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旅遊業
① 福建省發展旅遊業的有利因素表現在哪一方面
一、臨海,內陸地區可以到福建省的沿海城市感受海洋的魅力
二、環境尤其是空氣質量,據報告顯示,福州、廈門的空氣質量都排名全國前列,而福建省全省的空氣質量相對重工業城市來說也是相當好的
三、自然地理條件,福建屬於多山地帶,武夷山脈等等,閩江等等都可以成為山清水秀的基礎
四、人文資源,客家文化,還有其他福建本地文化都是獨一無二的
五、與台灣相鄰,在海峽兩岸交流深入的同時,福建成為了了解台灣文化的一個窗口
等等,這是我的歸納,可能不全面,其實我覺得,福建發展旅遊業是很有條件的!
② 福建發展旅遊業的條件
不同意樓上的意見.福建的旅遊資源眾多.武夷山.廈門.土樓.太姥山等等.所以對全國各地乃至境外的吸引力還是較高的.關於出國旅遊對福建人不好辦只是個別國家對個別地區而言.請樓上的不要一棍子打死.
③ 福建有哪些重要的旅遊資源
東山島是福建省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之一,這裏海灣遼闊,沙灘平緩,綠樹成蔭,勝景眾多,極具南國濱海風光特色。
東山島古稱銅山,現仍存有建於明代的銅山古城,位於銅陵鎮海濱,系為防禦倭寇而建,至今雄風依存。古城內有一座迴廊曲徑、玲瓏雅緻的關帝廟,亦稱武廟,建於明代,至今香火旺盛。位於東山島東部的馬鑾灣,天藍海闊,沙白水凈,加之岸邊綠林蔥蘢,沙灘長2500多米,寬60米,沙灘東北有「三支峰」為屏,東南有赤嶼等四個小島拱衛,因而自成格局。
在關帝廟附近海濱石崖上,有一塊重約200噸的臨海巨石,狀似玉桃,底部觸地僅數寸,風吹石動,故名「風動石」,然而歷經台風、地震而不倒,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稱。
④ 福建省旅遊業資源及其開發現狀的論文
提綱給你,自己組織下吧~
優點,地大物博,景點多,歷史悠久.人多,所以客源豐富
缺點,服務根不上,環保意識差,對很多景點的保護維修做得差.各檢查監督機構的工作配合的不好,使得很多時候,投訴也是白投訴.沒人管.
景點:
廈門鼓浪嶼 福建武夷山 永定土樓 三明泰寧大金湖 廈門園博苑
福州平潭島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泉州永春牛姆林生態旅遊區 廈門日月谷溫泉度假村 福州十八重溪
漳州東山島 福州青雲山 太姥山風景區 莆田湄州島
廈門海滄野生動物園 泉州清源山 福州千江月休閑農場 福州鼓山 廈門天竺山
2002年,福建接待旅遊總人數411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24億元。今年春節旅遊黃金周,全省接待遊客272 萬人次,旅遊收入15億元。福建對台灣遊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去年
旅閩台胞達57萬人次,佔全國接待台胞遊客總量的14.4 %,占福建入境遊客的30.3%,至此,福建14年共接待台胞遊客491萬人次,成為台灣遊客進入祖國大陸的開放口岸和中轉站。
根據福建旅遊發展10年規劃,福建將以「山海一體、閩台同根、民俗奇異、宗教多元」的旅遊特色資源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發展旅遊業,爭取明年旅遊總收入突破500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至2010年基本形成與粵港澳旅遊區、江浙滬旅遊區緊密聯結的閩台旅遊合作區,成為全國旅遊強省。
今後數年,福建將集中建設福州、廈門、武夷山三大旅遊中心,大力拓展省內、省際、國際三大旅遊合作,深度開發 「閩南金三角」、「閩北綠三角」、閩中商務休閑文化、閩東山海風光、閩西客家文化「紅色之旅」等五大旅遊區,精心打造武夷山「雙世遺」、廈門鼓浪嶼海濱風光、湄洲媽祖文化、惠安女民俗文化、福建土樓文化、閩東畲族風情、漳州國家地質公園、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泰寧大金湖山水文化等九大旅遊精品工程,全面推出名山勝水、濱海度假、宗教朝聖、民俗風情、文物古跡、紅色搖籃、茶鄉品茗、生態尋幽、體育探險等9條精品旅遊線路.
旅遊存在的不足
1、部分民俗戶接待能力不足
淡旺季分明;接待能力不足;設施資源浪費,是我區部分民俗戶存在的問題。據調研,我區部分民俗戶半年旺,半年閑。每年的4-10月是民俗戶的旺季,而此外大約半年的時間里,部分民俗戶處於「休工」狀態。資料顯示,我區民俗淡旺季遊客量變化很大,均存在不同程度資源浪費情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區民俗旅遊在原有基礎上,應不斷採取有利措施,使我區民俗旅遊取得更好成效,促進農民增收。
2、品牌效應不夠
品牌是一種無形資產,是產品質量的代言人,是消費者認可度的標識。通過近年來的不懈努力,全區農產品品牌意識不斷增強,累計注冊農產品品牌100個,幾乎涵蓋了所有農產品種類,可謂數量不少。但是,我們的優質品牌並不多,沒有像大興西瓜、平谷大桃、懷柔板栗等等這樣知名度較高的農產品品牌。全國馳名商標至今依然是空白,北京市著名商標僅有卓宸、靠山居、金北聯3個。並且,同一種產品多個品牌,各自為戰、缺乏整合,存在「多、亂、雜」現象。
3、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目前,京郊山區旅遊業的從業人員在數量和結構上都不符合旅遊業的未來發展需要,特別在知識結構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以我區為例,雖然旅遊業已成為支柱產業,但高中以下學歷的從業人員佔全部從業人員的一半以上。由於山區旅遊系統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不僅影響了山區旅遊業的整體服務水平,而且制約著山區旅遊產品的深層次開發。為了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市場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要爭取與大專院校聯合辦學,建立山區旅遊教育基地,根據實際需要培養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旅遊人才,並切實抓好目前在職人員的崗位培訓工作,使旅遊業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逐步達到地區先進水平。
4、民俗旅遊特色不足
發展鄉村民俗旅遊業另一個需要注意的重點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切勿舍本求末。保持村鎮的原始風貌以及當地民間傳統風情、淳樸厚道的秉性,是鄉村旅遊開發的原則。國際旅遊人類學專家認為:「一個地方的獨特之處就是這個地方的主要財富。如果有獨特的建築,那麼就保護它們,並讓它依舊是古樸典雅的模樣;如果有獨特的音樂、歌謠或舞蹈,那麼就保護它們,讓它古香古色;如果有獨特的耕作方法,那麼就保護它們,並教給他人;如果有傳統的文化,那麼就保護它們,並熏陶他人。千萬不要破壞這些資源。
⑤ 福建有哪些旅遊區
福建旅遊資源豐富,全省有16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8個國家森林公園、6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旅遊度假區、85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眾多的優良港口及隔海遙望台灣的特殊地緣與血緣優勢,使其出入境旅遊,特別是對台旅遊地位極為突出,旅遊業整體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詳見表8-2)。
表8-2福建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表8-2福建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山海一體,閩台同根,民俗奇異,宗教多元」是福建的旅遊特色。迷人的武夷仙境、浪漫的鼓浪琴島、神聖的媽祖朝覲、奇特的水上丹霞、動人的惠女風采、神奇的客家土樓、光輝的古田會址、悠久的曇石山文化、神秘的白水洋奇觀、壯美的濱海火山構成了福建獨具特色的旅遊品牌
福建旅遊發展突出對台旅遊的優勢,大力拓展省內、省際、國際三大旅遊合作圈,集中建設了福州、廈門、武夷山三大旅遊中心,深度開發了閩南金三角、閩中休閑度假、閩北綠三角、閩東山海風光、閩西客家文化五大旅遊區,精心打造了九條精品旅遊線(一是武夷山的世界雙遺產旅遊;二是廈門鼓浪嶼海濱風光游;三是湄洲媽祖文化游;四是惠安女民俗風情游;五是閩西土樓客家文化游;六是閩東畲族風情游;七是漳州國家地質公園游;八是福州三坊七巷文化游;九是泰寧大金湖山水文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