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旅遊業
『壹』 請你為恩施州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怎麼近期總有那麼多的人,總是在網路上問題恩施旅遊的一些建議和大方向的問題呢?
說實在話,如果要不是恩施旅遊主管負責人,再說,再好的建議都沒有用。關鍵是實施。
旅遊始終是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環境第一,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同時加強景區周邊基礎建設,酒店,飯店。
最後是要不斷加大當地旅遊工作者的專業水平。
『貳』 概括恩施旅遊資源開發的有利條件
恩施土家族復苗族自治州(簡稱恩制施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東連荊楚,南接瀟湘,西臨渝黔,北靠神農架。恩施州於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
恩施州森林覆蓋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華中葯庫」、 「煙草王國」、「世界硒都」之稱號。全州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達600萬千瓦,可開發量達500萬千瓦,風電資源蘊藏量達300萬千瓦,是華中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鄂西鐵礦是中國四大鐵礦之一,已探明儲量13億噸,預測儲量達40億噸。天然氣已探明儲量1500億立方米,預測資源量達1.5萬億立方米。恩施還擁有世界最大的獨立硒礦床。
恩施州屬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冬少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氣候特徵明顯,垂直差異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境內年均氣溫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地處武漢和重慶兩大「火爐」之間,是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叄』 恩施旅遊業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近幾年來,恩施抄市十襲分重視旅遊業的發展。市第七次黨代會把旅遊產業建設作為全市今後五年總體工作思路中的「四大重點」之一,全市各級各部門堅持把旅遊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來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種發展現狀與省內外先進地區和周邊優秀旅遊城市相比,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相對於恩施豐富的旅遊資源,旅遊業的發展存在一些現實的亟待改進的方面。一是低層次開發普遍,內涵品味有待提高。目前許多景區對旅遊資源的開發主要還是以原生態為主,旅遊以參觀游覽為主,參與性項目開發較少,旅遊開發缺乏深度,大多以展示形式為主,展示內容單調、僵硬,缺少對遊客的吸引力,不能發揮旅遊資源的功能,更不能推動旅遊經濟的發展。二是開發缺乏整體性觀念,旅遊項目缺少特色,另一方面是產品單一,缺乏對資源的整合。三是吃、住、行、游、購、娛等綜合配套服務設施建設的不完善等問題凸顯。
『肆』 恩施那裡咋樣包括人或風氣,詳細點。
生態恩施州,土(家)苗風情園」、「中國健康旅遊基地」的提出,給我州旅遊業的發展定了調,這個調定位是准確的。位於大武陵地區的清江流域良好的生態日益受到外界關注,有專家把恩施稱為「中國的綠肺」,恩施發展生態旅遊的時機已經到來,隨著「兩路」的即將開通及航空線路的拓展,恩施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為時不遠,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發展旅遊經濟富州富民的目的將逐步實現。
一、恩施州具有良好的生態旅遊資源
1、自然資源
恩施州位於大武陵地區清江流域的湖北西南部,面積2.4萬平方公里。為湖北省主要林區,有水杉、珙桐、紅豆杉、鵝掌楸、銀花杜鵑、等多種珍貴動植物,土特產和葯材資源豐富。騰龍洞、坪壩營、蘇馬盪、神農溪、大峽谷、齊岳山等旅遊資源為我州發展生態旅遊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人文資源
我州人口380萬,其中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約佔一半。恩施春秋巴國地,這里有原汁原味的土家歌舞,美輪美奐的苗族服飾,肉連響、毛古斯是享譽世界獨領風騷的民族文化風情,展示了巴人的迷人風采和燦爛古文化的獨特魅力。
3、氣候資源
恩施氣候宜人,適宜人居,是天然避暑勝地而有「夏季涼都」之美譽;鄂西林海成為富氧的「綠肺」。全球氣候變暖使恩施的氣候成為旅遊的核心竟爭力 。
二、發展生態旅遊可實現環保與富民雙贏
過去由於區位偏僻、交通不暢等因素,嚴重製約了恩施旅遊業的發展,隨著「鐵、公、機」條件的改善,恩施這塊旅遊的「處女地」,將徹底改變資源處於沉睡狀態,生態旅遊開發的前景十分看好。
恩施旅遊在外有很高的知名度,旅遊市場開發空間很大,是我州今後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極,把旅遊作為我州的支柱產業來抓,進行發展規劃研究,對合理保護和建設我州的生態環境,促進恩施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無需大規模的旅遊設施建設,保持生態環境的原汁原味,是生態旅遊的最大特點。在恩施發展生態旅遊,可以使遊客走向自然,學習自然,充分認識自然的價值。 同時,生態旅遊作為旅遊業的新開發項目,具有旅遊業本身所具備的一些優勢。首先,旅遊業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其次,旅遊業關聯帶動性很強,能帶動建築、金融、通信、娛樂飲食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顯著的乘數效應。對恩施來說,保護工程的實施產生了一大批生態移民,發展生態旅遊可以解決部分移民就業,實現產業轉移。再次,旅遊業的「財富轉移效應」即財富從旅遊客源地向目的地轉移,可以使財富在地區間進行再分配,促進三江源地恩施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增收。第四,隨著旅遊這種跨越空間的文化交流與嫁接方式的長期進行,有助於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促進恩施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三、目前制約恩施生態旅遊業發展因素
1、基礎設施薄弱。恩施州地理環境復雜,交通線路密度低,公路等級低、路況差,通信落後,造成旅遊者出入不便,嚴重製約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
2、缺乏總體規劃,粗放性經營方式造成對旅遊資源的低層次開發。一方面恩施州以及各縣、市缺乏整體生態旅遊開發規劃,又沒有合理的市場機制引導,導致旅遊開發趨同性強、效益低下;另一方面,由於恩施州的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強烈的利益動機驅使人們為了自己獲取好處,而不惜給人和社會帶來災難(大量砍伐林木)。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同時也破壞了自然的整體美感。
3、是資金短缺、人才匱乏。發展生態旅遊要求必須把旅遊資源尤其是環境資源的消耗納入旅遊成本之中,但這需要大量資金,我州經濟欠發達,資金問題尤為突出。同時,生態旅遊業是一個科技含量很高的行業,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
4、缺乏與旅遊業配套的相關產業的發展,恩施州第三產業發展普遍落後,旅遊的八大環節「吃、住、行、游、購、娛、康、教」,存在著「小、散、弱、差」的狀況,產業鏈條不完整,難以形成產業優勢,更難以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以新理念推動恩施生態旅遊走向世界
生態旅遊已成為當今世界旅遊發展的潮流,每年給全球帶來至少200億美元的產值。從擁有的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及發展條件出發,恩施州生態旅遊完全有望培育成中西結合部新的亮點。應該在其初生期和成長期主動把握趨勢,發揮後發優勢,積極介入管理,利用互聯網上多媒體互動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銷生態旅遊產品,抓緊制定有關管理規則,使這些管理和促銷的新理念成為推動恩施生態旅遊走向世界的積極力量。
1、規劃先行,制定恩施生態旅遊規劃
通過制訂生態旅遊區建設的法規,使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管理軌道,約束生態旅遊開發中的不良行為。參考借鑒我國其他地方自然保護區數十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教訓,制定出有利於恩施資源環境的科學管理規劃,促進多部門包括政府、企業、保護管理機構、科教單位以及投資方之間的協作。
2、抓住國家進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及資金扶持,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從吃、住、行、游、購、娛康、教八個方面整體推進旅遊業的發展。
3、廣開渠道,多方籌措開發資金。爭取國家專項資金投入,確保重點項目的需要;建立生態旅遊專項發展資金,集中財力解決目前旅遊開發中的重點和突出問題;積極爭取國內外資金的投入,做好聯合開發,共同受益;對於有條件的項目可以採取發行股票、債券等方式,籌集社會閑散資金。
4、嚴格生態旅遊景觀的現場管理,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促進生態旅遊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良性循環,確保生態旅遊景觀地區環境和居民的利益。
5、大力開發生態旅遊產品,採取國際先進的經營方式。把開發生態旅遊產品和生態文化的融合提到重要位置,增強生態旅遊消費的文化魅力,促進生態旅遊產業的發展
『伍』 恩施州旅遊發展前景淺析
恩施全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北省的西南端,是中國最年輕的自治州。這里生活著土家族、苗族、漢族、侗族等27個民族。由於被崇山峻嶺所包圍,恩施州美麗的自然景色和獨特的民俗風情得以保存完好。
恩施的美就在於自然景觀和民族風情,旅遊者不必拘泥於線路,可以興之所至地遊玩,這樣往往能隨時發現好風景。
恩施州風景以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和光怪陸離的奇洞異穴為主,主要景點有清江、騰龍洞、魚木寨、大水井宗祠、星斗山原始森林、土司王城、土家擺手堂、梭步埡石林等。除此以外,土家族的吊腳樓、侗鄉的風雨橋、七月的女兒會、耕耘時的薅草鑼鼓、葬禮時跳的撒爾荷、吉慶時跳的擺手舞,都展示著絢麗多彩的恩施風情。
旅遊資源獨具特色,被譽為「休閑勝地」。奇峰異石、溶洞飛瀑、佳林名卉遍布,形成了秀、雄、奇、絕、險的旅遊資源,有國際旅遊景點——神農溪,神州第一漂——清江闖灘,世界特級溶洞——騰龍洞,土家第一寨——魚木寨,荊楚第一石林——梭布埡石林,小平同志南巡講話中提到的三峽附近的那棵樹——謀道水杉,加上色彩斑斕的民族文化,宜人的氣候,清新的空氣,與張家界、長江三峽構成了中國黃金旅遊線上的「金三角」。
恩施州素有「鄂西林海」、「華中植物園」之美譽,境內名勝紛呈,民族眾多,風情獨特,是湖北省旅遊資源最豐富,生態環境最好,民風民俗最獨特的地區之一。
恩施州境內的美景數不勝數:恩施大峽谷氣勢磅礴,中外罕見;利川騰龍洞世界奇跡,卧龍吞江;咸豐坪壩營古樹參天,杜鵑似火;神農溪、清江漂流海外揚名。還有天下第一杉、中華土家第一城、荊楚第一石林……這是大自然賜與恩施人民的一份份豐厚的禮物。
古樸善良的恩施土家族苗族兒女演繹的民族風情,更是韻味綿長。這里有東方情人節———土家「女兒會」;土家人的生死歌舞———巴東「撒爾嗬」;這里還有29首世界民歌之一的《龍船調》……這是古老的土家族苗族先人們留給我們無價的寶藏。
這里的山、水、洞,情,無不讓人神往,神奇美麗的恩施名副其實。從「讓旅遊業成為我州第三產業的龍頭」到如今的「中國健康旅遊基地———生態恩施州、土(家)苗風情園」的提出,無不折射出恩施人民渴望打造旅遊大州的夢想。「在規劃期內使我州成為華中地區最具成長型的民俗生態旅遊基地,精心培育生態環境優美、民族風情濃郁且形象特色鮮明的「綠色恩施州、土(家)苗風情園」,著力打造恩施清江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具體就是圍繞騰龍洞、恩施大峽谷、土司城、清江闖灘、神農溪、坪壩營等旅遊精品,互動全州八縣市,整合全州旅遊資源,輻射周邊地區,逐步構架恩施旅遊「T」型結構。」這是《恩施州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關於恩施旅遊發展方向的要求。其中的目標就是:「十一五」期末,全州年接待海內外遊客362萬人次,其中海外遊客20萬人次,國內旅遊者34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1.4億元,佔全州GDP的7.5%,其中入境旅遊創匯2500萬美元,國內旅遊總收入19.4億元。
今年以來,我州大力開展旅遊宣傳推介活動,成功舉辦「中外攝影家看恩施」活動,推出《神話恩施》電視風光片;5月和6月分別在武漢舉辦「恩施民族風情旅遊文化周」和在重慶召開旅遊產品推介活動,大手筆推介恩施旅遊,極大地提升了恩施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特別是8月份「州慶」期間,舉辦了「2007年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推出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精品節目,吸引了大量外來遊客,極大地帶動了全州旅遊業的發展。
州旅遊局把今年作為景區建設年,加大五大核心景區的建設,建設一批精品景區,以增強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恩施大峽谷整體包裝緊鑼密鼓,坪壩營森林公園重新修編,騰龍洞新修後開門迎客,神農溪沖刺5A景區……眼下,恩施旅遊景區建設的熱潮拂面而來。阻礙恩施旅遊的「瓶頸」正逐步打破。恩施機場已經擴建完成,各景區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兩年內也將相繼完工。
今年以來,我州大力開展旅遊宣傳推介活動,成功舉辦「中外攝影家看恩施」活動,推出《神話恩施》電視風光片;5月和6月分別在武漢舉辦「恩施民族風情旅遊文化周」和在重慶召開旅遊產品推介活動,大手筆推介恩施旅遊,極大地提升了恩施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特別是8月份「州慶」期間,舉辦了「2007年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推出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精品節目,吸引了大量外來遊客,極大地帶動了全州旅遊業的發展。
州旅遊局把今年作為景區建設年,加大五大核心景區的建設,建設一批精品景區,以增強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恩施大峽谷整體包裝緊鑼密鼓,坪壩營森林公園重新修編,騰龍洞新修後開門迎客,神農溪沖刺5A景區……眼下,恩施旅遊景區建設的熱潮拂面而來。阻礙恩施旅遊的「瓶頸」正逐步打破。恩施機場已經擴建完成,各景區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兩年內也將相繼完工。[http://www.enshi.cn/ly/]
今年以來,我州大力開展旅遊宣傳推介活動,成功舉辦「中外攝影家看恩施」活動,推出《神話恩施》電視風光片;5月和6月分別在武漢舉辦「恩施民族風情旅遊文化周」和在重慶召開旅遊產品推介活動,大手筆推介恩施旅遊,極大地提升了恩施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特別是8月份「州慶」期間,舉辦了「2007年恩施州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節」,推出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精品節目,吸引了大量外來遊客,極大地帶動了全州旅遊業的發展。
州旅遊局把今年作為景區建設年,加大五大核心景區的建設,建設一批精品景區,以增強市場吸引力和競爭力。恩施大峽谷整體包裝緊鑼密鼓,坪壩營森林公園重新修編,騰龍洞新修後開門迎客,神農溪沖刺5A景區……眼下,恩施旅遊景區建設的熱潮拂面而來。阻礙恩施旅遊的「瓶頸」正逐步打破。恩施機場已經擴建完成,各景區交通條件大為改善,宜萬鐵路、滬蓉西高速公路兩年內也將相繼完工。
恩施旅遊發展的思考
恩施旅遊發展的思考
翻開湖北旅遊「手冊」,神秘的恩施占據重要一席。但說起恩施旅遊,許多人切感「看點多,賣點少」。看點何在?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余脈在這里融合,如屏群峰、雲霧飄渺;土家苗人演繹的民族風情,更是悠揚綿長,一曲《龍船調》喚起人們無限遐思…那麼,為何「看多賣少」?為此,我具體分析了一下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並作了一些簡要思考。
一 恩施州概況
恩施州位於湖北省西南部,雲貴高原東延,武陵山余脈與大巴山之間,東西兩頭分別是武漢的重慶,並與長江三峽、張家界形成旅遊金三角。屬中亞熱帶季風性山地濕潤氣候,具有多樣化、多層次、冬少嚴寒、夏無酷熱等特點。州內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恩施州還是巴文化的發源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這里交融,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搖籃,積淀了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擺手舞、銅鈴舞、滾龍連響舞動山嶽,山歌、情歌,歌海如潮。所以,恩施不僅是一片旅遊休閑的樂土,更是一片民族文化的厚土。
二 恩施旅遊的現狀
近年來,恩施州不遺餘力地發展旅遊。州主要領導每年都到州旅遊局多次調研。據了解,恩施已把「生態旅遊州,民族風情園」作為旅遊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去年四月,更是把恩施文化旅遊宣傳周活動搬到大武漢,激情推介恩施山水洞情,一時恩施民俗醉江城。以傳統民族文化和良好生態環境為載體,擴大知名度,積極推動旅遊發展。僅以利川為例,該市將去年定為「龍船調的故鄉—中國西部名城宣傳文化年」。實施「三個一」名片工程。即組織名家采風出一本書—《多維視野中的利川》;拍攝電視專題片—《中國西部文化名城—利川》;編排一台文藝節目—《龍船調的故鄉—利川》等。
同時,各地還在保護文物,加大宣傳、對外交流等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恩施市一年一度的「清江闖灘節」更是吸引了不少遊客的眼睛,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三 恩施旅遊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近幾年恩施旅遊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要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綜合配套的產業體系還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由於基礎差、起步晚,目前還存在諸多矛盾的問題。
l 一觀念滯後,體制創新不足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要實現旅遊業跨越式發展必然要實現旅遊要素的產權主體、市場交易主體和開發經營方式的多元化。而經濟發展落後,對旅遊投入不足,而又缺乏研究和規劃等問題,造成了恩施旅遊業目前高成本地效率的開發模式。在我們調查的單位中,大都要求政府實現觀念和思想大解放,屏棄傳統的思維定勢,突破傳統的觀念障礙,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和管理,出台一些扶持政策。
而在管理體制方面,盡管經過一系列的改革,但是一些管理部門仍延用計劃經濟下的高度集權的領導模式,由長官意志代替企業行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場規律。在企業制度方面,公司治理結構仍有待確立,而大多數旅遊企業並不符合現代企業制度。
l 二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產品結構單一
良好的旅遊基礎設施是旅遊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因為旅遊景觀的吸引力不僅來自與其本身的旅遊美學價值,也來自與其可進入性。而交通則是恩施旅遊業發展的最大制約。恩施地處山區,雖有機場,但航空路線少,架次少,飛機小且票價高。公路離萬州、宜昌等交通要道路程遠,道路質量差,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外地遊客的進入,使豐富的旅遊資源留在深閨無人知。
旅行社及景區建設也是如此,極不完善。而酒店的接待能力更是嚴重不足:一是條件差,上不了檔次;二是數量少。州城11家星級賓館僅1000多個床位,加上非星級賓館也才2000多個床位,且工作人員素質偏低,在接待上顯得力不從心。
雖有極好的生態與人文資源,卻沒有進行良好的規劃、開發和有效的包裝、利用,產品結構單一。大多數旅遊產品沒能發揮其獨特魅力,缺乏內涵和品位,缺乏包裝和策劃。有的景區甚至從開業至今始終如一,形式單調。絕大部分旅遊者都是觀光,而消費和娛樂者很少,行大於游。無形之中給人以「看點雖多,賣點稀少」的不良感覺。
l 三缺乏科學規劃,且規劃難以有效實施
一個良好的整體規劃的設計和有效實施,離不開政府的願望、資金的投入、行政體制的協調和實施環境的支持。而恩施旅遊目前規劃大多科學性差,究其原因:
1對客源市場判斷的不準確
2對產業定位及預期發展判斷產生偏差
3沒有把一地的旅遊規劃放在一個大的區域背景下考慮
4規劃人員的知識和實踐水平有限
l 四財政困難,旅遊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近幾年來,恩施對旅遊業的投入還是很多的,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對州內豐富的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建設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賴長遠規劃所需資金還相差很遠。由於資金缺乏,使旅遊設施和配套設施薄弱,有的景區因缺乏資金,其開發還處於原始狀態,更別說投入廣告,加大宣傳力度了。資金不足所引起的問題也是多方面的、根本性的,是必須解決的。
l 五旅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
目前,恩施旅遊業界專業人才極為缺乏。全州旅遊企業有資質的老總僅30餘人,獲得國家導游證人員僅130餘人。而現有工作人員,特別是服務人員多是當地老百姓,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缺乏專業知識,服務水平不高,上不了檔次。各地旅遊管理人員和導遊人員都相當缺乏。
四 加快發展恩施旅遊業的幾點建議
l 一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走政府主導型旅遊發展戰略
政府應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真正把旅遊業放在先導產業的支柱產業地位。走政府主導型戰略,是比較符合恩施旅遊業發展特點的。
政府在旅遊發展的初期和一定階段,組織調動個方面的要素和積極性,通過一系列有效改革與創新來推動旅遊業的發展。但政府主導不是政府主辦,更不是政府包辦。同時,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社會參與也必須統一起來,創造寬松的經營環境,政府必須進行基礎性、配套性、先導性投入,必須始終在旅遊宣傳促銷、規劃、培訓等方面承擔組織、協調等主要任務。
l 二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旅遊者之所以感到恩施旅遊「看點多,賣點少」,是因為他們承認恩施山水之美麗,風情之迷人。但是,除了特赦不突出外,嚴重貧乏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是一個重大的制約點。它不僅沒能提升旅遊品位和服務質量,更讓旅遊者走得不順暢,玩得不開心,吃得不滿意,而游興未盡。所以,要根本上解決交通不便路不暢,住宿、餐飲、通訊等配套設施跟不上的問題,就必須加大資金投入,但恩施經濟實力有限,光靠政府的投入是源源不夠的,可以走多樣化的合作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如吸引外資或社會力量共同開發建設的模式,在這一點上,騰龍洞景區倒是邁開了這個步伐,但距預期還相差甚遠。
l 三以規劃為導向,合理布局,突出特色
有關部門應盡快對所有旅遊資源進行全面普查,系統研究和科學評價,並幫助政府在發展方向,市場定位,開發步驟,保護措施等方面進行綜合規劃,合理布局。
u 1發揮優勢,突出特色
這是科學規劃的一個重點,對恩施旅遊而言更是如此。只有做好了這點,才能根本解決恩施旅遊「看多賣少」的缺陷。這里有著世所罕見的壯麗景觀;有著瑰麗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漂流神農溪,是回歸自然的感受,是觀賞美,更是體驗美;原始的七姊妹山處處充滿了神秘;梭布埡石林起獨特外型加之深刻的土家人文內涵,有著無窮的魅力;而騰龍洞更是舉世無雙,其雄、險、奇、秀、幽的特點,無所匹敵;風格獨特的民族大觀園,則是集土家族、苗族和侗族建築藝術之大成。。。。。。青山、秀水、奇洞、山歌、鄉舞,土苗風情,無不讓人神往。土家「女兒會」,東方情人節;巴東「撒爾嗬」,土家人笑對生死;來鳳擺手舞,紅燈萬盞人千疊。。。。。。然而,這許許多多的讓人留戀往返的「看點」,卻沒能得到科學合理的規劃、包裝。優勢沒能發揮,特色不突出,沒有形成獨特的「賣點」,讓人難免心中感嘆。
u 2結合具體情況,開發多樣化旅遊產品
在合理利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發揮個體獨特優勢為原則,打造多樣化的旅遊產品。如七姊妹山、星斗山的森林生態游;神農溪、清江闖灘的江河漂流生態文化游;騰龍洞、玉龍洞等的洞穴探險生態文化游;齊岳山,福寶山的避暑休閑文化游,還有民俗文化宗教體驗游,科學歷史文化游,鄉村生態文化游等等。打造精品,營造「賣點」,帶動恩施旅遊業的全面發展。
u 3堅持可持續發展和統一規劃原則
恩施山水之美,跟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密切相關的,要合理利用和保護資源,避免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的破壞。同時,旅遊資源和產品要合理布局,資源有效配置。突出重點,提高品位和檔次,吸收先進經驗,增加科技含量,進行多元化發展。
就恩施而言,應在其最大特色,也是其最大看點和賣點的「生態文化」與「民族風情」上作文章,進行中心突出,特色鮮明的科學的統一規劃。如其可重點建設清江中上游生態旅遊區,神農溪旅遊區和仙佛寺生態文化旅遊區三個大區,著重打造高品位、高檔次的旅遊精品:神農溪、清江闖灘、騰龍洞等等,以精品帶動周邊旅遊業的發展。另外,還應加強同周邊城市和境內城市之間的溝通交流,力求讓恩施旅遊形成一個整體的旅遊品牌形象。
四 加大旅遊市場促銷廣度和深度,實行走出去戰略
拓寬客源市場是旅遊業一切要素運行的核心。加強市場研究,制定市場開發策略,研製適銷產品,是加快旅遊發展的重要措施。而進一步加大旅遊市場促銷的廣度和深度,則可樹立恩施旅遊整體形象,讓神秘的恩施更讓人知,讓人更加想來。
首先,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各種媒體,宣傳恩施形成恩施旅遊新形象。其次,旅遊促銷方式多樣化積極探索更為合理有效的促銷方式。再者,還要加強市場調研,注重促銷實效。最後,加強整體和聯合促銷。如舉辦有影響的大型活動。
五 加大旅遊行業管理力度和旅遊人才培養
理順管理體制,建立和健全旅遊行業管理的規章制度,實行依法管理,依法治旅。加大行業管理力度,維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確保旅遊業健康發展。
加強旅行社及導游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嚴格培訓考核和管理,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
恩施州是我省唯一納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地區,未來5~10年,國家還將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恩施的開發建設之中,發展潛力巨大。恩施民風淳樸、熱情奔放,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山青水秀、風景迷人,有著令人神往的獨特風光。正值西部大開發深入發展之際,借「宜萬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建設」之東風,在即將徹底改變交通狀況,帶來翻天覆地變化的時候,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積思廣益,走科學的旅遊發展道路。相信,神秘恩施的旅遊最終會改變人們「看多賣少」的觀念,從現實走向夢想!(http://bbs.enshi.cn/viewthread.php?tid=12536)
現在的恩施正在向中等城市發展
『陸』 我們恩施與長江三角洲之間相比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是什麼
恩施和長江三角洲之間相比發展旅遊業的有利條件就是恩施這里邊景色非常優美比如大峽谷等等在全國都是出名的如果說他不利條件的話就是說他這里跟長江三角洲比的話還是小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