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產品與旅遊資源

旅遊產品與旅遊資源

發布時間: 2020-11-29 01:10:41

旅遊產品,旅遊資源與旅遊吸引物三者有何區別

旅遊吸引物是英文直譯過來的,雖然也有旅遊資源一說,但國內一般統一叫旅遊資源,二者一回般沒答有區別。旅遊產品是基於旅遊資源之上開發出來的,廣義的有各種類型,比如線路,紀念品,度假區等等,狹義上旅行社的旅遊線路是主要的旅遊產品之一。
比如,黃山是旅遊吸引物,也是旅遊資源,旅行社的黃山三日游是旅遊產品,商店裡的黃山旅遊紀念品是旅遊商品,也是廣義上的旅遊產品。
需要指出,目前在學術上,旅遊產品和旅遊商品的區分和界定還不是很統一和嚴格。

Ⅱ 旅遊資源與旅遊產品是一回事嗎

旅遊資源是指的各種 自然景觀 人文民風民俗 古建築古文化等 可用於旅遊開發帶動旅遊業發展的項目,這些是旅遊資源。
而旅遊產品是在有旅遊資源的基礎上產生,比如某旅遊景點你想去玩,你在去玩的過程中衣食住行所用的內容,都屬於旅遊產品。出行旅遊的旅遊保險,保護品等也屬於旅遊產品。

Ⅲ 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聯系和區分是什麼

具體如下:

一、旅遊資源

(一)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繁華的城市、偏僻的鄉村、著名的工藝品、誘人的風味食品、純朴的風土人情等,是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按其屬性大體分為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兩類。前者指大自然造化出來的各種特殊的地理地質環境、景觀和自然現象;後者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它記錄了古今人類的政治經濟活動,顯示了不同時期的文化成就、藝術結晶和科技成果。旅遊資源必須經過開發才能具有招徠能力。

(二)旅遊資源泛指凡經過開發能夠吸引遊客的客體與勞務。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遊客產生吸引力、可以為發展旅遊業所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構成吸引和滿足旅遊者參觀游覽要求,並對旅遊業產生經濟價值,包括已經開發和尚待開發的自然和歷史景觀。就其客體屬性來說,可以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前者主要指山水名勝、自然風光,如風景區、珍貴動植物的生息地、特殊的地質構造等。後者主要指歷史古跡、文化遺跡,以及文化藝術、民族習俗、城鄉建設等。

二、旅遊產品

(一)是指由旅行社或旅遊經營單位設計,為滿足不同的旅遊者在整個旅遊活動中對游覽、食宿、交通、娛樂、服務等項目的需求而組合的產品。即旅遊目的地向遊客提供一次旅遊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服務的總和。

(二)旅遊產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 (國家旅遊局,1999):

1、觀光旅遊產品(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城市風光等)

2、度假旅遊產品(海濱、山地、溫泉、鄉村、野營等)

3、專項旅遊產品(文化、商務、體育健身、業務等)

4、生態旅遊產品

三、從旅遊的目的的角度出發,旅遊產品是指旅遊經營者憑借著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旅遊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從旅遊者角度出發,旅遊產品就是指旅客花費了一定的時間、費用和精力所換取的一次旅遊經歷。

Ⅳ 生態旅遊資源和產品類型有哪些

(一)資源分類1、山地型指以山地環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適於開展科考、登山、探險、攀岩、觀光、漂流、滑雪等活動。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也包括大面積竹林(竹海)等區域。適於開展科考、野營、度假、溫泉、療養、科普、徒步等活動。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也包括草甸類型。適於開展體育娛樂、民族風情活動等。
4、濕地型指以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濕地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指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適於開展科考、觀鳥、垂釣、水面活動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與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包括海濱、海島。適於開展海洋度假、海上運動、潛水觀光活動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適於開展觀光、探險和科考等活動。
7、人文生態型指以突出的歷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態與其生境為主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主要適於歷史、文化、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綜合研究,以及適當的特種旅遊項目及活動。
(二)產品分層1、大眾生態旅遊產品適應大眾化旅遊消費市場而開發形成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文保單位、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生態資源中進行的游覽、觀賞、垂釣、田園採摘及生態農業等活動形式。
2、示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指生態資源獨特,旅遊開發管理服務水平較高,經營發展模式具有示範效應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國家公園、文保單位等生態旅遊資源單位內,進行的游覽、觀賞、科考、探險、狩獵、田園採摘及生態農業等活動形式。
3、特種生態旅遊產品生態資源具有特殊優勢,在市場上形成獨特吸引力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觀鳥、觀察野生動物遷徙、沙漠探險、自然生態考察等。這部分產品數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國生態旅遊的主要品牌。

Ⅳ 旅遊資源的特點

不同於土地、礦藏等傳統資源,旅遊資源一般具有廣域性、區域性、不可移動性、多樣性、永續性等特點。
(1)旅遊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十分廣泛。可以說,在地球上任意一點都有旅遊資源分布。如在人口密集的陸地上有人們熟悉的各種自然、人文景觀,像黃山集地質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於一體。城市有體現人類智慧的現代建築,鄉村有濃郁的民俗及田園風光,人煙稀少的山區、沙漠,有原始、純朴的自然風光;在無人居住的陸地上則有人們不熟悉的特色景觀,如南極的冰雪;在海洋中有波濤洶涌的海浪和一望無際的水面,有奇特的海洋生物;在天空有瞬息萬變的氣象景觀。可以說,幾乎在地理圈范圍內的各個區域都有旅遊資源的存在。
(2)旅遊資源具有強烈的區域性。各種旅遊資源既是自然環境的組成部分,同時又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與制約,從而使旅遊資源產生區域性差異。如海島低地、熱帶風光、椰林竹樓、高山積雪、沙漠駝鈴等特色旅遊資源,均與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不僅自然旅遊資源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旅遊資源也在很大程度上由自然環境決定。人們在長期的生活與生產中,為了獲取適宜的生存條件,不得不順應自然、適應自然。因而,人類創造的各種人文景觀及文化遺產,也都受到了地理環境的影響,留下了區域特徵的烙印。以民居建築為例,四合院、小胡同是老北京的標志,窯洞是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內蒙古牧區的牧民則主要居住帳篷與氈房,西南部潮熱地區的居民更喜歡所謂「吊腳樓」,等等,這些民居的特點都與生活地的自然環境特異性密切相關。
(3)旅遊資源具有不可移動性。各種特色旅遊資源一般都集中分布在與其地理環境、區域環境相適應的地區,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區域特徵。這正是旅遊資源個性特徵——不可移動性的體現。與這類地方色彩、區域特徵相適應的是自然環境的個性特徵,離開了個性特徵,建立在特色、個性基礎上的內涵與吸引力將消失或者大大降低。例如,把少量的秦兵馬俑運到外地去展出,由於數量有限,且脫離了兵馬俑博物館周邊地區強烈的「兵馬俑」氛圍,一方面,人們很難感受到深厚的歷史積淀,另一方面,由於數量上與兵馬俑博物館相去甚遠,人們根本無法感受兩千年前秦軍兵強馬壯、氣勢磅礴的陣容,體會秦始皇統帥百萬大軍「橫掃六合」、「北卻匈奴」、「南平吳越」,統一中國的宏偉業績。再比如湖南、貴州地區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作為景點被移造到其他地區後,遊客通常很難理解為什麼費那麼大工夫建造似乎沒有什麼用途、還要不停爬上爬下的小竹樓。這也是許多仿造旅遊景點共同面臨的問題:模擬、逼真,甚至以假亂真,但由於缺乏區域環境的烘托氣氛,使遊客難以感同身受。因此,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應遵循屬地原則,即在旅遊資源地進行開發,而不是把資源遷移到其他地方,製造「人造景點」,為開發利用而開發利用。事實上,大量的旅遊資源也是根本不存在遷移可能性的。
(4)旅遊資源具有永續利用性。旅遊產業之所以被稱為無煙產業、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就是因為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永續利用性。對於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在旅遊過程中,旅遊者一般不能將其像食物一樣地消耗掉。如自然山水風光、城鎮風貌、名勝古跡、園林建築等所形成的旅遊資源,只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旅遊者能帶走的也只是對它們的各種印象和美感,但絕無可能把這些旅遊資源也帶走。再如黃山風景區的招牌——迎客松,盡管每年都有百萬計的遊客觀賞、與之合影,但迎客松依然時時在迎客。由於這些資源不是實物消費形式的資源,因此,它們可以長期地為人們所利用。當然,也有少量的資源,如食品類的、消耗性的,在旅遊活動中會被旅遊者消耗掉,這在農家旅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些消耗性資源需要進行自然繁殖、人工飼養、栽培和再生產來補充。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使用也是相對的,在旅遊過程中這類資源也會出現退化,甚至消失,因此即使是長期使用資源也必須進行可持續開發,如黃山風景區對各景點進行輪休,即每一個景點在接待遊客幾年後就封閉一段時間,使該景點內的自然植被、生態環境能夠得以恢復。所以在開發利用中,需要重視通過各種保護措施,一方面減少其自然的、人為的破壞,另一方面進行生態恢復與環境保護等,延長資源的使用期限。
(5)旅遊資源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屬性。大多數旅遊資源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或文化屬性特徵,蘊藏著一定的科學性和自然的或社會的哲理。從這一層面上,旅遊活動不能僅僅停留在休閑、獵奇的水平上,更應該將其視為一種文化交流活動,通過觀光、游覽、參與和體驗,在得到各種美的享受之外,還能豐富閱歷、增長見識。例如,各種絢麗景色、博物館、遺址遺跡、經典建築,除了增加人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外,還能激發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激情、激發人們的思維。所以通過旅遊活動、通過欣賞美景,常常使一些思想者、文學家、藝術家、科學家產生一些思想火花,甚至創造出歷史。如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每到一處名山大川,都會因景而發,留下膾炙人口的景點詩篇。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雖是吸引遊人的一個重要方面,但要獲得這種文化享受,往往需要旅遊者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精神境界。當然,旅遊活動真正的內涵,實際上正是通過對景點的某些文化內涵的欣賞與領悟,找到旅遊者與景點之間在心靈上的謀和點,是進行旅遊增值開發的關鍵,也是旅遊產業與旅遊資源長期、永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旅遊開發不僅應深入研究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而且更應採取一定的措施,使蘊涵於景觀的文化內涵充分地展現給旅遊者,使其由單純的表面旅遊演化為內涵旅遊,從而增加旅遊資源的吸引力。

Ⅵ 旅遊資源,旅遊項目,旅遊產品,旅遊品牌四者的關系(聯系和區別)

把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整合成旅遊產品,多項旅遊產品經過設計整合組成旅遊項目,進而塑造旅遊品牌
至於區別,應該很明顯吧,根本是四個不同的概念

Ⅶ 什麼叫旅遊產品

旅遊產品,亦稱旅遊服務產品。是指由實物和服務構成。

包括旅行商集合景點、交通、食宿、娛樂等設施設備、項目及相應服務出售給旅遊者的旅遊線路類產品,旅遊景區、旅遊飯店等單個企業提供給旅遊者的活動項目類產品。具有綜合性、無形性、生產與消費同時性、不可貯存性、所有權不可轉移性等特點。

旅遊產品的類型有:

1、按旅遊產品組成狀況分類:整體旅遊產品和單項旅遊產品;

2、按旅遊產品形態分類:團體包價旅遊,散客包價旅遊,半包價旅遊,小包價旅遊,零包價旅遊,組合旅遊,單項服務。

此外,旅遊還可以按距離、計價形式、費用來源、和旅遊方式來分類。

(7)旅遊產品與旅遊資源擴展閱讀:

在中高端市場,以度假享受為主的人群更看重休閑服務的品質。為了滿足中高端市場的需求,高端酒店、各大旅遊網站針對目標人群紛紛推出了一些相應的旅遊產品。高端酒店開始注重整合酒店內的資源,發掘周邊的旅遊資源。酒店內一日游以及周邊一日游市面上層出不清。

旅遊產品的特性:綜合性、無形性、不可轉移性、易損性、不可儲存性、生產和消費統一性。

旅遊商品主要是遊客在景區游覽時,因景區的直接景觀、物產等激發了購買慾望所購買的商品。景區外銷商品是指景區銷售給遊客以外人群的商品,主要依據景區的自身品牌和景區的主要概念開發的、使千萬里之外的人們購買的商品,包括從景區相關網店上購買的商品。

各類景區的資源價值不同,尤其高A級景區具有一定的旅遊資源價值,充分發掘、利用這些資源可以使景區成為當地產業的孵化器,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的就業,還可以促進當地的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根據景區的資源、特點和優勢,發展景區外銷商品逐漸成為旅遊商品的發展趨勢。

Ⅷ 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關系是什麼啊

資源是產品的根,產品是資源的果。
旅遊資源外延要大於旅遊產品。只有經過包裝、組織,通過旅遊產業部門推向市場,可以吸引消費者來消費的旅遊資源才可稱之為旅遊產品。

Ⅸ 旅遊資源與旅遊業的關系舉例說明

旅遊資源是旅遊開發和建設的對象物,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依託性因素,有關研究表明,旅遊者選擇目的地的行為是其對資源感應效用的函數,由此使得旅遊景點與客源地之間的引力具有鮮明的資源指向性特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CB/T18972-2003)」以及「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CBiTl7775-2003)」的界定,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例如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經歷了由單一到多元的不斷提升的演變歷程。從旅遊者的消費需求來說,20世紀80年代,旅遊者主要是對自然景觀和古跡景觀的觀賞性游覽,集中在對國內幾大風景名勝地(如桂林山水、長城、兵馬俑等)的旅遊上,旅遊資源構成了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性要素。20世紀90年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旅遊經驗的增加,我國旅遊消費者除了傳統的山水風光、文物古跡和民族風情等旅遊產品外,開始關注於更多類型的景觀,比如水域風光、地文景觀、極地景觀、沙漠景觀、草原景觀等,對生態旅遊也表現出極大的需求,同時許多新興的專項旅遊產品,如主題公園、農業觀光、工業旅遊等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進入21世紀,我國旅遊消費不再是統一低層次的消費,呈現初級的市場細分狀態,其中高層旅遊消費者從純粹的觀光型旅遊轉化成度假型休閑,中層旅遊者則需要更廣泛的旅遊產品,而低層旅遊消費者絕大部分是觀光旅遊。總體上來說,我國旅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對旅遊資源的依賴性在逐步減弱,我國旅遊產品的開發和組合日益凸顯其精細化和特色化,工業旅遊、農業旅遊、森林旅遊、生態旅遊、休閑旅遊、商務旅遊、探險旅遊、休學旅遊以及扶貧旅遊等不同主題的旅遊產品越做越精,滿足了不同旅遊主體的個性化旅遊需求,旅遊業發展對傳統旅遊資源的依賴也逐漸減弱。並且,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需求層次在提升,越來越多的旅遊消費者已不再滿足於「上車睡覺、下車看廟、到了景點就拍照」的旅遊模式,而是在尋求旅遊過程中一種或多種體驗組合起來所形成的完整經歷。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