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都市旅遊的發展

都市旅遊的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02 05:12:21

『壹』 《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中國都有哪些城市上榜

《世界旅遊城市發展報告(2019)》發布,中國大都市有以下上榜。

1.北京

東方明珠塔,上海最著名的建築之一,它高達468米,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最高建築,它無論是從風景上還是藝術上去觀看,都是一座非常美麗的建築。上海的外灘擁有著各種建築風格的古老建築,每個人都值得去看一看。有著這些美麗的建築上海必在世界旅遊城市發展榜上。

『貳』 論城市在旅遊事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是以一定城鎮體系和相應的鄉村背景、以及山川農田等風光組成的市域,旅遊,現在對於人們也不陌生了,但人們對其的理解還多限於通過景區良好的景觀建設,特別是環境衛生、安全保衛以及相關的服務和管理工作等,給予旅遊者正面、美好的印象和感受。這種觀點僅僅是對旅遊形象的表面理解,而將城市旅遊形象提升到戰略的高度加以系統認識的新觀念尚未普及。事實上,國際旅遊發達的地區斥巨資研究、設計、推廣國家、省(州)或城市的旅遊形象的實例不在少數。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地旅遊形象推廣工程已經影響到我國,「無限的新加坡,無限的旅遊業」、「魅力香港,萬象之都」等形象口號漸漸為人所知。城市旅遊形象設計悄悄地在我國一些旅遊城市興起,廣州、北京、上海、深圳及「珠三角」、「長三角」等一批經濟發達、城鎮密集的區域也都開始著手設計自己的城市旅遊形象。
現代旅遊實際上是背離現代城市而產生的,工業化城市的迅速發展所導致的諸如環境污染、工作緊張、身心疲憊等所謂「城市病」的傳播,推動著人們逃離城市,尋找鄉村、綠野、海濱、溫礦泉休療養地……,追求天然的綠色、久遠的古跡、明媚的陽光、碧藍的海水和松軟的沙灘。因此,留在人們心目中的旅遊地不會是高樓林立、水泥充斥、汽車喧嚷的現代城市。城市的旅遊功能退居於工業、居住、商業、交通等城市基本功能之後,城市旅遊只在某些特殊城市得到重視和發展,如山水城市、歷史古都、文化名城等地。即使在這些旅遊城市,旅遊者也僅僅被其天然賦予的桂林式山水或西安式古跡吸引,而不是因為它們城市的屬性而前往旅遊觀光。
進入90年代以來,旅遊市場最突出的變化之一是,由於已經有了多樣化的旅遊可能,一般化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特別是以單一形態出現的一般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這一趨勢在可見的未來必將越來越明顯。即即便是人造景點都要堅持有旅遊吸引力和參與性,並且必須是精緻和高品位的,才能有客源市場。
來自旅遊市場的種種跡象也都表明,越來越多的旅遊者不僅願意選擇那些更「獨特」、更「奇異」、更「新穎」的旅遊景點,而且,他們特別看好那些具有綜合性特徵的旅遊地和旅遊項目(即奇異獨特的自然景觀能同特定的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從而在一次確定的旅遊過程中獲得集知識性、娛樂性、體驗性、享受性等為一體的多重滿足。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變化,同各種旅遊資源在總體上不斷得到新的開發,各種大眾傳媒的迅速發展和人們休閑生活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使旅遊者對旅遊地和旅遊項目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一些新型傳媒的出現,又使很多人足不出戶卻已能對很多旅遊景點獲得大致的了解。
此外,由於假日的增多,特別是實行了大禮拜制,加上高速公路的發展、特快旅遊列車的開通、電訊交流的便捷、城市郊區(近郊與遠郊)旅遊與城市周邊旅遊和短線區域旅遊重合,以城市為中心的輻射旅遊區大大擴大了范圍,使各界外出休閑、特別是團體、親朋、家庭、情侶、單身漢等外出旅遊日益增多。休閑生活的越來越受重視,休閑方式的多樣化使得很多人對旅遊線路旅遊項目的選擇都越來越「精挑細選」,傳統旅遊動機中以「到過某名山名水即可為榮」的心理滿足已經有所弱化,越來越多的人現在想要尋求的是旅遊過程中的真正樂趣了。雖然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乃至不同年齡、性別的旅遊者,對上述滿足指向會有一定的差異側重,但希望在其旅遊過程中能同時獲得多重滿足的需求卻是一致的。此外,旅遊行為的普遍化,城市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的平均出遊次數增多等,也是旅遊者對綜合性旅遊項目的需求期待越來越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旅遊行為的實施過程中,人們普遍期望在單位時間和一定經濟支出內能夠獲得盡量多一些收益。
二十世紀以來,在國內旅遊需求興旺、城市經濟日漸開放和發達的背景下,平凡無奇的中、小城鎮和復雜成熟的綜合性大城市不約而同地重新審視旅遊業這一朝陽產業,並試圖將之納入城市經濟的動力機制。其中以創造人工旅遊景點、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會議展覽等商務旅遊為核心策略的城市有以深圳和「珠三角」等中小城市為代表,而像廣州、上海、北京等大都市則正邁向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的發展目標。這批城市的旅遊發展逐漸接近世界其它城市的旅遊發展模式,即都開始追求將城市整體而非若干獨立景點作為旅遊吸引因素推向市場。城市旅遊發展的核心是建立獨特、鮮明、有招攬性的旅遊形象,依靠形象吸引遊客前來旅遊。從此,旅遊形象成為當今城市旅遊發展的新領域,而且毫無疑問,沒有鮮明旅遊形象的城市是難以長久吸引旅遊者的。總之,城市旅遊發展需要全面實施旅遊形象戰略。

『叄』 1、請簡述我國城市的起源及發展歷程,並列出不同時期典型旅遊城市及其特點

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位於長江、巢湖流域的安徽含山凌家灘原始部落遺址,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距今約5500年。考古專家認為,凌家灘在遠古時期是一座繁華的城市,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初步形成規模,並具備了初級的城市規劃水平。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的丹土村,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公元前21世紀至前17世紀,黃河流域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據傳夏的第一個統治者禹,在嵩山之陽修築城池,建立了陽城(今河南登封東南)作為都城。夏王朝實施的分封制,使封侯逐漸具備了影響管理分封地域的能力,紛紛築牆圍城,由此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建立了很多作為統治中心的早期城市,形成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我國歷史上的第二次城市建設高潮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史料記載當時已經有了100多座城市,分布范圍從黃河兩岸向南向北擴展。現在長江流域許多著名城市,如蘇州(吳)、成都(蜀)等,就是誕生在這一時期的。《史記》記載,當時的齊國國都臨淄商業發達,經濟繁榮,該城由大、小兩城相套構成。大城為不規則的方形,城圍約12公里;小城是宮殿區,位於大城的西南角,呈長方形,南北、東西長各約1.8公里和1.23公里。有7萬多戶居民,人口約在20萬人以上。
學術界一般把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過程劃分為5個時期,即: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宋、元時期,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
(1)秦、漢時期秦統一中國後,在全國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分為36郡,郡下設縣,各行政中心都發展成規模不等的城市,建立起全國范圍內從上到下的統治中心——城市系統。秦始皇強化中央集權,統一法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廣修道路,溝通各地陸路交通,這些措施對城市的興起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秦朝鼎盛時期約有800到900個城市。首都咸陽的人口規模達80萬之眾,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2)魏、晉、南北朝時期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該時期城市的空間分布重心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推進,拓展了沿運河、長江兩條城市的發展軸線。東晉、南北朝時期,由於北方漢族大量南遷與漢族政權南移,促進了南方的經濟發展。梁武帝時(公元502~548年),建康(今南京)「城中二十八萬余戶,東西南北各四十里」,總人口逾百萬,是我國都城發展史上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特大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隋、唐時期隋唐兩代是中國城市迅速發展的時期。隋統一中國後,開辟運河貫通南北,密切南北兩大區域的經濟聯系,為城市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大運河沿岸,因南北航運而使一批運河沿岸城市興起,淮安、揚州、蘇州、杭州在當時並稱為「四大都市」。
(4)五代、宋、元時期該時期城市規模有了進一步的擴大,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達40多座。中國目前的歷史名城大多都是在這一時期奠定的。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到北宋時期出現大的轉折。北宋以前城市「坊」、「市」分區,即住宅區和商業區嚴格區分。北宋時,伴隨商品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坊」、「市」界限被打破。北宋都城汴梁(開封)是當時最繁華的城市。汴梁位於黃河與大運河的交匯點。
(5)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明清兩代是中國古代城市發展的頂峰時期,也是中國古代城市向近代城市過渡的時期。明代全國共有大中城市100多個,小城鎮有2000多個。特別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大規模地建設了北京城。成為中外歷史上的經典的城建之作。明、清兩代出現一批專業化的著名城市。如以陶瓷業為主的景德鎮,在明時人口已達10萬,清初已擴大到方圓10餘里。清代畫家徐揚的《盛世滋生圖》所描繪的就是乾隆時期蘇州城外塘路市面的繁華盛況。

『肆』 古代旅遊的發展特徵

文章摘要: 中國古代城市旅遊經歷了起步、興盛、成熟和普及四個發展階段,由事務型旅行逐步走向休閑娛樂,並最終成為一種城市文化生活時尚。中國古代城市旅遊活動有其獨特的風格與魅力,體現了中國古代旅遊發展的最高水平,在世界古代城市旅遊發展史上也不多見。 (共4頁) 文章關鍵詞: 古代城市旅遊 發展 特點 文章快照: 地和旅遊集散中心,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發展水平和特色的重要體現。第二,古代城市旅遊由事務目的的旅行逐步走向休閑娛樂,並最終成為一種城市文化生活時尚。早期城市旅遊活動的主體由從事貿易的商人、辦理公務的「使者」、傳教佈道的信徒等構成,活動內容旅有餘而游不足,帶有較濃的功利色彩。隨著城市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進步,城市商務、公務、宗教活動日趨頻繁、規模擴大的同時,以游樂、休閑為主題的城市節慶盛會、市容觀光、游園賞花、看戲逛街,城郊踏青游春、秋日登高等活動興起,並逐漸成為城市旅遊活動的主角,都市生活的一部分。旅遊活動主體范圍也逐漸擴大,上至君臣、貴族,下至普通民眾。一8一旅遊科學2002年第4期由於旅遊吸引物的不同,與自然山水旅遊相比,中國古代城市旅遊的人文特徵、游樂性更凸現。第三,受古代生產力發展狀況和自然環境制約,中國古代城市游樂活動與農耕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並深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與古代希臘、羅馬城邦國家的城市游樂活動有很大的差異。作為農業國家,中國古代城市游樂活動的時間安排大多與氣候季節有關,如春節團圓、元宵燈會、清明游春、中秋賞月和重陽登高,而西方多宗教節日,如雅典娜女神祀祝節、祭奠宙斯的奧林匹亞節;游樂主題中國以古代農業社會敬重神道、祈求豐年、追求「人和」為特點,好靜倫理性較強,而西方為祭神慶典、戲劇觀賞、體育競技、礦泉沐浴等活動,好動娛樂性更強。從世界范圍看,中國古代城市旅遊活動也許不及巴比倫城古老,不及古希臘、古羅馬熱烈,但卻連綿幾千年而未中斷,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魅力,其歷史之悠久、內容之多樣、規模之大、范圍之廣、影響之深,在世界古代城市旅遊發展史上也不多見。從中國歷史發展長河看,由古代政治都會、商埠中心、文化古城、軍事重鎮、交通樞紐等組成的100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人文旅遊資源精華所在,為當今城市旅遊活動的開展留下了極其珍貴、絢麗多彩的精神和物質雙重遺產。2001年,中國l38個優秀旅遊城市中歷史文化名城44個,約合三成;中國旅遊創匯前23個城市中,歷史文化名城l7個,佔73.91%。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1)這17個城市只佔100座歷史文化名城的l7%:(2)中國旅遊創匯十大城市中,歷史文化名城僅為6個,約合名城總數的6%:(3)中國100座歷史文化名城中,目前只有平遙、麗江兩個小城進入「世界遺產」名錄,為總數的2%,擁有「世界遺產」古城l4個,占總數14%;(4)位於中國西部的名城有32個,占總數的32%。百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待開發、有待保護.更有待經濟、社會和文化的全面發展。旅遊強國需要旅遊強市,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方針,將為古城旅遊再度輝煌創造良好的空間環境。

『伍』 「城市旅遊」的概念是什麼

1、以城市為目的地的旅遊。
2、發生在城市范圍內各種游樂休閑活動的總稱,是指旅遊回者在城市中的所有物質答與精神消費活動。——《中國城市旅遊》雜志總編何海濤
3、指以現代化的城市設施為依託,以該城市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以及周到的服務為吸引要素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獨特的旅遊方式。 國內外的旅遊城市為了發展旅遊,提高城市競爭力,紛紛凸顯特色。

『陸』 無錫旅遊業的發展

由中國市長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無錫市人民政府以及美國服務業聯盟聯合主辦的2005世界城市服務業大會,於2005年11月8-10日在太湖重鎮-無錫舉行。以下為「現代旅遊」分論壇嘉賓精彩發言:

主持人:下面請江蘇省無錫市旅遊局局長王潔平先生演講,大家歡迎,他的演講題目是創新-無錫旅遊業發展永恆的主題。

王潔平:無錫是自然山水,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我們旅遊的發展,走這一條路,就是融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相結合,走出一條新無錫發展的路子,新世紀以來,我們以創新為主題,在努力的探索,認真的發展無錫的旅遊,在十五期間,我們推出了三大戰略,一個是旅遊發展戰略,一個是旅遊重點項目推進戰略,通過這三大戰略,提出了新世紀無錫旅遊三大跨越的目標,一個是旅遊業到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服務業的支柱產業,到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是產業的地位,旅遊業成為支柱產業,產業地位提升,第二個,旅遊大市到旅遊強市,無錫的旅遊水平要走到其它國家的前面,我們如何把這個資源充分的發揮出來,成為一個旅遊度假的目的地,我們就在實行這三大跨越,在這個上面,我們這幾年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去年我們接待海外旅遊者接近54萬,增長23%,國內遊客人數2680萬,增長21%,旅遊資源達到230億,在四年的基礎上,旅遊的總收入翻了一番了。我們高興的看到,在大家的關心支持下,無錫旅遊城市,正保持著既快又好的發展勢頭,如何保持既快又好的發展勢頭,我想主要是創新,把握創新這個主題,我們著重從六個方面進行創新,整合資源,調整結構,中國的旅遊資源非常的豐富,無錫的旅遊資源也是非常的豐富,我們說,無錫是離太湖最近的城市,我們看文化,無錫是民族工商業的發祥地,但是,資源不等於是產品和市場,在中國旅遊發展中,有幾種類型,一種是一類資源打造的城市和產品是二類城市和產品,但是很多的地方,一流的資源可以建成一流的城市和產品,世界上很多發達的旅遊城市都是這樣的,無錫的旅遊資源很好,但是不一定都是一流的資源,我總的來看還是二流的資源,這個二流的資源如何打造一流的城市,這個就需要整合,我們要實現三品戰略,一個是太湖美景精品,第二個是文化旅遊名品,第三個度假休閑新品。

王潔平:也就是說,在傳統的景區上,更加追求近,在整個城市旅遊中,更加註重文化,在旅遊上,更加註重休閑,因為我們低處的是中國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這種度假休閑型的轉型,在長三角無錫地區表現的更加早一點,我想創新的話,就是如何的認識和整合自己的資源,打造自己城市的個性,第二個,就是在整合資源當中,有幾個個案,無錫有一個無中生有的靈山大佛,這個像世界級的景區邁進,它預示著我們在打造世界級的旅遊精品,我們可以打造世界級的旅遊精品。

王潔平:第二個就是借題發揮的水滸城,還有我們傳統的景點,怎麼樣煥發青春,從觀光型走向觀光休閑度假型,整合資源來優化結構,作為創新,第二個就是產業聯動,旅遊要跳出旅遊,發展旅遊,長期傳統裡面,我們是小旅遊,大旅遊涉及了社會的各個方面,我們提出跳出旅遊,發展旅遊,這是大旅遊的發展戰略。我們要搭建一個又一個提升產業結構,提升城市形象的平台,實際上我們嘗到了甜頭,但是還不夠,需要產業的聯動,結果就是我們長期以來注重景區今天多少人,賣了多少的門票,在數量上比較的注重,我們更要主要質量性和效益性,拉動遊客在無錫的時間,拉動遊客在無錫的消費,我經常講,不要遊客在無錫把根留住,但是我們要用最好的產品和服務,讓遊客把錢留下。去年,根據統計,國內遊客在無錫人均花費1090塊,前年是997塊,要提高10元都是很難的,我們的形態變了,從數量性向質量性轉變。我們多留遊客一個小時很難,但是要叫遊客多花100塊消費也很難,在宣傳推廣打造品牌上創新,無錫有3000多年的文化,但是城市的形象,這幾年來我們無錫抓住了一個重心,抓住了一個主題,集中打造太湖明珠無錫這個品牌,我們把太湖美定位是無錫市的市歌,我們把太湖申報了國家的旅遊品牌,我們打造太湖博覽會,我們整個圍繞太湖做文章,讓我們的城市到處都看到太湖兩個名字,確實是太湖美,看到太湖想到無錫,想到無錫,就看到太湖。當然太湖不是無錫的,是世界的,我們會把太湖的明珠擦得更亮,我們打造這個品牌,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

王潔平:第四個區域合作拓展空間上面創新,這里就是一句話,走出無錫,發展無錫的旅遊,無錫資源是有限的,但是旅遊資源的特性是共享性的,我們利用有限的資源,抓住無限的共享性,推進區域的合作,無錫人口不多,面積不大,如何擴展區域合作,無錫旅遊中,很早的推進了區域合作,歷史上就有小上海之稱,無錫接受上海的輻射,我們工作在大上海,休閑在小上海,在2010年世博會,我們提出世博在上海,休閑在無錫這樣的計劃,第二個,環太湖四個城市,同賞太湖美,第三,發覺長三角合作體,我們發出了長三角城市的無錫倡議,倡議把這個地區打造成世界級的旅遊品牌,而不是我一個品牌,也不是一個蘇州,也不是一個上海,把這個區域,打造成世界第六大都市旅遊圈。

王潔平:大家可能不知道無錫有機場,現在發展的很快,已經和10個城市通航了,去年通航的時候排在156位,去年年底是56位,今年上個月已經躋身中國機場的44位,可見旅遊的作用和潛力,當然無錫還有商務,在國際上,我們包括台灣和新加坡,我們的主要遊客是來自北亞洲為主。第五,在改革開放深度發展上創新,我們提出一個概念,旅遊深度發展,如何深度的發展,我們無錫人出去旅遊,如何同步的發展起來,無錫人出遊熱很高,我們提出旅遊讓生活更精彩,旅遊宣傳服務進社區、院校、進人家,讓更多的無錫人走出家門,融入旅遊,享受生活,這個是我們各級政府在現代的旅遊當中,尤其是無錫的人均GDP超過了7000美金的話,它的旅遊已經是成為了一種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是現代旅遊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二打好質量的品牌,我們實施一個無錫質量品牌行動綱要和計劃。我們想提出優質旅遊看無錫,當然我們還有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希望大家提出來,這個是我們今後做的更好的一個動力,有問題解決,但是作為一個旅遊的城市,還有一個品質的問題,旅遊的品質就是城市的品質,非常的重要。讓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旅遊界,同時創新我們的行業管理,第四就是創新建立服務體系,我們最近構築旅遊城市的三大重心支持系統,設置旅遊的標志,這是體現以人為本的深度發展的課題。第六個,提高城市的功能,長期以來,我們的城市,不是旅遊目的地,我們的城市是滑地,我們提出能不能白天游太湖,晚上進城,讓更多的遊客留住重重的腳步,去品位無錫,感受無錫,去解讀無錫,我們正在努力,使我們的城市不再是過境地,成為一個旅遊的目的地,使我們看到景區的時候,無錫是一個最大的景區,這個方面,我們做了很大的努力。我們花了幾十億的投資,太湖水變清了,中外遊客來到無錫以後,可以近水、親水,遊山玩水,包括交通,利用發達的經濟,構築旅遊的交通,使整個城市的功能提升了,遊客到了無錫以後,不再是白天看,晚上睡覺,像麗江這樣,像昆明這樣,像上海的新天地一樣,去走進去,走進這個城市,感受這個城市。這方面我們正在實施這樣的戰略。所以我們覺得,正在發展中的無錫旅遊城市,正在制定十一五計劃,我們不能光看無錫這一塊小地方,在今後的一個時期,中國的旅遊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從機遇來說,有幾大機遇,綜合國力的提升,為建設旅遊強國,打造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潔平:無論是市場的購買力,無論是發展的動力,都是一個高增長期,第二個機遇,中央提出來轉變經濟增長的方式,構建和諧社會,它會引發旅遊的大發展,為什麼?轉變經濟的方式,發展旅遊業,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有效著手,構建和諧社會,旅遊是構建和諧社會重要的形態,旅遊就是為三種人服務:本地人、外地人、外國人。人與人的和諧,旅遊又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和諧社會的四塊典範,它會引領旅遊的大發展,大家更加的重視旅遊的大發展,或者優先發展,第三個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旅遊一體化,拓展性的發展空間,這一點不言而喻,我們每一個景區,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再是看我,看無錫,不再看江蘇,而是放到世界裡面,我們五湖四海在討論旅遊問題一樣,發展的空間更大,尤其下一步,隨著整個產業的轉移,資金的轉移,包括世界旅遊的一些品牌,世界旅遊品牌的100強、200強要開始走近中國,第四個,科學技術信息技術的進步帶動了旅遊產業的進步,現在電子商務發展的很快,而且勢不可當,它將改變我們的觀念和模式,改變我們的旅遊生活。第五個,從時間上來說,現在有三大契機,明年的杭州休博會,休閑業在中國興起,第二個,2008年奧運會,帶來中國旅遊,提高中國旅遊目的地的形象。第三,2010年的上海世博會,把整個世界作為中國旅遊的一大市場。這創造更多新的區域,但是我們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在旅遊的需求上面,向觀光旅遊度假休閑型轉變,我們的休閑產品,能不能隨著提升觀光產品的同時,有計劃的開發,從黃金周來看,休閑的需求上升的很快。

王潔平:在旅遊的消費上,門票經濟正在向旅遊要素綜合性轉變,不收門票的進去越來越多了,杭州的西湖、江陰的黃山湖等,那旅遊怎麼做?現在旅遊正在引導旅遊的綜合消費,一塊的旅遊門票拉動五塊的消費,我們這里更不止,就看城市的功能,過去我們的景區叫門票經濟,我們的飯店叫床板經濟,我們的旅行社叫人頭經濟。說明我們的思考,旅遊開始向綜合消費轉變了。第三,在旅遊的形態上,傳統旅遊向現代旅遊轉變了,比如說旅遊的個性化更強了,這一塊現代旅遊發展的很快,你不適應就茫然,就會失去市場,這就是挑戰。

王潔平:在旅遊競爭主體上,產品競爭向區域競爭轉變,光打造無錫,我們的太湖,我們的長三角,成為一個整體的目的地,泛珠三角合作體成立,怎麼樣認識和接受以及推進這樣的區域競爭,在旅遊的發展載體上,從景區、景點為主,現在開始注重城市,剛剛談了二次發展,已經轉到城市了,這個城市怎麼做,是不是做到每個城市一樣呢?還是做出城市的個性呢?這是一個新的挑戰。旅遊怎麼更多的注重內在的發展,旅遊應該成為科學發展的新型行業,一個成為和諧社會的示範產業,所以在十一五當中,無錫旅遊更加註重研究旅遊業發展的變化,找准自己的定位,我們在十一五期間,准備了兩步走,07年能不能建成旅遊的強市,就是旅遊的增加值佔全市的GDP6%以上,只要目標方向定了,我們一定可以做到,2010年,目標無錫的旅遊走在全國的前面,圍繞這個目標,我們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局域化發展戰略,我們考慮不是更多的追求數量和動用資源,我們怎麼樣深度發展,內在發展,更加的重要。第二個,國際化戰略,像昆明的先進城市學習,打造國際性的城市,所以重點在國際化上面做文章。第三個就是品牌化,第五個產業升級戰略,像旅遊觀光度假休閑轉,如何的升級,提高整個無錫的核心競爭力,這個產業的升級,我想現代旅遊思考的問題,就是形成產業鏈,構成產業群,我們的旅遊還比較散,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五,就是旅遊城市戰略,實施旅遊級城市戰略,打造城市級旅遊科學,使城市成為遊客的目的地,使無錫這座城市成為最適合休息的城市,是一座來了還想再來的城市,我想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太湖美景歡迎你,無錫旅行伴你行,無錫是一座你們來了還想再來的城市。最後,我想給無錫的六位嘉賓贈送紀念品,是無錫的紙砂砂壺,願你們更加喜歡無錫,喜歡中國。

問:我想問一下,無錫在維護無錫的城市形象方面,你認為最成功的是什麼?

王潔平:千方百計反復炒作城市的形象。我們現在是反復的宣傳太湖明珠的概念,旅遊的秩序就是城市的秩序,誰影響和破壞旅遊秩序,就是破壞城市的秩序,這座城市不允許的,我們建立了一個旅遊質量的監督體系,具體的問題,晚上用餐的時候,具體的向你匯報,謝謝。

『柒』 天津發展都市旅遊的意義

刺激消費,帶動經濟。

『捌』 關於旅遊的論文3000字

城市旅遊圈競爭力研究
摘要:城市旅遊圈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城市旅遊圈是否具有競爭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城市旅遊圈競爭力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更多旅遊論文相關範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關鍵詞:旅遊論文
一、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與競爭力要素優化
(一)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類型分析。城市旅遊圈是由跨行政區域的不同城市組成的圈層結構,每個城市所在的行政區域都是一個獨立的利益主體。不同的利益主體意味著各城市之間必然存在博弈行為。博弈的結果則會使城市旅遊圈內部形成三種不同的關系模式:競爭、合作以及介入兩者之間的競合關系。
1、競爭關系。在以行政邊界為單位,考察地方政府政績,而不是以城市旅遊圈為單位考察區域旅遊整體競爭力的情況下,行政區經濟利益大於圈域經濟利益,各地為爭項目、爭資金等展開激烈競爭便在所難免。
2、合作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具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結構相似或互補的城市為了在激烈的全球角逐中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在某一階段、某些方面採取類似「正和游戲」的合作戰略。
3、競合關系。在通常情況下,不同地方之間是一種「正和但可變的游戲」的競爭合作的關系。因為不同地方之間的利益目標不完全一致,它們之間的合作雖然能夠產生價值,但這個價值的總量是與合作的性質密切相關的。
(二)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因素組合。城市旅遊圈內部各地區之間在博弈過程中到底是走向合作還是競爭,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合作能否創造額外價值。預期創造的價值越高,不同地區就越能選擇合作。如果預期創造的價值不多,不同地區就會考慮零和游戲的競爭策略,哪怕形成報復性的惡性循環也在所不惜;二是城市旅遊圈中核心城市(即領導者)的行為方式。如果核心城市的先發行為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同時也給城市旅遊圈帶來整體利益,它的先發行為雖然可能導致其他地區的直接利益損失,但如果這種先發行為帶來整體利益能夠給其他地區形成溢出效應(即間接利益),而間接利益又大於其他地區所遭受的直接損失,其他地區會選擇合作的態度接受核心城市的行為,而不採取對抗性競爭的方式;反之,如果核心城市的先發行為只給自己帶來利益,無法增加整個城市旅遊圈的整體利益,就會導致其他地區的對抗行為;三是帶領者之外的普通參與者的行為方式。在博弈過程中,為了增進自己的利益,核心城市以外的副中心城市或者其他普通城市也可以採取先發行動,這種行動同樣會給包括核心城市在內的其他地區帶來競爭和間接利益,並有可能讓這個先發行動者成為新的領導者。
二、武漢城市旅遊圈發展與旅遊競爭力提升
武漢城市旅遊圈是指以武漢為核心旅遊集散地,以孝感、鄂州為副旅遊集散中心,以黃岡、黃石、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城市為次級旅遊集散中心,即以武漢為首的城市體系為基礎,以武漢周邊100公里范圍內的多個旅遊景區為依託所組成的多層級的空間旅遊合作聯合體。這個聯合體能為遊客一次有效用的出遊活動提供足夠的產品供應。目前,武漢城市旅遊圈作為我國重要旅遊目的地的輪廓已初現。
(一)武漢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分析
1、武漢處於絕對核心地位。2007年《湖北省統計年鑒》、《武漢市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武漢城市旅遊圈9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遊人數48.8萬人次,其中武漢市2006年接待海外旅遊人數為41.2萬人次,其他8市僅有7.6萬人次,平均不到1萬人次。這說明武漢城市旅遊圈內,武漢處於絕對核心地位,其他各城市間海外旅遊者的流動並不活躍,武漢的國際旅客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在國際旅遊方面,武漢作為旅遊核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缺乏區域旅遊協調的帶動機制。
2、其他8城市處於均質狀態。根據武漢城市旅遊圈9個城市2006年旅遊統計數據,國內旅遊收入除排名首位的武漢與排名其次的黃岡之間的比值高達11外,其餘相鄰位次城市間的國內旅遊收入比值均在1~2.2。(表1)這表明武漢旅遊業的產業規模在9市中是鶴立雞群,而其他城市旅遊產業發展還處於均質狀態。這表明,城市圈內除武漢之外的各城市間,旅遊發展合作關系淡漠,旅遊發展缺乏層次性,結構較為鬆散。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長期以來該旅遊圈內9城市的旅遊產業發展,都是依靠本市經濟發展水平,依據自己的旅遊規劃進行。各城市旅遊發展的均質狀態,使圈內各城市旅遊發展缺乏層次性,造成旅遊產業結構鬆散,難以形成統一的旅遊形象,影響了武漢城市旅遊圈的品牌建設及市場競爭力。
(二)提升武漢城市旅遊圈競爭力路徑研究
1、旅遊城市體系空間組織優化。發展武漢城市旅遊圈,首先應優化武漢旅遊城市體系空間組織。武漢城市旅遊圈按旅遊地域系統分解為以武漢為中心的一級都市旅遊區、以鄂州為中心的東翼城市旅遊和以孝感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遊副圈。
武漢是整個城市旅遊圈旅遊發展的增長極。我們首先要加快武漢旅遊集散中心的建立,發展都市旅遊,形成武漢都市旅遊區。以武漢這個增長極為中心,以長江黃金水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為區域旅遊拓展軸線,以點連線帶面,充分發揮出武漢作為一級中心旅遊城市所具備的輻射功能。
以鄂州為中心的東翼城市旅遊鏈,包括黃岡、黃石、咸寧和鄂州四個城市。其中鄂州是區域型旅遊中心城市。這4個城市在接受武漢旅遊輻射功能的同時,應加大彼此之間的旅遊合作,協調開發,構建武漢城市旅遊圈生態旅遊區。
以孝感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遊副圈,包括孝感、仙桃、天門、潛江等4個城市。其中,孝感旅遊經濟最為發達,為本區的旅遊中心城市。該區域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城市化進程相對落後。因此,應首先加快城市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構建4城之間的交通網路,連手開發特色旅遊資源,形成武漢城市旅遊圈楚文化故里旅遊區。由此建立一個空間結構合理的旅遊城市網路體系,會大大加強圈內各城市間的社會經濟聯系,使旅遊合作在武漢城市旅遊圈的不同層面上合理開展,各利益主體的利益得以實現,必定將有力推動城市圈旅遊競爭力的提升。
2、政府主導,統一規劃,推進武漢城市圈旅遊一體化發展。湖北省、武漢政府是武漢城市旅遊圈發展的主導者。有關部門應在優化旅遊城市網路體系的基礎上,加快編制《武漢城市旅遊圈發展規劃》,協調各城市旅遊產業發展,建立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
3、加強旅遊精品建設,努力實現品牌形象一體化。武漢城市旅遊圈應增強整體吸引力,努力實現品牌形象一體化。武漢城市旅遊圈是一個整體,通過挖掘文化內涵來體現城市體系的特色,盡快形成武漢城市旅遊圈的統一品牌形象,編制出具有武漢城市旅遊圈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

『玖』 怎樣來發展旅遊

城市旅遊業已經在中國旅遊業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一些中小城市仿照大城市來確定自己的旅遊發展戰略,結果並不十分理想。那麼,中小城市如何發展旅遊業?我們認為,需要有適合中小城市特點的旅遊業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
培育和突出特色
城市特色是城市的魅力,是城市的競爭力。中小城市發展旅遊業更要在特色上下功夫。特色體現在多個方面和多種形式。從旅遊資源的角度來看,主要有歷史傳統文化特色、自然風光特色、民俗風情特色、地熱溫泉等休閑產業特色,等等。有好的旅遊資源,並不等於有好的景點和景區。旅遊資源僅僅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資源需要挖掘,特色更需要培育。把特色旅遊資源培育轉化為特色旅遊景點,是中小城市發展旅遊業的重點。
在培育特色景點上,首先,要把旅遊景點打造為精品。堅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原則,把旅遊資源開發為具有獨特性,甚至惟一性旅遊產品。精品並不等於高檔和現代化。遊客遠離城市到深山老林,想看的是生態美景,目的是尋找 「野趣」,不是到那裡去享受城市的現代化和舒適感。
其次,城市風格與旅遊景點的格調要相匹配。景點吸引人的眼球,城市卻影響人欣賞景點的心情。一些中小城市雖然有獨特的風景,但是在景點開發和城市建設上,盲目模仿一些知名景點和建築的風格,千篇一律,外在的形象掩蓋了內在的特色。
第三,要完善旅遊景點的配套設施。主要是要降低到達景區的交通成本、時間成本以及提高安全度和舒適度。這要求加強交通道路等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
第四,用創意創造特色。旅遊資源往往不是獨有的。但是特殊的創造力卻能把資源優勢轉變獨特的旅遊項目。2005年是我國的「紅色旅遊年」,有關部門開辟了30條精品線路和100多個經典景區名錄。今年紅色旅遊異常火爆。但是有些城市在紅色旅遊線路上來點綠色(生態旅遊),搞「雙色」甚至「彩色」旅遊,收到了更好的火上加火的效果。
甘當配角,主動參與旅遊分工

甘當配角就是指中小旅遊城市要主動融入區域旅遊產業鏈條,參與旅遊分工。從旅遊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區域旅遊合作不斷加強。以「市場開放、客源互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為原則的區域合作,已成為全球旅遊界的共識。國內的區域旅遊資源整合和區域旅遊合作也正蓬勃興起,三峽景區、長三角綠色旅遊通道、泛珠三角旅遊區域、京、津、冀首都都市度假旅遊圈以及環渤海旅遊圈等區域合作夥伴已先後形成。區域旅遊資源整合也成為2005年國內旅遊市場的主要看點之一。
中小城市很難成為遊客的直接目的地,它們主要是區域旅遊產業鏈條的一個節點。中小城市想要發展旅遊業,就要創造條件,主動接受區域內其他成熟旅遊景區在客源、推介、品牌、服務人員等方面帶來的外部溢出效益。最為關鍵是要把開發出來的旅遊景點和景區納入區域內的旅遊線路。另外,進行開放式的旅遊資源整合,跨越行政區劃限制,打破地方保護主義,通過市場機制建立一種利益合理分配,權責清晰明確,自我強制約束的協作機制。說白了,就是建立一種避免機會主義的機制,保證合作的長期性。
還有,要加強景區管理,提高服務檔次和水平,不能因為自己影響了整條旅遊路線的形象,拖了「後腿」。只有這樣,才能在分工中提高自己在整條線路中的價值和主導權。
努力完善旅遊產業鏈條
它與參與區域旅遊分工是不相矛盾的。完善旅遊產業鏈條,就是要求中小城市在區域旅遊鏈條中佔有更多的環節,讓遊客認為值得在這里度過更長的時間,花費更多的錢,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旅遊收入和增加值。
旅遊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主要是指它是一個發展很快並且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它的社會性、綜合性很強,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城市的旅遊業主要停留在「看」的階段,還算不上「游」,主要靠旅遊景區獲得門票收入。即使遊客吃住在中小城市,也是把吃住當作必需品來消費,只要湊合就行。購物和娛樂消費支出就更加少的可憐。對於任何一個想把旅遊業當作支柱產業來發展的城市,都要不斷完善旅遊產業鏈條,把遊客吸引來,並且留得住,使其多消費。
首先,要擴充特色旅遊景區和景點的數量,使遊客可看的、可觀賞的東西增加,讓遊客真正「游」起來,而不是在城市的某個景點一掠而過。當然,增加景點一定要考慮市場風險,堅持寧缺勿濫,不搞濫竽充數,一個總趨勢是要從重點發展觀光旅遊景區向重點發展度假旅遊和專項旅遊景區轉變。
其次,要圍繞「游」發展相關產業,讓遊客吃出特色,住出品位,買得放心,玩得開心,也就是要把單一的觀光旅遊轉變為綜合旅遊,把過境游轉變為消費游。
第三,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開發一些特色旅遊產品。
細分市場,增強針對性
任何一個發展旅遊業的中小城市不可能面向所有遊客。它只能吸引某個具有大致相同需求的特定群體。這個群體就是一個細分市場。不同的劃分標准,有不同的細分市場。按地理環境來細分,可分為近程旅遊者和遠程旅遊者兩個細分市場。按照旅遊者本身的特徵來細分,可分為老年旅遊市場、中年旅遊市場、青年旅遊市場等三個細分市場。中小城市發展旅遊業要從自身的旅遊資源、區位、人力資源等優勢出發,瞄準特定的細分市場,針對特定的客源,提供旅遊產品和服務。
有研究表明,如果旅遊城市把鄰近地區市場作為銷售重點,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城市首要的旅遊細分市場是其周圍大城市的遊客。城市居民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對短程休閑旅遊的需求越來越大。中小城市要通過結合自身優勢,重點發展健康旅遊、娛樂旅遊、觀光旅遊、度假旅遊、體驗旅遊、科普旅遊等項目,吸引大城市的遊客。
另外,中小城市要留住本地區的休閑性遊客。要重點開發一些適合青少年的教育娛樂旅遊、主題公園旅遊、體驗生活旅遊等項目,通過開發家庭式的團體旅遊項目,留住本地遊客。
加強旅遊推介
旅遊推介就是旅遊產品的銷售過程,是旅遊業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隨著城市政府逐漸認識到旅遊產業的重要性,各種旅遊宣傳廣告鋪天蓋地,各地爭先恐後地舉辦各種旅遊節。這些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很多推介活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為此,要改進宣傳促銷手段。
第一,有人提出在宣傳促銷上要堅持「三取消、四藉助」。「三取消」就是要取消大轟隆、地攤式的宣傳,取消支離破碎、東拼西湊式的宣傳,取消沒有認真策劃、隨意性的宣傳。「四藉助」就是要藉助主流媒體,藉助網路力量,藉助節慶活動,藉助名人效應。
第二,通過與旅行商合作宣傳促銷。通過旅行商出遊的遊客比例是比較高的。對於那些以吸引遠程遊客為主的中小城市,更要加強與旅行商的合作,比如共同製作客源地宣傳資料、宣傳廣告,通過後者直接向客源地宣傳促銷。
第三,要推進誠信旅遊建設。誠信是旅遊業生存之本。中小城市提供的很多休閑類的旅遊項目,「回頭客」是其主要客源。更要下大力氣規范旅遊市場,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第四,要以品牌拓展市場。旅遊產品的宣傳促銷一定要注重樹立品牌。當品牌被旅遊者認可後,旅遊產品的推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
中小城市旅遊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累積過程。現在很多城市政府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旅遊業發展目標,但是實施起來卻很困難,在景點的開發上容易出現半拉子工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一個科學合理的城市旅遊業發展戰略。
制定城市旅遊業發展規劃,首先,要遵循旅遊業自身發展規律,充分考慮旅遊資源、市場需求、配套設施、旅遊投資等各個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確定合理的旅遊業發展目標。
其次,要把旅遊業的發展放在更大的區域來考慮,既要考慮區域內的協作,更要考慮區域內「同質性」旅遊產品和服務帶來的競爭。在同一個區域開發相近的旅遊產品,容易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最後導致整個市場萎縮甚至崩潰。這是制定旅遊業發展戰略要特別注意的問題。
第三,要協調好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現在很多中小城市都在以發展旅遊業為契機,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改善城市環境。這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除少數能以旅遊業為單一支柱產業的中小城市外,大部分中小城市需要其他產業來支撐城市發展。城市建設的投資必須要考慮其他支柱產業發展的需要。同時,要注重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城市特色產業旅遊。 總之,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的新興行業,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一些具備條件的中小城市是能通過發展旅遊業帶動城市振興的。這方面成功的例子也不少。但是旅遊業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特別是,它以人的流動和人的消費為基礎,以人的服務為根本,發展旅遊業對配套設施、區位優勢等方面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為此,中小城市發展旅遊業,一定要遵循旅遊產業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因市場制宜,創新模式,制定科學發展規劃,推動旅遊業的科學發展。本文鏈接: http://www.ly321.com/news/lvyoubaodian/2006_2_14_9_14_456738.htm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