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1-26 10:58:17

Ⅰ 中國鄉村旅遊怎樣實現可持續發展

恩,旅遊業持續發展!
首先開發者,當地人民,政府,遊客需要一起努力,具體專的是:
開發者,不能大肆屬的開發,完全被利益驅使,記得開發的時候,需要眼光放長遠,進行循環再開發;
當地人民,當然會好好的保護,但是當景點的客人越來越多時,也容易倍利潤等問題所困擾,於是爭奪利益,破壞景區的正常運行,也會一定程度上的給景區帶來危害;
政府,加強管理,提高防範,保持景區開發和投入開放的次序,嚴格管理景區的健康發展,可持續成長;
遊客,提高保護意識,不破壞景區衛生等等。。。。

Ⅱ 應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以鄉村社區為旅遊場所,通過鄉村獨特的生產形式、生活風情和田園風光,將鄉村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三者合為一體。遠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解釋到:通過生產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和民居文化、田園風光等的合理開發,滿足旅遊者觀光、休閑、度假需求。鄉村旅遊和農業統籌規劃可以從休閑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入手,開展鄉村旅遊利於新農村的建設,推進農村生態環境建設。

Ⅲ 怎樣促進鄉村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隨喔全觸點,讓旅行更完美。
一、建立鄉村旅遊產業賴以生存的政策環境。
1.要從產業政策、稅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營造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外部條件, 鄉村旅遊的農業性質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上述農業產業政策、農業稅收政策、農業金融政策的優 惠,引導扶持當地農民深度參與生態旅遊項目開發;
2.要吸引發達企業、發達地區企業、甚至外資企業開辦生態旅遊實體;
3.對現有的鄉村旅遊項目,要減輕經營者的負擔,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費,營造法制化的有序的經營環境;
4.應當將鄉村旅遊納入當地整體旅遊規劃和管理的范疇,加強分類指導。通過整體旅遊規劃的制訂,把鄉村旅遊的發展納入到科學化、規范化的框架下,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能夠大大提高投資的效率。
5.必須發揮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避免政府在其中大包大攬,要充分調動市場各主體的積極性,使鄉村旅遊在經營上更加靈活多樣,在機制上更加充滿活力,在服務上更加貼近市場需求。
二、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兼顧生態、人文、經濟、社會發展等多方面的效益。
從事鄉村旅遊的開發和經營:
1.要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關系,按照均衡兼顧的原則,對開發和經營行為進行規范,努力形成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互相促進的良性發展格局。
2.正確處理旅遊開發與耕地保護的關系,優先發展不佔或少佔耕地的休閑農業項目,要在節約、集約上下工夫,要充分利用我市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設施農業示範區等集中型農業園區開發農業旅遊項目,利用大型設施農業發展休閑旅遊農業。努力走出一條既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又節約資源的發展道路。
3.要正確處理農民主體與社會參與的關系,堅持以農為本、農民主體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保護農民利益的機制體制。突出農民主體地位,拓寬社會參與、支持的途徑和方式,培育或者引進新型農民群體,引導人才、資金、土地等要素流向休閑農業,實現鄉村旅遊上水平、上層次、上規模和可持續發展。
三、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循序漸進地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在具體實踐中:
1.堅持特色化的發展道路,要在生態和人文的結合上下工夫,把自然資源與風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整合起來,走出一條一園一品、一區一景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太倉市的地方特產、地方文化、民間故事都可以作為單獨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各個園區景點。
2.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農業旅遊概念應該先農後游,以「農、林、牧、漁、種、養」帶動「食、住、行、游、購、娛」,先完善農業項目而後植入旅遊休閑項目,各元素均衡發展、相互匹配才能使消費者產生滿意的體驗。
3.大型園區發展休閑旅遊農業,要加強社區參與,可以考慮設立農業社區、成立合作社,加強管理、協調與監督。
四、加快建立健全鄉村旅遊產業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體系。
農業休閑旅遊產業是典型的服務業,對從業者的要求遠高於傳統農業。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產業,必將促進我市農民的綜合素質發生一次質的飛躍。可以考慮:
1.吸引鄉村旅遊的規劃、管理、經營等方面的高級人才;
2.選擇農業、旅遊、管理等培訓機構,大力開展鄉村旅遊管理和服務人員培訓,加大對普通從業人員培訓投入力度,擴大培訓規模;
3.運用現代傳媒技術在培訓方面的優勢,做好遠程培訓,充分發揮出信息化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
五、著力推進鄉村農業休閑旅遊轉型升級。
1.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
國內目前以民俗村、採摘園、觀光農園、漁家樂、農家樂等為主的鄉村旅遊形式,僅僅滿足了消費者最基本的感官需求,未來可以吸收和引進國外的成功經驗,向休閑、參與、康體、娛樂等更高層的體驗消費轉型,有氧運動基地、瑜伽館、SPA會所的引進都屬於這一類型。
2.申報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先行區,開始合理的規劃和部署的工作。
六、著力推進農業休閑旅遊的創新。
1.投資開發模式可以做創新性嘗試
目前傳統的農業休閑旅遊的投資主體主要是當地政府,消費也主要是政府購買,缺乏市場機制活力,一旦政府扶持期結束,農業休閑旅遊園區就面臨全面虧損。
2.經營理念的創新
傳統鄉村旅遊的農業休閑園區是靠旅遊人士的購買、外帶和將產出的農產品外運進行銷售和推廣。

Ⅳ 我想要有關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的開題報告(江西)

你可以去這個網站找資料的。免費http://www.studa.net/

Ⅳ 鄉村的文旅產業如何做到可持續發展

遵循鄉村發展規律。鄉村規劃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防止被牽著鼻子走。根據不同地方的資源條件,因勢利導,可以適度開發森林康養、溫泉小鎮、紅色旅遊共建民宿等特色項目。有的地方資源優勢不突出,可以把眼光更多放在生態治理、鄉風建設上,而不是緊盯村裡幾塊地大興土木。米小粒共建的農業生態民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於民以惠的同時引領區域鄉村旅遊向品牌化、精緻化、特色化的道路發展。

Ⅵ 農家生態旅遊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於農村而言,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必然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是生態、社會和經濟全方位的協調發展,而不是單指其中某一方面,因而,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應使農業在經濟、社會、生態三方面實現可持續性。

(1)經濟可持續性。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體現在經濟增長、有效地利用資源和投資,這就要求在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時要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發旅遊項目,有效管理農村資源,進而合理布局農業生產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結合旅遊業的開發,積極開展多種產業經營,向農業生產的廣度、深度進軍,從而實現農業經濟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2)社會可持續性。社會可持續性體現在社會公平、社會凝聚力等方面,要控制人口,避免造成農業生產資源的過度開發,使人口與資源相對平衡;要提高農業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保持社會安定,所以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要提高人們對其生活的控制能力,這一能力的提高要與人們的文化和價值觀相協調,並能維護和增強社區的個性。

(3)生態可持續性。生態可持續性是指生態系統完整、保護環境承載力和自然資源,這就要求要保持良好的大氣環境,節約用水並減少水污染,維護耕地資源總量,維護土地自然力,保持土壤肥力穩定,依照生態經濟規律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生物資源,使生物資源不斷地更新,維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基礎,所以鄉村旅遊的發展要與基本生態進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資源的維護協調一致。

Ⅶ 新土地政策下,如何實現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

如何實現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即:鄉村旅遊健康發展,農民利益長存的問題是目前政府最關心,也是開發商如何去利用農業用地的問題。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們仔細研究了新土地政策中「土地流轉」。認為:在鄉村旅遊開發過程中,關於農戶的利益分配問題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如何在新的土地政策指導下,妥善、合理地處理好這個問題,對於鄉村旅遊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對於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1、進一步改革管理體制,完善政府服務職能
地方政府主導鄉村旅遊開發在一定階段起著重大作用,但也會使開發地居民一開始就被置身於旅遊開發之外,擾亂了市場經濟環境下正常的分配秩序,不利於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所以地方政府應該逐步地退出市場經濟的參與者角色,從而專心營造和培育適合鄉村旅遊運作的市場環境,規范好鄉村旅遊企業行為,打破信息不對稱局面,建立完善的信息收集和交換體系,尤其是解決鄉村旅遊開發中農戶合法利益的保護問題,如重視土地徵用、流轉的法律法規建設,規范農村土地流轉市場和旅遊資源價值評估,加強農戶服務技能培訓和教育等
2、採取多種形式實現土地流轉,推動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1)參與式股份合作制旅遊開發模式,是指以鄉村聚落為場所,以鄉村全體農戶全面參與和資產、技術、勞動入股為核心,依託鄉村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多彩的民俗,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的客源市場,集觀光、度假、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多形式、多層次的可持續發展旅遊形式。該模式在利益分配方面,實行按股分紅與按勞分配相結合的方式。由於該模式下的股東包括當地的全體農戶,因此從客觀上促進了鄉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體現了旅遊業「利益共享」的精神。在旅遊開發的同時,兼顧開發區居民的長遠發展,使他們能夠長期分享旅遊收益,獲得就業機會或從事經營的許可,從而使農戶能獲得長久的經濟效益。
(2)農戶可幾戶人,幾十戶人聯合進行土地流轉,讓中小企業進入開發鄉村酒店,也可一兩戶人實行土地流轉,城市居民在鄉村修建度假設施,也可一個村聯合起來建立合作社,實施全村范圍內的土地流轉,形成新的聚落式村落。這樣,農戶沒有失去土地,農業產業在社會資本進入之後又可得到升級,農戶經過培訓,還能從事旅遊服務。於是,農戶就地實現了城鄉一體化,而沒有失去土地,也沒有失去就業。
案例參考:四川綿陽香草庄園

Ⅷ 農家生態旅遊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1)從事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利潤獲取與社會責任。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民一般文化層次較低,環境意識較差。雖然獲取利潤是旅遊業的基本法則,作為農家生態旅遊服務的提供者若缺乏經營的連續性,就無法生存下去,如果全部從業者都具備環境保護意識和專業技能,既是服務者也是保護者、教育者,主動接受當地人民和管理部門的監督,農民之間的博弈將朝著有利於農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行。

(2)不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基本生活與共同富裕。農家生態旅遊依存的不僅是農村的田園風光,還有呈現的農村特有的生活方式,鋤草、耕種、飼養家畜等農事活動,這些活動不能在農家樂旅遊中直接受益,但是這種生機勃勃的農村性,是支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基礎,而且農家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或多或少都要破壞環境,影響其他農民的生活,所以不參與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理應接受利益的再分配。

(3)農家生態旅遊者:旅遊滿足與行為約束。旅遊者在一個環境優美農村,其行為自然會受到一定的感染,但是旅遊者更多的還是需要行為的約束。從一味強調自利的、短期的感官滿足,提高到具有責任感的、長期的、文化的滿足。旅遊者在旅遊地由於已經支付了金錢、時間、體力等成本,如若不能使其得到應有的旅遊滿足,就不能使其很好地遵循嚴格的行為規范和自我約束。

(4)農家生態旅遊地的地方政府:經濟發展與環境束縛。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全國大環境下的農村發展無疑給各個地方政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經濟超前發展無疑對環境的影響是嚴重的。通過以上的博弈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實施者,既有很大的主動性,也有不少的盲目性,所以對於地方政府也要加強監督管理,促使其充分發揮主動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現在還是相互矛盾的過程,根據目前發展的形式看,有限的污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才是勉強可以實施的政策。

(5)農家生態旅遊地的上級政府:資金支持與積極引導。目前農村共同存在的問題,如布局混亂、基礎設施差需要上級政府加大資金的支持。與此同時,上級政府還擔負著對地方政府的監督和鼓勵教育的重擔,提高地方政府的環保意識,從而加強規劃布局的合理性、提升進入農村企業的環保門檻和減少地方政府在環境管理中的時效性。總之,由於地方政府的惰性,地方的環保工作仍需要上級政府的積極引導。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