的道路。
其次,《綱要》還有助於推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綱要》第七條強調:「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以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為重點,著力完善青少年學生的道德品質,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養。」另外,在對具體推進措施和課程安排的敘述中,提出「充分發揮中小學德育課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作用」,嘗試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學生道德水平及人格的培養過程中,用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積極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塑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強烈責任感,包含著人與人之間以仁愛相處的哲學,包含著對個人「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道德與行為要求,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孕育著和諧社會價值體系,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一定積極意義。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道德和人格培養緊密結合,引導青少年學生立足於優秀傳統文化,將時代精神、現代氣息融入其中,形成愛國、處世、修身三個層次的價值觀念,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再次,《綱要》還體現了傳統文化教育推進方式的豐富多元。從臨摹名家書法、詩文經典理解體會等課堂教學方法中,可以看到國家對於學生能夠真正體驗並掌握傳統文化的希望;從努力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師資水平和發揮家庭的作用、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網路教育平台等一系列措施中,可以看到國家倡導將學校、家庭、社會這些不同的社會化場所整合起來,共同完成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任務;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升學考試中的比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實施進行評估和督導等舉措,也體現了國家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決心和力度。此外,國家還充分調動各方資源,鼓勵民間藝人等參與教學,利用博物館、紀念館、遺址等公共文化機構,配合以新聞出版廣電等部門,利用研究機構科研力量,全面落實和保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推進與實施。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