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重慶市旅遊發展規劃

重慶市旅遊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1-28 23:55:16

① 重慶市旅遊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市旅遊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4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旅遊規劃設計等。
法定代表人:嚴茜
成立時間:2011-04-01
注冊資本:1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1090000254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重慶市江北區建新北路38號2幢24-2

② 重慶市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發展形勢

(一)「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全面提速,取得豐碩成果。市委、市政府先後提出打造溫泉之都、建設山水都市旅遊精品、提升「六大精品景區」品質等重大戰略舉措,實施了一批旅遊主題年重大建設項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實現了重慶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旅遊經濟主要指標年均增幅超過20%,增幅在全國名列前茅,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目標。旅遊業作為全市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更加鞏固,重慶建設全國旅遊強市的基礎更加堅實。
1.旅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十一五」時期,全市國內、入境和出境三大旅遊市場均獲得了高速增長。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幅為21.8%,國內旅遊收入年均增幅為25.5%;入境旅遊人數年均增幅為21.2%,旅遊外匯收入年均增幅為21.6%;出境旅遊人數年均增幅為21.2%;旅遊總收入年均增幅為25%。2010年,全市共接待海內外旅遊者1.62億人次,其中,入境旅遊者137.02萬人次,國內旅遊者1.6億人次;旅遊總收入917.85億元,其中,旅遊外匯收入7.03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868.36億元。在西部12省(區、市)排名中,重慶旅遊總收入、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列第6位、第5位和第4位。
2.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
「十一五」時期,全市以「旅遊主題年」為抓手,著力推進「太陽」工程、五方十泉、10大生態旅遊、10大鄉村旅遊、10大名鎮旅遊、10大溫泉旅遊等項目建設,構建了包含觀光、休閑、度假、商務等不同類型旅遊產品體系,初步形成了浪漫的溫泉之都、多彩的山水都市、壯麗的長江三峽、精美的大足石刻、神奇的天生三硚、峻秀的烏江畫廊等旅遊精品。
3.旅遊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
「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要素方面配套水平明顯提高,旅遊產業結構日趨合理。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406家,其中出境旅行社24家,一般旅行社382家;星級飯店271家,其中,五星級飯店14家,四星級飯店60家,三星級飯店128家,二星級飯店68家,一星級飯店1家;國家A級旅遊景區96家,其中,5A級旅遊景區2家,4A級旅遊景區38家,3A級旅遊景區32家,2A級旅遊景區23家,1A級旅遊景區1家。此外,重慶市還組建了重慶旅遊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構建了更好的旅遊投融資平台。
4.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十一五」時期,制發了《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五方十泉」建設打造「溫泉之都」的意見》(渝辦發〔2006〕221號)、《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實施激活重慶旅遊市場優惠獎勵政策的通知》(渝辦發〔2008〕221號)、《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山水都市」旅遊精品――「太陽」工程建設的意見》(渝府發〔2008〕131號)等文件,加強了與周邊省市、主要客源地以及國家部委的合作,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全市旅遊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5.旅遊產業綜合效益明顯提高。
「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逐年提高,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從2005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11.6%。旅遊業在帶動關聯產業發展、提供就業、幫助三峽庫區移民安穩致富和渝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體上講,「十一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與重慶市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要求相比,與旅遊業發達地區、周邊先進地區相比,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仍存在諸多不足:
一是旅遊目的地體系尚不健全。全市還沒有形成統一、鮮明的旅遊形象,作為目的地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尚待提高。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還不夠完善,旅遊目的地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旅遊區域發展不夠均衡,縱深發展乏力,空間格局需要進一步優化。
二是旅遊產品和市場開發仍顯粗放。全市旅遊資源類型多樣、數量龐大、組合度好,發展潛力很大,但是目前還有不少高品質旅遊資源沒有得到開發或開發得不夠好,缺乏有震撼力的國際旅遊精品。同時,在適應旅遊市場需求的散客化、個性化、多樣化、體驗化和精緻化等方面,市場開發還不到位,遊客滿意度還比較低。
三是旅遊經營主體發育不夠成熟。缺少有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缺乏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新業態,市場活力不足。旅遊產業鏈不完善,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程度不高。
四是旅遊人才和科技支撐亟待加強。旅遊產業人才隊伍總體上素質偏低,具有專業技能的員工比例不高,高級管理人員短缺。旅遊業科技含量不高,旅遊領域的高新技術成果運用不普遍,特別是運用信息技術提高旅遊業產業素質、服務品質還有較大差距。
五是旅遊產業協調機制尚不健全。旅遊發展合力不夠充分,部門協作和區域聯動機制有待加強,「全市一盤棋」的理念需要進一步強化。
六是鄉村旅遊發展滯後。主要景區景點和旅遊線路向鄉村旅遊延伸不足,鄉村旅遊基礎設施欠賬大。
(二)「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但機遇大於挑戰,希望大於困難。
1.「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一是宏觀環境向好,旅遊業發展進入「黃金期」。從國際環境來看,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時代潮流,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沒有改變。「十二五」時期,世界經濟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恢復期,全球經濟有望溫和回升,將有利於為旅遊業發展營造良好消費環境。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促進各國和地方生產、流通和消費等領域的互相滲透,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實施,將為旅遊發展創造新機會。低碳經濟成為主導發展方式,有利於凸顯旅遊產業地位。信息技術應用推廣,將推動旅遊產業素質提升,並不斷催生旅遊新業態。從國內環境來看,我國旅遊業將進入發展「黃金期」。「十二五」時期,我國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2010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4000美元,今後一個時期,將處於消費總量快速增長期和消費結構加速升級期。人民生活由生存型、溫飽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變,消費升級、城鄉互動催生新的「消費革命」,國民經濟結構也將隨之調整。未來一段時間內,旅遊業將成為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的重要產業。國務院明確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全國旅遊業發展迎來新熱潮,呈現加速發展態勢,旅遊總收入增速預計將持續高於GDP增速。
二是區域地位凸顯,旅遊業發展進入「戰略機遇期」。重慶市我國是中西部地區惟一的直轄市,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國家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在統籌城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開發西部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中佔有重要地位。「十二五」時期,是重慶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全面落實「314」總體部署、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攻堅時期,面臨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成渝經濟區建立、兩江新區崛起等重要機遇。根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旅遊業被定位為加快和率先發展的行業之一,是重慶建設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高地的重要內容。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將在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擴大消費、改善民生、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有望在重慶新一輪產業大發展中佔有更重要的地位,得到更大支持。
三是「五個重慶」助推,旅遊業發展進入「快速成長期」。「十二五」時期,圍繞「五個重慶」建設,全市將進一步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優化美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交通狀況,整治社會治安秩序,提升健康衛生狀況,可望為旅遊業的轉型升位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提供更多的可利用資源,將對旅遊業發展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2.「十二五」時期,全市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是體制機制障礙亟需突破。最主要的有:旅遊部門職權范圍相對有限和旅遊產業綜合性大產業性質之間的矛盾,旅遊資源的部門、地區分割和旅遊者、旅遊要素自由流動需要之間的矛盾,區域旅遊發展的整體性和行政區域的層級性之間的矛盾等。
二是法律法規建設滯後。在國家層面,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一直缺乏綜合性的根本法,專業性法規體系也不健全。從地方來看,旅遊立法也存在一些薄弱和滯後的地方。特別是在適應旅遊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旅遊電子商務發展等新領域方面,現有的法律法規基本上還是空白,將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諸多困難。
三是轉型升級任務艱巨。旅遊市場需求的變化、旅遊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旅遊業在推進「縮小三個差距」中應當發揮的作用等方面,對旅遊目的地體系建設、旅遊產品和市場開發、旅遊經營主體培育、旅遊運營模式創新、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旅遊人才隊伍建設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區域競爭加劇。國發〔2009〕41號文件的出台固然給各地旅遊業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旅遊業競爭將會進一步加劇。特別是重慶周邊省市紛紛將旅遊業作為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周邊省市旅遊業發展和重慶市旅遊業發展之間的競爭合作關系進一步加深。
此外,在國際方面,世界主要經濟體消費能力降低、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以及可能設置的各種軟性貿易壁壘,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重慶旅遊業特別是入境旅遊發展。

③ 重慶旅遊十三五規劃讀後感

我個人認為:要寫好讀後感,最首要的需要他讀懂文章的意義,其次聯系自己的生活,回思考相關的感答受。讀後感重在感,要使感想真實、有價值,就一定要感得情真意切,當然要合乎所讀文章價值取向。總之,孩子由文章想到的內容,都是讀後的感想,多少一點,深刻不深刻的差距。

④ 重慶旅遊交通建設情況

重慶地處我國中部和西部地區的結合部,鐵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運輸等運輸方式發展很快。重慶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唯一匯集水、陸、空交通資源的特大型城市。2008年11月19日,「暢通重慶」啟動,加快重慶的交通運輸。
重慶擁有成渝鐵路、渝黔鐵路、襄渝鐵路、渝懷鐵路、遂渝鐵路(中國西部地區第一條高速鐵路)五條電氣化鐵路干線和達萬鐵路。另還有鐵路支線三萬鐵路(綦江三江至萬盛)和萬南鐵路(萬盛至南川)。在建宜萬鐵路、襄渝鐵路復線、蘭渝鐵路、渝利鐵路、遂渝二線、南涪鐵路。成渝城際鐵路、渝萬鐵路(城際鐵路)、渝黔新線也即將動工。另外還有規劃中的渝鄭、渝昆、渝魯,重慶-西安客運專線、重慶-長沙客運專線。
2006年10月,位於重慶市龍頭寺的重慶北站已經完工並投入使用。同時在建的軌道交通三號線經過該站,向北直至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向南可進入渝中半島和長江南岸地區,方便乘客接駁。
1、公路橋梁
經過重慶的國道有210國道、319國道、212國道、318國道和326國道。重慶高速公路建設從成渝高速公路開始,至2009年末已建成高速公路1500公里。目前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成渝高速公路、重慶機場高速公路、長萬高速公路、渝涪高速公路、渝鄰高速公路、南渝高速、渝武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綦萬高速公路、渝遂高速公路、萬開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重慶繞城高速公路、江合高速公路、渝萬高速公路、鄰墊高速(鄰水至墊江)忠墊高速(墊江到忠縣)及重慶內環快速路。正在建設的高速公路有萬南高速公路、萬宜高速公路。國家最新高速公路規劃7918網中有五條經過重慶,分別是上海至重慶、上海至成都、包頭至茂名、重慶至昆明、蘭州至海口。重慶高速公路規劃為"三環十射三聯線"高速公路網。
與公路建設發展同步的重慶橋梁建設也發展迅速,號稱「中國橋都」,目前重慶在長江上已建成特大橋十五座,規劃建設的還有六座,嘉陵江上已建成特大橋十二座,在建特大橋四座。
2、水運
長江三峽
重慶擁有得天獨厚的黃金水道——長江。三峽工程竣工後,萬噸級輪船可以直達重慶港。重慶寸灘國際集裝箱港是目前國內內陸航運最大港口。同時萬州港和涪陵港在重慶水運體系中也佔有重要位置。
重慶的水運,順長江東行,萬噸級的輪船可順江至武漢,南京,上海等地,以及沿海城市。逆長江西行,1000噸左右的輪船可到四川省的宜賓。較小輪船沿嘉陵江北上,輪船可至合川,潼南,南充等城市。經長江到涪陵入烏江,向南能通航到貴州境內。
3、航空
重慶主城區內曾經先後有五座機場投入使用。重慶全市現有兩座民用機場,分別是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重慶萬州五橋機場,第三座機場重慶黔江舟白機場正在建設。
建於重慶主城區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於1990年投入使用,在此之前,1949年後重慶市曾一直使用位於白市驛的軍民兩用機場,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建成前,進出重慶的航班都在此起降。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分別有國內和國際兩個特大型航站樓,1992年4月國務院將重慶江北機場升格為「國際定期航班機場」,並改名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但機場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客流量需求,誤點率高居高不下。因此,該機場第三個航站樓和第二跑道已於2007年開工。截止2009年止,江北機場客貨運吞吐量居西部第四位,僅次於成都,西安和昆明。到2020年,當第三條跑道建成,江北機場旅客年吞吐能力將達到4500萬人次,比現在的機場多3.5倍。西部航空和重慶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該機場為基地。
4、公共交通
重慶主城區內公共交通形勢豐富多樣,包含公交汽車、輕軌、地鐵、過江索道、纜車、扶梯(亞洲最大)、升降電梯以及過江輪渡等,其中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軌道交通和公交汽車(由於山路崎嶇,在重慶馬路上幾乎看不到自行車和電動車)。
5、特色交通
重慶主城區有兩條全國獨一無二的具有重慶特色的過江索道:
嘉陵江索道:自渝中區滄白路,橫跨嘉陵江上空,與江北區金沙街相連;
長江索道:建成時間1986年,從渝中區新華路跨長江至南岸區上新街。
重慶主城區有兩處作為公共交通使用的自動扶梯和升降式電梯:皇冠大扶梯和凱旋路電梯。
另外,重慶主城區長江和嘉陵江上還有多條客運輪渡。
6、軌道交通
BRT快速公交車在09年年初開行,從大渡口巴國城到江北龍頭寺,採取全封閉運行,速度快.
重慶軌道交通主城區內規劃有10條線路(九線一環)。
重慶軌道交通二號線(輕軌),(已經投入運營)是中國第一條跨座式膠輪單軌高架輕軌線路,也是西部地區第一條城市軌道交通線。
重慶軌道交通三號線(輕軌)正在加緊建設將於2011年開通。
重慶軌道交通一號線(地鐵)於2007年6月8日全面開工,一期工程預計2011年6月結束投入使用,最遲2012年全線貫通。
重慶軌道交通六號線(地鐵)軌道交通6號線一期工程已於2009年底開工建設。2012年竣工投入使用。

⑤ 重慶旅遊規劃,兩天兩夜,中午到達江北機場,然後幫忙規劃一條旅遊線路,主要是好玩好吃好看的線路。

重慶:

第1天:渣滓洞、白公館,磁器口、李子壩(看輕軌穿樓)解放碑、洪崖洞、回晚答上乘兩江夜遊船、游覽重慶夜景;

第2天:奧陶紀夢幻主題樂園、體驗亞洲最長的玻璃天空懸廊、崖鞦韆、高空速滑等;
成都:

成都寬窄巷子——春熙路/太古里商圈——成都大熊貓基地——都江堰——千年黃龍溪古鎮(美食:一根面、成都夜生活:九眼橋)

住宿:需要預訂住宿可以去果核旅行比價,實時更新比校各渠道價格,真的很方便優惠



預祝旅途愉快喲!望採納~

⑥ 請問重慶市內有哪些單位可做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等相關資料

創行合一是誰?一家負責任的旅遊規劃公司,創始人湯俊,重要成員均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在中國,首倡夥伴式咨詢服務模式,以平等、價值、參與的立場對待祖國河山和客戶熱情;信奉有爭議就是有價值,不做悄無聲息的規劃;「落地」規劃的信徒,不做看上去很美、聽起來動人、做起來不知所措的規劃,創行合一的方案一定是最適合客戶執行能力、最符合市場實際需求的;成功為多個城市和景區進行過發展規劃設計咨詢。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是一個以旅遊規劃設計、城市發展戰略、旅遊營銷推廣為核心業務的專業機構。機構由旅遊規劃設計院、旅遊市場研究所、旅遊營銷推廣中心、城市戰略策劃中心四大事業部以及旅遊媒體協作平台、旅遊商業決策支持平台、旅遊經理人俱樂部、《創行智造》雜志社、旅遊人才培訓中心、旅遊者互動參與社區六大專業支撐平台共同組建而成。 機構在全國首倡「夥伴型」旅遊顧問咨詢模式,凝聚了一群講究實戰鄙視說教的業界精英,以冷靜務實的風格、共擔風險的理念、解決問題的責任,輔以獨特的創造力、優秀的整合力、高效的執行力,是政府、旅遊企業、旅遊投資商真正值得全程信任風雨同行的智力咨詢夥伴。 作為咨詢機構,首要的任務是告訴客戶什麼是正確的事情,然後才是怎麼正確地去做事情,最後還要幫助客戶解決怎麼有效地去做事情。目前行業內大部分領導和投資商都將目光聚焦在正確地做事情,部分咨詢機構意識到要做正確的事情(即現在提倡的「策劃先行」的概念),很少有機構關注到還要有效地做事情。而判斷什麼是正確的事情和如何有效地去做事情都需要市場數據的支撐,創行合一認為無論是做策劃規劃等咨詢業務還是營銷執行等操作業務,首先要進行市場調查、數據研究,市場一定要先行。 基於此,創行合一通過整合戰略夥伴的優勢資源,彌補現有咨詢機構的先天不足,推行「市場先行、策劃跟進、規劃布局、設計落實、建設到位、營銷准確、執行有效、管理提升、服務互動」的36字方針,緊緊圍繞「市場數據」業務形成旅遊市場研究所,打造「第三方市場數據平台」;以市場數據為基石,在咨詢層面形成以策劃規劃設計等業務為核心的旅遊規劃設計院,打造「夥伴型旅遊咨詢機構」;在操作層面形成以營銷推廣、活動執行等業務為核心的營銷推廣執行中心,打造「互動性營銷執行網路」。

⑦ 為重慶民俗旅遊設計一個開發方案

如果想做重慶民俗旅遊設計的話,是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比如當地的一內個文化特色、容地理環境、可用資源等等,在做開發方案是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這樣才能有一個好的、合適的作品。在做民俗旅遊設計這塊遠景設計研究院還是做過比較多的經典案例。例如越西水鎮中所旅遊發展規劃、大邑新場古鎮規劃設計、三台郪江古鎮這幾個古鎮的旅遊規劃設計,可以多看看,以作參考。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