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旅遊
Ⅰ 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去旅遊要注意哪些佛教文化
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佛教文化非常濃郁的國家,而因為泰國的物價相對比較便宜且距離我國比較近,因此很多人都把泰國當成是自己出國旅行的首選。那麼我們在旅遊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佛教文化,有人知道嗎?
旅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別人的這個文化,千萬不要在那些佛教文化濃郁的地方人面前去說一些跟殺生或者說是肉類相關的一些食品,否則的話可能會受到當地其他人的一些敵意,這是我們在旅行的過程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實總結來說也就是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包括一些當地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去泰國旅遊之前大家對於一些佛教文化周邊的注意事項都可以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一下,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加順暢。
Ⅱ 佛教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中應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最要緊的就是開發部門利用寺院去跟遊客要錢。寺院本是佛門為眾生敞開的,然而有些部門在通往寺院的路上為人們設置了收費的關卡,不交錢不讓過。更有甚者,有些部門強行的分寺院功德箱里的錢,還搶占寺院的地產。這樣,就斷掉了一部分人們的向善之路,傷了很多人的向善之心。這正是我們這些魔子魔孫們想看到的呢!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一下下。
Ⅲ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資源來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讓旅遊者了解佛像、菩薩像的表法意義,了解如來的真實義,才使之不虛此行。那樣能使旅遊成為轉變人生之旅,感恩之旅。
Ⅳ 自己熟悉的佛教宗教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介紹其特色與價值
佛教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一般都是名山大川,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位於山西五台縣,文殊菩薩道場,稱為「清涼佛國」;峨眉山,位於四川峨眉市,普賢菩薩道場,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譽;普陀山,位於浙江普陀縣,觀音菩薩道場,稱為「海天佛國」;九華山,位於安徽青陽縣,地藏菩薩道場,稱為「仙城佛國「。其它名山,大多是以佛教與道教共存的形式存在。例:南嶽衡山,道教稱」第三小洞天「,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但山下的南嶽大廟是佛、道、儒家文化並存,山上的祝聖寺、南台寺皆為佛教寺院。目前在傳入中國經過後面發展,目前為:1、漢族地區佛教(大乘佛教),2、雲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3、西茂地區佛教(藏傳佛教)。
Ⅳ 我國有哪些著名的佛教旅遊景點
聖地一:法門寺
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興起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為世界唯一釋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供奉地
聖地二:靈光寺
位於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佛家古剎,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為北京八大處。
聖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為藏傳佛教寺院,據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前只同意以8、12、16三個年齡段模樣塑像,並為之繪圖、親自開光。
聖地四:五台山
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聖地五:普陀山
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有眾多文物古跡。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為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2007年(丁亥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風景區。「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普陀山以其神奇、神聖、神秘,成為馳譽中外的旅遊勝地。
Ⅵ 如何就中國佛教文化的特色而進行旅遊開發
1 佛教文化的旅遊吸引力
1.1 信仰的力全吸引了大黃的朝艦旅遊者
在全世界有著數里可觀的佛教信徒, 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佛。對於佛教信徒來說,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它足以吸引這些信徒為了表達自己的崇敬和虔誠而不遠萬里來瞻仰朝拜, 從而形成龐大的朝艦人流。如號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 兒乎每天都吸引著人批香客; 各佛教宗派祖庭朝聖遊人也是絡繹不絕。在西藏,來自四面八方, 操不同方言, 穿戴不同服飾的人們, 不懼自然環境的惡劣和路途的艱險, 以三步磕一個等身長頭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軀丈量著漫長的朝佛路, 經過長途跋涉, 來到拉薩以便實現畢生的宿願。透過朝佛者純潔、堅定的目光, 目睹源源不斷的朝佛隊伍, 每一個旅遊者都會強烈地感受到釋迪佛的無比感召力, 這從古至今不斷地延續著的朝聖人流,也成為雪域高原上的一大奇觀。[1]
1.2 佛教的價值現給人以心靈的啟迪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有些人在繁榮物質文明和多元文化沖擊包圍中, 感到從未有過的精神緊張、情感空虛。有些人甚至喪失了目標和理想, 找不到行為准繩,精神上無所寄託。佛教文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 對生命和世界作出診釋, 對現實世界的人類具有明顯的啟迪、安慰寄情的作用。每個佛教徒的心中都有一個「來世」 和「佛國」 , 這使得他們在想每一件事, 做每一件事時, 都從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利, 對自己成佛是否有利出發。這一無限開放的心靈境界和終極的價值追求豐富了人生情趣, 提升了人格境界,使他們的心境在繁雜的世界裡, 處於一種寧靜、寬舒、坦然、達觀、淡泊的狀態。旅遊者目睹佛教徒的虔誠信仰, 不免會得到一些啟發, 即在生活和工作時, 既要有積極入世的態度,又要加些出世的心境去做事, 執著中要保持一份超脫, 追求中保持一份淡泊。在對待功名利祿的問題上, 不要刻意地追求, 要順其自然, 保持一顆平常心, 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解脫, 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和希望。所謂「用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工作」 也就是這個意思。
1.3 佛教藝術滿足了人們對美的追求
旅遊是個人以前往異地尋求審美和愉悅為主要目的而度過的一種具有社會、休閑和消費屬性的短暫經歷, 審美體驗是旅遊的本質特點口, 。絕大多數與佛教文化有關的物質和精神產品都具有震攝人心的美感。例如眾多的佛教名山, 無一不是「深山藏古寺, 幽徑通禪房」 , 給遊人提供了一種靜謐、祥和的時空, 令人心曠神怡: 寺廟建築布局的和諧美, 裝飾的堂皇美, 雕塑或繪畫的精緻美, 使其成為這種「凝固的藝術」 殿堂中的精品; 而極為豐富的佛教音樂和舞蹈又以那清悠的韻律, 深邃的內涵和獨特的表現方式, 在這一藝術領域中獨樹一幟。更有那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佛教環境氛圍, 漾溢著其它文化樣式所不具備的獨特的美感『」。
還有許多佛教文化遺存己無宗教活動, 完全成為藝術的殿堂, 或者是懷古的場所。敦煌莫高窟是聞名天下的佛教藝術殿堂, 中外遊客不遠萬里, 聚集鳴沙山下, 或默默不語,或指點贊嘆, 留戀忘返, 中國在這里與世界達成了心靈的溝通。西安的小雁塔有一種殘缺美, 有一種不屈的精神, 每當晚霞映襯出塔身那獨特的身影, 「 榮辱皆忘」 一語便不難理解。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常常令來自歐美的遊客駐步細觀, 不忍離去。
1.4 佛教深厚的文化內涵滿足人們的求知、求異的需求
人類有一種基本的心理性內在驅力—好奇、探索、求知, 這種驅力並不以生理上的需要為基礎, 也不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 純粹是一種先天的內在驅力。它是人類心靈正常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也是旅遊的一個根本性動因囚。對於佛教來說, 其多彩的歷史、精深的思想, 並由此派生出數量巨大的文學藝術作品、深奧的經典、生動的故事、引人入勝的典故、發人深醒的格言⋯ ⋯ , 再加上許多學富五車的名人志士, 風雲變幻的重大事件, 這一切都賦與佛教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人們在接觸它時, 無不為佛教文化這個神奇世界中所蘊藏的精神財富和知識所傾倒。許多佛教文化名人都是博學睿智的大師, 與他們直接交往, 會獲得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知識。此外, 佛教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不斷與各個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和民族心理結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旅遊者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區觀光游覽, 可以領略充滿濃厚佛教氛圍的民族風情, 充分滿足人們求異的心理需求。
Ⅶ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
佛教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用來搞經濟搞利益的,這點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佛陀教育,為了讓一切眾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至善圓滿究竟的教育。
以下摘錄一段:
1 在我們現前社會,佛教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是釋迦牟尼佛嫡傳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簡稱佛陀教育。這第一種,現在很少了,不多見了。第二種,變成宗教的佛教,這個很普遍,它不是教人了,它是跟鬼神打交道,做超度、法會,搞這些東西,對於教學疏忽了、不重視了。
2 第三種是學術的佛教,這日本帶頭的,在大學開佛經的課程,佛經哲學,這跟學佛是兩碼事情。把佛教當作學術、當作哲學來研究,不能夠身體力行,自己沒有用在身心上,真實利益得不到。
3 第四種,觀光旅遊的佛教,佛教變成觀光旅遊,寺院庵堂變成了名勝古跡,這在中國很盛行,在外國也不例外。第五種,企業的佛教,現在佛教有連鎖店,在世界各國有很多道場,就像分店一樣,企業化了,我聽說還有上市的,完全變了質。
4 第六種是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名義,欺騙眾生、訛詐眾生,對社會、對眾生有害而無利。佛教至少有這六種形式,我們得辨別清楚,不能學錯了。要是學錯了、學偏了、學邪了,就到三惡道去了,虧就吃大了,這種人太多太多了!
佛教是教學
http://www.qsxff.org/Html/?4234.html
佛陀教育是干這個事情的
http://www.qsxff.org/Html/?4536.html
學釋迦牟尼佛
http://www.qsxff.org/Html/?4180.html
佛教我們什麼?我們向佛學什麼?
http://www.qsxff.org/Html/?5130.html
Ⅷ 佛教旅遊文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廣東旅遊發展初期到現在,廣東沒有什麼著名的景區和景點可以在全國排上名次,甚至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旅遊產品,更...正確認識和把握未來我國經濟國際化趨勢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未來我國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特別是面臨著...
Ⅸ 中國十大佛教旅遊勝地
中國十大佛教旅遊勝地如下。
聖地一:法門寺
必去理由:始建於東漢末年,發跡於北魏,興起於隋,鼎盛於唐,被譽為「皇家寺廟」。為世界唯一釋迦牟尼真身佛骨舍利供奉地
法門看點:
1、由台灣李祖原大師設計的合十舍利塔,造型如同合十的雙手,中間鏤空部分則為一座傳統形式的唐塔,裡面永久安奉著釋迦牟尼佛指舍利,每月初一、十五對外展出
2、108米寬的佛光大道,象徵這由世俗走向成就的修行之路。東邊為佛陀勝跡系列雕塑;西側則為法界源流系列
3、珍寶館:1987年法門寺寶塔轟塌,法門地宮隨之驚現人世。隨之出土了數千件珍寶,包括錫杖之王-四股十二環錫杖;皇室專門供奉的金銀器121組;伊斯蘭琉璃器20餘件;十來件失傳千年的秘色瓷;700餘件供奉佛祖的織綉、服飾雜物等。現均陳列於法門寺博物館的珍寶館內
4、觀看法門往事:為大型佛文化互動體驗式演出,真實的再現了「痴僧」「朱子橋」「良卿法師」等真實人物捨身護法的傳奇故事
聖地二:靈光寺
必去理由:位於北京西山余脈翠微山東麓,有著1200多年歷史的佛家古剎,因供奉釋迦牟尼佛牙舍利而聞名於世,成為中外佛教徒朝拜的中心之一,為北京八大處。
靈關看點:
1、舍利塔:所供奉之佛牙為佛陀涅盤後存留世間的佛牙。舍利塔高達51米,八角形,十三層密檐塔格式。
2、心經壁:為趙朴初居士生前潛心恭錄,依山而築,為佛教僧宗每日必誦讀研修
3、羅漢牆:寬25米,高8.35米的羅漢牆雕繪著500羅漢,以浮雕手法,羅漢形象極具生動活潑,充滿著藝術想像力
聖地三:大昭寺、小昭寺
必去理由:為藏傳佛教寺院,據說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前只同意以8、12、16三個年齡段模樣塑像,並為之繪圖、親自開光。其中8歲及12歲等身像現今供於大小昭寺內,而16等身像則由於戰爭沉入了印度洋
旅遊看點:
1、從大昭寺金頂就可以看到大昭寺廣場,右邊元初山上是布達拉宮,遠處的「公主柳」相傳是文成公主所栽
2、大昭寺殿整個建築金頂、斗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而碉樓、雕梁則為西藏樣式,極具觀賞性。寺內更有長達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
3、大昭寺不僅僅是一座供奉眾多佛像、聖物以使信徒膜拜的殿堂,它還是佛教中關於宇宙的理想模式----壇城(曼陀羅)這一密宗義理立體而真實的再現
4、小昭寺又名上密院,藏語叫「居堆巴扎倉」,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密宗最高學府之一
聖地四:五台山
必去理由:國家五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更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五台看點:
1、為文殊菩薩道場
2、地處黃土高原,地旱樹稀,視野里呈現的是一個土黃色的世界,所以又稱金色世界
3、五台山方圓500餘里,海拔3000米,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壘土之台,故得名為「五台」
4、中國唯一一個青廟(漢傳佛教)黃廟(藏傳佛教)交相輝映的道教佛場
聖地五:普陀山
必去理由: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有眾多文物古跡。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為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普陀看點:
1、為「觀音之鄉」是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佛教聖地,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
2、四面環海,風景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凈地」
3、全山共有66種百年以上的樹木,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等,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
聖地六:九華山
必去理由:為地藏菩薩道場。古稱陵陽山、九子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
九華看點:
1、為皖南斜列三大山系,由天柱峰、蓮台峰、芙蓉峰、插霄峰、十王峰等各大山脈構成
2、為上古學仙修道聖地之一,更有化城寺、月身寶殿、慧居寺、百歲宮等古剎78座
3、李白曾有詩:「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於此卧雲松。」說的便是九華山
聖地七:峨眉山
必去理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為普賢菩薩道場;地勢陡峭,風景秀麗,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峨眉郡志》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艷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看點:
1、峨眉山為多種稀有動物的棲居地,動物種類多達2300多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遊人討食,為該山一大特色
2、峨眉山中所有的建築、造像、法器以及禮儀、音樂、繪畫等都展示出宗教文化的濃郁氣息。山上有報國寺、伏虎寺、洗象池、龍門洞、捨身崖、峨眉佛光等寺廟古跡
3、峨眉山的樂山大佛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聖地八:少林寺
必去理由: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為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因其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和不斷發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少林看點:
1、少林寺西約三百米處的少室山腳下,有一片中國最大的塔林。它南臨少溪,背依龍虎嶺,東接伏牛山脈,西依當陽坡,林木蔥郁,環境秀美幽雅,這就是著名的少林塔林,它是少林歷代高僧、住持方丈的墓寢。
2、嵩陽書院是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國家文物,四周群山環拱,溪水長流,景色宜人
3、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和塔林在內的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聖地九:白馬寺
必去理由:為佛教傳入中國的第一座寺院,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的伽藍、有中國「祖庭」和「釋源」之稱。
白馬看點:
1、歷史悠久,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跡為元明清時期所遺留
2、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3、白馬寺中的齊雲塔,直插雲霄。始建於五代時期,原為木塔,後被燒毀,在金朝大定年間重建此塔,距今已有800多年歷史
聖地十:布達拉宮
必去理由:為世界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旅遊看點:
1、為歷代達賴喇嘛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
2、主體建築的白宮,有各種殿堂長廊、擺設精美、布置華麗,牆上繪有與佛教有關的繪畫
3、布達拉宮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其建築藝術,是數以千計的藏傳佛教寺廟與宮殿相結合的建築類型中最傑出的代表,在中國乃至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