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民居文化旅遊

民居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7 23:37:14

① 4.0時代鄉村旅遊怎麼搞

1鄉村價值的解讀與重塑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以發現和重塑鄉村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在全面解讀鄉村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產業價值、美學價值的基礎上,尋找和探索鄉村復興的核心戰略與獨特路徑。
文化價值:鄉村中保存的老宅大院與歷史遺址,鄉村中流傳的美麗傳說、鄉村中獨特的手工技藝和傳承手藝的老藝人、鄉村中豐富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活動,都是體現鄉村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
生態價值:鄉村的生態價值在於原生的鄉土自然,由村落中及村落周邊的古樹池塘、水系濕地、田園山林等共同構築的鄉土生態系統。
產業價值:鄉村中出產的有機綠色農產品、林果、茶,製作精美的竹編、草編工藝品等手工藝品,是鄉村產業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旅遊業發展重要依託資源。
美學價值:和諧有序的鄉土肌理、依法自然的民居格局、與山水和諧的鄉村色彩、精美講究的民居建造工藝,是蘊含著中國傳統生活藝術的鄉村美學空間。

2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改造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一般不採取「大拆大建」鄉村建設模式,而是倡導通過「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與改造,在保留傳統格局與肌理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民居院落空間、文化景觀空間、公共服務空間、休閑遊憩空間等多元化的鄉村空間體系,實現居游共享的鄉村格局再造。
民居院落空間:注重對典型傳統民居的整體保護,同時新民居建設延續傳統民居風格,色彩、建材的選擇與整體村落協調一致;強調閑置民居院落的旅遊化、度假化利用。
文化景觀空間:注重對村落內的宗祠、古井、戲台等傳統文化空間的修復整理,並重新賦予文化景觀與文化活動功能。
公共服務空間:嵌入鄉村肌理之中,服務於旅遊發展的小型公共服務空間,包括停車場、休閑商業區、遊客集散區等。
休閑遊憩空間:依託田園、山地、林場、濕地、河流等自然空間,打造的休閑農場、自然學堂、鄉村營地等具有休閑體驗功能的新型空間。

3尊重傳統,又獨具設計感的產品與體驗轉化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強調對傳統本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也注重通過設計、導入,實現鄉村傳統資源的創意轉化,衍生鄉村民宿、鄉村度假酒店、鄉村藝術沙龍、休閑農場、鄉村營地等多種業態,將傳統村落空間變成一個有趣而時尚的創意聚落。

4旅遊業為核心的鄉村產業全面升級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注重通過鄉村旅遊發展,聯動傳統農業、漁業、林果業、特色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鄉村多種產業,一方面,衍生和孵化新型產業業態,促進鄉村產業整體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包裝設計,開發高端創意農產品品牌,提升傳統農產品附加值,增加鄉村產業效益。

5圍繞旅遊服務業的精準扶貧方式構建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旅遊規劃,注重以旅遊開發為切入點,創新扶貧方式,並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村民群體進行細致研究,制定精準旅遊扶貧策略,發揮鄉村旅遊富民惠民功能。

② 五天假期去那裡旅遊最合適

呂季鴻推薦以下五A級景區及景點,每個省的都有哦,呵呵! 北京:故宮博物院、天壇公園、頤和園、八達嶺長城。 天津: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津門故里)、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河北: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區、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 山西:大同市雲岡石窟、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遼寧:沈陽市植物園、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海洋極地館。 吉林:長春市偽滿皇宮博物院、長白山景區。 黑龍江:哈爾濱市太陽島公園。 上海: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野生動物園。 江蘇:南京市鍾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蘇州市拙政園、蘇州市周庄古鎮景區。 浙江: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安徽:黃山市黃山風景區、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福建: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江西:九江市廬山風景旅遊區、吉安市井岡山風景旅遊區。 山東:煙台市蓬萊閣旅遊區、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泰安市泰山景區。 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焦作市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湖南:衡陽市南嶽衡山旅遊區、張家界武陵源旅遊區。 湖北:武漢市黃鶴樓公園、宜昌市三峽大壩旅遊區。 廣東:廣州市長隆旅遊度假區、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廣西:桂林市灕江景區、桂林市樂滿地度假世界。 海南:三亞市南山文化旅遊區、三亞市南山大小洞天旅遊區。 重慶:重慶大足石刻景區、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 四川: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樂山市峨眉山景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旅遊景區。 貴州:安順市黃果樹大瀑布景區、安順市龍宮景區。 雲南:昆明市石林風景區、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 陝西: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西安市華清池景區、延安市黃帝陵景區。 甘肅:嘉峪關市嘉峪關文物景區、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寧夏: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 新疆:烏魯木齊市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 海南、泰國、香港也都可以考慮,而且價格不貴,旅遊資源豐富,是這個時節最佳旅遊線路。。 不過相對來說更推薦香港,因為海南太「中國化」,泰國現在政局不穩,而香港則繁華、西化中又保留很多大陸都已不多見的中國文化,這個時候去的話,中西文化合壁香港的熱鬧非凡,又有大把的特價商品,迪斯尼的聖誕之夜,保證你玩得開心玩得愉快,留下終生難忘的回憶,何樂而不為呢? 呂季鴻衷心希望以上信息給為您提供幫助!!

③ 發一下非洲人的飲食,文化,服裝,節目,民居和旅遊風景區

朝鮮族長期生活在我國風光秀麗、物產豐富的東北地區,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是朝鮮人主回要聚居區,答其它主要集中在吉林和黑龍江、遼寧省,還有散居於內蒙古自治區和內地一些城市的,他們大約有190萬人。朝鮮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朝鮮族多數從事農業生產,尤其擅長種植水稻,延邊地區就是我國東北的主要水稻產區。中國的朝鮮族是部分人從明末清初陸續從朝鮮半島移居東北逐漸形成的一個少數民族,其文化與朝鮮半島的文化有著深厚的淵源。因此,朝鮮族服裝比較獨特,呈出現素凈、淡雅、輕盈的特點。其實朝鮮族的服飾發展有著一定的歷史淵源,在初期,朝鮮族人民多居於偏僻的山村,服飾的原料主要以自種自織的麻布和土布為主。二十世紀初,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滲透和近代文化的輸入,機織布和絲絹、綢緞等面料開始傳入,服飾的顏色也隨之多樣化了。

白色是朝鮮族的服裝最喜歡的顏色,象徵著純潔、善良、高尚、神聖的意義,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朝鮮民族服飾可分為官服、民服等,這些服裝的結構自成一格,上衣自肩至袖頭的筆直線條同領子、下擺、袖肚的曲線,構成曲線與直線的組合,沒有多餘的裝飾,體現了「白衣民族」的古老袍服的特點。

④ 四川一座適合避暑的勝地,感受南宋古鎮的魅力,是哪個古鎮呢

隨著我國的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享受生活,人們在閑暇時間會選擇出去旅遊。旅遊可以使人放鬆,緩解生活和工作的壓力,使人身心放鬆,還能欣賞沿途優美的風景。

柳江被稱作「煙雨柳江」,白天感覺不到這點。到了晚上,小雨淅瀝,坐在望江客棧的二樓上,在朦朧的燈火中,聽著雨聲眺望著江邊,才彷彿找到了「煙雨柳江」畫意,很有意境。大家都知道四川人的生活很舒服,就是吃飯,喝茶,打麻將,生活節奏很慢,這對於我們一直在城市的快節奏生活里,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不妨到柳江古鎮走一走,感受一下這個夏天不一樣的清涼,感受一下歷史的熏陶,體驗一下歷史的文化古韻。所以,趁著假期還沒結束,趕快去體驗一下。

⑤ 歷史文化街區 核心保護范圍 原樣復建可以嗎

第一章:總 則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與整治規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為指導,通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的實地調查,在詳細考察街區的歷史變遷,綜合分析街區區個性特徵,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的基礎上,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頒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制定。
保護與整治規劃的目的在於指導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工作全面展開,統籌安排歷史街區內的各項建設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保持歷史街區的社會經濟活力,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特色文化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本規劃受長沙市人民政府委託,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心和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編制任務。

1.規劃依據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2年)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1989年)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細則》
1.4 《湖南省文物保護條例》
1.5 《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建設部(1994)14號令
1.6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編制要求》建設部、國家文物局(1994)533號文
1.7 《城市紫線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19號)
1.8 《長沙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
1.9 《長沙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送審稿)(2004年)
1.10《長沙市中心區E片控制性詳細規劃》
1.11長沙市規劃管理局《長沙市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設計要點》(長規函〔2004〕65號)
1.12長沙市文化局《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要點》

2.規劃范圍
2.1 本次規劃的范圍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至衛國街,東到三泰街、三興街,規劃總用地面積為12.57公頃。
2.2 其中重點規劃地段為沿太平街、西牌樓、馬家巷、孚家巷、金線街、太傅里兩側的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為5.07公頃。

3.規劃原則
在全面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的前提下,發揮歷史街區的潛在優勢,突出特色,充分利用現存的歷史遺產、人文資源,綜合發展旅遊事業,發展城市經濟,徹底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準。
通過本次規劃,促進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更新和協調發展,統籌安排各項開發建設項目,為改造更新提供技術指導。
3.1 文化內涵導向原則
充分挖掘太平街歷史街區和長沙的傳統民俗文化,建立民間文化保護機構,全面提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文化吸引力。
3.2 地域特色原真性保護
對傳統建築的修復以及新建建築的設計,應建立在對本地建築文化嚴謹調查的基礎上,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真實而的獨特魅力。
3.3 保護與發展互動原則
在對歷史街區的物質性遺產保護的同時,應充分利用對本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並積極進行文化產業的挖掘,對傳統建築進行積極有效的保護性利用,在一定程度發掘歷史遺產的社會經濟價值。
4.規劃目標
4.1 規劃確定太平街歷史街區是以生活居住、旅遊觀光、商業服務、文化經營為主要職能,集中體現長沙民國傳統人文風貌的歷史文化街區。
4.2 本次規劃主要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清代街巷格局,民國的民居風貌,長沙市街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三大文化特徵:
屈賈文化紀念地:主要通過對賈誼故宅保護與賈誼祠園林的恢復建設,以及相關文化設施如太傅書院等的建設,展現楚辭漢賦博大精深及屈原、賈誼、陶侃三人事跡中的人文魅力。
商業民俗傳承地:通過保護太平街、西牌樓的傳統商業建築,恢復若干老字型大小,以及對金線街兩邊長沙民俗作坊的開發展示來體現太平街歷史街區商業民俗的文化內涵。
辛亥革命策源地: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中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文物古跡,挖掘其在長沙近代史上的重要意義,建立建設小型的博物館。
5.規劃內容
5.1 本次規劃的內容包括保護與整治兩大部分。
5.2 保護規劃主要包括:分級保護的范圍劃定與保護要求,歷史街區的風貌景觀保護,歷史街區建築高度控制、各級文物古跡及傳統民居宅院的保護、土地利用與道路交通調整規劃等。
5.3 整治規劃主要包括:保護與更新模式、沿街重要界面立面整治、重點地段詳細設計等。
6.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框架的構成要素由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兩部分組成。歸納如下表,需要針對各自的特點進行相應的保護。

太平街歷史街區保護要素構成表

人工環境 街巷格局 主要街道成魚骨狀,街巷普遍較窄,保持民國初年格局。
文保單位 賈誼故居、「四正社」舊址、魯班廟舊址、辛亥革命「共進會」舊址、孚嘉巷42號、乾益升糧棧
歷史建築 老通義油漆號、楊福和豆豉鞭炮庄、利生鹽號、楊隆泰釘子鋪、洞庭春茶館等
特色構築 金線街麻石路面、常懷井
景觀大樹 散布在各條街巷上的胸徑超過20厘米的大樹

人文環境 節慶習俗 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過小年、除夕、春龍節、花朝節、觀音菩薩誕辰、上巳節、龍王節、天貺節、乞巧節、中元節、灶王節、老郎神壽誕
革命事跡 兩湖暴動、長沙起義
地方特產 湘綉、湘菜、湘蓮、湘粉、菊花石雕、瀏陽豆豉、菌油、棕編、白沙液酒、銅官陶瓷、瀏陽夏布、瀏陽紙傘、瀏陽花炮、紅繼木
歷史人物 屈原、賈誼、陶侃、焦達峰
奇聞掌故 呂洞賓與金線街、陶侃射蟒
7.保護框架的空間構成
根據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價值及其環境要素構成,可以將太平街的空間框架劃分為「五街三片一點」,即以五條特色街道串起來的三片傳統居住街坊(見保護框架規劃圖)。
「五街」是指:
太平街傳統商業街、金線街傳統風貌街、西牌樓傳統餐飲街、馬家巷和孚嘉巷傳統居住巷。
「三片」是指:
馬家巷孚嘉巷傳統居住街坊:以馬家巷、孚嘉巷為中心,東面到太平街,西面到衛國街,南到金線街的以傳統居住風貌為主要特色的地塊。
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北,三泰街以西。
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此居住街坊以太傅里位於太平街以東,西牌樓以南,西興街以西。
「一點」是指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第三章:保護等級與范圍
8.歷史街區分級保護
根據現狀特徵以及國家對歷史街區保護的相關規定,在本次規劃中,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保護范圍劃分為二個層次:歷史文化風貌區(包括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環境協調區。

8.1歷史文化風貌區
歷史文化風貌區根據保護對象性質和措施的不同分為兩部分: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
8.1.1 保護范圍
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是指從沿太平街(北起長沙食品城,南至金線街口)、馬家巷(東起太平街,西至衛國街)、孚嘉巷(東起太平街,西至長沙港務招待所)、西牌樓(西起太平街,東至三泰街)、太傅里兩側傳統民居集中的區域。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面積為5.07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包括北至五一路、南到解放路,西起衛國街,東達三泰街、三興街的整個太平街歷史街區,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為12.57公頃。
8.1.2 保護要求
對於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區,要求確保此范圍以內的建築物、街巷及環境不受破壞,如需改動必須嚴格按照保護規劃執行並經過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審定批准。各種修建需在城鎮建設部門及文管會等有關部門嚴格監督下進行,其建設活動應以維修、整理、修復及內部更新為主。其建設內容應服從對文物古跡的保護要求,其外觀造型、體量、色彩、高度都應與保護對象相適應,較大的建築活動和環境變化應由上級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評審會通過方可執行。
1) 古街市應保持原有的空間尺度,地面鋪裝應逐漸恢復傳統特色,採用麻石條鋪砌;原有電線桿、有線電視天線等有礙觀瞻之物應逐步轉入地下或移位;街道小品(如果皮箱、公廁、標牌、廣告、招牌、路燈等)應有地方傳統特色,不宜採用現代城市做法。
2) 街巷兩側建築功能應以傳統民居和傳統商業建築為主,鼓勵發展傳統商鋪茶肆和產商結合的手工作坊,建築的門、窗、牆體、屋頂等形式應符合風貌要求,色彩控制為黑、白、灰及黃褐色、原木色。
3) 傳統民居選擇相對完整地段成片加以維修恢復,保持原有空間形式及建築格局,古井、古樹及反映居民生活之特色庭院、應予以保留並清理恢復,不符合風貌要求的建築應予以改造或拆除。
4) 對本區內保留的傳統民居建築應加強維修,建築色彩應取黑、白、灰、黃褐色等其他長沙傳統民居的色彩加以統一控制,建築裝飾、建築形式應採用民居形式的坡頂青瓦白脊房,建築門、窗、牆體、屋頂及其它細部必須嚴格按規劃管理確定的長沙傳統民居特色細部做法執行。建築功能主要為居住建築或民居旅館。
5) 建築物一層檐口高度控制為2.8~3.5M,二層檐口高度控制為6.5 M。
對於建設控制地帶,此范圍內的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得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1) 建築形式以坡屋頂為主,體量宜小不宜大,色彩以黑、白、灰為主色調,最大建築高度為四層;對任何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新舊建築必須搬遷和折除,近期拆除有困難的都應改造其外觀和色彩,以達到環境的統一,遠期應搬遷和拆除。
2) 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文物管理部門指導並同意下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建築功能應以居住與公共建築為主。

8.2環境協調區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太平街歷史街區歷史風貌地完整性,根據歷史街區四個方向的不同情況,劃分出環境協調區。
8.2.1 保護范圍
環境協調區的范圍規劃為:西起湘江之濱,東到三泰街、三興街道路紅線外50米,北起五一路南側紅線,南至解放路紅線外50米。具體保護范圍以「保護范圍規劃圖」上的環境協調區范圍劃定為准。本次規劃環境協調區面積為23.98公頃。
8.2.2 保護要求
在此范圍內的新建建築或更新改造建築,必須服從「體量小、色調淡雅,不高,不洋、不密、多留綠化帶」的原則。其建築形式要求不破壞古鎮風貌的前提下,可適當放寬,該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批准、審核後方能進行。
對整個區域協調區,新建築應鼓勵低層,原則上不超過6層,街坊內部建築高度應嚴格按照「高度控制規劃圖」執行,禁止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任何新的建設行為,對不符合要求的已有建築,應停止其建設活動,並在適當的條件下予以改造。

9.建築及院落分級保護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現存建築的詳細調查和評估後,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優秀建築及宅院分為三級進行保護:一級——文物保護單位、二級——不可移動文物、三級——優秀歷史建築。

9.1文物保護單位(一級)
9.1.1 保護范圍
保護等級為一級保護的范圍:劃定已經公布批準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本身和其組成部分的四至界線以內為絕對保護區。太平街歷史街區內目前共有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賈誼故居。
9.1.2 保護要求
所有的建築本身與環境均要按文物保護法的要求進行保護,不允許隨意改變原有狀況、面貌及環境。如需進行必要的修繕,應在專家指導下按原樣修復,做到「修舊如故」,並嚴格按審核手續進行。絕對保護區內現有影響文物原有風貌的建築物、構築物必須堅決拆除,且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建築形式:不能隨意改變現狀,不得施行日常維護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及其它任何有損環境、觀瞻的項目。在必須的情況下,對其外貌、內部結構體系、功能布局、內部裝修、損壞部分的整修應嚴格依據原址原樣修復,並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其它有關法令、法規所要求的程序進行,並保證滿足消防要求。
高度控制:保持現狀或根據原狀恢復。
9.1.3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
不容許在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該范圍內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指導並同意下才能進行,其建築內容應根據文物保護要求進行,以取與保護對象之間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在此保護范圍內的一切建設活動均應經規劃部門、文物管理部門等批准,審核後才能進行。

9.2 不可移動文物
根據長沙市不可移動文物和長沙近現代歷史建築保護單位的劃定,及現場對歷史建築的調查審定,本次規劃共劃定不可移動文物6處。分別為馬家巷17號(共進會舊址)、孚嘉巷12號(四正社舊址)、太平街67號(乾益升糧棧舊址)、孚嘉巷14號(魯班廟舊址)、孚嘉巷42號、金線街麻石路面。
9.2.1 保護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對於不可移動文物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基本平面布局、建築高度和有特色的內部裝飾不得改變,其他部分允許改變。建築維護修繕應優先採用舊料來更換損毀構建,修繕的原則是「只修不建,修舊如舊」。
附表:太平街歷史街區不可移動文物匯總表

編號 名稱 地址 建築面積 建築年代 房屋性質 進數 備注
13 共進會舊址 馬家巷17號 450 公私合用 二
18 四正社舊址 孚嘉巷12號 260 公房 二
09 乾益升糧棧舊址 太平街67號 500 公房 四
16 魯班廟舊址 孚嘉巷14號 270 清末民初 公房 一
14 孚嘉巷42號 孚嘉巷42號 480 民國 公房
37 金線街麻石路面。 金線街
9.3 優秀歷史建築
經過對太平街歷史街區的歷史遺存詳細踏勘和審核後,本次規劃共劃定優秀歷史建築25處。
9.3.1 保護要求
對於優秀歷史建築建築的立面、結構體系和建築高度不得改變,建築內部允許改變;建築修繕的重點是恢復其傳統建築與院落的布局,在細部做法上採用長沙地區的典型做法、樣式材質等,可以在對當地建築的特色提煉下,對無法恢復原樣的部分做一定的創意性設計。
第四章:高度控制規劃
10. 高度控制
為維護街區的歷史文化風貌,需要對街區的建設進行高度控制。具體如下:
文物保護單位:維持原有建築高度,不容許在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有超過文物保護建築的一般建、構築物,現狀存在的應堅決拆除。
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維持原有建築高度。周邊20米范圍內有高度超過重點保護建築和優秀歷史建築的建、構築物,應降低層高或拆除。
控高二層區域:建築高度控制為二層坡屋頂傳統建築。建築二層檐口高度不超過6.5m,屋脊總高不超過8m;結合現狀特點,允許建國以前傳統風貌建築維持原高。
控高四層區域:位於本次歷史街區規劃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四層及四層以下,四層檐口高度在12.5米以下,總高度不超過14米。
控高六層區域:規劃范圍西向外至湘江岸邊,北至五一路南側紅線,東、南道路紅線外50米范圍內,建築高度控制在六層及六層以下,總高度不超過20米。
各控高區域的具體范圍詳見高度控制規劃圖。
附表:高度控制區域匯總表

區域名稱 面積(hm2) 比 例
維持原高 1.04 4.04%
控高二層 8.43 32.73%
控高四層 8.19 31.79%
控高六層 8.10 31.44%
11. 景觀視廊控制
為了保證湘江風光帶與太平街歷史街區的交融,新開辟的通向湘江的回龍街兩側應控制高度為二層。
為了保證金線街傳統風貌的完整性,金線街南側的新建建築須有一定的高度控制,即沿街道紅線南側15米的范圍內控制高度亦為兩層。
第五章:土地利用規劃
12.用地調整目標
根據保護與發展歷史文化風貌區的原則,通過對現狀土地使用的合理調整,以達到科學合理地使用土地,從而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風貌,同時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發展文化及旅遊事業,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注入新的生機。
從用地功能結構上將整個規劃區劃分二個節點、三條軸線、五個區域。
節點:規劃有兩處,分別位於太平街的南北兩頭入口處。北節點規劃為公共服務中心節點,結合救火會舊址,設立一處「文夕」大火紀念廣場;南節點規劃為文化休閑廣場,主題為長沙市井萬象。
軸線:一條是太平街特色商業軸,以經營長沙傳統特產和展示太平街傳統特色經營為主;一條是金線街地方文化軸,以經營長沙傳統文化產品和手工作坊參與展示為主;一條是西牌樓休閑餐飲軸。
區域:分為三片傳統居住街坊,一片傳統園林區,一片文化創意區。傳統居住街坊有馬家巷傳統居住街坊、三泰街傳統居住街坊、太傅里傳統居住街坊。傳統園林區為結合賈誼故居進行更新復原的旅遊區。文化創意區為結合孚嘉巷西口的整治而新建的以文化創意產業為主的商業區位。
詳見功能結構規劃圖。
13.用地調整措施
太平街歷史街區仍以居住用地為主,恢復傳統民居街坊,商業用地主要沿太平街、西牌樓兩側布置。文化娛樂用地主要沿金線街兩側、孚嘉巷西側布置。廣場空間主要設置在太平街北頭、南頭。公共綠地均布於各居住街坊內部,調整設立一處新的幼兒園,各居住街坊內部設置托兒所和老年人活動中心,在太平街北部東側設小區級的老年人活動中心和診所一處。

附表:規劃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質 面積(m2) 比例
居住用地 38864 30.91%
商住用地 8088 6.43%
餐飲服務業用地 3659 2.91%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 1437 1.14%
公園 2019 1.61%
醫療衛生用地 450 0.36%
商業用地 17853 14.20%
金融保險業用地 7320 5.83%
旅館用地 3146 2.50%
文化娛樂用地 6663 5.30%
影劇院用地 656 0.52%
圖書展覽用地 3166 2.52%
科研設計用地 913 0.73%
文化創意產業用地 3534 2.81%
文物古跡用地 9058 7.21%
市政公用設施用地 431 0.34%
綠化用地 2833 2.25%
廣場用地 2128 1.69%
道路用地 11429 9.09%
社會停車場庫用地 2072 1.65%
合計 125719 100.00%

第六章:社會生活規劃
14.人口規劃
太平街歷史街區現有常住人口7359人,暫住人口1569人,共2953戶,居住用地面積約5.7公頃,人均居住用地面積只有約14.1平方米,居住密度偏大。住宅建築面積約142000平方米,居住人口密度為6.3人/100平方米,達到了居住舒適標准中的經濟型標准:4-7人/100平方米,但偏擁擠。
用地規劃中約五分之二的街區作為市級公共設施用地、道路廣場用地和綠地,保留其它部分歷史街區作為居住用地,仍以居住為主,考慮到街區居住建築保留現狀多為二層,另有較多居住用地控高為四層,按容積率為1.5,人均居住建築面積25平方米(處於經濟型與舒適型標准之間,為4人/100平方米)的標准進行規劃,則街區人口規劃為約4500人,1500戶,人均居住用地面積約為16.8平方米。
根據規劃需遷出居民約4400人,1450戶。

15.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對原來建築外部空間功能進行梳理打通,構成多級網狀的外部交往空間,形成主要道路 巷道 內部小廣場 私人院落的公共空間結構。
規劃安排一處新的幼兒園、一處新診所、一個老年人活動中心、一處小型影劇院。同時加強垃圾箱、公共廁所等公共設施的統一管理和標准化設置。
太平街和西牌樓街作為主要旅遊服務性質的商業街道,同時要保持一定的為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商業設施。

風貌的要求。
本著「方便居民生活、有利旅遊發展、提高環境質量、促進持續發展」的規劃思路考慮技術要求。結合長沙的歷史街區特點,因地制宜,尋找最佳的技術途徑,節省用地和投資及運行費用。技術上安全可行,維護管理方便,提高規劃的可操作性,便於專業部門實施。。

況統零售商業風貌軸、西牌樓為傳統餐飲服務風貌軸、金線街為傳統商業居住風貌軸。
強化歷史街區的入口標志空間,保護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景觀。在西牌樓東口與三泰街交接處恢復原有的明藩王府西牌樓,孚嘉巷西巷口復原太平門,馬家巷和金線街的街巷口建坊門,太平街南、北入口建設廣場空間,作為歷史街區標志性入口。街區內部利用救火會舊址建設「文夕」大火紀念廣場,突出朱昌琳故居和賈誼故宅作為街區內部的標志性游覽景觀特徵。

第十章:建築保護與更新模式
30. 保護更新模式
建築的保護與更新模式規劃是本著保護太平街歷史街區風貌和傳統空間格局的要求,充分考慮現狀和可操作性的原則,按建築的等級分類及其質量、風貌等的綜合調查評估,對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構)築物提出分級保護和整治的方式措施:
修繕:針對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對其殘缺損壞的部分進行修補,對文物整體進行日常的維護保養。原則是修舊如故、只修不建。具體辦法參照文物保護單位的管理辦法。
修護:針對優秀歷史建築,對其進行不改變外觀特徵和內部結構格局的修理維護,其使用性質的改變需報上級政府部門組織的專家評審通過方能進行。
改善:對一般歷史建築和歷史環境要素進行不改變其外觀特徵的維護、改建活動。
整修:針對一般建築中與歷史風貌有沖突的建構築物和環境要素進行的改建活動。
暫留:針對質量較好,但與古鎮風貌沖突很大且不處於核心風貌保護區的紫線范圍內的一般建築,由於經濟社會原因而暫時無法更新拆除的,暫時保留,建議遠期更新拆除。
拆除:針對風貌極差、質量極差的一般建築,或該建築原址曾經有重要的古跡遺址,則根據規劃需要將其拆除,進行新的建設活動或對古遺跡進行復建,或開辟為綠化及開敞空間。
對文物建築(包括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優秀歷史建築、一般歷史建築、一般建築、障礙建築等相對應的保護和整治措施列表如下:
附表:保護與整治策略表

類型 文物建築 優秀歷史建築 一般歷史建築 一般建築 障礙建築
保護與整治
方式 修繕 修護 改善 整修 暫留、拆除

附表:核心保護區范圍內的保護與整治模式

31. 規劃原則與目標
本著在社會中確認、尊重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則,對享用這些遺產的特殊習俗做法予以尊重,努力確保和支持創造、保養和承傳這些遺產的社會群體以及物質性的承載環境,保證這些遺產不僅作為歷史資料得到靜態的保存,還要使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得到應用與發展。

31.1 規劃原則
作為人類特殊的文化遺產,根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目標,其保護應遵從以下原則:
1) 原真性原則,作為盛行於特殊歷史時期被特殊群體所珍視的文化遺產,因其獨特的內涵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和保護,只有保證其內涵包括與內涵統一的形式的歷史真實性即原真性,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存在的依據。
2) 發展性原則,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社會性,在其保護過程中必須注重遺產隨社會環境條件的變遷而進一步得到發展,從而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命力。
3) 尊重性原則,需要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於所依託群體的特殊性,在進行保護時,必須尊重享用這種遺產所必須遵從的習俗和儀式。

採納把 謝謝

⑥ 國內12月去哪旅遊最好

12月可以去長白山、海南三亞、玉龍雪山、廈門、香港等地方玩。

1、長白山

長白山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積雪萬年松,直上人間第一峰"的美譽。景區是擁有"神山、聖水、奇林、仙果"等盛譽的旅遊勝地。長白山12月份已經正式進入寒冬,正是賞雪,玩雪的季節!冬季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壯觀景色就是霧凇!寒江雪柳,把您帶入一個童話般的世界!


⑦ 介紹一下「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凈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了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溫婉沉靜的民族特性。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⑧ 未來農場,鄉村旅遊怎麼樣

1鄉村價值的解讀與重塑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以發現和重塑鄉村價值為根本出發點,在全面解讀鄉村文化價值、生態價值、產業價值、美學價值的基礎上,尋找和探索鄉村復興的核心戰略與獨特路徑。
文化價值:鄉村中保存的老宅大院與歷史遺址,鄉村中流傳的美麗傳說、鄉村中獨特的手工技藝和傳承手藝的老藝人、鄉村中豐富的農耕文化、飲食文化和民俗活動,都是體現鄉村文化價值的重要載體。
生態價值:鄉村的生態價值在於原生的鄉土自然,由村落中及村落周邊的古樹池塘、水系濕地、田園山林等共同構築的鄉土生態系統。
產業價值:鄉村中出產的有機綠色農產品、林果、茶,製作精美的竹編、草編工藝品等手工藝品,是鄉村產業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鄉村旅遊業發展重要依託資源。
美學價值:和諧有序的鄉土肌理、依法自然的民居格局、與山水和諧的鄉村色彩、精美講究的民居建造工藝,是蘊含著中國傳統生活藝術的鄉村美學空間。

2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改造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一般不採取「大拆大建」鄉村建設模式,而是倡導通過「微創式」的鄉村空間整理與改造,在保留傳統格局與肌理的基礎上,重新構建民居院落空間、文化景觀空間、公共服務空間、休閑遊憩空間等多元化的鄉村空間體系,實現居游共享的鄉村格局再造。
民居院落空間:注重對典型傳統民居的整體保護,同時新民居建設延續傳統民居風格,色彩、建材的選擇與整體村落協調一致;強調閑置民居院落的旅遊化、度假化利用。
文化景觀空間:注重對村落內的宗祠、古井、戲台等傳統文化空間的修復整理,並重新賦予文化景觀與文化活動功能。
公共服務空間:嵌入鄉村肌理之中,服務於旅遊發展的小型公共服務空間,包括停車場、休閑商業區、遊客集散區等。
休閑遊憩空間:依託田園、山地、林場、濕地、河流等自然空間,打造的休閑農場、自然學堂、鄉村營地等具有休閑體驗功能的新型空間。

3尊重傳統,又獨具設計感的產品與體驗轉化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強調對傳統本真文化的保護和傳承的同時,也注重通過設計、導入,實現鄉村傳統資源的創意轉化,衍生鄉村民宿、鄉村度假酒店、鄉村藝術沙龍、休閑農場、鄉村營地等多種業態,將傳統村落空間變成一個有趣而時尚的創意聚落。

4旅遊業為核心的鄉村產業全面升級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規劃,注重通過鄉村旅遊發展,聯動傳統農業、漁業、林果業、特色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等鄉村多種產業,一方面,衍生和孵化新型產業業態,促進鄉村產業整體升級;另一方面,通過包裝設計,開發高端創意農產品,提升傳統農產品附加值,增加鄉村產業效益。

5圍繞旅遊服務業的精準扶貧方式構建
旅遊導向下的鄉村旅遊規劃,注重以旅遊開發為切入點,創新扶貧方式,並對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村民群體進行細致研究,制定精準旅遊扶貧策略,發揮鄉村旅遊富民惠民功能。

⑨ 泉州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有開元寺、府文廟、清凈寺、天後宮、清源山等,這些景點都值得一去。

1、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西街,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跡,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該寺始創於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現存主要廟宇系明、清兩代修建,南北長260米,東西寬300米,佔地面積78000平方米。

4、天後宮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1196年),地處泉州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

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

泉州天後宮素來被認為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規模較大的祭祀媽祖的廟宇,也是大陸媽祖廟中少數幾座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清源山

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也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聖墓三大片區組成,總面積六十二平方公里。清源山景區方圓有四十華里,主峰海拔498米,與泉州市山城相依,吸引了眾多的海外遊客。

自古以來,清源山國家重點風景區就以36洞天,18勝景聞名於世,其中尤以老君岩、千手岩、彌陀岩、碧霄岩、瑞象岩、虎乳泉、南台岩、清源洞、賜恩岩等為勝。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