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旅遊發展模式
『壹』 如何寫工業旅遊示範基地發展特色
從我國工業旅遊發展的模式看,主要有幾種類型:
■ 生產廠區開發類型
利用生產廠區的可觀性轉化為旅遊資源,讓遊客參觀產品的生產過程,感受工業化生產的氛圍,如:海爾工業園、長春第一汽車集團等,國內大部分工業旅遊景區都屬於此類型。
■ 科技觀光開發類型
利用能夠吸引遊客的科學技術裝備和事件開展的帶有科普性質的工業旅遊項目,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遊人可在開放區隨意參觀,還有機會進入發射控制中心,親眼目睹衛星發射的壯觀場面。
■ 歷史見證開發類型
在產區遺址,或在廢棄的礦井礦區等,利用過時、淘汰設備,通過文化的挖掘、事件的再現、氛圍的營造,重演歷史的生產情景、工藝流程,如:唐山開灤博物館等。
■ 綜合開發類型
把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與工業旅遊融為一體,將工業旅遊作為特色之一,打造內容豐富的旅遊產品,實行多元化發展,面向不同層次旅遊需求的項目,如:廣東從化抽水蓄能電站。
『貳』 工業旅遊發展前景如何
近日,第二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閉幕。據大會透露,近三年來,中國工業旅遊遊客接待量年均增長31%,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4.5%。到2016年末,全國共有1157個工業旅遊景點,接待遊客1.4億人次,旅遊收入213億元,吸納就業42.8萬人,工業旅遊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成為中國旅遊發展的新亮點。
像伊利乳都科技示範園,就開發了草原乳文化博物館、液態奶生產基地、奶粉全球樣板工廠等多個旅遊景點,從廠區生產線展示走向園區綜合體驗學習。中國工業旅遊目前從局部探索向全地域鋪開。在廣大的西部地區,工業旅遊已開花結果。青海茶卡鹽湖是老工業基地,2012年接待遊客5000人次,現今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鹽湖文化展示體驗地,2016年接待遊客19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億元。在西北邊陲,工業旅遊已經成為兵團旅遊市場的新亮點,釀酒、香料加工、毛紡織、果業深加工等工業旅遊發展尤為突出。在雪域高原,數家藏葯工業園已經成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
『叄』 工業旅遊的發展形勢
工業旅遊起源於法國,最初是以汽車行業最後逐步深化為工業旅遊,中國工業旅遊未來的發展趨勢應該更重視工業旅遊經濟效益的增長點,即工業旅遊購物,旅遊規劃專家分析,工業旅遊規劃項目因具有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具備現場感、動態感、體驗感等獨特魅力而深受遊客青睞。
國外很多工業旅遊規劃的景點,都因為其獨特的個性和具有文化、藝術氣息的設計風格而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經典。在法國,不僅釀酒、香水、服裝業等普通生產企業對遊人開放,就連汽車、飛機和火箭製造業每年也要接待幾十萬的遊客。德國作為世界著名的工業大國,他們對有代表性的工業遺跡進行保護,並加以利用作為工業博物館、展覽和演出的場所。
魯爾區是德國傳統的煤鐵工業基地,在心臟地帶的埃森,過去的廠房、礦區被打扮和改成了音樂廳、體育館、博物館,隨之相配套的餐飲、住宿、交通、娛樂業蓬勃興起,人們在參觀賓士汽車公司總裝線時,可以穿上工作服,擰上幾顆螺絲釘,到工人的食堂里吃頓午飯,體驗「賓士人」的生活,最後購買些印有賓士商標的鑰匙圈、絲巾、手錶等紀念品,或者把車買走。這些國外成功經驗表明,工業旅遊作為一種高品位的旅遊方式,有著廣闊的發展遠景,並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肆』 工業旅遊如何從單一走向多元
工業旅遊在蓬勃發展的中國旅遊中是一支年輕的生力軍。目前,中國工業旅遊已在全領域鋪開。工業旅遊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服裝紡織、工藝品製造等輕工業。如今,工業旅遊已經涉及到中國所有41個工業大類,廣泛涵蓋了航空航天設備製造、電子器件製造、新能源器具製造、專用儀器儀表製造、智能設備製造等100餘個工業種類和新型工業化成果,類型豐富、特色鮮明。在全國各地,從高技術產業到小五金製造,都納入了工業旅遊的發展空間。
中國工業旅遊目前從局部探索向全地域鋪開。在廣大的西部地區,工業旅遊已開花結果。青海茶卡鹽湖是老工業基地,2012年接待遊客5000人次,現今已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鹽湖文化展示體驗地,2016年接待遊客19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億元。在西北邊陲,工業旅遊已經成為兵團旅遊市場的新亮點,釀酒、香料加工、毛紡織、果業深加工等工業旅遊發展尤為突出。在雪域高原,數家藏葯工業園已經成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
『伍』 全域旅遊時代下,工業旅遊如何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現有262個資源型城市、1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旅遊空間廣闊潛力無限。而我國各地區工業城市也正在積極開展工業旅遊,為城市發展創造新引擎。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發展工業旅遊,如何依託工業遺產、遺址的文化特性,凸顯工業旅遊區的主題打造IP,助力企業品牌營銷是關鍵。如今,工業旅遊進入了創新驅動時代,需要有新的營銷方式活躍於市場,而工業旅遊營銷離不開IP。打造IP具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通過再加工塑造,真正成為鼓勵人的精神.然後,利用文化和科技力量活化歷史遺址,將其打造為新IP,運用現代的營銷手段,比如電影卡通、游戲軟體等等方式實現傳播。
『陸』 工業游如何從單一走向多元
據報道,日前在湖北黃石召開的第二屆全國工業旅遊創新大會上,國家旅遊局負責人表示,近三年來,中國工業旅遊遊客接待量年均增長31%,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4.5%。到2016年末,全國共有1157個工業旅遊景點,接待遊客1.4億人次,旅遊收入213億元,吸納就業42.8萬人,工業旅遊發展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成為中國旅遊發展的新亮點。
工業旅遊一度熱衷於展示生產流程和生產工藝,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工業旅遊。如今,工業旅遊開發模式逐漸從單一走向多元。像伊利乳都科技示範園,就開發了草原乳文化博物館、液態奶生產基地、奶粉全球樣板工廠等多個旅遊景點,從廠區生產線展示走向園區綜合體驗學習。
目前中國工業旅遊目前從局部探索向全地域鋪開,在西北邊陲,工業旅遊已經成為兵團旅遊市場的新亮點,釀酒、香料加工、毛紡織、果業深加工等工業旅遊發展尤為突出。在雪域高原,數家藏葯工業園已經成為國家A級旅遊景區。
希望工業旅遊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柒』 工業旅遊的發展方向
以國家旅遊局審核批準的首批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為基礎資料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如下規律:
(一)從地域分布來看
我國的工業旅遊點在地域分布上與工業發展狀況基本吻合,即在老工業基地和新興工業城市發展較快。在2004年國家旅遊局公布的103家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中,經濟發展強勁的浙江省11家企業入選,數量為全國之最。傳統工業重省河南省10家企業入選,位居第二位。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吉林省分別有9家和8家企業入選,位居第三名和第四名,山東與廣東、安徽均為 6 家,並列第 5,上述六省共有56家企業入選,佔全部示範點的50%以上,而經濟基礎較弱的西部地區則寥寥無幾。
(二)從行業分布上看
在103家工業旅遊示範點當中,入選的大都是行業領先者,如四川長虹、青島海爾、上海寶鋼、山西杏花村等。其中釀造類企業最多有 18 家,其次是汽車、機車、船舶、飛機製造,雷雨、水力、發電類,均為 12 家,石油、煤炭、礦物開采類 8 家,陶瓷類、醫葯類、電器類和鋼鐵製造類 7 家,食品飲料類、工藝品類6 家,服裝、鞋帽、紡織品類 4 家,日用品類 3 家,煙草類、港口類 2 家,其他 2 家。
經對比分析,可看出開發工業旅遊企業往往需要具備的如下幾個條件:
1、企業所在城市自身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雄厚,交通便利,可達性強。工業旅遊發展較好的城市自身往往已經成為旅遊城市。
2、企業本身有品牌,有知名度。企業整個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要麼高科技類產品(如衛星發射基地、空客A320、大推力火箭),要麼是公眾所關心的,經常接觸到的大眾化產品(啤酒、汽車等),能滿足遊客的求知慾望和好奇心,而對於介於二者中間的生產企業則對遊客的吸引力不大。
3、企業開展工業旅遊與產品生產不發生沖突,所帶來的成本增加不大或者開展工業旅遊可以幫助企業拓展市場、打造品牌、進行宣傳、帶來直接或者間接的經濟收益。(如青島啤酒)
4、企業出於對商業機密方面的考慮
5、企業對於遊客安全方面的考慮等等
工業游的發展方向
櫥櫃行業的工業游活動還只是作為營銷活動的一種,處於店家花錢買單,邀請客戶參觀的階段,隨著櫥櫃企業的發展壯大和活動的深入開展,有希望能夠發展到工業游的更高階段,加入城市工業旅遊路線,成為櫥櫃企業創收的一個新途徑。
「以己之長攻彼之短」,挖掘企業優勢並將之發揮到極致,這是所有營銷活動的基本思想。對於工業基礎較好的企業,很容易藉此上位,是為櫥櫃企業營銷活動的又一新方法、新途徑。
『捌』 如何發展工業旅遊
根據藍裕文化公司的研究成果,發展工業旅遊需要多方配合,能帶來多重效益。具體如下:
需要政府給予合理的政策支持,旅遊能帶動當地餐飲娛樂酒店等行業的發展,工業旅遊更是可以成為當地旅遊的核心,目前大量興建的特色小鎮就是以工業旅遊為根基的成活的比較好,這在國外也是有很多案例,好時巧克力所在的好時鎮就是很好的例子。
要企業大膽開拓,盡早行動,這樣才能佔領市場先機
要尋找合適的合作夥伴,策劃、規劃、設計、施工、後期管理等等都尤為重要,目前國內從事以上各分項設計和管理的公司很多,但負責總體服務的只要藍裕文化、3X,2A等企業,如果分開找人負責,很容易出現銜接的問題。
要有良好的客源和運營模式,項目在各方的合力支持和努力下建起來了,最終還是要體現到運營上來,如果運營不好,沒有客源,則容易成為企業的累贅,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最終成為失敗的投資。
『玖』 後工業時代,工業旅遊有哪些新玩法
藍裕文化設計推薦以下新模式供參考,希望能有所幫助
卡斯特:早期工業旅遊模式
2002年,張裕將酒庄概念引進國內,創建了國內第一家專業酒庄——煙台張裕卡斯特酒庄,酒庄位於具有悠久釀酒傳統的葡萄酒之鄉——煙台,歐式園林建築風格,聞名中外。
酒庄集葡萄酒釀造、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等多功能於一體,酒庄嚴格遵循國際高端酒庄建設的3S原則——大海(SEA)、沙灘(SAND)和陽光(SUN),嚴格遵循法國傳統工藝釀造高端酒庄酒。
張裕卡斯特酒庄的整體設計採用歐式庄園風格,兼納中歐建築的精華,其中廣場及室內裝飾和專業品酒室的設計均出自法國頂級建築設計師、法國建築協會會員馬塞爾·米蘭德(Marcel Mirande)之手。整個酒庄由8300平方米的主體建築、5公頃的廣場及135公頃的釀酒葡萄園組成,佔地總面積達140公頃,氣勢恢宏。
張裕卡斯特酒庄的地下大酒窖總面積2700平方米,深4.5米,總體劃分為三個貯藏區:瓶式發酵起泡酒貯區、葡萄酒(干紅、干白)貯區、特種酒(特級甜葡萄酒、高級冰酒)貯區。酒窖配備從義大利進口的添酒機、洗桶機用於橡木桶的添酒、清洗等精細化管理,設備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酒窖常年溫度為12-16℃,濕度為75-85%,保證了所貯藏的各種酒的充分醞釀和緩慢成熟。
張裕卡斯特酒庄引進先進的葡萄釀酒設備,將傳統葡萄種植技術和釀造工藝,與最現代、最嚴格的葡萄酒釀造方法相結合,使葡萄酒更具貴族氣質。張裕卡斯特酒庄的葡萄酒是完全採用自然環境下栽培的葡萄,經破皮、榨汁等工藝精心釀制而成,不同的氣候、種植土壤、釀造工藝、儲存環境及陳釀時間,使得葡萄酒的風味各具特色。
通過工業旅遊的形式,將各方面的特點展示出來、生產的方方面面都給人一種全新的體驗,滿足遊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是食品行業和製造業學習的典範,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荷風車小鎮:老工藝的第二春
去年5月,有一部叫《百鳥朝鳳》的電影吸引了許多目光。該片主要講述了德高望重的嗩吶老藝人焦三爺帶領徒弟們用執著的熱情與堅定的信仰追求和傳承嗩吶精神的故事。電影表現出對傳統手工藝逝去的濃濃擔憂,同時也給出了一種保護模式。
無獨有偶,荷蘭正好有個工業旅遊小鎮,講述著類似的故事。傳統的木鞋工藝在這里成為旅遊項目,不斷地重復的木鞋製作過程吸引了許多遊客的注意力,讓遊客充分了解木鞋的製作過程。當然這里也是產業融合的一個旅遊方式,這里還展示了乳酪的現場製作過程。遊客現場購買木鞋、品嘗乳酪。為傳統的手工藝復興製造了新的契機。有WiFi的同學可以通過以下視頻了解一下木鞋的製作過程這個案例可以供許多老字型大小產品企業借鑒——中國有的是百年以上歷史的酒庄酒廠、醋園茶廠、食品生產加工、手工藝品製作企業等。
愛斐堡:新型工業旅遊模式
張裕愛斐堡國際酒庄自2007年6月落成,開創了一個集釀酒、旅遊、休閑以及葡萄酒知識培訓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國際酒庄,酒庄原生態地再現了歐洲葡萄酒文化,讓消費者不出國門便能體驗法國古樸的酒庄式生活,釋放都市生存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除了傳統的工業旅遊參觀項目,愛斐堡融入了博物館、休閑度假、影視娛樂、婚紗攝影、專業知識培訓等,為工業旅遊開展的橫向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鑒,可以借鑒給許多享譽國際的大品牌,例如貴州茅台、承德露露等,完全可以操作類似的活動,將自身的企業和整個區域的旅遊品牌牢牢捆綁、深度融合。
大眾:高科技+品牌模式
工業4.0的風靡,汽車製造業巨頭的光環,使大眾汽車成為開展工業旅遊的標桿。
企業博物館+工廠參觀的模式,無疑是一種新的創新。通常人們對博物館的認識都是國家公益性的,收藏的是有考古價值的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而當時企業建造博物館是比較少見的,最多隻是個展廳。大眾汽車博物館是德國最負盛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展出了大眾汽車的很多經典車型,還陳列了很多汽車界的重要歷史文獻,現在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觀光景點。
大眾汽車投資1.8662億歐元建立了這座佔地總面積為8.3公頃的透明工廠。長140米、高20米的玻璃建築是透明工廠的生產區,外觀光彩奪目、稜角分明,和城市植物園相距僅數百米,與市容和植物園和諧地融為一體。
透明工廠共有地上和地下兩大部分組成,其中地上部分分為三層,裝配的順序從上至下,第三層是對車輛基本配件的安裝,包括線路、車身密封條等;第二層是對車輛的儀表台、動力系統、前後保險杠的裝配;第一層是對車輛內部配件的裝配和最後的檢測;共形成了三大生產循環和一個檢測循環。地下部分為物流及進場預加工的。
大眾是製造業中具有巨大借鑒意義的工業旅遊。
現在中國已經是世界性的製造業強國,許多家電、電腦、手機生產企業的產品行銷各大洲,每一家企業都可以通過開發工業旅遊項目的方式來實現多面創收,同時也能向廣大遊客用更巧妙的方式宣傳自身的企業品牌,何樂而不為?
798廠區的創意模式
鼎鼎有名的798藝術區,堪稱國內工業旅遊發展的一個典範,也是探討國內工業旅遊發展不可能繞過的話題。
798藝術區的前身是「一五」期間建設的北京華北無線電聯合器材廠。2000年12月,該廠區多家分廠整合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由於資產重組,大量廠房被閑置。
2002年2月,美國人羅伯特租用了一處120平方米的閑置廠房,並將其改造成為前店後公司的模式。
羅伯特有很多藝術家朋友,他們在參觀羅伯特的公司時紛紛看中這里的寬敞空間和低廉租金,於是陸續有藝術家租下了廠房作為工作室、畫室、展示間、陳列室。
最終這里發展成為北京市地標類文化產業園區,酒吧、餐廳、咖啡店、書店、畫廊等經營場所點綴其中,這種模式也帶動了國內一大批形形色色的「文化創意園區」。
盡管研究工業旅遊「言必談798」,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其中一些問題——798園區早期完全是自發形成、自主規劃的產物,而後期隨著園區的名聲鵲起,大量資本進入了園區,短時間內就炒起了園區地價,並拉高了園區內的消費。
同時經過多次整改修繕,目前的798廠區一片簇新,反而失去了原有的古樸滄桑氣息和創意感,在本來的主要遊客群體、主要消費者群體——本地附近居民和在京大專院校師生中,798園區的美譽度開始出現下降。
如何在引進資金促進發展的同時,盡量讓創意工業園區保持原有風貌和品牌形象,這需要長期穩定的規劃和引導。
魯爾區:從產業集聚區蛻變至高雅文化
魯爾區曾經是德國的煤礦區,憑借五百萬的居住人口成為了歐洲最大的聚集區之一,如今其文化景觀的分布密度也在整個歐洲大陸中名列前茅。 波鴻 (Bochum)、多特蒙德 (Dortmund)、杜伊斯堡 (Duisburg)、埃森 (Essen)、奧伯豪森 (Oberhausen) 這些大都會以及其他許多城市將魯爾區塑造成為獨一無二的城市圈,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驚喜。
魯爾藝術博物館群 (RuhrKunstMuseen) 構成了全球現代藝術博物館最為密集的景觀帶:20 家博物館分散在 15 個城市,彼此間僅僅相隔幾公里。 即便如此,它們也僅僅只是 200 多家博物館分布網中的冰山一角,其中 1883 年開放的多特蒙德藝術與文化史博物館 (Museum für Kunst und Kulturgeschichte Dortmund) 是城市圈中最為古老的展覽館,而富克旺博物館 (Museum Folkwang) 憑借其每年近 800,000 名的遊客量成為了此間最大的博物館。 這一切都幫助魯爾區成為一個更為重要的嶄新的文化區,同時它豐厚的工業遺產也會被人們永世銘記。 以文化帶動變革,以變革提升文化,工業設施搖身化作令人激動的新舞台,民眾滿懷熱情邁步走向新興發展之路:這就是魯爾區。
高爐、儲氣罐與提升井架這些工業遺產作為那個年代的象徵巍然聳立。 至今,魯爾區的工業元素依然揮之不去,即便這里已經不再運輸煤炭,取而代之的是話劇、音樂、繪畫、舞蹈、表演等的文化活動。 在這條工業文化路線上至今仍保留著工業區昔日的輝煌:這是一條長達 400 公里的環形路線,縱貫魯爾區,從杜伊斯堡延伸至哈姆 (Hamm) 和哈根 (Hagen),沿途分布著 54 處該地區工業歷史和現狀的珍貴見證。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當屬杜伊斯堡的北杜伊斯堡景觀公園 (Landschaftspark Duisburg-Nord),這個地方曾經是工業廢棄地,如今已蛻變為全新的多功能公園,以前的儲氣罐被改造成全歐洲最大的人工潛水中心,其中矗立有攀緣假山和其他一些人們在工業大都會里所意想不到的設施。 同樣,與之毗鄰的奧伯豪森也將舊時的一個象徵物,即位於萊茵赫爾內運河 (Rhein-Herne-Kanal) 和大型購物與體驗中心 CentrO 之間的儲氣罐進行了全新演繹:這個鋼制的龐然大物是 1929 年建造的煉焦儲氣罐,現在大概算得上歐洲最獨特的展覽廳之一。
埃森如今已成為魯爾 2010 文化節中心「城區」,它的礦業同盟 (Zeche Zollverein) 不僅僅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的世界文化遺產,更是整個地區變革的鮮明體現。 位於埃森大教堂珍寶館 (Domschatz) 的金色聖母像 (Goldene Madonna) 堪稱「埃森珍寶」,雖不夠光彩奪目,但仍值得一看。 這尊世界上最早的瑪麗亞全身像 (Vollplastische Marienbild) 是中世紀初期最重要的藝術品,將簡約與絢麗的元素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更世俗化的文化作品收藏於紅點設計博物館 (red dot design museum),這也是全球最大的當代設計展覽。 4,000 多平米的空間里分布著 1,000 個左右的設計作品,它們都榮獲了在全世界享有盛譽的紅點設計大獎 (red dot design award)。
位於不遠處的波鴻,聳立著令人為之驚嘆的魯爾三年展中心劇院,即波鴻世紀禮堂,這是的現代化功能性工程建築最初的範例,也是新魯爾區的標志之一。 德國采礦博物館 (Bergbau-Museum) 是全球同類型中最大的博物館,生動還原了波鴻的過去:煙囪濃煙滾滾,高爐火紅發亮。每年有超過 400,000 名遊客湧入這里,他們先進入地下參觀,然後站在提升井架上,從 63 米高的地方眺望波鴻和「波特」(Pott)。
曾經鼎盛一時的產業集聚地,逐漸衰退,最終成為一片廢墟,如何再現他們昔日的光輝,是這些廠區比較頭疼的問題。融入創意,變廢為寶,對規模較大、名聲較響,坐落於大城市郊區,總體交通條件便利,坐擁龐大的周邊客源等等的工業遺址具有很大的啟迪作用,在國內大有可為。
工業旅遊源自國外,我們應當洋為中用,加以借鑒。同時國內有許多先進的例子也是我們不應忽視的。只有不斷地向成功企業學習,才能取得真經,賺來白銀。
『拾』 我國工業旅遊的發展現狀如何
我國工業旅遊起步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末才有少數實力較強或獨具特色的企業集團出於營銷目的推出一些參觀項目。近年來,工業企業自主開發,旅遊主管部門大力推廣、引導和規范,我國工業旅遊已初具規模,陸續推出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旅遊點和較為合理的旅遊路線,吸引了大批旅遊消費者,形成了一定的接待規模。國家旅遊局確定首批工業旅遊示範點,為規范和促進工業旅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遠景設計院指出這些示範點有四種類型:其一是傳統型,以過去廢舊工業生產模式和生產工藝為主要內容開發旅遊,展現過去的生產車間和歷史感;其二是科技型,便是以當今最為領先尖端的科學技術為展示內容,普及科學知識和展現現代化科技力量;其三是旅遊產品型,將生產產品直接轉化為旅遊資源,可供參觀也可供遊客購買,例如北京的景泰藍工業旅遊;其四是旅遊資源綜合型,糅合以上類型,集工業生產資源和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一體,突出綜合優勢。
工業旅遊地域分布上與工業分布情況基本吻合,即在廣泛分布於新舊工業城市中,工業旅遊發展較好的地區基本上集中在中國的中東部,西部由於區位條件所限,本身的工業旅遊資源不很豐富,工業旅遊示範點屈指可數。同時在工業旅遊示範點中,基本上入圍的是知名大企業,因此從行業分布上可以發現:我國的工業旅遊在行業分布上也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一些傳統工業如食品業、能源業和傳統加工製造業上,高科技工業的比重過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