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縣域旅遊發展
⑴ 縣域旅遊規劃應該怎麼做
縣域復旅遊規劃是總體規劃,首先要明制確的是區域范圍是縣域行政區劃,再通過資源調查,分析縣域資源狀況及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結合國家、省、市幾個層面的宏觀發展環境,結合市場需求,綜合分析縣域旅遊所處的環境和發展現狀,制定未來5-10年的旅遊產業發展目標、策略、步驟等。
⑵ 如何寫好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發展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
雲夢縣胡金店鎮中學
陳么安
新世紀要振興發展雲夢,
提升雲夢的後發優勢,
不一定走傳統工業發展道路。
我認為應在
「文
化旅遊經濟」方面下功夫。美國著名的旅遊專家托馬斯·戴維森曾提出,旅遊是關繫到國民教育、
社會進步、生態價值的社會經濟綜合體系。現在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幾乎是空白,而鄰近縣市
旅遊產業發展迅猛。雖然我縣沒有秦磚漢瓦,也沒有九寨溝、西雙版納那樣的大自然饋贈,但從
我縣的歷史傳統、生態環境與市民文化性格來看,以「文化經濟」的視野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
發展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業,既可以拉動第三產業,又可彰顯文化特色,文化旅遊業作將會
成為雲夢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認為要發展「文化經濟」需做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推廣城市品牌。推廣城市品牌實質上是弘揚一座城市的精神,雲夢弘揚的就是一種中華
孝文化精神,「黃香故里」呼喚的就是營建一個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園。例如可舉辦生態旅
游文化節,突出「弘揚孝子文化、打造旅遊品牌」的主題,舉辦文藝演出、風箏大賽、文化表演、
佛事廟會、攝影展覽等大型活動,吸引遊客,知名學者、藝術名人齊聚共賞美景,用他們的筆墨
和鏡頭鮮活的反映優美的生態、淳樸的民風,這樣全方位的宣傳和推介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厚的
文化底蘊,進一步擴大生態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進了文化與經濟和旅遊的融合,提高
了旅遊的檔次和水平。著力發展楚風文化、詩詞文化、竹藝文化、龍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雲夢生態農業牌,開發出一系列優質生態的旅遊產品。
二、美化城市建設。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應該是「形神兼備」的城市,關鍵是要有優美的自然
環境和市政景觀。我縣應建成生態農業的綠色環境,打造「兩園一基地」,保留大量頗具楚風的
民居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休閑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觀。
三、打造文化節慶。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節慶活動中可以得到彰顯,國內不乏成功
的範例。如大連的「服裝節」,哈爾濱的「冰雪節」,山東濰坊的「風箏節」等等。雲夢作為孝
子文化中心,
應精心打造一個讓遊客與市民都產生
「認同感」
、
「歸屬感」
的
「世界孝子文化節」
,
將文化旅遊融入城市建設,以文化節慶進行文化營銷,從而拉動酒店業、建築業、休閑服務業等
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須擁有豐富多彩的故事,這是最能吸引遊客前來考察觀光的
動力。韓國的「大長今」,江浙的「白蛇傳」,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好奇的目光。其實,雲夢的
先民們當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歷程,不知蘊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縣歷史名人孝
子黃香、傳奇人物伍子婿、蓋世之傑吳祿貞、太守陶侃、理學名士趙復、著名學者鄒觀光、清代
名臣許兆春„„又有多少饒有趣味的傳奇素材,文人作家們大可以馳騁藝術想像力,創造出引人
入勝的城市故事來。如何「設計、包裝」雲夢,應該進一步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重視。
五、創造文藝精品。「文化雲夢」離不開文藝精品。近年來,雲夢在文藝創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涼》、京胡獨奏《楚調新韻》、長篇歷史小說《千古孝子黃香》縣楚劇團創作
的小戲《吊子賣鞋》、雲夢皮影。都是難能可貴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
文藝創作。因此雲夢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更多非雲夢籍的人才參與到「文化雲夢」的
建設中來。
六、文化旅遊發展思路。文化旅遊開發必須規劃先行。要立足於雲夢文化旅遊資源的實際,
樹立大旅遊、大市場的觀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突出重點,抓好旅遊基礎設
施建設,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礎設施條件。在招商引資方面,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
制定招商引資發展文化旅遊的優惠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文化旅遊開
發建設,從而真正做到誰投資、誰受益。聘請有資質的設計部門從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
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把項目前期工作做好。將自然景觀進行文化包
裝,使其更富有靈氣和誘惑力,滿足遊客求新、求異,追求享受獨特民風民情的心理,實現游中
有景、有物、有獲。另外要在宣傳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媒介把文化與旅遊資源結合起來面向國內
外宣傳,增加文化雲夢旅遊資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雲夢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發展的雲夢旅遊文化,潛力無限,也任重道遠。
⑶ 如何通過投融資機制促進xx縣旅遊經濟戰略的發展
文成縣創新投融資機制促進旅遊經濟發展作者:劉李贇
近年來,文成縣面對旅遊基礎設施滯後、發展資金欠缺的實際,把著力點放在創新投融資機制體制上,切實增強投融資能力,積極破解旅遊資源的有效開發和旅遊業投融資瓶頸問題,努力促進旅遊經濟快速發展。
一是完善投融資平台。為改善和優化旅遊投資環境,深化旅遊經營體制改革,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完善結構,發揮優勢,加快建設,推進旅遊業快速發展,於2012年11月6日成立文成縣百丈漈-飛雲湖旅遊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性質為國有獨資有限責任公司,公司注冊資金為3000萬元人民幣,首期注冊1000萬元人民幣。公司主要承擔風景旅遊項目、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投資與管理;旅遊產品開發與經營銷售;廣告設計、製作、發布;現代服務業;以及相配套的工程設計、咨詢、監理等。文成縣天湖旅遊度假區項目的申報書已於2012年提交省旅遊局,項目投資總額近82億元,有明代繁華小鎮、劉基文化生態園等18個項目。該項目的成功申報將打造一個更大的旅遊業投融資平台,能更有效地開發我縣旅遊業戰略性資源。
二是豐富投融資模式。通過推行BT、TOT、BOT模式,面向全國公開招商融資。荷蘭花卉觀光旅遊度假養生基地(百丈漈鎮)、游龍溪生態科普旅遊開發項目(石垟林場)等兩個項目已在2013年世界文成人大會上簽約,融資突破6個億。岩門大峽谷旅遊區、飛雲湖旅遊景區、黃鹿山森林公園(黃寮)、龍珠島旅遊配套(珊溪)、朱陽九峰景區改建工程等五個項目也已經完成包裝,投資總額為33億元,將作為招商引資的推介項目,面向全國公開招商融資。
三是做好旅遊發展規劃。為了引進更好更新的旅遊規劃、發展理念,從整體和長遠上對文成未來旅遊發展作出總體謀劃,旅遊功能區委託中國創意研究院編制了《文成縣旅遊整體發展概念性規劃》,注重長遠效益和整體效益,對文成旅遊的資源和客源市場進行分析和預測;確定文成旅遊定位、發展方向和發展戰略;明確旅遊產品的開發方向、特色和主要內容;提出文成旅遊旅遊發展的重點項目,在宏觀層面上對文成旅遊的旅遊發展勾勒理想藍圖。
四是努力打造精品景區。緊緊圍繞著省級旅遊度假區和百丈漈5A級景區的兩大創建目標,放大本土優勢,找准地方特色,打造旅遊精品,實現精品帶動,促進產業升級。重點打造好百丈漈景區和安福寺兩大核心景區。百丈漈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與環境整治一期工程已完成, 2013年底全部完成建設;西坑安福寺一期工程已完成,結合天聖山的旅遊開發建設,正加快二期項目建設進度,確保在2014年開光;加快百丈漈通景公路改造工程建設,確保2013年底全線完工。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速啟動百丈漈篁庄村舊村改造工程,開發篁庄村「農家樂」旅遊接待中心,形成百丈漈、天頂湖景區康體養生、觀光休閑度假的特色核心產品集聚,提升核心競爭力,爭創百丈漈5A級景區。
五是出台相關優惠政策。為進一步促進旅遊實現「從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旅遊轉變、從旅遊資源大縣向旅遊經濟強縣轉變」,已於2009年出台《加快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文委發[2009]93號文件),於2012年出台《文成縣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文政發[2012]128號文件)。參照遂昌、永嘉、安吉等縣做法,近期擬出台《文成縣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將給來文成創辦旅遊企業的從土地支持政策、財稅支持政策、規費支持政策、旅遊景區創A獎勵、星級旅遊飯店獎勵等作出明確的推定。
⑷ 關於進一步強化旅遊業對縣域經濟發展帶動作用的思考的調研報告
旅遊業是前景廣闊的朝陽產業,在服務業中占據先導地位,具有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等諸多優點。作為一門新興產業,旅遊業對社會經濟發展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
一、郴州旅遊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郴州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通過全市各級、各部門及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郴州的旅遊業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目前已初成規模。
1、旅遊收入位居全省前列。據統計,2007年全市旅遊總收入為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94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2.0%,國內旅遊收入55億元,同比增長10.3%;接待國內外遊客909.1萬人次,同比增長21.0%,其中:接待國際旅遊人數35168人次,同比增長30.1%;全市主要景區接待各類遊客379.0萬人次。隨著我市旅遊業的快速增長,其省內市場佔有率也不斷上升,旅遊總收入規模居前。2007年郴州旅遊總收入佔全省的比重為7.6%,旅遊總收入在全省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3位。
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據測算,2007年,郴州旅遊產業共創造增加值28.4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為4.4%,與2005年(4.3%)比,比重上升了0.1個百分點。2007年,全市GDP增長12.3%,其中旅遊產業帶動的約為0.32個百分點,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2.6%。旅遊產業對我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逐年加大,支柱產業地位已逐步形成。
3、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2007年底,全市旅行社已發展到35家,旅遊星級飯店31家,總床位4萬多張。不僅完成了對莽山、熱水溫泉、東江湖等古老景區、景點的改造、擴建和整修,提升旅遊產品檔次,而且加大了對新景區、景點的開發力度,開發出了陽山民居、王仙嶺、五島一村等一批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新旅遊景區。到2007年底,全市國家等級景區和工農業旅遊示範區達16家,並通過加大交通設施建設,實現了各城市與景區之間、景區與景區之間的便利往來,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門類齊全、交通便利的旅遊網路體系,並被國家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
4、「優秀品牌」吸引力不斷增強。作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郴州市區和資興市的山水美景對省內外和港澳台地區旅客的吸引力不斷增強。2007年,郴州市區及資興市旅遊收入為30.0億元,佔全市旅遊收入比重的53.9%,同比分別增長10.6%、0.1%;接待旅遊人數387.5萬人次,同比增加42.6萬人次,增長12.4%。可以看出,作為優秀旅遊城市仍是全市旅遊業發展的主力,且吸引力在不斷增強。
⑸ 縣旅遊產業發展辦公室是什麼性質的單位,行政,還是公益還是生產經營類,2015年改革會把它改成企業嗎
這是國家規定在編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全國都有編制 隨著事業單位改制 可能會變成企業 但是這種企業的壟斷性是不容置疑的 換湯不換葯
⑹ 如何科學編制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一是立足縣情,縣情是科學編制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前提;二是遵循國家、省、市相關上位規劃,指導縣域規劃編制;三是理清規劃編制的思路與重點,科學的縣域旅遊規劃應該解決縣域旅遊吸引力是什麼?如何將旅遊吸引力轉化為旅遊產品?如何將旅遊人流轉化為經濟效益?如何實現縣域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等,勇先創景認為科學的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既是縣域旅遊建設規劃,也是縣域旅遊發展的方向與道路,同時還是跨行政區域及與大區域規劃相協調的規劃;旅遊業的形式及旅遊市場熱點轉換很快,科學的旅遊規劃除了要注重規劃的實際操作性外,還要有一定的彈性,及規劃後的售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