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展演
Ⅰ 大陸居民可以長期居住在台灣么
大陸居民是不可以在台灣長期居住的。《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有效期為5年,個人旅遊簽注有效期為6個月,持證人在台灣停留時間自入境中國台灣次日起不得超過15天。
經批准赴台個人游的居民,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將為其簽發《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及個人旅遊簽注。
首次申請《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及個人旅遊簽注辦理時限為10個工作日。
(1)文化旅遊展演擴展閱讀
長期居住台灣的條件:
根據《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系條例》規定:
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申請在台灣地區居留:
1、台灣地區人民之配偶,結婚已滿二年或已生產子女者。
2、其他基於政治、經濟、社會、教育、科技或文化之考量,經主管機關認為確有必要者。
3、前項第一款情形,台灣地區之配偶於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以前重婚者,申請前應經該後婚配偶同意。
進入台灣地區之大陸地區人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治安機關得不待司法程序之開始或終結,徑行強制其出境:
1、未經許可入境者。
2、經許可入境,已逾停留期限者。
3、從事與許可目的不符之活動或工作者。
4、有事實足認為有犯罪行為者。
5、有事實足認為有危害國家安全或社會安定之虞者。
Ⅱ 西雙版納各旅遊景點門票報價。
這是我前段時間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西雙版納傣王宮(勐泐文化園) 80元/人 距市區6公里
西雙版納勐泐大佛寺 120元/人 距市區4公里 4路公車,公車費2元,打的15元
西雙版納基諾山寨 120元/人 距市區 28公里 乘坐景洪—基諾山的公車8元
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 50元/人 8公里
曼聽公園【春歡公園 】 40元/人(城區內)
曼邁桑康風景區 100元/人 40公里
望天樹景區 60元/人 空中走廊100元/人 距市區 160公里
西雙版納傣族園 100元 距市區 30公里 乘坐公車票價8.5元
西雙版納野象谷風景區 65元/人 35公里
西雙版納熱帶花卉園 40元/人 市區
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80元/人 電瓶車游園20元/人 距市區60公里 乘坐景洪—勐侖的公車票價17元
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谷 120元/人 距市區62公里
Ⅲ 誰知道荊州古城文化
一、歷史沿革:
荊州以原境內蜿蜒高聳的荊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治江陵縣荊州鎮。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屬省轄市。1955年,沙市市劃歸荊州專署管轄。1979年,沙市市復為省轄市。1983年劃出荊門縣改荊門市,為省轄市。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並設立荊沙市,潛江、仙桃、天門三市劃出為省轄市。1996年更名為荊州市,京山縣、鍾祥市劃出。市政府駐沙市區。
二、地區位置:
荊州市位於東經111°150—114°050,北緯29°260—31°370。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 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市,全長483公里。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裹樊。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區佔78.7%,丘陵低山區佔21.1%。全市轄荊州、沙市2區和江陵、 公安、監利3縣,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下設119個鄉鎮,18個街道辦事處,共有3398個村(居)委會,24835個村民小組。
三、人口民族:
荊州市是湖北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市之一。
全市總人口642.1萬人,人口密度456人/平方公里,占湖北省總人口的10.7%。全市城鎮人口超過200萬人,占總人口33.0%。中心城區面積 54平方公里,人口75萬。
四、歷史文化:
荊州人傑地靈,物產豐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魚米之鄉的美譽。
荊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戰國時期,20代越王定都荊州,長達411年。楚先民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荊州出土的戰國絲綢、越王勾踐劍和整套石磬編鍾,無不折射出楚文化的熠熠光輝。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一鳴驚人」的政治家楚莊王、楚國名相孫叔敖等等,都是從荊州這塊土地上走上歷史舞台。
荊州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120回的《三國演義》,有82回寫到荊州。「市內三國勝景遍布,保存完好且長達10.5公里的荊州古城牆,被譽為「 中國江南不可多得的完璧」。1992年發掘的雞公山文公遺址,經考古界鑒定為「中國第一,世界罕見」。
荊州還是中國龍舟文化的發源地,一年一度的「中國荊州國際龍舟節」,已成為荊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品脾、擴大開放的重要載體和全市人民的盛大節日。
五、經濟發展:
荊州是一座充滿商機的城市。
自古以來,荊州就是商賈雲集之地。早在漢代,荊州就是全國十大商業都會之一;近代,荊州又是我國最早對外通商的內河港口城市,荊州沙市早在中日甲午戰爭後就與重慶、杭州、蘇州一起被定為通商口岸。
今天的荊州市,地處中西部大開發的前沿陣地,區位優勢獨特。為全國「四大增長極」十字軸線的交叉區域,距北京、香港、上海、重慶均為1000公里左右。荊州市是國家重要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和輕紡、化工基地,是一座充滿商機、充滿活力、充滿希望的城市。
六、旅遊:
荊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荊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文化旅遊、生態旅遊蔚為大觀。全市旅遊景點呈現「一城三片」的格局。「一城」即聞名遐邇的荊州古城,其中紀南城、關公廟、章華寺、烏林古城場、華容道等人文景觀經久不衰,荊州博物館被評為國家首批「4A」博物館,位居全國地市級博物館之首,館藏文物達12萬余件,其中,西漢古屍等國家一級文物近300件(套)。中心城區的古城公園、九龍淵公園、鳳凰廣場、沙隆達廣場、凱樂大劇院和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等一批標志性工程相繼建成。「三片」即近年來新建開發的松滋氵危水風景區、洪湖漁家度假區和石首天鵝洲麋鹿自然保護區。荊州境內山育水秀,湖泊縱橫,是典型的水鄉園林城市,自然生態景觀令人流連忘返。「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的瞿家灣、周老咀等湘鄂革命根據地舊址已被列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綠、美」的水鄉園林城市風光、「高、大、特」的現代建築群與歷史文化名城風韻交相輝映,使古城荊州煥發出新的光彩。
七、地勢地貌:
荊州市以平原地區為主體,海拔20—50米,相對高度在20米以下。丘陵主要分布於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橋、斯家場和荊州區的川店、八嶺、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對50— 100米,低山主要分布於松滋市西南部,海拔500米左右。
河流交錯、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幹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弦河等。荊州湖泊眾多,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5萬公頃,長湖次之,總面積1.2萬公頃。由於長江幹流河道的不斷淤積,造成了荊江段的「懸河」。
八、歷史上的荊州:
荊州是古"九州"之一,在荊山、衡山之間。漢為十三刺史部之一。轄境約相當於今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粵的一部分;漢末以後轄境漸小。東晉定治江陵(現屬湖北),為當時及南朝長江中游重鎮。明清置府,後廢。
東漢州名。轄郡七,縣一百一十七。治所漢壽縣,在今湖南漢壽縣北。漢末移治襄陽縣,在今湖北襄樊市。轄境相當於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貴州、廣東、廣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九、旅遊景點:
1、古城牆:《後漢書·地理志》記載,荊州古城牆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厲王時期。經最新古城垣考古發掘實物科學驗證: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延續時代最長、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發展演變而來的唯一古城垣。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後發掘出了宋朝和五代時期的磚城;兩晉、三國時期的土城。疊壓在現城牆10米以下的五代磚城的發現、使荊州城磚城的修造歷史從始於明代的普遍認同,又上溯了400多年。這次考古發掘還證實:從三國時代起,荊州古城牆沒有發生過大的變遷,移位距離僅在50米左右范圍內;土城牆遠遠早於磚城牆。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荊州城小北門西側,發現了一段長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間夯築的石灰糯米漿城牆。此段城牆雖經500多年,至今仍堅如盤石,世所罕見。
現聳立在人們眼前的雄偉磚城,為明清兩代所修造。磚城逶迤挺拔、完整而又堅固,是我國府城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城垣。磚城厚約1米,牆內垣用土夯築,下部寬約9米。牆體外用條石和城磚砌築。磚城通高9米,周長11281米。磚城牆體用特製青磚加石灰糯米漿砌築。特製大青磚每塊重約4公斤,有的燒制有文字。遊客在攀登東門城樓的馬道上即可見到部分已採取保護措施的文字磚。文字磚記載了操辦城磚的官府、官員和時間。從文字磚記載的產地得知,城磚非只出自原荊州地域,鄂豫陝三省交界的均州、湘桂黔三省交界的靖州、江西省的茶陵以及湖南全省均有文字磚砌在荊州城垣上。文字磚是荊州古城牆修建史不可多得的檔案實證。同時也是人們游覽古城賞析研究的又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荊州古城牆四周,原有城門6座,即東門、小東門(亦稱公安門)、北門、小北門、西門、南門。每座城門均設「雙保險」,前後兩道門,二門之間建有瓮城,以便「瓮中捉鱉」 ,致攻城之敵於死地。為緩解城內交通,建國以後,新開城門3座,即新東門、新南門、新北門。新開的城門均無瓮城。6座古城門上原都建有城樓,現只有東門和大北門兩處有城樓。因此,游覽領略古城牆風采,最好的去處就是東門和大北門。 東門又稱「寅賓門」。城樓為「賓陽樓」,始建於明代,現城樓為1988年重建。東門是迎接來使和賓客的城門。因此,門樓壯觀,瓮城也最大。大北門又稱拱極門,是通向中原和京城的古驛道出口,人們在這里送親友遠行,習慣折柳相贈,祝福平安,故大北門又稱柳門。大北門城樓名「朝宗樓」,城樓脊枋下方書有重建此樓的時間:大清道光十八年歲次戊戌九月壬戌初十戊申吉時丁巳時重建。大北門城樓是古城牆上唯一尚存的城樓古建築。此樓古樸壯觀,電影《小花》、《路漫漫》、《戰國鍾聲》等均在此拍攝過外景。賓陽樓和朝宗樓內均設有樓梯,遊客可登臨其上居高臨下,飽覽古城的萬千神韻。
荊州古城牆作為古時的一項大型軍事防禦工事,除高大堅固的牆體和瓮城等建築外,城牆之上還有眾多配套的軍事設施,如今尚存且最具作戰防禦功能、最有特色的要數暗設的四座藏兵洞,東西南北各一座,每座長10.5米,寬6.3米,深6米,分上下兩層,可容100多人。每層又有小藏兵洞,每個小洞可容2人,洞中均有射孔。藏兵洞所在的牆體向外呈長方形突出,對攻城 之敵,可從三面射孔暗箭齊發,使其猝不及防。藏兵洞構建精巧、別致,遊客到公安門景點南側百餘米處即可觀賞領略到荊州古城牆上的這一特有軍事設施的風采。 荊州城古老且歷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盪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
2、荊州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該館以其優美的環境、豐富的館藏文物和獨具地域特色的文物珍品陳列,以及考古研究的豐碩成果而享譽海內外。1994年經國家文物局專家評選,該館榮獲全國地市級「十佳博物館之首」的美譽。 荊州博物館配合各項工程建設,發掘出土珍貴文物12萬余件。其中,有史前巧奪天工的各種玉飾;有絕無僅有、質數堪稱國內之最的戰國絲綢;有寒光閃爍、成色如新的四代越王劍、吳王夫差矛;有色彩斑斕、工藝精湛的戰國秦漢漆器;有目前所知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數學專著《算數書》和蕭和「二年造律」的《二年律令》等漢初簡牘;有迄今為止保存年代最久遠、最為完好的西漢男屍。這些稀世珍寶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荊州博物館也因此而成為荊州市旅遊觀光的「第一窗戶」。
a、該館1975年在楚故都紀南城內出土的一具西漢男屍及其棺槨、隨葬物品。據墓中出土文字記載,死者名「遂」,江陵人氏,官居「五大夫」,下葬於漢文帝十三年,早於長沙馬王堆漢墓女屍。該男屍在地下埋葬2000多年而不腐,世所罕見。其主要原因在於深埋、密封,墓室長期處於缺氧和恆溫的穩定環境中,內棺10萬毫升含硫化汞等成分的棺液,具有抑、殺菌作用。裝殮男屍的一槨二棺亦保存完好,大型槨室及二套棺表明了主人的高貴身份。陳列展出的數百件隨葬物品中,有稱為「天下第一」的兩件式樣別致、保存年代最久至今仍完整無損的物品:麻裙和麻鞋,異常珍貴。
b、展出了1982年1月在原江陵縣馬山磚瓦廠一號楚墓中發掘出土的一批戰國中晚期絹、紗、羅、錦等絲綢織綉,包含有衣、褲、衾被、絲帶等成品。這些絲織品有的薄如蟬翼,輕若籠煙;有的刺綉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有的色澤艷麗,五彩紛呈;有的經緯密度,超乎想像,密於今天的降落傘。絲綢織品富含蛋白質,極難長久保存。馬山一號墓出土的這批絲織品其年代之早、數量之多、保存之好、工藝之高超,均可稱「最」。荊州博物館也因之而有「絲綢寶庫」的盛譽。
c、荊州博物館發掘出土戰國、秦漢漆器逾萬件,是全國收藏古代漆器最多的博物館。古代漆器,品種繁多,就胎質而言,有木質、陶胎和夾麻胎3種;從用途講,有多種飲食器具,如各種盛酒器具;有娛樂器材如琴瑟;有兵器如木質盾牌;還有避邪之物如鎮墓獸等。這些古代漆器在地下歷經2000多年完好保存下來,實屬難得;尤為珍貴的是陳列展出的200餘套古代漆器造型別致生動,構圖精巧明快,色彩亮麗如新,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是難得的寶中之寶。
d、楚樂展演是荊州博物館別具一格的開發項目。楚國是歌史文化的沉澱與匯集。在這里,人們不僅可以饒有興味地觀賞蜀國名將關羽那重達百餘斤的青龍偃月刀和坐騎赤兔馬的專用大石槽及傳說中曹操的特大行軍鍋,而且還可盡情地領略欣賞開元觀內我國古代建築的藝術風格。
3、鐵女寺:位於古城內江陵中學西側一小巷深處,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據傳該寺的修建與一段辛酸感人的傳說有關。
相傳唐代荊州有位分管冶鐵的官史孫坤,家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妙齡女兒,其上司垂涎甚久,欲霸為妾。孫鐵官及二女不從,於是其上司惱羞成怒,借故加罪於孫鐵官,使其鋃鐺入獄。二女聞之,心膽欲裂,憤起為父鳴冤,怎奈官官相護,申告無門。只有以死相抗 爭,雙雙投冶鐵爐而死,並化為兩尊血肉模糊的鐵女。此事震動朝野,感化帝王,孫鐵官終於無罪獲釋。眾鄉親憐恤二女捨身救父的義舉,遂自願籌資修建了鐵女寺。對此,明代遼王朱植藩封荊州時所撰《鐵女寺碑記》有詳細記述。
4、萬壽寶塔:矗立於萬里長江第一磯——荊江大堤觀音磯頭之上,系明朝第七代遼王朱憲火(節)藩封荊州時,於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遵嫡母毛太妃之命,為嘉靖皇帝祈壽而建,歷時4載。它是湖北省又一處重要的古建築,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壽寶塔通高40.76米,八面七層,樓閣式磚石仿木結構。塔基八角各有一漢白玉力士為砥柱。塔內一層正中有接引佛一尊,身高8米,肅然威嚴,塔體內外壁嵌佛龕,共有漢白玉坐佛87尊,神態各異,造型超絕逼真。部分塔磚燒制獨特,成正方形,圖文並茂,品類繁多,計有花卉磚、浮雕佛像磚、滿藏回蒙漢五種文字磚共2347塊。塔磚來自全國8省16個州府縣,均為各地信士所敬獻。塔身中空,內建石階,可盤旋而上至各層,每層向外洞開四門;依門俯瞰遠眺江流城廓美不勝收。塔頂為葫蘆形銅鑄鎏金,其上刻有《金剛經》全文,是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物。
萬壽寶塔與我國眾多寶塔相比,特色獨具的是:塔身深陷大堤堤面以下7.29米。這一奇特景象的形成,主要源於長江河床、水位在漫長歲月中逐漸抬高、荊州大堤隨之不斷加高所致。
萬壽寶塔建於荊江大堤之上,除了為皇帝祈壽的主旨外,另還有鎮鎖江流、降伏洪魔,保一方平安的寓意。數百年來,萬壽寶塔既是荊江兩岸飽經水患的歷史見證,又承載寄託了人們制服江流的美好願望。
1998年盛夏,荊江河段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觀音磯頭記載45.22米的超歷史最高水位線,舉世囑目,廣大軍民眾志成城譜寫了一曲響徹寰宇的抗洪凱歌。為了祭奠抗洪斗爭中英勇獻身的英烈,1999年初,荊州市委、市政府在萬壽寶塔西側修建了荊州抗洪紀念碑亭。
寶塔所在的萬壽園,古樸典雅,竹木蒼翠。園內的臨江長廊、書法碑苑及奇石盆景匯展,與荊江磯頭、古塔長廊交相映襯,使這里「分外妖嬈」。尤其是盛夏,江風習習,蔭涼片片,這里更成為人們游覽憩息的「人間天堂」。
5、八嶺山:又稱龍山。這里風景優美,林木蔥郁,「縱嶺八道,蜿蜒若游龍」,因此被古人視為風水寶地。山中古墓密集,現已探明,大型封土堆古墓葬就有498座,無封土堆古墓不計其數,其中以楚墓居多。史載楚國有18位楚王、五代南平國五代帝王以及明代11個藩王均厚葬於山中。1988年,八嶺山古墓群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4月國家林業部批准八嶺山為國家森林公園。
八嶺山古墓群南北長8公里,東西寬5公里,總面積40多平方公里。山中古墓葬密集,現封土堆尚存特大型、大型及中型古墓560餘座,其中以楚墓居多,明藩王墓次之。不少墓冢雄踞山頭,宛若山峰,構成了八嶺山的壯觀奇景。史載楚莊王墓在山中,前後陪葬有數十冢,皆列成行。明藩遼簡王及肅、靖、惠、恭、庄等諸多王墓俱在山北。山上有平頭冢、換帽台、落帽台、馬跑泉等勝跡。八嶺山現為國家森林公園,山上喬木參天,茶海松濤,煙雲籠罩,兼有雄奇幽深之勝,故有"不到八嶺山,不算到荊州"之說。
八嶺山地處荊州城、紀南城、萬城三大古城之間,其人文景觀極為豐富,每一座大型古冢都有一篇神奇的故事,每一個景點都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據史書記載:「楚莊王葬於古龍山。前後陪葬十冢,皆成行列。」此冢高大似山,陪冢成行,氣勢非凡。位於八嶺山中部的平頭冢亦為八嶺山特大封土堆古墓,相傳蜀國名將關羽得到青龍偃月寶刀後,欣喜若狂,躍身上馬,揮舞寶刀,當馬馳過此冢時,關羽興起,對准冢子上部平削一刀,此冢即成平頂,「平頭冢」因此得名。類似這樣與關羽生平業績有關的還有系馬冢、落帽冢等古墓葬。
Ⅳ 介紹一下「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Ⅳ 張家界遊玩方案項目背景怎麼寫
第一部分、張家界市情介紹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1988年5月因旅遊建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更名為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總面積9516平方公里,總人口171萬。
張家界擁有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明風景區「六張燙金的名片」。
中國首批世界自然遺產。1992年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進入《世界遺產名錄》,是我國首批入選的3個世界自然遺產之一。
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2004年武陵源地質公園進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是全球首批28個世界地質公園之一。
世界「張家界地貌」命名地。2010年武陵源核心景區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被國際地貌學家協會命名為「張家界地貌」。
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82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這是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全國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6年武陵源風景旅遊區獲評全國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9年武陵源風景區獲評第二批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
張家界是湖南開放的窗口、迎賓的客廳、美麗的名片和旅遊的龍頭。
開放的窗口。張家界口岸是國家一級口岸,荷花機場是武陵山片區唯一的國際機場,湖南兩個國際機場之一。
迎賓的客廳。張家界是省外遊客來湖南的重要目的地和境外遊客來湖南的首選目的地。
美麗的名片。張家界擁有世界絕版的旅遊資源,奇峰三千、秀水八百,被喻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森林覆蓋率全省第一,生態環境質量良好。
旅遊的龍頭。張家界是湖南旅遊的核心吸引物,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張家界定位為湖南旅遊的龍頭進行重點支持和培育。經過建市30年的發展,張家界旅遊產業發展已具備較好的基礎,城鎮建設框架初步成型,湖南旅遊的龍頭作用得到較好發揮。
張家界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75.28%,其中土家族約佔66.43%,白族約佔6.45%、苗族約佔1.62%,民族文化濃郁獨特,全市有非物質文化遺產15類730多項,桑植民歌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家界是革命老區和賀龍元帥的故鄉。市域曾是湘鄂西、湘鄂邊、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區域,四個區縣均為國家一級「蘇區」,先後有20多萬人參加革命,其中紅軍2萬多人,到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有6萬多紅軍將士和革命群眾英勇犧牲。賀龍元帥的故鄉在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在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
張家界是武陵山區。處武陵山脈腹地,四個區縣均為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核心區域。
張家界是生態功能區。屬長江流域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9.6%,有市級以上森林公園6處,其中國家森林公園4處。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81種,建有市級以上自然保護區8個,其中國家級2個,保護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10。張家界大鯢、張家界椪柑、湘西黃牛、杜仲、茅岩莓茶等特產聞名遐邇。
張家界同時也是知名旅遊區。旅遊資源豐富獨特,武陵源風景區217.4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峰林世界絕版,全市有各類景區景點300多個(其中等級旅遊區18家),旅遊交通便捷,有各類賓館酒店近1000家(其中星級賓館43家),床位6.36萬張。2017年全市全年共接待遊客7335.81萬人次,同比增長19.41%;過夜遊客3469.44萬人次,同比增長21.45%;實現旅遊收入623.78億元,同比增長21.86 %。旅遊業佔GDP的比重超過50%。旅遊業是我市主導產業。
第二部分、張家界旅遊資源
一、5A級景區
1.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是張家界核心景區,是國家首批5A級旅遊景區,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天子山、楊家界四大景區組成,總面積398平方公里,屬砂岩峰林地貌,素以峰、谷、水、林、洞著稱。
(1)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自然風光以峰稱奇、以谷顯幽、以林見秀。其間有奇峰3000多座,如人如獸、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氣勢壯觀,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稱。主要景區有黃石寨、金鞭溪、袁家界和楊家界。
1黃石寨: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最著名的景區,素有「不到黃石寨、枉到張家界」之說。相傳,張良師傅黃石公曾到這里煉丹,黃石寨因此而得名。黃石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部,為一巨大方山台地,堪稱武陵源最美觀景台。境內主要景點20餘處。代表景點有天書寶匣、南天一柱、定海神針、天然避畫、摘星台、五指山、金龜岩等。
2金鞭溪: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東部,因流經金鞭岩而得名。金鞭溪西匯琵琶溪、東入索溪,是一條曲折幽深的峽谷。兩岸風景秀麗,景點目不暇接,代表景點有金鞭岩、神鷹護鞭、紫草潭、千里相會等。
3鷂子寨: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東部,以險著稱,據說鷂子都難以飛過,所以取名鷂子寨。玉兔望月、老鷹嘴、指點江山、梭標峰、凌空驚魂、千山萬壑、排山倒海等。
4袁家界:位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北部,東鄰金鞭溪、遠眺鷂子寨、南望黃石寨。是鑲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區的一顆明珠。相傳後唐時期,黃巢起義失敗後,黃巢手下有一袁姓將士躲避追捕在此隱居,並以自己姓氏命名這里為「袁家界」。代表景點有天下第一橋、迷魂台、後花園等。
(2)索溪峪景區
索溪峪景區以地貌多種和景類齊全而動人心弦,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相連,北與天子山毗鄰。主要景區有水繞四門、十里畫廊、西海、百丈峽、寶峰湖和黃龍洞。
1水繞四門:位於索溪峪景區西部,原名止馬塌,境內因有三條溪水分別從西、北、南三谷口流出,最後匯後索溪,故稱水繞四門。代表景點有張良墓、四十八將軍岩等。
2西海:位於索溪峪景區的西部,有「峰海」之稱。峰海、林海和雲海合一,即為西海之特色。主要景點有猴園、南天門、天台、無字碑、寶峰塔等。
3百丈峽:聳立於溪流旁,高約300米,長約800米。相傳,明朝初年農民起義軍領袖向大坤曾在此與官軍交戰達一百次之多,故又名「百仗峽」。代表景點有百丈峽壁、摩崖石刻等。
4十里畫廊:位於索溪峪景區西北部。主要有壽星迎賓、轉閣樓、采葯老人、三姊妹峰等。
5黃龍洞:黃龍洞屬典型喀斯特,享有「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
6寶峰湖:為群峰環抱的人工湖,原名施家峪水庫,因境內有寶峰山而更名。代表景點有寶峰飛瀑、高峽平湖、寶峰寺等。
(3)天子山景區
位於武陵源北部,因明初土家族領袖向大坤自稱天子而得名,素有「峰林之王」的美稱,東、西、南三面石峰林立,溝壑縱橫。主要景區有石家檐、茶盤塌、老屋場、鴛鴦溪、黃龍泉、鳳棲山。
1石家檐:位於天子山景區北面,代表景點有賀龍公園、御筆峰、仙女獻花、武士馴馬、戰將台、神堂灣、上天子廟遺址等。
2茶盤塌:系天子山一台地,台地頂面平坦,周邊懸崖絕壁。代表景點有大觀台、一步難行、仙人橋、天子座等。
3老屋場:相傳為向王天子舊居遺址。代表景點有天子峰、雲中經、空中田園、神兵聚會等。
4鴛鴦溪:以瀑布眾多為奇。代表景點有天子廟遺址、鴛鴦溪瀑布、六月飄雪等。
5黃龍泉:為高台地石英砂岩峰林景觀,代表景點有將軍岩、城牆岩、和尚洞、黃龍泉等。
6鳳棲山:為高台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代表景點有御書岩台、屈子吟、下天子廟遺址、鳳棲山等。
(4)楊家界景區
楊家界景區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是武陵源四大景區中最後一個開發的景區。境內主要景區有香芷溪、清風峽。
1香芷溪:舊名箱子溪,因相傳向王天子在此埋有金箱銀箱而得名。代表景點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烏龍寨、六郎峰等。
2清風峽:又叫龍泉峽,代表景點有天波府、龍泉瀑布等。
2.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山是山嶽型自然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5A級旅遊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城區南郊8公里,海拔1518.6米,是張家界海拔最高山,也是張家界的文化聖地,被尊為「張家界之魂」、「湘西第一神山」。張家界火車站和張家界荷花機場座落山前,高速公路直達。
天門山古稱嵩梁山,三國時期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吳帝孫休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於是將嵩梁山改名天門山,山下置天門郡,也就是今天的張家界市。
二、4A級景區
1.黃龍洞旅遊區
黃龍洞是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文明風景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精品景點,堪稱絕世奇觀,具有巨大的旅遊價值。現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洞體共分四層,洞內有著名的迷宮、龍舞廳、響水河、天仙水、天柱街、龍宮六大精彩景區。整個洞內洞中有洞,樓上有樓,洞穴奇觀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規模之大、鍾乳石之多,形狀之奇,在國內外溶洞中極為罕見,被中外溶洞專家譽為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
2.寶峰湖旅遊區
寶峰湖景區屬張家界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首批5A級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武陵源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地帶,距武陵源區政府1.5公里,距天子山8公里,距黃龍洞8公里,整個景區佔地4107畝,主要由鷹窩寨、寶峰湖兩大部分組成,其中位於景區東南部的寶峰湖因其位於山頂之上而尤為著名,整個湖面面積15公頃,湖長2.5公里,平均水深72米,最深處達到119.5米,被譽為「世界湖泊經典」。
3.賀龍紀念館
賀龍紀念館坐落在洪家關賀龍故居對面的馬頸塔,距桑植縣城13公里,與賀龍故居、賀龍橋成倚角狀,是由天龍溪、玉泉河、魚鱗溪三水環繞酷似葫蘆形的半島,四周有陳家山、韋家山、王家山、泉峪山和楓香山5條蔥蘢山巒,宛如5條蟠龍聚首拱衛該地,俗稱「金線吊葫蘆」、「五龍捧聖」的風水寶地。
館舍由八個展廳組成,陳列著兩把菜刀鬧革命、南昌起義、創建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國家體育事業奠基者、國家軍隊重要領導人、賀龍同志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中小學生思想教育展廳幾大塊內容。
4.土家風情園
張家界土家風情園,南倚天門,北靠澧水,永定衛末代土司覃純一被朝廷封為世襲千總後建造,距今近三百年歷史,是西南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土司城佔地120多畝,集吊腳樓群,走馬轉角樓群為一體,是土家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和凝聚地。城內遺存著大量的珍貴文物,素有「南方紫禁城」之稱。2002年建築奇觀「九重天吊腳樓」和「千人茅古斯」一並載入世界吉尼斯紀錄。2003年被列入了國家AAAA級景區、張家界旅遊精品線路。是來張家界考察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藝術界人士的必到之處。
5.江埡溫泉度假村
江埡溫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溫度常年保持在54℃左右。據權威機構檢測,江埡溫泉水富含鎂、鈣、鋅、硒等幾十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其中鎂的含量高達5.35,是普通地表水的5倍以上。鎂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體細胞內重要的陽離子,也是生物機體中含量較多的一種正離子,在細胞內的含量僅次於鉀離子而居第二位。
6.張家界·大峽谷旅遊風景區
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位於湖南省的張家界大峽谷4A級景區內,兼具景區行人通行、游覽、科教、蹦極和舞台的功能。由上海世博會以色列館的世界著名設計師Haim Dotan(渡堂海)作建築設計。大橋為空間索麵懸索橋結構形式,跨度430米,橫跨整個大峽谷,橋面距谷底的相對高度約300米,橋寬6米,主梁全長375米,橋面全部採用透明玻璃鋪設,橋中心設有全球最高蹦極台和滑索平台。
7.萬福溫泉國際旅遊度假區
張家界萬福溫泉國際度假村地處中國溫泉之鄉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境內,是融中華福文化與溫泉沐浴養生文化和溫泉娛樂文化於一體的國家AAAA級景區。
萬福溫泉屬天然自涌溫泉,清澈碧透,常年恆溫53℃,富含偏硅酸、氡等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天然礦物質,既可直接飲用,又有醫療保健作用,據權威機構檢測,萬福溫泉是中國最大的氡溫泉資源。
8.溪布老街旅遊區
溪布老街是張家界人文景點中唯一的國家級4A景區,集非遺傳習所、傳承工藝、非遺傳統民俗文化展演、老戲園、美食老字型大小餐飲、傳統手工小吃街、高端休閑客棧、水上酒吧等為一體。是大湘西地區最大的非遺文化體驗、傳承、創新基地。
溪布老街北臨景區主幹道武陵大道,南依索溪河,西距核心景區世界自然遺產地僅800米,南距5A級景區寶峰湖僅600米、東距5A景區黃龍洞3000米,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捷,其周圍800米半徑內聚集近4萬張床位。
三、3A級景區
1.軍聲畫院
張家界軍聲畫院本著「純朴、自然、創新」的文化理念,將藝術與市場相結合、將文化與旅遊相結合,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產業之路,已成為張家界乃至湖南的一張藝術名片。
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與創新探索,畫院已經形成了獨特且具有標志性的藝術風格,研製出了屏風系列、門窗系列、窗簾系列、陶瓷系列、框式系列、瓦片系列等不同規格和不同形式的砂石畫系列產品逾千種,年生產本土及外埠各類題材砂石畫上萬幅,並擁有5項實用新型專利,具有「環保畫種」、「綠色畫種」的美譽。
2.老道灣旅遊區
老道灣因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鼻祖智聖鬼穀子在此練功修行,收徒傳道而得名。景區位於張家界市永定區天門山西北峽谷,風光秀美、氣候宜人,以獨有的自然峽谷風光觀賞及娛樂遊玩項目著稱:景區內飛瀑幽潭(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湘西地區最大的天然瀑布群),峽谷風光旖旎,負氧離子含量峰值可達20萬/立方厘米;世界名貴花卉齊聚,打造「七彩老道灣」,高山滑索、滑道,山泉活水冰爽水世界,民俗風情酒吧街,浪漫樹屋客棧,陽光玻璃度假酒店,國際房車、帳篷營地等。
四、紅色旅遊景區
桑植縣洪家關賀龍故居、賀龍紀念館、紅軍烈士陵園。
桑植縣劉家坪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碑/紀念館)
桑植縣橋自灣廖漢生故居
武陵源天子山賀龍公園(賀龍銅像、賀龍陵墓)
永定區湘鄂川黔根據地紀念館(湘鄂川黔革蘇維埃紀念館)
五、旅遊風情鎮
永定區王家坪鎮、武陵源區天子山鎮、桑植縣利福塔鎮
六、鄉村旅遊
永定區尹家溪鎮馬兒山村、永定區王家坪鎮石堰坪村、永定區王家坪鎮關水坪村、永定區羅水鄉龍鳳村、慈利縣江埡鎮九溪村、桑植縣利福塔鎮苦竹河村、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芙蓉橋村、桑植縣官地坪鎮杜家坪村
七、經典戶外旅遊線路
1.檳榔谷:檳榔谷位於永定區羅塔坪鄉,是驢友對該鄉戶外線路的統稱。羅塔坪鄉地處永定區西南邊陲,東臨溫塘鎮,北靠青安坪鄉,西與湘西州永順縣接壤。離張家界市區56 公里。羅塔坪鄉的檳榔坪村、一灣水村、鹽井村、黃土界村、四官峪村、羅塔坪村、太平村、水田坪村、瞿家包村9個村落連成一圈,圈內便是檳榔谷戶外旅遊的活動范圍。檳榔谷著名景點有星之谷、迷洞、天使之城、檳榔孔、黃土界山脈、「草泥馬」峰、駐馬溪、雙峰岩等。
2.七星山:七星山位於永定區天門山境內,與天門山、熊壁岩、崇山三山毗鄰,海拔在1500 米以上,七星山頂部為一巨型丘陵台地,期間分布大小山頭有百餘個,尤以七座山峰海拔最高,並呈「北斗七星」模式分布,七山亦按七星命名。
3.紅河谷:紅河谷位於永定區天門山鎮,是堡子界林場腳下的一條溪谷,原名山羊溪,因溪中多紅石頭,當地人又稱之為紅岩溪。 整個溪谷植被茂盛,蔥翠欲滴、陰翳蔽日。是一處尋幽避暑勝地。
4.崇山: 崇山位於永定區後坪鎮,與天門山相連,東以仙人溪與天門山為界,西南涉及永順縣境。面積約23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 米。山頂部較寬平坦,面積約4 平方公里,耕地3000 余畝。昔有驩兜冢於此,《大清一統志》載:「崇山絕頂有巨壟,傳為驩兜冢」。其山頂今存驩兜墓、驩兜屋場、驩兜廟等古遺跡,民間也有很多關於驩兜在崇山征戰的傳說。
5.清風峽:清風峽地處武陵源區中湖鄉野溪鋪村,峽谷全長5.8 公里,峽谷中除了當地鄉民就地取石材、逐年壘砌而成的簡易游道和一處似土家院落般的遊客服務點和露營營地,幾乎沒有人工雕鑿的痕跡。盤繞於石壁上的千年古藤,外界罕見的五色高山杜鵑,峽谷兩側峰隨路轉的峰牆峰林,落差約70 米傾瀉而下的龍泉飛瀑都是這里的獨特景觀。清風峽內有大批特色客棧集中地,是萬千自駕、背包遊客享受慢旅遊時光的好去處。
6.鷂子寨:鷂子寨位於張家界森林公園東北部,原名竭功山,因地勢險絕,人跡罕至,是鷂鷹繁衍生息之地,被稱為鷂子寨。鷂子寨海拔1050米,山頂為一狹長台地,面積約11.6公頃,山頂南北長1400多米,東西寬100米左右,是一座東、北、西三面絕壁的凌空觀景台,寨周圍峽谷幽深,奇峰如林,溪澗如帶,植被繁茂。是森林公園內游覽線路最長,游覽區面積最大,景點最多,最為奇險,最具有原始風貌的景區,以險、奇、雄、野而著稱,是戶外徒步的最佳之地。鷂子寨游覽線已開辟了百應谷、珙桐灣、花香峪三條上下山游道和鷂子寨環寨及青松嶺兩個山頂游覽區,開發了100多個景點和觀景台,其中玉兔望月、老鷹嘴、指點江山、梭標峰、凌空驚魂、千山萬壑、排山倒海等景點堪稱奇絕。
7.寶峰山:寶峰山,又名寶鳳山, 位於武陵源協合鄉,海拔1212.4米。四周圍都是懸崖峭壁,僅有一條山徑可登峰頂,沿途有穿岩屋、雲盤岩、風頭山,滴水洞、寶峰寺、五華山、獅子山、紅岩屋、箱子岩等景點,主要旅遊方式有登山、徒步和攝影等,是一塊尚待探秘的處女地。
8.八大公山:八大公山位於桑植縣西北部,西與湖北的宣恩、鶴峰兩縣毗鄰,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組成,面積4.49萬公頃,海拔自346 米到2003 米。八大公山是澧水的發源地,是省境內亞熱帶最完整、面積最大原生性常綠闊葉林區,世界罕見的物種基因庫。被列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八大公山距張家界市區140公里,桑植縣城89公里,經張桑、桑鶴、桑龍公路均可達。是集自然保護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山嶽型科考探險、避暑休閑的旅遊風景區,被稱為「湖南最佳避暑聖地」。
9.四十八寨:四十八寨位於慈利縣東部廣福橋鎮,地處慈利、桃源、石門三縣交界地帶,面積達40餘平方公里。境內有120多座形態各異的奇秀山峰,傳說闖王李自成在此建立聯明抗清根據地時,依山就勢建了48座雄偉山寨,並在山寨周圍攔關設卡造36宮、72殿,劈山移土建造近萬畝軍糧梯田。如今,還存有不少遺跡。
八、主題博物館
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張家界(中國)大鯢生物科技館、張家界市博物館
九、旅遊文化演藝劇場
《天門狐仙•新劉海砍樵》、《張家界•魅力湘西》、《煙雨張家界》
以上可以作為你的參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