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生態旅遊發展
⑴ 世界生態旅遊發展狀況如何
世界上,生態旅遊發展較好的西方發達國家首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這些國家的生態旅遊物件從人文景觀和城市風光轉為謝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較為原始的大自然,這些自然景物在其國內定位為自然生態系統優良的國家公園,在國外定位為以原始森林為主的優良生態系統,這就使不少發展中國家成為生態旅遊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區和非洲野生動物園成為生態旅遊熱點區域。
根據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估計,1988年,發展中國家旅遊收入為5500億美元,其中生態旅遊為120億。在哥斯大黎加,每年接待的國際遊客中,幾乎半數以上是去欣賞熱帶雨林的生態旅遊者。據世界旅遊組織統計,1994年去非洲的國際旅遊者為1857.73萬人次,其中生態旅遊者占相當比例。在西方發達國家,周末和節假日到大自然去旅遊已成為一種時尚。
西方發達國家在生態旅遊活動中極為重視保護旅遊物件。在生態旅遊開發中,避免大興土木等有損自然景觀的做法,旅遊交通以步行為主,旅遊接待設施小巧,掩映在樹叢中,住宿多為帳篷露營,盡一切可能將旅遊對旅遊物件的影響降至最低。在生態旅遊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腳印,帶走的只有照片」等保護環境的響亮口號,並在生態旅遊目的地設置一些解釋大自然奧秘和保護與人類信息相關的大自然標牌體系及喜聞樂見的旅遊活動,讓遊客在愉悅中增強環保意識,使生態旅遊區成為提高人們環保意識的天然大課堂。
過去,西方旅遊者喜歡到熱帶海濱去休閑度假,熱帶海濱特有的溫暖的陽光(Sun)、碧藍的大海(Sea)和舒適的沙灘(Sand),使居住於污染嚴重、競爭激烈的西方發達國家遊客的身心得到平靜,「三S」作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成為西方人所嚮往的地方。隨著生態旅遊的開展,遊客環保意識的增強,西方遊客的旅遊熱點從「三S」轉向「三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緬懷人類曾經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懷舊(Nostalgic)」情結,使自己融入自然,進入「天堂(Nirvana)」的最高境界。這種旅遊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
⑵ 瑞士的全域旅遊是怎麼發展的
整合資源,互聯網智慧化,國外的全域旅遊更強調自由行,你可以看看十三陵是咋做的
十三陵特區為實現對十三陵一日游的管理監督,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拉動十三陵特區經濟發展,提升十三陵旅遊的管理、營銷和服務水平,自2016年開始,與北京中景合天攜手合作,展開旅遊大數據雲平台、旅遊監督管理、旅遊全域營銷、旅遊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智慧化建設,具體來講,主要建設了以下內容:
1、通過十三陵特區全域智慧旅遊建設,提高十三陵旅遊生態環境檢測和保護的能力,提高對遊客及工作人員的安全檢測和保護能力,提高對十三陵旅遊綜合管理監控能力,提高十三陵旅遊業務的營銷和服務能力。
2、通過十三陵特區全域智慧旅遊建設,將十三陵旅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所涵蓋的六大元素(即:行、食、住、游、娛、購)進行有序的整合,為遊客提供便捷的服務,使景區旅遊經濟效應最大化。
3、通過十三陵特區全域智慧旅遊建設,使企業經營與十三陵旅遊更有效地進行結合,拓展企業的營銷宣傳渠道,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相信十三陵全域旅遊平台的建設,能夠有效改善十三陵地區的旅遊環境,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
⑶ 瑞士結合其山區特色開展了哪些旅遊項目,發展這些項目的依據各是什麼
登山,滑雪。瑞士海拔高有冰川積雪,風景優美夏天成為觀光和避暑聖勝地,冬季發展滑雪運動的條件十分理想溫泉資源也很豐富。
⑷ 舉例簡述世界各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和現狀
(1)義大利。義大利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在義大利的旅遊業中,農業旅遊屬於新興的生力軍,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旅遊產業。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形成了早期的農業旅遊。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期和90年代的成熟期,到1996年為止,義大利全國20個行政區,已全部開展農業旅遊活動,其中尤以托斯卡那大區最為突出,每年接待國內外農業旅遊者高達20萬人次。
(2)法國。法國既是歐洲第一農業大國,也是世界旅遊業大國,這為法國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20世紀70年代,法國國內掀起了建造「第二住宅」的風潮,並開辟人工菜園活動。各地農民積極響應,紛紛推出了農庄旅遊,並組建了全國性質的聯合經營組織。近年,法國人又推出了全新的「農庄旅遊」業,將農業旅遊徹底產業化,全國有1.6萬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以供遊客體驗農家生活樂趣。1988年,法國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並結合此後法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盟、國家青年農民中心和法國農會與互助聯盟等專門農業組織,聯合成立了「歡迎您到農庄來」的聯合經營組織,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旅遊。現在,這種農業旅遊能夠為法國農民帶來每年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
(3)西班牙。西班牙是歐洲除瑞士之外山地最多的國家,發展鄉村旅遊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在1986年前後開始起步,1992年以後快速發展,目前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海濱旅遊,成為西班牙旅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西班牙人非常重視鄉村旅遊,有36%的西班牙人的假期是在1000多個鄉村旅遊點度過的。鄉村旅遊使西班牙的農村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也使農村的設施和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班牙農民只佔全國總人口的4%,但農業產值卻很高。過去5年裡,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增長了93%,其中89%的遊客是西班牙本地人。這個數字意味著每年有超過200萬的西班牙人遠離城市到內地的農村旅遊。
(4)美國。在美國,農業旅遊業被稱為是「鄉村旅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之後,旅遊業逐漸成為了世界上發展勢頭最強勁並且持久不衰的產業。而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鄉村旅遊就開始在美國長盛不衰。
這是由於一方面,美國政府發現鄉村旅遊與傳統的工業相比,投入更少,收益卻更大;不需要大量的破壞環境,甚至有助於環境的保護;對於員工的技術要求也相對較低。美國農村一直地多人少,開展鄉村旅遊不僅彌補了農業勞動力的短缺,還能幫助農場主就近推銷農副產品。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對於鄉村生活的獵奇、回歸大自然的心理,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對美國幾個窗口城市的走馬觀花式的游覽,他們更加想要深入了解美國內部地區的文化、歷史、風光。再加上人口普遍老齡化,使得鄉村旅遊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美國的農業旅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振興農業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農場主在鄉村旅遊的內容和項目上不斷推陳出新,以吸引更多的遊客。除了採摘果品、飼養小動物、垂釣比賽、露營野炊等傳統活動,還新增了綠色食品展、珍稀動物展覽、農場博物館、鄉村音樂會等活動,引來了源源不斷的遊客。
到了20世紀90年代,全美農業地區經濟普遍下滑,但農業旅遊成了唯一有所增長的領域。根據美國旅遊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46%的美國成年人在2005—2007年間曾參加過鄉村旅遊。在美國夏威夷,2005年全州有4800多座農場從事鄉村旅遊,其產值達到3500多萬美元,其中38%左右來自農產品的直接銷售。
(5)馬來西亞。1985年,馬來西亞根據農業部的計劃,建立了一處農林旅遊區,作為農林示範、農林生態保護,開展農業旅遊參觀。從1992年起,將7月2~9日定為一年一度的「花卉節」,以花卉為主題,發展農業旅遊。隨著花卉生產的興起,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實現了花卉的基地化、產業化,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使馬來西亞旅遊業連年創下佳績。1994年旅遊業外匯收入達到90億馬幣,成為排名第三的產業。1995年,馬來西亞成功舉辦了國際花卉展銷會,成為東南亞地區權威性的國際花卉展。
(6)日本。相對於歐洲,亞洲的農家生態旅遊起步較晚。其中,日本的農業旅遊發展相對較早。其特點在於各地的農場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營造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設立貼心的富有特色的服務設施,以此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日本的農家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旅行社組織遊客參與春天下農田插秧、秋天收割、捕魚撈蝦、草原放牧、牛棚擠奶等一系列體驗性極強的務農活動。參加的人員有研究人員、學生、職員、公司白領等。
在日本的岩手縣有一座具有百餘年悠久歷史的民間綜合性大農場,名為小井農場。自1962年以來,農場先後開辟觀光農田40公頃。農場中分立了多個主題的區域,動物農場專門用來飼養各種家禽家畜以供人們觀賞逗玩,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定的飼養知識;遊客在欣賞完牧場館擠牛奶的表演以及奶油的加工過程後,還能購買到新鮮出爐的奶製品;別具特色的農具館,展示了各種各樣新奇古怪的農業用具,從日本古代的耕作工具到現代化的機器工具都一一陳列於其中,遊客們能夠在這里了解到日本農業發展的歷史。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展,在日本也興起了很多的觀光型農庄。人們只需要購買一張門票便能夠在農庄內自由的觀賞各種瓜果蔬菜、花草樹木,同時也有一些農庄提供了採摘樂趣的體驗活動,欣賞之餘還能夠帶走自己採到的新鮮蔬果。
1979年,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先生提出的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銳意創新,培養人才」為基本理念的一村一品運動,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振興了大分縣的農村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項運動中,很多村莊都將自己的傳統風俗文化作為特色品牌大力宣傳和弘揚,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
近年來,務農旅遊在日本也逐漸升溫。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和秋天的收割為中心,組織遊客去農村體驗農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區的旅遊團還可以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採集、加工海帶等活動。
(7)韓國。韓國的鄉村旅遊起步比較晚。近幾年,在一些大城市周邊的漁村出現了很多「觀光農園」和「度假鄉村」。這些農園提供城市居民可以休閑、體驗、收獲的活動,滿足了城市人放鬆身心的需求,農民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有特色的是,在一些漁村中有規定20人以上的團體遊客在村內的食堂用餐,而零散的遊客則會被分配到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戶家中去享受農村式的聚餐,讓遊客吃得開心、吃得健康。這些觀光農園最初多是農民自發組建的。隨著韓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都進入城市尋找工作,農村勞動人口下降,僅依靠種植糧食獲得的收入也不斷減少,而很多農戶的一些房屋被閑置。於是,在這樣的契機下,一些農村居民搞起了農家樂一類的鄉村旅遊,讓城裡人來農村吃吃飯、參與勞動,之後收取客人一定的費用。沒想到,這樣的農家旅遊一下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熱烈歡迎,周末或節假日來農村進行這樣休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由於生意的紅火,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效仿這種形式的農家旅遊,經營著自己的農庄。不久之後,韓國的農業部門也發現了這種旅遊模式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道路,於是大力提倡和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提供的資料表明,韓國農村觀光和民俗市場的規模,2001年約為28400億韓元,到2005年達到了51100億韓元。
⑸ 瑞士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成功的經驗
瑞士是旅遊發展的先驅 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旅遊發達國家。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 旅遊業已成為瑞士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近幾年的旅遊收入均在200億瑞士法郎以上 超過了瑞士的鍾表業和銀行業。2004年 瑞士旅遊總收入為248億瑞士法郎 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6%。瑞士旅遊業的發達 首先得益於獨特的旅遊資源。瑞士是一個內陸國家 國土面積不大 但其獨特的旅遊資源和旅遊服務卻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遊客 每年到瑞士旅遊的過夜客人達6000多萬人次 已成為重要的國際旅遊目的地。瑞士旅遊業發展的做法和經驗 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示
啟示之一 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是旅遊業有序發展的前提 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既是旅遊業有序發展的前提 又是旅遊業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按照此原則 旅遊資源的開發應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近期與遠期結合的方針。堅持有序利用、持續發展。為此 旅遊開發建設要遵循「三個必須」 一是必須規劃先行 先規劃後開發 避免盲動。要充分考慮旅遊基礎設施的空間比例和完善程度、旅遊者接觸大自然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當地旅遊的接待能力和承受力 二是必須賦予規劃的權威性 避免隨意。要以法律、法規為保障 規劃一旦確定就不得隨意更改 三是必須嚴格按照規劃進行建設和管理 避免盲目。要加大旅遊發展規劃的宣傳力度 增強旅遊管理者的規劃意識和理念 讓嚴格按規劃辦事成為每一個管理者和經營者的自覺行動。比如 瑞士日內瓦湖邊建築的式樣 屋頂的傾斜度 都有嚴格的規定 當地的居民要想多開一扇窗戶都需要得到政府的批准。山區不許蓋超過四層高的樓房 並且也不許多蓋樓房。
啟示之二 保護環境、有序利用 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關鍵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 良好的生態環境 也是旅遊業的重要資源。有序利用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可以促進旅遊業的持續發展 而旅遊業的持續發展 又可以使生態環境得到更有效的保護。在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 瑞士政府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環境治理和保護 積極培養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的意識 組織規劃、建設、環保等部門進行定量環保研究 分析未來旅遊活動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和需要採取的對策。始終著力於科學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突出強調協調發展、堅持開發就是保護的理念 在通過開發促進保護 通過保護促進開發方面進行了長期實踐 積累了大量經驗。比如 瑞士伯爾尼「少女峰」 依山就勢、就地取材 建軌道於森林 藏高樓於山中 在山體內開道鑿洞 讓火車在山腹中穿行 電梯在峰中升降 使活動空間得以充分擴展、生態環境得以充分保護。做到了人與自然和諧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統一。在瑞士 酒店為避免洗滌大量的毛巾污染環境 鼓勵客人自備毛巾。備有毛巾的酒店也只有被放置在床邊或浴室地上的毛巾才會被更換 一些星級酒店使用的是再生的衛生紙。瑞士的鄉村 都有污水處理廠 生活用水必須經過處理後 才能對外排放。因此 瑞士的水質十分優良 據稱日內瓦湖的湖水已達到可以直接飲用的標准。為了保護生態環境 瑞士早在七十年代就在一些景區禁止汽車進入 改用馬車或電瓶車。瑞士許多美麗的雪山可以通過纜車讓人們近距離欣賞 但是這種近距離的欣賞是建立在高技術和嚴格環保的基礎上的 除了一些專門的雪上運動地區 人們的活動嚴格地限制在一定范圍的 如封閉的空中纜車和觀景室 人們只能在空中觀賞 不會造成污染和破壞。旅遊高度發達的瑞士 為了保護環境 大力提倡環保而又有利於健康的徒步旅行和自行車旅行。
啟示之三 以人為本、以客為尊 是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基礎 先進的旅遊設施、優質的旅遊服務、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是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它要求旅遊基礎設施應充分體現安全與舒適 旅遊產品應充分體現特色與個性 旅遊線路應充分體現便捷與需求 旅遊服務應充分體現細致與親和。為遊客創造一個「緊張而有序、疲憊但快樂」的旅遊氛圍。 瑞士旅遊業發達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其先進的設施和高質量的服務。為了使遊客了解天氣 在山地景區 所有酒店的電視都專門有一個頻道實況傳送山上的天氣狀況 遊客可以根據氣候的好壞選擇登山時機。為了給國際遊客提供便捷服務 瑞士政府在景區、旅遊交通線路上都全面設置了國際標准圖形標志 滿足了世界各國遊客的需求。在瑞士 由鐵路、郵政巴士、遊船、觀光纜車組成的瑞士公共交通系統覆蓋了瑞士幾乎所有的城市和景點 並以其人性化的服務和精確的運營時間而享譽世界。列車始發不差分毫。列車是瑞士最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 在每個站台上都有詳細的列車到達和駛出時刻表。列車內部裝飾不千篇一律 有的車廂裝扮得像鄉村酒館 有的車廂布置得富有濃厚的懷舊氣息。
⑹ 瑞士旅遊業特點
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是瑞士旅遊的最大特點.
首先是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上,強調以人為本。旅遊開發依託的資源往往和當地社區緊密聯系在一起,如何通過這些旅遊資源的開發,使企業得到贏利,社區得到收入,政府獲得稅收,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外來投資者在開發某地旅遊中,常常忽視當地人的參與和經濟發展,旅遊收入集中在外來投資者以及中介者手中。而另一方面,由於旅遊經營者大量銷售非本地產品,又造成了社區收入的泄漏,進一步使當地社區經濟受到損失。瑞士伯爾尼格林瓦德村,海拔 1000米到4000米,面積100平方公里,有4000多居民,旅遊業在該地區已經發展了200年。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研究表明,也許旅遊業可以在一個地區比較獨立地發展20年,但是只有必須和當地居民內部之間建立真正的聯系,才能可持續發展,這也正是格林德瓦地區的旅遊得以持續發展200年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內部聯系。換句話說,尊重當地居民,讓當地社區參與是旅遊可持續發展中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如果沒有以人文本的理念,旅遊資源的開發常常面臨著不可持續的尷尬境地。在整個阿爾卑斯山脈沿線的旅遊開發中,有許多尊重社區、以人為本的例子。但同時在這一區域,有些地方因為大量外來投資,割斷了當地旅遊業與農村社區的聯系,導致旅遊業的衰退和低迷。
在旅遊交通等系列基礎設施方面,注重便捷、安全。如同我國強調的村村通公路一樣,瑞士則是鄉鄉通鐵路。由鐵路、郵政公共汽車、觀光纜車和遊船構成的公共交通系統,覆蓋了瑞士幾乎所有的城市和風景區(點)。列車發車、停車時間准確。火車站(train city)有火車城市之稱,如同一個綜合服務中心,為遊客提供了瑞士境內火車、公共汽車、遊船的各種信息和服務,遊客可以預定歐洲其他國家火車位或卧鋪床位,辦理回程飛機登機或行李托運手續,兌換貨幣,寄存行李,租借自行車和輪滑工具等;所有列車外觀鮮艷,色彩豐富,讓遊客倍感新鮮。列車行駛平穩,車內設施先進,座位柔軟、舒適,車內帶有空調,設有吸煙區和非吸煙區。旅遊客車配置有電視、衛星定位系統和廁所,長途旅行中,遊客能夠非常方便舒適地乘車;無論列車、巴士還是纜車,往往採用大的玻璃窗戶,保證遊客在旅遊途中能夠輕松自如地欣賞到路旁的美麗風光。
在旅遊餐飲和住宿方面,強調干凈、衛生和舒適。我們下榻的每一處飯店,就餐的每一處餐館,店堂衛生干凈、整潔,即使是一些小餐館也能讓人體會到它的精細之處,尤其是廁所。許多餐館的廁所不管是在地下一層或者地上還是樓上,我們都發現這些廁所內一點也不顯潮濕,光照明快,內部整潔干凈,而且沒有異味。廁所內,在恰當的地方放置有煙缸、洗手液、揩手用的干凈紙巾、擱放臟紙巾的容器。這種環境讓所有入廁的人對廁所都有一種自然的愛護和尊重。這一點或許是我們國內許多星級飯店也應該學習的。
另外,瑞士的全景觀光方式雖然在我國很多地方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得到,但所不同的是它的服務。全景觀光地點通常位處高寒地帶,在這樣高寒的地方,如果僅僅注重觀光瞬間的滿足感是不夠的,所以在瑞士得這些地方恰到好處地配置了溫暖舒適的餐飲設施和室內觀光設施,讓人可以在體驗「極地」風光之後,回歸到如家那種輕松舒適的氛圍中,使人沒有任何空寂孤涼的非人性的不適感。
在國際旅遊服務中,關注跨國文化研究和能力培養。瑞士旅遊業堅持開放的態度,承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差異;明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的需求差異;強調學習跨文化技能(技巧),注重根據有無特殊的習慣和喜好採取不同的接待方式。瑞士學者認為,「做旅遊,要經常問自己,客人究竟想要什麼?」要充分考慮跨文化之間的差異與特點,換句話說,要對其它國家的文化感興趣,要主動研究。例如,瑞士在向中國推廣旅遊中,強調必須根據中國人的興趣進行適應對策。針對中國與印度人,後者更願意花錢在住宿上而前者則願意購物的特點,所以在酒店導向上,面向印度遊客時,強調酒店的舒適服務,而針對中國人則主要強調酒店的完善功能便是一個例子。
強調從旅遊者的角度認識和改善旅遊服務。在具體問題的分析中,強調從遊客和一線旅遊服務者對旅遊的意見,從細微之處入手,剖析問題的根源,研究對策,從而能夠保證旅遊服務按照遊客的喜好與滿意程度進行相應的完善,真正達到旅遊人性化的目的。
⑺ 瑞士旅遊業發達的原因
獨特的地理位置及較好的氣候,然後豐富的自然資源,濃厚的文化底蘊,以及較發展的經濟和交通,這些都會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