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旅遊文化
『壹』 紹興文化該怎麼介紹
越劇起源於紹興。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腔清悠婉麗,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極具江南地方色彩。
社戲是流行於紹興的傳統民間娛樂風俗,是舊時紹興城鄉春秋兩季祭祀社神所演的戲,用以酬神祈福。
烏篷船是浙江紹興的獨特交通工具,因竹篾篷被漆塗成黑色而得名。船身狹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輔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狹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則有失去平衡而翻覆的危險。
紹劇是一種以「【三五七】、【二凡】」為基本唱調的紹興地方戲劇,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獷朴實的音樂、豪放灑脫的表演和文武兼備等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烏氈帽是一種手工藝品。作為浙江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有紹興「三烏」之稱。明張岱《夜航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潘尚升從紹興袍瀆搬入城區西營,開設潘萬盛氈帽店,年產氈帽約2000頂。1940年,氈帽益盛。
(1)紹興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紹興市是浙江省轄地級市,位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灣南岸,是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文化和生態旅遊城市、長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環杭州灣大灣區核心城市 、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 。東連寧波市,南臨台州市和金華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錢塘江與嘉興市相望,位於東經119°53′03"至121°13′38"、北緯29°13′35"至30°17′30"之間,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市面積為8274.79平方千米(包含錢塘江水域面積,錢塘江河海分界線採用海鹽澉浦—餘姚西三閘連線),東西跨度130.68千米,南北跨度119.83千米,市轄區總面積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萬(2013年11月數據)。
紹興已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人居獎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活力城市,也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紹興素稱「文物之邦、魚米之鄉」。著名的文化古跡有蘭亭、禹陵、魯迅故里、沈園、柯岩、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秋瑾故居、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賀知章故居等。
『貳』 紹興市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紹興市旅遊集團有限公司是2009年7月根據紹興市委市政府,由原紹興市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和紹興市震元集團有限公司合並組建成立,是市直屬的從事旅遊業國有資本營運的國有獨資企業,總資產50億元人民幣。 2017年8月,公司名稱由「紹興市旅遊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紹興市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沈安龍
成立時間:1999-03-24
注冊資本:33445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600000038073
企業類型: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紹興市魯迅中路348號1-3號樓
『叄』 紹興社科人文講堂.紹興人文圖書.紹興人文特色,紹興人文古跡景點_紹興人文古跡旅遊景點紹興人文地理
文化要讓老百姓共享
——代表委員談紹興怎樣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紹興網 2012年04月25日 07:24:09手機看新聞
在昨天舉行的紹興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市長錢建民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文化和文化產業發展,文化也是任何一次紹興兩會上無法繞開的話題。今年9月,第21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將在我市舉行,這座呼吸著的歷史古城又將迎來一大全國性文化盛事。紹興文化發展現狀如何?還存在哪些不足?怎樣促進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昨天,本報邀請了幾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與記者「面對面」,就這些「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暢所欲言。
現狀:建了很多,做得很多
周一農(市政協委員,紹興文理學院教授):這些年來,紹興的文化場館、景點建了很多,而且做得很好。比如新建的紹興博物館、黃酒博物館,還將建設蘭亭書法博物館,節會方面如世合賽、全國殘運會,以及即將舉辦的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可以說亮點很多。而無論是場館,還是節會,都是文化繁榮標志性的東西,對提升城市品位、擴大城市知名度美譽度非常有好處。
劉玲美(市人大代表,浙江供銷超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紹興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代名人輩出,知名度非常高。走到哪裡,基本都有人知道我們這個城市。現在正在徵集電影節有關徽標,其實是對城市知名度的再一次推廣,為紹興的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遇。
宋金才(市人大代表,紹興咸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過去5年,是紹興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文化強市」建設口號,專門制定了《紹興市「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出台了《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成功舉辦了建城2500年慶典、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第七屆中國曲藝節、紀念魯迅先生誕辰130周年等重大節會活動,今年下半年還將舉辦金雞百花電影節。初步形成了一批優勢文化產業門類和群體,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紹興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思考:傳統文化如何現代化
宋金才:發展文化產業是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這一點,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但是發展文化產業的著力點在什麼地方,抓手是什麼,如何形成有紹興自己特色的核心文化產業,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周一農:紹興的文化發展亮點很多,但欠歷史的賬也不少,如何將傳統文化轉為現代文明這一塊做得還不夠,比如呂府到現在還沒開發出來。紹興文化產業做得可以,但產業文化還沒做好。白酒品牌藍色經典去年銷售150個億,我們3個黃酒品牌可能加起來還不到150億,其賣的就是產業文化。另外,我們建了很多場館,但使用率比較低,尤其是老百姓普惠的程度比較低。比如黃酒博物館,到底有多少老百姓進去過、感受過?比如蘭亭將建書法博物館,有關方面是否考慮過怎麼用好它?
劉玲美:我特別想指出一點,就是紹興在文化創意發展方面還是不夠大膽,還是有些瓶頸存在。主要表現就是怕投入後不一定有回報,投入信心不是很足,因此發展速度也受影響。
建言:文化要讓老百姓共享
周一農: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把脈把得非常准,也很及時,對全國都是機會。就紹興來說,首先,要做好核心價值觀的討論和構建,因為價值觀的引領是感受文化幸福的一個重要方面;其次,要做好文化產品的普惠力度,也就是說文化要讓老百姓共享,從而讓老百姓普遍感受到文化帶來的幸福;第三,要做好傳統文化的世界性、國際性工作,發揮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比如讓紹興的傳統故事大片化國際化,引進國際製作團隊,拍攝屬於紹興和紹興人的大片;最後,建議政府提升產業和企業的文化水準,讓紹興的地方品牌學會制定規則,學會講故事。比如葡萄酒有酒道,我們的紹興黃酒能不能也講一些自己的道。
劉玲美:我提幾個小的建議:舉辦重大節會時,如下半年將要舉辦的電影節,宣傳一定要到位,首先要讓紹興的市民群眾有全面了解,並讓他們參與進來,既讓群眾享受文化發展成果,又讓不斷提升的市民文明素養得以展現。讓學生參與也很必要,有利於孩子們了解古城,熱愛家鄉。文化設施改造要跟進,包括旅遊景區布置也要跟上時代發展變化。管理人員應加強學習了解紹興歷史文化。建議政府及部門加強對文化創意產業的引導,出台一系列包括資金在內的扶持政策。
宋金才:我個人認為,紹興文化產業發展的著力點應放在這樣幾方面:第一,應進一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去年全市共接待國內外遊客4187萬多人次,我認為紹興文化旅遊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大,紹興僅名人文化就大有文章可做。第二,應做好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之間的「嫁接」。紹興許多傳統產業如黃酒、紡織、食品加工等都有通過文化提升附價值的潛力。第三,應做好文化產業的延伸產品。紹興的文化產業總體還處在「粗加工」時期,文化產業延伸有兩種路徑——由文化產品延伸出非文化產品和由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延伸,在這兩方面,紹興都前景廣闊。
鏈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2012年文化工作目標:
著力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弘揚紹興精神,提升文明素質。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做大做強文化旅遊業,培育發展演藝、影視、動漫等文化產業。支持文化精品創作,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開展第二輪地方誌修編。發展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精心辦好祭禹、金雞百花電影節等文化節會。啟動建設中國蘭亭書法博物館,申請成為中國書法蘭亭獎永久承辦地。
來源: 紹興網-紹興日報作者: 記者 周國勇編輯: 壽鷗迎
『肆』 唐代紹興的文化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是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面向新世紀,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爭取到2010年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0年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歷史沿革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7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治吳(今蘇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是為越州名稱之始,轄縣不變。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於翌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直屬浙江省。24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轄紹興、上虞、餘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7縣,專員公署駐紹興縣。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轄縣不變。37年,改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轄14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8縣),專員公署駐餘姚。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轄紹興市和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會稽7縣。10月改為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紹興專區,所轄市、縣分劃省政府直屬和寧波、金華專區。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1968年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並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設省轄紹興市至今,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行政區劃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近2500年建城歷史,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鄉和名士之鄉之稱。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經濟發達,民眾富裕。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
為配合城鎮化戰略需要,經深入調研,徵求民意,反復論證,紹興市6個縣(市、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全部獲省政府批准實施,至此,全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全部完成。縣(市、區)的城區面積由447平方公里擴大到950.25平方公里;全市中心鎮規模相應擴大,鄉鎮數從135個減少到98個,街道數從6個增加到20個,為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族宗教
先秦時期,紹興地區主要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漢以後,隨著中原漢族的大量南遷,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漢族在紹興佔了主導地位。同時,也有少量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紹興居住。1978年以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紹興少數民族居民也有較大增加。
紹興系多種宗教並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
道教流傳最早。東漢煉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陽參照「大易」、「黃老」和「爐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參同契》一書,首次系統論述道教煉丹術,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王」;東晉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結廬會稽,煉丹修行。
稍後印度佛教傳入會稽。東漢中平年間(184~189),由安息國(今伊朗)高僧安世高來會稽弘傳佛教。此後,紹興高僧輩出,名剎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學家慧皎、隋唐三論宗創始人嘉祥大師吉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法師澄觀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價最著名;名剎中,最有影響的有三論宗祖庭會稽嘉祥寺、曹洞宗中興道場雲門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縣大佛寺、諸暨五泄禪寺,郡城大善寺、開元寺、龍華寺、戒珠寺等。各種宗派諸如華嚴宗、律宗、凈土宗、密宗、三論宗、禪宗等都在境內流傳。唐代,越州成為江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和對外交流的驛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圓仁、圓珍、空海四家,都曾來越州求法,學成回國創宗弘傳,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遠影響。1982年,日本空海訪華團來紹興尋根問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話。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宗教輸入中國。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國傳教士包爾騰、法籍神甫謝培德等人,先後來紹傳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後,各國傳教士紛至沓來,足跡遍及紹興城鄉,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發展教徒,並廣建教堂。至民國8年(1919),紹興地區有基督教堂(所)124處、教徒2955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繕,一些著名法師升座講經,重大佛事活動相繼舉行;道教已近湮滅;基督教、天主教會擺脫外國教會勢力控制,經過愛國愛教的革新運動,獲得健康發展。據1990年不完全統計,全市有宗教信徒5萬余名,約占總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萬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約1.25萬名;全市有各教各級愛國組織18個,各教活動場所218處。教徒在各個領域勞動、生活和參加宗教活動,愛國愛教,心情舒暢。
物產資源
紹興的水資源十分豐富。紹興境內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陽江、杭甬運河,主要湖泊有鑒湖等。水資源總量為58.8億立方米,可供養殖的淡水水面1.7萬公頃。鑒湖水為紹興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優質水源。
紹興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具有開發潛力和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有鐵、銅、金、銀、鋅、硅藻土、高嶺土、葉臘石、石灰石、花崗岩、石英砂等60多種,其中鐵和銅的儲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儲量為全國第一。
紹興的人力資源厚實。紹興歷來把發展教育、科技作為市策,並已結碩果。當代紹興籍中科院、工程師院士就有38名,正教授級科技人員近千名。全市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3萬人,受良好教育的從業人員266.7萬人,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專業人才。
紹興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紹興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聞名於世。全市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近200處,著名的有魯迅故居、古纖道、大禹陵、蘭亭、沈園、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等,現辟有酒文化、石文化、書法、佛教、水鄉等多條旅遊專線。全市有旅遊涉外飯店42家。
經濟社會
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增速為近七年來最高;財政總收入128.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4.4億元,分別增長20%和27.5%(由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原因,財政總收入按新口徑計算為76.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5億元,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0元,分別增長18.9%和13.5%。去年我市還被評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福布斯》「2004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9位,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居全國第42位、浙江省第3位。
一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契機,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積極緩解要素制約,促進穩健發展。認真研究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政策調控和指導服務,採取積極措施緩解要素制約。實施擴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集約利用的政策措施,全面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開發區(園區)從75個削減到13個、投資密度提高到每畝116.7萬元,收回拋荒、閑置土地1.6萬余畝。加大電源和電網建設力度,對熱電企業多發電和企業自備發電實施財政補貼的資金達近3億元,公用熱電廠新增發電容量25萬千瓦,企業自備柴油發電機新增容量86萬千瓦,變電容量新增338萬千伏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推進金融創新和銀企合作,本地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242億元和208億元,企業異地貸款新增171億元。繼續做強做大「紹興板塊」,浙江海越、浙江展望、稽山控股、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環境、京新葯業等7家企業實現上市,上市公司數量和籌資額保持全省地級市首位。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集約發展。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要求,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圍繞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大企業和名牌產品培育力度,著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工業性投資378億元,增長17.5%,限額以上非紡產業投資比重提高到62.2%;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1家,新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10隻;銷售收入超3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0家,其中2家超50億元;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得分223.3分,列全省第二位。建築市場進一步拓展,完成產值758億元,增長26.6%。認真貫徹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免徵農業稅,增加對糧食生產的補貼,全市財政預算內支農支出達到5.3億元,增長20.3%。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播種面積224.2萬畝,總產量95.3萬噸,分別增長6.6%和13.7%,種糧效益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步伐繼續加快,新增農業龍頭企業67家、特色農業基地201萬畝、市外農業基地153.7萬畝。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引導和激勵,制訂紹興大城市商貿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及若干意見,強化旅遊節會資源整合和宣傳促銷,積極採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措施,推進服務業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億元,增長14.9%;接待國內外遊客122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5.2億元,分別增長18.3%和19.1%;商品房銷售額75.7億元,增長36.5%。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落實出口退稅政策,鼓勵發展加工貿易,改善服務環境,開放型經濟保持較好發展態勢。合同外資16.7億美元,增長11.3%,實到外資8.2億美元,增長10.9%;實現進出口總額86.6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66.1億美元,分別增長45.3%和45.8%;外經合作進一步拓展。
提升城鄉建設水平,促進統籌發展。編制完成了杭州灣紹興工業新城區總體規劃、中心城市西南片分區規劃和迪盪新城規劃。重點工程建設投資156.7億元,完成調整後的年度計劃任務;「雙十」系列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7.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56億元。柯袍快速干線、杭金衢高速公路紹興縣連接線一期、勝利西路和人民路等市區道路延伸、八字橋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和秋瑾故居保護、220千伏濱海輸變電、紹興縣鑒湖中學、蘭亭保護整治一期以及城中村改造金雞塘、大樹江等組團建設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曹娥江大閘及閘前大橋、甬金高速公路、104國道上虞和新昌段、嵊新污水處理廠、諸暨石壁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袍江、柯橋和鏡湖新區的開發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各縣域中心城市建設力度繼續加大,諸暨城西工業新城、上虞城北新區、嵊州城南新區、新昌七星新區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成為城市建設和招商引資的新亮點。「百村小康示範、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綠色林帶」工程建設進展明顯。市區開展城市管理「十大整治」,城中村改造拆遷10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12萬平方米。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小舜江區域供水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著力加強社會事業,促進協調發展。「爭做文明紹興人、爭創全國文明城」活動有序推進,「膽劍精神」的弘揚使「紹興精神」得到了升華。文化事業繁榮活躍,成功舉辦「七藝節」分會場和閉幕式,紹劇《真假悟空》榮獲「文華大獎特別獎」。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創建教育強縣「滿堂紅」,有6個鄉鎮(街道)成為首批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高校在校生超3萬人,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建成。實施人才工作五年規劃,引進各類人才1.72萬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防止禽流感、非典等工作成效明顯,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完善,各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參加人口達到293萬。市婦保院二期、公共衛生中心等一批衛生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市人民醫院主院、第七醫院遷建等項目進展順利。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孟關良在雅典奧運會上勇奪金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推進,啟動了區域性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通過了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中期評估。審計、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檔案、氣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工作有了新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和諧發展。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5萬個,幫助2.5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百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扎實推進,新轉移農村勞動力9.6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86%,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3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長11.5%。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補盡補」,對困難群眾發放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動態補貼,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率達97.6%。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已建工會企業實現全覆蓋。市區新建經濟適用房14萬平方米,解決657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主要道路沿線建築物立面改造全面完成,食品葯品「放心工程」順利推進。創新「楓橋經驗」、創建「平安紹興」,強化維穩隊伍建設,扎實開展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市場經濟秩序和工資清欠等專項治理活動,加強文化市場和黃酒業整頓,建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安全生產事故下降39.8%,群眾信訪總量下降20.9%。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徵兵、人民防空、國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強,第三輪「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自營出口總額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就業崗位新增5萬個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32‰以內。
紹興市市花
紹興栽養蘭花的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可以說是世界之最。我國現存最早由東漢袁康、吳平撰寫的地方誌《越絕書》中有:「勾踐種蘭渚山」的記載。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當時社會名流、 親朋好友41人到紹興蘭亭修禊,在「曲水流盪」活動中作詩37首,王羲之為這37首詩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37首詩中就有幾首寫到蘭花。如徐豐之的「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希風永嘆。」袁嶠之的「人亦有言,竟得則歡。喜賓既臻,想與游盤。微音迭詠,馥為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
宋朝的張昊,在纂修寶慶《會稽續志》中寫道:「蘭,《越絕書》曰:句踐種蘭渚山。舊經曰:蘭諸山,句踐種蘭之地,王、謝諸人修禊蘭亭。」
明代紹興知府蕭良干主修,張元忭、孫鑛同纂的《紹興府志》中載有:「蘭渚山,有草焉,長葉白花,花有國馨,其名曰蘭。句踐所樹。蘭諸之水出焉(通曲),蘭亭,山陰漢舊縣亭,王羲之曲水序於此。」
明代紹興著名奇才,青藤畫派創始人徐謂,一生寫了許多關於蘭花的詩,畫了不少蘭花的畫,他在《蘭谷歌》中寫道:「句踐種蘭必擇地,只今蘭諸乃其處。千年卻有永和事,右軍墨藻流修禊。吾越蘭譜本如此,只今春來稽山裡,蘭花蘭垂雲之紫。」
紹興士大夫階層寫蘭、詠蘭、養蘭的情況,歷史淵遠,除見之於詩、畫以外,還見於散文筆記,如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清代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等。
魯迅先生1933年11月14日致山本初枝信中說:「養蘭花是頗麻煩的事,我曾祖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這在周建人口述、周嘩編寫的《魯迅故家的敗落》中也有記載:「魯迅曾祖父芩年公生前除好種蘭花以外,沒有做過其他什麼事。」。
1923年出版的《蘭惠小史》是一本具有影響的蘭史,作者吳恩元結識了許多紹興棠棣的蘭農,在《蘭蕙小史》中記錄了紹興棠棣蘭農的種蘭經驗和發掘名貴品種的貢獻,在記錄的江、浙、滬40種蘭花名貴品種中,紹興縣就佔26種。
1984年1月22日,紹興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蘭花為紹興市花。1988年至1992年,紹興的蘭花在全國三屆蘭花博覽會、兩次全國蘭花展覽會上共獲得金牌13塊、銀牌27塊,並獲得優秀品種獎牌10塊,栽培獎牌3塊,科技獎牌1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同志曾與紹興蘭農交流養蘭經驗,紹興還有專門的花市。1991年,在全國春季蘭花展開幕式上,中國蘭花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應祥教授在講話中稱:紹興----中國蘭花的故鄉。
『伍』 紹興旅遊景點
紹興是古時的吳越會稽,近代的魯迅先生故鄉,在古城小鋪內點幾碟茴香豆、品一壺老黃酒,體驗江東人民的悠閑生活。旅遊景點有魯迅故里、青藤書屋、周恩來祖居、沈園
古台門、東湖、蘭亭、柯岩等,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上網看看,一般旅行社都會在網上發布旅遊攻略,參考一下哦!祝你旅途愉快!
『陸』 紹興旅遊資源的特點和特徵
一、紹興民俗旅遊的概況
1、紹興的歷史
位干會稽山下、錢塘江畔的古城紹興,以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飲譽於海內外,是我國首批確定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新近的嵊州小黃山新石器文化遺址考古發掘,證明古越大地在距今9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相傳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就為治水曾兩次躬臨紹興;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紹興築城建都。從遠古到於越,從於越到兩漢、兩晉、兩宋以至近代,紹興一直在改造自然、發展經濟、繁榮文化的良性循環中不斷提高,因而至今仍有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紹興城市也因此被稱為「一本翻開的歷史教科書」和「一座沒有圍牆的歷史博物館」。
2、紹興的文物
目前,紹興市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8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個。紹興古城內擁有7處保護良好的歷史文化街區,安昌古鎮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東浦、柯橋、安昌、楓橋、崇仁古鎮都被列入浙江省省級歷史文化街區名單。紹興市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紹興魯迅故居、秋瑾故居,大禹陵,八字橋、呂府,青藤書屋和徐渭墓(明)、大通學堂、徐錫麟故居 , 古纖道(明至清)印山越國王陵富盛窯址(周至戰國)、王守仁故居和墓(明) 小仙壇窯址(東漢)斯氏古民居建築群、仁村建築群藝術、戲劇與文藝、馬寅初故居 。
3、紹興的藝術、戲劇與文藝
紹興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梁祝傳說、西施傳說)民間音樂:(嵊州吹打) 傳統戲劇 (新昌調腔,越劇) 曲藝:( 紹興平湖調、紹興蓮花落) 民間美術( 嵊州竹編 ,傳統手工技藝 ,紹興黃酒釀制技藝) 民俗 :(大禹祭典)
『柒』 紹興有哪些旅遊景點
『捌』 關於紹興的傳統文化
紹興抄傳統文化
越劇
【越劇】紹興地方劇種。發源於嵊縣(今嵊州市)農村,因嵊縣歸屬紹興府,故早期稱紹興戲。起源於"落地唱書"的農村民間小調,稱為"小歌班",只用尺板、篤鼓伴奏,繼而逐步增添絲弦和打擊樂器,由鼓板指揮,演出時"的篤"之聲不絕,俗稱"的篤班"。20世紀20年代,以紹興文戲進入上海,30年代後期改稱越劇。在唱腔、表演、音樂和劇目等方面進行探索和改革,成為全國性一大劇種。它善於表現細膩的思想感情,劇目以愛情和家庭題材為多。不少著名越劇演員,按各自嗓音特點,創造了各具特色的流派,並為青年演員繼承發揚。胡琴板式多樣,有慢板、中板、快板、清板、倒板以及十字調、呤嗄調、哭調等,唱腔清麗柔和,委婉動聽,富於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