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業守則

旅遊業守則

發布時間: 2020-11-29 17:10:19

『壹』 十月一出門旅遊好不好

1. 防疲勞。預防的關鍵在於,一要步姿正確,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會走路,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既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邊。
2. 防腳打泡。萬一選鞋不對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腳的某個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該處貼上一塊醫用膠布或在鞋的相應部位貼一塊單面膠,在一般情況下,這就可以防止打泡。
3. 防寒暑。北方徒步旅行要帶一些質輕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如果行走在廣闊的北方平原,風速較大,衣著應及時調整。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4. 解渴要適可而止。出發前最好准備一壺清茶水,適當加些鹽。清茶能生津止渴,鹽可防止流汗過多而引起體內鹽分不足。
5. 熱水洗腳去疲勞。
6. 隨身攜帶一些常用的感冒葯、防暑葯和外傷葯,備一酒精盒浸1~2根馬尾。
守則一:出國前,預防注射不可少

為避免各種傳染疾病,旅遊前可參考旅遊地點的環境,於出發前施打必要的預防針,如:流感疫苗、A型及B型肝炎疫苗、破傷風、白喉等疫苗,以及服用防瘧葯物等,以避免傳染疾病。

守則二:多喝水

旅遊時應多多補充水份,可減少腸胃不適的機率;多喝水能讓皮膚水當當、拍照更美麗;飛機上多喝水,減少被傳染病菌的機率;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患者出遊時尤需多補充水份,並應注重睡眠,隨時注意血壓。

守則三:長途乘坐飛機,應適時運動身體

長久乘坐飛機,抵達目的地後常會全身酸痛、下肢浮腫,可每隔一小時起身,做做簡單的伸展操,並替小腿、頸部及腰背輕壓按摩,減少久坐後酸痛與下肢浮腫等現象,並可預防靜脈栓塞;特別提醒患有缺血性心臟病及高血壓患者,長時間坐在椅子上,易造成腿上血管栓塞,進而演變為肺栓塞而猝死,因此務必每隔一段時間起身走走。

守則四:吃口香糖、打呵欠,可減少飛機起降時的耳鳴現象

每當飛機起降時,常會有耳鳴、耳痛、耳塞或暈眩感,可隨身帶一包口香糖,讓嘴部咀嚼可減緩此現象,但如患有重感冒、慢性聽力障礙或耳咽管功能不良患者,應於搭機前先找醫師治療,否則會加重不舒服的情況。

守則五:多洗手,避免生飲生食,或碰觸野生動植物

旅途中最怕吃壞肚子,影響體力破壞旅遊情緒,「多洗手」是預防腸胃感染的不二法門,避免生飲生食可減少受感染的機率。

守則六:抵達目的地後曬曬太陽,可舒緩時差問題

您在旅途中因為時差問題總覺得日夜顛倒嗎?不妨在抵達目的地後曬曬太陽,這樣可舒緩時差問題,這是因為人體的生理時鍾會隨著太陽起降而自行調節之故,如果這樣還是讓您無法入眠,可以服用少量安眠葯輔助入眠。

守則七:睡眠充足,保持旅遊好體力,走太多路可熱敷減緩酸痛

出門旅遊難免要多多走路,因此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務必要有充足的睡眠與良好的飲食,以避免血壓突然升高的問題。在環境的改變下,充份的睡眠可減少皮膚長痘痘及出現黑眼圈的機率。如果您實在走到腿酸腳痛,建議可浸泡熱水、按摩以舒緩酸痛。

守則八:做好防曬及皮膚保養措施,留下美麗回憶

旅途中因為環境及生活作息的改變,皮膚是第一個人體警報器,如果到氣候濕熱的國家,應做好防曬措施,到寒冷的國度,則應注意皮膚凍傷,並提高保養品的油質,臉上若無暇疵,回憶就更美麗。

守則九:准備好足夠的葯物,必要時出國前先找醫師討論一下

旅途中有各式各樣的健康問題,尤其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慢性病或過敏等身體問題者,一定要在出門前准備好足夠的葯物,患者可憑機票影本向醫師預拿最多二個月的葯物隨身攜帶,出國前最好找醫師談一談,做好預防措施。而原本有筋骨方面疾病的患者,應准備內服及外用葯,並准備護膝等復健用品。

守則十:准備工作做得好,出國旅遊沒煩惱

出門旅遊前可先取得旅遊當地的氣候、環境衛生及疫情資料,大家可上網查詢,並應攜帶一些常備葯物,如:暈車葯、抗過敏葯、感冒葯、腸胃葯、消毒水、皮膚保養品等,充足的准備,才有健康的保障

『貳』 在街上看到外國友人,不圍觀,不幹擾,不尾隨,熱情大方,不卑不亢 ……三十年前的《小學生守則》

「在街上看到外國友人,不圍觀,不幹擾,不尾隨,熱情大方,不卑不亢。」今天,當您讀到這句話,是否會覺得有些奇怪和好笑。然而歷史鏡頭回放,在改革開放初期,這段話就收錄在當時的《小學生守則》中。
如今,這友善的提醒早已失去了必要性。改革開放的中國,讓「老外」不「外」。在我們的生活中,「老外」可能是您的同事、朋友、鄰居或者戀人,他們已然成為當今社會中的尋常一員。
不僅如此,近年來中國人更是大踏步地走出國門,游歷世界,自信地展示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符號,成為異鄉視野中的「老外」。
從「看老外」到成了「老外」 ,這「看」與「成」之間的變化,耐人尋味。
幾十年前在馬路上看到「老外」,就像看到了外星人,現在出國有時感覺就像串門
「前年我們去芬蘭北極村遊玩時,打扮成聖誕老人的工作人員在與我們合影時問我們是否來自中國,當得知我們來自上海,『聖誕老人』馬上用上海話招呼道:『儂好。』那一刻,讓我們感覺很親切很溫暖。」 談起這段經歷,「老楊老張」仍然津津樂道。
楊鈞和張鷹是家住上海淮海路的一對退休夫婦,一位67歲,一位62歲,平時常以「老楊老張」的名頭出雙入對,過著恬淡平靜的退休生活。
5年前,這兩位普通的中國老人做了一件他們自認為平常、而在別人眼中卻非常有勇氣與了不起的事情:兩位不懂外語首次跨出國門的老人,沒有像一般老年人那樣參加旅行團,而是從一開始便決定「做自由人,優哉游哉地享受歐洲的陽光」。他們用了83天時間自助游歷了義大利、法國、摩納哥、西班牙、葡萄牙等5個國家的十幾座城市,令人不禁聯想到電影《80天環游地球》中的情節。
那次難忘的歐洲自助之旅,使得他們對出境游上了「癮」:「原來年輕人能做到的,我們老年人也一樣可以做到。」回國後,他們出版了游記《老爸老媽去旅行》,受到各年齡層次讀者的喜歡。因為這次旅行,因為這本書,他們也結交到了許多朋友,生活變得多彩而充實。
老楊告訴記者:「幾十年前,在馬路上看到個『老外』就像看到外星人一樣,他們的高鼻子藍眼睛金頭發,穿著的花花綠綠的衣服,讓人感到稀奇,所以常常有『老外』被圍觀。後來上海街頭的『老外』越來越多,大家就習以為常,見慣不怪了。現在我們中國人的生活越來越好了,旅遊也從一種奢望變成一種『生活元素』,甚至成為了很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現在流行講『地球村』,我們各個國家的人,也就像是一個村的村民,你到我家來串串門,我到你家去瞧瞧,再平常不過了。」
對老楊老張這對夫婦來說,語言不通是他們當初出國旅遊的最大困難。真到了國外,老兩口發現「其實也有不少老外會講點漢語,加上畫圖、手勢等,基本交流還是沒問題的」。
第一次去「新馬泰」,令遠親近鄰羨慕不已,托他捎帶的東西寫滿了整整3張A4紙
談起旅遊,家住山東煙台的李濱佐滔滔不絕:「第一次旅遊是二十多年前帶兒子去北京,在天安門、長城照了幾張相片,回來鄰居們爭著搶著傳著看。」
1995年,國家開始實行雙休日制度,後來又推出黃金周,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天南海北地遊玩對既有時間又有閑錢的李濱佐來說,已不再是奢望,「前年,兒子還出錢請我去了趟歐洲,這要是擱在20年前,想都不敢想。」
上海興旅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高宏久清晰地記得,當他1992年第一次帶旅行團去「新馬泰」旅遊時,令遠親近鄰們羨慕不已,托他捎帶的「洋貨」寫滿整整3張A4紙:手錶、化妝品、絲襪、小電器、咖啡……回來手裡大包小包,像「跑單幫」一樣。
如今,這樣的情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喜歡購物的上海人對泰國的燕窩、新加坡的鍍金胡姬花與馬來西亞的錫製品等特產瞭然於胸。近些年的遊客,已經不大選擇「新馬泰」套餐游,一些對泰國有興趣的遊客,不少是只選個小島去度假休閑。
在國家旅遊局發布的《已開放的出境旅遊目的地國家(地區)一覽表》中,我們可以看到2004年,是我國出境游發展最迅猛的一年,在這一年中,荷蘭、比利時、 盧森堡、 葡萄牙、 西班牙、 義大利、 奧地利等30多個國家成為出境游中的新面孔。截至今年8月底,已開放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近140個,中國遊客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
30年前,「入境旅遊」還是個生僻詞彙,國家對招待外國人入境觀光的定義是———「人民外交」
我的首次中國之行是在1978年夏天。當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時,我看見工人們盤腿坐在跑道之間的草地上。機場又小又臟,也沒有空調。載我去旅館的巴士行駛在坑坑窪窪的兩車道公路上,路上擠滿了自行車和馬車。
我在北京的旅行從參觀毛主席紀念堂開始。在城市四處游覽時,北京人都對我的著裝投來驚訝的目光。除了北京,我還去了東北。當我在大連一家旅館附近溜達時,引來好奇的人群駐足圍觀。我身邊總是跟著幾十個中國人,他們似乎被我的身高震懾住了。我穿短褲時,居然會有小孩子跑過來拔我的腿毛。
在上世紀80到90年代期間,我又去了4次中國,交通已經便捷許多。此時中國正經歷迅速的現代化。除了新修建的樓房和公路,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他們對未來的信心也在增強。
2004年,我應邀到吉林大學教書,在那裡的見聞令我驚訝。在吉林省長春市,現代的摩天大樓高聳入雲,熱鬧的街區中麥當勞等國際著名連鎖店隨處可見。
我的學生穿著牛仔褲、T恤、運動鞋,斜挎大背包,他們的穿著與美國學生沒什麼兩樣,其中許多人對美國相當了解。
長春的冬天非常寒冷,但長春人對我非常熱情。在長春5個月,我體會到了許多善意和好心。我從中國學生和同事那裡學到的,要遠遠多於我教給他們的有關美國的知識。
這是一位名叫吉姆的美國人在家鄉報紙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沒有過多的修飾,卻實實在在地寫出了中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許多的變化中,旅遊的視角見微知著。
上海國旅美大外聯部經理袁祖康從1978年開始從事入境旅遊業,那正是中國開放入境游的第一年,作為第一批從事入境游的專業人員,駐足當下回顧往昔,言談之間,他忍不住感嘆新中國入境旅遊業驚人的發展速度與變化程度。
30多年前,那時的「入境旅遊」還是個相當生僻的詞彙,國家對招待外國人入境觀光這種行為的定義是———「人民外交」,所以「導游」在當時其實是以「外事工作者」的標准來培訓和要求的。
剛開放入境游的時候,以美國為例,主要是靠包機運輸,一般每周三個包機,國內最大的客機也就是容納200多人的波音707,所以遊客需要承擔的費用很高,入境的人數很少。而如今,國內幾乎所有的二三線城市都擁有自己的機場。僅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日均起降航班就達750架次左右,航線覆蓋90多個國際(地區)城市、70多個國內城市。
記者從上海市旅遊部門了解到,上海最初只有國旅和中旅兩家旅行社接待入境遊客。但目前已有近900家,導游從業人員兩萬余名,旅遊線路五花八門,不管是出境游還是入境游,遊客的選擇餘地都非常大。
站在流光溢彩的上海街頭,聽年輕人討論最新的美國大片,英國人西蒙以為自己是站在倫敦的大道上
英國人西蒙說,他愛上中國是在中國旅遊過程中培養出了感情。「中國的美食,GOOD!中國的風光,GOOD!中國的朋友,GOOD!」「GOOD」成了西蒙在中國最常用的詞彙。
「在我們以前的印象里,中國人都是細細的丹鳳眼。沒來中國之前,我唯一知道的就只有中國功夫,李小龍還有成龍,好像以前大部分外國人也都只知道這些。」
15年間,西蒙4次來到中國,在他看來變化最大的是在旅行環節中的行與住兩個方面。從最初悶熱的車廂、狹小的座位空間,到如今的航空座椅、外置行李艙的豪華空調旅遊車,交通工具的舒適度大大提升;除了四通八達的空中航線,現在不少城市之間開通了鐵路動車,在中國內陸的旅行也因此而舒適快捷了很多。
剛開始來中國的時候,西蒙感覺除了一線城市裡有一兩家高級賓館外,一般地方的住宿條件都很差,特別是衛生間的氣味令他「難忘」。而當他6年前第三次來到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旅遊時,發現不僅五星級賓館林立,還有很多商務酒店、酒店式公寓、連鎖便捷酒店等各具優勢和特色的旅遊酒店可供選擇,服務也越來越規范。
從清晰的指示牌到干凈的公共空間,城市在細節中散發著文明的魅力,這樣的中國也讓西蒙覺得越來越親切:「現在中國年輕人會說英語的很多,不必擔心在路上迷路,老老少少都很熱情。」
有一次,當他站在流光溢彩的上海街頭,聽著周圍一群打扮時髦的年輕人在討論剛上映的美國大片時,那一刻,他說,他恍惚間以為自己是站在倫敦的大道上。
去年夏天北京舉辦奧運會的時候,西蒙帶著妻子一同坐在「水立方」里吶喊加油,先進的比賽場館、熱情好客的中國面孔,讓西蒙在一瞬間想起15年前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時的情景,不禁由衷地感嘆:「中國真是個偉大的國家,她的發展速度快得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從前的旅遊好像趕集和「插紅旗」,而現在對很多人來說旅遊已經成了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去年夏天,自費去南非遊玩的上海焦點廣告公司董事長徐麗在好望角,居然碰到了她在安徽的高中同學,兩人興奮地擁抱,異國他鄉的偶遇自然別樣親切。當然,這種喜悅已不再是改革開放之初,在國外碰到「黃皮膚黑頭發」中國人時的那種惺惺相惜,更多的則是一種他鄉遇故知的驚喜和愉悅。
隨著國人的腳步越走越遠,人們的旅遊心態和觀念也悄然發生著變化。出國不再僅僅是走過場般的看新鮮,人們的旅遊目的日益多樣和細化。有人是為了感受國外的歷史文化,有人是為了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享用異國美食,有的是專門去「泡」博物館、美術館以怡情養性,有的是沖著一部經典大片的場景去體驗與主人公一樣的心境,有人是為了參加某個時尚秀捕捉最新潮流元素,還有人則是為了拜訪老友或是為了看一場偶像的演唱會。
上海中醫葯大學心理學講師曲玉萍是一位旅遊愛好者,自費游歷過美國、法國、愛爾蘭、希臘、越南、柬埔寨、模里西斯等許多國家,由於精通英文,幾乎全是自助行。她告訴記者,以前在歐洲旅行,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日本人,而近年來這種誤讀少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也越來越被外國人所重視。「我注意到許多地方特別提供漢語服務,比如巴黎的名牌店、義大利的OUTLETS;而蘇格蘭我以前去,禮品店裡是沒有能講漢語的,今年夏天再去,突然發現有中國人店員了。另外美國VAIL的滑雪場,我前年去的時候教練還都是說英文的,結果今年他們就提供能說中文的教練了。」
上海錦江旅遊公司副總經理王芳不無感慨地說:「以前人們出國旅遊,帶點『插紅旗』的意思,每到一個景點,匆忙留下一張『到此一游』的照片,每天都像趕集湊熱鬧一樣。但現在,旅遊對很多人來說是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近年來,急行軍式的出境普及游已漸漸退潮,精緻的深度游則越來越受到遊客的青睞,在王芳看來,這種變化,折射出的是人們旅遊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情趣的提升。復旦大學歷史系旅遊學系教授顧曉鳴認為,近年來中國發展的步伐較快,在旅途中,不難發現目前國內與國外一些城市的距離感在漸漸消失,各種文明在不斷交融,這的確令人欣慰。當然也要反對國內一些地方一味「克隆」外國的景點,濫用外國的洋名,因為一種更高層次的融合應該表現在:既能在一座城市中享受置身世界的便捷時尚之感,又能欣賞到本土的真正文化內涵,這樣,「串門」才顯得更有意義。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發展達到了相當迅猛的程度。中國公民出境從2001年的1213萬人次增長到2006年的3400萬人次,5年內增長了2.8倍。
作為中國消費能力最強的城市之一,上海出境旅遊市場一直很「火」:1990年上海市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就達數萬人次,此後一直保持快速增長。2008年,通過旅行社組團出發的上海出境遊客達到73.8萬人次,出境旅遊人數比例居全國前列。
「藍眼睛、高鼻樑」走進來,「黑頭發、黃皮膚」走出去,從當年的「看老外」,到如今在世界各地成了「老外」,這種感受真好!

『叄』 全球旅遊業道德守則如何讓成員國強制執行

錦創達營銷軟體系ØØ: 80062051

『肆』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旅遊者應當倡導哪些行為准則

(一)自律對旅遊目的地文化和環境保持敏感是負責任遊客行為的基本要求。遊客在旅遊目的地逗留的異地性和暫時性,常常使遊客放鬆行為約束,加之對異地風土人情的陌生感,會疏忽自己行為對當地社會文化和環境造成的影響。例如,旅遊活動時攜帶的塑料袋、瓶是很破壞風景的垃圾,不能因為在風景區沒人看到,或者認為有環衛人員打掃而隨意丟棄,一些經濟社會不發達地區尚無能力處理遊客留下的垃圾。因此,自律是遊客道德責任感的高度表現,自覺對旅遊目的地公園、保護區和保留地環境保護給予支持。 (二)尊重尊重是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遊客在與旅遊目的地居民進行交往時應持有的態度。作為客源地的代表,需尊重旅遊所到之地的物質和社會環境,遊客須具備所要訪問地的基本知識,不帶有判斷的姿態學習當地文化,不把自己的價值體系強加於其他文化上。例如,旅遊之前先了解當地文化,甚至學幾句當地方言,方便溝通。在旅遊目的地活動時,主動和當地居民打招呼,遵從並體驗當地文化、習慣、語言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參與當地人民的文化活動;深入體驗當地生活而不是拍攝某個瞬間,在拍攝當地人像前,應徵求拍攝對象的同意,對方不願意,則把鏡頭移開,以免造成對方的不安。因為,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陌生人對著自己亂按快門。對當地宗教和傳統儀式不大驚小怪,而給予理解。因此,尊重就是要求遊客旅遊時,不是作為一名窺探者,而是積極與旅遊目的地人民接觸,接觸的程度使當地人感覺舒服為宜。 (三)節約具有環境責任感的遊客,其旅遊行為須盡量減少對當地環境資源的過度使用,盡量使用能重復或循環使用的物品,提高物品和資源利用率。遊客為了旅行方便,常常會使用一次性物品,這種做法非常不利於環境保護。負責任的遊客行為是盡量不用一次性物品,而使用能重復使用的物品,例如,購物的塑料袋重復使用,自帶拖鞋和梳洗用品,少飲用瓶裝水,而自備水杯或水壺。(四)貢獻具有對旅遊目的地經濟貢獻責

『伍』 去泰國旅遊需要注意什麼和風情守則

旅遊忠告
1、注意尊重當地的習俗,尊重泰王室成員,尊重佛教禮儀。泰國王室受到特別的崇敬和尊重,在隨處可見的國王畫像面前請保持恰當的禮儀,不要用手指點,同時要注意言辭。在泰國切不可與人討論關於國王、王室的話題,有可能會觸犯法律。

2、 進入寺廟參觀請需要注意著裝,不可太過暴露,不能身穿吊帶或無袖裙,裙子或褲子需要過膝。進入佛殿之前必須要脫鞋,但在佛寺周圍行走不必脫鞋。不能踩門檻,不可攀爬院牆、佛塔。有的寺廟禁止拍攝佛像,需要留意一下指示牌。每尊佛像不論大小、完整程度,都是神聖物品,不要攀爬或踩踏佛像,不要把小佛像放在褲兜里。

3、泰國法律規定,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如有需要,需要找到專門的吸煙室,在訂酒店房間時也請說明需要入住可吸煙房間(Smoking Room)。

4、在泰國騎車或開車時應靠左行駛,不要在路中央行駛,也不要隨意停放車輛。騎摩托時一定佩戴頭盔,遵守當地交規,避免發生事故。

5、泰國雖熱,空調溫度卻開得很低,旅程請准備長衣防涼。

6、每天8:00和18:00,很多公共場合會播放泰國國歌,凡是聽到國歌聲的泰國民眾都會立定,停下手頭所有的事情,以表示敬意。在電影院看電影之前,也會播放紀念泰國國王的奏樂,全體人員起立致敬,請注意起立。

7、中國駐泰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入境泰國需要隨身攜帶2萬泰銖現金(約合4000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銀行信用卡等無效。泰移民官以隨機方式抽查,現金不足額者將被拒入境。這一規定適用包括落地簽在內的各種簽證入境人士。
風俗禁忌
皇室禁忌

1、泰國人都非常尊重他們的國王、王後以及王室家族,因此在別人面前批評王室要絕對慎重,泰國法律有對王室不敬罪的處罰條例。因此遊客要小心表現適當的禮儀,如在公眾場合有王室人員出席時, 最好是留意其他人的動作,跟著照做。

2、身為遊客聽到演奏泰國國歌,應馬上停止活動並肅立。

社交禮儀

1、當泰國人互相打招呼時,不會採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雙手合十, 狀似禱告;泰國人稱"wai"。一般來說,年幼的先向年長的打招呼,而年長的隨後回禮合十。

2、以足部的下肢指向他人是不禮貌的行為。所以,與人對坐,應該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或若,向某人指示任何東西,請以手代腳。

3、泰國人認為」頭部」在字義上或象徵上是身體上的最高部分。因此,他們是不容許撫拍任何人的頭部,縱使是友善的表現。同樣,觀察泰國人的社交聚會,年青人會在年長人士前刻意地把頭部垂下,下至不高於年長人士的身高,以免留下"看不起"他們的印象。

4、公開宣示男女之間的愛意行為是難以接受的。你可能看過一些十分西化的年青夫婦,手牽手的情景,但是,這樣子只在開明的社群中常見。

5、在泰國,發脾氣是下下之策,特別是公然地發脾氣,至於想要的也將無法得逞。泰國人認為這樣子代表了卑劣的儀態。然而,保持冷靜和平抑情緒則是上上之策,至於想要的也將得心應手。

6、若泰國人以你的名字代替姓氏稱呼你時,如:卜克先生或瑪莉女士,千萬不要感到驚訝。因為,他們是這樣互相稱呼的,一般尊稱"Kun"(先生、太太、女士)在名字前。

7、通常泰國女性都是比較保守的,請不要在未經她們同意的情況下,觸摸她們(身體)。

8、泰國人認為人的右手清潔而左手不潔,左手只能用來拿一些不幹凈的東西。因此,重要東西用左手拿會招來嫌棄。左撇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注意,但在正式場合絕對不可以。在比較正式的場合,還要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泰國人吃飯用右手,給別人遞東西時也用右手,以示尊敬。如不得已要用左手時,先應說聲「左手,請原諒」。

9、與左手一樣,腳掌也被認為是不凈的。在入坐時,應避免將腳放在桌子上。用腳尖撞人或指人都會被嚴厲地呵斥,也絕對不能把腳掌沖向佛。泰國人認為腳部是卑賤的,只能用來走路,不能幹其他事情,例如用腳踢門和用腳指東西等。坐著時,不要翹起腳和把腳底對著別人。婦女落座,要求更為嚴格,雙腿必須並攏,否則會被認為是不文明,缺乏教養。

10、在泰國的公眾場合,不要做出有損風貌的舉動,如擁抱、親吻或握手,這被認為是不符合當地風俗的。另外,僅在某些海灘允許裸體曬日光浴,在其他地方,泰國人不喜歡這種行為,盡管未構成犯法,但是違背泰國人的佛教理念。泰國男女間講究授受不親,即使在公開場合跳舞時,身體也不可接觸。

11、泰國人不用紅筆簽名,因為泰國人死後,要在棺材口寫上其姓氏,寫時用的是紅筆。泰國人喜愛紅、黃色, 禁忌褐色。人們習慣用顏色表示不同日期:星期日為紅色,星期一為黃色,星期二為粉紅色,星期三為綠色,星期四為橙色, 星期五為淡藍色, 星期六為紫紅色。人們常按不同的日期, 穿不同色彩的服裝。過去白色用於喪事, 現在改為黑色。

12、在人經常走過的地方,如門口、房頂等禁止懸掛衣物,特別是褲衩和襪子之類。

13、在一些農村裡,忌贊美別人小孩子長得漂亮。

14、不能揀水燈。泰國人在泰歷的每年12月月圓時要舉行水燈節,這是泰國最熱鬧的一個節日。在觀看水燈時一定要注意,無論那水燈多麼精緻美麗,都絕對不能揀起來,否則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15、避免談論的問題:政治、腐化、王室成員。即使是朋友之間,也不喜歡談論個人問題。

16、假如你冒犯了別人,要微笑,說「對不起」以示歉意,還要雙手合十。

17、進入泰國人的住宅之前要脫鞋,不能踩門檻。如果主人坐在地板上,客人要照樣行事。腳不要交叉,把腿卷屈在身體下面,不要露出腳底。

18、給泰國人送禮,最好選用有包裝的食物、糖果等,並以右手遞給受禮者。如果泰國人送你一件禮品,在接受禮品前應先合十向他們表示感謝。除非對方要你打開,否則不要當面打開。

宗教禁忌

1、泰國寺院是泰國人公認的神聖地方。請在進入佛教寺廟時衣著得體端莊, 身著任何的短裙、短褲或袒胸露背裝都將不得入內。在進入到佛堂、回教寺或私人住宅時, 遊客需要脫鞋, 並注意不可腳踏門檻。

2、游覽佛寺前, 先檢查一下衣著, 袒胸露背者及穿短褲、背心者是禁止入內的, 甚至襯衣沒塞進褲子、袖管翻卷在胳膊上的人也不準進佛寺的門。遊客在進入佛殿前還要脫鞋,否則, 會被視為沾污佛堂。遊客如果對寺廟、佛像、和尚做出輕率的舉動, 就被視為罪惡滔天。拍攝佛像尤其要小心, 絕對不可爬上佛像拍照。

3、不要觸摸佛像,不要爬上寺院內外的任何一尊佛像。對所有佛像, 不管大小都要尊敬。不要把佛像放在褲袋內, 泰國人認為身體的下部接觸佛像是對佛像的褻瀆。不能手指僧侶, 不能接觸(身體)僧侶。尤其女性不許與僧侶握手, 在汽車上不許與僧侶鄰坐, 即使是僧侶主動前來打招呼(外國女性常遇到)也應禮貌地拉開距離。

4、女士若想將東西奉給僧侶, 宜托男士轉交, 如果要親手贈送, 那麼僧侶便會張開一塊黃袍或手巾, 承接該女士交來的東西, 過程中僧侶是不容許碰觸女性的。

5、 遇女尼時, 男子亦要小心不要觸及她們身體。

6、遇見托缽化緣的和尚, 千萬不能送現金, 因為這是破壞僧侶戒律的行為。

7、晴天路遇和尚時, 如果從和尚面前經過, 必須繞開和尚的身影。按佛教說法, 和尚的身影即和尚本人, 跨越和尚的身影, 等於跨越和尚, 這是對和尚不尊重的表現。

8、在給僧侶拍照前, 應先徵得同意, 拍照後應有禮貌地表示謝意。

9、泰國法律中, 有部份是關於保護宗教的, 這些法例不單指佛教, 也包括國內其他信仰。不懂得宗教禁忌的人, 即使並非故意侮辱宗教, 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在清真寺內, 男士要戴帽, 女士應穿長褲或長裙, 頭發用領巾包紮。進入清真寺內也要脫鞋。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