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旅遊業
1. 德國成為世界旅遊大國的原因
德國的文化氛圍很還,並且國人的素質都很高。
2. 德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引人入勝的國度
德國是一個富有魅力的旅遊之國,它為旅遊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城市與自然風光。寧靜的世外桃源或生機氣勃勃的都市都能在這里找到。德語地區漫長而豐富的歷史所經歷過的社會與文化生活為今天留下了為數眾多的歷史名城、文物建築、圖書館、博物館與藝術品收藏、花園與劇場等供人們參觀和游覽。
美麗的自然風光地比比皆是。北海和波羅的海岸邊和島嶼上的海洋性氣候溫和宜人;荷爾斯泰因和梅克倫堡的多湖平原使人流連忘返;中等山脈地區和阿爾卑斯山是徒步旅行者的樂園;星羅星羅棋布的湖泊令水上運動愛好者心動不已;萊茵河、美因河、摩澤爾河、內卡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薩勒河的河谷充滿了浪漫色彩。遠離交通干線的大約100多條旅遊之路,例如「童話之路」、「歌德之路」、「度假之路」、「浪漫之路」、「葡萄酒之路」、「帝王之路」、以及「古典之路」和「文藝復興之路」,這些路線展示了德國古代的文化和風光。最著名的路線是「浪漫之路」,主要在陶伯爾河上游的羅騰堡、丁克爾斯比爾和內爾特林根,它使中世紀的情景歷歷在目。
在這些著名的旅遊地點之外,旅遊者也會意外地發現歷史的遺跡。在巴伐利亞處處見到的是清新明快的巴羅克式建築,在北方則是莊重嚴謹的哥特式磚砌房舍。很多的地區的鄉土節日和民族服裝節、葡萄酒周向旅遊者提供了與當地人接觸的良機。
住宿、餐飲、交通
德國旅館業的發展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從位於農舍的收費低廉的住處直至昂貴豪華飯店一應俱全。德國的地方風味品種繁多。德國葡萄酒在全世界享有盛名,德國人悠久的釀造啤酒的傳統更是毋庸贅述。人們如今可以隨時品嘗到家鄉菜,就連較小城市中也有各國風味的餐館。
良好的交通網路方便了乘座火車、從公路或水上到德國和在德國的旅行。乘車、開車、徒步或騎自行車旅行的人們都能夠得到清晰的道路指示以便真正可以領略到當地風光。外國旅客的旅遊手續十分簡便。許多國家的公民今天可以免簽證到德國來訪問3個月。外匯可以不限數額地攜入和帶出。
3. 截止目前為止,全球有多少旅遊從業人員德國有多少旅遊從業人員,分別佔世界及德國就業人數C
http://number.cnki.net/tablemeta/DataResult.aspx?subject=%E6%97%85%E6%B8%B8%E4%B8%9A%E6%83%85%E5%86%B5&areacode=xj35
根據WTTC預測,到2010年,全球將有3.28億人從事版旅遊工作權
4. 德國人為什麼喜歡旅行
德國人確實愛旅行 首先要肯定提問者的主觀感受。德國人確實是全球最熱愛旅行並付諸實行的民族。
5. 德國旅遊要准備什麼東西
德國旅遊注意事項:
所有時刻表都分三種:工作日、周六日、節假日,請按圖索驥找清楚。
2.大部分公車和一部分電車下車前需要按停車鈕提示司機停車。
3.不會用自動售票機的話,賣票的地方叫做Reisezentrum,意思是旅行中心。
4.不要對德國人的英語有太高指望。聽不懂的話把每一個吐痰的聲音都代換成r的音試試。或者你可以選擇直接問亞洲人,八成他是中國人。
5.和伊斯蘭國家相反,請盡量直視每個人的眼睛。
6.在超市買水的話得付瓶子的押金,瓶子是可以退的。
7.凡是有頂兒的地方就不能抽煙,吸煙區除外。
8.租車時手動檔的車可以比自動檔的便宜一小半。
9.快餐店各種醬都需要另買。
10.垃圾需要分類丟。
11.周日除了中國超市之外沒地方買東西,周一沒有餐館開門。
12.買凡是超過50歐的東西一定要記得索要退稅單。
13.光臨所有服務業都最好預約並給點小費,大概10%。
14.德國盛行裸泳混浴,做好心理准備。
15.凡是出了院牆的果實都可以隨便摘了吃,但是不能拔走。
16.租車的話請注意高速公路限速。
17.500歐元的票子基本花不出去。
18.千萬注意交通規則,德國計程車跑個200碼都太正常。
19.交通工具遲到的話會賠你票錢的,不要忘拿。
20.打算住青旅的話最好不要夏天去,老闆一般不會開空調的。手機與電話卡:德國的國家區號為49,首府波茨坦區號為331。德國的主要無線通信運營商為T-mobile,Vodafone,O2和E-plus。預付費的電話卡10~50歐元不等,裡面所含話費根據運營商不同也有所區別。比如常見的Vodafone公司的預付費手機卡有15歐元、25歐元、50歐元三種,本地電話通話9分每分鍾,本地簡訊每條9分,國際網路29分每條。上網需要另付費1.49歐元/天或9.99歐元/月。網路環境:許多酒店、餐廳和咖啡廳都提供免費Wi-Fi,機場也提供免費無線網接入。電源與電壓:德國是220V/50Hz,插頭是兩個圓頭的,通常稱為德標。購買轉換頭時一定要注意,應購買金屬插頭尾部還要突出來一部分圓座的那種,因為德國的插座都凹進去1cm左右。旅行的話建議帶一個插線板,這樣可以同時為多個電器供電。
6. 為什麼德國成為世界主要旅遊客源國
這個問題可以寫一本書了,看上去不大實際上牽涉的范圍很廣,這里只能扼要的解釋一下。
自然界中有食物鏈,越向上越高級,數量也越少,為什麼呢,對它的要求高。在社會生活中,各種不同的行業(當然我指的是普遍認可的正當職業)有如食物鏈,末端總是為上一級服務的,越向上利潤越高。目前消費的最高形式就是旅遊,所以以旅遊為龍頭的相關產業是平均利潤最高的行業。那麼作為消費者的遊客自然是只投入不「產出」了,既然沒有物質形式的回報,當然就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消費的起的了。所以旅遊客源國一般都是經濟發達國家。那麼為什麼德國是最大的呢?首先,世界上經濟比德國強、人口比德國多的只有美國和日本,但這兩個國家都不太愛「玩」。日本,典型的苦命人,苦哈哈的幹了幾輩子仍是受苦的命,自己的國土狹小、人口密度大、要啥沒啥,危機意識自然而然的使它不能以一種悠閑的生活態度去存在。美國,經濟巨人,人口眾多,但去過那裡的人們都會被那種緊張的工作氣氛、巨大的生活壓力所籠罩。世界各國的能人匯聚在一起,你不努力別人努力,你就沒法生存,它的競爭性是它永葆活力的關鍵,同時也失去了享受的自由。目前只有歐洲,尤其以德、法為代表的西歐和瑞典為代表的北歐號稱社會主義福利國家,生活的壓力小,社會財富的積累高,自然對精神生活的要求就高。德國在這方面首屈一指,當仁不讓了。
7. 德國人為什麼很少到中國旅遊或者定居,他們是怎麼想的
當你下定決心准備出發時,最困難的時刻就已經過去了
如今,由於中國強大起來了,各國都會有很多人前來中國學習,當然旅遊和定居的也不少,在我們國家的沿海城市經常能見到很多外國朋友,各國各地的都有,也有很多來自發達國家,但是細心的朋友可能就會發現來我們國家的德國人是相對比較少的,這是為什麼呢?聽聽德國人的回答,原因確實很實在。
雖然在旅遊這件事上,很少有德國人會選擇來到中國,不過在中國還是有一些德國人的,他們選擇來到中國工作,在這里過起了穩定的生活,並且慢慢了解中國的文化和特色,無論出於什麼原因,我們都歡迎他們來到中國,感受中國的文化和魅力,
8. 德國為什麼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遊大國
因為,有眾多大教堂和城堡,而且自然風光也很不錯。所謂旅遊大國,必須是有漂回亮的景緻才答可以。
譬如德國北部基本就沒有特別多的旅遊地方,基本都在南面拜仁和黑森林了。因為德國北部城市密度比較低,大城市也並不是很多,說白了就是沒什麼玩的。
9. 德國旅遊業發展特點,概況,優勢,問題及措施
1.對旅遊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並重,以保護為主,這是基本特徵。
2.旅遊呈現版多樣化,大眾化,個性化權特點鮮明。
3.德國人多以休閑度假的形勢出遊。
4.政府對旅遊的大力支持。
5.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深厚。
6.旅遊交通便利.
10. 德國旅遊業現狀相關數據,比如入境人數,出境人數,酒店總數,床位數等等。最好是近兩年的,跪求。
你要是懂德語就很簡單了,上維基德語的Tourismus詞條下有詳細的介紹,或者直接去德國旅遊總局的網站查閱,以下是部分內容,年代有點老。但是你如果是寫論文、需要最新的數據的話,還是去查閱旅遊局的數據,他們公布的都很詳細、准確和權威,我不能幫你段章取義的翻譯,因為你想要的應該是正確的數據,而不是從某個邊角疙拉找來的。他們也提供英語的網頁,你可以點這個網址去看 http://www.germany-tourism.de/
Outgoing-Tourismus und Anreise
2004 unternahmen Deutsche 274 Millionen Reisen, von denen 73 % ins Inland führten. Dabei buchten sie 1,4 Milliarden Übernachtungen und gaben 120 Milliarden Euro aus, von denen 61,4 Milliarden Euro auf Auslandsreisen entfielen.
Bei 65 Millionen Reisen handelte es sich um Urlaubsreisen (Zweck: Erholung; Mindestdauer: 4 Übernachtungen). 48,1 Millionen Deutsche über 14 Jahre haben an mindestens einer Urlaubsreise teilgenommen, was einer Reiseintensität von 74,4 % entspricht. Das beliebteste Reiseziel hierbei war Deutschland selbst mit 30,8 %, wovon allein 6,7 Prozentpunkte auf Bayern entfielen. Es folgten Spanien mit 13,6 %, Italien mit 7,4 %, Österreich mit 6,5 % und die Türkei mit 6,4 %. 6,1 % entfielen auf Fernreisen. Bei 48 % der Reisen erfolgte die An- und Rückreise mit dem PKW, bei 36 % mit dem Flugzeug, bei 10 % mit dem Bus und bei 6 % mit der Eisenbahn. Hauptreiseländer mit dem PKW sind Dänemark, Italien, Kroatien, Österreich, die Schweiz und Ungarn. Die Reisedauer betrug rchschnittlich 12,9 Tage, die Kosten 812 Euro pro Person.
Incoming-Tourismus
In Deutschland erzielt der Fremdenverkehr mit 2,8 Millionen Beschäftigten einen Umsatz von 140 Milliarden Euro. 125,3 Millionen Gäste (101,5 Millionen aus dem Inland, 23,5 Millionen aus dem Ausland) tätigten 351,4 Millionen Übernachtungen (davon 298,5 Millionen rch Inländern und 52,9 Millionen rch Ausländer) in 54.166 Unterkünften mit etwa 2,6 Millionen Betten. (Bitte zu ergänzen, auf welches Berichtsjahr sich diese Zahlen beziehen.)
4.000 der 12.431 Gemeinden Deutschlands sind in Tourismusverbänden organisiert, 310 davon sind als Heilbäder oder Kurorte anerkannt. Den Gästen stehen unter anderem 6.135 Museen, 366 Theater, 34 Freizeit- und Erlebnisparks, 45.000 Tennisplätze, 648 Golfplätze, 122 National-/Naturparke beziehungsweise Biosphärenreservate, ein Wanderwegnetz von 190.000 km sowie 40.000 Kilometer Radfernwege zur Verfügung.
Verteilung und Herkunft der Touristen in Deutschland
Bundesland ÜN in
Mio. ______ Herkunftsland ÜN in
Mio. Anteil
in Prozent
Bayern 73,7 Deutschland 293,4 86,8
Baden-Württemberg 40 Ausland, davon: 45,4 13,2
Nordrhein-Westfalen 37,7 Niederlande 8,0 17,7
Niedersachsen 34,5 USA 4,3 9,5
Hessen 24,9 Großbritannien 3,8 8,3
Mecklenburg-Vorpommern 24,4 Schweiz 2,9 6,4
Schleswig-Holstein 22,1 Italien 2,5 5,5
Rheinland-Pfalz 19,8 Frankreich 2,0 4,3
Sachsen 15,2 Belgien 1,9 4,3
Berlin 13,3 Österreich 1,9 4,2
Brandenburg 9,3 Dänemark 1,6 3,5
Thüringen 8,5 Schweden 1,4 3,0
Hamburg 7,3 Japan 1,3 2,8
Sachsen-Anhalt 5,9 Spanien 1,2 2,7
Saarland 2,2
Bremen 1,4
Quelle: Statistisches Bundesamt, Deutsche Zentrale für Touris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