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與農村發展的
❶ 農村發展旅遊 做什麼比較好
農村發展旅遊最好的當然是做農家樂,這一項目會比較好,一些城市的人更喜歡去農村體驗農家樂的生活。
❷ 發展鄉村旅遊有什麼意義
近年來,我國各地鄉村旅遊發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特色鮮明,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前發展鄉村旅遊有四點重要意義:
1、發展鄉村旅遊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戰略決策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旅遊業是關聯帶動性強、拉動內需明顯的新興產業,充分依託和利用「三農」資源發展鄉村旅遊,是旅遊行業積極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2、發展鄉村旅遊是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實踐。鄉村旅遊使廣大農民向非農領域轉移,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旅遊業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使傳統農業增添了附加值,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推動了現代農業經濟體系建設,科技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加速發展,農村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和調整;鄉村旅遊帶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使農村環境衛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農民思想觀念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3、發展鄉村旅遊是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發展鄉村旅遊適應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實現了「大農業」和「大旅遊」的有效結合,加快了城鄉經濟融合和三次產業的聯動發展,不僅擴大了城鎮居民在農村地區的消費,還加快了城市信息、資金和技術等資源向農村的流動。
4、發展鄉村旅遊是推動旅遊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主要力量。鄉村旅遊現實和潛在的消費需求都非常旺盛,不僅符合城鎮居民回歸自然的消費心理,而且有利於開拓農民眼界,增強廣大農民的出遊實力,成為中國旅遊最大的客源市場。農村地區是旅遊資源富集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極大豐富了旅遊產業的供給體系,將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的主要支撐。
❸ 鄉村發展旅遊業,該如何發展
鄉村旅遊以鄉村社區為旅遊場所,通過鄉村獨特的生產形式、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將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遠景設計院解釋到通過生產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園風光等的合理開發,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需求。鄉村旅遊和農業統籌規劃可以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入手,開展鄉村旅遊利於新農村的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採納哦謝謝
❹ 大力發展鄉村 休閑 和 什麼旅遊
鄉村旅遊應該如何發展,山合水易的專家們發表幾點意見。 一、發展鄉村旅遊的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自然生態、地方特色文化眾多、民族民俗風情濃郁、優質農副...
❺ 旅遊業對鄉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旅遊對鄉村經濟根本沒有發展,理由是,那個旅遊到農村去,而農村有什麼買的或賣的,難道買幾包包穀和洋芋嗎?就是買了也不至幾文錢,何況人家還不要呢?簡單的說只是靠近城邊少部分而巳,正正還是給旅遊地城市內有利,吃,住行錢都在該城市內,農村百姓毛邊占不著。
❻ 鄉村旅遊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1.突出重點、亮點和示範點。
鄉村旅遊在同一個地區不能一哄而上,以數量增長代替質量增長。這樣會導致鄉村旅遊迅速泛化,產品同質化。銘智旅遊策劃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發展規劃,篩選出本區、本省的重點、亮點和示範點。
2.發展個性化鄉村旅遊產品。
鄉村旅遊之所以會向個性化方向發展,主要原因是市場選擇和需求在趨向個性化。到鄉村旅遊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侶或自駕車為出遊方式,他們要求看到的鄉村旅遊點應有個性和獨特性。幾年前去過的「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在幾年以後如果還是依然故我,旅遊者就不會再選擇它,鄉村旅遊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策劃出自己的特色項目,使景觀、產品、接待、管理都實現個性目標。
3.與實現「三農」目標相結合,是今後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方向。
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推動社會小康目標,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國許多地區都在強化鄉村旅遊的這種功能。如成都市近期重點打造鄉村旅遊「五朵金花」:幸福梅林、花香農居、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通過發展觀梅、觀花、觀菊,發展菜園、荷池等手段,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觀光、休閑、娛樂,使「五朵金花」成為該地區鄉村旅遊的重要示範點。農民通過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重收入,獲得較大的利益。
4.鄉村旅遊開發要注重保持鄉村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原真性。
鄉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環境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個性特徵,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覽的追尋目標。特別是作為鄉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觀,更不能改變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絕不是在保護鄉村環境的落後面。
5.鄉村旅遊要注重產品的多樣性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在一個地區,必須有多樣化的鄉村旅遊類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菊花、荷花、菜園為主題發展的不同鄉村旅遊品牌,每個品牌又有一系列的觀光、參與性產品。遊人對鄉村旅遊品牌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鄉村旅遊目的地就越要盡快改變產品雷同、內容泛化的局面,創新產品的特色,使遊客增加更多的選擇,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行事務的自主化,訂房、訂票、訂餐的自主化,游覽鄉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❼ 關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促進農村旅遊業的發展,提高農民收入
❽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❾ 如何發展鄉村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已經成為十三五時期重要的建設內容。鄉村是眾多中華傳統文化的發源地,其文化內涵厚重,歷史悠久,價值獨特。美麗鄉村的建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發掘、保護和傳承,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資源,再現鄉村傳統藝術,使其煥發新的生機。積極與鄉村旅遊發展相結合,發展傳統文化的演藝、體驗和產品開發、品牌打造,在實現鄉村文明傳承、加強鄉村文化遺存保護的同時,增加地方收入,踐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
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各地區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生態農業的發展,其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安全、衛生、優質的綠色農產品,通過推廣精耕細作,使用有機肥,嚴格監管高毒劇毒農葯的使用,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實現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具有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功能,也是實現望得見的鄉愁的重要途徑。
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對美麗鄉村的規劃,重點突出地域特色,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體驗、科普教育、民俗體驗、文化傳承等為項目,依據各地具體條件,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庄、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構建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美麗鄉村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