饢文化旅遊
❶ 新疆有哪些美食
烤 全 羊 在新疆與北京烤鴨媲美的名貴菜餚就是烤全羊。新疆烤全羊,選料考究,製法特殊,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當地高級宴席中不可缺少的菜餚。 烤全羊選用上好揭羊,宰殺剝皮後,去除蹄角內臟,用一根穿有大鐵釘的木棍,將羊從頭至尾穿上,羊脖子卡在鐵釘上,防止滑動。將蛋黃、 鹽水、黃姜、孜然粉、胡椒粉、麵粉調成糊狀汁,塗抹在全羊上,頭部向下,放入饢坑密封燜烤1小時左右,即可取出食用。 在隆重的宴會上,一般是把烤好的全羊平放在特製的餐車上,頭系紅綢,嘴含青菜,推至餐廳,任賓客隨意切割品嘗。 沙灣大盤雞 "沙灣大盤雞"是沙灣縣的知名飲食品牌。早在八十年代初,"沙灣杏花村大盤雞"早已風靡全疆。它是集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飲食風格為一體,具有鮮明、獨特的沙灣地方特色的飲食方式。沙灣"大盤雞"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相傳民國初年,一位姓張的師傅為躲避戰亂,從四川來到了沙灣。張師傅原本是川中的一位烹飪高手,他吃了沙灣的辣子雞後贊不絕口,於是,在沙灣安家落戶 ,自己開了一家飯店,專賣辣子雞;張師傅經過不斷推陳出新,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製作方式。在製作過程中雞塊剁出的形狀、佐料的搭配、火候的掌握都十分講究。 出鍋後的大盤雞色、香、味俱佳,吃起來十分可口,於是在新疆各地流傳開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再陪以寬頻面,用大盤盛之,故稱之為"大盤雞"。後來又以"大盤雞"為代表衍生出了"大盤雞"、"大盤肚"、"大盤排骨"、"大盤胡辣羊蹄"等風味菜,構成了沙灣縣著名的"大盤飲食系列",並迅速傳遍全疆乃至全國,成為沙灣飲食文化的突出代表。 烤 羊 肉 串 新疆維吾爾族的烤羊肉串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來吐魯番旅遊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烤羊肉串是在特製的烤肉鐵槽上烤灸而成的。鐵槽分上下兩層,中間隔板成孔狀,用無煙煤作燃料。 烤羊肉串用的鐵釺子,長30厘米,一頭裝有木柄。製做時,先將精羊肉切成3平方厘米見方的薄片,依次穿上鐵釺,然後置放在烤肉槽上,一邊用煤火烤,一邊撒上精鹽、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鍾左右翻烤另一面,幾分鍾後即可食用。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抓 飯 抓飯是吐魯番維吾爾民族逢年過節、婚嫁喜慶日子裡,招待親朋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抓飯與漢族八寶飯相近似。從味道上分有甜咸兩種。甜抓飯多為素抓飯,主要原料為米、雞蛋、黃蘿卜、葡萄乾、杏脯、花生仁和清油等。咸抓飯多為肉抓飯,主要原料為米、牛羊肉、黃蘿卜和皮芽子(即洋蔥)等。 維吾爾族傳統食用抓飯,是在客人們洗凈手後,圍坐在炕上,中間鋪一塊潔凈的餐布,抓飯盛盤端來後,客人用手直接抓食,故名「抓飯」。如今,餐桌多用筷子、勺子。抓飯也就徒有其名了。 拉 條 子 新疆拉條子,一種不用擀、壓的方法而直接用手拉製成的面製品。 製作拉條子要把握兩個關鍵,一是和面用水中的鹽要適量。鹽少了容易斷,多了拉不開。二是面要醒好,一般以柔軟有筋為好,技術高超的廚師,一把面可以拉十幾公斤。總長達數公里。拉條子在新疆各個城市大大小小的餐廳飯館都可以吃到,通常人們吃的炒麵、拌面就是拉條子加工後做成的。 油 塔 子 顧名思義,油塔子形狀似塔,是維吾爾人喜愛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 油塔子的製作不很簡單,需要一定的技藝。有經驗的廚師先用溫水和好面,加些許酵面揉成軟面,熱處發約1小時,再加鹼水揉好稍醒,視製作需要,揪成若干個小團,外抹清油待用。製作開始時,先取其中的一塊,平鋪在面板上,擀薄拉開,利用面團良好的延展性和韌性,拉得越薄越好。 然後再在薄如紙的面上抹一層煉羊尾油。這里有講究:天熱時,要在羊尾油里加適量羊肚油,因羊油凝固性大,不至於天熱油溶化而流出面層;天冷時羊尾油中加少許清油,清油不易凝固。這樣製作的油塔子油飽滿,且不流不漏,保持了油塔子濃香豐腴的獨特風味。在裡面撒少許精鹽和花椒粉將面邊拉邊卷,卷好後搓成細條,再切成若干小段,然後擰成塔狀,入籠屜用火蒸25分鍾,即可啟籠食用。 米 腸 子 新疆米腸子和面肺子是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撰。深受維吾爾、回等少數民族的歡迎。做法是:將羊肺和羊大腸洗凈,將和好的面用水洗出麵筋,呈糊狀加油和鹽,灌入面肺內,然後扎緊氣管,放入水中煮兩小時左右即成。米腸子是用切碎的羊肝、羊心、羊腸油勸口胡椒粉、孜然粉、精鹽拌入大米,用水煮,待半熟時,在腸中扎眼使之漏氣,煮一小時即熟。這種小吃做工細,味道香,深受各族群眾的歡迎。 主人常用這種小吃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