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公司發展戰略
A. 1.什麼是旅遊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
旅遊產業發展戰略與規劃,是指綜合運用各種理論分析工具,從當地實際狀況出發,綜合國際國內及區域經濟發展態勢, 對當地旅遊產業發展的定位、產業體系、產業結構、產業鏈、空間布局、經濟社會環境影響、實施方案等做出至少3-5年的戰略性發展規劃。產業發展戰略規劃至關重要,因此成熟規劃設計院提出,戰略性規劃必須通過資源整合實現價值再造,成熟規劃設計院一直以來堅持調研先行,策劃跟進,規劃落實的原則,從數據分析、現場勘查到可行性分析,進行全方位的戰略性規劃,為當地量身定做成熟的戰略性規劃方案。
成熟企劃通過為某區域制定產業發展戰略規劃,幫助客戶選擇因地制宜的產業和建立產業發展體系;明確主導產業發展方向、抓住重點,制定詳細的產業發展路徑;設計重點任務和措施,集聚產業要素資源,打造具有競爭力、可持續的產業鏈經濟,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總體發展。
B. 景區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有哪些舉措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北京中景合天。
C. 如何謀劃全域旅遊發展 定位 發展戰略
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這方面介紹挺多。
8月25日,記者從2016年全國旅遊工作研討班上獲悉,今年下半年,「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在首批262家基礎上,將新增100家。
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實現信息互動、客源互動、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為目標的區域合作,已成為旅遊開發的重要趨勢。今年以來,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加速產業轉型升級,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積極響應,全域旅遊正在全國凝聚起強烈共識。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傳統的以抓點為特徵的景點旅遊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無法支持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需要對國家旅遊發展戰略再定位,推動全域旅遊發展。「發展全域旅遊,通過有機整合區域資源、促進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社會共建共享,豐富旅遊業的內涵和外延,放大旅遊業的經濟、社會、環境的綜合效益,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使旅遊業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今年上半年,國家旅遊局公布了首批262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這262家單位不僅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也囊括了旅遊業發展的重點區域,成為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戰略依託。
浙江桐廬縣提出「全方位保障、全景化打造、全產業融合、全領域覆蓋、全社會參與」的五全舉措;南京市江寧區提出「規劃引領與規劃指導相結合、分類試點與分批推進相結合、功能布局與體系完善相結合、示範創建與項目支撐相結合、運營管理與宣傳推介相結合、督查指導與組織保障相結合」的六結合措施。一些地方還從省域層面探索全域旅遊發展模式創新,雲南以「旅遊+互聯網+金融」模式構建全域旅遊新格局,貴州成立全域旅遊品牌國際傳播發展中心,京津冀成立鄉村旅遊協同發展平台等。
國家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域旅遊創建驗收寧缺毋濫,成熟一批公布一批,使全域旅遊創建工作取得切實成效。」
D. 求:旅遊業品牌發展戰略的英文資料
Fir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brand strategy
Brand-driven business is tourism enterprises to truly realize the value of the assets, brand strategy is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1, for the correct positioning of the tourism market
This is a city or region of the core values of tourism image. To build a city or regional tourism image of the tourist center of the issue of brand building, which requires integration of the tourism image of factors, a comprehensive tourism information to the image displayed, showing the face of tourism consumers, so that the target audience of urban or tourist areas have a clear the impression that stimulate their awareness, the desire to participate.
2, shaping the meaning of brand
Fifty years ago, the value of tourism enterprises by nearly 80% of tangible assets such as plant, equipment and inventory and so on. Today, tourism enterprises for nearly 50% of the value of a decision by the intangible assets. These usually do not directly appear in the accounts, the relatively difficult measurement. However, these asset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brand of tourism enterprises.
Shape the quality and content of the brand, improve customer loyalty is one of many tourist enterprises trends. Food and beverage market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existing business model of the "bottleneck" and change consumer hotel "luxurious style, but very expensive business deserted" the view of the Xiamen Jinyan Hotel in the food and beverage operations, bold innovation, and make full use of Xiamen Airlines Hotel , Quanzhou Aviation Hotel, Wuyishan Zhuang restaurant chain advantages of centralized purchasing, and Xiamen, through 23 large-scale fishing vessels to establish cooperation alliances, as well as rely on the Xiamen Airlines flight advantages, expand the vision of the procurement as well as outside the country, as far as possible, rece the food and beverage procurement cost and establish a high-end hotel concept of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of the consumer. In ensuring high-quality food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hotel continue to introce new dishe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consumer demand, a growing business is booming, catering turnover ranking the top hotels in Xiamen. At this point, that is often said the "soft power." For "soft power" the more adequ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ft power" a higher level of attention, a city or region's tourism procts and services will be needed for people. Brand can be said is a "soft power" of the Dacheng, is "soft power" a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Today, tourism is not the consumer robots, they have not just simply take out travel procts, but in the choice of a concept and attitudes.
3, based on the quality of system management, brand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and scientific proceres.
At present, China has introced a number of tourism enterprises ISO9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established a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ome also adopted the ISO9000 quality system certification, so that scientific brand management,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hina is already 28 to implement the World Heritage ISO14000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tandards, and six have been through thi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However,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the introction of ISO9000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t is only for tourism enterprises to create the conditions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but by no means a magic weapon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an be copied, but the concept of brand can not be copied, can not be copied, only the concept of tourism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truly creat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4, through the network operations, to achieve brand expansion.
Tourism businesses are tourism services are intangible procts, the proction process is the consumption process, visitors can not purchase procts that immediately come into contact with. Relative brand instrial procts, it is soft, and the need for consumers to enjoy services in the course of feelings. Therefore, a travel agency or hotel can attract more tourists, but also to visitors to its brand influence. Moreover, the tourism proct of its proction and consump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decision to promote the tourism brand can not be like any other brand of instrial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flow of procts to achieve, and only by consumers - to achieve the flow of tourists, thus for tourism enterprises, network operators must pass in order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expansion of the brand.
Second, brands with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rand and the future of tourism showe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First, is the only way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pain Tourist Office in China on behalf of Arthur羅克拉韋爾said: "Europe's' China fever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many travel agencies in Spain, said the Chinese tour groups to the sale of bread to sell as fast as like. "However, the desire for quick profits brought about by a number of issues, such as an increase in theft cases, travel agencies, agreed to randomly change the lines, attack on the tourists sit idly by and so on, have begun to appear. Chinese tourists to travel on the local travel agents complained repeatedly, some smaller travel agencies in order to earn quick money disregard the interests of home visitors, tourists and tour guides resulting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etween. These discordant phenomenon that in a competitive era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need to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brand, it will help tourism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surging in the right navigation, on the other side towards success.
Secondly, the established market position, create a number of travel brands and rece the impact of market competition.
To develop tourism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should only have a global brand, from the surface, the answer is obvious, it should be in the affirmative. How to build a global brand in China this? Shanghai Ogilvy & Mather advertising Zhang, senior planning officer said: "Brand advertising is not the only means of establishing a strong brand can bring to consumers the memory of a moment, while the value of this memory is impossible to measure,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will b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s the quality of clients rather than the number of customers. "
Over the years, Guangxi, Yunnan, Inner Mongolia, Fujian, Zhejiang, Huangshan, Wuyishan scenic tourist city and so have introced a wide range of tourism procts, to create their own brand of tourism. Northwest Yunnan in China, there is a with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able to the Grand Canyon of the East Grand Canyon - Grand Canyon River. Nu Autonomous County of Gongshan Dulong territory and give full play to advantages of resources to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e, want to create "Three-River Pearl," "River Grand Canyon" world-class tourism brand. In 2006, announced to buil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o possession of Princess Wencheng legend, the myth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Tea Horse Road, the theme of anecdotes唐蕃古道"Seven brand" the project. Fujian also focus on creating Gulangyu music culture, political culture vessel Fuzhou, Wuyishan World Heritage, Putian Meizhou Mazu belief, Quanzhou Maritime Silk Road, Zhangzhou Tianfu Tea, seven土樓Yongding tourism brand.
Third, the franchise brand and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 search for "famous brand" shock effect.
China Franchise Association Franchising is defined as "the concession will be of its own trademarks, trade names, procts, patents and proprietary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l, such 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the franchisor under a unified business model to engage in business activities to pay the appropriate license fee. "This franchise is characterized, it will a unique commodity, trade marks, patents and business model a set of combination of complex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一、旅遊品牌的發展戰略
品牌驅動經營,是旅遊企業資產價值的真正體現,品牌戰略是科學的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以下環節:
1、進行正確的旅遊市場定位
此乃一個城市或者地區旅遊形象的核心價值。構築城市或者地區旅遊形象,是旅遊品牌建設的中心問題,它要求整合旅遊形象因子,將旅遊形象信息綜合地表現出來,呈現在旅遊消費者面前,使目標受眾對城市或者地區旅遊產生清晰、明確的印象,激發其感知、參與的慾望。
2、塑造品牌的內涵
五十年前,旅遊企業價值的將近80%由有形資產,如廠房、設備和存貨等組成。如今,旅遊企業價值的將近50%由無形資產決定。這些內容通常不會直接顯示在賬目上,相對難以測算。但是,這些資產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旅遊企業的品牌。
塑造品牌的品質和內涵,提高客戶的忠誠度,是許多旅遊企業的一個發展趨勢。為了突破餐飲市場原有經營模式的「瓶頸」,轉變消費者對酒店「豪華氣派,但價格昂貴,生意冷清」的看法,廈門金雁酒店在餐飲經營中,大膽創新,充分利用與廈門航空賓館、泉州航空酒店、武夷山莊連鎖餐飲集中采購的優勢,通過與廈門23艘大型捕撈船建立合作聯盟,以及依託廈門航空公司的航班優勢,把采購的視野擴大到全國乃至境外,盡可能降低餐飲采購成本價格,樹立高檔酒店平民化消費的理念。在確保菜餚高品質的前提下,酒店不斷推出新菜式,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人的需求,生意日益紅火,餐飲營業額排名廈門市各酒店榜首。在這一點上,即是人們常說的「軟實力」。對於「軟實力」的認知越充分,對「軟實力」的重視程度越高,一個城市或者地區的旅遊產品和服務就越能夠為人們所需要。品牌可以說是集「軟實力」之大成,是「軟實力」的一個重要表現。如今,旅遊消費者並非機器人,他們已不僅僅只是簡單地購買旅遊產品,而是在選擇一種觀念和態度。
3、依託質量體系管理,使品牌管理規范化、程序化和科學化。
目前,我國許多旅遊企業引進了ISO9000國際標准,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有的還通過了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使品牌管理科學化,與國際標准接軌。我國正已28處世界遺產地推行ISO14000國際環境管理標准,並且已有6處通過這一環境管理體系。但必須強調的是,引進ISO9000國際標准,它只是為旅遊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條件,但絕不是形成競爭優勢的法寶。質量管理體系皆可復制,惟有品牌的理念不可復制,只有無法復制的理念才能真正為旅遊企業創造競爭優勢。
4、通過網路化經營,實現品牌擴張。
旅遊企業提供的產品是旅遊服務,是無形商品,產品的生產過程也就是消費過程,遊客對所購買的產品無法馬上接觸到。相對工業產品的品牌而言,它是軟性的,需要消費者在享受服務的過程中感受的。因此,一家旅行社或者酒店能否吸引到更多客源,也在於其品牌對遊客的影響力。不僅如此,旅遊產品其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決定了旅遊品牌的推廣無法像其他工業企業的品牌那樣,通過產品的流動來實現,而只能通過消費者——遊客的流動來實現,因而對於旅遊企業而言,必須通過網路化經營,才能實現品牌的有效擴張。
二、品牌與旅遊的未來發展
品牌與旅遊的未來將呈現如下特點:
第一,是參與國際競爭的必由之路。
西班牙旅遊局駐華代表阿圖羅·克拉韋爾說:「歐洲的『中國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許多西班牙旅行機構都表示,去中國的旅行團的銷售情況就像賣麵包一樣快。」然而,迅速獲利的渴望帶來的一些問題,如盜竊案件增多、旅行社隨意改變約定線路,對遊客遭受攻擊坐視不管等,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到中國旅行的遊客對當地旅行社的抱怨頻頻,一些規模較小的旅行社為了賺取外快置遊客利益於不顧,造成遊客與導游之間的矛盾沖突。這些不和諧的現象,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競爭年代,國際品牌創建的必要性,它將幫助旅遊企業在洶涌澎湃的國際市場中進行正確的導航,駛向成功的彼岸。
第二,確立市場定位,打造多項旅遊品牌,減少市場競爭帶來的沖擊。
開拓國際市場的旅遊企業是否應該只擁有一個全球品牌,從表面來看,答案顯而易見,應該是肯定的。中國怎樣打造全球品牌呢?上海奧美廣告資深企劃人員張潔認為:「廣告並不是建立品牌的惟一手段,一個強勁的品牌能否給消費者帶來一個瞬間的記憶,而這個記憶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關注的焦點是客戶的質量而不是客戶的數量。」
數年來,廣西、雲南、內蒙古、福建、浙江、黃山、武夷山等風景旅遊城市也都推出多種旅遊產品,打造各自的旅遊品牌。在我國滇西北,有一條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相媲美的東方大峽谷——怒江大峽谷。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充分發揮境內優勢資源,把旅遊與民族文化有機結合,欲打造「三江明珠」、「怒江大峽谷」世界級旅遊品牌。2006年,青藏高原宣布打造以文成公主人藏傳說、昆侖山神話、茶馬古道、唐蕃古道軼事為主題的「七大品牌」工程。福建也著力打造鼓浪嶼音樂文化、福州船政文化、武夷山世界遺產、莆田湄州媽祖信仰、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漳州天福名茶、永定土樓七大旅遊品牌。
第三,品牌與特許經營權的密切結合,尋求「知名品牌」震撼效應。
我國特許經營權協會對特許經營權所下的定義是「特許人將自己擁有的商標、商號、產品、專利和專有技術、經營模式等按照合同規定,在特許人統一業務模式下從事經營活動,並向特許人支付相應的費用。」這種特許經營權的特點是,它將某項獨特的商品、商標、專利權與一整套經營模式組合而成的知識產權綜合體。
E. 我國旅遊市場發展戰略是
堅持以國內旅遊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
F. 如何運用4p營銷策略促進旅遊企業的發展
市場營銷中4p指的是 產品 價格 渠道 促銷
產品就是旅遊產品的開發,維護
價格就是定價
渠道也稱分銷,就是下級的經銷商代理商,幫助你推銷旅遊產品的
促銷就是讓利優惠打折等促銷手段
利用以上四點,結合市場調查中的顧客需求,就可以制定出市場營銷戰略組合方案,從而進行營銷活動,提升業績與公司利潤。
手打不容易,望採納,祝生意興隆
G. 跪求一篇旅遊系畢業論文:論旅遊飯店發展戰略分析
目 錄
CONTENTS
引言………………………………………………Ⅰ
第一部分 定義及投資特性分析
第一章 旅遊產業相關概念及行業投資特性分析 1
第一節 旅遊產業相關概念及旅遊類型劃分 1
第二節 旅遊產業的特徵 3
一、綜合性 3
二、關聯性 3
三、敏感性 4
四、季節性 4
第三節 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5
一、國際旅遊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5
二、旅遊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先導部門 6
三、旅遊業正逐漸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 6
第四節 行業的投資特性分析 8
一、我國旅遊業正步入快速成長期 8
二、旅遊行業前景看好 9
三、行業的贏利性分析 10
四、旅遊業進入壁壘和退出機制 12
第二章 中國發展旅遊業的優越條件 15
第一節 國民經濟結構與旅遊業發展的關系 15
第二節 GDP增長與旅遊業發展的關系 18
第三節 我國自然旅遊資源分類 19
第四節 我國人文旅遊資源分類 26
一、古人類遺址 26
二、古代偉大工程旅遊資源 26
三、歷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築旅遊資源 27
四、宗教旅遊資源 29
五、陵墓旅遊資源 34
六、古典園林旅遊資源 36
七、民族習俗資源 36
第五節 中國旅遊資源綜合評價 37
一、多樣性 37
二、豐厚性 38
三、古老性 38
四、奇特性 39
第二部分 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三章 國際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 40
第一節 世界旅遊業現狀 40
一、國際旅遊業狀況 40
二、2001年世界旅遊業整體規模狀況 42
三、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前景 44
四、世界旅遊業的變化趨勢 45
第二節 9.11事件對全球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46
第三節 世界主要旅遊地區市場分析 47
一、法國 47
二、西班牙 50
三、美國 51
四、英國 52
五、義大利 54
六、德國 54
七、澳大利亞 55
八、澳門 59
九、香港 61
第四章 中國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 66
第一節 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歷史 66
第二節 中國旅遊產業鏈組成分析 103
一、產業概況 103
二、國內旅行社經營情況分析 111
三、國內旅遊飯店業發展現狀分析 140
四、旅遊交通業 154
五、旅遊餐飲業 161
六、旅遊商貿業 164
第三節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特點及前景分析 168
一、我國旅遊業發展的主要特點 168
二、現階段我國旅遊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70
三、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前景預測 176
第四節 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國際比較與差別分析 178
一、我國旅行社同外國旅行社相比差距明顯 179
二、各國的旅遊管理體制的比較研究 180
三、與國際比較我國旅遊管理體制的差距 184
第五章 2002年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86
第一節 2002年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86
一、國內旅遊市場概況 186
二、城鎮居民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90
三、農村居民國內旅遊市場分析 197
四、國內旅遊服務質量現狀評價 198
第二節 2002年各地旅遊接待情況 199
一、華東旅遊區 199
二、華北旅遊區 201
三、中原旅遊區 203
四、中南旅遊區 204
五、西南旅遊區 205
六、華南旅遊區 207
七、東北旅遊區 207
八、青藏旅遊區 209
九、北疆旅遊區 210
十、西北旅遊區 210
第三節 各地旅遊接待情況比較分析 211
一、各地區旅遊業呈不同的發展階段 211
二、各旅遊區國內旅遊收入受該地區經濟實力的影響
較明顯 211
三、各地區國際旅遊收入受該地區經濟實力和地理
環境、歷史背景等多重因素影響 212
第六章 入境旅遊市場分析 214
第一節 我國入境旅遊基本情況 214
一、2001年全國接待總量及歷年的增長變化情況 214
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入境旅遊接待和收入
情況 216
三、主要城市入境旅遊接待和收入情況 218
第二節 我國入境旅遊市場分析 220
一、入境旅遊客源資源市場情況 220
二、入境旅遊者在華花費及構成情況 224
三、入境過夜旅遊者在華停留時間 225
四、入境旅遊者來華次數 226
五、入境旅遊者流向 227
六、入境過夜旅遊者行程 228
七、入境過夜旅遊者在華住宿的設施選擇 229
八、入境旅遊者對我國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 230
九、入境旅遊者對我國旅遊接待設施的評價 231
十、入境旅遊者對我國旅遊價格的評價 232
十一、入境旅遊者感興趣的旅遊景點 233
十二、入境旅遊者感興趣的旅遊商品 233
第三節 日本旅華市場及其開發策略 234
一、日本海外旅遊市場格局 234
二、日本海外旅行的流向變化 235
三、日本旅華市場的近期前景及開發策略 235
第四節 韓國旅華市場分析 237
一、韓國旅華市場現狀及特點 237
二、旅華市場的促進與制約 238
三、旅華市場趨勢與展望 239
第五節 台灣入境旅遊市場分析 240
一、台灣客源市場的特徵 240
二、台灣客源市場的基本走向和旅遊產品開發 242
第六節 入境旅遊的特徵及發展趨勢預測 246
一、2001年全年入境旅遊市場的主要特徵 246
二、現階段入境旅遊市場的主要特徵 247
三、入境旅遊市場趨勢與展望 249
第七章 出境旅遊市場分析 250
第一節 出境旅遊市場概況 250
一、出境旅遊市場概況 250
二、旅行社組織出境旅遊市場概況 255
三、出境旅遊主要方式 255
四、出境旅遊目的地概況 256
五、出境旅遊主要客源地 259
第八章 假日旅遊市場分析 260
第一節 假日旅遊基本情況 260
一、2002年春節旅遊市場 260
二、2002年「五一」黃金周旅遊市場 260
三、2002年「十一」黃金周旅遊市場 261
第二節 2002年「五一」旅遊市場分析 262
一、2002年「五一」黃金周著名旅遊景區接待情況分析 262
二、2002年「五一」黃金周酒店接待情況分析 263
第三節 假日旅遊的滿意度調查 265
一、過去一年人們大多外出旅遊過 265
二、旅遊多選在節假日和休假日 265
三、風光、費用、交通等是決定消費者是否旅遊的
關鍵因素 266
四、名氣、收費和景點安排是消費者旅遊選擇旅行社
的主要條件 267
五、旅行社報價懸殊使消費者心有不滿 267
第四節 假日旅遊市場特點及發展對策 268
一、2002年假日旅遊市場特點 268
二、假日旅遊發展存在問題 271
三、假日旅遊發展對策 271
第九章 國內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分析 273
第一節 西南市場(四川、貴州等) 273
第二節 華東市場(江浙水鄉、蘇杭等) 275
第三節 東北市場 279
第四節 華南市場(珠三角) 281
第五節 華北市場(山東、北京等) 283
第六節 國內典型旅遊景點分析 286
一、歷史文化類 286
二、杭州未來世界 288
三、海濱旅遊區 289
四、深圳微縮景區--錦綉中華 294
五、豐都鬼文化主題樂園 296
六、自然風景游覽區 297
第十章 主題公園在我國的發展 299
第一節 世界主題公園的發展歷程與趨勢分析 299
一、主題公園的定義 299
二、世界主題公園的產生及發展 299
三、世界主題公園發展的主要特徵及發展趨勢 303
四、世界著名主題公園的經營管理模式分析 310
第二節 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回顧與現狀分析 317
一、我國主題公園的發展回顧 317
二、中國主題公園產業特性分析 319
三、中國主題公園產業存在問題 321
四、中國主題公園產業前景分析 323
第三節 我國典型主題公園比較 325
一、我國主題公園的經營模式 325
二、蘇州樂園競爭取勝之道 325
三、深圳三景區成功的奧秘 330
四、主題公園上市公司比較分析 333
第四節 我國主題公園發展存在問題 338
一、我國主題公園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39
二、主題公園經營成敗的要素 339
第五節 我國主題公園發展的營銷策略 340
一、中國主題公園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要素 340
二、准確的細分市場 341
三、獨特的主題創意 341
四、品牌的快速滲透 343
五、與旅行社的合作營銷 343
六、靈活定價 344
第六節 旅遊項目投資方向建議 344
一、准確的主題選擇 344
二、恰當的園址選擇 345
三、主題公園選址實例分析 347
第十一章 影響旅遊消費的因素分析 349
第一節 經濟和社會因素分析 349
一、經濟發展程度決定旅遊消費水平 349
二、生活方式變動拉動旅遊消費 351
三、國家城市化水平決定旅遊消費潛量的形成和釋放 354
第二節 申奧成功對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357
第三節 WTO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分析 359
一、WTO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 359
二、加入WTO後,我國旅遊業的對策建議 365
第三部分 中國旅遊市場的行業格局分析
第十二章 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367
第一節 中國旅遊業競爭力現狀分析 368
第二節 中國旅遊業競爭戰略 373
第三節 中國旅遊市場的對外開放問題分析 376
一、我國旅遊業的對外開放現狀及特點 376
二、加入WTO後,我國旅遊業的機遇和挑戰 377
第十三章 國內旅遊市場競爭分析 380
第一節 國內旅遊業的地區和市場格局 380
第二節 部分重點旅遊地區(城市)競爭策略分析 381
一、深圳150億打造旅遊名城 381
二、上海打造三個旅遊圈 383
三、北京市國內旅遊的市場戰略 384
第三節 旅遊類上市公司分析 388
一、旅遊板塊上市公司業績分析 388
二、國內外典型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分析 394
第十四章 WTO對我國旅遊市場競爭的影響 401
第一節 我國加入WTO後有關旅遊市場的承諾 401
第二節 入世後我國旅遊市場的競爭新動向 404
一、由國內的局部競爭向全方位、國際化方面轉移 403
二、旅遊企業的市場競爭,將體現為集團化的企業
團體競爭 403
三、旅遊市場競爭將主要體現為對企業品牌的競爭 404
四、旅遊市場競爭將主要體現為對人力資本競爭 405
五、旅遊市場競爭將更注重提升服務質量和檔次的
高層競爭 406
六、旅遊飯店業將在結構、客源、人才等方面遭受
一定沖擊 406
第四部分 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及對策
第十五章 旅遊產業大趨勢 408
第一節 旅遊電子商務方興未艾 408
一、歐美旅遊電子商務發展概況 408
二、在線旅遊市場調查 410
三、我國旅遊業電子商務現狀 412
四、市場競爭和WTO的挑戰 414
五、旅遊電子商務的市場定位 415
六、建設中國旅遊電子商務平台 415
七、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 417
第二節 西部大開發機遇 419
一、西部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所面臨的主要障礙 419
二、西部旅遊業發展趨勢及對策 422
第三節 國內旅遊市場暗涌並購風潮 426
一、美國小旅行社捲入兼並風潮 426
二、旅行社業內並購不斷升級 427
三、酒店業境外資本群雄逐鹿 428
四、景區資源民營資本大舉進入 430
第四節 生態旅遊將成為旅遊業的新亮點 432
第十六章 旅遊產業的細分與定位策略 434
第一節 旅遊市場細分 434
一、中國旅遊業缺乏市場細分 434
二、市場細分滿足了不同類型旅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435
三、旅遊產品開發的創新也要求市場細分 436
第二節 旅遊消費者類型分析 437
一、觀光型旅遊者 437
二、娛樂消遣型旅遊者 438
三、度假保健型旅遊者 438
四、文化教育型旅遊者 439
五、宗教型旅遊者 439
六、尋根、探親、訪友型旅遊者 440
七、購物型旅遊者 440
八、商務/公務型旅遊者 441
九、生態/探險型旅遊者 442
第三節 第四代旅遊與民族文化 442
一、第四代旅遊的產生 442
二、國內外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六種模式 444
三、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兩大原則 446
四、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內容選擇 447
第四節 旅遊業極限容量及其確定 448
一、 旅遊地過度利用和擁擠常態,究竟是旅遊業走向
成功吉兆,還是它陷入困境不能自拔的開始? 449
二、旅遊需求的定量分析方法 451
三、確定旅遊容量的障礙 452
第五節 典型分析 454
一、深圳旅遊景點的形象定位策略 454
二、廣州特色農庄 457
第五部分 附錄
附錄1 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五」計劃(摘要) 460
附錄2 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 462
附錄3 重點旅遊景點最佳、最大接待量 463
附錄4 2001年度全國國內旅行社100強名單 465
附錄5 2001年度全國國際旅行社100強名單 468
附錄6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471
附錄7 中國擁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472
附錄8 2002年國家AAAA級景區(點) 473
附錄9 中國五星級酒店名單 477
附錄1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和副省級城市
旅遊局 478
圖表目錄
表1-1 1993-2001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 6
圖1-1 1993-2001年旅遊業總收入佔GDP比重趨勢圖 7
表1-2 1993-2001年旅遊行業總收入逐年增長情況一覽表 7
圖1-2 1993-2001年旅遊行業逐年總收入一覽 8
表3-1 1990-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40
表3-2 2000-2001年世界旅遊者到達的區域和人數一覽表 43
表3-3 世界旅遊勝地國家旅遊者人數前5名一覽 44
表3-4 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構成 44
圖3-1 2020世界各地區旅遊人數占潛在旅遊總人數比例
預測 45
圖3-2 「9.11」後4個月世界各地區出境人數與2000年同期
比較 47
圖3-3 1999-2001年法國接待國內外遊客人數示意圖 50
圖3-4 1998年國內外遊客在英國境內的花費情況示意圖 53
表3-5 1995-2001年英國旅華人數一覽表 54
圖3-5 澳大利亞人出境旅遊目的結構圖 56
圖3-6 澳大利亞人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 56
圖3-7 2001年韓國主要客源地入境人數變化情況 64
表4-1 1978-2001年中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
收入的世界排名 67
表4-2 1993-2001年旅遊行業總收入增長情況一覽表 103
圖4-1 我國旅遊業固定資產分配結構圖 105
表4-3 2000年旅遊行業的平均固定資產規模與行業收益的
比較 105
圖4-2 2000年我國旅遊業從業人員結構 106
表4-4 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基本情況 106
圖4-3 2001年世界各大洲入境情況 108
表4-5 2001年國內旅遊基本情況統計表 108
表4-6 1990-2001年國內旅遊情況統計表 109
圖4-4 1990-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業績趨勢圖 110
圖4-5 2001年我國居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分布 111
圖4-6 2001年國內旅行社較上年同期效益增長情況 112
圖4-7 2000年國內旅行社較上年同期效益增長情況 112
表4-7 2001年全國三個市場的接待總量與旅行社接待
數量 114
表4-8 2001年旅行社三個子市場業績比較 114
表4-9 2001年我國旅行社前十強地區分布 115
圖4-8 2001年國內旅行社與國際旅行社效益比較 116
表4-10 2001年我國旅行社雙百強地區分布 117
表4-11 1980-2000中國旅遊涉外飯店座數的增長情況 140
表4-12 1980-2000中國旅遊涉外飯店客房、床位增長 141
圖4-10 不同地區酒店數量和收入之間的關系 145
圖4-12 不同檔次酒店數量與收入之間的關系 147
圖4-13 不同規模酒店數量和收入之間的關系 148
圖4-14 1996-2000年中國涉外飯店行業利潤走勢圖 151
表4-13 鐵路、公路、水運民航的客運量和旅客周轉量占
全國比重 159
表4-14 近年我國高速公路發展情況 159
表4-15 近年我國高速公路地區分布 160
圖4-15 中國飯店業高層管理者學歷結構 171
圖4-16 中國飯店業中層管理者學歷結構 172
表4-17 2000年旅遊行業勞動生產率與人均佔有固定資產 174
表5-1 2001年華東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1
表5-2 2001年華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3
表5-3 2001年中原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4
表5-4 2001年中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5
表5-5 2001年西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6
表5-6 2001年華南旅遊區整體接待情況一覽表 208
圖5-2 2001年各旅遊區國內旅遊收入平均值比較 212
圖5-3 2001年各旅遊區入境人數情況 212
圖5-4 2001年各旅遊區國際旅遊收入情況 213
表6-1 1978-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214
表6-2 1978-2001年中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
收入世界排名 215
表6-3 2001年各地區接待入境旅遊者情況 216
表6-4 2001年各地區國際旅遊(外匯)收入 217
表6-5 2001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構成 218
圖6-1 2001年珠海入境旅遊業主要客源國情況 220
表6-6 2001年入境外國旅遊者人數 221
圖6-2 2001年入境旅遊者類型 221
圖6-3 2001年入境旅遊者年齡結構 221
表6-7 1987--2001年入境旅遊人數 222
表6-8 2001年入境外國旅遊者人數(按地區分) 222
圖6-4 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洲際客源情況 223
表6-9 2001年入境外國旅遊者人數(按國籍分) 223
圖6-5 2001年我國入境旅遊主要客源國情況 224
圖6-6 主要客源市場過夜旅遊者在華人均天消費 224
圖6-7 主要客源市場一日游遊客在華人均花費 225
圖6-8 入境遊客在華停留時間 226
圖6-9 入境遊客游覽我國城市數目情況 228
圖6-10 入境過夜遊客在華住宿設施的選擇情況 229
圖6-11 入境遊客對我國旅遊服務質量的評價 230
圖6-12 入境遊客對我國旅遊價格的評價 233
圖6-13 入境遊客感興趣的旅遊資源 單位(%) 233
圖6-14 台灣赴大陸遊客占入境總數的比重趨勢圖 242
表6-10 「五五」~「十五」時期中國旅遊業在世界的位次 248
表7-1 1993~1997年中國公民出境情況統計 254
表7-2 1998年中國公民出境情況統計 254
表7-3 1993~1997年中國公民出境情況統計 255
表7-4 1995~1997年中國公民出境方式統計 256
表7-5 1995~1997年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人數 257
表7-6 1995~1997年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主要客源地
統計 258
表7-7 1982~1996年中國出境旅遊外匯支出 259
圖8-1 「五一」黃金周著名景區(點)各天接待情況 262
圖8-2 「五一」黃金周著名景區(點)各天門票收入 262
表8-1 25個城市、85個景區(點)黃金周接待、收入
情況匯總表 263
表8-2 2002年「五一」黃金周酒店接待情況 265
圖8-3 2001年大眾外出旅遊頻率 265
圖8-4 旅遊時間選擇 265
圖8-5 旅遊者考慮要素 266
圖8-6 旅遊者選擇旅行社時要考慮要素 267
圖8-7 旅遊者對旅行社報價的評價 268
表8-3 2001-2002年假日黃金周規模比較 268
表10-1 歐洲、美國、日本主題公園的比較(1990) 305
表10-2 日本環球影城入場券種類與價格 316
表10-3 目前我國主題公園按主題類別劃分 319
表10-4 三家主題公園上市公司基本情況比較 333
表10-5 三家企業股東背景比較 334
表10-6 三家企業異同點比較 338
表10-7 三家企業競爭優劣勢比較 338
表11-1 2008年奧運會對中國國際入境旅遊影響預測 358
圖11-1 奧運會對入境旅遊業影響呈現「馬鞍形」 358
表14-1 加入WTO旅遊業承諾文件要點 402
圖15-1 被調查者是否接收過網上旅遊 410
圖15-2 選擇網上旅遊服務最主要的原因 411
圖15-3 被調查者未來用於旅遊的費用 411
表15-2 國內在線旅遊網站種類 413
H. 會議旅遊的發展戰略有哪些
城市會展旅遊發展戰略研究 ——以南京青奧會為例 ——以南京青奧會為例自 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從此邁向新的發展軌道。 也正是改革開放的實施,中國的城市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發展。一系列開放性的 政策的提出實施,旅遊行業也不斷闊步前進不斷成熟。城市旅遊,即以城市為目 的地的旅遊活動,也隨之興起。 從古至今, 城市向來都是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各種觀光、 度假、 中轉及商務、 公務的遊客,構成了城市旅遊的基本雛形。但長期以來狹義上對城市旅遊的理解 還是局限於對城市自然風光、名勝古跡的游覽,更多的會議展覽之類的商務型旅 游則被大多數人忽略。而會展業以其產業的結合性、行業的帶動性、消費的集中 性、收益的顯著性以及服務的關聯性等優勢,也勢必會給城市旅遊發展帶來新的 動力。 繼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西安世園會等國際性會展的成功舉辦後,南京 也獲得了 2014 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承辦權。而這無疑將會成為 南京會展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縱觀現階段整個南京的會展旅遊行業, 南京作為長三角的重要一極,會展業對其經濟的拉動非同小可。據相關報道,今 年國展中心已經接待百萬人,每人消費 5000 元就是 50 個億。還有攤位裝潢、廣 告宣傳等等,說會展業有 1:9、1:10 的拉動效應,一點也不誇張。據統計,南 京今年以來星級酒店客房率一直保持 60%左右,高出長三角其他城市 10 多個百 分點,旅遊業總收入也增長 15%以上。(南京報業網-江蘇商報 )。環境優美、經 濟發達的南京, 已成為舉辦各種展會的熱點城市。 根據南京市會展辦提供的數據, 截至 2010 年 6 月底, 全市共舉辦大型展覽會議項目數 653 個, 平均每個月有 100 多個,這些大大小小的展會,吸引了好幾十萬境內外的參展客商、參觀者。雖然 整個會展業發展勢頭不錯,但用「國際會展城市」的標桿來衡量,無論是在品牌 塑造、政策支撐,還是在運行管理、市場化建設等方面,仍存在諸多短板。就即 將舉辦的青奧會來說,城市會展旅遊的不足還是比較明顯的,具體來說大致有一 下幾個方面。 (一)、「名頭」不夠響 現今的社會是個品牌的時代,品牌效應對市場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相對於 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而言,南京的青奧會在品牌的創建上就顯得稍遜一籌。 歸根結底,也就是宣傳的力度不到家。據統計資料顯示,對青奧會的認知人群仍 然是以青年居多, 就南京本城市而言, 對於青奧會的相關情況 (包括口號、 會徽、 吉祥物等)了解的人還不到 10%。 (二)、潛在可進入性仍待上升 就整個南京市而言,隨著地鐵 3、4 號線的建成,南京的城市交通也會更加 通達;就全國范圍來說,南京作為交通樞紐城市也具有很高的可進入性;然而放 大到整個世界來看,南京祿口機場的接待性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尤其是面對即 將到來的青奧會,勢必會很好的吸引各方遊客,航班的增加無疑將會對這個南京 的城市旅遊帶來更大程度的發展。 (三)、服務團隊素質遜色 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 優質的服務無疑會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減少很多 的阻力。然而,就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旅遊行業服務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各 種投訴依然是有發生。青奧會在即,只有良好的軟體服務才能使整個會展旅遊畫 上完美句點。 城市會展旅遊的短板嚴重影響到整個城市旅遊業的發展,對症下葯,正確的 提出各種應對措施也更顯必要,我就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下幾點應對策略。 (一)、打出品牌,走向國際 會展旅遊的發展必定會為城市旅遊帶來新的提升, 而品牌則是會展旅遊生存 與發展的靈魂。南京贏得了 2014 年青奧會的舉辦權,為整個南京的會展旅遊創 造了難得機遇,南京應盡快制訂南京會展業總體發展目標和長遠發展規劃,以建 設「國際會展城市」作為突破口和著力點,引領南京會展業實現跨越發展。與此 同時可以將類似和具有關聯性的展會整合在一起,發揮不同會展的協同優勢,增 強品牌影響力。還有每年一次的海峽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南京台灣名品交易 會,這些規模相對較大的會展也都可以作為其發展的突破口,可以將其整合成為 在全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對台會展品牌。如果能夠將這兩次機遇抓牢,必然會對 南京會展旅遊品牌的塑造發揮重要作用。 (二)、強化政府引導職能,營造更利於會展旅遊發展的環境 6 年前,南京會展業在全國還排不上號。而如今得到如此迅猛的發展與政府 的扶持是離不開的。 在政府對會展行業的支持下, 還有南京會展硬體條件的發展, 以及交通的便利,南京會展的前景一片大好。因此,今後的日子,仍然要強化政 府引導和服務職能。 更好的發展城市交通建設, 增強整個城市的可進入性。 同時, 出台一些相關的制度文獻,為城市會展旅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加強教育培訓,吸納高素質人才 當今社會以人為本,城市會展旅遊要想得到真正的發展,就必須要做到使游 客滿意, 這也就是要求相關人員要致力於整個行業服務人員素質的再教育與再培 養。優質的軟體服務必然會彌補其他方面的一些不足,對高素質人員的吸納措施 也會很好的提升整個行業的服務水準。 2014 年青奧會的舉辦,勢必會成為南京會展旅遊行業的新的發展年,相信 在企業和政府聯合起來進行的大規模的對外宣傳,各方面硬體設施的不斷完善, 專業人才的隊伍不斷壯大, 青奧會必定會成為南京城市會展旅遊史上的里程碑意 義的一幅篇章。
I. 目前我國旅遊業發展戰略是什麼
量力而行~實事求是,畢竟遊客才是旅遊業的主角,歸根結底不能坑害百姓~!
J. 什麼是旅遊發展戰略規劃
現行的相關規范,並沒有旅遊發展戰略規劃的明確解釋。
按照《旅遊規劃通則》,旅遊發展規劃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主要任務是明確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出旅遊業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要素結構與空間布局,安排旅遊業發展優先項目,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至於戰略規劃,根據網路解釋:就是制定組織的長期目標並將其付諸實施,它是一個正式的過程和儀式。
實際上,旅遊發展規劃接近於一個戰略性規劃。當然傳統上編制旅遊發展規劃會面面俱到,資源的分析、發展的目標,項目布局和優先建設項目等等。如果編制更加具有戰略性的規劃可以考慮突出戰略任務、戰略工程、戰略項目建設等方面。可以參考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的編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