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交通與旅遊發展

交通與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1-28 18:02:01

❶ 旅遊交通和交通旅遊的關系

任何旅遊者要實現從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間的旅行;都必須藉助良好的交通條件和運輸工具這兩個載體。旅遊交通是旅遊業發展的首要條件。在我國,隨著旅遊活動從低級的以趕景點為主要目標的「苦行游」,向包含文化內涵的以休假與游覽結合為主的「康樂游」、「享樂游」、「休閑游」等方向的轉化,需要重新認識旅遊交通的地位與作用。

1 交通對旅遊的影響與制約
1.1 交通對旅遊者出行的影響
在旅遊目的地選擇上,交通的便利與否是影響旅遊者決策的重要因素。在旅遊者評估選擇直至最後確定旅遊目的地的過程中,區域旅遊的可進入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交通運輸的便利條件還影響到旅遊者的出遊半徑。在一定的引力和外推力的作用下,遊客流量與距離影響力是成反比的。用數學式表示為:
F=T1T2/f(d)
式中:T1為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T2為旅遊客源地的外推力,d為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距離。其中遊客對距離的直觀感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交通便利條件。因此,交通對旅遊者的出遊選擇在心理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據統計,在旅遊效果影響要素中,與住宿、飲食、景點及其他服務消費等項目相比,60%左右的人將交通列為首位。在我國交通是影響旅遊者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1.2 交通對旅遊資源開發的影響
旅遊資源依賴旅遊者光顧而產生效益。沒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規模化和長期發展的旅遊經濟。旅遊資源潛力再大,如果沒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後盾,也將無法發揮其優勢。
1.3 交通對旅遊質量的影響
通過對遊客意見調查征詢,發現遊客在文化、地域、經濟、興趣、性格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對食、宿、游3方面的質量評價彈性較大,而對交通質量的評價則比較一致。在對眾多旅行社的調查中發現,反映旅遊質量問題的投訴中,交通問題占相當大的比例,旅遊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旅遊交通的質量。尤其是當旅遊業由「飢渴型」向「溫飽型」、「享樂型」發展時,更是如此。
2 旅遊業發展中的交通問題
(1)各地區公路等級差距大。由於客觀原因,我國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相比,其高等級、次高等級公路里程要少20%。西部的12個省區集中了全國不通公路鄉鎮和行政村數量的85%和50%。
(2)基礎設施滯後。我國不少國家級旅遊景區專用交通道路質量差,使旅遊景區的可進入性降低,遊客進出目的地受到限制。尤其在節假日和雙休日期間,旅遊交通運力不能滿足需求,出現遊客買票難、乘車難、「進不去、出不來」等交通難題。
(3)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旅遊交通的服務質量一直是消費者關注和投訴的熱點,以鐵路交通為例,鐵路工作人員的整體形象和服務質量就很難讓乘客滿意,乘車及候車環境均需進一步改善。
(4)交通信息化數字化程度低。與我國旅遊市場的發展速度相比,交通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還相對滯後。各級交通部門推動行業信息化的手段不到位,面向社會提供信息服務的力度不夠;未充分利用道路信息資源;旅遊交通專門人才匱乏。
(5)旅遊交通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在目前我國的旅遊交通開發過程中,只注重縮短空間距離、節約直接成本,而忽視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保護,存在汽車尾氣排放污染環境等問題。
3 旅遊交通發展的對策
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這意味著中國的旅遊業及旅遊交通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找出適合我國旅遊交通發展的思路和對策已迫在眉睫。
3.1 科學規劃旅遊交通
旅遊交通規劃包括對外交通系統和區內交通系統兩部分。規劃應堅持市場導向原則,創造安全、便捷、舒適便於游覽的交通條件,並適當超前規劃。應加快鐵路建設,提高鐵路客運能力,並積極發展航空運輸,提高綜合運力。如枝柳鐵路、高速公路和張家界機場的建設,使張家界風景區迅速走向了世界,遊客數量每年成倍增長。
3.2 改善交通基礎設施
高水平的旅遊交通,需要高質量、高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旅遊交通的發展應充分利用我國的政策優勢,利用各種投融資渠道,加大投入,改善旅遊交通的現存問題,擺脫其對旅遊業發展的瓶頸效應。如九寨溝景區原來交通設施十分落後,在2003年建成了高等級公路和黃龍機場後,使交通狀況得到廠有效的改善,相應提高了九寨溝景區的吸引力。桂林、黃果樹、廬山等風景勝地久盛不衰,也都與發達的交通密切相關。
3.3 提高交通服務質量
我國旅遊交通目前的狀況是供不應求,但隨著各交通企業間競爭的激烈,服務質量將成為交通企業市場制勝的關鍵。因此,交通部門應以遊客為中心,以安全、舒適、快速、便利為目標,加強運輸管理,為遊客提供優質安全高水平的服務,樹立起我國旅遊交通行業的良好形象。
3.4 推進交通營運管理的現代化
我國的交通管理在運用現代管理技術方面與先進國家相比,仍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在客流量預測、車輛調度控制、統計分析等方面應逐步實現計算機管理,大力推行無線電通訊技術,加快引入旅遊交通自動化管理方法,全面與國際接軌。
3.5 優化交通與旅遊間的互動
旅遊和交通需要協調發展,彼此兼顧。在發展交通業的同時要兼顧景區的發展,而在景區的規劃設計上,要留有交通業的發展空間,兩者不可偏廢。近年來,很多地區交通部門和旅遊部門妥善處理好了兩者的關系,出現了較好的效果。如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前幾年,大批運煤貨車沿景區通行,極大地影響了景區環境和衛生,非常不利於文物保護,當地政府果斷將公路改道,結果兩全其美,社會反映良好,為了保留湖南韶山核心區域的風貌、植被不被破壞,韶山鐵路車站的選址定在距核心景區10km處:廣西境內的桂梧高速公路原規劃從陽朔穿過,為了不破壞境內的古溶洞群,有關專家提出改道的建議,調整了原規劃部分路段走向。這些都是在充分考慮景區原貌不受損害的基礎上做出的保護性決策,確保了景區的環境和地貌。
3.6 加強各交通部門間協作
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理順各交通部門之間的關系,改變規劃、交通、公交、航空、水運、鐵路和交警等各部門條塊分割的現狀,成立統一的協調機構。全面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積極性,建設大交通,從而推進我國旅遊交通的進一步發展。

❷ 旅遊交通在旅遊業中的作用是什麼

旅遊交通的作用:

1、旅遊交通是旅遊業產生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2、旅遊交通是旅遊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3、旅遊交通是旅遊業穩定而重要的收入來源。

4、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重要內容。

旅遊交通是指旅遊者利用某種手段和途徑,實現從一個地點到達另一個地點的空間轉移過程。它既是「抵達目的地的手段,同時也是在目的地內活動往來的手段」。

(2)交通與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一、交通是完成旅遊的必要條件

從空間系統來看,旅遊活動由客源地、目的地、旅遊通道三個部分構成,其屮,交通作為旅遊通道的物質主體,是連接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紐帶。

在旅遊過程中,長途交通(航空、鐵路)將客源地和目的鏈接起來,市內交通將旅遊活動中的各個景點以及吃、住、行、娛、購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旅遊活動。所以說,交通是旅遊活動能夠順利完成的必要條件。

人們通常認為,在旅遊活動中旅行社是活動的組織者,是旅遊活動得益正常進行的關鍵因素,這是因為旅行社將食宿、景點等因素,通過旅遊線路及車輛換乘有機的銜接起來,為遊客提供了完整的旅遊方案。

其實,這在某方面誇大旅行社的作用,而忽略了交通的重要性。當某旅遊地進入性差,交通不可達或不通暢時,將直接影響到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就成為旅遊的短板效應。因此,交通是旅遊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尤其是在旅遊開發的初級階段。

二、交通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旅遊以旅行為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活動的空間日益擴大,遠距離跨國跨洲的旅遊越來越受到青睞,旅遊空間距離的增大,遊客在交通旅行上所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必然增大;

與此同時,航空、高鐵、高速公路技術的提高,對速度、舒適度、換乘便利等的需求日益提高,在交通旅行上花費的時間將會減少,但用於旅行的交通費用將會增大。由此可見,不管旅遊業如何發展,交通的重要性始終占據重要的位置。

就交通在旅遊消費中的變化,具體有四個特點:

1、交通旅行時間占據了旅遊活動的大部分時間,跨洲的旅遊更多是遠距離的旅行;

2、交通旅行費用是旅遊活動中最主要的支出,跨洲旅遊航空花費占據更高比例;

3、在沿途旅行中所欣賞到的風景,也成為遊客旅遊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我國西部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廣人稀地區,公路旅遊、鐵路旅遊的興起,沿途旅遊日益成為重要的旅遊形式。

三、交通可達性和舒適度是旅遊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

旅遊過程中的交通狀況,是遊客滿意度評價的主要要素,交通可達性、舒適度及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旅遊整體質量的評價,尤其在如今以「享樂型」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下,交通服務變得更加重要。

交通服務質量的好壞,對旅遊費用支出的多少、情緒的好壞和精力充沛與否都將造成直接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使遊客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害。

據抽樣調查與統計,在住宿、飲食、景點、交通等主要的旅遊影響要素中,60%左右的遊客認為交通服務質量的好壞對其最為重要。所以,交通是遊客滿意度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

四、交通是旅遊線路設計的基本要點

交通是旅遊項目吸引力的形成要素,交通通達與否和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的多少。當今旅遊的發展其實也是交通的發展,這主要體現在:

1、交通是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2、旅遊發展依靠交通的發展,旅遊的興旺帶動著交通的進步。廣西、貴州、雲南旅遊資源豐富多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西南部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如何將該地區優美的旅遊資源呈現給全國及世界各地的遊客,這就需要良好的交通條件的支持與推進了。

❸ 你覺得旅遊交通與旅遊業之間存在何種關系

美女由交通與旅遊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相關關系,只有交通便利才能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❹ 交通運輸的發展對旅遊的影響

旅遊交通管理法規是調整旅遊運輸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旅遊交通管理法規是由一系列法律規范構成的,它不僅包括各國國內鐵路、航空、公路、內河、沿海及遠洋旅客運輸等方面的運輸規范,而且由於交通運輸具有國際性,國際上制定的有關旅遊運輸公約、規則也於與一國國內的旅遊交通運輸立法互為影響。

❺ 伴隨著旅遊發展的交通工具和旅行社是如何發展的

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不斷完善。而今,交通運輸內不僅是旅遊業發展的基容礎支撐和先決條件,兩者的有機融合更是旅遊業轉型發展的新趨勢。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交通運輸情況還無法完全滿足旅遊業市場提出的要求,伴隨著不斷攀升的旅遊出行需求,旅遊交通網路體系、旅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旅遊產品創新等問題都仍有待進一步完善提高。

❻ 交通民俗如何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一)發展民俗旅遊有利於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旅遊業是關聯度高、市場擴張能力強,能夠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朝陽產業,尤其是在目前我國工業產品普遍過剩,民族地區工業產品不具備競爭優勢的情況下,利用民族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先發展「無煙工業」—— 旅遊業,不失為明智之舉.當今旅遊業中,民俗旅遊項目被中外人土看好.前幾年,深圳建成「中國民俗文化村」,雲南滇池西山麓建成「雲南民俗村」.此後,相繼出現北京亞運村附近的「中華民族園」、河北灤水「野山坡民族村」、桂林灕江「民族風情園」、無錫「吳文化公園」、海南三亞「中國民族文化城」、西雙版納邊境 民族風情游、山東濰坊千里民俗旅遊線,等等.這些項目和景點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二)發展民俗旅遊有利於加快當地對外開放,促進觀念的轉變在四川民族貧困山區,由於受山區自然條件和區位條件的影響,在地域上表現出內陸性、邊緣性和封閉性特徵.造成經濟貧困與文化貧困相伴而行.所以,四川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是物質匱乏和觀念落後的「雙重貧困」.如涼山州貧困縣115萬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率達40% 以上.人們的生產方式落後,長期處在「自然經濟」狀態,習慣於從大自然中直接索取,生活方式傳統,思想觀念封閉,文化水平低下,進一步限制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旅遊業是一種顧客直接來到旅遊目的地的產業,旅遊開發打破了封閉的狀態,促進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文化、人才和物資的交流,擴大了貧困地區的對外開放,增強了貧困地區農牧民的商品意識,促進其價值觀念的轉變,帶動了貧困地區社會文明的進步.
旅遊產業將對貧困地區人口的脫貧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是其他任何產業和「扶貧基金」所無法比擬的.

❼ 如何貫徹落實《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若干意見》

不久前,交通運輸部、國家旅遊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對於促進旅遊交通融合發展提出了很多務實有效的具體措施。《若干意見》提出「把交通和旅遊功能納入統一規劃」,要求各地在編制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規劃時,將旅遊標識標牌、觀景設施與交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設計;「為遊客構建更加便捷高效的『快進』交通網路」,提出要依託高鐵、城際鐵路、民航、高等級公路等「快進」交通網路,力爭實現一種及以上「快進」交通方式通達4A級景區,兩種及以上通達5A級景區;「創新交通旅遊產品」的措施也有很強的針對性,如增開高鐵、豪華列車、旅館列車等特色旅遊專列,開發適合旅遊特點的特種觀光列車等裝備,發展郵輪旅遊,形成分布合理的郵輪開發港口體系,建設郵輪旅遊集散樞紐等。
四川師范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教授李小波認為,《若干意見》具有較強的務實性,一是機制驅動力,六個部門聯合推動,有利於解決旅遊部門「小馬拉大車」的局面;二是經濟保障力,所提出的多種投融資渠道,有利於解決建設資金問題;三是技術創新力,交通與旅遊融合應是服務質量、產品體系、信息體系的全方位創新融合。
《若干意見》針對哪些現實發展問題?李小波分析,一是歷史古道與現代交通的錯位問題。歷史古道中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會在快速的現代交通中「一閃而過」,容易造成遊客「仰而不信」問題。二是文化線路與旅遊品牌的脫節問題。嚴格說來,目前中國沒有一條旅遊線路擁有自己獨特的知識產權。三是旅遊線路上產業要素的缺失問題。除了服務站或者重要節點提供的基本食宿外,沒有產業化發展意識。
「當前,中國旅遊交通建設形成了實踐倒逼發展的局面。如草原天路2016年共接待遊客200多萬人次,自駕車輛55萬輛次,旅遊旺季人滿為患,遠遠超出道路通行設計能力,帶來交通擁堵、生態環境破壞、設施不足、旅遊體驗較差等一系列問題。」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主任工程師楊星說,隨著大眾旅遊時代的到來,類似像草原天路的交通線路,一開始並未按照風景道標准進行打造,但實際中卻發展成了線性旅遊目的地。因此,旅遊風景道建設必須從頂層架構入手,提前謀劃,提前部署,避免旅遊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何推動《若干意見》落地實施?李小波建議,一是建立全程快樂新理念;二是開啟全域文化新模式,思考如何促進交通和旅遊融合,使散布的點狀景區,變為文化上有機關聯的整體;三是發展全線產業新經濟,目前各地依賴「門票經濟」,缺乏線路統籌的產業觀,旅遊和交通融合發展要加快探索和實踐的步伐。
楊星認為,《若干意見》對未來旅遊交通發展提出了非常好的構架和宏偉藍圖,要實現《若干意見》的預期目標,需關注以下問題:一是各地應成立針對旅遊交通工作的銜接部門或組織機構。二是融資渠道與穩定性問題,要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爭取國家政策及資金支持,從而形成旅遊交通尤其是旅遊風景道建設的穩定資金來源與融資渠道。三是統籌協調交通建設與旅遊需求的技術標准。如高速公路服務區如何完善旅遊功能,普通公路服務區、養護道班等如何與旅遊公路驛站有機結合,旅遊風景道服務設施、內容及設置標准如何確定,道路交通指路標志與旅遊風景道標識系統如何對接等,都是迫切需要解決和關注的問題。

❽ 交通業的發展和旅遊業之間的關系,詳細點最好,影響作用什麼的

老話說的好,要想富先修路,如果交通不便利即使地方在好,去的人也不會太多,要是路好走呢,現在自駕游的組團的不少肯定人流量會大的,這是個利害關系現在交通這么發達,搞好交通是重點,交通好了人流量就上去了,人流量上去了對旅遊業發展你可想而知。

❾ 旅遊交通是如何促進旅遊業發展的

其實有句老話很有道理: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好了,人們出行方便,往來也方便,就會有商家進入,帶來旅遊,而旅遊與商業是正反饋關系,所以就有交通帶來了旅遊業的發展。

❿ 旅遊交通與一般交通的區別

一、對象不同

1、旅遊交通:指旅遊者,旅遊者使用的交通方式。

2、一般交通:普通乘客或從事旅客和貨物運輸及語言和圖文傳遞的行業的人員。

二、作用不同

1、旅遊交通:旅遊交通是旅遊業產生和發展的先決條件;是旅遊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是旅遊業穩定而重要的收入來源;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重要內容。

2、一般交通:利用交通工具完成人員或貨物的空間位 置移動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


(10)交通與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旅遊交通特徵:

1、旅遊季節性差異明顯,幾乎所有的景區、景點都存在明顯的淡季和旺季,旅遊季節性的波動性導致遊客流分布的波動性,很容易造成景區、景點「旺季人山人海、淡季門可羅雀」的現象。

2、「低頻」高峰已成常態,盡管「帶薪年假」等政策的實施有效地分流了傳統節假日的客流,但由於季節、氣候、業態等原因,導致大部分景區、景點適宜的游賞時間仍相對固定。

如宜興宜南山區各大景區旅遊旺季主要集中於春秋等氣候適宜的時段,旺季持續時間僅佔全年不足8%(約20-30天),而這短短的幾十天遊客量卻接近全年遊客量的80%,給景區和景點交通帶來巨大壓力。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