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改革
Ⅰ 文化產業有哪些
其實 我國對文化產業這詞的概念 無論從國家 還是地級市來說都 還是比較模糊的 都有不同的分類
為反映黨中央關於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的要求,《文化產業分類》還可組合出文化產業核心層、文化產業外圍層和相關文化產業層。文化產業核心層
(一)新聞服務
(二)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
(三)廣播、電視、電影服務
(四)文化藝術服務
文化產業外圍層
(五)網路文化服務
(六)文化休閑娛樂服務
(七)其他文化服務
相關文化產業層
(八)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
(九)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而我搜集的各城市的對文化產業的分類都各不相同:
廣州市
5大類、23個中類、88個小類
文化傳媒類、研發類、設計類、咨詢類、時尚消費類
北京市
9個大類、27個中類、88個小類
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軟體、網路及計算機服務;廣告會展;藝術品交易;設計服務;旅遊、休閑娛樂;其他輔助服務。
缺點:已經頗具規模的新興文化創意產業動漫網游產業依舊沒有列入,而IT行業以及文化用品生產、文化設備製造和相關文化生產和銷售等,悉數納入;文化藝術和廣播、電視、電影被分別單列,在9大類中占據了兩個類別,比重過大。
杭州
8大類、92小類
信息服務業(8個子類)、動漫遊戲業(3個子類)、設計服務業(11個子類)、現代傳媒業(23個子類)、藝術品業(15個子類)、教育培訓業(9個子類)、文化休閑旅遊業(16個子類)和文化會展業(7個子類),
上海
5大類、38個中類、55個小類
研發設計創意、建築設計創意、文化藝術創意、時尚消費創意和咨詢策劃創意
沒有列入文化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後續工業化生產行業
吉林省
10大類
廣告;印刷;工藝品製造;計算機、信息服務及軟體;建築、測量及工程服務;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及地質勘查;旅遊業;廣播電視、電影及音像業;新聞出版業;娛樂業及其他文化藝術業
把許多技術工程項目列入其中
重慶
6個大類。
研發設計、軟體設計、建築設計、文化傳媒、咨詢策劃、時尚消費
英國:
13大類
廣告、建築、藝術品和古玩市場、工藝品、設計、時裝、電影與錄像、互動休閑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電腦軟體、電視和廣播。
台灣:
13大類
視覺藝術產業、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文化展演設施產業、工藝產業、電影產業、廣播電視產業、出版產業、廣告產業、設計產業、數字休閑娛樂產業、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創意生活產業、建築設計產業
這可是我們課題小組的調研產物,希望對你有用
Ⅱ 文化和旅遊機構改革為旅遊帶來哪些新的變化
機構改革,文化和旅遊合並,讓文旅融合更加緊密,在旅遊資源和文化資源的整合上更加容易,推動文化和旅遊產業繁榮發展。
Ⅲ 廣電局,文化局,體育局合並後是什麼性質的事業單位
三個行政性質的事業單位,合並後還是行政性質的事業單位。
廣電局: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是根據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國發〔2013〕14號),設立的新聞,出版,廣播,電影和電視領域的國家管理部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為正部級單位,是國務院直屬機構。
文化局:
主管當地文化藝術事業,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關於藝術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研究制訂當地文化事業發展規劃,政策,規章和管理辦法,綜合管理當地社會文化事業,圖書館事業,歸口管理當地文化市場,文物事業,電影發行和放映,對外文化藝術交流。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新聞出版著作權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及地方性新聞出版,著作權的管理規章和管理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承辦當地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體育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其前身是1952年11月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年3月24日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
1952年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成立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並任命賀龍為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
1954年改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1998年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中央體委,國家體委及後來的國家體育總局都致力於「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在普及群眾體育的同時,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大大提高了我國的運動技術水平,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拓展資料:
行政事業單位:
一,是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的統稱,因為中國特有的政治體制,經常是行政和事業單位不分家,很多政府部門如房管局,規劃局等,有的地區是行政單位,但有的地區是事業單位,所以老百姓統稱政府部門為行政事業單位,很多地方政府發文也以此為統稱,如區屬行政事業單位,縣屬行政事業單位等。
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其履行的是執法監督和社會一些管理職能,如部門所屬的執法監督,監管機構等。
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財政部門撥款發工資,一般是全額財政撥款。
行政事業單位 網路
拓展資料
廣電局是隸屬關系事業單位改革以後廣播電視局屬於事業單位性質而作為其下設單位電台,電視台, 新聞網站 , 報刊雜志等就成為帶有企業性質的事業單位市場化經營管理自負盈虧說的專業一點廣電局是電視台的上級電視台隸屬廣電局管轄但屬於財政獨立核算的事業單位。
廣電局,全稱廣播電視總局。是國家進行廣播,電視,電影,傳媒的管理單位,是國家機械中除軍隊外最重要的機構。
人們生活中,一個新聞從發現後,從節目製作 ,到製成信號,過程式控制制,監聽,傳遞,加密,發送到衛星,收到節目,然後送到千家萬戶。內部分工很清楚和細致,專業很多,幾乎涵蓋所有行業 ,如電力,無線電,水,熱,廚師,司機,管理人才, 空氣動力 ,建築,水文,核能,離子,電子專業,值班人員,翻譯等等。
拓展:廣電總局的主要職能
1,研究並擬定廣播電視宣傳和影視創作的方針政策,把握輿論導向;指導廣播電視宣傳和廣播影視創作並協調其題材規劃;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管理體制改革。
2,研究並起草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管理的法律,法規;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管理規章和事業的發展規劃;監督管理廣播電視節目,衛星電視節目收錄和通過信息網路向公眾傳播的視聽節目;負責用於廣播電台,電視台播出的廣播電視節目的進口管理並負責內容審核。
3,審批縣級以上(含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電影,廣播電視節目,電視劇製作單位的建立和撤銷;組織審查在廣播電視中播出的電影,電視劇及其他節目的內容和質量;發放和吊銷電影攝制,公映許可證和電視劇製作,發行許可證。
4,管理廣播電影電視科技工作,制訂有關技術政策和標准,指導廣播電影電視系統適用高新技術的科學研究和開發應用;研究廣播電影電視方面的經濟政策。
5,研究制訂廣播電影電視系統外事工作的有關規定;管理並指導廣播電影電視對外和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及澳門,台灣地區的交流與合作。
6,承辦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Ⅳ 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人員在事業單位改革後會轉成什麼編制
本次事業單位分類,明確將文化執法、城管執法等行政執法機構劃為公益一類,即承擔行政輔助只能的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最差保留事業編制,隨著國家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深化,例如7月8日國務院關於維護市場秩序的若干意見,明確推進城管和文化執法跨部門跨領域施行綜合執法了,結合國家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改革方向,相信未來行政執法類,尤其是城管和文化執法,有望轉為參公編制。
Ⅳ 材料一: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了,生活富裕了。節假日百姓選擇外出旅遊,追求精神文化
(1)答: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高雅的生活品質。(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2)答:①學習外來文化,像裸泳、裸曬等不文明行為,不跟風,不盲從。對待西方文化不能迷失方向不能照搬,批判地繼承,取精華,去糟粕。②我們以開放的胸懷歡迎外國來賓到海南旅遊,我們尊重文化差異。但是,作為外地遊客到海南旅遊也要入鄉隨俗,尊重海南當地的風俗習慣。③我們要加思想道德建設,不盲從,做負責任的公民等。(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3)答:①國家有關部門出台相關法律法規,嚴懲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②社會大力宣傳文明出遊的意義,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③公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不做不文明的事,堅決制止身邊的不文明現象。(言之有理,酌情給分) Ⅵ 旅遊管理體制改革,未來文化與旅遊如何做到融合發展
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以及全域旅遊的大力推進,人們對旅遊品質的需求不斷提高,文化旅遊日受青睞。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去體驗不同地方豐富多樣的特色文化。文化與旅遊如何融合?前瞻產業研究院通過調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Ⅶ 喬家大院改制,是怎麼回事 作為影視劇拍攝地而名聲大噪的喬家大院,早在10年前就開始醞釀改制。始建於1756年的喬家大院,位於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喬家堡村境內,為晉商翹楚、聞名海內外的商業資本家喬致庸等喬氏家族的宅院,此後不斷擴大,形成如今體現中國清代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建築群。 總結:對於喬家大院改制,就是做到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喬家大院改制後所有權還是屬於國有。 Ⅷ 旅遊規劃管理體制改革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根據該方案,國家旅遊局與文化部合並,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原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Ⅸ 文化旅遊供給側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嗎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實現了從旅遊短缺型國家到旅遊供給大國的歷史性跨越。旅遊業綜合帶動功能全面凸顯。旅遊業全方位融入國家戰略體系,走向國民經濟建設的前沿,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 通過市場配置資源和更加有效的產業政策,文化旅遊供給結構將得到優化,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升級。作為惠民生的重要領域,旅遊業被國家確立為幸福產業,推動各級政府更加重視文化旅遊發展,增加有效供給。文化旅遊在我國旅遊業新一輪黃金發展期必將發揮更大作用。 Ⅹ 新中國旅遊業發展可分為幾個階段,每個時期有什麼特點 旅遊業40年經歷了四大階段: 一、初創階段(1978-1986年) 1978年、1979年,國家為改革開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發展旅遊事業」。 國家第一個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戰略性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強旅遊工作的決定》(1981年國務院80號文件)有兩個定位: 1、雙重性質雙重目標,「旅遊事業在我國既是經濟事業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遊業發展要「政治經濟雙豐收」,這是用以確定旅遊業「中國式道路」特徵的定位; 2、把旅遊放在經濟領域中比較、調試後的定位,「旅遊事業是一項綜合性事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一項不可缺少的事業」。 這也是第一次關於產業重要性的精準定位,為旅遊業在40年「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的大發展中「選對跑道」「對上表」。 二、產業化進程階段(1986-1998年) 從1986年國民經濟「七五」計劃,到199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旅遊業明確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1981年,國務院主持制定了旅遊業第一個發展規劃,在5年後列入國家第七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5年實踐、5年探索有多難可以想見,最終這個《規劃》敲定了作為「國民經濟一個組成部分」的產業應該有的基本政策體制保證,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的軌道上開始了產業化進程。 (10)文化旅遊改革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 旅遊業從業務種類劃分看,主要有3種類型 : 1、組織國內旅客在本國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 2、組織國內旅客到國外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3、接待或招徠外國人到自己國家進行旅行游覽活動。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