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標志

文化旅遊標志

發布時間: 2020-12-01 13:01:23

1. 中國旅遊日標志含義

中國旅遊日標志突顯了「中國旅遊日」的主旨與核心,引導鼓勵民眾積極參與旅遊,體現了「中國旅遊日」的號召力、影響力。

整個標志造型穩重,創意巧妙,色彩明快,旅遊主題鮮明,日期深刻,具有著濃厚的文化韻味和鮮明的感召力。

(1)文化旅遊標志擴展閱讀

中國旅遊日,是每年的5月19日,非法定節假日。該節日起源於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人麻紹勤以寧海徐霞客旅遊俱樂部的名義,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遊日」的倡議,建議《徐霞客游記》首篇《游天台山日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遊日。

2019年5月7日,在即將到來的「5·19中國旅遊日」,上海市內將有70家旅遊景區(點)參加門票半價惠利於民活動;市內多個景區景點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特色活動 。

「中國旅遊日」形象宣傳口號是「愛旅遊、愛生活」,口號簡單明快,響亮有力,易於上口,高度概括了「中國旅遊日」的主題理念,倡導更多的國人走出家門,廣泛參與旅遊活動,提高生活品質。

「中國旅遊日」標志是以吉林省長春市一名美術老師的應征作品為基礎,經專業機構修改完善後形成的。

2. 中國旅遊標志的由來,簡潔一點

中國旅遊標志來自馬超龍雀(東漢銅奔馬),是一件國家級文物(青銅器)。東漢銅奔馬在1983年10月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志,1986年被定為國寶級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相關介紹:

馬超龍雀,一匹軀體龐大的馬踏在一隻正疾馳的龍雀背上,小龍雀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駿馬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2)文化旅遊標志擴展閱讀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這是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被雅稱為「中國旅遊標志之都」東漢銅奔馬是在漢代社會尚馬習俗的影響下產生的具有重要價值的青銅工藝品。馬是漢代社會的重要交通工具、軍事裝備和農業生產畜力。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胡楊《傳世國寶全檔案》:「這件鑄造於兩千年前的青銅駿馬,造型生動,比例准確,四肢所呈現出的動勢完全符合馬的動作習性,令中外許多考古學家與藝術家嘆為觀止。

3. 中國旅遊日標志的意義

標志的主體創意造型來源於甲骨文的「旅」字及傳統的印鑒藝術。甲骨文「旅內」字的變形與方容形的印鑒外輪廓,突顯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旅遊發展「根」與「植」的關系,為「中國旅遊日」注入了更加鮮明的文化色彩,在延續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同時,創造了新的視覺意象,符合現代人日益發展的審美需求,體現了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變形的「旅」字形象地描繪出一幅欣欣向榮的旅遊場景:一面旗幟引領下的一隊遊人正秩序井然、興致勃勃地遊走於美妙的旅途中。這有著強烈的具象化意義和象徵,突顯了「中國旅遊日」的主旨與核心,引導鼓勵民眾積極參與旅遊,體現了「中國旅遊日」的號召力、影響力。同時,變形的甲骨文「旅」字暗含了「5.19」這組數字,進一步強調了「中國旅遊日」的日期,讓「中國旅遊日」更加深入人心。

4. l旅遊業的標志是什麼有什麼象徵意義

標志 馬踏飛燕

以下是具體介紹
主體由長城烽火台,地球和中國旅遊標志——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漢代銅奔馬「馬踏飛燕」三個部分組成。意義如下:
——下面的銅質鍍金長城烽火台,既是中國萬里長城的標志,也是一個城堡的象徵,表明中國的旅遊業歷史源遠流長和城市旅遊業在中國旅遊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
——中部的銅鑄鍍金浮雕地球,正面突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象徵著中國旅遊業是對外開放的先導產業,也表明了中國的旅遊城市要面向世界,向現代、國際化的目標奮進;
——頂部的銅鑄「馬踏飛燕」,瀟灑奮蹄於地球之上,象徵著中國旅遊業蓬勃崛起的形象和光輝燦爛的前景,也表明中國旅遊業已昂首屹立於世界。
標志物的基座,用紅櫻桃木製作,正面嵌著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頒發」的中英文字樣的鍍金銅牌,是這個標志物標識。
另外,在整個標志物的中心部位,即長城烽火台的正面,還鐫刻著這個標志物的縮影線描圖。這個圖案,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標志圖案。把它嵌在標志物中心部位,既象徵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中國旅遊業發展中的中堅作用,也意喻著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活動正從中心城市向全國輻射。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標志物,總高66厘米,取「順利發展」之意;基座長,寬均為25厘米,取「方正」之意;凈重9公斤。整體構造採取抽象與其象結合,氣魄宏大,寓意深刻,莊重明快,造型華美,體現了力量感、權威性和尊貴氣度。它既是與「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榮譽相適應的標志物,又表現了中國旅遊業意氣風發,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

5. 中國的旅遊標志是什麼

圖形標志是一種公共信息符號。它通過圖形表達某種事物的涵義,是能夠相互溝通的世界性語言。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早有各種旅遊圖形標志,用以塑造和傳播某個國家和城市的旅遊業形象。
中國國家旅遊局經過多種方案的比較和研究,於1985年確定選用"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
"馬超龍雀"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公元25-220年)時期的一件青銅製品,高34.5cm;長45cm.現收藏在甘肅省博物館。
這件文物集我國當時繪畫、雕刻、冶煉鑄造藝術於一體,是件國寶。 銅馬昂首揚尾,四蹄騰空,筋骨剛健、體態飄逸,它沒有轡頭、繩索,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奔放、輕盈、瀟灑,賓士如飛地超過了龍雀。 馬超龍雀,曾被稱為"馬踏飛燕"。後經歷史學家考證,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雲:"龍雀蟠蜿,天馬半漢。"《後漢書》也有"明帝至長安,迎取飛廉並銅馬"的記載,故正名曰"馬超龍雀",簡稱"天馬"。 選擇"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其涵義是: 1、 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徵前程似錦的中國旅遊業。 2、 馬是古今旅遊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徵,旅遊者可以在中國盡興旅遊。 3、 馬超龍雀青銅製品,象徵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遊者。

6. 中國旅遊標志-馬踏飛燕

現在中國旅遊標志的是「金沙太陽神鳥」
"馬超龍雀"是196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公元25-220年)時期的一件青銅製品。這件文物集我國當時繪畫、雕刻、冶煉鑄造藝術於一體,是件國寶。銅馬昂首揚尾,四蹄騰空,筋骨剛健、體態飄逸,它沒有轡頭、繩索,不受任何束縛,自由、奔放、輕盈、瀟灑,賓士如飛地超過了龍雀。

馬超龍雀,曾被稱為"馬踏飛燕"。後經歷史學家考證,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雲:"龍雀蟠蜿,天馬半漢。"《後漢書》也有"明帝至長安,迎取飛廉並銅馬"的記載,故正名曰"馬超龍雀",簡稱"天馬"。

選擇"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其涵義是:
1、 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徵前程似錦的中國旅遊業。
2、 馬是古今旅遊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徵,旅遊者可以在中國盡興旅遊。
3、 馬超龍雀青銅製品,象徵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遊者。

馬踏飛燕現存於甘肅省博物館。

7. 中國的旅遊標志是

中國旅遊標志—「飛燕騮」,據考證是東漢(公元22年至220年)的一件傑作。這件稀世珍品是怎樣版被發現的呢?
那是1969年8月,甘肅權省武威縣新鮮大隊13生產隊會計楊發祥,帶領社員在雷台村挖戰備地道。該村有一雷神廟,相傳前涼張茂作靈鈞台,上建宮殿,明代改建為雷神廟,供雷神,故而得名。9月10日下午,當挖至雷神廟下時,突然發現有一磚砌牆壁,用鐵杴一推,磚牆塌陷,出現一個大黑洞。隊長和會計趕來,進洞探視,發現洞底擺著一些形象奇特的銅小車、小馬、小人。拐進北側磚室,就在通往大室的通道上放著一個三蹄騰空一足踏燕的銅奔馬。他們次日將古物清點後全部上交武威縣文化主管部門。這就是「飛燕騮」發現的過程。
參考文獻:《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1年03月29日第六版)

8. 我國的旅遊標志是什麼

<全國導基>第25頁:「國際上很多國家和地區早有各種旅遊圖形標志,用以塑造和傳內播某個國家和城市的旅遊形象容。中國國家旅遊局經過多種方案的比較和研究,於1985年確定選用馬超龍雀為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馬超龍雀。曾命名「馬踏飛燕」。後經歷史學家考證,東漢張衡的《東京賦》雲:「龍雀蟠蜿,天馬半漢。」《後漢書》也有「明帝至長安,迎娶飛廉並銅馬」的記載,故正名曰:「馬超龍雀」,簡稱「天馬」。選擇「馬超龍雀」作為中國旅遊業的圖形標志,其涵義是:1、天馬行空,逸興騰飛,無所羈縛,象徵前程似錦的中國旅遊業。2、馬是古今旅遊的重要工具,奮進的象徵,旅遊者可在中國盡興旅遊。3、馬超龍雀的表銅製品,象徵著中國數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歷史,顯示文明古國的偉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遊者。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