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今年旅遊發展

今年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1-26 12:15:44

① 關於全域旅遊發展,哪些新觀點必須

全域旅遊是指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以旅遊業帶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發展理念和模式。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在近日由國家旅遊局召集的全域旅遊研討會上說,全域旅遊發展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迸發出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
大眾化需求呼喚全域旅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小康社會必然伴隨著大眾旅遊的興起。2016 年,我國國內游達 44.4 億人次,人均出遊率達 3
次,旅遊成為中國老百姓的必需品。全域旅遊是應對全面小康社會大眾旅遊規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戰略。
從「觀光式」到「體驗式」,旅遊市場需求發生變化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域旅遊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暑期旅遊市場需求旺盛,確定將在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佔比59.3%,很多人選擇的出遊原因為「孩子放暑假,可以全家一起出遊」,佔比為37.3%。計劃暑期出遊的受訪者中,47.4%的人選擇了自助游,選擇旅行社跟團游的比例為32.2%,選擇自駕游的比例為16.5%。
隨著國民消費與出行能力的迅速提升,散客自由行逐漸成為主導旅遊形式,人們對旅遊的期待也不斷提高。
富民、轉型、改革 全域旅遊成法寶
隨著全域旅遊概念不斷深入人心,旅遊業在拓寬發展思路、創新思維模式、激發內生動力方面發揮著全局性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地區通過全域旅遊這條路,走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局面。
全域旅遊是一條富民之路,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武器
是實現「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的必由之路。河北省淶水縣計鹿村2015年人均年收入2000多元,2016年縣旅遊部門引導村民藉助冰雪旅遊發展農家樂,全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了3500元,實現了整村脫貧。不止淶水縣一地,寧夏西吉縣龍王壩村、四川綿陽南華村等地的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導游、服務員,大大提高了收入水平。2016年,旅遊扶貧覆蓋到了2.26萬個貧困村。「十三五」時期,中國還計劃通過發展旅遊帶動17%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到2020年,全國通過發展旅遊將帶動約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
全域旅遊也是一條轉型之路
以「旅遊+」為手段,培育旅遊新業態,助推振興實體經濟。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指出,2016年,大慶市在原油產量持續下降、相關產業停滯不前的情況下,旅遊業逆勢上揚,實現旅遊收入19.1%的增長,探索走出了一條以旅遊業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子。大慶的成功案例只是一個縮影,國家旅遊局計劃在全國創建100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點、100個工業旅遊基地、10個工業旅遊城市。通過旅遊直接推動三產,間接帶動一產二產,全國許多地區完成去產能、穩增長、調結構的艱巨任務,完成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華麗「逆襲」。
全域旅遊還是一條改革之路
廁所革命在解決了遊客如廁難問題的同時,已經成為了我國旅遊全面改革發展的一面旗幟。從前,湖南省崀山景區廁所少而差、遊客如廁難。全面推進廁所革命以來,崀山景區新建、改建生態旅遊廁所62座。在完善硬體設施的同時,部分企業在管理方法上也進行了新技術探索。嶗山與光大集團攜手通過PPP合作模式建設了一批旅遊廁所,注重生態環保、智能管理、以商養廁,成為業界的亮點。兩年來全國共完成新建、改擴建廁所50916座。我國旅遊廁所建設基本達到了「數量充足、干凈無味、管理有效、實用免費」的目標。以旅遊廁所革命為代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涉旅基礎設施升級、配套系統更新、服務水平升級。
前景廣闊
全域旅遊戰略的意義和影響將遠遠超越旅遊領域。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的新引擎。這是歷史賦予當代旅遊人和中國旅遊業的巨大機遇。立足當前,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期待和相信,全域旅遊將帶來許多方面變革。
從全域綜合效應來看,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社會變革的新動力。全域旅遊將成為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載體。全域旅遊成為老百姓的旅遊生活新方式,成為老百姓幸福的重要源泉和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主要指標之一。全域旅遊將更加有效地促進社會結構優化、人民素質提高、各民族融合、社會治理能力提升。
從理論研究與示範價值來看,對全域旅遊的研究將會保持較高的熱度,將形成全域旅遊的本土理論體系,為中國旅遊理論做貢獻,並為世界提供借鑒價值。全域旅遊將成為促進中國融入世界旅遊大潮、增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舉措,並為世界貢獻中國旅遊經驗。

②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比較穩定,但是就今年來說的話,其實全國各地的旅遊發展都並不怎麼好,大多數都是因為疫情這個原因導致的。今年的旅遊業發展就是比較慘淡的,絕大多數時間大家都是不能夠出遊的。

一、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旅遊業發展非常不好。

我們都知道,從今年年初一月份開始一直到六七月份,每個人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出去會被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所以說這一整年旅遊業的發展都並不怎麼好。縱觀整個全球來說,旅遊業的發展都非常不好,因為大家都害怕出去會被感染。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都是比較平穩的,但是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③ 今年從事旅遊工作的人該怎麼辦呢

最近,與雲南一位從事旅遊的朋友聊天,聊到今年的旅遊形勢。

朋友說:唉,難啊,今年實在是難啊!該何去何從呢?

朋友一連說了兩個“難”字,話語間,透著無奈與無助!

其實,面對危機,無論是個人,還是行業,都會遭遇或長或短的陣痛,這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是,我想說:危機,危機,對於各行各業來說,是危險,也是機遇,為什麼這么說呢?

因為艱難的處境,對強者來說,是一塊墊腳石,對弱者來說,則是一道萬丈深淵,就看你能不能很好地適應,並完美蛻變!

這段時間,面對疫情的影響,其實,也有不少地方,在做著各種嘗試。

④ 傳統旅遊業與現代旅遊業是從那些方面區分的

1、模式不同:

傳統觀光型景區對資源本底傳統游覽生態系統中的效勞供給商是一種「封閉式的串聯組合」方法,它以工業鏈為主線,以游覽社對游覽要素信息資本結合為統籌,以游覽輔助人資本要素供應為根底,以組團出遊商品為首要方法。

現代旅遊業敞開了征詢方法,搭建了攻略、交際網路渠道。例如:馬蜂窩,首要效勞內容為游覽攻略、行記;途客網,首要效勞內容為野外游覽資訊交際;窮游網,首要效勞內容為海外游覽攻略資訊。

2、價值不同:

封閉的傳統游覽生態系統與游覽活動的休閑特質、游覽者的差異化需要等中心價值理念存在著必定抵觸。可是,在以往線下操控的年代,因為信息壁壘、技能手法缺少以及遊客期望值較低,該矛盾抵觸並不顯著。

現代旅遊景區塑造品牌形象的前提和基礎傳統景區轉型升級需要深度發掘內在文化的目的地文化,提煉出能夠代表景區形象的文化。以此形成獨特的文化內涵,形成有品位、有意境的旅遊景區,讓遊客來了還想來。

3、方法不同:

傳統游覽系統中,游覽社商業方法過於單一,游覽商品內容重合而致使惡性競價,然後逐漸演變為零負團費;線路開發可仿製性極強,然後致使公司間相互抄襲,缺少立異;擴大手法限於建立分支機構或託付署理,並逐漸演變為掛靠承攬,然後致使商品質量難以操控。

現代旅遊業是一個產業綜合性很強的產業,涉及到農、林、漁、牧、加工、服務、商貿、物流等多種產業。在景區大發展的基礎上,應以旅遊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⑤ 發展旅遊業的不利影響有哪些

發展旅遊業的最不利影響就是對於環境的破壞,現在很多的人都會希望選擇旅遊來排解自己日常的寂寞和讓自己見識更多的自然風光,但是在他們出去旅遊的時候,往往不會關注自身的素質。
現在江蘇烏鎮已經開始限制客流量了,因為每年接待大量的遊客,使得江蘇烏鎮的環境質量直線下降,這就是旅遊業帶來的最直接的不利的影響。

⑥ 青島市今年來的旅遊發展如何呢

提起山東,大家都耳熟能詳,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山東的印象停留在山東人豪爽的性格上,作為一座沿海省份,山東海洋資源豐富,工業發達,經濟實力不容小覷。這不,今天小編要介紹的這座城市,便是山東唯一一座新一線城市,GDP遠超省會,因四季青而得名,大家知道是哪兒嗎?


除此之外,還有棧橋,作為青島最早的軍用碼頭,如今成了青島的地標性建築,來到這里,可以細聽海鷗纏綿,靜看碧浪翻滾,浪漫與壯美盡收眼底。不知道大家是否去過青島?歡迎留言評論?

⑦ 旅遊業發展趨勢有哪些

經過快速發展,我國旅遊產業已經形成規模,旅遊產業的支柱作用更為明顯。綜合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結合博為國際咨詢集團多年的項目情況分析,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點:
第一,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二,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提升
第三,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第四,將逐步從觀光型旅遊轉向復合型旅遊
第五,旅遊服務的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第六,旅遊信息化含量越來越高

⑧ 大家覺得旅遊行業還需要往哪些方面發展

沉浸式的體驗旅遊,康養旅遊,可以多多發展。比如:
1、青少年研學旅遊
2、森林康養旅遊
3、文化創意旅遊
4、庄園式鄉村體驗旅遊
5、戶外探險旅遊

⑨ 旅遊業發展為了其可持續性發展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加強區域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管理。要加強旅遊資源的培育與養護,在旅遊資源中,有些是不可再生的,有些是可再生的。目前,在區域旅遊發展中,受到威脅最大的不是不可再生旅遊資源, 而是那些可再生資源,如森林、草地和動物資源。區域旅遊資源能否滿足區域旅遊發展的需要,不 僅取決於區域旅遊資源的供給,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類如何利用和保護。

第二,走生態旅遊之路。生態旅遊要求經營者和遊客都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培養環境意識和對自然的熱愛,盡量減少旅遊活動對當地生態系統的干擾和侵襲。同時還要通過旅遊活動的開展,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到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活動中,實現旅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第三,利用旅遊產業政策為保障,依靠科學技術做支撐,著力構建我國區域旅遊適宜的開發和經營模式。建立旅遊從業人員的培訓體系,吸納當地社區參與,加強遊客管理,進行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教育,建立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專家規劃和指導的輔助系統。

第四,借鑒歐美國家公園管理規制,樹立我國區域旅遊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聯動機制體制典範。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的目標,該目標是在充分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基礎上提出的,具有戰略預見性和長遠指導意義。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