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發展旅遊
『壹』 家鄉縣城正在發展旅遊業 請問有什麼適合創業的項目嗎
目前,DIY創意禮品行業已佔據了大量青少年消費市場,除了觀賞外,創意產品還回被廣泛應用於日答常用品,其消費基礎龐大。可以說創意禮品店將成為國內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其市場前景極其廣闊,此刻正是投資獲利的好時機。顧客既可以在店內買到新穎的創意產品,也可以根據需求定製喜歡的創意產品。
『貳』 如何寫好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發展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
雲夢縣胡金店鎮中學
陳么安
新世紀要振興發展雲夢,
提升雲夢的後發優勢,
不一定走傳統工業發展道路。
我認為應在
「文
化旅遊經濟」方面下功夫。美國著名的旅遊專家托馬斯·戴維森曾提出,旅遊是關繫到國民教育、
社會進步、生態價值的社會經濟綜合體系。現在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幾乎是空白,而鄰近縣市
旅遊產業發展迅猛。雖然我縣沒有秦磚漢瓦,也沒有九寨溝、西雙版納那樣的大自然饋贈,但從
我縣的歷史傳統、生態環境與市民文化性格來看,以「文化經濟」的視野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
發展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業,既可以拉動第三產業,又可彰顯文化特色,文化旅遊業作將會
成為雲夢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認為要發展「文化經濟」需做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推廣城市品牌。推廣城市品牌實質上是弘揚一座城市的精神,雲夢弘揚的就是一種中華
孝文化精神,「黃香故里」呼喚的就是營建一個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園。例如可舉辦生態旅
游文化節,突出「弘揚孝子文化、打造旅遊品牌」的主題,舉辦文藝演出、風箏大賽、文化表演、
佛事廟會、攝影展覽等大型活動,吸引遊客,知名學者、藝術名人齊聚共賞美景,用他們的筆墨
和鏡頭鮮活的反映優美的生態、淳樸的民風,這樣全方位的宣傳和推介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厚的
文化底蘊,進一步擴大生態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進了文化與經濟和旅遊的融合,提高
了旅遊的檔次和水平。著力發展楚風文化、詩詞文化、竹藝文化、龍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雲夢生態農業牌,開發出一系列優質生態的旅遊產品。
二、美化城市建設。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應該是「形神兼備」的城市,關鍵是要有優美的自然
環境和市政景觀。我縣應建成生態農業的綠色環境,打造「兩園一基地」,保留大量頗具楚風的
民居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休閑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觀。
三、打造文化節慶。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節慶活動中可以得到彰顯,國內不乏成功
的範例。如大連的「服裝節」,哈爾濱的「冰雪節」,山東濰坊的「風箏節」等等。雲夢作為孝
子文化中心,
應精心打造一個讓遊客與市民都產生
「認同感」
、
「歸屬感」
的
「世界孝子文化節」
,
將文化旅遊融入城市建設,以文化節慶進行文化營銷,從而拉動酒店業、建築業、休閑服務業等
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須擁有豐富多彩的故事,這是最能吸引遊客前來考察觀光的
動力。韓國的「大長今」,江浙的「白蛇傳」,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好奇的目光。其實,雲夢的
先民們當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歷程,不知蘊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縣歷史名人孝
子黃香、傳奇人物伍子婿、蓋世之傑吳祿貞、太守陶侃、理學名士趙復、著名學者鄒觀光、清代
名臣許兆春„„又有多少饒有趣味的傳奇素材,文人作家們大可以馳騁藝術想像力,創造出引人
入勝的城市故事來。如何「設計、包裝」雲夢,應該進一步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重視。
五、創造文藝精品。「文化雲夢」離不開文藝精品。近年來,雲夢在文藝創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涼》、京胡獨奏《楚調新韻》、長篇歷史小說《千古孝子黃香》縣楚劇團創作
的小戲《吊子賣鞋》、雲夢皮影。都是難能可貴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
文藝創作。因此雲夢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更多非雲夢籍的人才參與到「文化雲夢」的
建設中來。
六、文化旅遊發展思路。文化旅遊開發必須規劃先行。要立足於雲夢文化旅遊資源的實際,
樹立大旅遊、大市場的觀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突出重點,抓好旅遊基礎設
施建設,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礎設施條件。在招商引資方面,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
制定招商引資發展文化旅遊的優惠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文化旅遊開
發建設,從而真正做到誰投資、誰受益。聘請有資質的設計部門從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
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把項目前期工作做好。將自然景觀進行文化包
裝,使其更富有靈氣和誘惑力,滿足遊客求新、求異,追求享受獨特民風民情的心理,實現游中
有景、有物、有獲。另外要在宣傳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媒介把文化與旅遊資源結合起來面向國內
外宣傳,增加文化雲夢旅遊資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雲夢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發展的雲夢旅遊文化,潛力無限,也任重道遠。
『叄』 縣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是屬於發展規劃還是專項規劃
顧名思義,發展規劃是對某一事物在未來的發展情況做總體的規劃和設計,而專項規劃則是以某一特定發展領域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對總體規劃的細化。
因此,縣市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如果是對未來的整體規劃,應該屬於「鄉村旅遊發展規劃」,如果是對某一項具體內容的落實,則應該屬於「鄉村旅遊專項規劃」。
『肆』 市全域旅遊發展可以在哪些方面為全省提供經驗
消費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旅遊消費也成為重點,旅遊業作為「帶動性強、能耗低、附加值高」產業,也成為後發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2015年8月,國家旅遊局《關於開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旅發【2015】182號)提出了「全域旅遊」創建考核指標。
全域旅遊思路即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成為了國內諸多市、縣域旅遊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
早在2013年,儒余股份核心團隊結合旅遊規劃實踐,就提出了「全民旅遊」的發展思路,對全域旅遊進行了探索,2014年,儒余股份核心團隊編制了湖南省汝城縣全域旅遊發展規劃,更是對全域旅遊進行了深度剖析。
而全域旅遊到底是什麼?與旅遊總規有何差別?到底應該怎麼發展?
一、什麼叫全域旅遊?有什麼好處?
1、發展背景
門票經濟時代即將過去,未來的旅遊業發展更注重「綜合旅遊消費」帶動,旅遊發展逐漸從「人次、總消費量」的單一指標評價走向「人次、過夜率、停留時間、人均消費、重復旅遊次數」等多重指標評價,因此,以「獨立景區開發」為核心的旅遊業發展將逐漸「力不從心」,全域性的、聯動性的旅遊發展將成為重點。
2、概念內涵
與傳統旅遊業發展思路不同,全域旅遊的「全域」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空間上打破獨立景點的「全城」,參與上打破景區工作人員的「全域」,產業上打破旅遊單一發展的「全域」。
空間上的全城:即為「打破獨立景點」發展思路,將原有的獨立的大景區建設變更成為全域性的,多角度的旅遊開發,將城市、鄉村、街道的建設與發展與旅遊業發展結合起來,一方面滿足遊客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提升本地居民的居住體驗,第三能夠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使得旅遊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參與上的全民:即為「促使全民參與」的發展思路,將來旅遊業的發展從「政府知道、投資商明白、從業者服從」拓展到「全民皆知旅遊發展特色,全民改變服務思路,全民都可做『導游』」,一方面杜絕「宰客」現象,第二方面通過全民發展真正將本地特色與本地文化做活、做生動,真正提升遊客的「體驗感與參與感」。
產業上的全域:即以「旅遊+」的思路去發展旅遊。一方面,將旅遊發展與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通過產業內核豐富「旅遊消費」的內容,提升旅遊的核心競爭力,挖掘旅遊的附加值,帶動本地區「多元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旅遊業的「宣傳、推廣」作用,提升地區品牌、提升產業環境,輔助產業招商。
總體來說,全域旅遊的發展思路,是期望通過旅遊發展模式的轉變,促進區域經濟的轉型發展,構建多元化的發展動力,使得「居民舒心、遊客開心、商旅動心」。
3、核心意義
對於本地居民來說,不但產生了新的就業機會與崗位,也帶來了新的生活氣息,遊客不會成為「干擾生活」的侵入者、不會成為「待載的羔羊」,而成為服務的對象、歡迎的客人。
對於遊客來說,原來的「看景」轉變為「體驗一種本地生活,觀賞一片本地景觀、了解一類本地文化」,真正成為「體驗旅遊、度假旅遊」,真正實現「玩的開心、住的舒心、吃的高興、消費放心」,真正「融入地方、愛上地方」,實現「長停留、多頻次、高消費」。
對於投資商來說,旅遊項目的投資不再是「獨木孤舟」,全域范圍的旅遊形象提升與旅遊項目開發,使得單點項目具備更好的投資環境,帶來更多的「附帶遊客」,項目的投資建設也將成本更低、效益更好。
對於政府而言,社會氣象發生變化,經濟活力增強,城市形象不斷提升,區域發展可步入良性循環。
二、全域旅遊什麼地方適合做?有什麼特點?
全域旅遊,總體來說可以分為五類地方最適合:
其一:中心城市及知名旅遊區
【特徵】具備一定的旅遊基礎,已經具備1個或多個旅遊吸引力。當前旅遊人次已經達到一定規模(>1000萬人次),旅遊業已經形成一定格局,但城市旅遊發展增速放緩,旅遊發展遇到天花板。
【特點】需要豐富旅遊功能,改變傳統旅遊形象,提升品質、提高效益,部分城市需要解決「遊客與居民」之間的矛盾。
【難點】
① 部分「傳統老牌旅遊城市」旅遊服務較差,旅遊模式固化;
② 部分「經典旅遊城市」旅遊形象過於單一且知名,新吸引力較難塑造;
【要點】
① 需要與原旅遊特點具有一定的關聯度
② 需要打造「特別不同」的吸引力
③ 需要重點加強旅遊服務環境建設
其二:大城市輻射圈地區
【特徵】目前旅遊發展尚未起步或剛剛起步,附近有大型城市積聚大量人群,有巨大的潛在空間。
【特點】需要優化項目點,強化周末度假休閑功能,打造多類別、多層次的旅遊點,強化各節點之間的聯動性,打造獨具特色的旅遊文化與旅遊產品,提煉區域形象,強化細分客群定位與區域形象定位,加強全方位的區域旅遊營銷拓展,實現拳頭出擊。
【難點】
① 較難做出特色,需要與其他地區進行競爭並搶占客群;
② 以重復消費為主,較難拉升單次消費量;
【要點】
① 項目點設計上應具有連貫性,應考慮不同項目之間的差異性與聯動性
② 旅遊線路設計上應具有多元性,在主題功能線路、特色線路上有差異
③ 應重點考慮節慶及主題活動的設計,增加互動體驗性
④ 可考慮通過旅遊環境營造,爭取中心城市資源輸出,輔助培育特色產業
其三:新興的旅遊目的地
【特點】旅遊業已經起步,並成為區域的支柱產業或重點產業之一,在一定區域內享有知名度,但總量規模仍不大,處於發展階段(地市級單位年旅遊人次少於1000萬、縣級單位少於500萬)。本地居民主動參與旅遊發展,但尚未享受到旅遊發展的紅利。
【難點】區域旅遊發展步入「瓶頸期」,部分城市出現負面影響,如宰客、騙客等行為。區域需要引入新的重點項目,不斷強化旅遊發展實力,提升旅遊吸引力,需要在「加大招商引資」與「優化旅遊環境」兩方面進行突破。
【要點】
① 需要樹立綜合旅遊形象塑造,加強「全民」教育與宣傳
② 需要借力已有的旅遊項目,引導優化,鼓勵項目間組團發展
③ 注重差異化項目打造,加強對新建項目的鑒別能力
④ 注重區域內多頻次的節慶活動設計,培育文化產業,增強遊客粘性
其四:有資源的其他非旅遊區域
【特點】該類地區往往不是傳統知名景區,經濟相對較好,產業結構一般以製造業為主,但城市居民消費能力較高,城市內及城郊有一定的資源但不具備特色旅遊項目,如工業遺址、特色歷史文化事件、自然景觀等。
【難點】經濟較為發達,城市工業化印象較強,「自然生態」旅遊形象相對較弱,旅遊資源分布較為分散,全域性開發需要更強的統籌能力,既需要側重城市性格的塑造與城市文化的傳遞,有需要充分考慮借勢發展,可考慮功能性的娛樂項目引入。
【要點】
⑤ 需要綜合考慮城市資源與特色,強化城市綜合旅遊形象塑造
⑥ 需要結合城市的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建設,強化「生態」營造
⑦ 側重功能為主導,引入功能性、特色性項目,通過龍頭項目帶動全域發展
其五:有資源的欠發達地區
【特點】該類地區往往遠離大城市或中心城市,且不屬於傳統知名景區的輻射范圍,往往是生態保護區或扶貧開發區,自然生態環境較好,歷史文化資源相對較多,但經濟相對落後。部分地區對外交通聯通度較差。
【難點】
① 基礎設施投資較大,需要政府奠定基礎
② 本地缺少旅遊產品支撐,缺少吸引力項目
③ 本地投資環境不足,旅遊招商難度較高
④ 本地居民素質較低,城市旅遊氛圍不足
⑤ 可考慮將旅遊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抓手
【要點】
① 應充分考慮本地「綠水青山」變現的方法與策略;
② 應充分考慮本地「老、舊」特色資源項目如何變成吸引力;
③ 需要打造極具特色的龍頭項目,以產生核心吸引力
④ 需綜合考慮中長期度假旅遊與周邊城市周末休閑,需要豐富更多功能
⑤ 需考慮如何使得本地的居民最大程度的參與旅遊發展
⑥ 需要加強片區總體宣傳力度,建立居民旅遊培訓體系
若需要了解更多關於全域旅遊的戰略和推進措施,歡迎與【儒余股份】探討。
『伍』 縣旅遊多措並舉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的信息。急!急 !急!
什麼呀?
『陸』 旅遊全國地理縣級市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旅遊收入!遊客一多就會吃喝玩樂遊山玩水都要花錢!開發景點
這個很正常,每一個城市都是靠旅遊來帶動經濟。旅遊佔領了城市的一半的經濟,如果沒有這個方面的經濟的話,城市是很難維持下去的。
『柒』 一篇關於重慶市武隆縣旅遊發展思路的文章
武隆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進入徵求意見階段
為了促進我縣旅遊二次創業持續穩定發展,5月13日,我縣在縣委二樓會議室召開了《武隆縣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徵求意見會,參會鄉鎮及部門暢所欲言,為我縣旅遊發展進言獻策。
縣領導余健華、王頻、蔣鴻出席了徵求意見會。
據了解,由北京專業規劃設計院編制的《規劃》,旨在科學有序地推動我縣旅遊業的發展。《規劃》從我縣旅遊資源出發,以國內國際旅遊市場的要求為根據,描繪了我縣未來20年的旅遊藍圖,其中內容輻射全縣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
與會人員暢所欲言,積極為全縣旅遊業發展獻計獻策,分別從旅遊資源普查、空間結構規劃、旅遊項目策劃和營銷規劃等方面進行了討論,為專家全面准確地編制我縣旅遊總體規劃提供了參考。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仙女山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余健華在會上說,《規劃》結合實際、主題鮮明、基本構架好、內容翔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前瞻性要求。
余健華要求,各部門、鄉鎮要高度重視此次規劃,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合力,將旅遊作為我縣核心產業這一思路落到實處,做好「規劃」過程中的意見收集工作。切實落實資源普查任務,及時為此項工作提供有關資料和信息服務。相關部門要加強與設計單位的溝通,及時掌握《規劃》修編進展情況,確保《規劃》修編工作順利進行,使其真正發揮出超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更多新聞可以關注 武隆旅遊網
『捌』 旅遊全國所有市縣鎮村好處有多大
很多鎮和村,沒有旅遊景點的。
只能去看看當地人們的生活。
很多村鎮缺乏旅遊資源,沒辦法開展旅遊活動。
或者有些村鎮沒有能力去挖掘開發更多的旅遊資源。
你要旅遊要全國所有市縣鎮村,其實需要很多時間,用腳步去丈量的旅遊需要大量的時間。
有什麼好處呢?
1.拓寬對中國的認識。2.增長自己的見識。3.增加生活經驗。可以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生活見解。
『玖』 荔波縣發展旅遊的市場優勢是什麼
荔波地處黔桂交界處,目前交通四通八達。西有獨山至荔波二級柏油路,至獨山接貴新高等級公路達貴陽,行程僅需4.5小時。東有荔波至環江縣德勝,達柳州的一級公路,行程約需6個小時。北有四級公路經三都達凱里,里程205公里。南有荔波至南丹達南寧公路,里程410公里。小七孔景區距貴州麻尾火車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線荔波機場建在縣城東,距縣城僅13公里。機場在「十五」期間建成後,可為荔波的交通和旅遊帶來極大方便,也為荔波的經濟快步發展提供十分優越的環境與條件。
其次,荔波縣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保護區佔全縣1/6的面積,以獨特的生態環境資源和珍貴的科研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並被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原始、古樸、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稱,主要有四大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樟江田園風光景區、大七孔景區、小七孔景區。整個景區目前已開發57個景點,經專家考證達到世界級的6個,國家級的25個。荔波山水融林、洞、湖、瀑為一體,具有奇、險、靜、幽的特點,是貴州景區特點的高度濃縮。 荔波境內居住著布依、水、苗、瑤等多種民族,獨具魅力、濃郁而又古樸的民族風情,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參觀價值,豐富了旅遊多元化的格局。 荔波縣城內樟江園廣場旁的樟江部落,佔地31.34畝,融吃、住、行、游、購、娛樂、文化體驗和會議需求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式民族文化風情區,其中有夜郎美食街、民族風情酒吧、民族風情茶樓、民族手工藝品區、貴州土特產區、原生態表演廣場。通過樟江部落這個窗口,將布依族、水族、苗族、瑤族的深厚民族文化傳統,藝術化地展現出來。 荔波將會成為貴州南線旅遊的中心焦點。 全縣已開發旅遊景點77處,其中一級景點17處,二級景點25處,三級景點35處。全年接待遊客13萬人次,直接收入646萬元,旅遊綜合收入5120萬元。 荔波縣茂蘭喀斯特地貌風景圖
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境內,位於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處於桂林—貴陽—昆明的三角旅遊空白區內。風景名勝區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喀斯特形態多種多樣,錐峰尖削而密集,窪地深邃而陡峭,錐峰窪地層層疊疊,呈現出峰巒疊嶂的喀斯特峰叢奇特景觀。 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由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和樟江沿河風光帶組成,面積271.3平方公里。樟江沿河風光帶,全長30公里,一水貫穿水春河峽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區。河面水流平穩,水清如玉,兩岸青山綠樹,農田村落,交織成美麗的田園風光。小七孔景區秀麗奇艷,有「超級盆景」之美譽。響水河68級疊水瀑布群像一條飄動的銀鏈;拉雅瀑布飄灑著清涼的珍珠雨, 沁人心脾;鴛鴦湖碧水湛藍,水上古樹濃蔭繁茂,湖中有山有樹有竹,河道交叉相連,形成水上迷宮,是一個靜謐、美麗的喀斯特地貌上的湖泊;卧龍潭潭水幽深,春來潭水綠如碧玉之景觀令人驚嘆,夏季潭水飛瀉大壩,濤聲震天,瀑布壯觀驚人;天鍾洞深邃莫測,大自然神工造化,洞景千姿百態,儼如夢幻仙境;神秘的漏斗森林中的野豬林,林水交融的水上森林,奇特的龜背山喀斯特森林,在世界上的自然風光中獨具一格。大七孔景區氣勢恢宏,雄奇險峻。妖風洞暗河陰森,傳說使人膽戰心驚,激流躍進洞口,形成層層疊水,景緻邊人;天生橋(又名仙人橋)屹立於河上,橋高雄峻,氣勢非凡。人稱「東方凱旋門」;地峨宮神秘莫測,宮中有河、有瀑、有湖,幽深絕妙,實為貴州高原最大的地下「宮殿」;危岩峭壁的山神峽、橫溪高大的雙溪橋(大七孔橋)終年滾滾噴涌的清水塘,銀浪滔滔,兩岸樹木參天的笑天河,原始森林覆蓋的清澈透底的二層湖,均為世上少見的景緻。水春河峽谷景區,有如一首雋永的敘事詩。兩岸絕壁夾峙,植被豐茂,怪石突兀,水面晶瑩,風光誘人。尤其是有驚無險、無比刺激的漂流,更添異彩,倍受遊人青睞,展示了樟江風景名勝區的廣闊前景。該名勝風景區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蒼莽的森林景觀為主體,景物景觀動靜和諧、剛柔相濟,蘊含著奇、幽、俊、秀古、野、險、雄的自然美,又有濃郁獨特、多姿多彩的布依、水、苗、瑤民族風情和一批名勝古跡及人文景觀。此外,荔波還擁有極其珍貴的喀斯特森林資源。縣境內東南面建立了國家級荔波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森林覆蓋率87.54%。區內已鑒定出種子植物144科、493屬、1273種;苔蘚植物186種,大型真菌163種;脊椎動物300多種。這些珍稀植物和動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茂蘭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國乃至地球上同緯度地區罕見的中亞熱帶喀斯特森林殘存,它不僅是科學工作者研究喀斯特森林、植被、動物、土壤、水文、氣象、地貌及生態環境等自然科學的寶貴場所,而且也是廣大旅遊者夢寐以求的生態旅遊勝地。近年,已經開辟了生態旅遊。奇特的喀斯特風光勝景吸引了一批批觀光者。 中國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山川秀美,自然風光旖旎而神奇。1987年縣成立了旅遊資源開發小組;1988年省建設廳規劃設計院為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作了總體規劃;1990年6月,省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景區自1990年正式開發建設以來,國內外遊客越來越多,知名度越來越大。近幾年,每年接待的遊客已達20萬人次。許多中外遊客高度贊賞景區風光資源。在國家和省、州、縣的關心和支持下,目前景區建設步伐正在加快,交通狀況已在有改善,旅遊接待初具規模。景區已開辦「小七孔一日游」、樟江風景區「二日游」和「三日游」。由貴陽、柳州前來旅遊的客人,可搭乘貴陽至麻尾旅遊專列或柳州到駟亭的「樟江號」專列。現景區日接待能力可達3000人;遊玩、住宿、購物、娛樂等十分安全、舒適、方便。景區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使眾多遊人玩得舒心愉快。同時,荔波開通了有關航空線,更有利於國內外的遊客親近美麗得多荔枝。 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異彩紛呈,風光絕世。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古樸、神奇而神秘。遊人來此一游,真有悅目賞心、超凡脫俗、世外桃源之感。一批批中外遊客均盛贊「荔波風光天下奇」。荔波真誠地歡迎四海賓朋到「綠寶石」——荔波來觀光旅遊!
『拾』 如何看待貧困縣大力發展旅遊業
旅遊業促進不了經濟發展,往往把人養的好吃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