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淮安旅遊業

淮安旅遊業

發布時間: 2020-11-28 19:23:09

① 淮安的知名度高嗎

淮安的第三產業如旅遊業、房地產、融資、流通、航運以及現代農業、製造業等等都不那麼發達,所以它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

② 歷史上淮安有多大地方

淮安不僅人傑地靈,而且風景優美,沿大運河,環洪澤湖,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觀賞名勝古跡。境內的盱眙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明祖陵,以及秀美的河湖風光,為淮安新世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區號:0517
郵編:清浦區:223002,清河區:223001,城南:223003
2007年8月,淮安市固話、小靈通升至8位。原7位號碼在前面加8。
位置:位於蘇北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交匯處,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全市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21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近500萬,其中市區人口246萬。
區劃: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漣水、洪澤4縣。
淮陰、清河分別是今淮安市的轄區名稱,於2001年2月1日始改名為淮安。淮安市是江蘇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古往今來一直是軍事要地。2005年開始通了火車。
基本概述
[編輯本段]
淮安地處蘇北腹地,北接連雲港,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鄰安徽省,西連宿遷市。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
淮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著名的「下草灣文化」和「青蓮崗文化」遺址。歷史上曾是潛運樞紐、鹽運要沖,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運河之都」之稱。淮安人文答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劉少奇、陳毅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
淮安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全境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水域寬廣,盛產水產、蔬菜、林果、各類禽畜及優質糧油等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岩鹽、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已經探明的岩鹽儲量1300億噸,居世界首位。
淮安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包括淮陰卷煙廠等10戶大型企業集團和江蘇清印集團等50戶重點企業,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冶金、紡織、煙草為主體並具有一定基礎的工業體系。全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京滬、寧宿徐、淮鹽、宿淮、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縱貫全境,水運河道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③ 淮安為什麼這樣窮

一個地方窮與不窮,要看政府對弱勢群體投入多少,對居民的普惠政策落實多少,從這一點來看,至少淮安有行動,在進步。

④ 介紹淮安旅遊詞

你也是導游啊???呵呵。。。我給你吧
淮安市地處蘇北腹地,南距江蘇省省會南京市188公里,東北距亞歐大陸橋橋頭堡連雲港市135公里。東靠鹽城市,南連揚州市,西與西南接安徽省,北鄰連雲港市與徐州市以及剛剛成立的宿遷市。其范圍為東經118度12分~119度36分,北緯32度43分~34度06分。交通便利,處於104、205國道和寧連一級公路的交匯點上。淮安市無高山峻嶺,地勢西高東低,以平原為主。西南部為丘陵,一般真高50~100米之間,少數山頭達150米以上,裂山真高194.1米,是全境最高點;西部及西北部為低矮的壟崗,地面真高介於15~20米之間,間有零星殘丘,真高可達50米左右,壟崗佔全市總面積4%;東部為沖積平原,大部分地面真高在8~12米之間,淮安博里,灌南陳集是全市最低點,地面真高僅2.3~3.3米,平原占總面積80%。境內水網密布,湖塘星列,水域面積占總面積16%。內河航運的主幹線京杭大運河流經於此,淮沭新河、蘇北灌溉總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幹流、廢黃河等9條河流在境內縱橫交錯。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位於淮陰境內,另外與鄰市共有的湖泊有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
淮安市地處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地區,兼具有南北氣候特徵,光熱水整體配合較好。光能資源潛力較大,年日照數在2250-2350小時。全市熱量資源充裕,無霜凍期為210-230天,可以滿足一年兩熟制的需要。本市瀕臨黃海,季風氣候典型,自然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量885-1015毫米。

【自然資源】淮安市耕地面積384230公頃,可供開發的黃河故道和灘塗近7萬頃。水產資源豐富,有水面約400萬畝,1998年水產養殖產量達20.57萬噸,主要經濟魚類有16科83種,其中洪澤湖大閘蟹、大青蝦、鱖魚、白魚、甲魚、鱔魚等遠銷國內外,淮安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的有盱眙凹凸棒土、石灰岩、白雲岩,金湖的石油與天然氣,楚州、洪澤的岩鹽等,這些礦產儲量很可觀,有較高的開采利用價值。特別是岩鹽儲量十分豐富,已探明的儲量達1300億噸,年產真空鹽50萬噸。

【歷史沿革】淮安的歷史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解放後曾在淮安青蓮崗發現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夏商周時期,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春秋時期,淮安屬吳、越。戰國時屬楚。秦時屬古淮陰。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在淮陰縣東南境設射陽縣,是淮安建縣的開始。從東漢末年開始,淮安逐步發展成為古代蘇北地區的政治中心。建安五年(200年),廣陵郡治遷射陽。東晉時先後為兗州、青州和山陽郡治所。南齊永明七年(489年)改稱淮安。隋時曾設楚州,唐時一度改稱淮陰郡。元時設淮安總管府,後升為淮安府路,所轄范圍占蘇北大半和安徽一部分。明代改淮安府路為淮安府,仍治山陽,1914年廢淮安府,改山陽縣為淮安縣。1945年設淮城市。1948年底設兩淮市。解放後設淮安縣,隸屬江蘇省淮陰地區,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行政區劃】淮安市轄4區4縣,即清河區、清浦區、楚州區、淮陰區和漣水縣、洪澤縣、金湖縣、盱眙縣。其中市區轄6個鄉鎮,10個街道辦事處,820個村民委員會;四區共55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164個居民委員會和2927個村民委員會;四縣共61個鄉鎮,208個居民委員會和1329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結構】淮安全市總面積10030平方公里,人口510萬。其中,清河區面積43平方公里,人口24萬;清浦區面積294平方公里,人口31萬;楚州區面積1605平方公里,人口123萬;淮陰區面積1264平方公里,人口85萬;漣水縣面積1678平方公里,面積102萬;洪澤縣面積1292平方公里,面積38萬;金湖縣面積1394平方公里,人口35萬;盱眙縣面積2460平方公里,人口72萬。

【人文資源】著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青蓮崗文化遺址就在淮安境內。淮安,橫跨古邗溝入淮處末口和古泗水入淮處泗口,是典型的因運河而興起的城市。淮安市歷史上是漕運中樞。明清兩朝,國家督漕的最高長官漕運總督就駐節淮安,負責治河、勢壓巡撫的總河和稍後的南河總督也駐節於此,淮安城市因此而「儼如省會」。這里還是淮北鹽的集散中心和鹽商巨富的聚居之地,長期繁華競逐鼎盛時,淮(安)、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四大都市」。清乾隆間(1736—1795),淮安城市人口達50餘萬,是全國著名的大都會。

淮安,地靈人傑,人文薈萃,歷史上先後誕生了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抗倭狀元沈坤、乾嘉學派先驅學者閻若璩、中醫瘟病學家吳鞠通、抗英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世界十大攝影家」之首郎靜山、京劇表演藝術家王瑤卿、周信芳、宋長榮等。市區古鎮河下彈丸之地,歷史上就出了50多名進土、百餘名舉人,並因「河下三鼎甲」名聞遐邇。這里有周恩來故居、紀念館、童年讀書處,吳承恩故居,韓信故里等眾多的名人故居和紀念性建築,還有漂母墓、韓母墓、明祖陵,綿延60餘公里的世界著名高壩高家堰(洪澤湖大堤),以及有東方龐貝城之稱的水下古城泗州城等,歷史文化資源和人文景觀極其豐富。

淮安,是全國四大菜系之一——淮揚菜系的主要發源地。淮菜以清淡中和、養生適體、烹飪技藝精湛而名揚海內,是名城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淮安還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淮揚菜之鄉」的稱號。

【綜合實力】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4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1億元、財政收入63.4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6億元,分別增長13.8%、17.6%和20.1%;三次產業比例為22.3∶47.1∶3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9元,增長15.1%;農民人均純收入3701元,增長11.8%,是6年來增幅最大的一年。2004年,農村經濟發展較快。以「一降三補」為重點的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糧食生產獲得豐收,總產達334萬噸,增長40%。綠化造林勢頭強勁,新植楊樹3160萬株。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140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農業招商到位資金10.4億元,新上投資超千萬元的農產品加工項目35個,新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4戶。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優質稻米博覽交易會,落實「淮米」訂單78萬噸。新輸出勞務11萬人,其中培訓後輸出人員佔70%以上。工業經濟增勢明顯。2004年,列統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42億元、利稅61億元,分別增長32.5%、28.7%。完成技改投入101億元,實現投資超千萬元項目數、超5000萬元項目數、重點項目投入總量「三個翻番」,淮鋼「十五」技改一期、韓泰子午胎擴能改造、華爾潤30萬噸聯鹼工程、淮陰卷煙廠科技中心等重大項目順利竣工,新增列統企業227戶。工業園區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市經濟開發區和8個縣(區)工業園區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40億元,入庫稅收4.4億元,新增就業2.7萬人。2004年,服務業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第三屆淮揚菜美食文化節暨紀念吳承恩誕辰500周年系列活動主題鮮明,成效明顯,84個投資超千萬元項目集中簽約,百團萬名遊客匯聚我市。服務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4.1%和14%,易初蓮花超市、蘇源汽車商城等107個投資超千萬元的重點項目順利建成。旅遊業總收入29億元,增長31.7%,提前實現「十五」倍增計劃。金融運行態勢良好,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55億元,貸款余額25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58億元和38億元。保險業務有了新的拓展,政府扶持、商業化運作的農業保險試點走在全國前列。

⑤ 淮安的風景名勝有哪些

http://www.51766.com/www/area/list_area_info.jsp?prov_id=1003208&stype=5&info_type=1792,這上有淮安的各個地區的風景名勝

⑥ 連雲港和淮安哪個發達

您好,這兩個地級市等級是一樣的,經濟指標淮安要發達,另外淮安市是老城市,歷史比連雲港長,人口也比連雲港多,而且是農業大市,經濟發達底子厚。連雲港主要是海洋經濟,農業是山區,經濟落後,與淮安市沒有什麼可比性。望能幫助到您,請採納。

⑦ 被稱為「蘇北小南京」的地方是淮安哪座古鎮

蔣壩古鎮隸屬於江蘇省淮安市洪澤縣,坐落在洪澤湖大堤最南端,在經過修葺後對外開放,進去遊玩是不收門票的。它西臨煙波浩渺的洪澤湖,南接全國聞名的水利樞紐三河閘,東面是一望無際的里下河大平原。這里湖光綺麗,物產豐富,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繁華的集鎮。

“三街六市”、“十里聽響、五里停舟”之說,記錄了古鎮曾經的興盛與繁華,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千年歷史文化古鎮。在蘇中地區古鎮又被稱之為“小南京”,是因為小鎮30年前十分繁華,這里是蘇北地區前往南方的必經之地。

古代的蔣壩古鎮就是蘇北小南京。當時的古鎮可以說是最繁榮的時候,數不清的商販和錢財,都是在這里產生的。由於水運的衰落,古鎮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平靜。雖然戰火毀壞了古鎮的原貌,但是修復後的蔣壩古鎮還是值得一覽的。

⑧ [討論]淮安產業未來發展的最優先方向為何處

我堅決反對把教育列入產業化來發展,主要理由:(1)教育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日本戰後首要計劃就是發展全民教育計劃,但並未將教育當作一個產業而是當作國家經濟發展首要任務,用十八年時間培養出大批科技人才。(2)教育產業容易產生學校高收費,比如目前市區一些小學都收2萬元贊助費,這樣形成有錢人家孩子上好學校,下崗工人孩子只能上普通學校。(3)形成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因為收費學校教師收入高,吸引大批教學質量好的教師,造成一般學校質量更差,(4)教育形成產業,窮人的孩子去不好校,富人的孩子去了又不想學習,不利於人才的發現和培養。(5)教育形成產業化會引起名校擴大招生,師資力量不足又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查看原帖>>

⑨ 江蘇淮安是座什麼樣的城市,它未來的發展潛力有多大

文化底蘊還可以是一座古城,三線城市中也算是可以的,面積也不小,潛力還是有的,目前來說感覺生活節奏比較慢,沒有大城市那麼喧囂擁擠,晚上很安靜,養養老不錯

⑩ 淮安的歷史事件

大家回答有些雜,有名的有影響的就幾個吧。首推我們的偉大周總理,為我們的祖國付出很多。其次是關天培,愛國將士,捐軀國難。這是主要的。文化名人其次:《西遊記》作者吳承恩 ,《老殘游記》作者劉鶚 ,漢賦大家枚乘、枚皋 ,等等。再其次是歷史名人,如漢朝大將軍韓信 ,宋朝女英雄梁紅玉 。因為後兩者帶給淮安的是商業利益:旅遊。而前者帶來的則是一種民族方面的發展動力。

淮安
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淮安,曾是南船北馬交匯之地,清乾隆年間盛極一時,與運河沿線的揚州、蘇州、杭州並稱為「四大都市」,並享有「壯麗東南第一州」之譽。

淮安歷史上英才輩出,共和國開國總理周恩來就出生在這里,此外還有漢代軍事家韓信,漢代辭賦家枚乘,抗金女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等,《老殘游記》作者劉鶚也是在淮安長期定居期間創作了《老殘游記》這一名作。

淮安不僅人傑地靈,而且風景優美,沿大運河,環洪澤湖,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觀賞名勝古跡。境內的盱眙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明祖陵,以及秀美的河湖風光,為淮安新世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淮安概況

區號:0517

郵編:223000

位置:位於蘇北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交匯處,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全市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218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總人口近500萬,其中市區人口246萬。

區劃: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漣水、洪澤4縣。

淮安原名淮陰,於2001年2月1日始改名為淮安。淮安市是江蘇省重要的交通樞紐。古往今來一直是軍事要地。2005年開始通了火車,告別了蘇北一直沒有火車的歷史。

行政區劃

2005年,淮安市轄4個市轄區、4個縣。

淮安市 面積8962平方千米,人口523萬人(2004年)。
清河區 面積 134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1。
清浦區 面積 293平方千米,人口 32萬人。郵政編碼223002。區人民政府駐承德南路66號。
楚州區 面積1439平方千米,人口119萬人。郵政編碼223200。區人民政府駐淮城鎮。
淮陰區 面積1264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223300。區人民政府駐王營鎮。
金湖縣 面積 737平方千米,人口 36萬人。郵政編碼211600。縣人民政府駐黎城鎮。
盱眙縣 面積2430平方千米,人口 74萬人。郵政編碼211700。縣人民政府駐盱城鎮。
洪澤縣 面積1009平方千米,人口 39萬人。郵政編碼223100。縣人民政府駐高良澗鎮。
漣水縣 面積1656平方千米,人口104萬人。郵政編碼223400。縣人民政府駐漣城鎮。

淮安市概述

淮安地處蘇北腹地,北接連雲港,東北接鹽城市,偏南接揚州市,南鄰安徽省,西連宿遷市。總面積10072平方公里,總人口524.06萬,現轄4縣4區。

淮安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秦時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境內有著名的"下草灣文化"和"青蓮崗文化"遺址。歷史上曾是潛運樞紐、鹽運要沖,明清鼎盛時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淮安人文答萃,歷史上誕生過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帽英雄梁紅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等。淮安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劉少奇、陳毅等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輝的足跡。

淮安是物產富饒的魚米之鄉。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有盛產魚蝦鱉蟹的高郵湖、白馬湖。全境平原廣袤,土地肥沃,糧豐林茂,水域寬廣,盛產水產、蔬菜、林果、各類禽畜及優質糧油等農副土特產品,形成了蔬菜、畜禽、生豬、水產、林木等五大主導產業,是全國聞名的綠色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礦產資源豐富,地下蘊藏有岩鹽、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氣等非金屬礦產,已經探明的岩鹽儲量1300億噸,居世界首位。

淮安是新興的工業城市。全市有各類工業企業近3萬家,其中包括淮陰卷煙廠等10戶大型企業集團和江蘇清印集團等50戶重點企業,形成了以化工、機械、冶金、紡織、煙草為主體並具有一定基礎的工業體系。全市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技術不斷升級,生物工程、節能環保、新興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正在興起。

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樞紐城市。境內公路、鐵路、水路四通八達,已經建成和即將建成的京滬、寧宿徐、淮鹽、宿淮、寧淮等五條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新長鐵路縱貫全境,水運河道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一個以高等級公路為主骨架、水陸並舉的交通網路,凸顯了淮安在江蘇乃至全國的交通樞紐地位。

淮安市位於「日出斗金」的洪澤湖東畔,古老的京杭大運河和年輕的京滬高速公路在這里交匯,璀璨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在這里共輝。市境跨古淮河兩岸,相傳大禹曾至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市名即淮水安瀾之意。正象那悠悠的淮水,淮安的歷史源遠流長。

早在五六千年前,市境就有先民們活動的蹤跡,並留下載入史冊的「青蓮崗文化」。

~~~~歷史沿革~~~~

夏商周時期

市境已獲相當程度的開發,「交通灌溉之利甲於全國」,既有邗溝(即淮揚運河)溝通江、淮,又有陸上幹道—善道通達南北,故成為春秋戰國列強爭奪的重要地區,先後為吳、越、楚所有。

秦漢時期

秦統一六國後,推行郡縣制。市境始置縣邑有淮陰(今淮陰區碼頭鎮)、盱眙(今盱眙縣城北)、東陽(今盱眙縣馬壩)。在秦末農民大起義中,淮安人民蜂起響應。著名軍事家韓信即於此時仗劍從戎,立下赫赫戰功。西漢年間,市境又增置淮浦(今漣水縣西)、射陽(今楚州區東南)、富陵(今洪澤湖中)等縣。秦漢時期,境內農業生產條件特別是灌溉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築高家堰(今洪澤湖大堤)30里,遏淮河洪水,保護農田,並修破釜塘灌溉農田。鐵制農具和牛耕也得到推廣,故雖迭經戰亂農業生產仍有較大發展。同時交通運輸也有改善。秦始皇修築的馳道自境內穿過,陳登則築邗溝西道,使江淮交通更便捷。由此,承平之年,境內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繁榮,文化也發展到較高水平,漢代興起家學和私學,並涌現出一批文學大家,如漢賦大家枚乘、枚皋父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

魏晉南北朝時期

市境長期處於戰爭和對峙的前沿。長年戰亂帶來的是「江淮之間,赤地千里」的凄慘景象,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值得一提的是,南齊永明七年(489年),割直瀆、破釜以東,淮陰鎮下流雜100戶置淮安縣,「淮安」之名始見。

隋唐五代時期

境內長期處於安定的環境,經濟得以持續發展和重新繁榮。其間大運河的開鑿和淮北鹽場的建灘對市境的繁榮產生了巨大的作用。隋大業年間,自洛陽至揚州的漕運(供給皇糧的水上運輸)要道——大運河鑿成,境內則成為漕運重要孔道。自隋至清末,朝廷一直在淮安設置官署,委派大員掌管、督辦漕運。唐初,漣水成為全國四大鹽場之一。為運銷淮鹽,垂拱年間開運鹽河,淮安鹽運又興。楚州(治今楚州淮城)、泗州(治今盱眙縣城對岸)成為運河沿線的兩座名城,其中楚州被白居易譽為「淮水東南第一州」。

宋元時期

北宋年間,境內較為太平,漕運、鹽運得到進一步發展。政府鼓勵墾殖,修復和增建灌溉設施,引進推廣「占城稻」。「黃柑紫蟹見江海,紅稻白魚飽兒女」,正是這一時期的生動寫照。南宋和金、元對峙時期,市境再度成為前線,遭受兵火的長期荼毒。經歷長期戰亂,市境一片凄涼。而由黃河奪淮帶來的頻繁水災,又使市境雪上加霜,益加蕭條。宋元時期,境內文化在太平之年有所發展,府、州、縣學普遍建立,受教育者增多。文化名人也頗多,如著名詩人、「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主修《奉元歷》的著名盲人天文歷算家衛朴,開明清寫意畫先河的著名畫家龔開,《畫鑒》作者、著名書畫鑒賞家和理論家湯卮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盱眙第一山的宋元題刻,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孟兆頁等大家的珍品。

明清時期

境內置淮安府。明永樂年間,淮安漕運又興,清江浦開始興起。明中葉以後,黃河全流奪淮,境內水患愈演愈烈,農業衰落,魚米之鄉的盛景不再。明清兩朝都委派大員駐淮治河。以清江浦河軸心的兩淮城市扼漕運、鹽運、河工、榷關、郵驛之機杼,進入鼎盛時期,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線上的「四大都市」。兩淮城市的繁華,帶來了人文薈萃的局面。明清兩朝僅山陽(今楚州)一縣就有進士200餘人,河下鎮還出了狀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話。這里還產生了《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著名經學大師閻若璩,「揚州八怪」之一的花鳥畫家邊壽民,中醫四大經典之一《溫病條辨》的作者吳鞠通等一批名人。

民國時期

淮安府撤銷,市境大部始屬淮揚道,後屬淮陰行政督察區。境內漕、鹽、河、榷之利皆失,進一步衰微。而長年戰亂又給剛剛興起的近代交通運輸業和工礦業以沉重打擊。中國共產黨組織於1927年成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境內成為重要的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蘇皖邊區政府等都曾駐節境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彭雪楓、鄧子恢、羅炳輝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人民軍隊高級將領都曾在此戰斗過。淮安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巨大功勛。1948年12月,市境全部解放。1949年5月,成立淮陰專區。

建國後

幾經調整,至1971年今市境始全屬淮陰專區。1983年,淮陰專區改為淮陰市。1987年,轄縣淮安、宿遷改為縣級市。1996年8月,宿遷、泗陽、沭陽、泗洪四縣(市)從淮陰市析出,成立地級宿遷市,同時灌南縣劃歸連雲港市。2001年2月,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原縣級淮安市改為淮安市楚州區,原淮陰縣改為淮安市淮陰區。

建國以來,淮安人民發揚老區人民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取得巨大成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淮安建設成為江蘇新興的交通樞紐、工業城市,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產加銷基地,江淮平原的重要商埠。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