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遊發展
⑴ 徒步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城市的模樣千篇一律
大自然的魅力各有不同
⑵ 徒步旅行需要那些裝備
戶外裝備清單露營裝備:
帳篷:一般分三季帳、四季帳和高山帳。按使用人數可分單人、雙人、三人、多人帳。一般戶外店普遍銷售的是三季雙人帳,即春夏秋普通休閑露營活動常用,結構分雙層、單層帳。雙層帳外賬防雨,內帳透氣,在夏季天晴可不加外賬,因此雙層帳越來越普遍。帳桿分玻璃纖維桿和鋁合金桿,鋁合金桿較輕。
四季帳較少見,可在冬天使用,但也較為厚重,價格較高。
登高山特別是雪山,應用高山帳篷,通風、保暖、透氣且非常結實,能防12級大風,一般旅遊帳篷不適合高山地區。
背包:根據容量分小型背包30升以下,中型背包30-45升、大型背包45-80或更高。根據目的地攜帶的裝備選擇背包。一般周末兩到三天的野外露營活動,45-60升的背包合適(帳篷、防潮墊可未掛置頂)。戶外中大型背包一般都有良好設計的背負系統,使背負重量均勻分散到背上和腰上,並可調節。背負系統好壞是衡量背包好壞的重要因素。
睡袋:普通氣候條件可以用杜邦棉或其它棉的睡袋,根據溫標(睡袋保暖溫度的指標)選擇睡袋。在高山或高寒地區以高質量的羽絨製成的睡袋較好,一般1.5-2公斤的充填絨量即可。羽絨睡袋因容易壓縮,體積、重量都小,越來越受歡迎,但價格也較貴。
防潮墊或氣墊:物理防潮墊或充氣睡墊,用於與地面潮氣隔離,保持體溫及睡眠質量。
沖鋒衣褲:沖鋒衣泛指防水透氣的功能性外套,區別與雨衣是其透氣性,讓身體汗蒸汽容易揮發,保持身體的乾爽與舒適。著名的防水透氣材料品牌是Gore-Tex。
炊具與餐具:野外炊具一般指爐頭和燃料(氣罐)用於野外煮食燒水,攜帶非常方便。爐頭分油爐和氣爐,氣爐搭配氣罐較為常用。油爐又稱萬用爐,配合煤油、白汽油等使用,但價格貴,並且需要經常清理維護。餐具包括適用不同人數的套鍋、碗、刀叉筷子。
登山鞋:登山與野外行走,全方位對腳部提供良好的保護與緩沖,大大減緩疲勞。分登山鞋、徒步鞋,還有根據目的地型的其他功能鞋。
頭燈:戴在頭上的燈具,用於夜間活動,走夜路或營地活動,解放雙手。
水瓶/水袋:著名的SIGG水瓶和太空杯等。而水袋是專業水具,用於在行走中直接飲水。
另外,常見戶外裝備還有望遠鏡、防水袋、登山杖、各種刀具(瑞士軍刀)、指南針、功能手錶、GPS等等。
登山技術裝備:
登山繩:主繩直徑9-11毫米,長度在45m以上,常用長度為:45m、50m、60m.承受力在1500kg以上。輔助繩直徑6-8mm,承受力在800千克左右。登山繩一般為尼龍制,外有尼龍衣,有一定的彈性。 在攀岩中兩端分別與保護者和攀岩者相連。攀冰、登雪山時最好使用不吸水的干繩。
岩石錐:打入岩石縫中,用於懸掛繩索,起保護作用。
岩石釘:先用手鑽在岩石上打洞,再將岩石釘放入,擰緊,用於懸掛繩索,起保護作用。
安全帶∶用於攀岩、下降、攀冰、登山、探洞(縱)、爬繩、過草繩橋。是由尼龍
吊帶制,由雙腿帶和腰帶組合而成。
上升器:陡峭地形上升或保護時和安全帶、主繩配合使用。
繩套、吊帶常作為設保護點時使用。
鐵鎖(主鎖):現代登山用鐵鎖多為鋁合金製成,承受沖擊力在2000kg以上。在攀岩、攀冰、登山及其它冒險中用途廣泛。
冰鎬:是登冰雪坡地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可用於自我保護。
冰錐:用於攀冰,在冰壁設置保護點用。
冰爪:通過堅硬冰雪地形,捆紮在高山靴上的防滑器械,底面和前面有突出的尖齒,可在冰面上扎牢, 起到防滑和攀岩作用。
雪套:目的是防止風雪灌入高山靴內。
雪杖:在較緩的地形中代替長冰鎬,並兼探裂縫之用。
頭盔:防止雪塊、冰塊、石塊等飛落而造成意外。
雪鞋:積雪特別厚時,具有防止深陷的作用。
小冰鎬:指長度不超過55cm的冰鎬,多為鋼指,主要用於攀冰。
下降器:利用主繩下降時使用,鋁合金、鋼制。常用的有8字型、桶型,日字型。
高山眼鏡:防止冰雪地區性的強紫外線照射,防風避免雪盲。
羽絨衣物:高山高寒地區登山最有效的防寒衣物。
防風雨衣褲:在風雪天氣里用來抵擋風雨雪的襲擊。
毛衣褲:行進中有時無需羽絨服時,實用的防寒服裝。
手套:羽絨手套、毛手套、手套在冰雪作業時都應准備。 .
高山靴:為內外兩層的雙層靴,內靴為保溫防寒、外靴質硬、防水、防風、應付各
種環境,便於捆紮冰爪。
襪子:毛襪也是必備的防寒物品,手、腳是在高寒地區最易凍傷的部位,因此手套和襪子必須多攜帶一些備用。
防寒帽:頭部保暖之用,最好無帽檐。
冰錐:用於冰上的固定點,現一般使用合金的螺旋式。
雪錐:雪地上固定保護點的器械,根據積雪的深淺和硬度使用不同長短形狀的雪錐,多為鋁制。
炊具:攜帶型套鍋、套碗等,高山、高寒地區最好用吊式的。
指北針:辨別方向及輔助使用地圖。
手鑽;在岩石上打洞,以便放置漲岩釘。
滑輪:在長時間,長距離的攀登中,用主繩通過滑輪將過多過重的裝備拉上去。在過懸空處,利用主繩橋,將滑輪放置在主繩上,利用鐵鎖與自身的安全帶結合滑向目的地。
扁帶:在攀登中需要休息或做其他事時,將其放在保護點上,起自我保護作用。
夜壺:夜間方便器皿,攀登高海拔雪山時非常實用。
攀岩鞋:一種緊裹腳面的鞋,鞋底及鞋幫下半部分由防滑性極好的橡膠製成。
雪鏟:有鋁合金、塑料兩種,主要用於雪山營地整理和挖雪洞用。
掛環:鋼制,用鏍母將其與岩釘擰在一起,用來掛繩、鎖,起保護作用。 [編輯本段]如何選購戶外裝備背包 400 (一個入門型的登山包,什麼品牌不重要,但千萬不要搞那些一百來塊的外貿貨)
帳篷 350 (鋁竿的,防風雨性能都不錯,可以用很久不用升級)
登山鞋 500 (鞋子的重要性值得你花這個價錢,要求盡可能高的防水性能,其次才是透氣性)
睡袋(冬天)200 (普通中空棉的就可以了,羽絨的太貴)
(夏天)80 (抓絨睡袋)
沙灘鞋 150 (不要貪便宜搞那些仿冒的,要選擇正規的戶外品牌)
防潮墊 50
頭燈 50
▲這些加起來要 1200 這種檔次的裝備,就不用講究什麼牌子了,只要是正規廠家出產的,質量都是有保證的。以上為必須配置 。
以下裝備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最好也准備好
登山杖 200 (要搞就搞個比較正規的,不要搞那種四五十塊的便宜貨,那種還不如砍條竹子)
套鍋 200 (專為野外用餐設計,裡面配有炒鍋,1-2個煮鍋,湯勺,飯勺,幾個小碗,)
爐頭、氣罐 (也是專為野外炊事設計,避免自己打柴,生火的麻煩,特別是下雨天使用方便) 便宜的爐頭100塊左右,好一點的在300以上,區別在於熱效率高,省氣,放鍋上去以後穩定性好, 一次性的氣灌大約十幾二十塊左右。
防水袋 (裡面可以放些怕水的東西,如相機,手機,干凈衣服,當然也可以把臟衣服放在裡面防止弄臟其他物品,作用類似塑料袋,但密封性很好,很結實, 必要的時候可以往裡面吹氣在水面上做漂浮物用,漂起兩三個人沒問題。)
地席 (一張大約2*2或者1.5*2米的料子,有點象帳篷外帳,鋪在地上可以防水,臨時放點東西,或者墊著坐在上面活動,打帳篷的時候墊在帳篷底下可以保護帳篷底,重量大約只有幾量,帶上保證你每次出去總會用的上。)
水壺 (一個瑞士原產的SIGG水壺,可以保證你在那幾天遊玩的時候裝的水不會發臭)
沖鋒衣、褲 (100%防風,可以防中到大雨,有一定的透氣性,具體性能如何,要看你捨得花多少銀子, 便宜的幾百快,貴的幾千,主要是針對冬季,高海拔地區,低溫地區的活動設計)
快乾衣、褲 (主要性能就是被打濕以後能迅速乾爽,主要針對夏季、雨季,低海拔山區設計)
戶外運動服裝裝備選購須知:
戶外環境是瞬息萬變的,當下清風徐徐.陽光照耀,不到10分鍾之間馬上霧氣逼近,接著就狂風驟雨;在山下傾盆大雨,走入高山中反而陽光普照。這更突顯了運動服裝裝備選擇的重要性,才能保障戶外活動者的健康與舒適。
所以要根據三層穿法的概念去調整服裝准備:
內層:舒適層(lomgotysnle)
中層:保暖層(或絕緣層)(msalation)
外層:保護層(protection)
內層(lomgotysnle)的定位是〝舒服〞,只有舒服才能真正解讀排汗內衣的功能。尤其是通風透氣、排汗吸汗功能良好的運動內褲,最好選擇陰囊袋運動內褲。目前市場上有來自台灣的kingstyle(王者風范)運動內褲,其獨特的陰囊和陰莖隔離分割放置,通風透氣,還對陰莖順向定位放置,是戶外運動必備裝備。
再來是中間層(msalation),它是真正的保暖層,但是要分2方面設定:
靜態休閑類:它只要絕對的舒服和保暖就可以了,羽毛和先進科技的超綱人造纖維是不二選擇動態活動類:它不只是保暖,更是要將活動時的多餘熱量散發出來,不殘留在身體和衣服上,我想阿留申系列(polortecaleutim)是最佳的選擇。
最後是保護層(protection),它的意義是阻隔外在環境對人體的影響,而且更進而能多句幫助身體將多餘的熱量排出,所以它的材質是非常特殊的〝防水透氣材質〞(),因為科技的進步,已經有數種防水透氣布料的發明;經測試的結果,在〝乾燥靜態〞的環境下,各家功能大同小異相差無幾,但是在〝潮濕動態〞的實際戶外中,它的防水透氣性能就顯得差距很大;尤其是戶外活動琳琅滿目,選購時要留意其設計方向是否能滿足你。
背包選購須知:
在從事戶外活動時,背包的功能可說舉足輕重。它不僅在你活動時,緊緊地貼著你,它同時還必須配合你的步伐波動起舞;為了使你的戶外活動沒有缺憾,它必須能提供足夠的空間和功能。所以,在選購背包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從事的戶外活動,選擇合適的款式
例如,滑雪者的需求一定不同於騎自行車的人;爬爬郊山,就一定和爬大山的需求不同(更遑論需要扎營過夜的情形);如果同時還要從事攀岩、溯溪等活動時,也要考慮相關設備是否能與背包做完美的結合,同時不耗損多餘體力。
2、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背包,才是值得選擇的背包
例如Lowe-alpine所獨立研發的世界專利APSBackSystem,就為登山者細心設想,發展此型內架式負重系統,讓背包更精確的成為登山者的助力,而非阻力,有效的減少山難的潛在危險。
3、取得背包結構的充分信息
為了獲得完美的戶外活動旅程,出發前、將專業背包的功能了解透徹,以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境界,是很必要的功課。例如細部配件的使用方法,如何細部調整背負系統等;這些訊息有賴專業銷售人員的告知說明,還有購買者的用心學習喔!?模擬實境,於活動前操作演練。光說不練也不夠,只有實際背背看才知道。尤其是從事冒險級的登山活動,或海外長期自助旅行者,背上的行囊、就是自己第二個家,選購時怎可不慎!
戶外休閑運動鞋選購須知:
在戶外路面、可能布滿大大小小的碎石,同時有著崎嶇的、陡峭的坡度,所以平時在健身房或球場所穿的球鞋,都無法保證腳部不受傷害;這時,具有高摩擦力止滑鞋底,經防水處理鞋面及包邊條,可保護腳踝、腳跟的高密度泡棉,和強力吸震中底的專業登山健行鞋,才是戶外活動的第一選擇。
運動鞋合腳及舒適性最重要;記得要買比平常略大一號的鞋,因為戶外運動襪比平常的襪子厚實,同時登高山時更需要在里層再穿上排汗內襪,所以試穿時、一定要穿上兩層襪子。接著將腳趾往前頂,此時腳後跟需留有1趾的空隙;再將鞋帶綁好,踩上15度斜角的踏台,以測試腳尖及腳板側是否舒適。
最後再穿上兩只鞋子,四處走走,甚至試著上下樓梯,要直到確認完全舒適無虞才行。一般新鞋子至少每天試穿1-2小時,連續穿1星期,這樣才不至於在初次長途登山、健行時,嘗到「打腳」的痛苦滋味。使用防水保革油,可以延長鞋子的壽命、增強防水效果,每次長征後最好要保養一次。
⑶ 徒步旅行計劃
游俠是不需要太多的計劃的。順其自然才能見真情美景。我提兩個例子, 你自己參考一下吧。
1) 不知道國內有沒有一個美國電視影集的碟片《功夫》。是描述一個美國小孩子,到少林寺學功夫。後來長大了,誤殺了清朝皇帝的親戚, 逃回到美國尋根問祖。他過的可真是游俠生活。
2)我只能算是半個游俠。雖然不是很有錢, 但是工作之餘,總是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到處遊玩一番。
1999 年,被公司總部外放到美國南部兩個工廠去培訓一年。周末開著車子到處遊玩。最過癮的不是觀光景點, 而是不帶地圖, 車子加滿汽油, 開呀,開呀, 那裡有趣, 那裡停車。。。天黑了,就趕快上高速公路,開車回酒店。
2010 年, 到國內服務,工作結束後,自己給自己放假一個月, 玩了桂林,西安(包括五丈原 - 吊念諸葛亮,及壺口瀑布), 北京(到紫竹園看石刻古象棋棋譜),山東濰縣(吊念李愛瑞 - 400米奧運金牌得主), 上海(世博), 浙江金華 (孔明八卦村)。沒有太多的計劃, 當然啦,也吃了不少苦,但是還是很盡興的。譬如說,在壺口瀑布睡在窯洞里,第二天起來才知道咱們是跟各式各樣的爬蟲睡在一起。雖然睡得老骨頭腰酸背痛,但是很慶幸,沒有一條蜈蚣鑽進我的鼻孔里。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你有興趣可以到攜程的驢評網看我的游記。我的筆名是:波士頓老吳。
⑷ 我准備去徒步旅遊,大家幫我規劃條路線吧,到底去哪好,必須在圈內,太遠的去不了,太累了。詳細點
徒步旅遊太累了!還是做火車吧!
(已跑13個省份,22個AAAAA級景區)花費:2014年五月咸寧0元,六月安慶0元,六月江西0元,2015二月廈門1192元,三月黃石127元,四月杭州694.8元,五月廣州深圳1262元,六月桂林1940.8元,八月宜昌619.7元,九月西安251.2元,十月香港2162.26元。2016二月咸寧碧桂園0元,二月雲南7076.4元,四月北京1230.3元,五月泰安濟南1110.69元,六月岳陽長沙537.35元
⑸ 徒步旅遊怎樣才能實現邊旅遊邊賺錢
定下一個路線,你的時間需要非常充裕。搭便車,能吃苦,有時不怕做牛做馬,到一個地方就找機會打工。有專長最好,例如路上拍美麗的風景照賺錢。
吃得苦,霸得蠻。就一定可以實現你想要的。。
⑹ 哪幾個地區徒步旅遊消費者呈增長趨勢
9月2日在天津發布的《中國徒步旅遊發展報告》說,我國徒步旅遊消費者呈增長趨勢。這份報告是由博觀致遠微智庫首席專家、中國戶外戰略聯盟副秘書長梁強在中國(天津)旅遊產業博覽會上發布的。
報告指出,數據分析發現,徒步旅遊消費者最想知道的信息是徒步旅遊路線,佔比30.46%;其次是徒步旅遊景點介紹,佔比26.1;再次是與徒步旅遊相關的戶外知識戶外技能等信息,佔比24.16%。
徒步旅遊國內徒步目的地依然是以四川、西藏、新疆為熱門,受冬奧宣傳的帶動,東北三省、河北和北京也成為熱門目的地之一。總體看,我國徒步旅遊用戶分布呈現東部為出行地,西部和東北為目的地的態勢。
⑺ 徒步旅遊的不利條件
徒步旅行作為一種新型的戶外旅行方式,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青睞,它不僅鍛煉人的體魄與耐力,陶冶人的心靈和性情,促進人際交流,同時能夠激發人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使久居都市的疲憊心靈得到放鬆。可是徒步旅行的方式也存在風險,稍不注意也有可能發生意外,所以在這里給大家總結了徒步旅行的九注意,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最好是結伴而行,至少是3個人以上,途中可以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但又最好不要人太多,否則互相干擾,行動不便。行李帶得少而輕,但一定要帶一些常用葯。
2.出發前應對所需要經過的地區各方面的情況、自己的身體狀況(例如有下肢血管病、皮膚潰瘍及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當時的氣候條件有所了解。
3.要掌握步行速度,開始行走要慢行,幾天後再加快速度。每天途中應休息一次(時間長些),一般在中午。休息地點應避免烈日直曬和低窪、潮濕處。
4.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和營養的補充,不要長時間僅僅食用干糧,要盡量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5.徒步時較為理想的是穿旅遊鞋或專用的徒步鞋,因為此種鞋不僅有一定彈性,對大腦能起到適度的緩沖作用,而且還能減少因長距離行走而引起的腳脹。
6.如果是進行長途徒步旅行,出發前最好進行幾次適應性訓練,逐漸加大運動量,以增強耐力。行走時,用腳板著地,用力要適中,保持身體平衡。
7.每天徒步步行結束後要用溫水洗腳,以解除疲勞。腳掌有水泡時,可用針(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燒一下)穿孔引出水,再塗上紅葯水,防止感染。切記不要將皮撕下,這樣容易感染更會加重腳部的疼痛。
8.徒步上山時,身體要略向前傾,攀登陡峭山坡應走之字形路線;下山時,身體應稍後仰,放鬆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
9.徒步旅行應根據自己的身體條件確定每日的行程,一般每小時走4~5公里。每走一程,可選擇樹蔭、涼亭等處休息15分鍾,以恢復體力。
⑻ 徒步旅行給人們帶來的是什麼
是心靈的一次洗禮和凈化
⑼ 徒步旅遊的人的個性特徵的具體表現是什麼
旅遊的人特徵主要表現在身體素質非常好有一個非常健康的身體而且他非常有毅力能堅持有韌性
⑽ 自助旅遊和徒步旅遊的區別
(一)自助旅遊的概念
人們通常用按是否需要通過旅行社等旅遊代理機構來劃分團隊遊客與散客 ,但隨著旅遊服務機構業態的發展以及旅遊中介服務項目不斷豐富,人們自行安排旅遊的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散客市場中有一個群體表現出共同的特徵明顯地有別於一般散客,人們將這一群體的旅遊行為稱之為自助旅遊 。
自助旅遊是一種時尚的旅遊方式,可以表述為:以"張揚個性、親近自然、放鬆身心"為目標,完全自主選擇和安排旅遊活動, 且沒有全程導游陪同的一種旅遊方式。自助旅遊在旅遊組織方式和旅遊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特徵:
首先是旅遊活動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對旅遊目的地和行程的確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標準的選擇、游覽項目的安排等方面擁有個人自主權。同時,自助旅遊還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臨時調整或改變行程;
其次是旅遊目的主要以休閑、度假、娛樂、健身、求知、探險和滿足個人特殊愛好等消遺性目的為主;
第三是沒有全程領隊、導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遊者自已打理一切旅遊活動,因此旅遊者在擁有自主權的同時,也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和旅行經驗。
從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遊與散客旅遊這兩個概念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既有重疊,又有明顯區別。從旅行的組織方式上看,兩者都是自行設計旅遊線路、自行安排相應的旅遊活動,但自助旅遊並不排除通過包括旅行社在內的中介機構進行預訂(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設施)。但從旅遊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遊目的涵蓋廣泛,而自助旅遊更側重純旅遊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務、商務和會議旅遊以及由接待單位負責安排的旅遊活動,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閑消遣型旅遊活動也應視為自助旅遊。
(二)自助旅遊的類型
目前,自助旅遊的類型有多種,可按交通方式、旅遊目的、旅行距離、消費等級、旅遊活動內容等標准進行分類,本文主要側重按交通方式和旅遊目的來劃分。
按交通方式可分為:自駕車旅遊、自行車旅遊、徒步旅遊等;
按旅遊目的可分為:休閑度假自助游和專業目的自助游兩類,而專業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學求知自助游、極限探險自助游、特殊興趣自助游(攝影、登山、滑雪、高爾夫等)等。
(三)自助旅遊的特點
自助旅遊者追求在旅遊中的自主性,或張揚個性、或放鬆身心;與整體旅遊市場相比,他們的出遊率較高,旅遊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們大多來自經濟發達地區,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較高。他們在旅遊過程中表現出如下特點:
1.兩種類型的自助旅遊者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有明顯不同
休閑型自助旅遊者多以家庭為單位,或流向以海濱為代表的度假型旅遊目的地,或流向城市周邊的景區(點),而對城市周邊游來說,自駕車旅遊是比較流行的交通方式;專業型自助旅遊者則追求新開發甚至尚未開發的旅遊目的地,尤以西部地區更受青睞。他們在旅遊目的地及出遊時間的選擇上都具有避熱傾向,或是避開觀光型的熱點旅遊目的地,或是避開其高峰旅遊期、反季節游覽熱點景觀,領略不一般的風景,總之,人頭攢動的場面是他們最不願看到的,這個特點客觀上對緩解供求矛盾起到一定作用。
2.自助旅遊者的參與度高,屬於深度旅遊。
由於需要自己安排一切,自助旅遊者們通常在出行前做充分的准備:收集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資源、當地風土人情等相關信息,設計線路,選定交通工具、查詢航班及車次情況,根據預算條件查找相應的住宿設施,進行票務預訂,對於自駕車、自行車旅遊者來說,必要的裝備及路況信息的准備更是必不可少。這種准備工作使旅遊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旅遊目的地,而不僅僅是旅遊景區(點)的情況。
在旅遊過程中,自助旅遊者的食、住、行、游、購、娛都更貼近當地人的生活,能更真實地接觸當地居民,感受當地的自然、歷史、風土人情及社會習俗,其參與度更高。同時他們還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就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題對目的地進行深度了解。而參加常規旅遊團似乎總是與當地人隔得很遠,旅遊者基本上都是在專門接待旅遊者的定點飯店、定點餐廳、定點商店之間活動,就連像民族歌舞、婚俗這樣的"民俗風情"展示也往往帶有很強的表演性,甚至演化成變相收費的項目,極易使旅遊者與東道居民互生成見,有悖旅遊增進交流與理解的宗旨。
3.與團體旅遊相比,自助旅遊的出行規模小,同行者志趣相投,更易達成一致;同等規格標准下,比參團旅遊花費更高,並體現出特殊的消費心理:一方面陶醉於精打細算、討價還價,尤其是住宿、當地交通等基本要素,但對一些價格彈性較大的產品卻顯現出不俗的購買力,對"特色"更是格外偏好,比如特色旅遊項目、獨特的工藝品、地方美食等等。此外,盡管自助旅遊者在旅行過程中費心費力,但滿意度依然較高,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針對旅行社的投訴越來越多,當然,這與自助旅遊者投訴無門也有一定關系。
徒步旅遊是包含在自助旅遊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