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旅遊的發展
① 疫情還沒完全結束,旅遊業為什麼可以提前復甦
中國疫情已經被控制住,只要防境外輸入即可
現在,除武漢以外,中國國內的確診和疑似病例已經全部清零(境外輸入不在此范圍),整體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隨著溫度慢慢上升,病毒的活力也會慢慢降低(病毒在溫度較高的環境活躍度不大),天氣也在幫我們殺病毒,所以,中國整體的疫情已經算是得到了有效控制。夏天已經悄悄的即將來臨,在這個熱情的夏天,我們相信新冠病毒也會像非典一樣消失。
國家為了對抗此次疫情,在市場投放了很多錢,這些錢如果不被運轉起來,那國民經濟依舊難以恢復
此次疫情,國家投入了非常多的資金,這些資金雖然是為了支持疫情期間受損傷的市場,但是國家遲早也還是要收回來的。如果疫情恐慌得不到有效抑制和消除,那全國的消費水平也居低不上,國家財政的錢根本收不回來。
② 你面對疫情和旅遊行業的變化會有什麼選擇和未來個人發展規劃
中國的旅遊業已進入了戰國時代。2005年是中國旅遊業全面融入世界旅遊業的分界線。面對入世帶來的挑戰。有識之士都在思索:中國的旅遊業應該如何發展? 中國是世...
③ 伴隨著疫情的逐漸控制,2020還有去旅行的可能嗎
國內旅行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不過也可能是局限於戶外的旅遊景區,對於室內景點的控制,或許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至於出國旅行,按照目前的疫情發展態勢來看,短時間內想要滿足旅遊條件並非易事,作為國人來說還是應該做好今年無法出國旅行的思想准備,至於國內雖然並沒有完全放開,但省內旅遊已經成為了現在進行時,只不過出行的便利性有所欠缺,個別地區存在病例偶發的可能,會導致遊客到了目的地以後被隔離14天,因此會對旅遊積極性有所打擊。
除此之外,疫情在國際上的控制力度有所欠缺,且不說非洲國家受限於醫療能力欠缺和醫療資源不足,即便是歐美國傢具有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完善的醫療體系,也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而無法全盤照抄中國的成功經驗,這也就在無形之中加大了全球成功控制疫情蔓延的難度,在沒有明顯改善之前,相信出國旅遊對於國人來說是不切實際的。
④ 旅遊的發展
旅遊的發展在以前是挺好,不過現在是疫情期間,不能隨便出去旅遊。所以旅遊的發展方面暫停。
⑤ 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上升,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高達5.97萬億元,旅遊人數累計達55.4億人;且新世紀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里,旅遊業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GDP增速;貢獻了近8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國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旅遊業的敏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易受突發事件影響
旅遊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這是由行業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完全避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干擾,例如經濟危機、金融動盪等經濟因素,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區沖突、戰爭、動亂、恐怖活動等政治因素都會導致旅遊需求下降,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巨大。在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國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客源狀況會呈現出有規律的消長變化, 因而旅遊業在每年都會形成相對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於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而旅遊行業中幾乎所有細分領域均涉及人群聚集與社交,故而在景區關門、酒店空轉、餐館閉客、航班驟減的現狀下,2020年的經營預期完全被改變。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去探究旅遊業在疫情下的真實面貌,以及後續將會如何演變。
新冠疫情:將給旅遊業帶來什麼?
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無比熱鬧的春節旅遊黃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2020年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較2019年春節增加8%,還將創造約為5550億元的消費規模。
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襲,上述預測值瞬間失去了價值,從交通和出行人數兩方面數據可以得到充分佐證:
(1)交通數據:據交通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運鐵路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12.1億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1689萬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發送旅客3839萬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黃金周出行人數: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節「黃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國出行人數僅有1.52億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節黃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國出行人數多達4.21億人次,驟減態勢比「腰斬」更甚。
行業低迷之勢或將在短期內持續
1、供給端:行業整體受到波及
當前,幾乎全部旅行社的員工都處於停工狀態,收入和現金流面臨挑戰;
多數景區關閉,或者採取關閉部分停車場、下調限流人數等措施來應對疫情,創收有限;很多酒店暫停營業,短期內出租率大幅下滑,營業收入受到影響;
海外疫情同樣在蔓延,國際航班紛紛取消或者停飛,出入境旅遊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國人出遊意願銳減
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通知發布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人主動取消了春節期間及節後的旅行計劃,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與外出活動。
從歷史上看:旅遊行業的業績最低值將出現在疫情爆發後兩個季度,可見疫情對旅遊業業績影響持續時間之久,至於人們的出遊意願何時恢復,一切都要取決於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遊重振計劃的實施等等。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相比於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更強,傳播范圍更廣,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時期更為嚴格。各省市均實施不同程度上的區域封鎖、交通管制、景區暫停開放等,大部分民眾主動或被動的隔離在家不出門,對旅遊業造成的沖擊較為嚴重。
不過,長期的隔離與居家辦公讓不少人被過久地「壓抑」,故而我們預計在疫情徹底結束後,隨著出遊信心的恢復,人們將以更加強烈的意願去策劃「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行業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時期的經驗,五一黃金周的旅遊市場很難出現明顯改觀,我們預計景區受到的沖擊可能持續半年以上;考慮到疫情結束後,各行各業普遍都會採取措施以彌補前期的損失,企業員工很難通過休年假等方式來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國的旅遊業才會有所起色,景區和酒店的生意也會有所好轉;
⑥ 疫情期間如何發展旅遊業
可以嘗試抖音直播
⑦ 疫情還未完全過去,此時出去旅遊需要注意些什麼
2020年的疫情讓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發生了改變。在年前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每個人都開始戴了口罩。尤其是在一些重點地區,每一個人都全副武裝才會出門,包括去一些餐廳的地方,在過了年以後,所有的人都開始居家隔離,國家發布了相關的政策,所有有關於人群密集的各種營業場所都不許開門,包括一些大的電影院都已經關門半年之久了,還有更多的一些有關的餐飲方面的公司和企業都沒有開門,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流失。
⑧ 請結合「後疫情」時期國內外旅遊環境的變化,根據90後消費心理,談談旅遊消費的發展趨勢,試著論述
疫情以後,國內外的旅遊環境會還向著好的方向發展的,但是暫時只能在國內進行旅遊,還不能到國外國外還有很多國家,他們的疫情很嚴重的,等到疫情嗯,都治理的差不多了,才能夠出國旅遊,現在只能在國內進行旅遊
⑨ 旅遊時因疫情滯留額外開支,該由誰該承擔
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九日,我國最高法院網站公布最新消息,最高法院、司法部、文化旅遊部聯合依法發出通知,妥善處理旅遊合同糾紛。因傳染病和預防措施終止旅遊合同的,旅遊合同和旅遊者必須協商退還旅遊費用。如果雙方不能達成協議,旅遊經營者必須在扣除支付給當地代理商或演出助理的退款費用後,將余額退還給遊客。
⑩ 疫情當前,主營東南亞旅遊的公司該怎麼應對
第一,向當地政府發援助邀請書,嚴格篩查入境人員身體健康狀況。
主營東南亞旅遊的國家,例如柬埔寨,泰國,寮國,緬甸等國,在最近的春節前後,包括到現在的二月份經濟發生了嚴重的下滑,特別是泰國和馬來群島國家經濟季度普遍下滑兩個點左右,當地的旅遊顧客主要來自於中國,日本等較為經濟水平較為高的國家,當地的旅遊業現在面臨著蕭條時刻,可以向政府申請適當的旅遊補助救急,例如在基礎設施或者承擔的公共費用上可以進行適當的補貼,這樣給外國的旅遊顧客創造良好的消費信心和樹立較好的信任機制。
如有遺漏,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