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旅遊發展
㈠ 依據西北地區的旅遊地理環境分析該區的旅遊資源特色
:1 由於我抄國西高北地的地域特點襲,西北地區以雄渾的山峰、高原地形為主。
2 西北地區集中了雪山、大漠、戈壁、草原、森林等多種旅遊資源類型。
3 從人文角度講,西北地區聚集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人群,具有獨特的人文特點和開發潛力。
4 旅遊發展潛力大,但是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和文化素質的干擾,旅遊開發初始會有一定難度
㈡ 西北旅遊夏季旅遊去哪個省份暑期檔去哪些景點好玩
中國西北景緻千變萬化,自甘肅蘭州出發,翻山越嶺,路經雪山高原、戈壁沙漠、絲綢之路,見到回族、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這些,都是大城市生活里無法體驗的。中國大西北地域廣闊,西北旅遊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但最棒的風景,從甘肅開始。
說到西北旅遊,就不得不提這座位於甘肅省的「中國盧浮宮」——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1600米長的懸崖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洞窟,裡面儲存的千座雕塑、萬本經書,還有牆壁上的繪畫書法,都讓世界為之震驚。甘肅莫高窟清晰地再現了歷史的「現場」,它也是絲路文明和人類輝煌的影像,這座神奇的石窟也是自駕游群體的鍾愛之地。
在中國西北,自然風景能和新疆、西藏媲美的,恐怕只有甘肅了,而官鵝溝就是甘肅眾多仙境美景中最值得一去的一個。官鵝溝和九寨溝同屬一脈水系,它有著比美九寨溝的翠海、疊瀑、斑斕彩林、雪峰等。官鵝溝內飛瀑直瀉而下,峽谷高聳入雲,原始森林雄壯蒼健,斑斕湖泊嫵媚妖嬈......它沒有九寨溝般名聲大噪,但卻在低調中保存了西北最原始的風光,其美景令過往遊客皆嘆為觀止,最適合親子游亦或是情侶游前來觀賞留念。
甘肅「九色甘南」的精華就在扎尕那,那裡有如「人間天堂」,想要領略中國西北藏地風光,扎尕那就不得不去!
扎尕那好似一座與世隔絕的伊甸園,它四周山石聳立、壁立千仞,山石顏色層次分明、深淺有別,高低錯落。山間經常彌漫著雲霧,可謂仙氣十足。扎尕那還有著純凈湛藍的高原天空、雄起壯美的聖山聖湖、淳樸彪悍的民族民風.....雪山、花海、山峰、草原、聖湖、原野等構成了出塵絕世的美景,讓城市中的人們心嚮往之。
甘肅敦煌鳴沙山是絲綢之路上神奇瑰麗的一景,鳴沙山是由細沙聚積而成的連綿沙漠,而月牙泉則是敦煌鳴沙山中的一彎清泉。鳴沙山、月牙泉,沙不涉泉,沙泉共生,相依相偎了千百載,也造就了今天甘肅如此動人的韻味和風姿,成為西部旅遊最矚目的景點之一。
如果想在西北找到一個地方凈化自我,那甘肅的拉卜楞寺恐怕比西藏更為合適,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被譽為「世界藏學府」。走進拉卜楞寺,將會看到跋山涉水的信眾前來朝拜、感恩,在這信仰的聖地,他們謙卑地轉動著手上的經筒,誦著佛經,從某種意義上,「拉卜楞」已經成為西部旅遊佛教的代名詞。
祁連山,是中國西北河西走廊之夢,它東西綿延800公里,南北寬400公里,那裡有數不盡的山川、河流、草原、花海;有讀不完的絲路故事;有看不完的經書寺廟。祁連山的美景如詩如畫,是家庭游群體必去的景觀之一,此生不去,定存遺憾。
張掖七彩丹霞是大自然在甘肅畫下的奢侈豪華的色彩藝術,站在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可以看到綿亘逶迤的山巒,奇崛嶙峋的懸崖峭壁,山的色彩繽紛艷麗,紅粉金橘綠灰,斑斕的色彩匯聚在千溝萬壑中,移步換景,氣勢磅礴。
有人把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成為「神居住的城市」,這里的地貌是自然界山洪和風的傑作,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它將雄奇險峻的陽剛之美與秀麗幽雅陰柔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漫步在雅丹群中,真是一步一景,千變萬化,甘肅旅遊的絕美風光盡在其中。
最遠的玉門關地處甘肅敦煌西邊荒漠里的小方盤城,這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處玉門關遺址。在歷史上眾多的玉門關里,它也是走得最遠的一座,象徵了大漢帝國開疆拓土的雄心和氣象。所謂「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的景色荒涼寂寞又悲壯雄偉,經過兩千年的洗禮,如今的玉門關已經繁華不再,但這才是歷史本來的面目。
龍門,莫高,雲岡,麥積山四大石窟,與其他三大石窟相比,麥積山窟不是最大的,藏畫也不是最多的,可它卻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屹立於世間。七千多尊佛像,一千多方壁畫,麥積山石窟不只是西北旅遊佛家的發展交流,更是讓後人見證了十多個朝代的繁榮衰敗,更相替換。
㈢ 西北旅遊經典路線有哪些有什麼是西北必看的呢
西北旅遊一定要去甘肅,一個甘肅幾乎代表了整個西北,祁連山的冰川、敦煌莫高窟、鳴沙山的沙漠綠洲,丹霞地貌等等,西北旅遊去甘肅就夠了。
㈣ 西北旅遊最推薦去的省份有哪些
西北旅遊推薦青海省,景點比較多點。
1、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湖泊,也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有「高原明珠」的美譽。秋日的風景也是非常值得一看。青海湖環線的第一天游覽,一般會選擇黑馬河下榻,體驗一晚湖邊的酒店,第二天一早起來看黑馬河的日出是最佳選擇。
㈤ 西部的開發和旅遊怎樣
西北地區旅遊業現存的問題
1.1 基礎薄弱,增長慢、波動大 西北地區的旅遊業發展起步晚,基礎較差,旅遊業的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從旅遊外匯收入全國排名看,除陝西名列第9外,新疆僅列第21位,寧夏、青海、甘肅則分列倒數前3位。而且甘肅、青海、新疆是全國僅有的3個旅遊外匯收入負增長的省區。
1.2 區位條件差、旅遊資源分布分散 西北地區地處內陸,區位條件不如我國東部和中部,旅遊交通費用大、路途時間長,致使大多遊客望而止步。多年來,除陝西外的四個省區均為國內旅遊的「冷線」。西北地區的旅遊資源雖然數量豐富,類型眾多,品味很高,獨特性強,但是由於其面積廣闊,資源豐度較低,在全國30個省市區中除陝西位居前列外,甘肅、寧夏、新疆、青海的旅遊資源總豐度位於第17、22、29、30位。新疆、青海平均117萬平方千米才有1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過於分散,致使在開發利用上難以形成規模和產生「聚集效應」,導致旅遊的可進入性差,降低了旅遊資源在開發利用上的優勢。
1.3 旅遊資源開發程度低、旅遊設施和服務水平較差 由於西北地區經濟文化落後,資金匱乏,旅遊業起步較晚以及人們的商品經濟觀念淡薄等原因,在景區建設、旅遊產品開發、旅遊設施建設和服務水準等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主要表現為旅遊景區開發程度低,大多處於最低的觀光層次;旅遊產品數量少,品種少;景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造景觀文化品味低;旅遊設施數量不足,檔次不高。
1.4 旅遊宣傳差,沒有確定其在全國的旅遊形象 西北地區的旅遊資源大多具有原始、奇特、神秘、鮮明的特色,其中以風情、風光、宗教、皇陵及科考、探險、體育資源類型為主體。特別是大多自然旅遊景觀還處於原始狀態,環境潔凈、質量極高,人文旅遊景觀數量大、神秘深邃而大多又鮮為人知,新的旅遊形式豐富多樣,僅以』99生態環境游推出的項目來看,西北地區多達50餘項。由於旅遊宣傳差,大多旅遊者對西北地區的印象是荒涼、貧窮、神秘和遙遠。雖然各省區也進行了旅遊形象設計,但由於宣傳不夠,還沒有有效的改變在旅遊者心目中的形象。同時,由於缺少區域整體開發的規劃,各自為政,西北地區沒有在全國形成一個整體的形象,無法發揮其旅遊資源的整體優勢。
1.5 旅遊線路規劃不合理 西北地區地域遼闊,旅遊景觀分散,各省區旅遊線路沒有和大西北的旅遊線路設計接軌。大多遊客沒有相應的旅遊線路指導,自行設計的旅遊線路主要集中在西安、敦煌、烏魯木齊等地,沒有充分領略西北地區的旅遊資源魅力,造成遊客大量的旅遊費用和時間的浪費。
2 西北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機遇
2.1 21世紀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前景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發展迅速,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00年全國旅遊業總收入將達到3 600億元,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達到140億美元,到2010年,中國旅遊業總收入將達到1.3—1.4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國際旅遊創匯將達380—430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達到10 000—10 500億元。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和第四大旅遊客源國。
2.2 國內旅遊發展的機遇 旅遊的進行有賴於三個方面發展:
①居民收入達到一定的水平;
②休閑時間增多;
③旅遊的需求不斷增強。從世界范圍來看,旅遊是僅次於食品和住房的消費者優先選擇的第三大消費項目。按照國際經驗,人均gdp達400美元,國民將普遍產生旅遊動機。1985年以後,我國人均收入已漸漸超過這一數值,1998年人均gdp已達700多美元,城市人口人均gdp已達1 000美元以上。特別是我國現今節假日增多,國民的休閑時間增長,旅遊已成為國民的一種消費時尚,我國大眾旅遊已由起步期進入了成長期。東南沿海和經濟較發達地區的客源市場不斷擴大,西北地區的旅遊發展大有潛力。
2.3 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機遇 隨著國家加大西部開發力度,中國政府積極鼓勵向這一地區的投資,中西部地區為吸引外資開發旅遊業已經出台了許多力度大、為期長、涉及面廣的優惠政策。目前西部各省區大多採取了政府主導的發展旅遊戰略,綜合環境在不斷改善,西北地區旅遊業也將呈現加速發展趨勢。2.4 未來旅遊趨勢下的發展機遇 21世紀將是一個市場化、技術化、生態化、消費化、個性化的時代。21世紀的旅遊消費將對旅遊產品的精品需求更加強烈,產品市場的競爭將更多地體現為民族性文化內涵的競爭。對於西北地區來說:
①下世紀我國旅遊觀光產品仍將最具國際競爭力。西北旅遊產品種類豐富,文物古跡、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等具有獨特性和豐富性,是西北地區旅遊產品長久的優勢之一;
②度假產品將取得一定發展。生活水平提高和閑暇時間的增加,為大眾化度假產品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家庭度假、城郊度假、鄉間度假、周末度假、節日度假等度假產品將有廣闊市場,西北地區具有建立國家級、省級和國際度假市場上具有區域和民族特色的度假產品的優勢;
③專項產品和生態旅遊產品將迅速發展。據報道,在國慶節期間,探險、體育等新的旅遊形式已成為旅遊的新熱點。西北地區擁有十分豐富和獨特的發展專項旅遊和生態旅遊的資源。大力倡導和促進專項旅遊和生態旅遊產品開發既符合國際潮流,也符合我國環境保護的國策,有利於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3 西北地區旅遊業發展策略
3.1 西北旅遊資源的特徵及優勢
西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雄渾秀麗的自然景觀、高大奇絕的地形地貌、異彩紛呈的人文景觀、色彩繽紛的民俗風情,使西北旅遊資源具有大容量、多樣性、獨特性、壟斷性的總體特徵,西北旅遊資源所蘊涵的新奇感、神秘感、粗獷感和原始感是其顯著特徵。而且,西北已建成一批世界級、國家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3.2 確定合理的旅遊「形象」 在當今激烈的旅遊市場競爭中,「形象」塑造已成為旅遊地佔領市場制高點的關鍵。有關研究表明,「形象」是吸引旅遊者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形象」使旅遊者產生旅遊願望。因此,確定合理的旅遊形象對西北地區的旅遊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西北各省區,在旅遊資源上既有相似性又有差異,有較強的互補性,為確定各省區的旅遊形象和確定大西北的旅遊總體形象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寧夏旅遊形象定位為:多姿多彩的塞外,而西安則定位為古都旅遊。大西北的旅遊總體形象需要很好的研究、定位。
3.3 規劃合理的旅遊線路
規劃合理的旅遊線路是發展西北地區旅遊業的重要基礎。處理好各省區內部旅遊線路和大西北旅遊線路、大尺度的旅遊線路和中小尺度的旅遊線路、境外遊客旅遊線路和國內遊客旅遊線路、團隊遊客旅遊線路和大量的散客旅遊線路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對於大西北來說,大尺度、長線的遊客市場,特別是國際遊客市場是其開拓的重點,在規劃旅遊線路中要特別注意針對這一部分的遊客需求。規劃的旅遊線路應對外公開,積極宣傳,使其變成旅遊業發展的積極因素。
3.4 確定合理的資源開發方向、加強旅遊精品的開發, 開拓新市場 確定重點旅遊開發區,在高起點,高立意、高水平的規劃基礎上,發揮國家和地方政府主導型的作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招商引資,逐步開發21世紀的旅遊拳頭產品;憑借旅遊資源優勢和後發優勢,成為21世紀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新基地。西北地區由於景區比較分散,開展大規模的綜合性的旅遊項目優勢不明顯。但可以根據本地區旅遊資源個性突出、特色鮮明、異質文化氛圍濃郁的特點,組織開展一些規模適度的專項、專線、專題、參與性強的旅遊活動,並形成一些專利產品,增強旅遊市場的壟斷作用。西北的絲路民族風情、高山冰雪和沙漠科考探險、民俗文化節慶等均是潛力極大的旅遊開發市場。特別是現在興起的探險、體育、健身、生態旅遊和專項旅遊在西北地區是最適宜開發和潛力最大的旅遊項目。在旅遊市場開發方面,加強如日本等老的客源地的開發,同時積極開拓新的客源市場和旅遊形式:諸如新疆、寧夏、青海可以重點主攻中東市場和東南亞的穆斯林市場。
3.5 加強旅遊宣傳 加強旅遊宣傳,主要是積極促銷、改變促銷方法和技術手段、加強與主要客源地的旅遊組織的交往,重塑大西北在國內和國際遊客心目中的旅遊形象,以增強其在旅遊決策時的西北旅遊願望。應正確認識旅遊宣傳對旅遊地生命周期活動的影響,以具有特色的旅遊宣傳促使其長盛不衰。如我國的「絲綢之路」一直是日本遊客的主要選擇之一,但近年來漸入低谷。今年由於在日本進行了大量的「絲綢之路」的電視宣傳和文物巡迴展,大大增大了日本遊客對「絲綢之路」的興趣,據國際旅遊局預測,「絲綢之路」旅遊產品將在日本市場掀起高潮。
3.6 加強旅遊管理、積極進行區域內外的協作與聯合 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市場秩序,為旅遊者創造一個良好的旅遊環境。樹立「大市場、大產業、大旅遊」的觀念,積極主動加強與外界的協作和聯合,利用國家對西部傾斜的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外商對旅遊基礎設施的開發,加強與國內旅遊發達省份的協作,形成與鄰近省區的旅遊活動的競爭、協作、分工。
3.7 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交通條件 西北地區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財力有限,應採用多種渠道吸納資金,加大引資力度,用好扶貧資金,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選擇條件成熟的城市開辟為國際和國內航空口岸,把西安、烏魯木齊等一批已經成長起來的交通樞紐城市發展成為國際航空樞紐,完善旅遊交通結構,使客源流向由單向運轉變為環路運行,降低遊客的旅遊成本,增強旅遊市場的競爭力。
4 西北旅遊資源的保護4.1 西北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1 旅遊資源保護意識薄弱
西北不少地方比較關注旅遊資源的開發和眼前的經濟利益,而忽視對資源的保護。突出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開發」壓倒保護;
②十分缺乏環衛設施和垃圾處理站:
⑧公眾對風景名勝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談漠;
④管理者對風景名勝區在旅遊旺季缺乏相應的控制措施,致使遊客量嚴重超過生態負荷。
4.1.2 開發利用缺乏全局觀念西北各旅遊區在編制景區規劃時,由於受制於地域、行政等因素分割,急功近利思想作崇,使規劃缺乏有機的系統組配,各自為陣、追求自我服務,自我循環。
4.1.3 旅遊資源開發利用不當旅遊資源開發粗放,優化不力,總全效益較差。由於一些地方政府對旅遊的可持續發展認識不夠,致使開發出的產品功能單一,內涵欠缺,優化組合無力,致使發展無序,總體效益較差。
4.2 要生存,要發展必須保護旅遊資源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北旅遊資源在開發過程中,還存在著掠奪式開發、粗放式開發等諸多問題,長期以往,西北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也會喪失貽盡,西北旅遊就會在西部大開發中敗下陣來。因此,必須加強對西北旅遊資源的保護。
開發與保護的問題,其實質是投入和產出的問題,也是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的的問題。解決得好,西北旅遊不僅能夠在西北大開發中一試身手,更能在今後長時間里為西北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大顯神通。解決得不好則會使西北旅遊成為曇花一現,難以持久。有的觀點認為,必須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在開發過程中造成對自然環境等旅遊資源的破壞是難免的,是必須要付出代價的。這是一種短視行為,雖然只要有開發就不可避免會有破壞,但這種破壞一定要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並且應該在開發中不斷地進行補救和挽回。
為了將資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我們必須先探討一下目前世界經濟對待發展的全新觀念。當今世界對待發展已經從過去簡單的工業化,科技化演變成為了全新的「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從上一世紀70年代起,可持發續發展的思想從西方社會發萌,它起源於人類對於過去那種瘋狂的開挖、採掘、砍伐、不計後果的發展工業,搞現代化給人類自身帶來的嚴重環境問題的反思,至今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如果環境再進一步地惡化,則必會嚴重地限制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可持續發展這一概念,首先由生態學家提出,後來又出現了從社會屬性,經濟屬性和科技屬性定義的可持續發展概念。「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子孫後代滿足其需求能力的發展」。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而言,它主張公平分配,以滿足當代和後代全體人民的基本需求;就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它主張建立在保護地球自然系統基礎上的持續經濟增長;就生態環境的角度而言,它主張人類應與人自然和諧相處,切實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可持發續發展觀念是對傳統發展模式的挑戰,是為謀求新的發展模式而建立的新的發展觀。我們將可持續發展思想用來指導旅遊業的發展,可以看出.旅遊可持續發展是世界旅遊業的共識,更是當前我國、西北旅遊資源開發所必須走的路子。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認識和看待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4.2.1 必須用系統的觀念來看待旅遊可持續發展
人類生存的整個地球是一個大的有機的復雜系統,由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因素組成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強都會影響其它部分,影響發展進程。旅遊業是社會系統的組成部分,與系統的其它部分既相互獨立,自成體系(子系統),又相互依存。推進旅遊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考慮旅遊在地球這個大系統發展中的作用以及與相關子系統在功能上的是否匹配,任何超越客觀條件的超前發展和人為限制旅遊業發展的滯後性做法,都會阻礙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4.2.2 必須用公平的觀念來看待旅遊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平等觀主張人與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大國與小國之間、強國與弱國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平等。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分配和公平發展,這是橫向的;二是代與代之間的公平,讓後代享有公平利用自然資源的權利,這是縱向的。
4.2.3 必須從資源觀的角度來看待旅遊可持續發展
對不同屬性的資源,採取不同的對策。對不可更新資源應提高使用效益,尋找替代性資源,盡可能推遲其枯竭的時間;對可更新資源的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產的承載能力限度內。對旅遊業而言也就是要考慮旅遊環境容量的問題。針對旅遊資源的不同類別與屬性差別,協調資源開發、保護與人類旅遊需求的關系,科學、合理地規劃、開發與保護好珍貴的旅遊資源,使之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並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促進旅遊資源的持續利用。4.2.4 必須以協調的觀念來看待旅遊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協調觀認為生態、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沒有協調發展就根本不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旅遊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僅應考慮旅遊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也要兼顧生態環境對旅遊業發展規模、檔次的承載能力,同時對旅遊業自身的要素如旅遊資源的結構、等級、客源市場以及旅遊相關產業等基本情況進行分析綜合,保持適度發展規模,促進旅遊協調、穩定、健康、持續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強調公平性(時間與空間)、系統性,是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更是西北開發旅遊資源過程中需要遵循的准則。正是根據這一思想,我們才不能忽視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事業建設過程中的保護問題,也就是說要使旅遊業獲得可持續發展,必須大力保護旅遊資源。同時,這一思想也為我們解決開發和保護這對矛盾找到最好的方法。
㈥ 甘肅和青海哪裡更好玩中國西北旅遊排行榜是什麼樣的
如今旅遊也是帶動城市發展動力的一部分。甘肅是漢族的傳統聚居地和發源地之一,文化、內古跡可容以作為旅遊的一部分,此外甘肅是乾旱與濕潤、戈壁與高原、沙漠與雪山共存的地方,多樣的環境也值得你去觀賞。而青海由青海湖得名,這里地廣人稀,許多自然美景往往讓人流連忘返。金黃的花海、耀眼的雪山、似海的碧水,還有那新鮮的空氣都是夢中的世界。
總的來說,很難講那個地方好,或者那個地方差,算得上各有優劣。而且最近許多旅遊社都推出了甘肅青海大環線的旅遊,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都去看看的。
㈦ 論一帶一路為西北各省區旅遊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大約4000字
老鐵是山財的吧
㈧ 求推薦中國西北旅遊的景點,西北旅遊十大景點有排名么
中國西北景緻千變萬化,自甘肅蘭州出發,翻山越嶺,路經雪山高原、戈壁沙漠、絲綢之路,見到回族、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這些,都是大城市生活里無法體驗的。中國大西北地域廣闊,西北旅遊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但最棒的風景,從甘肅開始。
西北旅遊十大必去景點——甘肅張掖七彩丹霞
張掖七彩丹霞是大自然在甘肅畫下的奢侈豪華的色彩藝術,站在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可以看到綿亘逶迤的山巒,奇崛嶙峋的懸崖峭壁,山的色彩繽紛艷麗,紅粉金橘綠灰,斑斕的色彩匯聚在千溝萬壑中,移步換景,氣勢磅礴。
西北旅遊十大必去景點——甘肅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有人把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成為「神居住的城市」,這里的地貌是自然界山洪和風的傑作,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它將雄奇險峻的陽剛之美與秀麗幽雅陰柔之美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漫步在雅丹群中,真是一步一景,千變萬化,甘肅旅遊的絕美風光盡在其中。
西北旅遊十大必去景點——甘肅玉門關
最遠的玉門關地處甘肅敦煌西邊荒漠里的小方盤城,這是人們最為熟悉的一處玉門關遺址。在歷史上眾多的玉門關里,它也是走得最遠的一座,象徵了大漢帝國開疆拓土的雄心和氣象。所謂「春風不度玉門關」,玉門關的景色荒涼寂寞又悲壯雄偉,經過兩千年的洗禮,如今的玉門關已經繁華不再,但這才是歷史本來的面目。
西北旅遊十大必去景點——甘肅麥積山石窟
龍門,莫高,雲岡,麥積山四大石窟,與其他三大石窟相比,麥積山窟不是最大的,藏畫也不是最多的,可它卻以自己獨特的風格屹立於世間。七千多尊佛像,一千多方壁畫,麥積山石窟不只是西北旅遊佛家的發展交流,更是讓後人見證了十多個朝代的繁榮衰敗,更相替換。
㈨ 西北地區有什麼較為著名的旅遊景區
我國西北地區著名的旅遊景區,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莫高窟、喀納斯景區等。其中,秦始皇兵馬俑,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博物館以秦始皇兵馬俑為展覽基礎,在兵馬俑坑原址上建立了遺址類博物館。而莫高窟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另一種稱呼為千佛洞,其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較大、內容較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㈩ 最近想要去甘肅旅遊,2019年西北地區排行榜前十的景點都有哪些
甘肅旅遊景點前十排名有哪些?甘肅旅遊,甘南旅遊,莫高窟旅遊,鳴沙山月牙泉,嘉峪關旅遊,拉卜楞寺旅遊,郎木寺旅遊,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因《三槍拍案驚奇》而名聲大噪,陽光照射下的丹霞讓人如醉如痴;由流沙積聚而成,綿延數十公里,因沙動有聲而得此名;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風蝕作用形成的獨特地貌,其壯麗、雄渾和奇幻,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領略
甘肅旅遊景點前十排名有哪些?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因《三槍拍案驚奇》而名聲大噪,陽光照射下的丹霞讓人如醉如痴;由流沙積聚而成,綿延數十公里,因沙動有聲而得此名;明長城西端的第一重關,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風蝕作用形成的獨特地貌,其壯麗、雄渾和奇幻,只有身臨其境才能領略。。。
一、莫高窟
莫高窟也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區的東南側。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時期,石窟開鑿歷經了千年,直到元朝結束。擁有大量的壁畫、石窟、文物等,是全世界聞名的佛教藝術勝地。在這里可以欣賞到規模浩大內容豐富的石窟和壁畫藝術,還能通過講解和電影展示了解到佛教在敦煌上千年的發展歷史,是遊客遊玩敦煌的首選之地。
洞窟內到處畫著佛像、飛天、伎樂、仙女等,既有高達九層樓的坐像,也有十幾厘米的小菩薩,數量眾多,形態各異,可以跟著講解一一了解。
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莫高窟交通
在市區可以直接打車前往,另外市區內也有很多中巴可以直達莫高窟。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較晚,6點以後可以搭乘一輛接工作人員的小巴。
旺季前往的話,可以搭乘敦煌飯店附近的綠皮公交直達。
莫高窟門票
旺季(5月1日-10月31日)200元/人;旺季(5月1日-10月31日)08:00-18:00
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100元/人;淡季(11月1日-次年4月30日)09:00-17:30
九、郎木寺
郎木寺是一座小鎮,在四川和甘肅兩省的交界處,周圍被草原、樹林、山丘、紅色的石崖圍繞,環境優美,有「東方小瑞士」之稱。鎮上有兩座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寺院,分別叫甘丹賽赤寺和格爾底寺,兩座寺院之間是一條清澈小溪,名叫白龍江,沿溪而上可以徒步白龍江峽谷,景色十分美麗。
賽赤寺位於甘肅境內的寺廟稱作「達倉郎木寺」,也叫「賽赤寺」。建築都在山坡上,大多是金頂,高大有氣魄,比格爾底寺更為庄嚴漂亮一些。
寺後方有天葬台,這是甘南地區唯一允許參觀的天葬台,在半路上可以望到紅石崖,錯落有致,夕陽時最好看。
郎木寺交通
1、從夏河、臨夏、合作、瑪曲等地都有班車直達郎木寺,夏河至郎木寺71.5元/人,每天6:40、7:40各一班,淡季時偶有變化;從夏河包車經桑科草原、尕海湖前往郎木寺,費用在500元左右,從尕海湖包車到郎木寺100元左右;
2、蘭州沒有直接到郎木寺的車,一般都在合作轉車,到合作42元/人。在合作汽車總站可以換乘到郎木寺的車,合作到郎木寺的車票50元/人,每天6:30、7:20、12:00各一班;也可在蘭州汽車南站乘坐蘭州到迭部的班車,至郎木寺橋處下車然後徒步約3公里可以到達;
郎木寺門票
進入郎木寺鎮不收費,郎木寺30元/人(包括天葬台),格爾底寺30元/人(包含納摩峽谷),紅石崖免費。賽赤寺入口處有廁所,1元/次
開放時間
郎木寺鎮全天開放,兩座寺院開放時間為08:00-17:00
十、玉門關
玉門關又稱小方盤城,隨絲綢之路的興盛而繁盛起來,曾經是西域商賈和中原人士絡繹往來的必經之地。現在的玉門關看似一個夯土堆的遺跡,呈方形,高約10米,長寬20多米,由四面土牆壁組成,在土牆的西北兩面各開一門。城牆前是一塊大石碑,上書「小方盤城遺址」,在城牆另一邊較遠處有另外一塊石碑,上寫「玉門關遺址」,可以前往拍照留念。
玉門關因為隨著千百年來歲月的侵蝕,玉門關早已損失了當年的樣貌,現在的玉門關看似一個夯土堆的遺跡。雖已沒有了當年的壯觀,但進入茫茫戈壁之上挺立的小城,可以在廢墟中想像當年的盛景,感嘆歷史和時光的滄桑變化,懷古之情油然而生,莫不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門票40元,為玉門關、漢長城、河倉城的聯票(相當於過路費,走敦煌西線前往雅丹魔鬼城必須經過這里,過路都需要付門票);08:00-18:00。
蘭州向北,經河西走廊,游覽的重要城市有張掖和敦煌,張掖因丹霞地貌而名聲在外,敦煌的莫高窟、鳴沙山更是家喻戶曉。如果你以為甘肅只有「大漠孤煙直」的景象,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在甘肅南部的高原上,一派水草豐美的景象想必會讓人們驚嘆連連,這里牛羊遍地,草原綿延,拉卜楞寺和郎木寺僧侶的紅色裝飾格外顯眼,這里獨特的藏族風情定會讓你戀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