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信息服務發展現狀

旅遊信息服務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 2020-12-02 22:10:04

1. 中國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實踐表明,發展旅遊業是推動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領域,是統籌經濟社會以及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滿足人們生活需求、落實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因為旅遊直接就是為人服務的,大家也知道,從中國的旅遊業,過去不知旅遊為何物,到現在認為旅遊是高端消費,旅遊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國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這個也說明了旅遊業的發展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一種需求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點,是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隨著我國綜合國力持續上升、國際影響不斷的擴大、市場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遊持續穩定增長。
第二個表現是國內旅遊,國內旅遊持續全面增長,國內旅遊是旅遊量最大、潛力最深、基礎性最強的,國內旅遊良好的成長性能和強勁的帶動功能繼續蓬勃發展,居民出遊人數持續增長,國內旅遊首先是把入境旅遊放在首位,應該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國內旅遊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三個表現是出境旅遊,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公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以及出國旅遊目的地不斷的增多,我國國民出境旅遊,保持快速增長的速度,出遊范圍更加寬廣、出遊方式更加靈活、出遊規模日益擴大。
從國內旅遊來說,中國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中國擁有13億人口,這里把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做了簡單的介紹。
中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第一個,從政治上看,當前國家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國內立足改革與發展,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國際立足和平發展,整體塑造文明大國形象,而作為旅遊業,從本質上來說是符合構建以人為本、循環經濟、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諧社會的國策取向,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地位也不斷的得到提升,從1985年,中央首次明確旅遊產業的地位,到1992進一步明確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再到1998年將旅遊業列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直到十一五期間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加大培育,從這個發展的歷程來看,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環境全面優化,地位越來越顯得重要。
第二個,從經濟環境分析,經濟環境表現為強力支撐和轉型躍升,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全球化、區域化合作進一步加強,這就為中國發展旅遊提供了穩定的市場,經濟全球化,國際環境越來越寬松,對於入境旅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展環境,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向全面小康經濟發展轉變,按照預測,未來10年將保持7%的穩健增長的態勢,國民人均GDP也將大幅度提升,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總體上得到滿足以後,消費結構將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旅遊人口、出遊率、旅遊花費及結構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拐點。而且剛才講了,旅遊從目前來說已經成為國民生活的必要內容之一,這些經濟環境將呈現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鎮居民休閑游、農村居民觀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這樣我們說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經濟環境是強力支撐著轉型升級。
第三個,從社會環境來講,因為大家知道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中國大力創造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人居環境、民生經濟、和諧社會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主流,中國作為全球最安全的旅遊地國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遊的雙向互動效應,能為發展旅遊業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在提高國民收入增加閑暇時間和提供社會保障等一系列匯集全民的基礎上,旅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動力之一,理應也肯定應當成為人類共享、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休閑旅遊消費也正在逐步進入國民生活領域,休閑權、旅遊權,如同勞動權和受教育權一樣,是人類全面發展應該享受的權利。這是從中國的旅遊發展來看,從傳統的觀光游正在向休閑、度假發展,所以這樣中國發展的社會環境是以人為本、共享成果。
第四從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表現為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融大國,大家知道中國文化正在實現偉大的復興崛起,中國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加上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工程的實施,進一步增強中國旅遊的國際影響力和吸引力,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提升中國旅遊產業的形象。也就是說中國的旅遊業經過30年的發展越來越注重文化內涵,越來越注重文化與旅遊的關系,因為文化因旅遊而傳承,旅遊因文化而繁榮,旅遊是文化的載體和傳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所以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文化環境是文明大國,文化旅遊共同繁榮。
第五個,科教環境,科教興國創新發展,隨著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信息科技化、裝備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遊業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運用,這些科教興國方略實施,科技的增強是促使了旅遊業開發的手段、經營方式、發展空間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也有利於中國旅遊業直接面向世界,實現跨越式的發展。與此同時,國民教育的普及化、國民教育旅遊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於提升國民素質、旅遊環境和旅遊意識,也可以極大的增強遊客的旅遊品質和旅遊創新,因為科教的興起,旅遊業的發展極大的提高了素質,包括產權酒店和分時度假,這里涉及到國民的素質問題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社會經濟發展的問題。這幾個因素的影響,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中國旅遊業從事業型,過去中國旅遊業是事業型或者外事接待型,到產業型的轉變,也實現了從資源經濟到要素經濟,再到產業經濟兩次質的飛躍,未來的10年將是中國旅遊業戰略轉型期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旅遊業將進入強國旅遊時代、全民旅遊時代、休閑旅遊時代、品質旅遊時代,而中國經過研究判斷,經過這次金融危機的洗禮之後,中國的旅遊業因為有改革開放30年發展的基礎,又由於旅遊是深深植根於民眾之中的需求。所以風雨過後,中國旅遊業必將迎來發展的拐點,實現新一輪質的飛躍,

2. 石家莊旅遊發展現狀

關於石家莊旅遊文化發展的思考 石家莊旅遊業伴隨著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高速增長而迅速發展,但面臨著缺乏旅遊精品缺乏特色、產業政策支持不足、運營機制缺乏活力、人才短缺等許多問題。今後應該突出省會旅遊城市的地位、建設精品和特色旅遊產品、推行開放和積極的產業發展政策、強化營銷宣傳等,使石家莊市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旅遊業是石家莊市的窗口產業、形象產業和先導產業,早在1998年3月,市委、市政府在石家莊全市旅遊工作會議上就將旅遊業定位為「在國民經濟中起先導作用的新興支柱產業」。盡管石家莊2000年被評為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但旅遊發展仍處於較低水平,要提高石家莊市旅遊開發水平,加強市區作為中心旅遊城市的地位,並在此基礎上大力開發城市旅遊,優化城市旅遊產品組合將成為選擇的必然。
一、石家莊市旅遊業的基礎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期,石家莊市確立發展旅遊業的產業目標。石家莊是河北省省會,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緊鄰北京和天津的特大交通樞紐城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捷。現全市總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924萬(其中市區面積307平方公里,人口200.8萬)。石家莊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既有秀美的自然風光,也有珍貴的文物古跡,其中,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嶂石岩、蒼岩山、西柏坡、天桂山;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正定;有世界橋梁鼻祖趙州橋為代表的18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新中國的搖籃西柏坡;有國家級森林公園五嶽寨;全國十大集貿市場之一的南三條、新華商貿城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和景點。目前已形成了紅色旅遊、綠色旅遊、古文化旅遊、新都市旅遊四大系列旅遊特色產品,全市現有對外開放且具規模的景區(點)50餘處,其中國家4A級景區6處,國家3A級景區3處,國家2A級景區2處。全市現有星級飯店40家(其中三星級以上17家),各酒店、餐館匯集了全國各地的風味菜系,娛樂、健身設施遍布市區。民航石家莊機場已開通國內外近30條航線;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有12條旅遊專線通往各主要旅遊景區。全市現有旅行社133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2家。
二、石家莊市旅遊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經過培育,石家莊市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品缺乏精品
雖然旅遊產品很多,但拳頭產品少,尚未形成強大的旅遊吸引力。總的來說缺少如北京故宮等具有較高的中外影響力的景點,甚至沒有像位於省內的承德避暑山莊、秦皇島北戴河等具有較強旅遊吸引功能的旅遊景點。由於石家莊市沒有形成真正的旅遊中心城市,外地遊客往往不把石家莊市作為首選的旅遊目的地,也不會選擇這里作為第一站,因此,造成了石家莊市絕大部分景區一直處於溫冷線范圍,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劣勢,從市區到周邊地區都缺乏穩定的旅遊熱線,只有西柏坡、動物園、植物園擁有較穩定的客源,即使在這幾個遊客較多的景點也存在著旅遊內容單調和旅遊項目設置不當的問題。
2.開發缺乏特色
目前石家莊市旅遊資源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尤其是旅遊資源的利用流於表面化和隨大流,缺乏獨特的文化底蘊。石家莊市既有山林、湖泊、溫泉等自然資源,又有歷史文化名城、現代革命聖地等人文資源,而且數量多,開發價值很高。然而,石家莊缺乏在同類景觀中獨樹一幟的品牌,很難吸引更多遠方的遊客。
3.產業政策支持不足
石家莊市旅遊業起步晚,產業政策不夠配套和完善,對旅遊資源、旅遊生態環境、旅遊服務企業等等的管理比較滯後。此外旅遊業是綜合性很強的產業,與交通、賓館、飲食、商業、保險等部門關系非常密切,因而需要有大政策的觀念,即制定政策時要考慮與其他產業的協調,目前這方面政策的制定工作也很緩慢。產業政策的不完善、不配套、不協調造成了旅遊業的發展呆滯,不利於旅遊業發展的合力形成。
4.運營機制缺乏活力
從國內外的旅遊業發展歷史來看,隨著旅遊業從興起到成熟,其運營機制也逐漸從政府為主轉向市場為主,即投資渠道以市場為主,經營主體以企業為主。石家莊市的旅遊業投資渠道單一,旅遊景點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政府,景點的經營權也大多在政府。尤其是區、市兩級對旅遊景區的雙重管理,阻礙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旅遊的產業化進程。石家莊旅遊業之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徘徊不前,發展較緩慢,就是因為把目標、過程、主體混淆在一起。
三、石家莊市旅遊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思考
旅遊業是石家莊市經濟的新興產業,對優化石家莊市經濟結構、改善河北旅遊業格局、提升石家莊市城市形象、促進石家莊市的對外開放、促進石家莊市的城市建設和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近幾年來看,石家莊市旅遊業應著重做好下面幾方面的工作:
1.突出省會旅遊城市的地位
作為河北的省會,石家莊市比周邊城市具有更多的旅遊優勢,這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等諸多方面,因此石家莊市應該朝綜合型旅遊城市發展。旅遊業尤其要突出石家莊歷史文化,石家莊雖然建市時間較短,但是她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仰韶文化時期。作為一地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東垣古城到常山郡治,從石邑古城到真定府城,百代古城,千年興廢,一直是環石家莊近郊而變遷。石家莊市旅遊業的發展應以發掘文化內涵為主,除此以外要利用省會具有強大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功能重視開展會議、展覽、商務、學習、購物、探親訪友等旅遊活動,在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的建設當中要注入旅遊意識,營造出良好的旅遊空間環境。
2.建設精品景點和精品路線
在市區、郊區和周邊地區選取若干個景點或景區作為精品景點景區來重點建設。在市區可選擇動物園、水上公園、世紀公園,在郊區可選擇蟠龍湖、隆興寺、趙州橋、柏林寺,在周邊地區可選擇西柏坡、駝梁、天桂山、嶂石岩、蒼岩山。它們受季節的影響比較小,遊客可以隨時去。以它們為節點形成精品路線。通過精品景點和精品路線的建設來形成特色明顯的旅遊景點,帶動整體旅遊景點和路線的發展,為石家莊市旅遊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整合大區域資源、形成區域競爭優勢,構建石家莊中心旅遊城市
石家莊市本身雖然擁有眾多的旅遊資源,但客觀地說它們存在著規模小、分布散等先天不足的問題,發展中心旅遊城市地位是當務之急。鑒於此,試擬定石家莊市旅遊業三個較大的項目發展旅遊業,從而形成「三大旅遊增長極」和「四環旅遊輻射區域開發」,以點帶線,以線帶面,並發展成為我國東部、東北、東南部的遊客進入西部遠程旅遊的中轉站,形成具有特色的石家莊市大旅遊圈。
(1)構建中心旅遊城市,形成「三大旅遊增長極」
三大旅遊增長極為「中華葯都」、「購物天堂」、「會展中心」。
打造新的「葯都」城市旅遊形象,以產業發展帶動旅遊業發展。石家莊市打造新的「葯都」城市旅遊形象具有較好的歷史基礎。全國最大的華北制葯廠為「一五」期間國家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至今已有50年的歷史。目前,全市已有醫葯生產企業250家,醫療器械、葯用包裝、醫葯商業企業近800家。根據目前的發展,石家莊市規劃在2005年建成「葯都」雛形,2010年建成中國最大的「葯都」,成為醫葯生產基地及流通、科研、信息、培訓的中心。建立全國最大的「醫葯工業園區」、「醫葯葯品流通中心」、「中葯材種植基地」。中華葯都的興建可以大大加強和全國乃至世界的聯系,隨著大量人員湧入,再加上旅遊的宣傳,可以大力開發葯業旅遊、葯膳旅遊、到制葯工廠參觀旅遊、親自製葯旅遊等知識性和參與性較強的項目。

建造旅遊購物中心,以商業發展促進旅遊業發展。石家莊正在向國際大都市發展,其商業地位十分重要。關鍵是如何利用現有各類批發市場、各類商廈、超市,以及專業市場資源,進行重新界定整合後開發旅遊業。
同時大力發展會展經濟,以商務發展促進旅遊業發展。目前,石家莊市四通八達、立體便捷的公路、鐵路、航空交通網,完善的會展基礎設施,都為其開辦博覽會,以會促市,以展興市及吸引大量商務旅遊者進行旅遊提供了大量契機。石家莊市會展旅遊發展主要包含兩大部分,一是以目前條件較好的市內中央商務區為主,主要包含河北會議中心、河北國際展覽中心等。二是開辟新的會展中心,可定為石家莊市東部高新技術開發區。
(2)重新整合旅遊資源,形成「四環旅遊輻射區域開發」
石家莊作為省會及中心旅遊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增強,應充分發揮出輻射、集聚、帶動的龍頭作用,建設以石家莊市市域旅遊區為中心向外輻射的跨區域大旅遊開發模式,形成「四環旅遊輻射區域開發」的構想。
一環:市內旅遊區以購物、會展、商務休閑、城市新風貌為主。范圍在石家莊市建成區內。主要功能為集聚、帶動,進而向外輻射,形成冀中南旅遊圈的節點、中心旅遊城市。
二環:近距離旅遊區范圍在1日游可往返的距離之內。旅遊者以石家莊市為核心,向外作輻散。主要包含正定隆興寺、趙縣趙州橋、平山溫塘溫泉、毗盧寺等。這些景點距市區較近,交通方便,人們在購物、會議、參觀工廠等活動結束後,去這些景區進行旅遊較易實現。
三環:遠距離的旅遊區范圍在2日游可往返的距離之內。景區主要包含五嶽寨、嶂石岩、蒼岩山、邢台臨城崆山白雲洞等。這部分旅遊景點因距離石家莊市較遠,旅遊者到達的機率偏小,因此在加強景區建設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宣傳,擴大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環:跨省區乃至國外的輻射旅遊區。石家莊市大力開發中心城市旅遊之後,在購物、參觀、商務的基礎上,必然會成為較遠省份和國外的大量遊客的中轉地,因此,以石家莊作為基點,一是可以繼續推出河北省其他著名旅遊地,如秦皇島北戴河、山海關、承德避暑山莊、張家口壩上草原、邯鄲趙王城等;二是聯合周邊的省份,向西可到山西省、向北可至北京、天津、內蒙,向東到達山東,向南為河南省,形成跨省區的旅遊輻射區,為大量遊客長途出遊提供多樣的選擇和便利。
4.制定積極的產業政策
我國加入WTO後,旅遊業面臨的第一個沖擊波是政府包辦旅遊資源開發和經營的局面將被打破,大部分景點的經營權可以進入市場轉讓和拍賣,景點經營市場化和企業化,投資渠道也更多地來自民間和企業。因此石家莊市應及早制定適應WTO規則的產業發展政策,目前應主要制定企業經營規范、吸引投資、旅遊糾紛、旅遊資源及其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行政規章和實施辦法,引導旅遊業健康地發展,早日與國際接軌。在投資方面應制定優惠政策,如達到一定規模投資的旅遊企業,應實行五年全免企業所得稅,或按15%徵收,然後返還企業再投入旅遊基礎設施;對投資重點旅遊項目的私營企業,提供貸款貼息,擴大融資渠道。可以西柏坡風景區為試點,進行投資、管理和經營等方面的改革。
5.加強旅遊營銷
旅遊營銷一直是石家莊市旅遊業發展的薄弱環節。這幾年通過舉辦「吳橋雜技藝術節」和「旅遊大篷車」活動,石家莊市的旅遊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但專業性質的營銷活動仍然十分缺乏。為改變這種被動和消極的局面,應該強化營銷活動的意識和行為;要以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進行旅遊促銷;要充分利用傳播媒體和網際網路定期和分批地宣傳石家莊市的旅遊資源及其優勢;可以通過電視、報刊、廣播、編制風景名勝區簡介、導游圖以及商品廣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提高石家莊市及其各風景名勝區的知名度,擴大客源市場范圍;要盡早建立石家莊市旅遊信息系統,它不但為管理部門和相關企業提供信息服務,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要為旅遊者提供游、行、住、購等多方面的信息,利於旅遊者做出旅遊決策。
總之,石家莊的旅遊開發和發展任重道遠,旅遊從業者要在以往的實踐中不斷探索,求新求變,尋找更為切實合理的方式,滿足日益發展的旅遊市場需要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相信文化內涵的不斷開掘會給石家莊市的旅遊注入更多的活力,石家莊的旅遊一定能夠更上一層樓!

3. 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

國內的旅遊業變態的很多的,我覺得不妨從商業化這方面入手,旅社安排的商業色彩太濃,導致旅遊變態了。

4.  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5. 旅遊業發展趨勢有哪些

經過快速發展,我國旅遊產業已經形成規模,旅遊產業的支柱作用更為明顯。綜合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結合博為國際咨詢集團多年的項目情況分析,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二,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三,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第四,將逐步從觀光型旅遊轉向復合型旅遊
第五,旅遊服務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第六,旅遊信息化含量越來越高

6. 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行業發展為就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我國的旅遊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旅行社作為旅遊業的龍頭,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也為就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截止到2001年底,全國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19家,國內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擴大了近7倍,年均增長21.24%;全國旅行社直接從業人員為19.24萬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萬人,年均增長13.30%。如按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增加5個人就業來計算,相當於提供了96.2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未來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從業人員按年均增長15%計算,將為全社會提供間接就業機會292.96萬個,成為巨大的就業空間。
二、為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
我國的旅行社是從有組織地接待國際入境旅遊者的發展模式開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後,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別是每年增加了三個「黃金周」的假期,國內旅遊異軍突起,旅行社組織國內旅遊以更強勁的增長勢頭發展。另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國家對出境游政策的調整,我國出境旅遊的發展也很快,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也成為了一個亮點。旅行社在旅遊行業中的龍頭地位日益顯現,其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一是在擴大內需中起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2001年度,在國內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團和接待達9410.56萬人次,占國內旅遊人數的12%,旅行社組織的國內旅遊業務收入為331.33億元,佔全國國內旅遊收入的9.41%。在入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接待入境旅遊者1453.64萬人次,佔全年入境旅遊者總數的16.33%,旅行社組織入境旅遊業務收入為150億元,約佔全部國際旅遊收入的10.16%。在出境旅遊方面,全國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人數為369.53萬人次,佔中國公民出境人數的30.45%。二是旅行社的投資對經濟增長也有促進作用。旅行社是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具有較強的關聯帶動作用。同時,還具有較高的投入產出率。2001年底全國旅行社資產總額達到415.47億元,同比增長13.55%;負債總額為199.08億元,同比增長2.07%;所有者權益總額為216.39億元,同比增長26.64%;注冊資本金額為130.63億元,同比增長15.39%。三是拉動了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全國旅行社營業收入為589.80億元,占旅遊業總收入4995億元的11.8%,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0.61%,但旅行社營業收入的增長為25.51%,遠遠大於全國GDP的增長速度,可以預見,旅行社行業在GDP中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四是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2001年度,全國旅行社實繳稅金為7.63億元,佔全國財政收入16371億元的0.0466%,結匯7.85億美元,同比增長38.94%,占旅遊外匯收入的4.4%。旅行社對財政收入的貢獻表現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收入主要在旅遊經營企業和個人手中,第二個階段地方財政開始增加,第三階段中央財政開始增加,目前我國旅行社還處於第一階段,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發展,對各級財政的貢獻將越來越大。
三、不斷開發新產品滿足旅遊者的需求
近年來,為了適應旅遊者需求日趨個性化和差異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旅行社加大了市場開發力度,在產品設計、營銷手段、客戶關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實現了新發展。產品由過去的單一的文化觀光產品為主逐步發展到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特種旅遊種類齊全、結構完整的格局,滿足了不同層次旅遊者的需求,促進了旅行社行業的發展。
四、更加註重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
隨著我國旅行社行業的對外和對內開放,旅行社市場競爭的加劇,大多數旅行社著眼於企業自身的發展,加強內部管理,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意識,一批服務水平高的企業逐步脫穎而出,成了市場競爭中的佼佼者。
一是旅行社加強了內部科學管理。大多數旅行社在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局出台的《旅行社出境旅遊服務質量》、《國內旅遊合同範本》、《出境旅遊合同範本》等法規規章的同時,加強了內部質量管理。通過對直接影響旅遊服務質量的過程的控制,對地接社的選擇與評價、出國領隊管理、導游陪同規范、顧客投訴處理、門市部服務要求等容易存在隱患問題的環節加強了管理,使旅行社的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中旅首都旅行社對社內各部門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了全面、細致的調查,確定涉及服務質量的各個過程和環節,並以文件的形式加以規定,從而達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據可查」。有些旅行社還加強了企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營造了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企業氛圍。
二是旅行社企業重視品牌的樹立。「品牌攬顧客、質量主沉浮」,一批旅行社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並形成廣泛影響。如廣之旅國際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就在全行業率先導入CI,實施名牌戰略,採用琅琅上口而又有豐富含義的「廣之旅」簡稱,和讓人怦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您」,設計了新鮮活潑亮麗的新商標。導入CI後的廣之旅不斷通過外樹形象、內抓質量,使「廣之旅」的品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2001年,廣之旅被全國質協用戶委員會評為用戶滿意服務單位。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積極實施品牌戰略,與國際知名廣告公司合作,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中青旅」,並創立了「青旅在線」網站和16家中青旅連鎖營業部。
三是一些旅行社完善了質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一批旅行社通過了IS09001標准質量體系認證,並自覺按照標准規程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標准,投訴率明顯下降,顧客滿意率顯著上升。如國旅總社,為實現旅遊服務與國際接軌,在2000年積極開展了IS09001質量認證工作,明確了企業「誠信、優質、高效、安全」的質量方針,確定了質量發展目標,2000年底順利通過了質量體系認證,企業廣義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初步完成,管理水平提升到與國際接軌的高度。
四是一些旅行社以提高遊客滿意度為目標,以強化員工服務意識為重點,向社會作出了更高層次、更為全面的文明服務承諾制。把企業的服務內容、服務標准、服務時限向社會、消費者公開,制定專門的服務承諾制度,對前台營業員、國內游全陪、出境游領隊、入境游陪同等業務操作及服務規范制定了專門的規章制度。同時還通過與接團的旅行社簽訂承諾協議書,保證了旅行社的承諾落到實處。此外,通過徵求遊客意見書,電話回訪以及上門聽取意見等形式來改進服務,使遊客的滿意率大大提高。如廣之旅在公司內部推行「五心服務」,即熱心的態度、貼心的服務、精心的安排、稱心的導游、開心的旅程,使遊客的滿意率達到98.6%。

7.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