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品開發論文
❶ 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論文寫生態旅遊產品和主客體的研究現狀可以嗎
不可以的,生態旅遊,而你寫的是旅客而不是旅遊的現狀,不符合題目要求,
❷ 旅遊線路開發論文
元宵節活動類型、吸引力與遊客選擇舉辦地特性關系之研究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ype of event, event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摘要
國內積極推廣十二項大型的節慶活動,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而其中以元宵節為主之活動最具規模。因此,本研究以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及高雄燈會等三項活動,探討遊客對活動吸引力,及對舉辦地特性因素間之關系。
由回收的625份有效問卷,經分析結果發現,不同活動主題的遊客社經背景與旅遊特性具顯著差異。而三項活動中,以台南鹽水蜂炮活動,明顯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差異較大。五項活動吸引力因素,命名為「活動主題吸引力因素」、「節目內容設計吸引力因素」、「知名度及宣傳吸引力因素」、「活動意義吸引力因素」及「活動附加效應吸引力因素」;而四項舉辦地特性因素,命名為「交通停車及餐飲服務特性因素」、「觀光資源特性因素」、「住宿設備及價位特性因素」及「交通可及性特性因素」。
經多變數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三項活動主題與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兩項因素具顯著差異。在活動吸引力因素,以台南鹽水蜂炮活動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強烈。而舉辦地特性因素,則以平溪天燈活動主題較其他兩項活動主題重視。
三項活動的確已成為各族群及全家好友共同出遊的好去處。然而,以國際性活動規模的角度省思,相關單位投注如此龐大的經費及人力,高雄燈會仍以舉辦地附近的遊客居多,建議相關單位應將國內同質性之燈會活動,進行整合,增加整體活動吸引力與效益,並突顯各項活動主題的獨特性。
相關各項活動舉辦地特性配合方面,應整合舉辦地附近的觀光資源,妥善規劃,形成配套的旅遊行程,提供民眾參加活動之餘,另一種的遊程選擇,以增加遊客前來的意願及活動多元選擇性。
關鍵字:節慶活動、活動吸引力、舉辦地特性、元宵節
Abstract
There are 12 local festival events are promoted to attract foreign tourists by Tourism Bureau. Among those, events used Lantern Festival as subjective have the biggest scale.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vent types, attractions and host attributes from three events Taipei Pingshi Heavenly Lanterns,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and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
There were 625 questionnaire collect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subjective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 travel characteristic of visitors; and the difference in Tainnan Yanshuei Firing of Rocket Hives was the most. Five event attraction factors were extracted, which were 「theme of event」、「design of program」、「reputation and promotion」、「meaning of event」and「additional effect」; and four host attribute factors were also extracted which, are 「parking and food service」、「resource of tourism」、「equipments and price of accommodation」and 「availability of transportations」. Also,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event and event attractions; and so did the host attributes.
From the surveyed results, those three events have become an attraction for different groups and family visit. However, Kaoshiung Lantern festival, which spent the most expense among those events, still attracted most of visitors form local region but not global. Therefore, from the view of international attraction, we suggest that there should have a integration for those events with similar subjective, so the them of each events can be showed.
In additional, we also suggest that one should combine and organize those resources of tourist nearby event host, so it forms a travel package for visitors, and hence, increases the willing and choice for visitors and tourists.
【Keywords】festival event ,event attraction ,host attributes, Chinese Lantern Festival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節慶活動不論在數量、規模及參與人數等多方面呈現成長,且在全球各個地區持續擴張,蔚為國際觀光發展新趨勢(Getz,1991;Janiskee,1994;Light,1996;Ritchie,1996)。而各式活動也在結合觀光發展下,吸引觀光客注意力(Getz & Frisby,1988;Getz,1989),成為吸引觀光客最快速成長的型態(Burr,1997;Getz,1997)。且節慶觀光(event tourism),不僅成為特別旅遊中一個專有領域(Getz,1989、1991;Zeppel,1992),甚至演變成大型觀光產業。
環顧國內民俗觀光資源多元豐富,目前,相關單位也開始著手整合這些資源,積極推廣十二項大型節慶觀光活動策略,將國內重要的地方傳統民俗文化特色,配合歲時節令,經行銷包裝後,推向國際舞台,以吸引國際觀光客前來,開拓國內觀光旅遊市場。其中系列活動仍以元宵節活動,最具規模與知名度,且最早成為國際觀光的節慶活動。因此,本研究將以元宵節做為探討主題。
回顧相關文獻,探討活動議題,仍以遊客參與動機、體驗及滿意度(Usyal ,Gahan,& Martin,1993;Nicholson & Pearce,2001);活動衍發之經濟效益與影響(Long & Pere,1990;Kim,et al.,1998;Jones,2001;Tyrrell & Johnston,2001);提升觀光發展或非觀光地區的形象、知名度建立(Ritchie & Smith,1991;Bramwell,1997;Gnoth & Anwar,2000);社區居民對活動沖擊之認知與態度(Soutar & McLeod,1993;Jeong & Faulkner,1996;Turco,1998);都市更新及城市行銷(Roche,1994;Horne,2000)等。歸納研究主題,仍較偏向於遊客參與動機、活動之經濟影響、對當地沖擊、居民對其影響之認知與態度等。回顧相關文獻,並無從活動內容本質加以探討,活動在具何種吸引力因素,牽引遊客前往。
學者Mayfield & Crompton(1995)指出,活動應以參與者的意見及需求等資訊,建構各式活動設計、創意表現與市場行銷之依據。而參與者對活動滿意與否關鍵因素,仍在節目品質優劣(Cromption & Love,1995;Childress & Cromption,1997),而節目特色,更影響遊客對活動的滿意程度(游瑛妙,1999),進而影響重遊意願(葉碧華,1999)。經由上述,更加驗證,活動內容之品質與特色,為主要吸引遊客前往之因素,因此,欲提升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關鍵仍在節目內容特色,與其所具之吸引力。
活動吸引力屬人為性所創造,更來自活動內容特色,而活動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具相關性。透過相關研究,更突顯活動內容、品質與遊客對其之意見,為改進活動最佳參考依據。因此,一項成功的活動主要關鍵因素,仍在遊客對活動相關內容及特色之評價,並在相關因素的配合下,形成良好的活動品質。
國內正積極投入節慶觀光發展,但也出現許多素質參差不齊活動,活動是需充分財力、物力及人力相關性資源配合。更是一項居民與社會大眾動員機制,甚至是宗教與地緣關系的建構(蔡維倫,1995)。經時空及性質轉換關系已淡化,在人力與物力無法配合下,最後導致形式化。由於國內節慶觀光推廣仍在萌芽階段,為避免上述之情況,更應了解活動吸引力建構完善之活動計劃。
舉辦各式活動將對舉辦地及居民,帶來正負面之影響(Soutar&Mcleod,1993;Williams,Hainsworth,&Dossa,1995;Jeong & Faulkner,1996;Bramwell,1997;Turco,1998)。如舉辦期間的人潮及交通狀況等,且進一步影響活動能否順利舉辦。因此,一項成功的活動需多方面配合,如:氣候、舉辦時機、各種節目及表演者等(林憶蘋、歐聖榮,2001;Seaton,1997;Jackson,1997),並配合居民及社區相關附屬設備,以建構完備的活動計劃,進而吸引及增加遊客前往。因此,除了解吸引遊客前來因素為何?對其展現的節目吸引力因素加以評估,更需了解舉辦地點周邊相關服務設備,是否能增加活動吸引力,進而影響參與者選擇參加活動之決策。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前述動機趨使下,本研究欲達目的:
1.比較三項不同主題的元宵節活動吸引力因素之差異。
2.比較三項不同主題的元宵節活動舉辦地特性因素之差異。
3.探討並比較三項元宵節活動主題,遊客在社經背景及旅遊特性之差異。
4.提供舉辦單位,在活動設計、挑選主辦地及行銷推展節慶觀光參考依據。
二、活動類型選擇依據
交通部觀光局為拓展節慶觀光活動,根據各地傳統民俗特色,配合歲時節令及月份,於2001年起展開推廣,共提出十二項活動,包含一月鶯歌陶瓷博覽會,二月台灣慶元宵(高雄燈會、台北燈節、台北平溪天燈、台南鹽水蜂炮、澎湖元宵乞龜、台東邯鄲爺),三月高雄內門宋江陣,四月媽祖文化節(雲林北港朝天宮、嘉義新港奉天宮、台中大甲鎮瀾宮),五月三義木雕節,六月慶端陽龍舟賽(宜蘭二龍村龍舟賽、台北龍舟賽、鹿港慶端陽),七月宜蘭國際童玩節,八月台北中華美食展(台灣水果季),九月基隆中元祭,十月花蓮國際石雕節,十一月台灣資訊展,十二月南島文化節。審視十二項節慶活動,仍以二月份的元宵節各式活動,在參與人次、舉辦地點最多及活動主題最具多樣化,總計吸引五百萬人次參加,透過在不同區域舉辦各式活動,展現多元的活動慶祝型式。
其中,元宵節的燈會活動,更早在1980年起,有計劃地推廣成為國際觀光活動,並在多年持續舉辦下,每年的遊客參與人次不斷成長與增加,成為國內最具規模與知名度的國際性觀光節慶活動。以2001年南北燈會為例,各自吸引四百萬人次以上的遊客(觀光年報,2000)。而高雄燈會單天最高人次,更高達七十萬人次(高雄市政府新聞稿,2001)。在考量時間、人力與物力等因素,元宵節系列燈會較具知名度及規模性,以高雄燈會及台北燈節等兩項活動。但考量規模大小、參與人數及特色等因素,因此,本研究將以參與平溪天燈、鹽水蜂炮及高雄燈會等三項活動之遊客做為未來研究對象。
三、三項活動主題概況
(一)台北平溪天燈
天燈又名「孔明燈」,由諸葛孔明首創,又稱「平安燈」,現今演變為祈福及娛樂活動。2001年平溪天燈,由台北縣模,與世界六、七十個國家連線同步守歲,並與泰國清邁的天燈交會,推向國際舞台。
2002年平溪天燈節,主題為「寒夜群山、千燈並起」,節目內容由各式主題天燈施放,構成平溪天燈祈福之夜,活動當天共開放八百組天燈,其中最特別為燈峰造極–最多天燈組。
(二)台南鹽水蜂炮
鹽水蜂炮起源於當地瘟疫蔓延且病毒肆虐。當地人士選在關帝君誕辰之日,繞境驅邪,並施放大量爆竹,以除疫右民,迄今沿襲了一百八十餘年。
2001年主題為「鹽水蜂炮嘉年華會」,包含各式活動內容及民俗表演節目。而2002年鹽水蜂炮慶典儀式活動重點-「太子爺神像蜂炮城」,以鹽水國中操場為主場地,神像身高達卅六台尺、重兩噸,其腳下的蜂炮城更為有始以來最大數量的六十萬支蜂炮所組成。系列活動有民俗郵票展、香火專題、各式陣頭表演、猜燈謎、歌唱比賽及煙火施放等。
(三)高雄燈會
元宵燈節千喜年首度南移高雄市舉辦,由高雄市政府與交通部觀光局主辦。2001年以「蛻變與躍升」為主題。2002年高雄元宵燈會,主題為「馳騖環
政府及平溪鄉公所主辦,擴大活動規
宇」,坐落於高雄愛河中,展開長達一周的系列活動,包含主燈–「馳騖環宇」、副燈–「鰲魚出海」、「天馬奔騰」、「龍飛鳳舞」、「簫韶九成」、各式燈區–「薪傳燈區」、「祈福燈廊」、「橋面燈燈區」與「寶島燈區」、海洋之星(燈車展覽、水舞、煙火表演、旗樂表演、咖啡區、民俗技藝、地方美食展售)、鰲魚藝術品展覽、搖擺火車、燈會游輪、小提燈發放及各式節目表演。
四、文獻回顧
(一)遊客旅遊決策過程
旅遊決策源自於消費者決策行為,共分為五個階段,相關文獻則根據旅遊之特性,將其改變為旅遊需求或認知、資訊收集、替代方案評估、目的地之選擇、選擇最後目的地與回憶評估等過程(周義隆,1993;Opperman&Chon,1997;Summers & McColl-kennedy,1998)。相關文獻也提出許多影響遊客選擇旅遊目地及決策因素,包含內外在因素,對遊客決策過程皆有所影響(Decrop,1999;Um & Cromption,1990;Kozak,2001),而目的地特性吸引力與資訊掌握因素也為主要影響因素(Leiper,1990;Hu & Ritchie,1993;Opperman & Chon,1997)。
學者Leiper(1990)研究進一步指出,觀光目地的之吸引力(attraction)由三個元素所組成,觀光客需求(needs)、核心元素(nucleus)及標記(marker)。遊客在進行旅遊決策時,核心因素為左右遊客前往目的地主要考量。因此,本研究以目的地吸引力模式,轉換為活動本身所具之特色,活動節目內容成為主要核心元素,而鄰近核心元素為舉辦地特性。
更多:http://www.docba.cn/doc/5b/7582.html
❸ 求論文 我國休閑旅遊的swot分析及開發策略
對旅遊行業管理部門而言,要考慮旅遊發展的遠景,原有的項目規劃、產品建設、服務體系等都需要調整和適應。新的休假制度實行後,旅遊市場預測難度加大。當務之急是要抓住機遇把握旅遊市場動態。同時,旅遊行業管理部門的安全監管壓力加大,而且遊客活動的范圍不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景區,多樣化的個性旅遊方式會給旅遊安全監管帶來嚴峻考驗,城市旅遊危機管理勢在必行。
休閑度假旅遊開發面臨的困難
休閑度假旅遊是旅遊者支配自己的「閑暇」時間用於度假旅遊活動,以達到放鬆、體驗、娛樂、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為和過程,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已引起政府和旅遊業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如何協調各產品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將休閑度假這一新型的產品融於原有的旅遊產品,是新休假制度實施後必須關注的焦點問題。首先要處理好觀光旅遊及其他旅遊與休閑度假旅遊之間的關系,在傳統觀光旅遊產品中融入休閑度假的概念。休閑娛樂項目的設置要符合消費能力與消費習慣,對高檔的娛樂產品要適當控制,增加大眾休閑項目,特別是對民間豐富的傳統游藝項目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以深度挖掘。
休閑度假旅遊由於其涉及面廣、要求高,在由觀光型旅遊向休閑度假與觀光並重型轉化過程中必然要遇到許多困難,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管理體制上的矛盾以及與風景名勝區的矛盾。由於城市化建設在不斷發展,土地資源日漸稀缺成為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素。旅遊用地屬經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
然而旅遊項目是產業關聯度較大的長線投資項目,綜合效益好但直接效益並不一定很好,如果沒有部分旅遊房產等直接經濟效益較好的項目作為補償,投資熱情並不高。開發休閑度假旅遊不僅要有固定的度假區的建設,而且還要有各種休閑活動的配合,如閑適性的休閑觀光、各種休閑文體活動、休閑購物等,與城市建設、社會服務系統、文化產業、商貿業等其他產業都有密切的關系,加強與相關產業的系統整合,特別是深層次體制上的整合對於發展休閑度假旅遊是很重要的。
發展國內休閑度假旅遊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規劃休閑度假旅遊產業,驅動休閑度假旅遊市場
旅遊相關部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影響,加強對休閑經濟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休閑度假旅遊在旅遊產業中的地位。休閑度假旅遊規劃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合理配置目的地的旅遊資源,科學考慮景區或者旅遊目的地的長遠發展戰略。休閑度假旅遊的發展要符合國情和旅遊環境的特色,符合目前旅遊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互動、參與、文化性強的休閑產品成為新休假制度下旅遊業轉型的特徵。 要處理好觀光、會議、居住、獎勵與度假等的關系,在功能與方式分類上可以突出會議度假、獎勵度假、親子型家庭度假、情侶度假、銀發度假、分時度假、休閑農庄等重點市場的驅動。要加強城市休閑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交通條件、娛樂設施、文化設施、景觀建設的改善,重視城市生態休閑環境和休閑文化品牌的培育。結合城市特色,推廣基於休閑活動的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開發各類具有吸引力的休閑度假旅遊產品。
旅遊經營管理部門可以聯合媒體,組織車迷俱樂部、驢友俱樂部和熱心讀者參與一些個性化的旅遊活動,例如鄉村採摘游、自駕游以及戶外探險等新興旅遊休閑方式。作為景區和旅遊目的地應當順應形勢,必須考慮自駕車因素,建設多層級服務的自駕車、房車營地,形成旅遊目的地基營式度假體系。
(二)構建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體系,提升傳統民俗文化品位
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將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假日經濟格局,遊客的出遊時間將更具靈活性,形成從短線到長線,從春季到冬季的多時段、多季節、多線路的多元化旅遊形式。旅遊部門要以旅遊新需求為出發點,增加休閑內涵。要加快鄉村旅遊度假區建設,積極推動城郊旅遊發展,規范提升鄉村旅遊。通過深度挖掘、創新培育,加快開發建設一批滿足高端消費的高端休閑度假旅遊產品。加快開發一批能適應大眾休閑需求的旅遊產品。建設具有示範作用的遊憩對旅遊行業管理部門而言,要考慮旅遊發展的遠景,原有的項目規劃、產品建設、服務體系等都需要調整和適應。新的休假制度實行後,旅遊市場預測難度加大。當務之急是要抓住機遇把握旅遊市場動態。同時,旅遊行業管理部門的安全監管壓力加大,而且遊客活動的范圍不再局限於傳統意義上的景區,多樣化的個性旅遊方式會給旅遊安全監管帶來嚴峻考驗,城市旅遊危機管理勢在必行。
休閑度假旅遊開發面臨的困難
休閑度假旅遊是旅遊者支配自己的「閑暇」時間用於度假旅遊活動,以達到放鬆、體驗、娛樂、健康和自我完善目的的行為和過程,其良好的發展前景已引起政府和旅遊業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如何協調各產品之間的關系以及如何將休閑度假這一新型的產品融於原有的旅遊產品,是新休假制度實施後必須關注的焦點問題。首先要處理好觀光旅遊及其他旅遊與休閑度假旅遊之間的關系,在傳統觀光旅遊產品中融入休閑度假的概念。休閑娛樂項目的設置要符合消費能力與消費習慣,對高檔的娛樂產品要適當控制,增加大眾休閑項目,特別是對民間豐富的傳統游藝項目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以深度挖掘。
休閑度假旅遊由於其涉及面廣、要求高,在由觀光型旅遊向休閑度假與觀光並重型轉化過程中必然要遇到許多困難,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土地利用中的矛盾、管理體制上的矛盾以及與風景名勝區的矛盾。由於城市化建設在不斷發展,土地資源日漸稀缺成為開發建設的限制性因素。旅遊用地屬經營性用地,必須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
然而旅遊項目是產業關聯度較大的長線投資項目,綜合效益好但直接效益並不一定很好,如果沒有部分旅遊房產等直接經濟效益較好的項目作為補償,投資熱情並不高。開發休閑度假旅遊不僅要有固定的度假區的建設,而且還要有各種休閑活動的配合,如閑適性的休閑觀光、各種休閑文體活動、休閑購物等,與城市建設、社會服務系統、文化產業、商貿業等其他產業都有密切的關系,加強與相關產業的系統整合,特別是深層次體制上的整合對於發展休閑度假旅遊是很重要的。
發展國內休閑度假旅遊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規劃休閑度假旅遊產業,驅動休閑度假旅遊市場
旅遊相關部門要認真分析和研究新的休假制度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影響,加強對休閑經濟理論的研究,進一步明確休閑度假旅遊在旅遊產業中的地位。休閑度假旅遊規劃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合理配置目的地的旅遊資源,科學考慮景區或者旅遊目的地的長遠發展戰略。休閑度假旅遊的發展要符合國情和旅遊環境的特色,符合目前旅遊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互動、參與、文化性強的休閑產品成為新休假制度下旅遊業轉型的特徵。 要處理好觀光、會議、居住、獎勵與度假等的關系,在功能與方式分類上可以突出會議度假、獎勵度假、親子型家庭度假、情侶度假、銀發度假、分時度假、休閑農庄等重點市場的驅動。要加強城市休閑基礎設施建設,重視交通條件、娛樂設施、文化設施、景觀建設的改善,重視城市生態休閑環境和休閑文化品牌的培育。結合城市特色,推廣基於休閑活動的旅遊產業發展模式,開發各類具有吸引力的休閑度假旅遊產品。
旅遊經營管理部門可以聯合媒體,組織車迷俱樂部、驢友俱樂部和熱心讀者參與一些個性化的旅遊活動,例如鄉村採摘游、自駕游以及戶外探險等新興旅遊休閑方式。作為景區和旅遊目的地應當順應形勢,必須考慮自駕車因素,建設多層級服務的自駕車、房車營地,形成旅遊目的地基營式度假體系。
(二)構建休閑度假旅遊產品體系,提升傳統民俗文化品位
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將從根本上改變以往的假日經濟格局,遊客的出遊時間將更具靈活性,形成從短線到長線,從春季到冬季的多時段、多季節、多線路的多元化旅遊形式。旅遊部門要以旅遊新需求為出發點,增加休閑內涵。要加快鄉村旅遊度假區建設,積極推動城郊旅遊發展,規范提升鄉村旅遊。通過深度挖掘、創新培育,加快開發建設一批滿足高端消費的高端休閑度假旅遊產品。加快開發一批能適應大眾休閑需求的旅遊產品。建設具有示範作用的遊憩商務區和環城遊憩帶,開拓夜間娛樂市場,開發水上運動休閑娛樂項目,啟動精品節慶工程,開發特色表演項目。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增強了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傳統文化影響力,旅遊區域可能出現以近郊、祖地為目的地的清明掃墓旅遊和以賞月、家鄉為目的地的中秋親情旅遊兩輪旅遊小高峰,並將促進傳統土特產的熱銷,興旺傳統旅遊商品市場。旅遊經營部門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旅遊產品和線路安排,加深旅遊的文化內涵和民俗特色,努力用文化休閑品牌提升旅遊產品層次,以旅遊項目展示文化意蘊,把挖掘文化內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務貫穿於旅遊產品要素建設之中。要積極培育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市場。 商務區和環城遊憩帶,開拓夜間娛樂市場,開發水上運動休閑娛樂項目,啟動精品節慶工程,開發特色表演項目。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增強了國家法定節假日的傳統文化影響力,旅遊區域可能出現以近郊、祖地為目的地的清明掃墓旅遊和以賞月、家鄉為目的地的中秋親情旅遊兩輪旅遊小高峰,並將促進傳統土特產的熱銷,興旺傳統旅遊商品市場。旅遊經營部門要適時調整自己的旅遊產品和線路安排,加深旅遊的文化內涵和民俗特色,努力用文化休閑品牌提升旅遊產品層次,以旅遊項目展示文化意蘊,把挖掘文化內涵和提升文化品位、提供文化服務貫穿於旅遊產品要素建設之中。要積極培育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商品市場。
❹ 旅遊產品可持續發展類的論文該怎麼寫
論文摘要] 本文提出了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內涵和類型,將渠道沖突的原因分為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深入分析了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根本原因。並從根本上提出了解決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方法。
自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世界旅遊業飛速發展,旅遊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營銷渠道已經成為旅遊企業之間競爭的重要手段。和一般的有形產品一樣,旅遊產品營銷渠道的暢通也需要渠道成員的密切配合。然而,渠道成員之間沖突的存在卻妨礙了成員之間的有效合作,阻礙了旅遊產品的正常流通。如何解決旅遊產品營銷渠道的沖突,成為了今天很多旅遊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一、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內涵與分類
所謂旅遊產品是指旅遊經營者在旅遊市場上銷售的各種物質產品和活勞動提供的各種服務的總和。它以旅遊線路為主,可以綜合的滿足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食、住、行、游、娛、購等多方面的需求。與一般的物質產品一樣,旅遊產品在市場中銷售,也需要有相應的營銷渠道加以配合。旅遊產品的營銷渠道是指旅遊產品從旅遊生產者向旅遊消費者轉移過程中經過的一切取得旅遊產品的使用權或協助使用權轉移的中介組織和個人。因為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是由各個獨立的旅遊中介組織和機構組成,他們的經營目標不同,追求利益差異,因此,在合作過程中難免出現沖突。旅遊產品營銷渠道的沖突即指渠道中的一個企業認為另一個企業的活動防礙或阻止了其目標的實現,因此二者發生矛盾。適度的渠道沖突是一種積極的力量,而過渡的渠道沖突則會影響整個渠道系統的和諧發展。
旅遊產品營銷渠道的沖突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1.水平渠道沖突
指同一渠道模式中,同一層次的旅遊中間商之間的沖突。例如,某一地區經營A企業旅遊產品的中間商,認為同一地區經營A企業旅遊產品的另一家中間商在定價、促銷和售後服務等方面過於進取,搶了他們的生意。
2.垂直渠道沖突
指同一渠道中不同層次企業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較之水平渠道沖突更常見。例如,某些旅遊批發商可能會抱怨旅遊生產企業在產品價格方面控制太緊,留給自己的利潤空間太小;或旅遊零售商對旅遊批發商或生產企業也存在類似不滿。
3.多渠道沖突
又稱交叉沖突,是指旅遊生產企業建立多個營銷渠道後,不同渠道形式的成員之間的沖突。例如,某旅遊景區既向旅遊者直接銷售旅遊門票,同時又請旅行社代理銷售其門票。當二者的銷售對象相同時,就會發生多渠道沖突。
二、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原因分析
為了能夠更加清晰的分析出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原因,將其分成兩大類,即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引起旅遊營銷渠道沖突的直接因素,即導致沖突的「導火索」。根本原因則是指渠道成員之間沖突的內在原因。
1.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直接原因
(1)價格沖突。旅遊產品是一種典型的季節性產品,在淡、旺季,旅遊需求差別很大。對於旅遊生產企業來說,為了保持其品牌形象,旅遊企業希望旅遊產品的價格保持相對的穩定。但是旅遊中間商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會在旅遊淡季時,大幅度的降低銷售的旅遊產品價格,這樣就引起了價格上的沖突。
(2)爭占同一目標市場的沖突。旅遊生產企業在開發同一旅遊市場時,會選擇幾家旅遊中間商,這樣就形成了幾家中間商搶占同一目標市場的局面。特別是面對旅遊大客戶時,旅遊生產企業和各個旅遊中間商都希望能夠直接為他們服務,形成穩定的聯系,此時,沖突形式更為復雜。
(3)咨詢、服務於促銷的沖突。旅遊產品是以服務為主的無形產品。在銷售旅遊產品時,要配合很多的旅遊服務。旅遊生產企業和旅遊中間商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都希望對方能夠投入更多的服務人員,提供更多的旅遊服務,這樣形成了咨詢、服務沖突。在開展促銷活動時,也存在有類似的沖突。
(4)交易或付款方式沖突。旅遊生產企業在與旅遊中間商進行交易時,生產企業希望中間商在預定旅遊客房或門票等產品時,能夠支付預付款。而旅遊中間商則希望得到從旅遊者那裡的產品價款之後再向旅遊生產企業付款,這樣就產生了交易或付款方式沖突。
(5)分銷競爭對手的產品。旅遊生產企業為了樹立旅遊品牌形象,加強與旅遊市場的聯系,希望旅遊分銷商能夠獨家分銷自己的旅遊產品。而旅遊中間商從自身的利益考慮,則是希望更多的分銷各個企業的旅遊產品,以降低分銷風險。這樣就形成了分銷競爭對手產品的沖突。
(6)環境因素變化引發的沖突。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大多數的旅遊生產企業都利用各種旅遊中間商幫助銷售自己的旅遊產品。互聯網出現之後,旅遊生產企業可以通過網路直接和旅遊者聯系。而且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對旅遊產品經常產生需求的人,是那些對新鮮事物感興趣的人,而這些人大部分恰好也正是互聯網的用戶。這樣,對於旅遊企業來說,直接接洽旅遊者變得更加的方便。因此,現在很多的旅遊生產企業都紛紛在網上建立旅遊產品的直接銷售渠道,這樣的行為損害了其固有的分銷商的利益,因此二者產生沖突。
以上提到的六種直接原因是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原因的主要表現形式。如果進一步分析這些沖突發生的深層次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即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根本原因。
2.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沖突的根本原因
渠道企業之間的利益差異。以上種種沖突形式之所以會產生,其根本原因就是各個類型的旅遊渠道企業都有自己的經營利益,都從自身的利益考慮,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最大的收益,而不顧其他渠道成員的利益,而產生了沖突。
(1)渠道企業之間經營目標上的差異。各類型的旅遊渠道企業之間經營目標上的差異也是產生渠道沖突的根本原因。比如,旅遊生產企業希望樹立自身品牌形象,增強渠道的競爭力,因此,希望分銷商獨家分銷自己的產品。而旅遊中間商的經營目標是增加企業的分銷收入,降低分銷風險,因此就要分銷多個企業的產品。這種目標上的差異,引起了企業之間的各種矛盾。
(2)渠道企業之間任務分工的不明確。旅遊產品營銷渠道成員之間之所以會產生咨詢、服務的沖突;促銷的沖突;爭占同一目標市場的沖突;大客戶的沖突等,究其根本原因是渠道成員之間的市場區域劃分不明確,各自的分工、責任和權利劃分的不明確。
(3)渠道企業信息不對稱,市場知覺的差異。旅遊生產企業主要掌握旅遊產品開發生產的信息,而旅遊銷售商則更加了解旅遊者的需求信息。由於二者掌握信息的差異,導致二者對市場狀況的理解不同。旅遊生產企業可能認為某種旅遊新產品會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因此,希望旅遊分銷商積極分銷這個產品。但是旅遊分銷商從目前市場狀況出發,認為市場沒有發展到那個程度,因此不願意積極分銷,從而引起沖突。
❺ 鄉村旅遊規劃及產品開發的論文大綱。
鄉村旅遊規劃及產品開發的有具體要求嗎? 方向還是比較簡單的
❻ 鄉村旅遊產品策劃論文提綱
這個題目很大啊,能不能再細一點
❼ 關於旅遊文化開發的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深度發掘文化內涵促進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摘 要] 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旅遊管理領域內人們關注的中心議題之一。本文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分析文化在旅遊產 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認識,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旅遊產業素質,從而構築旅遊產業發展 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科學發展觀;旅遊文化;可持續旅遊發展
近20多年,我國旅遊產業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經過對傳統發展觀的反思,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只是手段,經濟發展才是目的,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中心議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為旅遊業的未來發展指出了一條光明之路。旅遊產業落實科學發展觀,就必須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從而構築旅遊業發展的新優勢,實現旅遊產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文化內涵的闡釋
現代旅遊是在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滿足後,主動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現的一種綜合性大眾活動,文化要素對旅遊活動影響很大。
文化的內涵,一直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筆者結合眾多學者的觀點和理解,總體上對文化的內涵得出以下認識:
1.文化的廣泛性。文化是一個大的范疇,包括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們對文化多角度、多側面的研究也正說明文化內容豐富,外延寬廣。從不同視角可以把文化進行細分,旅遊文化是其中的一個分支。
2.文化的層次性。文化具備特有的層次結構,包括表層的物質文化、核心層的精神文化、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層的教育文化。所以「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因此,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應當多方位、多層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於文化涵蓋面廣泛,有學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其內容既具體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們在理解、研究文化時,有時不得不不求甚解」。理解和掌握旅遊文化內涵必須分門別類,層層遞進。
4.文化的差異性和發展性。文化是歷史發展中各地區各民族實踐中創造的產物,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文化作為一個不斷進行物質和信息交換的動態開放系統,在穩定與發展的對立中不斷實現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文化與時俱進的發展進程中,人居於中心地位。要以人為本,客觀地看待由旅遊人群流動帶來的文化交流,旅遊客源地與目的地的文化差異並不能說明兩地文化孰優孰劣。
結合旅遊產業理解文化,旅遊文化不是旅遊與文化的簡單疊加,它不僅僅局限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領域,也不是僅僅關注文化旅遊這類文化表徵比較明顯的旅遊形式,而是要將旅遊作為一種文化現象,進一步揭示其內在的固有規律,以利於其可持續發展。旅遊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層次結構體系,「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遊的文化內涵,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目的性、針對性和實際可操作性。
二、文化在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先進的旅遊文化引領旅遊產業發展的方向。旅遊是文化性很強的經濟產業,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用先進文化引領旅遊可持續發展。現代旅遊是旅遊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實施的一種高級消費,旅遊者最大的收獲就是精神的愉悅和一段回味無窮的美好記憶,所以沒有文化就沒有旅遊,旅遊產品和旅遊產業的經濟性、文化性是統一的。只有充分重視旅遊產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內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遊者,才能帶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文化是旅遊經濟競爭的核心。旅遊業的競爭本質上是文化的競爭,文化因素成為旅遊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但是其最終目標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屬於高級而復雜的需求,較難於滿足。由於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異性往往為一個地域、一個民族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可比性較低,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發展旅遊強有力的競爭能力,文化中所帶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獨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遊文化特色形成區域間文化特質,是培植旅遊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隨著旅遊開發逐漸向深度發展,文化象一隻無形的手支配著旅遊經濟活動,只有通過文化創新才能保持旅遊經濟基業長青。
3.文化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知識經濟時代,文化經濟一體化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重視文化因素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現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報告中強調:實現發展的動力實際上存在於文化之中,文化是發展的搖籃。國際旅遊發展的經驗顯示,旅遊業的收益越來越不依靠人數的增加,而來自於多元文化含量的旅遊產品和特色旅遊服務,旅遊與文化交流結合程度愈高、旅遊文化因素越多,旅遊經濟越發達。以北京大觀園為例,從160萬元《紅樓夢》電視連續劇的制景費起家,不斷發掘紅樓文化,按《紅樓夢》小說中的菜譜開發紅樓宴、紅樓宴舞,靠挖掘文化內涵使得企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企業的知名品牌。在旅遊資源走過普遍開發階段之後,文化成為將旅遊業發展引向深入的重要驅動力。
4.文化旅遊是旅遊產業的發展方向。我國旅遊業在近年的迅猛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我國悠久深厚的文化資源。2002年,海外遊客對中國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調查中,五種遊客最感興趣的旅遊資源,文化類型就佔了四種,其中對華僑的調查,文物古跡名列第一位。這體現了旅遊對文化的依附性以及它本身具有的文化屬性,中國獨有的歷史文化延續性、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繁多的文化資源種類,有利於開發結構完善、選擇適應面廣的旅遊產品,形成優質品牌。目前,文化旅遊市場開發方興未艾,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開發以文化為特色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活動內容,可以滿足遊客的高層次文化需求,是中國旅遊面向國際市場和競爭的必然選擇,推進文化旅遊的發展,才能使我國由旅遊大國成為旅遊強國。
5.旅遊與文化相互作用。旅遊者通過旅行活動,學習了解到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同時也將自己本地區的文化帶給了旅遊目的地的居民,傳播和交流了兩地的文化。同時,為了吸引旅遊者,旅遊目的地也日益重視文化資源的開發和保護,這對於文化的發展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眾多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的有關研究結果表明,這種旅遊者大規模持續來訪,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影響更多的是消極部分,最明顯的是使當地文化不正常的商品化,這類變化對於那些原本以獨具特色的文化和地方社會風情民俗為基本的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來訪的目的地是致命的,它將使這些目的地失去原有吸引力,失去旅遊產業持續發展乃至維持其基本生存的基礎。
三、旅遊文化內涵建設促進旅遊可持續發展
實現旅遊產業利益最大化和不斷發展,關鍵在於開發利用各種文化資源,滿足人們對旅遊產品和服務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的過程中,建立產業良性的內部運行機制和外部發展關系,從而提升產業素質,獲得可持續發展。
1.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轉變旅遊發展觀念。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提出「以旅遊養旅遊」、「五個一齊上」等發展思路,曾經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使人們對旅遊從外事接待到事業再到產業的認識逐漸明晰,一些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也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外延式擴張的粗放型發展,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對於旅遊目的地的自然資源和社會文化資源造成的破壞難以用經濟數字來計量。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求旅遊產業發展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和效益型,通過挖掘旅遊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向深度發展。
2.堅持政府主導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水平條件下,形成了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模式,並由此形成的政府主導、市場主體、企業運作、全民參與的產業發展態勢,在旅遊目的地,旅遊投資經營者、遊客、當地居民三者之間的利益交織在一起,只有政府才能協調好他們之間的現實矛盾,追求並達到經濟效益和社會文化效益的統一,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提高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摒棄短期行為,做先進文化的代表,引導當地旅遊產業健康持續發展,並由此全面發揮旅遊產業功能。
3.構建旅遊企業文化營造和諧旅遊環境。隨著我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逐步健全,促進了旅遊市場環境的規范,但是旅遊行業惡性競爭、虛假廣告、合同欺詐等各種短期行為仍然在侵蝕著旅遊經濟本不健壯的肌體,嚴重威脅著旅遊產業的長遠發展。營造誠信公平的經營環境,改善旅遊行業形象,是旅遊經營企業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依法治旅完善旅遊法律法規建設,可以一定程度地規范市場秩序,更重要的是依靠旅遊經營企業的自律,通過構建旅遊經營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誠信守法經營。
4.深度開發旅遊資源以品牌促發展。旅遊資源開發中的文化內涵開發是差異化競爭的重要手段。旅遊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是文化創意,在分析地方文脈的基礎上確定文化的開發方向和主題格調,明確定位圍繞主題進行內容組織,進而通過旅遊產品加以體現,並不斷豐富文化內涵,進行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其中,對旅遊資源文化主題的感知和把握並經由旅遊產品外顯是關鍵,其本質在於對旅遊文化資源進行概括、發掘、升華最終凝聚區域特色的個性化精神,然後通過物化、創新,實現更深層次的整合,將文化內涵滲透、表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層面,形成特色品牌,強化旅遊吸引力。
5.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做好前瞻性研究。我國旅遊產業起步較晚,旅遊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缺乏市場的縱深拓展能力;另一方面,羽翼尚未豐滿,恰逢中國加入WTO的巨大變革,剛剛蹣跚學步就面臨著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挑戰,客觀上使得中國旅遊產業不可能亦步亦趨照搬照抄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同時,正是由於我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歷史很短,旅遊產業發展的焦點集中在經濟領域,加上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不如它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那麼直接和易於察覺,往往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其結果才逐漸顯現出來,可一旦結果顯現,其後果也就無可挽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遠遠落後於旅遊對經濟和環境影響的問題研究。我們必須重視這個現象並做好前瞻性研究,現階段研究的內容主要包括旅遊接待地區社會文化商品化問題、傳統文化衰退問題、民族文化異化問題以及遊客帶來的文化示範對旅遊接待地的文化影響問題等等,從事這些研究的不僅包括旅遊工作者,還包括人類學家和社會學家,所以還應當重視做好成果共享和研究成果在實踐中的應用推廣。
6.加快人才培養夯實旅遊產業發展基礎。旅遊產業鏈較長,屬於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實現旅遊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快人才培養,提高勞動者素質,充分發揮我國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長期以來,我國旅遊專業教育是置於經濟學范疇內的,旅遊文化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對旅遊人才文化素質的提高重視不夠。而實際上旅遊產品設計、資源開發和規劃、旅遊服務都是基於文化基礎上的,但旅遊從業人員文化層次偏低,對文化的認知度不夠,旅遊文化內涵的「白化」環節缺失,無法做到幫助不同文化背景旅遊者感悟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旅遊活動只能停留觀光的淺顯層面,不能適應現代旅遊的發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遊人才培養,逐步從單純的生產性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提高旅遊從業人員業務素質,提高他們對所處環境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務員,又要做好講解員,通過每一位旅遊工作者的一言一行給與遊客全方位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提升旅遊文化品位。
旅遊產業是兼有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四大功能的產業,但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忽視文化及其他功能的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旅遊資源的適度開發和永續利用要求提升產業素質,整合文化要素,進行品牌運作。要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研究精神文化,開發物質文化,打造制度文化和管理文化,推進教育文化,由政府以及與旅遊產業有關各方參與,深度發掘旅遊文化內涵,積極實踐,促使旅遊產業走向成熟,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春山.旅遊文化——中國旅遊業參與國際競爭成敗的關鍵[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3).
[2]安宇,沈山.和諧社會的區域文化戰略:江蘇建設文化大省與發展文化產業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3]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01-17.
[4]李天元.中國旅遊可持續發展研究[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❽ 求《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課程論文一篇,3000字左右就可以
我來自安陽,對安陽的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相對較為了解,下面我就愛談一下自己對安陽旅遊業的一些認識和自己的看法。
近年來,安陽旅遊業發展相當迅猛,繼殷墟甲骨文紅旗渠太行大峽谷之後,又有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和現在爭議熱點曹操墓。我們安陽的旅遊業可以說已成為安陽經濟新的增長點和第三產業中的龍頭產業。但是與省內旅遊業發達城市相比,安陽旅遊業的發展還是不成熟,旅遊業仍處在初期萌芽的後一個階段。我查了一些資料:2008年,安陽旅遊收入僅佔全市GDP的5.03%,不僅比焦作低5.88個百分點,也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95個百分點;同為世界文化遺產,洛陽龍門石窟門票收入超過9000萬元,而安陽殷墟還不到1000萬元。明顯的差距引起了關注安陽旅遊的業內人士的思考,如何客觀評價安陽旅遊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問題,如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促進安陽旅遊業跨越式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先說一下安陽旅遊業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形勢吧
1.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優勢與面臨的機遇
(1)旅遊資源豐富,人文名勝與青山秀水交相輝映
三千年歷史,留下名勝無數。
安陽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悠久歷史造就了許多令人神往的名勝古跡,像包括甲骨文、青銅器和都市建設在內的殷商文化,周易發祥地的羑里城等。這塊神奇的土地還哺育過文治武功、彪炳青史的名人賢士,周文王姬昌就是在羑里演繹出《周易》,民族英雄岳飛就出生在安陽市的湯陰縣。
與名勝古跡相輝映的還有青山秀水。集「雄、險、奇、秀」為一體的太行大峽谷重巒疊嶂,平湖碧綠;被稱為人間奇跡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原始質朴、風光奇特。
(2)地理位置優越
安陽歷史上就是較為著名的商貿集散地,區位優勢明顯。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匯處,東望黃河近齊魯,西依太行接山西,南經新鄉達鄭州,北隔漳河臨河北,距省會鄭州180公里,距首都北京500公里。境內交通發達,鐵路、公路、航空交通便利,輻射性強。京廣鐵路、湯鶴鐵路、湯台地方鐵路、即將開工的京港澳客運高速鐵路和長日鐵路連接四方;京珠高速、京港澳高速、安林高速、107國道、219國道、302國道縱橫交錯,通向四面八方。
(3)市場空間大,旅遊業進入黃金發展期
從發展規律看,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世界旅遊業發展規律表明: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時,旅遊消費需求迅速膨脹,旅遊業將出現爆發性增長。2008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河南省人均GDP接近3000美元,預示著包括河南省在內的國內旅遊業正在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從發展階段看,旅遊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隨著人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旅遊消費結構正由觀光旅遊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健身旅遊並重轉型,新興業態不斷涌現,發展空間大大拓展,蘊藏著彎道超越和跨越發展的歷史機遇。
(4)政策環境好
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旅遊業發展的底氣更足、動力更強。2006年八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兩大跨越」的歷史任務,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圍繞建設文化強省,著力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200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實施「旅遊立省」戰略的重大決策,明確提出要把旅遊業放在更加優先的位置來發展,使旅遊業成為實現中原崛起的強大支撐。
2.安陽旅遊業發展的劣勢與面臨的威脅
(1)尚未形成龍頭品牌和拳頭產品
品牌打造重點不突出,尚未形成在全國叫得響的拳頭品牌和龍頭產品。現有的殷墟博物苑、羑里城等景點規模較小,配套設施不完善,布局分散,可進入性、可逗留性較差,對遊客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不強。這已成為制約安陽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瓶頸。
(2)旅遊產品結構單一,產業鏈條短
旅遊項目設計和開發深度不夠,產品單一,產業鏈條有待拉長。目前安陽旅遊收入主要來源於門票,遊客在文化娛樂和購物方面的消費還不夠,其占旅遊總收入的比例還不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安陽旅遊景區大部分處於低層次的經營水平上,文化娛樂項目類同,缺乏娛樂性、參與性。旅遊觀光多以爬山、看廟、聊風情為主,休閑娛樂僅能提供簡單的食宿和棋牌、釣魚之類的活動,無法滿足遊客休閑娛樂、文化風情體驗、學習考察等多種需求,吸引不了回頭客。另外,作為旅遊資源大市的安陽,旅遊購物收入的比例一直徘徊在10%左右。特色旅遊商品開發滯後,旅遊者的主要購物對象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品和農村手工藝品,文化內涵不高,種類單一。
(3)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有待加強,方法、手段有待創新
整體看,圍繞旅遊的對外宣傳和推銷力度小,方法、手段不夠豐富。目前,除殷墟博物苑、紅旗渠等少數景區外,安陽所轄各縣景區的宣傳推介工作較為薄弱,在新聞媒體上做廣告的還不多。
另外,許多新的方法、手段還沒有嘗試,難以完全覆蓋各種遊客群體。與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4)旅遊服務條件及環境條件不盡完善
旅遊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不盡完善。主要表現在:一是交通設施不健全。通往一些鄉村旅遊目的地的道路較差,景區之間缺乏專業旅遊線路,停車位不能滿足旅遊旺季的需要等。二是飲食安全和公共衛生不同程度的存在問題。在一些景區,廚房、廁所的衛生條件與預期標准相差甚遠,對蒼蠅、蚊子等缺乏有效控制。三是配套設施不健全。中高檔次的涉外賓館、飯店和能夠為散客提供醫療保健、金融保險、加油檢修等綜合服務的遊客服務中心較為缺乏。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旅遊接待的質量和消費者的滿意程度,限制了遊客的逗留時間和消費。
(5)周邊地市的「先發優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帶來了挑戰
近年來,安陽周邊地市的旅遊業發展迅速,占據了「先發優勢」。河南旅遊資源豐富,發展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成功探索出了「焦作現象」、「欒川模式」等著名的旅遊發展模式,打造出了鄭汴洛「三點一線」沿黃文化游、太行山水游等精品旅遊名牌。這一方面給安陽旅遊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榜樣和區域聯盟、共榮共贏的機會,另一方面在某種程度上也會對安陽旅遊業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安陽人我深知安陽在旅遊業方面還有很多任務等待我們這代人去完成。
1.我認為安陽需要進行全面、細致的創意策劃和科學規劃
我們可以邀請全國各地旅遊業精英來安陽進行創意策劃比賽,一是集思廣益開發出新型旅遊產品,二是起到吸引眼球、宣傳促銷的作用。在綜合各路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對安陽旅遊業發展進行科學定位,做大做強旅遊產業。
高起點、高標准地抓好旅遊景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根據國內外旅遊業發展趨勢科學制定規劃,對旅遊項目的投資方向和方式、產品開發、建設布局等進行整體規劃。加強對各重點景區、星級飯店、大中型度假村的規劃管理,科學安排景點、線路,注重周邊環境和文化品位。
2.安陽的標志性的地物較少幾乎沒有,或者說不夠顯著特別,我們要塑造旅遊形象
關機其實還是在於宣傳,以便進一步用好獨特的旅遊資源——殷墟、周易、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等「四大品牌」,向外強力推介。藉助我們這「四大品牌」的知名度打造代表安陽旅遊形象的旅遊符號和城市名片。
3.開發自己的旅遊產品不能局限於門票。
可以重點建設文化體驗、休閑娛樂和旅遊購物項目,拉長產業鏈條。借鑒香港迪士尼、深圳歡樂谷等國內外旅遊景點的成功經驗,在旅遊六要素上做足、做好文章。用高水平創意實現產品創新,讓遊客得到超值體驗和享受,從而延長逗留時間,超越「門票經濟」。
4.強力宣傳與推介,提高旅遊市場佔有率
(1)利用多種媒介資源進行高頻率、立體宣傳,樹立安陽旅遊形象
一是策劃與安陽名勝有關的電影、電視劇,提高安陽知名度。二是製作安陽旅遊形象廣告,在中央電視台、重要客源地及周邊縣市新聞媒體上投放,提高全國人民對安陽旅遊的認知度。三是編印與安陽名勝有關的照片集、連環畫冊、書籍等,向更多的遊客展示安陽獨特的魅力。四是利用互聯網、手機平台等新型渠道開展經常性的廣告宣傳,使安陽成為遊客和旅行社關注的熱點。
(2)定期策劃、開展專題活動,宣講和推介安陽旅遊產品
一是召開專題活動新聞發布會,邀請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大河報》等重要新聞單位全程報道,使安陽旅遊品牌逐漸在全國叫響。二是定期在重要客源地舉辦專題旅遊推介、促銷活動,如在鄭州、北京、香港等地舉辦「殷商文化旅遊節」、「周易與現代化國際研討會」、「感悟紅旗渠精神、走進安陽旅遊」等主題活動,宣傳推介安陽旅遊資源,吸引遊客走進安陽。
(3)加強與各地旅行社、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拓寬市場
一是加強與各地旅行社的合作,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安陽旅遊。與重要客源地旅行社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通過建立辦事處、聯絡點和聯營等多種形式,為安陽輸送遊客。
二是加強與周邊地區旅遊主管部門的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共榮共贏的格局中。例如,聯合新鄉、鶴壁、濟源、焦作、邯鄲等城市,實施南太行旅遊協調開發和統一營銷,積極打造南太行聯盟。
5.完善旅遊基礎設施
加強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升級改造。重點投資建設旅遊公共服務設施,通過政府投資引導社會投資,創造一個優良的旅遊公共服務環境。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強道路、通訊、水電以及食宿設施升級改造的力度。
6.加強旅遊人才引進和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
一是引進、培養旅遊開發和經營管理人員。對於具備高度創意能力的新型人才,以引進「外腦」,為主;對於日常經營管理人才,主要靠自己培養。二是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素質。通過各種途徑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教育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尤其要對導游、賓館接待、餐飲服務等一線從業人員進行旅遊服務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培訓,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三是開展各種形式的生態環境教育和文化傳統教育,提高旅遊開發者、經營管理者及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和文化自豪感,以更好地實現旅遊生態、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少不了與資金投入掛鉤,這就關繫到經濟問題,徐喲其它產業包括重工業加工業等的相互配合,也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大力宣傳,吸引外資的引入,在河南甚至中國越來越有影響力,這期間我們會有很多事情要做,對我們安陽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每一個安陽人的積極配合,尤其是政府的英明決策,這樣安陽的旅遊業才能夠得到大力發展。
作為安陽人,為安陽的今天的蓬勃發展感到自豪,為安陽的將來和近期的努力感到欣慰,畢業後有打算在安陽發展的想法,為自己的家鄉盡一份自己的力量,相信安陽的明天會更好,終會有一天,我走在安陽的大街上,五步能看到遊客在拍照,十步有外國人在點頭稱贊。那是怎樣一種美美妙的情景。
❾ 旅遊景區產品開發論文應該從哪些方面寫
旅遊景點規劃主要從資源分析,市場分析,空間布局,產品開發,線路設計,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進行。在充分把握地方地脈、文脈的同時,要注重創意。相關論文的撰寫也是由此幾部分出發。祝你成功!!
❿ 畢業論文好難寫,哪位好心人幫我寫段關於青島城郊旅遊產品開發現狀的文字,不要復制,謝謝親啦。。。
你這篇中國知網也好,
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
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論文寫作方法版===========================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權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