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縣旅遊發展
① 以歷史文化傳承為主題進行調查,以《從趙縣歷史文化傳承談如何把我縣建成文化強縣、旅遊強縣》為題,不少
瞎說,你不知道領導什麼樣 不要都自然的認為就不好~ 可能是發展慢。但那跟 上頭回有關系,又不是說 只是答趙縣就能左右,發的錢就是全用來建設也比不過市裡 一個區 一個月的進度,那麼 就算人家照樣貪污 你看上去不也是清官?
② 以《從趙縣歷史文化傳承談如何把我縣建設成文化強縣、旅遊強縣》為題,寫一篇1500字論文
要把趙縣建設成為文化強縣、旅遊強縣就必須傳承趙縣歷史文化,此處略去1480字。。。。。。
③ 求文檔: 從趙縣歷史文化傳承談如何把我縣建設成文化強縣、旅遊強縣
歷史文化遺產是千百年悠久歷史的載體,是一個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種精神文明的傳承體。萬里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雲南麗江古城經歷了7級地震還基本無損,後被評為世界遺產。這個地方得到了保護,全世界人民逐漸都會知道。反之,如果承載著歷史信息的載體消亡了,負載在其上的歷史和文化也必然會被沖淡或消亡。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研究人類歷史發展有意義。歷史文化遺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是人類或民族歷史研究的重要依據。從漫長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國的歷史遺存豐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研究人類發展歷史,喻古明今,有利於促進社會進一步發展。
2.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科學研究有意義。在歷史科學研究進程中人們發現,歷史古城、古建築、構築物等有很深奧的科學道理,如我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建於隋代(公元581__618年)大業年間(公元605 18年),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橋高7.23米,1400年的歷史,趙州橋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所以它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跨徑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趙州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此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銅牌紀念碑。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奇跡,有極高的科研價值。
誠然,也有很多歷史文化遺產人們還不清楚其科學原理,需要我們去探究。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科學研究有重要的意義。
3.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對發展旅遊經濟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正是這些人類前進中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為我們的社會發展尤其是旅遊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對之加強保護,有利於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歷史文化遺產是發展旅遊業的基礎。
旅遊活動的客體是旅遊資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經濟的發展,要依託於旅遊資源,除大自然賦予的自然旅遊資源外,更離不開人文旅遊資源。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而迷人,它吸引著無數的中國人,更讓外國人嚮往,這些都是發展旅遊業的重要資源,也是人們遊憩、觀光、獲得美的享受、獲得相關歷史知識的重要場所。著名的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殷墟、秦始皇陵兵馬俑及眾多明清皇家陵寢等歷史文化遺產。還有小小的周庄,年旅遊收入達2億元。可見,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旅遊的客體就會存在。
(2)用經濟價值去直觀地表現人類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有利於更好地發展旅遊經濟。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旅遊業所帶來的收益不斷提高,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不斷增長。我國人文歷史文化旅遊的潛力很大。保護好這部分旅遊資源,能更快地發展旅遊經濟。
(3)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能提升旅遊資產的價值,可持續發展旅遊經濟。歷史文化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也是旅遊資產。因此,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可以提升旅遊資產價值。歷史文化遺產是全國乃至全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文化遺產的價值在於供世人觀賞、研究與利用,所以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得好的地方,旅遊業就發展得好,旅遊資產價值提升得多;如秦始皇陵兵馬俑、平遙古城、周庄古鎮等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得好,其旅遊資產價值提升的快,有利於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並能帶動本地區整體經濟的發展。
4.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一個沒有文化的民族是一個沒有品位的民族,不可能生存和持久發展的。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激情、奮勇向上的民族,有著豐富燦爛的文化和獨具魅力的歷史文化遺產。它具有極大的震撼力和激勵力,中國擁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3O項,居世界領先地位。在世界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它對於經濟發展,國力增強,對於提高國民的文化品位,陶冶高尚情操,增強民族自尊,激發愛國主義熱情,提高國家文化形象,豐富世界文化寶庫都有極大作用。文化是進步的動力,是歷史的積淀。因此,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
留存並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其意義也關乎未來。全球《2l世紀議程》指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功在千秋,造福子孫後代。
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不被重視。在多年的經濟發展的進程中,由於文化價值觀的不斷變化,很多承載著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不可再生的物質文化遺產,在人們的經意或不經意間消失了。上世紀幾次大規模建設,使許多傳統歷史文化遺產遭到摧殘和破壞,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風貌。加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作用缺乏認識,觀念上的輕視、經費支持的不足與制度規范的不完善,也使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展不利,存在很多問題。
④ 趙州的旅遊
趙州橋
趙州橋,又名安濟橋(宋哲宗賜名,意為「安渡濟民」),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建於隋代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橋。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在主拱券的上邊兩端又各加設二個小拱,一是可節省材料,二是減少橋身自重(減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橋下河水的泄流量。1979年5月,由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組等四個單位組成聯合調查組,對趙州橋的橋基進行了調查,自重為2800噸的趙州橋,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層石條砌成高1.55米的橋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橋上有很多的東西,類型眾多,豐富多彩。
趙州橋建成已距今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9次。趙州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銅牌紀念碑。為了保護趙州橋,上世紀末在趙州橋東100米處新建了的橋梁,其結構還是沿襲趙州橋,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數量增加到一邊5個,橋上有車輪印,膝蓋印。
這么淺的橋基簡直令人難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時還認為這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不是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他在報告中寫道:「為要實測券基,我們在北面券腳下發掘,在河床下發現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層,共高1.58米,每層較上—層稍出台,下面並無堅實的基礎,分明只是防水流沖刷而用的金剛牆,而非承納橋券全部荷載的基礎。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見水,所以除非大規模的發掘,實無法進達我們據學理推測的大座橋基的位置。
永通橋
永通橋又名小石橋,被稱為趙州橋的「姊妹橋」。位於河北省趙縣城西門外清水河上,建於唐代宗永泰(公元765年),金、明、清以來曾多次維修。和大石橋形似,是一座帶腹拱單孔並列券敞肩式石橋,橋長32米,寬6.34米,,主拱券由20道獨立拱券並列砌築而成,大券上伏有小拱 4個。橋欄長 32.7米,跨徑26米,拱矢5.34米,橋面寬度,東西兩端各6.7米,中間6.2米。橋欄板雕刻一為兩端雕斗子蜀柱,中間用鴕峰托斗,華板通長無格,上有優美浮雕;一為荷葉墩代斗子蜀柱,華板分兩格。在各小券的撞券上都有河神浮雕,北面東端小券墩上雕飛馬, 西端券面雕魚,形象生動,內容豐富。從現存實物看,應為唐、明、清不同時代的作品。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柏林禪寺
柏林禪寺,中國著名佛教禪寺,北方佛教的一座重鎮,趙州祖庭所在地,內設河北省佛學院、河北禪學研究所,現任方丈為明海禪師,常住僧眾有160 餘人。寺內的柏林禪寺舍利塔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陀羅尼經幢
陀羅尼經幢被譽為「華夏第一塔」。陀羅尼經幢位於河北省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處,這里原是唐代開元寺的舊址,經幢為開元寺的建築物,後寺廢而經幢仍存。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文,故稱「陀羅尼經幢」。這座經幢全部用花崗岩石雕琢疊砌而成,外觀造型酷似塔,所以當地俗稱「石塔」。該經幢為河北省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0年12月26日凌晨,礦區國家重點文物天護陀羅尼經幢頂端十二層丟失,第九、十、十一層在被竊過程中遭到嚴重破壞。27日18時30分許,井陘礦區天戶村村民在平涉路和天戶村丁字路處,發現了丟失的天護陀羅尼經幢頂端部分。
趙縣梨花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趙縣是「中國雪花梨之鄉」,「趙州」牌雪花梨以其獨特的品質享譽國內外,被譽為「天下第一梨」,榮獲「中華名果」稱號。春暖時分,趙縣的梨花開時,自然也繁盛如雪。每年的4月10日左右是花的盛期,梨花盛開時節,萬頃梨園含煙帶雨,飛雪敝日,蜜蜂飛舞。前來觀花游覽的各界人士車水馬龍,梨園內可謂人山人海。趙縣25萬畝梨園每到春季梨花綻放時節似雪如玉,十公里花海飄香醉人,形成了獨特的生態旅遊景觀。
⑤ 趙縣現在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趙州橋 石家莊市, 河北省. 趙縣南部 2km 景點類型: 橋梁
柏林禪寺 石家莊市, 河北省. 趙縣東部 2km 景點類型: 宗教場所
欒城樂眾生態園 欒城縣, 河北省. 趙縣西北部 20km 景點類型: 公園
漢牡丹園旅遊 柏鄉縣, 河北省. 趙縣南部 25km
常山郡故城旅遊 元氏縣, 河北省. 趙縣西部 29km 景點類型: 古代遺址
石家莊水上公園旅遊 藁城市, 河北省. 趙縣北部 33km 景點類型: 水上公園
台西遺址旅遊 藁城市, 河北省. 趙縣北部 33km 景點類型: 古代遺址; 建築群
蟠龍寺旅遊 元氏縣, 河北省. 趙縣西部 34km 景點類型: 古代遺址; 宗教場所
治平寺石塔旅遊 贊皇縣, 河北省. 趙縣西南部 34km 景點類型: 觀景台/塔
天山海世界旅遊 石家莊市, 河北省. 趙縣北部 36km 景點類型: 游戲/娛樂中心
河北地質學院旅遊 石家莊市, 河北省. 趙縣西北部 36km 景點類型: 其它
諦音寺旅遊 正定縣, 河北省. 趙縣西北部 38km 景點類型: 宗教場所
嶂石岩風景名勝區旅遊 贊皇縣, 河北省. 趙縣西部 38km 景點類型: 森林; 景區/歷史徒步旅遊區 荷塘月色生態美食園旅遊 石家莊市, 河北省. 趙縣西北部 38km 景點類型: 旅遊/遊客中心
灤河河口沼澤區旅遊 石家莊市, 河北省. 趙縣西北部 39km 景點類型: 地質構造
魏徵公園旅遊 晉州市, 河北省. 趙縣東南部 39km 景點類型: 游樂園/主題公園
石門公園旅遊 石家莊市, 河北省. 趙縣西北部 39km 景點類型: 公園
封龍山旅遊 鹿泉市, 河北省. 趙縣西北部 39km 景點類型: 山脈
蟠龍湖旅遊 寬城滿族自治縣, 河北省. 趙縣西部 39km 景點類型: 海洋
⑥ 明天想去趙縣旅遊,誰能知道方案呢
還有石塔在十字路口正中央,梨花你是看不成了,我們那的特產也不錯,雪花梨,內燒餅你要想容吃就去薛家燒餅那的好吃,還有張果老驢肉,你要去玩可以叫公交車啊,我們這里公交車很便宜的,2園起價,趙州橋比較遠一點,你可以先看石塔,那附近就有燒餅和咸驢肉在去看柏林禪寺,再看趙州橋,我認為柏林禪寺比趙州橋有趣多了,而且是免費的,回來你就在縣標做公共汽車回家就OK了
⑦ 趙縣怎麼樣
趙縣,古稱趙州,是河北省歷史文化名城,位於省會石家莊市東南42 公里處,地處太行山山前沖積平原,地勢開闊平坦,總面積675平方千米,總人口53萬,轄11個鄉鎮、281個行政村。
趙縣歷史上數度轄縣而為州治,所以古稱趙州。其歷史沿革最早可推至商代。據考古發現證明,商代趙縣為方國:圉之地。春秋戰國時始稱棘蒲,西漢封為棘蒲侯國。東晉十六國時,公元529年趙郡(縣)設殷州,公元551年(北齊天寶二年)因避太子殷之名諱,改殷州為趙州。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趙州為趙郡。唐代於州郡之間數次反復,最終恢復為州治。宋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升趙州為慶源軍節度。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為慶源府,1129年慶源府改為趙州,1151年更名沃州。1234年廢趙州置永安州,1235年廢永安州改稱趙州。清初,1725年升趙州為直隸州。民國2年,改趙州為趙縣。
趙州,歷史悠久,文物薈萃,現有國家、省、縣三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處,其中趙州橋,永通橋、陀羅尼經幢,大觀碑、柏林寺塔等堪成歷史瑰寶,尤以趙州橋聞名世界。趙州雪花梨馳名中外,每當梨花盛開合梨果成熟,又形成一道美麗的自然風光、旅遊景觀。趙州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景色秀美,已形成古橋、名寺、梨園風光三大旅遊區,每年接待中外遊客50萬人(次)。
綜觀趙縣歷史,其名稱、治所、轄地雖經歷代多次變更,但由於其地理、人文、民俗、宗教等多方面原因,一直保持了較大地域范圍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位置,同時保持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民風。並且相對保持了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繁榮,為其文化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⑧ 關於河北省趙縣旅遊的問題
趙縣共有三個景點,分別是趙州橋、趙州柏林寺和東部梨區的梨花(不過現在不是時候)。要去前兩個景點一天就可以逛完,從石家莊南焦客運站坐趙縣的快客,可以直達柏林寺門口,柏林寺是免費進入的,規模不是很大就算仔細游覽也用不了3小時。從柏林寺出來可以打車去趙州橋,車程小於半小時(我小時候騎自行車去還沒有用一個小時),門票大概30左右吧,好多年沒去記不得了,進去直奔主題——看橋,加上其它的游覽項目估計也用不了2個小時的。所以游覽趙縣一天足矣。
祝你玩的愉快!
⑨ 趙縣的旅遊文化
趙縣共有文物保護單位21處,其中國保文物有安濟橋、永通橋、
陀羅尼經 幢、大觀聖作之碑、柏林寺塔,省保文物有各子漢墓群、宋子城遺址、宋村商周遺址、許家郭漢墓、禪林寺舍利塔、李憲墓,另外還有10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柏林禪寺坐落在河北省趙縣縣城(古稱趙州)東南角,與「天下第一橋」趙州橋遙遙相望。它最早建於漢獻帝建安年間(196~220),古稱觀音院,南宋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禪院,自元代起即稱柏林禪寺。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座古剎雖幾經興衰,卻仍然香火綿延、高僧輩出。據僧傳記載,著名的譯經大師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經之前,曾來此從道深法師研習《成實論》。晚唐時,禪宗巨匠從諗禪師在此駐錫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響深遠的「趙州門風」,柏林禪寺因此成為中國禪宗史上的 一座重要祖庭。
金代,這里一度改為律宗道場,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揚戒律達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詮宗律師。金朝末年,法傳臨濟正宗的歸雲志宣禪師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為禪,宗風大振。歸雲禪師平生主持七所名剎,望重當時,截止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這里先後有圓明月溪禪師、魯雲行興禪師,都是宗門大德,柏林寺由茲氣象恢宏,成為燕趙一帶的佛教中心;明清兩朝,中央朝廷管理趙州地區佛教事務的機構——僧正司設在柏林寺。當時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時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來,柏林禪寺屢遭劫難,殿堂、經像盪然無存。到1988年這里重新進駐僧人時,只有趙州禪師舍利塔及二十餘株古柏。 趙州橋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 又名安濟橋。趙州橋建於隋代 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師李春設計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橋長64.40米,跨徑37.02米,券高7.23米,是當今世界上現存最早、跨徑最大、建造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被譽為「華北四寶之一」。趙州橋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將安濟橋選定為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並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歷史土木工程古跡」銅牌紀念碑。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空心小孔,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
趙州橋建成已距今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台發生的7.6級地震,邢台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9次。 永通橋又名小石橋此說法是相對於趙州橋而言的,趙州橋在當地又稱大石橋。
小石橋的建造在唐代永泰年間(765--766年),是繼趙州橋之後趙州大地出現的又一座單孔弧形敞肩石拱橋。它東西長34.5米,寬6.63米,拱腳寬6.95米,高6.29米,由20道拱圈砌築而成,比趙州橋少了8道。跨徑23.48米,凈矢高5.14米,橋面坡度為百分之三,近乎水平。小石橋不但承襲了趙州橋的所有優點,還與時俱進地有了新的發展。橋的大拱與小拱之比均大於趙州橋,橋體上四個小拱的加大和抬高不僅令橋面更加平坦,便於交通,而且節省石料,減輕了自重,更加利於行洪。這一改進奠定了它在世界橋梁史上的地位。 陀羅尼經幢位於趙縣城內南大街與石塔路相交的十字路口處,這里原是唐代開元寺的舊址,經幢為開元寺的建築物,後寺廢而經幢仍存。因幢體刻有陀羅尼經文,故稱「陀羅尼經幢」。這座經幢全部用花崗岩石雕琢疊砌而成,外觀造型酷似塔,所以當地俗稱「石塔」。趙縣古稱趙州,其標准稱謂應為「趙州陀羅尼經幢」。
⑩ 求石家莊趙縣趙州橋旅遊攻略~
從南焦客運乘車到趙縣,可以打車到趙州橋,挺便宜的。在趙縣還可以游覽千年古寺——柏林禪寺,感受佛香古韻,清新靜氣,超然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