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文化旅遊
㈠ 誰有陝西漢中勉縣三國文化廣場諸葛亮石雕的資料
1 漢中概況 漢中概況 漢中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轄漢台區和南鄭、城固、洋縣、西鄉、勉縣、寧強、略陽、鎮巴、留壩、佛坪縣,幅員2.7萬平方公里,2003年有3721190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稱。 漢中歷史悠久。夏商周代境內有褒國,春秋戰國時,始置漢中郡。3000多年來,遺留下不少人文景觀,褒斜棧道堪稱世界奇跡,石門及其摩崖石刻被譽為「國之瑰寶」;劉邦、諸葛亮等曾在這里建功立業,留下了古漢台、拜將壇、張良廟、武侯墓、武侯祠等遺址;這里還誕生了我國偉大的外交家張騫;造紙術發明者蔡倫封侯於此;有眾多的西漢、三國、南宋古戰場遺跡;南湖風景區、天台山森林公園景色秀麗,風光旖旎,是旅遊觀光的好地方,如今,漢中市已成為國家批準的開放地區和陝南重要的經濟開發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城固、勉縣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漢中經濟發展較快。改革開放以來,漢中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進行了大規模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2003年,全市生產總值達163.44億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36.8億元,增長5.9%,第二產業56.6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70.1億元,增長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5億元,增長9%。工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和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具有區域特色的工業體系開始形成。有飛機製造、機械、機床、汽車製造、煙草、食品、輕紡、服裝、建材、冶金、醫葯化工等主導產業。2003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61億元,增長22%。 漢中地處北暖溫帶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帶,北依秦嶺,南屏巴山,漢水橫貫全境,形成富庶的漢中盆地。盆地內夏無酷暑,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濕潤,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平均氣溫14℃,生態環境良好,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兼我國南北方之共有;糧食生產一年兩熟,主產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等,其中水稻、油菜單產是全國最高產區之一。野生植物有3000多種,其中用途廣泛的600多種。盛產各種名貴葯材,其中天麻、杜仲、棗皮(山茱萸)、西洋參產量居全國前列。有森林面積131.2萬公頃,植被覆蓋率56%,森林覆蓋率48%,林木蓄積量6781.3萬立方米;可利用草場33萬公頃,野生動物500多種,其中珍稀動物有大熊貓、朱 、金絲猴、羚牛等42種。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礦藏60種,其中勉縣、略陽、寧強三縣的「金三角」地帶,是全國五大黃金生產基地之一;鐵、錳、鎳、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儲量居全省之首,經濟開發潛力很大。漢江、嘉陵江及其支流水資源豐富,總量達146.25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60萬千瓦,可開發利用87萬千瓦。 漢中交通、通訊網路形成。現已構成公路、鐵路、民航交通體系,有寶成、陽安、襄渝三條鐵路過境;公路四通八達,連接陝、甘、川、鄂。108和316、210國道公路穿過市境,2003年西漢高速公路勉寧段通車。全市99%的鄉鎮和70%以上的村通公路。漢中火車客運可直達北京、武漢、西安、成都等地;民航航班直達西安。國際程式控制電話全市開通,寬頻網通向世界各國。 地理位置 漢中市是陝西省轄市。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地處秦巴山區西段,北靠秦嶺、南倚米倉山(即大巴山西段),中為漢江上游谷地平壩(即漢中盆地);北與寶雞市的鳳縣、太白縣及西安市的周至縣毗連,東與安康的寧陝縣、石泉縣、漢陰縣和紫陽縣接壤,南與四川省的青川縣、廣元市、旺蒼縣、南江縣、通江縣和萬源縣相連,西與甘肅省的徽縣、成縣、康縣及武都縣相鄰;介於東經105°30′50〃~108°16′45〃和北緯 32°08′54〃~33°53′16〃之間,東西最長258.6公里,南北最寬192.9公里,幅員面積2724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市境北部秦嶺勢如屏障,最高峰在洋縣活人坪梁頂,海拔3071米,其它較高的山峰有佛坪縣光頭山2838米、洋縣摩天嶺2603米、留壩紫柏山2610米、勉縣光頭山2606米,一般山體海拔為1000~2000米。南部米倉山高峻雄峙,最高峰在鎮巴縣箭桿山(又稱巴山),海拔2534米,較高山峰還有南鄭縣鐵船山2468米、紅山2367米、光頭山2389米,一般山體海拔在1000~1500米;全市最低處在西鄉縣茶鎮南溝口,海拔僅371.2米。漢江橫穿盆地中部形成沖積平原,漢中盆地東西長116公里,南北寬約5~20公里,漢台區附近最寬達25~30公里;漢江支流牧馬河與涇洋河在西鄉縣城東北匯合,形成沖積性寬谷壩子,名為西鄉盆地。漢中盆地海拔在500米上下,而秦巴山體高出漢中盆地500~2500米。地貌類型多樣,但以山地為主,占總土地面積的75.2%(其中低山佔18.2%,高中山占 57.0%), 丘陵佔14.6%,平壩佔10.2%。
㈡ 五一旅遊最佳去處是哪裡求推薦。
五一旅遊最佳去處有內蒙古阿爾山、河北翡翠島、陝西青木川古鎮,這幾個景點比較推薦遊玩。
1、內蒙古阿爾山
阿爾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座新興的邊境旅遊療養城市,這里有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廣袤無邊的大森林,驚險刺激的冰雪,汩汩流淌的溫泉;你知道嗎?還有一個原因讓這個北國邊城出名的就是他是著名的四大草原的交匯地。
現在古鎮上保留有大片古街、古祠、古棧道、古民居等建築群,已被列為寧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㈢ 寧強哪些旅遊景點大全
縣境之內有古鎮青木川風景旅遊區,金剛峽風景旅遊區,漢水源森林公園,天湖風景旅遊區,五丁雄關,寬川泛珠泉,龍門洞,羌文化博物館,溶洞風景,草川子石林等等。旅遊資源豐富,地方小吃種類繁多。
㈣ 漢中有哪些旅遊景點
漢中旅遊主打招牌就兩個:山清水秀的自然游 和 歷史悠久的三國文化游。 不過,三國游的景點很分散,多數還是近代人造景點,如果你是自助游,建議先從網上自定線路,不必每個景點都去。死貴還沒內涵。
可以去的推薦勉縣武侯祠、武侯墓、定軍山,這幾個景點都有貨真價實的歷史文物,非常不錯。自然山水游,就著漢台區的褒河棧道逛逛吧,順便欣賞下新中國成立後修的褒河水庫大壩的雄姿。此外,好的景點都在深山老林里,滑雪場在留壩縣,或者去洋縣感受下朱䴉自然保護區的綠色滋味、佛坪大熊貓保護區碰碰運氣看能不能與國寶打個招呼。
至於市區,漢中不大, 走路1個小時就能貫穿城區,多嘗嘗漢中的麵皮、菜豆腐、漿水面、麻辣雞、核桃饃等美食,那還是極好的~
從漢中沿西漢高速往西南走,就會到四川接壤的地方,你會到達寧強縣,現在有個牛逼哄哄的電視劇(一代梟雄),講的就是發生在陝南的民國軼事,就在川陝交界的大巴山這帶,有時間可以從「青木川」走起,感受下迥然風情的自然人文美景。
然後,恭喜你,將進入四川省,可以開啟汶川地震遺址之旅。
㈤ 西安出發,五天時間,自駕游去哪玩比較好
*****重慶古鎮游*****
有2條路可走:
1,經長安往東南方向,過引鎮,東行15km到 .老路人多路難行
2,交大產業園(雁翔路)到杜陵原有一條新路非常好,30km到引鎮,以後同上沿路向西走1公里左右,向南左轉,有路標!引鎮、大兆...
西安出發自駕游甘南路書攻略
路線:西安-寶雞-天水-岷縣-合作-拉不楞寺-尕海-九曲黃河第一灣-郎木寺-迭部-隴南-勉縣-漢中-西安,全程約2400公里。
■第一天:西安-寶雞-天水-岷縣行程900公里
早上6點從西安出發,上西寶高速,因為走得早,路上車輛較少,於是速度比較快,
7:30就到達寶雞,下高速後走310國道。因修寶天高速,有一段經常堵車,但每間隔一小時放行一次,中午11點到達天水。可在天水用餐、加油。
飯後轉道向南,走316國道,大約行駛20公里後,在一個叫徐家店的地方向西拐,走甘肅省306省道,經禮縣可在傍晚前到達岷縣。晚上住岷縣縣城。
提醒:寶雞至天水路段坡道、急彎多,而且大型超長貨車較多,所以一定要謹慎駕駛,超車要觀察細致。
從天水到岷縣途中,山很少,基本上是丘陵地貌,沿線大面積的梯田很是壯觀。看到路邊迎風飄動的經幡,才發現慢慢出現了藏族民居。此段路雖是省道,但是剛剛修過,很平整。路面雖不是很寬,但車輛很少。
■第二天:岷縣-合作-夏河-拉卜塄寺行程330公里
早上8點從岷縣出發,經過臨潭縣,大約在10點到達合作。從合作走213國道,到夏河-拉不楞寺,遊玩並住於夏河此處。
■第三天:下午拉不楞寺出發,碌曲:晚8:00到達。海拔3160米。加油站加93號油(含清潔劑)。碌曲-52-則岔石林-52-碌曲-48-尕海-52-瑪曲(黃河首曲游15公里)-52-尕海-36-郎木寺 行程 307公里 可以提高車速向南走,經碌曲,中午可到達尕海湖自然保護區。尕海湖剛好在路邊,可順便觀賞。尕海像一塊明鏡,鑲嵌在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是甘南高原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青藏高原東部的一塊重要濕地。
游完尕海後,繼續沿213國道南行,大約走40多公里到達郎木寺。
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寺前有一山,色、形似僧帽,寺東紅色砂礫岩壁高峙,寺西石峰高峻挺拔,山下松林茂密。晚上住郎木寺,這里的住宿較便宜,一個床位20元。
提醒:從合作到郎木寺一路上以草原為主,真是「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經常可以遠遠地看到成群的牛羊。傍晚在郎木寺賞月,視線非常好,看得非常清楚,感覺天上的星星伸手就可摘取。
■第四天:郎木寺-花湖-九曲黃河第一灣行程196公里
早上出發,繼續走213國道。
花湖和九曲黃河第一灣都在四川境內,花湖就在213國道邊,位於郎木寺和若爾蓋之間,花湖到九曲黃河第一灣60多公里。
遼闊的若爾蓋大草原上牛羊成群,白雲朵朵,行走在美麗的花湖邊,湖面上倒映著白雲,非常美麗。離開花湖,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可領略到九曲黃河第一灣的迷人景色了。
俗語說:「天下黃河九曲十八灣」,這「九曲」是唐朝時對青海貴德以上黃河段的稱呼。而九曲黃河第一灣位於若爾蓋縣唐克鄉,這里地處草原腹地,曲折河水分割出無數河洲、小島,被中外科學家譽為「宇宙中庄嚴幻影」。
晚上按原路返回郎木寺。
提醒:在花湖游覽時一定要帶上雨傘、穿好衣服,這里氣候多變。
索格藏寺背後的山坡,是觀看九曲黃河第一灣的最佳地點。九曲黃河第一灣有它獨到的美,最美的景色是在黃昏時,當夕陽一點點變紅朝山邊落下去時,整個河谷籠罩在了一片金黃之中。黃河岸邊碧草青青,野花遍地,躺在草叢中、卧在花叢里,給人回歸大自然的感覺,讓你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放鬆。你可以**在母親河邊用心傾聽她對歷史的述說,在暮色蒼茫里感悟人生長河奔騰的壯歌。
■第五天或第六天:郎木寺-迭部縣-隴南-略陽-勉縣-漢中-西安行程約900公里
早6點出發,晚上9點多到達西安,勉縣段以前是省道,路上人車稀少,平均時速可達80公里,且沒有收費站。過勉縣後可上西安漢中高速公路。
也可在勉縣住一宿後,早上睡到自然醒,吃完飯,輕松返回西安。如有興趣,還可去赴勉縣游古陽平關、馬超墓、武侯祠、武侯墓等三國遺跡。FB提示:漢中著名的風味小吃有麵皮、漿水面、菜豆腐、粉皮子、梆梆面、寧強王家核桃餅、西鄉牛肉乾等美味。
行程:郎木寺鎮 100km碌曲 20KM阿木去呼 65km 夏河 拉卜楞寺(總里程200公里) ,213國道是柏油路面,時速可達100以上,阿木去呼到夏河有56km的泥土路;住宿:夏河縣城,有很多賓館,普遍屬1-2星級,服務質量別指望了。加油:213線加油站較大,油質也不錯。路途:預計4小時的行車時間,213路況很好,出郎木寺不遠就到了嘎海自然保護區(要出213國道,向左拐有路牌),湖面寧靜秀美,但車是開不進去的,可以環湖走一圈在回到213國道上來;阿木去呼到夏河的路雖然很爛但可以欣賞到甘南美麗的桑科草原,人很少,原始狀態保持的也較好;夏河的拉卜楞寺在藏傳佛教中有很高地位,寺廟佔地面積很大,滿街都是喇嘛,但素質良莠不齊,門票40元/人,由喇嘛當導游講解,一般來說大半天足夠游覽完,集市上有很多的商鋪出售藏飾工藝品,價格異常混亂,建議謹慎挑選,使勁砍價,有時也能淘到好東西。餐飲:夏河餐飲極其糟糕,一定不要吃漢族菜餚,特別是川菜,味道極差;最好是吃牛肉麵或其他清真食品。主題:欣賞美麗的原生態高山草原。
*******穿越太白*******
第1天10月1日至湯峪景區,車票22元,湯峪至 下板寺14:00到下板寺(2830m),纜車(票價35元)或者爬山,2小時後到上板寺 (3210m)。徒步5公里 。宿營上板寺。
第2天10月2日上板寺--小文公廟(3420m)--文公廟(3480m)--大爺海(3590m)。途經主要建築物小文公廟和大文公 廟。
第3天10月3 日從大爺海沖頂太白山主峰拔仙台(據傳說是張國老升仙的地方)看日出,下山走二爺海——三爺海——玉皇池——南天門 宿營住南天門。(若時間較早,繼續前行至三合宮)
第4天10月4日 南天門--三合宮瀑布--鐵甲樹--厚畛子方向出山。鐵甲 樹至厚畛子有水泥路(海拔1640m)晚住宿費用10至50元 (出發到周至 老縣城逛逛。途經沙梁子、秦嶺梁(此地豎立一碑,碑下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北邊屬黃河流域,南邊屬長江 流域)5:00左右到達。 7:00返回後畛子。11:00左右到達周至。周至到西安。12:30左右到達西安。
㈥ 到漢中旅遊必去的景點
三天,很充裕。
第一天,漢代文化之旅,從市區開始,古漢台,拜將台,這兩處景點是沒法避過的,畢竟漢中最早靠劉邦出名,拜將台可以正大光明的走進去,不要掛相機,分開走,一般不會要你門票,古漢台門票忘了多少了,但還是可以一看的,石門那些古籍都搬到里邊去了。下午坐二十一路車終點站河東店,步行2百米,過橋之後可以瀏覽古棧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那個),順便可以在那吃魚,門票大概是50。下午回市區可以去看漢江夜景。
第二天,就是兩條線的選擇了,要麼去勉縣,寧強,青木川,這條線,可以游武侯墓,武侯祠,青木川古城(很古色古香)。這條線花你兩天時間綽綽有餘,主要是青木川稍遠,但有班車。
第二條線,城固,洋相,可以看朱䴉,蔡倫墓,一天游完綽綽有餘,第二天可以去新建的國家公園玩。
漢中特產,麵皮,隨便問漢中人都知道這個,當然,市井小吃,上不了檯面,還有就是清茶,漢中的綠茶很不錯,再有就是牛肉乾。
不推薦去西鄉等較遠的地方,來回麻煩,自駕游的話,可以考慮
㈦ 延安有什麼民俗文化,急!
延安民俗文化
延安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延安更是中國革命聖地,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生活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是「雙擁運動」發祥地,被民政部、軍委總政治部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延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著「中國革命博物館城」的美譽。延安市為國家退耕還林第一市,獲批為第二批國家低碳試點城市。2011年,延安全年經濟總量達到1113.35億元,位列陝西省第五位。數千年的歷史文化積淀,孕育了韻味淳厚的黃土風情文化。粗獷豪放的延安腰鼓,高亢激越的陝北民歌,古樸精美的民間剪紙,熱烈歡快的陝北大秧歌,無不寄託著延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冀。
安塞腰鼓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力令人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早在1986年,安塞腰鼓就榮膺首屆中國民間舞蹈大賽最高榮譽大獎,先後在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香港回歸慶典、2009年國慶典禮等大型活動中表演,並赴日本、德國等地進行表演。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絕」之一。並編成冀教版語文教科書六年級上中第二十九課和蘇教版語文6上語文書中第十四課《安塞腰鼓》。也被選入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7年級下冊的第17課。
洛川蹩鼓主要流傳於陝西省洛川縣黃章、永鄉、舊縣等鄉村,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2006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宜川胸鼓以鼓舞為基礎的一種民間舞蹈形式,它歷史悠久,經由古代戰爭中人們擂鼓助戰,傳遞信號,擊鼓慶捷的形式演變而來,原名花鼓,1991年參加省九運會開幕式。1994年參加國慶45周年獻禮演出,宜川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為「胸鼓之鄉」。2007年申報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延安民俗(15張)
陝北說書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於陝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陝北說書的唱詞通俗流暢,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曲調比較豐富,風格激揚粗獷,素有"九腔十八調"之稱。
陝北民歌陝北是民歌薈萃之地,民歌種類很多,當地俗稱「山曲」或「酸曲」。陝北民歌分為勞動號子、信天游、小調三類。信天游分為高腔和平腔,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安塞剪紙流行於陝西省安塞縣的一種民間藝術。造型美觀,剪工精緻,而且具有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包含了美學、歷史學、哲學、民俗、考古學、文化人類學等多方面的內容,被譽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陝北秧歌流傳於陝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2006年5月20日,陝北秧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延川布堆畫來源於廣泛流行於民間的撥花,原為枕頭頂、裹肚、鞋面、墊肩、錢包、煙袋包上的裝飾物。其創作材料為棉紡織土布,染以青、赤、黃、白、黑諸色,以民間傳說、戲劇人物、民俗生活、花鳥禽獸為題材,運用純民間的復合造型法,進行貼塊、拼接、鑲花、堆疊、縫合,製作出極具民族特色的圖案
㈧ 漢中的介紹
漢中市地處中國版圖地理幾何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南部。北與西安市、寶雞市相連,東與安康市相連,南與廣元市、巴中市、達州市相連,西與隴南市相連。古稱:南鄭、梁州、天漢,是大漢王朝的發祥地,也與漢族這一稱謂的形成有直接的關系,漢中是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水的源頭,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漢中北依秦嶺,南屏巴山,中部是漢中盆地,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因境內洋縣生存有全國一級保護鳥類、「世界珍禽」——朱䴉,故又被稱為「朱䴉之鄉」。現轄漢台區、南鄭縣、城固縣、洋縣、勉縣、西鄉縣、寧強縣、略陽縣、鎮巴縣、留壩縣、佛坪縣1區10縣及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漢中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衛生城市1。主產水稻、小麥、油菜等,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珍稀動物,自然環境與物產非常豐富。擁有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寧強青木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略陽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略陽珍稀水生動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被公認為地球上同一緯度生態最好和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漢中是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源頭,2015年被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城鎮之一。中國最美油菜花海城市。一座山水相依的「千年古市 」。
㈨ 陝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陝西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周、秦、漢、唐等十多個朝代或重要政權先後在這里建都,又是革命聖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豐富、文化遺存也多,許多風俗習慣多有可供追尋的歷史淵源。地域上:東面黃河、西望關隴;北臨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鄉,橫跨陝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區。民風民俗既源遠流長、根深葉茂,又爭奇斗艷,異彩紛呈。
一 陝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劃分和秦、漢時期的發展
陝西民俗的地域劃分為:關中地區、陝北地區和陝南地區。
關於關中地區的地理特點、歷史地位、早期經營及至西漢初期的尚農遺風,《史記·貨殖傳》說:「關中自千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而公劉適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豐,武王都鎬,故其人猶有先王遺風,好稼牆,殖五穀。」
關於陝北地區新的人文風貌的出現、地域特點與習尚,《冊府元龜》說:「秦始皇遺蒙恬攘卻匈奴。得其河南造陽之北千里地甚好,於是築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漢書·地理志》說:「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習戰備,高尚氣力,以射氣力,以射獵為先。」這一背景,與陝北腰鼓的聲象相聯系是可以相互印證的。
關於陝西地區的早期風習,《漢中府志》說:「漢中府,其俗強勁質朴,力農習射。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戇;土地險隘,其人半楚,風俗略與荊州、沔州郡同。」《寰宇記》說:「漢高祖發巴蜀,伐三秦,遷蜀七姓於商洛,其俗多獵山伐木,深有楚風。」《寧強州志》也說:「寧強州」風氣兼南北,語言雜秦、蜀。都充分顯示著相鄰地區風習的相互影響作用和風習的地域特點。
關於對先秦風習的評價,《薛思庵(野錄)》說:「讀《秦風》喜得無淫奔之詩,見得秦俗好。」顯現出對岐周良好風習傳承的淵源。
至秦亡漢興,漢高祖劉邦進軍商洛、途經霸上,西入咸陽,南屯漢中;回擊三秦,建都長安,關內關外風習會合,使民風民俗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關於秦地風習的變遷、特點及其重大意義,宋代理學家朱熹在《朱子詩傳》中有段頗為深切的概括和論述。謹轉錄如下:「秦之俗,大抵尚氣概,先勇力,忘生輕死。然本其初而論之,岐豐之地,文王用之以興,『二南』之化,如彼其忠且厚也。秦人用之,未幾而一變其俗,則悍然有招八州而朝同列之氣。何哉?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質直,無鄭衛驕惰、浮靡之習。以善導之。則易於興起,而篤於仁義;以勇驅之,則其強毅果敵之資,亦足以強兵力農而戌富強之業,非山東諸國所及也。」
這段評論,是對歷史發展的概括和總結,也對認識以後的歷史發展有重大借鑒作用。
二、魏晉南北朝至唐宋陝西民風民俗及生產習俗的發展
漢、魏、兩晉這一歷史階段,方土游俠、道教、佛教活動,先後在社會上出現,對民俗文化產生相應影響,對社會生活不同程度上增添了新的因素,習俗產生相應變化。方土游俠至漢時,已漸與民間游藝融合或以民間游藝形式出現,在都市已頗為多見。《隨書·地理志》說:「漢中之人,質朴無文,不甚趨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漁。雖蓬室柴門,食必兼味。好祀鬼神,尤多忌惑,家人有死,輒離其故宅。崇重道教,猶有張魯貴焉!」當地習俗的特色,還是濃烈的;道教和佛教的影響也是明顯的。
至唐,民風民俗與官府的關系也至為密切。《秦中歲時記》說:「唐上已日,賜宴曲江,都人與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輦下歲時記》說:「長安每歲諸陵,常以寒食薦湯餅雞毯等,又薦雷子車;至清明上食,內園官小兒於殿前鑽火,先得火者進。上賜帛三匹,金碗一口,都人並在延興門看內人出城灑掃,車馬喧囂。新進士則於月燈閣置打毯之宴,或賜宰臣以下酴糜酒,即重釀酒也。」
盛唐,物阜年豐,絲綢之路暢通,長安商賈雲集,八方薈萃。飯店、酒樓、茶肆林立,在繁榮的飲食市場,胡風烹調,胡姬酒肆也頻增風采,蔚為民俗大觀。
李白《少年行》曾抒寫當時情況說:「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當時,胡姬學慣用麵食作有自己民族特點的胡餅,也聞中全國。白居易就有「胡餅餅樣學京都」的詩句。據考,現在的芝麻燒餅,即由當時的胡餅演變而來。而麵食則是陝西人自古迄今的傳統主食。這同陝西的農業生產也是密切關聯的。陝西農業,源遠流長,生產習俗也在社會歷史發展中不斷向前發展著。
關中地區,人們群眾贊頌水車的謎語,謎面的文字是:「曹操獨坐中原,身披八掛衣衫,領兵千千萬萬!」
至於陝南水鄉,生產習俗則更有一番景象。《城固縣志》說:「小滿前後,農各插秧,諺曰:『水執秧苗插野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則創造並反映了另一相當高的精神境界。其所含哲理與表現的藝術手法也是令人嘆服並值得深入體味的。也由此可見,人民群眾的創造力也的確是無窮的,值得重視學習的。
三 陝西民俗中與生產生活相關的一些習俗的內涵與作用
(一)陝西與生產習俗相關的有祈富求福迎神賽會等活動。如《天祿閣識祿》說:「秦俗以二月二日攜鼓樂郊外,朝往暮返,謂之『迎富』」。我國古代以社、稷為土、穀神,立社(祠)祀奉,「春祀秋嘗」,祈賜豐收。
(二)與倫理有關的習俗也很多。「慎終追遠」,敬禮祖先方面,有清明節掃墓、夏暑「奠墓」「清暑」「中元,麻姑獻祖」十月一日送寒衣,冬至與「臘日」祭先等。
在敦崇倫常、和睦鄉里、重視姻親方面的習俗也比較多。對骨肉至親,除元旦合家拜尊長、拜弟史、叔(媳)拜嫂,除夕合家守歲,對童稚有「壓歲錢」外,出嫁女兒、女婿、外甥、外甥對母家、岳家、舅家逢春節、麥熟、忙罷、中秋要拜年,「看麥熟」「看忙罷」「送(中秋)節」;母家、岳家、舅家則對女兒、女婿、外甥逢燈節、暑夏、端午、重陽要「送燈」「探夏」「送(端午)節」「送(重陽)糕」!另外在和睦鄉里方面,也形成了許多「善里親鄰」的風習。春節時,家拜之後就是出拜、相互邀約飲宴。《咸寧縣說》;「元旦,士大夫風興吉服拜祖先畢,以次拜父史,出拜師長、新族;齊民亦然。」
此外,關中地區,新婚後還有「新婚婦拜戶」的習俗。
(三)健康衛生文體活動習俗方面,臘月二十三祭灶後要「掃舍」、迎接新春,各地很普遍。冬盡春至,婦女適時外出活動,以增進健康,各地也多類同。冬盡春至,婦女適時外出活動,以增進健康,各地也多類同。冬盡春至,少年士女、全民分別以各種名目、形式作文體活動,以娛悅身心,增進健康,且各有特色。
(四)歲時節令中,慰孤,施捨和開展公益活動的習俗也有許多。如清明節的拜掃孤墳、無主墳。逢節舍飯,各地也比較多。
(五)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省內外、國內外文化交流的增多和人們精神生活的需要,傳說中的故事、人物、歷史人物以至域外人物也逐步進入民俗生活,以至於專門立會,進行追念。其中如:①追念女媧氏「煉石補天」的「補天補地」,就很普遍,且產生較早。②二月二日是葯王廟大會:《西鄉縣志》記述說:「二月二日高坪寺葯王大會,男女畢至,踏青選勝,采野菜供食」。其他如耀縣葯王山等地都有此會,傳說二月二日是孫思邈生日。③清明寒食掃墓,除注入紀念介子推的意義外,也掃軍墓。④端午節,吃棕子,賽龍舟,飲雄黃酒,除前者注入了紀念屈原的意義後者因有了「白蛇娘娘和許官人」的《白蛇傳》故事,更加印證了飲雄黃酒祛邪避災的效應,而使這一習俗更加深入人心。許多地方端午節競渡,也極熱烈。
㈩ 旺蒼有什麼旅遊的地方
古城山七里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