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政策對旅遊業發展作用

政策對旅遊業發展作用

發布時間: 2020-12-02 17:22:55

A. 旅遊產業政策的旅遊產業政策的特點

旅遊政策與其他政策具有共性,也具有一些個性特點。
1.旅遊政策具有指導性和強制性
旅遊發展的成敗,政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旅遊業出現後,特別是在現代旅遊發展時期,面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各國普遍主動地應用旅遊政策進行宏觀管理,取得了成效。旅遊政策確立了旅遊產業發展目標,依靠其普遍的指導性和一定的強制性,通過引導、控制、扶持等手段,對旅遊業產生主動積極的作用。
2.旅遊政策具有協調性
在現代社會中,經濟結構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三次產業以及各大產業內部的比例關系,各個產業的地區分布,整個經濟結構問題需要政策引導和控制。旅遊政策合理確立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有利於旅遊業與各行業的健康協調發展,進而促進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旅遊政策還協調了國家與地方、部門與地區、旅遊內部產業之間、企業之間的各種關系。
3.旅遊政策具有多層次性
由於旅遊經濟結構具有多層次性,存在國家與地區、部門與地區、旅遊內部產業之間、企業之間縱橫交錯的多層次的結構,因此,旅遊政策具有多層次性,以適應不同對象。這客觀上要求不同層次旅遊政策必須協調和合理。地區性、部門性的政策,不要與全國性的政策沖突,必須在全國性政策的原則和范圍內制定。
4.旅遊政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靈活性
旅遊政策的制定必須高瞻遠矚,具有預見性,以保證其主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相對穩定。但由於社會經濟條件是變化的,不可能要求旅遊政策一成不變,制定旅遊政策需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因此,其變化和完善具有動態特點。朝令夕改的政策會使人們無所適從,因循守舊的政策會導致喪失大好機會。

B. 旅遊政策法律法規的作用

旅遊抄政策法律法規的作用如下:
為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秩序,保護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補充:《旅遊法》可促進旅遊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旅遊越來越成為國計民生的一部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遊日益成為我國人民的重要需求和生活的組成部分。我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規模和第一出境旅遊購買力國家,也將成為國際上第一旅遊目的地國。旅遊法的出台也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大勢所趨,轉方式、調結構、擴內需、促就業、富百姓提升軟實力,是「中國夢」的一部分。

C. 旅遊政策與法規在旅遊發展中的作用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遊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立法主要內容有(1)旅遊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許可權;(2)旅遊區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確定;(3)對違反者的處罰辦法等。

D. 發展旅遊業有什麼好處人們在開發利用過程中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對策

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和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旅遊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文化與環境的促空神進作用日益顯現。旅遊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之一。
作為國民經濟的新興行業,中國旅遊業在發展初期就明確了開發建設的基本方針。一方面堅持對外開放,廣泛吸引海內外各界資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鼓勵國家、集體、個人投資建設旅遊項目。這種開放的投資方針推動了中國旅遊投資市場的活躍和旅遊接待能力的提高,為旅遊業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盡管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仍存在諸多問題和障礙,特別是旅遊業管理體制和投資機制的市場化程度較低,但總體上看,中國旅遊業的投資環境呈不斷優化的趨勢。
未來10 年間,我國旅遊業將保持年均10.4%的增長速度,其中個人旅遊消費將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長,企業/政府旅遊的增長速度將達到10.9%,到2020 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到2010 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例將從2002年的5.44%達到8%。因此,作為六大新興消費熱點行業之一的旅遊行業,在今後幾年內將存在重大的投資機會。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而其中人文旅遊有著突出的比較優勢,不少旅遊資源還具有壟斷性,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不能比的。

我國是國際旅遊大舞台上的後來者,旅遊業發展得晚,但區位條件好,發展潛力大。80年代以來,我國周邊國家政局相對穩定,為中國國際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客源市場。進入90年代以後,從周邊國家和地區所輸入的客源已經超過70%。

我國旅遊業目前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BR>1、相當一部分熱點旅遊區污染嚴重。主要表現為水體污染,空氣質量下降,局部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旅遊資源受到損害;<BR>2、旅遊區環境衛生狀況較差,區內垃圾隨意拋灑堆積,污水、污物隨處可見;<BR>3、一些熱點旅遊區超規模接待遊客,旅遊區人滿為患,擁擠不堪,旅遊氣氛喪失;<BR>4、旅遊開發建設項目與旅遊區整體環境不協調。<BR><BR>三、旅遊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BR>造成旅遊區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有如下幾種:<BR>1、人類經濟行為的不當破壞了旅遊環境<BR>人類經濟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影響與破壞可以分為三方面:(1)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工業生產排放的廢物及產生的噪音污染了旅遊區的自然環境,擾亂了旅遊區應有的寧靜。結果一方面旅遊區喪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氣、透明的水體、靜謐的氛圍;另一方面遊客游覽的興致因環境污染而降低。(2)不合理的資源利用與農業生產方式破壞旅遊區的自然生態平衡,旅遊資源直接受到影響,例如森林砍伐、過度開采地下水、開山炸石等活動造成水土流失、游覽水體水位下降、奇山麗景慘遭破壞等。(3)在經濟結構、生產力布局、城市發展規劃中,忽視旅遊資源的存在,使得區域經濟結構類型、生產力布局方式、城市發展方向與旅遊業正常、持續發展對環境條件的要求不相適應。如在雲南石林旅遊區建設大型水泥廠,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遺址建設灰窯、煤窯等。
<P>2、旅遊活動對旅遊區環境影響<BR>旅遊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影響主要在於旅遊過程產生的垃圾對景森褲點環境的污染以及旅遊活動本身對景點自然生態平衡及旅遊意境的影響。由於旅遊區本身設施的不完善和遊客素養不高,隨著旅遊活動規模的擴大,景點垃圾遺棄量日益增加。旅遊區內大量垃圾斗春虧隨意拋灑堆積,破壞了自然景觀,污染了景點水體,使旅遊區水體富營養化。我國許多旅遊區水體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當一部分旅遊水體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標均超過國家規定的旅遊水體標准,漂浮物、懸浮物、油跡污染物已經影響遊客感官,使其旅遊興致降低。
<P>超過景點容納容量的超規模接待破壞了旅遊區自然生態系統平衡。構成自然景觀的生礅系統對旅遊活動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載能力,這種承載能力由生態系統的結構所確定,超過其承載能力的旅遊活動將使旅遊區生態系統結構發生變化,旅遊區旅遊功能喪失。主要表現在大量遊人將旅遊區土地踏實,使土壤板結,樹木死亡;大量遊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壞了自然條件下長期形成的穩定落葉層和腐殖層,造成水土流失,樹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從而對旅遊區生態系統帶來危害……
<P>不當的旅遊活動本身所蘊帶來的問題是嚴重的,忽視這種影響,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擴大規模,無限制地接待遊客,將對旅遊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嚴重損害。
<P>3、旅遊開發和建設破壞旅遊區環境<BR>在旅遊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有關設施建設與旅遊區整體不協調,造成旅遊資源、旅遊區生態環境、特別是旅遊氣氛環境、特別是旅遊氣氛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古跡復原處理不當,新設項目與旅遊區景觀不協調,改變或破壞了旅遊區所有的且應當保留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格和氣氛,利於具體的旅遊對象,其旅遊價值主要表現在其本身所蘊涵的獨特的歷史、文化、民族風格。在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時,這些無疑是應當保留且極力保護並充分予以表現的,忽視旅遊區的整體協調及其所蘊涵的內涵,盲目開發,只會造成景點的不倫不類,進而喪失其旅遊價值,使遊客的興致減退。
<P>城市建設破壞旅遊氣氛,主要表現在新建建築與旅遊城市的整體建築不協調。使本身作為旅遊對象的城市失去其本來面目。<BR><BR>四、旅遊環境保護的對策分析<BR>為使旅遊業持續地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針對旅遊業所存在的環境問題筆者建議採取如下措施:
<P>1、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的科研工作和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BR>長期以來,環境科學的研究只是從人類健康需要出發,很少從人類精神、心理需要進行研究,而這正是人類與環境相互聯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並在人類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P>從旅遊業對旅遊環境的依賴關系,旅遊區環境對旅遊活動的承載能力,旅遊業發展對旅遊環境的破壞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從確定景觀美學質量標准、自然生態質量標准、滿足特種旅遊活動的環境質量標准、旅遊區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方法淪;從美學、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工程方法;還要進行旅遊環境保護政策研究,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基礎。
<P>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旅遊環境保護意識,向全體遊人、旅遊從業人員和區附近居民宣傳旅遊環境保護知識。
<P>2進付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BR>不當的旅遊</P>
<P>開發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存開發前對開發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識別建設、經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減免對策.把可能對旅遊環境造成的貝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括:旅遊區環境承載力分析、旅遊規模分析、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識別、旅遊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分析等等。
<P>3、在旅遊區發展建設中做好旅遊環境規劃。<BR>旅遊環境問題的產生、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不當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旅遊環境規劃。用於組織、管理經濟、旅遊及其它破壞旅遊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旅遊規模與景點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持續穩定的進行、防止旅遊區環境的破壞。
<P>旅遊區的環境規劃是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和旅遊區環境保護的綜合性規劃,這個規劃是從維護旅遊區環境美學質量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的角度出發,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旅遊區環境美學規律,對經濟活動和旅遊活動的結構、規模和布局實行統籌規劃,達到既發展經濟、擴大旅遊又不破壞旅遊區環境的目的。
<P>4、運用經濟及其它手段,控制熱點旅遊廠的旅遊規模。<BR>採取提高熱點旅遊區的門票價格、劃定特殊旅遊景點並控制其旅遊人數等手段;調整旅遊區的旅遊規模,在保證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使旅遊區的環境得到保護。
<P>5、加強旅遊環境立法。<BR>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遊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立法主要內容有(1)旅遊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許可權;(2)旅遊區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確定;(3)對違反者的處罰辦法等

E. 旅遊業為什麼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前瞻網摘要:我國政府切實認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發展任務,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貫徹實施這一戰略思想。而發展旅遊業不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優化發展方式的優勢產業。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外貿拉動,消費不足、服務業比重過低。目前,我國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比重僅為43.4%,不僅低於發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低於64%的世界平均水平,還低於印度50%左右的水平。
「十二五」時期,我國政府切實認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發展任務,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貫徹實施這一戰略思想。而發展旅遊業不僅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也是優化發展方式的優勢產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旅遊業是集食、住、行、游、購、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涉及29個經濟部門,直接和間接影響細分行業109個。旅遊對住宿業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零售業的貢獻率超過40%;同時,旅遊對國際商務、影視娛樂、會展博覽、文化創意、信息咨詢等新型的現代服務業,也都有著重要促進作用。
「十一五」時期,中國旅遊業將每年新增直接就業7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350萬人;預計到2015年,中國旅遊直接拉動和間接就業總量將達1億人左右。旅遊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將成為拉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與此同時,旅遊業還是資源消耗低的戰略性產業。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呈現迅速增長的趨勢,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旅遊業的能源消耗主要來自於旅遊交通、旅遊住宿業,兩者占旅遊業能源總消耗的97%以上,但佔全社會能耗總量的比重不過0.5%-1%,是當前最適合發展低碳經濟的領域。
不僅如此,由於環境是旅遊業發展的根基,沒有良好的資源環境就沒有旅遊業的發展,保護好資源環境就是提高旅遊生產力,因此旅遊業也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產業,對節能減排、建設「兩型社會」、落實「調結構、促轉變」戰略的促進作用明顯。「十二五」期間,我國政府已經把發展旅遊產業提到了史無前例的戰略高度,發布了一系列規范和指導國內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此外,之前為應對金融危機,我國加快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民航等交通基礎的建設,為旅遊業的高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而財政補貼以及減稅等政策引發了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激增,導致了交通格局和居民出行方式的變化,也將推動旅遊市場規模不斷壯大。相信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旅遊業將日益顯示其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希望可以幫到你 還望採納謝謝

F. 促進旅遊業發展意見的相關政策有哪些

你好,量價驕陽解答 有2009 年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 2012年2月,《關於金融支持版旅遊業加快發展權的若干意見》 ;2012年7月《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旅遊業的實施意見》; 2013年《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2014 年 《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5 年《 2015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報告》;2015 年7月《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
希望有幫助吧。

G. 營改增政策對旅遊行業有哪些影響

影響不大,據《2016-2021年中國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為推動「營改增」工作在旅遊行業順利實施,協助旅行社、星級飯店等旅遊企業正確認識「營改增」政策、積極應對稅制改革、確保稅負實際降低,杜絕旅遊企業以「營改增」為借口實行漲價的現象,國家旅遊局辦公室日前下發關於配合做好「營改增」旅遊相關工作的通知。
5月1日,我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旅遊業作為生活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納入試點范圍。「營改增」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有利於旅遊企業的長遠發展。
旅遊行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各地應指導旅行社、星級飯店積極應對,引導企業以此為契機提高管理水平,進一步完善供應商管理、發票管理制度,優化組織架構,提升競爭力。如發現企業以「營改增」為借口虛假宣傳並實行漲價,要積極引導,督促整改。

H. 鄉村旅遊發展政策機遇與旅遊業

鄉村旅遊發展政策機遇——山合水易的旅遊業解讀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是中國第一家專業鄉村旅遊規劃設計院。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擁有多位國家級休閑農業規劃與鄉村旅遊設計專家,與農業部、農業規劃設計院、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協會、CCTV農業頻道等緊密型外部資源。
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有多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開發策劃、規劃與設計經驗,對行業動態和相關政策法規,對鄉村發展產業模式、旅遊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與休閑化升級、鄉村特色休閑及景觀建築設計、鄉村游樂項目策劃、農家樂升級、民俗村度假開發、古村落文化休閑開發、農業生態園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山合水易已經具備了大量休閑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意農業產業園區、高新農業示範園區、特色農業觀光主題園區、休閑農業博覽園、農業旅遊教育科普園區、特色採摘度假區、鄉村旅遊示範縣、鄉村旅遊示範村、新農村整體規劃設計、特色新農村景觀建築設計、新農村風貌設計、鄉村旅遊景區規劃、田園俱樂部、民俗村落規劃、古村古鎮、農家樂聚集區規劃、鄉村主題度假區、鄉村會所、溫室建築、水庫旅遊開發等等項目的實踐經驗與案例;

目前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多年專注於休閑產品設計與度假項目開發,積累了大量業界的知名專家、專業團隊與專業技術合作夥伴,形成了項目總體實施、專業資源整合以及後續服務跟進的實戰項目理念。以旅遊產品休閑化升級、度假區規劃設計、鄉土景觀與生態建築設計為核心競爭力

鄉村旅遊發展的重大政策機遇--《關於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的旅遊業解讀

北京市人民政府轉發了市發展改革委《關於促進生態涵養發展區協調發展的意見》。該《意見》的出台,將對北京市生態涵養區區域內的鄉村旅遊業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由此,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遊業,將成為彰顯北京城市特點的(國家首都、國際化城市等)」窗口「型產業;成為極大增加北京市旅遊業產業規模,為北京市旅遊業持續貢獻產業增量的戰略性產業;成為北京旅遊業引領全國鄉村旅遊業發展的」明星「式產業。

一、《意見》的亮點

在《意見》中,除」生態「這個主題詞外,」旅遊「在全文共出現30次,遠遠超過頻次居第二位的」農業「(出現7次),成為當之無愧的」關鍵詞「。由此可以看出,政府部門對旅遊業的高度重視,更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旅遊業,是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現實中的支柱產業,是未來發展的首選替代產業。為此,《意見》提出了諸多理念,明確了發展措施。

(一)值得關注的概念

經濟類:生態經濟、產業友好、生態服務型經濟、服務型第一產業

環保類:環境要素補貼機制、碳交易

產業集聚類:

共建基地 , 提倡山區和城區共建,通過生態環境共建,實現生態資源共享,為山區引進市場、投資、管理和人才,類似於千家店鎮與金融街街道。

市級產業園區 , 北京市旅遊局正在研究在生態涵養區布局建設市級休閑旅遊產業園區,需要積極爭取。

旅遊集散地 , 市發改委已經通過」旅遊集散鎮「進行落實。

社會發展類:生態田園村莊

(二)必須把握的發展理念

明確了生態旅遊業屬於生態友好型產業,是生態涵養區大力發展的產業類型。

明確提出,在」十二五「末期,力爭形成1至2個國際性的會議休閑度假名區。

明確城市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即」推動城市公用設施和服務向生態涵養發展區延伸,促進生態特色城鎮和新農村建設「。此舉將極大改善生態涵養區基礎設施建設,形成相當一批特色村、鎮,不僅提高了旅遊業的服務設施水平,更為旅遊業提供了全新的社會旅遊資源。

二《意見》為旅遊業發展提供的產業支撐

堅持把融合化發展作為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途徑,促進生態農業與旅遊業的延伸融合。

2. 在生態建設方面,通過加快構建森林體系和加快建設重要生態流域,將會出現更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將為濕地旅遊、觀鳥旅遊、養生健體等旅遊,度假木屋、森林河岸徒步、汽車營地(帳篷露營地)等新業態提供資源和空間支撐。同時也將面臨上述公園的管理體制問題。

加快山區礦山關閉和低端工業淘汰轉移。對於已關閉礦山的廢棄工礦用地,可以引入替代產業帶動生態修復。如千家店鎮的銅礦,應盡快就生態修復進行立項,大力發展礦區的鄉村旅遊。

三、《意見》加大了旅遊業發展的扶持力度

適當增加旅遊建設用地。

(1)在符合土地利用規劃和確保耕地佔補平衡的前提下,調整具有旅遊集散功能的鄉鎮產業用地規劃,增加旅遊設施用地。

(2)對舊村改造騰退的建設用地,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以試點進行流轉,優先用於發展旅遊項目。

支持民俗旅遊升級改造。

(1)鼓勵以農民參股和集體租賃託管、合作經營等方式,建設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等接待設施,促進民俗旅遊業升級。

(2)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對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鄉村酒店、鄉村旅館的,市區兩級對其外部環境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

建立旅遊從業人員培訓和執證上崗制度。

要求自2012年開始,生態涵養區旅遊從業人員須經培訓合格後執證上崗。

具體措施為:

(1)鼓勵各區縣整合建立旅遊學校或旅遊培訓機構,實施定向培養,全面開展旅遊從業人員從業資格培訓。

(2)市區兩級共同制定旅遊從業人員培訓計劃和標准,統籌安排培訓經費。

四、《意見》解讀

(一)吸引投資的政策」利好

政策利好,將增強投資者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尤其是大型投資者關注鄉村旅遊,投資鄉村旅遊,投資大型旅遊服務設施。

(二)區域擴大與產業擴容

生態涵養區范圍擴大,在原有門頭溝、懷柔、平谷、密雲、延慶等5個區縣基礎上,將昌平、房山區山區行政區域納入生態涵養區范圍,形成「五區兩部」的新格局。新增加的昌平區、房山區一直以來是北京市鄉村旅遊的大區,但是因為游離於生態涵養區之外,其廣大山區的鄉村旅遊業發展一直以來受制於基礎設施薄弱等諸多因素。將上述兩區的山區劃入生態涵養區的范圍,使其能夠與傳統5個縣區同等享受「《意見》待遇」,不僅有利於促進相關區域鄉村旅遊增量提質,更使得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的鄉村旅遊資源總量增加,產業規模得到了擴充,產業內涵和業態也更加豐富。有利於區域協調發展。

(三)區域合作

有利於不同尺度、內容和方式的多類型、多層面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區域合作。《意見》將「加強區域合作發展」作為生態涵養區四大發展策略之一,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協作、合作發展理念。合作的思維基礎是建立「夥伴」思維,在市場經濟中「一枝獨秀」可以產生、存在,但不可持續;合作的思想基礎是換位思考,站在夥伴的基礎考慮問題;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共贏,要保障合作方的利益;合作的技術手段是個性化定位、差異化發展,實現功能互補、產品互換、市場互享;合作的經濟基礎是「固本強身」,靠實力說話。一個弱者型的經濟體,只有依賴和扶持,合作無從談起。生態涵養區內區縣之間的鄉村旅遊業「整體發展」的前提,是要「強化產業互補」。各區要根據資源特點、區位條件,追求、打造「一區一色」。「一色」也就是唯一性,是在建立多元化、復合型、全功能旅遊產品(服務)體系過程中必須清醒認識、明確樹立、大力推廣的「唯一性」,是由相同內涵和特質,但是具有不同表現形式,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高度集聚,形成產業集群的「唯一性」。其次,合作可以分為區際(與城區)、國內、國際三個層面。區際層面,也就是與城區的合作,實際上已經成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遊業對接城區的一個重要手段。作為市場營銷手段之一,「鄉村旅遊進社區」被延慶、昌平、懷柔等區縣廣泛、靈活採用,是對旅遊目的地社區營銷理論的重要探索和積極實踐。除此之外,延慶縣千家店鎮基於「生態環境共建、共享」理念,與西城區金融街街道開展的區域合作是對《意見》中與城區合作的創新性實踐。第三,對與周邊河北、天津接壤的相關區縣開展鄉村旅遊業合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延慶與河北張家口的懷來、赤城,懷柔與河北承德的豐寧,密雲與河北承德的興隆等,平谷與河北的興隆、遵化和天津薊縣等,都是地相鄰、水相連、文同脈,可以共同推出主題型精品線路,如平谷區與天津薊縣、河北遵化正在策劃中的「京東黃金旅遊線」,利用新開通的京平高速、平薊高速和正在東延的西煙路,串聯起了平谷區的京東大溶洞(AAAA)、石林峽(AAAA)、金海湖(AAAA),天津薊縣的黃崖關長城、九山頂國家地質公園、盤山(AAAAA),河北遵化的清東陵(AAAA)等國家級品牌和世界級產品,將為北京市民提供一個全新的產品,提供一個全新的體驗。

第四,國際層面的合作。這個層面的合作,目前是三個合作層面中最為薄弱的,也是最有發展潛力,具有最大提升空間的領域。開展國際合作的最佳切入點,是旅遊國際化。旅遊國際化,包括客源國際化、產品(服務)國際化、投資國際化、管理國際化。旅遊國際化,是促進北京市鄉村旅遊業轉型升級、增效提質的巨大動力。實際上,北京市國際化城市的城市特點,已經為生態涵養區鄉村旅遊的國際化提供了強大的市場、資本、人才等產業要素支撐。這也是北京市的鄉村旅遊業區別於其他省市區的一個顯著特點。懷柔區慕田峪村的「小園」模式,通過舊民居的加固改造,面向在京居住工作學習的國際人群和500強企業,達到「中為洋用」,表現了對京郊鄉村建築和文化的最大尊重,在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鄉村酒店業態的同時,也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即將消失的,是最可寶貴的。在我們眼中司空見慣的東西,在消費者眼中是難得一見的旅遊吸引物。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民間國際資本以租賃、轉讓等形式,進入鄉村旅遊開發領域,建設或體現異域風情(如懷柔鵝和鴨農庄)、或體現先進服務理念(如「小園」)的不同鄉村旅遊業態,進而吸引在京外國人消費,不失為開展國際合作起步階段的捷徑。

理念創新

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創新是發展的靈魂也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山合水易通過多年的旅遊咨詢與規劃設計,傳統旅遊項目的休閑化升級、城鄉綜合休閑商業與特色休閑街區開發、休閑度假地產、旅遊服務區與集散中心、郊野休閑公園設計、鄉村旅遊與休閑農業開發、休閑目的地規劃與整合營銷等已經形成了專業化分工與跨專業合作的實踐規劃模式,突破常規,注重細節與創新理念是我們不變的理念。
理念創新

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是促進鄉村旅遊邁向新目標的動力。隨著鄉村旅遊產業化發展進程,要處理好政府主導與市場驅動的關系,在充分發揮政府在政策規劃制定、環境優化、市場監管、形象宣傳、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配套、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組織、領導、協調、推動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揮市場主體在產業投資、市場開發、產品營銷、經營服務等方面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企業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模式創新

面對當前國際經濟出現的困難局面,如何克服不利因素,保持產業強勁的發展態勢,創新發展模式十分重要。在鄉村旅遊發展中,要正確處理好提升產業素質和擴大產業規模的關系。規模是產業發展的基礎,素質是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數量擴張的同時要注重品質和效益的提升。要著力推動揚州市鄉村旅遊由粗放型向集約化方向轉變,由注重經濟功能向發揮綜合功能轉變,由單一依靠投入拉動向依靠資源整合、體制創新和內涵提升轉變。要促進鄉村旅遊形式和產業功能的多元化,在滿足遊客需求、延長逗留時間和提高人均消費上做足文章。

機制創新

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I. 我國旅遊業發展中的政策瓶頸有哪些

一、缺乏一整套的旅遊產業政策

從總體來看,目前國務院一共發布了三個產業政策:一是汽車產業政策;二是水利產業政策;三是電子信息產業政策。雖然各地方政府紛紛出台了發展本地區旅遊業的若干政策,國家也制定了一些相關的政策,但我國還沒有出台一整套有關旅遊產業的政策。調查問卷和訪談的結果顯示,旅遊業界對旅遊產業政策的呼聲越來越高。

二、旅遊教育質量難以保證

在旅遊產業的人力資源供給方面,雖然目前我國的旅遊教育事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然而,相對於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言,旅遊教育的質量很難保證。就目前情況來說,我國尚缺乏全國統一的培訓計劃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培訓系統分割嚴重,而且存在著許多漏洞,很難真正達到旅遊教育的根本目的。

三、財政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存在脫節現象

在旅遊產業的財政政策方面,因為旅遊產業是一項資金密集型的經濟產業,在其發展壯大過程中,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的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資金不足一直是阻礙我國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絆腳石。雖然我國已經有了一系列的投資扶持政策,如土地政策的優惠,稅收政策的優惠,外匯兌換的政策(包括外商所得利潤和工資等收入匯出的自由),相應金融政策的支持以及必要的財政支持,但在旅遊業的實施上往往與政策脫節,缺乏具有針對性的國家旅遊產業投資政策,且政策形式較為單一。另外,在市場准入、透明度、國民待遇上都存在著壁壘。

四、缺乏規范市場行為主體的行政規制和法律規制

在旅遊相關的法律方面,旅遊管理機構行使職權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撐一直是制約我國旅遊產業發展與國際水平同步的瓶頸問題。從全國來看,我國僅有一部由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全國性旅遊專門法規——《旅行社管理條例》,遠不能滿足現實需要;從地方來看,各地制定的一些涉及旅遊的法規往往與其他行業的管理內容雜糅在一起,較少有單方面整體反映旅遊管理的專門法規。由於缺乏規范市場行為主體的行為規制和法律規制,使得管理部門在對行業主體進行管理時無據可依,無法可施。

五、目的地推廣弱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

在旅遊目的地推廣方面,多年來,旅遊發展基金不足,是困擾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目前,雖然已經建立了收取機場費(旅遊發展基金)的制度,但由於數量小且資金來源單一,並未從根本上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旅遊發展基金的不足直接導致宣傳費用的匱乏,中國國際市場促銷費用是700—1 000萬美元,海外辦事處15個,相對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來說,我們的宣傳投入過少,另外,在宣傳推廣手段等方面也弱於東亞太著名目的地。

六、忽視了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培育

在擴大入境旅遊政策方面,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過程是先發展入境旅遊,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國內旅遊開始逐步興起,90年代以來,出境旅遊逐步產生,總體來看,除了出境旅遊市場上還有一些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之外,基本上都形成了買方市場的局面,因此,相對忽視了對入境旅遊市場的培育,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簽證問題。特殊的政治原因使我國同大多數主要客源國之間的簽證手續異常煩瑣,辦理和審批時間也較長,而且在短期內也不可能像歐盟成員國之間那樣實行互免簽證制度。但是,國外那些追求旅遊體驗效率的旅遊者一般都不會在簽證方面花費過多的時間,這種矛盾很容易使部分客源分流到其他國家。
另一方面,航空的開放問題。有一個說法是,開放的國家應該有一個開放的天空,但國家航空主管部門認為天空的開放涉及到國家主權的問題,一旦涉及到國家主權問題就免談。另外,我國在一些能夠成為潛在客源市場的國際航線和航點上存在空白。例如,我國與南美洲等一些國家和地區沒有直達航線,這些都嚴重製約了我國入境旅遊的發展。

J. 如何讓政策更好引導和推動旅遊業發展

一是相關部門制定政策文件的時候,很自然考慮到旅遊業的發展。比如近幾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主要是解決「三農」問題,現在也開始大量出現旅遊方面的內容。2016年由體育部門主導,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休閑健身文件,也出現了許多發展體育旅遊的政策措施。現在的熱點特色小鎮更是如此,2016年,住建部牽頭在全國范圍內確定了首批127個特色小鎮,很多都是以旅遊為主要特色。正是鑒於旅遊行業良好的發展勢頭,各個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會自然而然地考慮到旅遊,甚至向其傾斜。2016年年初,由國家發改委主導,由國務院發布的促進沿邊開發開放的政策文件中,不僅提到旅遊,而且還明確提出要建設邊境旅遊試驗區和跨境旅遊合作區兩個政策載體,這兩個政策載體的牽頭部門都是國家旅遊局。
二是旅遊部門或者相關部門出台了一些針對性很強的政策文件。比如為解決自駕車露營地這個具體的問題,旅遊部門就聯合10個部門出台了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發展的文件。教育部牽頭11個部門出台了研學旅遊方面的政策文件。旅遊局和體育總局一起出台了發展體育旅遊的文件。
三是一些重要政策供給部門專門出台了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政策。其中比較典型的是國土部門,2015年底,國土部牽頭,聯合住建部、國家旅遊局一起出台了土地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意見。過去關於旅遊產業的用地,都是在綜合性的文件中泛泛提到,但現在卻專門出台文件進行支持,盡管文件不一定完全解渴,但這開辟了進一步完善政策的通道。
在發展全域旅遊的過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出台政策時應盡可能結合實際進行創新,在其所掌控的許可權之內形成支持旅遊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另一方面還應建立一種機制,將地方在發展全域旅遊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自行無法解決的政策問題進行匯總,然後針對具體問題,通過高層協調機制加以研究解決,這樣形成一種普適性政策解決方案,再把這種政策解決方案返回運用到地方。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