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是旅遊業發展的
Ⅰ 旅遊規劃的主要內容是哪些
旅遊發展抄規劃應當包括旅遊襲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旅遊資源保護和利用的要求和措施,以及旅遊產品開發、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旅遊文化建設、旅遊形象推廣、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要求和促進措施等內容。
「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是未來五年我國旅遊業發展的行動綱領和基本遵循。勇先創景專發現屬,「十三五」期間,在我國旅遊業實現的四大目標中,鄉村旅遊放在了推動發展八項之一,與精品景區、紅色旅遊等並列其中。而在優化空間布局時,古村落旅遊目的地和民俗風情旅遊目的地也列在推進八大類特色旅遊目的地的建設之內。從中可以體味國家對鄉村旅遊的重點關注。提到鄉村旅遊的主要有:1. 實施鄉村旅遊後備箱工程,推進農副土特產品通過旅遊渠道銷售,增加農民收入;2. 實施鄉村旅遊創客行動計劃,推出一批鄉村旅遊創客基地和以鄉情教育為特色的研學旅行示範基地;3. 開發連接旅遊景區、運動基地、特色小鎮的低空旅遊線路,等等。
Ⅲ 什麼是旅遊發展戰略規劃
現行的相關規范,並沒有旅遊發展戰略規劃的明確解釋。
按照《旅遊規劃通則》,旅遊發展規劃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主要任務是明確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出旅遊業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要素結構與空間布局,安排旅遊業發展優先項目,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至於戰略規劃,根據網路解釋:就是制定組織的長期目標並將其付諸實施,它是一個正式的過程和儀式。
實際上,旅遊發展規劃接近於一個戰略性規劃。當然傳統上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會面面俱到,資源的分析、發展的目標,項目布局和優先建設項目等等。如果編制更加具有戰略性的規劃可以考慮突出戰略任務、戰略工程、戰略項目建設等方面。可以參考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的編制思路。
Ⅳ 旅遊規劃師的發展現狀
我國旅遊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具有廣闊的旅遊市場發展前景,21世紀,旅遊業已成為全球的三大產業之一。到2020年中國將變成世界第一位的旅遊目的地和第四位客源輸出國。前景是多麼的一片光明!2009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正式下發,確立了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戰略定位,標志著旅遊業的發展納入了國家戰略體系。
。《中國旅遊業「十二五」人才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推動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旅遊人才培訓體系,大力開展「旅遊行業名家進課堂工程、旅遊行政管理人才、旅遊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鄉村旅遊實用人才培訓工程。鼓勵旅遊院校、科研院所、旅遊企業等參與旅遊實用人才培訓,推動建立各部門參與、各級旅遊部門分工協作,政府、旅遊院校和社會公益組織等共同投入的鄉村旅遊實用人才教育培訓運作機制,鼓勵、引導大型旅遊企業參與鄉村旅遊培訓。要實施有利於改善旅遊人才成長環境的職業發展政策,重點培養旅遊基礎研究、旅遊創意策劃、旅遊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
隨著旅遊行業的不斷發展與規范,國家認證是必由之路。
Ⅳ 旅遊發展規劃的內容是什麼
旅遊發展規劃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旅遊發展規劃是對地區未來規劃時期旅遊業發展藍圖的描繪,規劃指導思想、規劃目標、規劃具體方案的確定必須高瞻遠矚,具有超前性與預見性。規劃編制過程中,准確的超前預見性基於對旅遊業未來發展態勢的准確把握與科學預測,對未來影響旅遊業發展因素的清晰認識,切忌為眼前的現狀和困難所束縛。由於旅遊產業與社會經濟發展休戚相關,因此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宏觀預測,准確判斷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態勢對旅遊業產生的影響,以及未來重大經濟社會活動對旅遊產業的影響是預測的關鍵。
旅遊發展始終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大環境背景之中,規劃如果不能准確反映現狀和預測未來,就不能對開發起到實際指導作用;同樣,人的思想認識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規劃師們對實踐的認識有一個時問過程,對新的規劃原理的認識與運用也有一個時間過程。因此,規劃製作過程中要不斷地聽取意見建議,逐漸形成規劃的總體思想與規劃思路,逐漸完善規劃內容。即使是通過評審的規劃也不是不能做任何改動,否則,不符合客觀實際的規劃只能成為一種擺設。當然,這種調整不能為個別領導者或投資者所左右,而是要根據實際需要對規劃進行調整,並且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進行。
Ⅵ 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都規劃哪些內容,能給我個案例嗎
旅遊產業發展規劃是國家或地區為發展旅遊事業,對所屬旅遊資源和旅版游地的開發、利用、保護權進行全面規劃和總體部署,確定旅遊業的發展總方向,各種建設項目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布局,以保證旅遊業各部門的協調發展。其規劃內容主要有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的范圍與期限、指導思想、發展戰略、發展目標、旅遊空間布局、功能分區、游線、旅遊產業服務體系規劃、旅遊形象規劃、環保、保障體系規劃等;具體案例可以看勇先創景的《臨城縣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等。
Ⅶ 旅遊規劃的發展歷史
1.初始階段旅遊規劃最早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的英國、法國和愛爾蘭等國,最初旅遊規劃只是為一些旅遊項目或設施做一些市場評估和場地設計,如飯店、旅館等,這還稱不上旅遊規劃。20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旅遊規劃在歐洲進一步發展,擴展到北美,再到亞洲和非洲擴散。
2.過渡階段
20世紀70年代後,旅遊業發展推動旅遊規劃研究深入,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開始出現比較系統的旅遊規劃著作。作為成型階段的標志,美國旅遊專家岡恩(Gunn)於1979年出版了他早期旅遊規劃思想體系的總結著作《旅遊規劃》。3.快速發展階段80年代是旅遊規劃研究的大發展時期,學術界基本達成共識:旅遊規劃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交叉學科,任何其他學科的規劃,如城市規劃和建築規劃都不能替代它;80年代末隨著娛樂休閑度假旅遊呈上升勢態,對休閑、娛樂和度假規劃的研究受到重視。其中Clare.A.Gunn的《度假景觀旅遊區設計》是比較成熟的度假地設計指導手冊。
4.深入發展階段90年代以來,生態旅遊規劃理念滲透到各種旅遊規劃之中,逐漸發展成為旅遊規劃的主流和方向。另外,國外學術界對旅遊開發所產生的各種旅遊效應也十分關注,從社會學、人類學方面研究旅遊發展問題的學者也越來越多。 1.初步萌芽階段(1978—1985)中國旅遊業萌生於新中國的外交工作。直到1978年以後。這一時期的旅遊規劃也具有典型的特徵:一是無流派,二是無規范,三是無邊界。
2.探索研究階段(1986—1996)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人造旅遊吸引物和主題公園在全國大量涌現。90年代中期,我國旅遊度假區的建設如火如荼, 促進了旅遊規劃在全國大規模地進行。這一時期的旅遊規劃進入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化規劃階段。旅遊規劃的內容開始注重對旅遊客源市場的分析, 並開始將旅遊業作為一個產業部門加以系統化的規劃。3.重新整合階段1997—1999年是我國旅遊規劃編制的低潮期。由於此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泡沫現象已有顯現, 加之亞洲金融風暴的波及, 旅遊業除了遊客與收入「滯脹」外, 還有人造旅遊吸引物、主題公園、度假區建設失誤的負效應。4.科學發展的新階段2000年起,這個階段的旅遊規劃實踐開始了六個方面的演進更替:一是旅遊規劃最大的變化是從業性質的轉型,即從第二階段兼職性質的「旅遊規劃發燒友」演變為第三階段職業化的「旅遊規劃執業者」;二是旅遊規劃編制者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學者演變為在工商管理部門注冊的獨立法人單位;三是旅遊規劃的編制運作從學者們的個體行為演變為法人單位的集體行為;四是旅遊規劃項目從業主直接委託編制者演變為通過招投標形式委託;五是旅遊規劃內容從學者們的自圓其說演變為政策性的規范界定;六是旅遊規劃成果評審從同行們的會審形式演變為大眾參與的程序化操作。總體上講,這些演變更替是積極的和有益的。
Ⅷ 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與旅遊業發展年規劃在內容和編制要求方面有何不同
根據《旅遊規劃通則》旅遊發展總體規劃(tourism development plan)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回市場要答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其主要任務是明確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出旅遊業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要素結構與空間布局,安排旅遊業發展優先項目,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規劃的主體是各級別的規劃單位。其具體規劃內容和要求可參見《旅遊規劃通則》。
旅遊業發展年規劃,應該是指各級政府或者旅遊局制定的旅遊業的發展規劃,類似於政府的工作計劃。其主要內容是關於某地具體的發展計劃,是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對某地旅遊業的在一定時間內(比如一年)所要達到的具體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Ⅸ 旅遊規劃行業的發展前景大嗎
2018年上半年,國民旅遊消費需求旺盛,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28.26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4%。其中,城鎮居民19.97億人次,增長13.7%;農村居民8.29億人次,增長6.3%。國內旅遊收入2.4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其中,城鎮居民花費1.95萬億元,增長13.7%;農村居民花費0.50萬億元,增長8.3%。據數據測算,在剛剛過去的七天黃金周期間,國內旅遊業火爆,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旅遊業的火熱從數據可見一斑。另一方面,中國的旅遊設施、娛樂業態等與國際旅遊城市相比還依然有很多不足,中國旅遊業發展越來越成熟,傳統的觀光游已經不能滿足遊客的需求,中國旅遊業面臨著極大的升級。所以,旅遊規劃行業前景怎麼樣,想必你已經有答案了。
更多旅遊規劃行業相關,請搜索博雅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