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發展新業態
1. 如何建立和加強旅遊新業態的管理規范
一、填補新業態行業監管空白
旅遊業在產業融合的大環境下融合一二三產業,催生了會展旅遊、鄉村旅遊、工業旅遊等新業態。新業態蓬勃發展,其監管卻仍然存在多處空白。監管標准缺失導致監管缺位嚴重,如果違法行為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將對消費者購買和消費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最終將新業態扼殺於搖籃中。首先,需要制定新業態的分類標准,隨著旅遊業態的發展逐漸完善,統一的分類標准便於新業態的市場發展和行業管理。其次,為監管依據空白的新業態類型制定行業管理規范,引導其專業化發展。2015年,為適應旅遊休閑新業態快速發展的需求《自駕游管理服務規范》和《溫泉旅遊服務質量規范》行業標准發布實施。2015年11月,國家85號文件對發展客棧民宿釋放積極信號,非標住宿進入黃金發展期,杭州市、黃山市、張家界市等作為先行者也先後頒布民宿客棧管理實施辦法,對鄉村民宿的管理規范進行了初步探索。但是總體來看,新業態的管理規范目前只在少數行業和地方標准中有所關注。最後,還需制實施行業信用制度,為消費者權益提供重要保障,提高消費者的信任。新業態種類繁多,市場監管需要跑步前進,及時填補空白,扎進新領域積極實行探索。
二、提高新業態行業准入門檻
在旅遊新業態監管方面,行業准入門檻較低是主要問題,較為突出的有鄉村民宿與農家樂的良莠不齊、魚目混珠。《自駕游管理服務規范》從信息、服務、管理等方面對自駕游組織機構提出了較為嚴苛的組成條件,為引導、規范自駕游的管理和服務,保障遊客的合法權益,促進自駕游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及時雨。加強其他新業態的管理規范也應要對旅遊服務與產品供應商設定合理的准入條件,在環境、設施和服務等標准上做出明確的規定。經營主體散、小、弱、差不利於行業的發展,可以提高辦理營業執照的硬體標准,淘汰設施安全、產品衛生不達準的經營主體。此外,對經營主體貫徹實施達到一定金額的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用於違規處罰、旅遊者權益損害賠償。
三、明確權責與職能范圍
近年來,我國各省在推進旅遊體制改革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全域旅遊、綜合產業、開放市場的內在要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旅遊業的各項責任還沒有完全落實。以遊艇產業為例,由於船型分類模糊、經營性質模糊,且海事與漁政的職能范圍不清晰。因此,遊艇產業作為海洋經濟的新興產業與旅遊休閑的新業態一度出現監管難題。《自駕游管理服務規范》最大的亮點之一是要求自駕游組織機構與遊客需簽訂書面的自駕游服務合同,合同對組織機構、工作人員、遊客都提出了明確的權責與義務,這一亮點值得學習與借鑒。國務院《關於加強旅遊市場綜合監管的通知》首次從國家層面制定了旅遊市場綜合監管責任清單,對旅遊部門、公安部門、工商部門、交通運輸部門等12個部門劃分了職責范圍。各省也應將明確權責與職能范圍延伸至各部門、各行業、各區域,按照「屬地管理、部門聯動、行業自律、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原則,明確各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按照公平競爭規則落實旅遊企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旅遊服務質量社會監督員和旅遊志願者的監督作用,鼓勵社會各界積極提供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線索。
四、綜合協調、聯合執法
對於新業態的監管必須依託綜合執法或者聯合執法。旅遊者是旅遊市場參與者,是旅遊消費者。由於旅遊要素滲透於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因此消費者和旅遊者的界定一直比較模糊,這種模糊也同樣延伸到了由一二三產業融合產生的新業態消費中。以美國分時度假為例,其行業管理主要由聯邦貿易委員會、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國內稅務局、美國度假村發展協會分別承擔保護消費者權益、管理經營主體的投資與征稅、維護行業利益、督促政府制定規范的職責,共同推動了分時度假產業的健康發展。盡管國情不同,但是其嚴格的法律體系和完善的政府管理為我國旅遊新業態的管理提供了對比與借鑒。治理旅遊市場必須加強綜合監管,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業態、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第一,可以構建全域旅遊綜合協調管理體制,建立了旅遊警察、旅遊工商分局、旅遊巡迴法庭、旅遊委員會等,綜合協調、明確分工,強化監督。第二,綜合監管線上線下違法行為。線上線下聯動,綜合管理。第三,多部門聯合充分運用旅遊公共管理工具。運用專門稽查、聯合執法、評估機制等監管工具,通過推薦、表彰、評比等激勵措施規范新業態發展。第四,動員行業協會積極參與進新業態的行業管理中,各部門協作、聯動、相互監督。
旅遊市場的監管需要從被動轉變為主動,政府部門在積極培育新業態時要前佔先機,做好引導和統籌規劃的角色,加強行業管理、規范行業管理,不僅讓旅遊新業態遍地開花,還能得到健康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2. 什麼是旅遊新業態
旅遊業態是指旅遊企業的組織管理方式和經營方式呈現出的一定形態。業態是定義為營業的形態,是形態與效能的統一,形態即形狀。他是達成效能的手段。綜上,旅遊新業態就是指相對於旅遊主體產業有新突破、新發展,或者是超越傳統的單一觀光模式,具有可持續成長性並能達到一定規模,形成比較穩定發展態勢的業態。
3. 鄉村旅遊規劃有什麼新業態
美麗鄉村、旅遊扶貧的不斷推進,鄉村旅遊從初級觀光向高級休閑、從同質化向差異化發展,從單體經營向集群布局的轉變。銘智旅遊策劃總結了鄉村旅遊規劃的八種新業態。如下:
1、鄉村酒店
具有休閑、娛樂、求知、教育功能的綜合性旅遊住宿單位,是將農業景觀、生態景觀、田園景觀與住宿、餐飲設施進行結合,能夠為遊客提供鄉村休閑體驗的經營主體。應當採用鄉村建築材料,展示有鄉村特色的建築小品,增加鄉村旅遊活動。
2、國際驛站
以家庭(戶)為基本接待單位,並形成一定規模的經營主體,從環境景觀與建築、特色餐飲、鄉村旅遊活動、特色旅遊服務、市場影響力等方面都提出了較高要求,應當體現異域文化特色,使用多語標識,提供異國特色餐飲,增加異域文化體驗活動。
3、採摘籬園
能提供觀賞和採摘特色蔬菜、果品和其它特色農作物等休閑活動的高新農業實驗基地或種植基地,具有觀賞、採摘、學習、科普等綜合功能。
4、養生山吧
依託山地資源,以綠色健身、修身養生為經營理念,從事頤養身心、健康休閑、舒適度假的活動場所。它將綠色養生理念融入於鄉村旅遊發展,以自然生態和環境保護為出發點,旨在調整鄉村旅遊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提供符合人體安全、健康的宜憩、頤養、健康的產品,並引導社會公眾節約和環境意識,推動鄉村旅遊接待設施和服務建設。
5、休閑農庄
佔地百畝以上,以農業生產和鄉村生活為依託,以農耕文化為核心,利用田園景觀為遊客提供鄉村生產生活休閑體驗以及住宿、餐飲等基本服務設施的經營主體,休閑農庄將傳統的農耕文化和現代休閑體驗巧妙結合,在提升鄉村旅遊產品品質、創新鄉村旅遊業態的基礎上,較好的滿足了遊客的體驗需求。
6、生態漁村
依託鄉村自然的良好生態,村容村貌,漁業特色產業,以魚漁何水體景觀為主題旅遊吸引物,可以提供特色餐飲,觀光游覽,休閑娛樂等服務的鄉村旅遊接待場所。
7、山水人家
具有一定規模,以自然山水景觀為資源實質,以遊山玩水為代表活動,能夠為遊客提供集觀光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山水環境度假場所。
8、民族風苑
是指以少數民族建築、服飾、民俗生活形式和宗教信仰以及生產方式等為依託,集中展示少數民族風情,以提供少數民族風情體驗為特色的旅遊休閑娛樂的綜合接待場所。
4. 新消費如何催生「旅遊+」新業態
過去一年,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旅遊+」成為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濕地旅遊、中醫葯健康旅遊、體育旅遊、冰雪旅遊、工業旅遊、森林旅遊、研學旅遊等爭相發展,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也為人們旅遊消費提供了新的選擇。
值得關注的是,新業態的出現反映了消費升級帶來的消費需求變化。但是,人們對優質服務、產品的評判標准卻沒有變,反而更加挑剔,這要求企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時刻高標准、嚴要求,為消費者提供質量信得過的產品和服務。
5. 什麼是旅遊新業態項目
最近幾年,旅遊業無論是政策還是市場,均在發生深刻調整。當前,旅遊業呈現出以下五種新業態值得關注。
第一,全域旅遊。全域旅遊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制機制、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推進全域旅遊可以說是我國新階段旅遊發展戰略的再定位,是一場具有深遠意義的變革。
第二,體育旅遊。剛剛結束的歐洲杯在吸引無數球迷關注的同時,還引爆了中國遊客暑期赴歐洲旅遊的熱情。資料顯示,本屆歐洲杯預計平均每場比賽的直播有1.47億人次觀看,整個賽事累計觀眾達到66億人次,僅在中國就有超過12億人次觀看了歐洲杯,體育旅遊可以說是市場潛力巨大。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鮑明曉認為,體育旅遊是體育產業最大的「蛋糕」,當前,中國正處在體育旅遊被全面激活的前夜,市場潛力巨大。
第三,文化旅遊。眾所周知,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吸引人的東西,尋求文化享受已成為當前旅遊者的一種風尚。值得注意的是,在推廣文化旅遊方面應該關注如何改變提升產品,從而能夠更好地去滿足創新需求,而且,最好有故事蘊含在其中。例如,去故宮旅遊,不要總說故宮有多少年的歷史,多麼宏偉,而是要把每座宮殿建造過程中的歷史、歷代帝王、後妃等與之相關的故事融入其中,這些故事是獨一無二的,才會使人印象深刻。只有這樣,文化旅遊才能夠真正吸引人,消費者才能夠獲得文化享受。
6. 旅遊新業態應該怎麼做
旅遊新業態首先要明白的是,他的設計目標是什麼,他的目標是朝著將旅遊產品形態、經營形專態全面創屬新升級,創造文旅融合的核心吸引物,作為二次消費的重要載體,二次消費對於一個景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自駕友文旅在幫我們景區策劃執行的時候,就很好的考慮到了這一點,現在遊客來了之後的消費模式都變得多元化了
7. 旅遊新業態如何走入新時代
化產業新業態有助於完善產業的組織管理結構、穩定的科學發展、開拓商業運營模式版,來帶動權文化產業新業態不斷創新,獲得持續的、促進資源的創新整合,而不必局限於傳統的發展思路。鑒於此、完善的組織結構,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開拓思路,運用高新的技術手段、拓展產業鏈
8. 旅遊行業的新業態
三大差異1、概念差異旅遊規劃,是一個地域綜合體內旅遊系統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方式的整體部署過程。規劃經相關政府審批後,是該區各類部門進行旅遊開發、建設的法律依據。規劃要求從系統的全局和整體出發,著眼於規劃對象的綜合的整體優化,正確處理旅遊系統的復雜結構,從發展和立體的視角來考慮和處理問題。旅遊策劃,是依託創造性思維,整合旅遊資源,實現資源、環境、交通與市場的優化擬合,實現旅遊業發展目標的創造過程。策劃強調的是通過創造性思維,找出資源與市場間的核心關系,建構可採取的最優途徑,形成可實施的明確方案,並對近期的行動進行系統安排。 2、理念差異規劃是一套法定的規范程序,是對目的地或景區長期發展的綜合平衡、戰略指引與保護控制,從而使其實現有序發展的目標。策劃是從創造性思維的角度出發,以資源與市場對接為目標,用獨樹一幟和鶴立雞群的方法解決旅遊吸引力、產品、開發過程、營銷等方面的獨特性與操作問題;圍繞旅遊吸引力、商業感召力、遊憩方式、營銷方式、商業模式等問題的解決,旅遊策劃必須具有創新性、可操作性。 3、任務差異旅遊規劃的基本任務是:通過確定發展目標,提高吸引力,綜合平衡游歷體系、支持體系和保障體系的關系,拓展旅遊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優化旅遊產品的結構,保護旅遊賴以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證旅遊地獲得良好的效益並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的發展。策劃的基本任務則是:針對明確而具體的目標,通過各種創造性思維和操作性安排,形成遊憩方式、產品內容、主題品牌、商業模式,從而形成獨特的旅遊產品,或全面提升和延續老旅遊產品的生命力,或建構有效的營銷促銷方案,並促使旅遊地在近期內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旅遊規劃,是一個地域綜合體內旅遊系統的發展目標和實現方式的整體部署過程。規劃經相關政府審批後,是該區各類部門進行旅遊開發、建設的法律依據。規劃要求從系統的全局和整體出發,著眼於規劃對象的綜合的整體優化,正確處理旅遊系統的復雜結構,從發展和立體的視角來考慮和處理問題。
9. 雲南省2020年確定的旅遊發展新業態是什麼
12年2020年的確定旅遊發展新業態,應該就是發展新型旅遊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