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旅遊業
① 傳統旅遊業與現代旅遊業是從那些方面區分的
1、模式不同:
傳統觀光型景區對資源本底傳統游覽生態系統中的效勞供給商是一種「封閉式的串聯組合」方法,它以工業鏈為主線,以游覽社對游覽要素信息資本結合為統籌,以游覽輔助人資本要素供應為根底,以組團出遊商品為首要方法。
現代旅遊業敞開了征詢方法,搭建了攻略、交際網路渠道。例如:馬蜂窩,首要效勞內容為游覽攻略、行記;途客網,首要效勞內容為野外游覽資訊交際;窮游網,首要效勞內容為海外游覽攻略資訊。
2、價值不同:
封閉的傳統游覽生態系統與游覽活動的休閑特質、游覽者的差異化需要等中心價值理念存在著必定抵觸。可是,在以往線下操控的年代,因為信息壁壘、技能手法缺少以及遊客期望值較低,該矛盾抵觸並不顯著。
現代旅遊景區塑造品牌形象的前提和基礎傳統景區轉型升級需要深度發掘內在文化的目的地文化,提煉出能夠代表景區形象的文化。以此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形成有品位、有意境的旅遊景區,讓遊客來了還想來。
3、方法不同:
傳統游覽系統中,游覽社商業方法過於單一,游覽商品內容重合而致使惡性競價,然後逐漸演變為零負團費;線路開發可仿製性極強,然後致使公司間相互抄襲,缺少立異;擴大手法限於建立分支機構或託付署理,並逐漸演變為掛靠承攬,然後致使商品質量難以操控。
現代旅遊業是一個產業綜合性很強的產業,涉及到農、林、漁、牧、加工、服務、商貿、物流等多種產業。在景區大發展的基礎上,應以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②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遊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2)與旅遊業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③ 旅遊資源與旅遊業的關系舉例說明
旅遊資源是旅遊開發和建設的對象物,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依託性因素,有關研究表明,旅遊者選擇目的地的行為是其對資源感應效用的函數,由此使得旅遊景點與客源地之間的引力具有鮮明的資源指向性特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CB/T18972-2003)」以及「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CBiTl7775-2003)」的界定,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
例如我國旅遊業的發展經歷了由單一到多元的不斷提升的演變歷程。從旅遊者的消費需求來說,20世紀80年代,旅遊者主要是對自然景觀和古跡景觀的觀賞性游覽,集中在對國內幾大風景名勝地(如桂林山水、長城、兵馬俑等)的旅遊上,旅遊資源構成了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性要素。20世紀90年代,隨著居民收入水平和旅遊經驗的增加,我國旅遊消費者除了傳統的山水風光、文物古跡和民族風情等旅遊產品外,開始關注於更多類型的景觀,比如水域風光、地文景觀、極地景觀、沙漠景觀、草原景觀等,對生態旅遊也表現出極大的需求,同時許多新興的專項旅遊產品,如主題公園、農業觀光、工業旅遊等也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進入21世紀,我國旅遊消費不再是統一低層次的消費,呈現初級的市場細分狀態,其中高層旅遊消費者從純粹的觀光型旅遊轉化成度假型休閑,中層旅遊者則需要更廣泛的旅遊產品,而低層旅遊消費者絕大部分是觀光旅遊。總體上來說,我國旅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對旅遊資源的依賴性在逐步減弱,我國旅遊產品的開發和組合日益凸顯其精細化和特色化,工業旅遊、農業旅遊、森林旅遊、生態旅遊、休閑旅遊、商務旅遊、探險旅遊、休學旅遊以及扶貧旅遊等不同主題的旅遊產品越做越精,滿足了不同旅遊主體的個性化旅遊需求,旅遊業發展對傳統旅遊資源的依賴也逐漸減弱。並且,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的需求層次在提升,越來越多的旅遊消費者已不再滿足於「上車睡覺、下車看廟、到了景點就拍照」的旅遊模式,而是在尋求旅遊過程中一種或多種體驗組合起來所形成的完整經歷。
④ 中國旅遊業發展概況
一、旅遊的多樣化趨勢 旅遊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統治地位的觀光型旅遊將向多樣化發展,如休閑娛樂型、運動探 險型等。旅遊者多樣的個性化需求對旅遊基礎設施的多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進入老齡 社會後針對老年人出遊增多進行的特色旅遊服務等。
二、旅遊空間擴展的趨勢 科技的進步,旅遊的空間活動范圍更加廣闊,不但可以輕易地進行環球旅行,而且可以向深 海、月球或更遠的宇宙太空發展,出現革命化的新的旅遊方式
四、旅遊大眾化趨勢 旅遊不再是高消費活動而是作為日常生活進入了千家萬戶。旅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人們的 工作、生活都可能是遠距離的長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廣泛而龐大的人群交流和遷移,傳統 的地域觀念、民族觀念被進一步打破,旅遊的淡旺季不再明顯。
五、文化性是旅遊業發展的新亮點 就旅遊業的市場運作而言,第一個層次的競爭是價格競爭,這是最低層次的也是最普遍的競 爭方式;進一步是質量競爭;而最高層次則是文化的競爭。旅遊本身的文化功能是內在的。 旅遊企業是生產文化、經營文化和銷售文化的企業,旅遊者進行旅遊,本質上也是購買文 化、消費文化、享受文化。
六、形式與內容的多元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旋律 在旅遊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主要以游覽名勝古跡和自然景觀為目標。但隨著經濟、文化和 教育的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單純的「觀山看水」,而更多地是要求在旅遊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和體驗生活。人們旅遊需求的多層次發展勢必迫使旅遊業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均呈現 出多元化的特點。從形式上講,自助游等旅遊形式將越來越普遍;從內容上講,工業旅遊、 農業旅遊、會展旅遊等將會成為新的熱點。所謂工業旅遊,是指以工業企業的生產線、生產 工具、產品和廠區等為對象的專項參觀活動
⑤ 酒店與旅遊業的關系
酒店是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提供大眾食、衣、住、行、育、樂及其他附加價值的服務,結合了硬體與軟體。一般認為,凡是屬於旅遊事業的相關行業均與酒店業有關。
旅遊業本身也是一項服務性的設施,它的基本功能是在觀光供求間扮演一個中間人的角色,除了代售票務外,旅遊業可為遍布世界各地的酒店,成千上萬的客房,安排出柤客房與住宿,甚至旅客的膳食,亦可與酒店協調,滿足顧客的其他需求。
(5)與旅遊業擴展閱讀
在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把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確立為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和基本立足點。旅遊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產業之一,被譽為「朝陽產業」。
在保持國際旅遊競爭力的同時,國內旅遊、出境旅遊將步入快速發展時期。中國旅遊市場將從以入境旅遊為主導、國內旅遊為基礎,發展到國內、入境、出境三大旅遊市場共同發展。到2015年,我國入境過夜旅遊者將達到1億人次,國內旅遊將達到28億人次,人均出遊2次,出境旅遊將達到1億人次,三大市場遊客總量達30億人次,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遊接待國、第四大旅遊客源國和世界上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
酒店業應順應國家擴大內需的號召,各大酒店尤其是高檔酒店,應調整客源結構,瞄準內需市場,以度過危機。應縮減開支、降低成本,練好內功。酒店消費需求有一定的剛性,總有一部分人得住酒店,所以應抓牢商務市場,開發散客旅遊市場。從長遠來看,酒店業的發展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⑥ 到底為旅遊業帶來了什麼
旅遊業讓經濟發展了,讓社會發展了,讓人們見識到了更多美好的東西。
⑦ 有哪些與旅遊有關的產業
與旅遊有關的產業就是在旅遊景區賣一些模型,比如我之前在西安的時候,就看到好多在旅遊景區賣那種兵馬俑,還有城牆模型的小商販,那種只是低成本,但是卻可以有高回報,我覺得也是比較不錯的行業。
⑧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⑨ 跟旅遊業相關的行業和職業有那些
共贏是和諧旅遊的重要目標。旅遊業具有綜合性強、關聯度大的特點,有專家研究提出,與旅遊業相關聯的行業和部門達109個之多,而且旅遊業的外延還在擴展
⑩ 旅遊事業與旅遊業的比較
這是個概念問題。旅遊事業與旅遊業屬於兩個不同范疇的概念。
旅遊業,是經濟領域的概念,旅遊業屬於三次產業中的第三產業。一產是農業,二產是工業,三產是服務業,旅遊業就屬於服務業的范疇。衡量旅遊業的指標主要有:旅遊總收入、遊客量等。
旅遊事業,是社會領域的概念。社會領域主要包括:教育、衛生、文化、科技等社會事業,當然也包括旅遊事業等。社會事業主要是由政府提供的服務,旅遊事業主要指政府為人民群眾遊玩、休閑、度假提供的旅遊設施、場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