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國際文化旅遊展

國際文化旅遊展

發布時間: 2020-11-29 19:46:04

① 濟南國際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濟南國際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7月12日,主要經營范圍為許可經營項目:(無)等。
法定代表人:李培傑
成立時間:2011-07-12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70113000002823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濟南市長清區大學路4366號

② 中國文化旅遊產業未來發展有哪些趨勢

1.文化創意,成為文化旅遊的重點發展方向

文化創意產業被稱為21世紀全球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產值達220億美元,並以5%的年增長速度遞增。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文化創意產業在旅遊領域的拓展和延伸,成為旅遊發展的新引擎,反過來,旅遊的發展也為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創造了新機遇、新動力。

2.文化「深度游」成為中國旅遊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專業規劃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出:中國旅遊已經從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向以文化為主題導向的「文化深度游」、「文化休閑游」轉變,並出現了以世界遺產為核心主題的專項旅遊產品

文化深度游的一個重要表現是遺產旅遊熱的興起和發展。「遺產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最熱門的項目之一。英國遺產旅遊業發展迅猛,年收入高達260億英鎊,幾乎成為該國旅遊業的支柱。

3.康體保健游已經成為文化體驗旅遊的重要內容

文化性作為旅遊產業的核心特質之一,體現在旅遊產品的各個方面。

隨著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出遊能力漸趨增強,文化體驗游成為遊客熱衷選擇的旅遊產品類型,其中康體保健游因為能夠迎合現代人越來越強的醫療保健意識和康體養生需求,成為廣泛關注和備受推崇的文化體驗旅遊產品類型。

③ 文化旅遊產業在國際上的發展現狀

1、產業化觀念不足
由於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管理模式,比較重視文化的意識形態功能而忽視文化的經濟功能,導致一些相關管理部門只有文化事業的概念,沒有文化產業的觀念,缺乏對市場條件下如何適應新形勢新時期科學開發、合理利用文化資源的深刻認識。對現代文化旅遊業的產業功能、發展規律以及如何實現文化與旅遊的結合缺少正確認識,對文化旅遊業的性質、地位、特點、規律等也缺乏深入的研究,導致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思路不清晰、對發展文化旅遊業的規劃不重視、對文化旅遊業的開發存在許多誤區。在文化事業、市場經濟和旅遊產業三者之間長期徘徊,缺少新時期文化經濟理念上的創新,更缺少對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對策和措施。造成了「文物資源多,但開發利用不夠;歷史文化深厚,而挖掘整理不足」現象的產生
2、發展規劃不到位
作為一個著力培育、快速發展的新興重要產業,還缺乏必要的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較強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景區(點)規劃。各景區景點已有的規劃,多數僅只限於滿足於審批項目、爭取資金和近期開發建設,在詳細程度、操作實施、合理利用資源等等方面,均不足以指導景區開發建設和發展提高。更沒有充分考慮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對旅遊消費者出遊動機和消費需求的變化沒有予以充分調研和高度的重視。規劃和開發的旅遊產品特色不明顯,多有雷同,參與性、互動性、娛樂性、刺激性的旅遊性項目少,新、特、大項目則更少。
3、體制機制滯後
文化資源隸屬關系復雜,涉及到文化、文物、旅遊、林業、城市規劃、土地管理等多個政府部門,作為一個社會化大產業,涉及到多個行業。隸屬關系的不同,造成行業規劃不統一,利益不平衡,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特別是在文化旅遊項目開發經營中,存在著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現象,反映了文化旅遊資源產權不清、行政管理與產品開發體制混淆的現狀,影響了文化旅遊資源整體優勢發揮。
開發主體的事業體制與市場化經營的矛盾十分突出,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相對緩慢。許多景區和景點的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計劃條件下形成的模式。在這種經營機制下,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資金除靠政府和社會投資外,幾乎沒有能力進行基礎設施改造和服務功能完善。自身創新的主動性不夠,危機感不強。旅遊的經營還主要是門票收入。
4、品牌競爭力不強
一是文化內涵的挖掘不足。文化資源內涵在表現形式上,通常分為顯性和隱性兩種,顯性的文化內涵很容易利用起來,但隱性的文化內涵只有認真研究,下功夫挖掘,才能被有效發現和充分利用。由於對隱性文化內涵挖掘不足,使我市缺乏對高端旅遊市場有吸引力的品牌。二是旅遊者參與性項目不豐富。文化旅遊要使旅遊者真正參與其中,通過娛樂性的節目,真正領會文化的內涵,才能實現遊客和景區雙贏。三是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單一。我市文化旅遊的表現形式主要集中在文化資源的靜態展示,缺少大型的、專業化的與文化旅遊相關的文藝表演活動;節慶活動內容單調,組織不力,幾個大型的文化節有下滑的趨勢。四是資金投入不足。各級政府投入不足,民間投入有時又急功近利,致使許多地方資源開發粗糙、格調和層次都比較低,缺乏文化內涵,影響我市文化旅遊整體形象。
5、促銷、包裝缺乏創意
我市的文化旅遊業在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上尚未形成規模優勢,在產品變為商品上尚未形成市場競爭優勢,在旅遊產品、旅遊商品和其他文化產品聯動上還沒有摸索出可行的機制,在宣傳、包裝和促銷上還沒有適應現代旅遊消費需求的過硬手段和措施,在聽覺上吸引力不強,在視覺上沖擊力不夠。
6、景區建設差、規模小
景區周邊環境差,是我市文化旅遊景區普遍存在的問題。它不僅僅表現在景區周邊環境衛生、治安管理、綠化美化等方面,還包括了景區周邊建築風格、旅遊商品、飲食攤點等方面。與我市旅遊深厚的資源內涵相比,我市現有的旅遊景點開發的規模偏小、景區內容偏少。特別是能被旅遊者接受的產品來說,與全國、周邊省市的文物景區相比,我市景區不論是規模、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不小的差距。而且景區內容中項目同質化的東西多,吸引人、留住人的地方少。
7、旅遊商品特色不明顯
與深厚的人文資源形成反差的是我市旅遊商品開發不盡如人意,旅遊紀念品缺乏專業性和創新性,沒有特色且外地品種多於本地品種,致使來運旅遊的絕對人數增長較快,但旅遊綜合消費卻相對較低,2007年全省遊客人均消費625元,而運城只有593元。運城市旅遊仍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還不能滿足遊客的多方需求,也就帶不來較高的旅遊綜合效益。,
8、從業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我市旅遊從業人員中,高中級管理人才還很缺乏。景區景點的旅遊服務人員也缺少正規培訓和專業培訓,導游講解人員對全市根祖文化的內涵理解也亟需強化提高。整體看,目前的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仍停留在一般的接待階段,與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要求相比還不適應。旅遊服務人員的培訓工作還沒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視和措施上落實。

④ 文化旅遊的發展動力

文化旅遊的概念明晰之後,「創意」是文化旅遊的核心便順理成章了。創意的本質在於尋求特色和差異,與旅遊的本質一致。
一般旅遊主要是從資源的角度出發尋找差異和特色,不管其挖掘過程是否考慮了市場需求和競爭關系,著眼點仍不能脫離資源。文化旅遊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資源的束縛,它能夠綜合各種因素,包括資源、環境、市場、社會背景等諸多方面進行創造,亦即創意。離開了創意,文化旅遊亦將會失去生命力。
實際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創意產業在世界各地已經興起。其中英國、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較為典型,由政府親自出面來推動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印刷、建築設計等眾多方面。與文化旅遊較為密切的創意產業如演藝娛樂、民間工藝品生產銷售、會議展覽、文化節慶等。這樣,文化旅遊其實也在創意產業范疇之內。
創意產業也叫文化創意產業或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籠統地談論二者的區別和聯系。但文化旅遊業可以劃入文化產業范疇,原因一在於它們同以創意為核心;二在於它們的概念同是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界定的。文化產業源自創意,並以創意、創新為動力,文化旅遊業亦是如此。 文化旅遊策劃原則有哪些
對於文化旅遊策劃項目,旅遊策劃專家吳月湖博士認為:「文化旅遊策劃的原則主要有六個方面,分別是持續原則、精品原則、市場原則、特色原則、網路原則和滾動原則。生態優先、保護第一,旅遊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建立在對區內自然和人文資源充分保護的基礎上,做到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經營、永續利用;在生態質量與其他方面發生沖突時,包括與景觀質量發生沖突時,以生態質量優先;整體優化、容量控制:對區域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進行全面規劃,接待容量不超過生態承載力。
對於旅遊規劃項目的建設一定要有精品意識,主動營造旅遊精品,做到「精心規劃、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精心服務、精心管理」六個「精」,向高品位要效益,向高質量要市場,向品牌要競爭力,達到一流水平,重要的景觀既要求第一,又要求唯一。以區域的相應吸引力研究市場范圍與層次,以市場導向為基礎規劃建設項目。貫穿以人為本的精神,使旅遊區無論從硬質景觀環境,還是軟性動態項目,都著意於情景性、歸屬感、親和力的營造,使遊客在體驗觀覽的同時,享受到高品質的游歷體驗。
特色是旅遊目的地吸引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的所在,要從「中國三皇五帝游」、全省旅遊大系統的全局出發,突出特色,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體現區域互補、項目互補、功能互補、產業聯動的戰略思想。旅遊景點的開發不能單獨考慮,要與 周邊的景區景點配套,積極參與省內外旅遊協作體,形成優勢互補的旅遊網路系統。一次規劃,分步建設,動態調整,逐步到位。邊開發,邊運營,根據資金和市場的狀況,分期逐步實施。旅遊區的硬體與軟體相匹配,行、游、住、食、購、娛與安全、衛生設施,旅遊資源開發與客源市場開發,旅遊設施建設與旅遊人才培養等均需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要留有充裕的建設空地,以備將來發展需要。
文化旅遊如何產業化?
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重要性已經得到普遍認同,它可以凸顯一個城市、景區和度假區的個性,提升其品位和內涵,豐富遊客體驗,促進遊客消費。但是,知易行難。如何挖掘和利用文化做好文化旅遊?很多地方還是十分困惑、成效不大。
一、文化旅遊開發的基本路徑
首先,必須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文化,摸清家底。要分門別類,以圖片、錄音、錄影、書籍、雜志等多種形式對於各種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進行整理和挖掘,建立完整的文化資源庫。
其次,必須對文化旅遊資源的旅遊價值進行評估。文化資源不等於旅遊資源。中國是文化大國,各地都有很多地方文化素材。地方官員往往引以為自豪,號稱自己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璀璨。但是,它們有的是遺跡(如古田會議會址),有的是遺址(如赤壁之戰),有的是傳說(如「黃粱美夢」),有的是風情(如開漁、民歌),往往具有「小、散、虛」的弱點。
哪些文化資源可以做旅遊,哪些不可以做,要以旅遊吸引力為標准。一般而言,地方文化資源的開發重點素材是:
1.地方建築,民居、橋梁、城池、寺廟等,展現地方民居的風格、材料特點,讓遊客體驗其功能;
2.地方曲藝,如山歌、地方劇。對於外地的旅遊者,由於存在語言差異,宜以技術手段加上內容解說以能理解和欣賞。
3.地方飲食,包括地方菜、茶、咖啡、水果等等,應盡量向遊客展現其魅力。
4.民俗節慶,例如元宵舉行的客家梅州埔寨燒龍燈,還有客家山歌節、擂茶文化節、客家藝術節等。
5.歷史淵源,重大歷史事件(如戰爭戰役)、名人事跡。
6.民間工藝,如刺綉、年畫、剪紙等等。工藝品的用材,宜盡量使用當地的獨特材料,例如韓國濟州島用火山灰石頭雕刻的民間宗教人像。
第三,選擇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方式。文化旅遊的開發方式目前主要有以下5種:
1.博物館,這是最傳統的一種方式,如各地的名人故居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一些專題博物館(如雷州石狗博物館、濰坊風箏博物館)。
2.主題園、風情村(鎮)和街區,如鳳凰、周庄、陽朔西街(從開發手段上屬於「原生自然式」)、西安大唐芙蓉園和不夜城(「復古再現式」)、台灣九族文化村和雲南民族文化村(「集錦薈萃式」)、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原地濃縮式」)。
3.表演,如麗江《納西古樂》、鄭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各地《印象》系列。
4.嫁接,主題化——主題酒店、主題餐廳、主題度假村,如蘇州網師園的「古典夜園」、北京「傣家村」餐廳、台灣的大唐溫泉物語(唐文化)、廣東河源的御臨門溫泉度假村(巴厘島民俗文化)、北海的海景桃源酒店(木雕文化)。
5.節慶,如內蒙古的「那達慕」大會、回族的「古爾邦節」、白族和彝族的「火把節」等,本意並非為了發展旅遊業,不會長年存在,但在節慶期間會吸引大量的旅遊者。
一些地方的文化載體分布比較分散,如典型民居、展覽館、表演場地、名牌小吃餐館等各在一處,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短期內不能集中到一個旅遊景點內,只能採取「串點連線式」開發方式,組合包裝為一個精品線路產品,供遊客整體購買。在形式上它與「北京一日游」、「廣州一日游」是一類的,只不過後者內容不一定是文化旅遊。它對於散客主要通過旅行社和散客接待中心組織,需要更大的宣傳力度。
第四,巧妙營銷、強力營銷。要有文化營銷意識,例如製造媒體熱點事件,努力爭取國家和世界有關榮譽,爭取進入課本教材,爭取列入影視場景。寶雞法門寺通過佛指舍利巡展港澳台大型活動以及中央電視台系列片的演播成功地擴大了影響力。對於經費有限的文化旅遊景區,低成本的網路手段要積極運用。德慶龍母廟採用了簡訊營銷策略,對於宗教文化旅遊景點是一個創新。要細分市場,採取不同的營銷策略。
二、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四大原則
1.存真:尊重歷史,不戲說,可以再現,但是不一定全盤恢復。例如柏林牆,保留一段即可。要修舊如舊,盡量用傳統材料和工藝。
2.做深:挖掘其內涵,豐富其內容。文化旅遊要像講課一樣讓遊客通過游覽完全了解那段歷史——前因後果、大小人物、喜怒哀樂,要注意用細節打動遊客。
3.活化:不但要把虛的文化做「實」,讓遊客能夠直接看到,而且要做「活」。不能夠簡單地放幾個雕塑、擺幾個玻璃櫃子和凳子椅子。中國的博物館之所以不受遊客歡迎,原因主要就是沒有活化文化,要通過演出、互動、聲音、影像等讓人感受文化。
4.延展:要把文化旅遊資源以多樣化的形式開發利用,不能搞純粹的「門票經濟」,不能局限在靜態觀光層面,要積極發展文化旅遊商品、參與性娛樂。
三、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的四大手法
從國際國內的發展實踐看,文化旅遊產品應當有一定的規模,盡量集中布局,「小弱散差」的狀態是難以吸引遊客的。在區位市場有潛力的情況下,要創造條件,做出規模。如何「借題發揮」、做大做強?可以採用四大手法:
1.歸「類」:從點做到類,抽象化。如胡雪岩的題材,他屬於徽商,可以做徽商的文章;黃埔軍校,可以做出世界軍事的文章,結合介紹世界著名軍校。
2.擴「面」:從點做到面,如廣西壯族一些地方的銅鼓文化,可以做出全國或者世界鼓文化的文章。
3.延「線」:把點拉長出它的發展歷史鏈,如寧波東錢湖的宰相石碑遺存做出南宋石刻公園,介紹中國石刻發展歷史。一個古海港,可以做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風情、航海貿易發展史的文章。
4.拓「鏈」:形成產業鏈,如梁祝故里,可以利用其民間故事,做出婚慶文化產業,做出愛情文化產業園區。
如果按照這四大原則、四大手法,完全可以化資源為產品,化無形為有形,化虛為實,化小為大,打開市場。
最後要提的一點是,發展文化旅遊不必拘泥於本地文化,關鍵是在於客源市場定位。企業投資旅遊項目,應當以市場需求、投入產出為判斷准則。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政府要引導投資商提高文化水平和市場經營水平,現在的問題是,很多投資商懂文化不懂經營,搞成博物館自己孤芳自賞;或者就有經營意識不懂文化,沒有做出精品。做旅遊必須懂旅遊,懂旅遊必須多旅遊。

⑤ 有哪些特色文化旅遊展館值得一游

每個城市都有值得一游的地方,我來說說我去的幾個吧!

1、淮北鳳凰山綠色食品旅遊文化博覽館

淮北鳳凰山食品工業文化博覽館定位為中國食品文化博覽館,以「涵養生命的力量」為設計主題,從過去、現在、未來充分展示中國食品文化悠久的歷史與輝煌的成就,展示中國食品文化的多樣性和淮北地方食品工業的專屬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