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農業旅遊發展

農業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02 00:31:45

① 我國發展農業旅遊的優勢條件是什麼

自2006年國家提出「鄉村旅遊」以來,農業旅遊蓬勃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從發展的過程來看,我國發展農業旅遊主要有如下優勢:
1、從國家層面看,2009年國家已經將旅遊業定位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農業旅遊。不僅能增加農業的附加值,也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
2、從產業來看,農業旅遊是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的產物,可以讓遊客從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得到體驗。
3、從遊客來看,農業優美的環境,是都市人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北京天創智業城市規劃設計院是中國唯一一家專業致力於將「休閑」與城市、鄉村結合的規劃設計機構。內設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研究中心是本機構的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的核心部門,我們一直致力於研究農業產業、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等「三農」的問題與旅遊、休閑產業的高度融合,並創新一批符合現代「三農」發展的新建設模式和運營模式,讓項目更具有落地行和操作性。相關成功案例有「將農村一產、二產、三產高度融合的北京市溝域經濟總體規劃」(257km2,國際招標,並榮獲第二名,,實施良好);「福建平潭綠魔方休閑農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已實施,很好處理了防颱風和農業種植、農業休閑的矛盾);「江蘇孝化農業科技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獲市委書記高度認可,將新農村建設、農業種植與農業旅遊、休閑高度融合,正在實施)等。欲想更多了解,可以登錄北京天創智業城市規劃設計院網站進行了解和咨詢。

② 農業+旅遊到底怎麼做

「農業+旅遊」是把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農業+旅遊發展應唱好「兩部曲」。
第一步:旅遊加快發展階段
由於旅遊業對經濟具有巨大的帶動作用,因此第一步首先要大力發展旅遊業。在該階段要借旅遊發展優勢,形成人群集聚效應,加大旅遊商品品牌的宣傳力度,使項目地形成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地。
第二步:農業產業運營期
當旅遊規劃的發展將農產品品牌正式推入國內市場後,「農旅雙鏈」就會步入第二個階段——農業產業經營期。在這個階段,農業產業成為農民生財的第二條主渠道,品牌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正式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同時特色農業的發展反過來也能夠推動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實現旅遊、現代農業兩種產業互相促進和共同發展的聯動效應。

③ 農業旅遊怎麼發展

圍繞旅遊淘汰傳統農業、發展新型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休閑農業、景觀回農業、創意答農業、情感農業、遺產農業。北京制源江山咨詢責任有限公司在魏小安總顧問下,匯聚日本、台灣、歐洲休閑農業、農業旅遊頂級專家,在農業旅遊產品規劃、設計、營銷方面實力突出。

④ 生態農業旅遊的發展

人文資源占優勢的「觀賞+學習」模式
對於在農業特色和自然資源特色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農業地區,我們就可以走這條觀賞加學習型的模式路線。例如桂北地區,通過挖掘桂北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文化、古代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的交融歷史、鄉鎮「社日」壯族歌圩、瑤族盤王節等民族活動將本地區的人文資源和旅遊作最優的結合。這種模式不但要求人們要認同當地農業文化充滿差異的地域性特徵,還要致力於為當地這些處於弱勢的文化找到重新發揚光大的理由。
農業文化旅遊資源是不能簡單地進行自然或人文的劃分的,它綜合了自然與人文兩方面的特長。我國有一句古話叫「十里不同俗」,所以這類地區在開發時應以農業生產勞動為核心,以耕作制度、勞動工具、勞動產品、生活習俗與禁忌的開發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農業文化的重要內容,反應了當地農業文化的基本特徵。特色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果實,可以讓旅遊者充分體驗收獲的快樂、了解生活習俗特別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活習俗及各種禁忌,以生動的形式與充滿想像的內容展示了農業文化發展的歷史與現實。從原始農業到現代農業,勞動工具發生了很大變化。從農具的使用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國農業文化每一點滴的進步,也可以看到我國農業文化現代化的快速發展。認識農具實際上就是認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歷史,如果進行適宜地開發,應該可以成為絕好的旅遊產品。這些都可以進行觀賞性和學習性的開發。
農業旅遊(Agriculture Toirism)是20世紀首先在發達國家興起的一種旅遊方式,是生態農業與生態旅遊結合催生的產物。「農業旅遊」一詞首先出現在世界旅遊發達的歐美國家。在國外,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遊。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農業與旅遊相結合的專業協會。該協的主要功能是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體驗農業野趣,與農民同吃、同勞作,或者在農民家中住宿。這實際上標志著農業與旅遊業已經結合成為一個新形勢的產業。在義大利、奧地利等國興起的這種農業旅遊,之後逐步擴展到美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20世紀70—80年代,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我國台灣陸續成為農業旅遊的開發熱點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大陸開始進行休閑農業的探索性研究和開發。
我國生態農業旅遊起步較晚。國家旅遊局推出「1998年華夏城鄉游」為主題的旅遊年活動,拉開了鄉村旅遊發展的序幕。2006年確定以「中國鄉村游」為主題的旅遊年,主題口號是「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2009年的「中國生態旅遊年」,倡導「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這些舉措有力地助推了鄉村旅遊發展,相機出現了以農家樂、度假村、野營地、休閑農村、生態農業觀光園、教育農園、民俗文化村、鄉村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農村旅遊。全國農業生態旅遊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旅遊消費方式。
九龍山森林公園位於洪雅縣城,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處青衣江北岸。據眉山市中心城區53公里,據成都市110公里。九龍山城市森林公園北起規劃的洪雅城北火車站組團,南至省道106線,東起升到106線與省道305縣交匯處,西至九龍庄園低密度住宅小區,是洪雅縣縣城總體規劃涵蓋范圍內的森林公園。在九龍山的設計上,遠景建築園林設計院根據九龍山緊靠洪雅縣城區,緊鄰青衣江畔,處於未來縣城發展區域之中,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的優勢,將九龍山規劃設計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商務會議為核心的旅遊景區。打造九龍山成為集生態觀光、居住、度假、健身、會議為一體的高檔休閑養身地。 藍溪谷生態農業風景區位於山東濰坊青州市王墳鎮境內,S233省道南12公里,西鄰仰天山,是集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生態農業與一體的生態型旅遊區,融山的雋秀、水的神韻於一體,挾田園秀色、稟歷史文明於一身。境內峰青巒秀,怪松搭棚,古藤蟠纏,使人心曠神怡,山谷中有藍溪 水庫,種有藍莓、大石榴、大櫻桃、樹莓、黑枸杞、葡萄等漿果,季節性採摘。谷中除了農作物,生長著密集的黃荊條、荊條花。工作之餘,驅車而至,踏著青草,穿過樟林,走進農家木屋,品嘗高淳特色農家土菜和山莊野味,放飛心情,回歸鄉野,是體驗農家生活,感受自然之美的絕佳之地!

⑤ 我國農業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的前景是怎樣的

在長久的歷史發展時期,農業一直是國計民生的重要部分,不僅解決了我國大量的人口生存問題,還緩解了環境與人口之間的壓力。發展農業生態旅遊不僅使我國大量的農業生態資源得以充分運用,還使農業收入得到提高,對協調我國經濟與環境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業生態旅遊越來越受廣大遊客的青睞,滿足了多層次,多樣化的人群需求,緩解了我國過度開發旅遊資源對環境產生的破壞,使農業在新的模式下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使我國旅遊業尋找到了新的發展道路。所以,農業生態旅遊產業在我國旅遊業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⑥ 農業旅遊發展規劃綠維創景做的如何

農業
旅遊發展規劃
-
綠維
創景
-做的非常不錯,據了解
綠維機構
是以
北京綠維創專景規劃屬設計院

旅遊規劃設計
甲級資質)為核心,由北京中華建規劃設計研究院(建築設計甲級資質、城鄉規劃乙級資質)、北京綠維創景
旅遊投資
管理有限公司(實業開發機構、投資管理機構)共同構成的
企業聯盟
組織。服務對象包括新城開發、新區開發、
土地一級開發
、旅遊產業規劃、旅遊區、休閑區、度假區、景區、公園、主題公園、
度假地產
、休閑
商業地產
、養生
養老地產
、郊區地產、避暑地產、溫泉地產、
文化地產
、創意地產、
藝術地產
等。是一家不錯的農業旅遊發展規劃公司。

⑦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如何發展

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可以深度開發農業資源潛力,調整農業結構,改善農業環境,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在綜合性的休閑農業區,遊客不僅可觀光、采果、體驗農作、了解農民生活、享受鄉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和度假。

鄉村旅遊是以旅遊度假為宗旨,以村莊野外為空間,以人文無干擾、生態無破壞、以游居和野行為特色的村野旅遊形式。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發展,近幾年圍繞鄉村旅遊提出很多原創新概念和新理論,如:游居、野行、居游、詩意棲居、第二居所、輕建設、場景時代等,新概念和新理論的提出使鄉村旅遊內容豐富化、形式多元化,有效緩解了鄉村旅遊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形式。它包括傳統鄉村旅遊和現代鄉村旅遊。雖然二者的內容都與農事有關,但是卻各有側重,鄉村旅遊偏重鄉村風情,而農業旅遊則是依託農事活動,離不開農場或農庄。我國是以農業為主體的發展中國家,鄉村地域廣闊,鄉村人口眾多。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中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城市景觀以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與此同時,鄉村是我國經濟改革最早的地區,經濟水平顯著提高。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把自然、民族文化和農耕文化融入到傳統旅遊文化中,豐富了旅遊業的內涵,是旅遊業的一朵奇葩。隨著旅遊業與農村、農業的不斷融合,將進一步帶動農村各方面基礎設施建設不斷發展,成為拓展農業多功能性、促進資源高效用、滿足新興消費需求的朝陽產業。

鄉村振興的大幕已拉開,農村創業創新風生水起,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起到什麼作用,應該如何開展。近日,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就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進行了解讀。他指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在推進思路上,要堅持「一個圍繞,兩個緊扣,三個突出,三個著力提升」,落實抓好四個措施,處理好三個關系。

⑧ 農業旅遊發展模式主要可分為幾大類

農業旅遊是把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即以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旅遊產品,並為遊客提供特色服務的旅遊業的統稱,也稱觀光農業、旅遊農業、鄉村旅遊等。
根據國家旅遊局2002年頒發的《全國工農業旅遊示範點檢查標准(試行)》,所謂農業旅遊,是指以農業生產過程、農村風貌、農民勞動和生活場景為主要吸引物的旅遊活動。
綜觀國外農業旅遊的發展情況,根據農業旅遊的性質、定位、經營等方面的特點,遠景設計院指出農業旅遊發展模式主要可分為三大類:
傳統觀光型
主要以不為都市人所熟悉的農業生產過程為賣點,在城市近郊或風景區附近開辟特色果園、菜園、茶園、花圃等,讓遊客入內摘果、拔萊、賞花、採茶,享盡田園樂趣。如法國農村的葡萄園和釀酒作坊,遊客不僅可以參觀和參與釀造葡萄酒的全過程,而且還可以在作坊里品嘗,並可以將自己釀好的酒帶走,向親朋好友炫耀,其樂趣當然與在商場購買酒不一樣。而日本興起了務農旅遊,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為契機,組織都市人去農村體驗農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區還組織遊客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海帶的採集及加工等活動,使都市人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賜。
都市科技型
以高科技為重要特徵,在城內小區和郊區建立小型的農、林、牧生產基地,既可以為城市提供部分時鮮農產品,又可以取得一部分觀光收入,兼顧了農業生產與科普教育功能。如新加坡興建了10個農業科技公園,在公園里不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種植,而且還精心布局一些名優花卉,觀賞魚,珍稀動物的觀賞,名貴蔬菜和水果的生產,同時也相應建有娛樂場所,養魚池由縱橫交錯的水道組成,並配有循環處理系統。菜園由新穎別致的栽培池組成,由計算機控制養分,遊人漫步其中不僅可以心曠神怡,還可以大飽口福,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之中。
休閑度假型
主要是利用不同的農業資源,如森林、牧場、果園等,吸引遊客前去度假,開展農業體驗、自然生態領略、垂釣、野味品嘗,住宿、度假、游樂等各種觀光、休閑度假旅遊活動。如澳大利亞人則常於周末或假日,自己駕車,帶上小孩,選一個離家不遠的牧場小住幾天,大人可以放鬆一下身心,而孩子們則可了解都市裡無法見識的牧場生活。而美國的庄園主在蘋果、梨子、葡萄、西瓜之類的瓜果快熟的時候,就在報刊上登廣告,招攬遊客去農場摘水果度假,城裡的人熱烈響應,紛紛根據廣告上的示意地圖開車前往,水果隨便吃,累了可以在樹下草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聆聽鳥兒的歌唱,直到太陽西斜,人們還可以在農舍小住一夜,品嘗農莊主人准備的別有格調的晚餐,享受到一個別致的假期。
民俗風情型
民俗風情型農業旅遊是民俗文化在農業旅遊發展中的應用,其吸引物是鄉村所在地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相對而言,更多的取決於該鄉村社區長期積淀下來的風俗,人為方式,因此多以民間技藝、民俗節氣為主題的民俗文化游、鄉土文化游的形式展開。 代表景區:山東鞠鄉森林養生郡民俗風情旅遊區。

⑨ 國際農業旅遊產業發展的過程是怎樣的

縱觀國際農業復旅遊產制業發展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興起階段,在19世紀初,城市人開始認識農業旅遊價值,並參與了鄉村農業旅遊,如法國、義大利;
(2)觀光——發展階段,在20世紀中後期,鄉村觀光農業發展,形成農業和旅遊相結合的新產業,如西班牙、日本、美國;
(3)度假——提高階段,在80年代以後,觀光農業由觀光功能向休閑、度假、體驗、環保多功能擴展,如日本、奧地利、澳大利亞。經過多年的發展,國際鄉 村生態農業旅遊已形成以下八種類型:觀光旅遊型、休閑度假型、參與體驗型、文化娛樂型、學習教育型、品嘗購物型、療養健身型、回歸自然型。

⑩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農業旅遊的發展已成氣候,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並且形成了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1)地方政府主導的力度明顯加大。很多地區已經把農業旅遊納入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為旅遊業新的增長點著力進行扶持和培育。還有一些地方出台了專門政策來扶持農業旅遊的發展。從發展過程上看,在農業旅遊發展的初期,政府應該把農業旅遊作為促進農村發展的手段,在資金、宣傳促銷、基礎設施建設、培訓、規劃乃至管理等方面進行適度的干預和扶持;在農業旅遊初具規模後應適時推進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即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驅動型轉變,逐步使農業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走向市場,鼓勵農民成立相關民間團體、協會等組織以取代政府直接管理農業旅遊的職能,保證農業旅遊的發展能夠真正有利於當地居民的利益和經營者的利益,促進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的統一。

(2)規范化程度不斷加大。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業旅遊的規范化發展,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在著手出台地方標准,為以「農家樂」為龍頭的農業旅遊產品的推出提供了一整套的可操作性較強的規范,為農業旅遊項目走上標准化之路邁出了扎實的一步。

(3)農業旅遊景區(點)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越來越強。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民俗風情、濃郁的鄉土氣息是農業旅遊的吸引力所在,也是農業旅遊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遊客在旅遊中積極參與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而在農業旅遊中,增強旅遊項目的體驗性和參與性,正是吸引遊客、提高重遊率的重要手段。江蘇省內的很多農業旅遊區(點)都把體驗性和參與性的旅遊項目作為自己的開發重點,目的就是要增強農業旅遊區(點)的吸引力和增加遊客在農業旅遊區(點)的停留時間。

(4)綜合性農業旅遊景區(點)的比重日益加大。從農業旅遊的發展程度來看,目前國內遊客比較熱衷參與和重遊率較高的農業旅遊形式還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賞農家景、體農家味」為特徵的民俗風情型的農業旅遊,由此可見,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農業旅遊模式仍然是以農業觀光和休閑農業為主。但隨著農業旅遊活動的深入開展,各種類型的農業旅遊資源形式紛紛涌現,一些地區在新開發農業旅遊項目的時候也越來越把農業旅遊區(點)的差異化作為一個主要問題來抓,目前農業旅遊的形式已經在向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

(5)投資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這些年農業旅遊的發展備受各界關注,都在期待著其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前景。隨著農業旅遊市場的日益擴大,投資主體日益趨向多元化。既有農民的個體或合夥經營,也有村鎮集體投資經營,還有一些較有實力的公司、集團等也紛紛介入農業旅遊開發中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經營管理方式的差異化,使多種類型的農業旅遊區(點)滿足了不同類型旅遊者的需求,為農業旅遊向深度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