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遊產品設計
① 文化旅遊規劃設計主要是做什麼的
文化旅遊規劃設計是以旅遊文化的地域差異性為誘因,以文化的碰撞與互動為過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為結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藝術性、神秘性、多樣性、互動性等特徵。
② 文化旅遊產品設計需求
文化旅遊產品是指以文化旅遊資源為支撐,旅遊者以獲取文化印象、增智為目的的旅遊產品,旅遊者在旅遊期間進行歷史、文化或自然科學的考察與交流、學習等活動。旅遊是一種文化現象,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文化旅遊的實質就是文化
③ 文化旅遊產業包括哪些文化旅遊產業的規劃和設計該怎麼做
旅遊本身就是文化產業。所有旅遊者出行,的動機都是暫時離開所在的熟悉環境,到不太熟悉或非常不熟悉的環境去尋找一種新的體驗,以豐富自己的閱歷。但旅遊的項目和目的決定了其文化含量,於是除了常規旅遊項目外,還有許多為滿足專門目的開展的旅遊活動,如:漢詩旅遊、歷史探秘旅遊、書法學習旅遊、圍棋交流旅遊、名人足跡尋訪旅遊、民族風俗旅遊,可謂種類眾多,文化深厚,這類旅遊活動就被冠名為文化旅遊。其特徵是有明確的求知目的,通過旅遊有目的地學習某種專業, 研究發現對這一專業的現狀,發展和運用價值等方面的認識,使得參加這種旅遊活動的人,在這一專項領域,掌握更多的信息資料,以便更好的施展才幹,提高技能,有所作為。
④ 現在很多旅遊目的地在規劃時,都會把旅遊文化創意產品作為一項內容
旅遊文化創意產品是目前旅遊規劃工作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旅遊中的創版意往往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權作用。既然是新人,我建議你看一看很多專業的,權威的旅遊規劃設計院做的案例和文章,能得到不少啟發。
比如說業內非常有名的旅遊地產規劃機構綠維創景的網站上就有很多專業文章,深入淺出,可以好好看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⑤ 做內蒙古文化的旅遊產品設計 都能做什麼 大家給推薦推薦~ 具有代表性點的。。
我祖籍內蒙古,那裡有很多關於蒙古族的傳說可以作為旅遊產品設計的賣點之一。還有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比如成吉思汗,很多外國友人都仰慕成吉思汗的威名。內蒙古還有些很有特點的旅遊區,比如成吉思汗陵墓,昭君墳,響沙灣。。。多的不勝枚舉。希望能幫到你。
⑥ 進行飲食文化旅遊產品設計與開發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一、飲食文化旅遊
隨著時代的發展,近些年來旅遊業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舌尖上的中國》熱播,使得飲食文化與旅遊業的融合成為一種新的旅遊形式,相關聯的旅遊產品不斷涌現,成為當下線上線下熱門的旅遊話題。學者趙榮光把「飲食文化定義為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製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1],即食生活、食生產、食思想、食事象、食風俗的總稱。
二、南京飲食文化資源
1、南京飲食文化資源類型
南京的飲食文化包括京蘇大菜文化、鴨文化、野菜文化和小吃文化。京蘇大菜歷史悠久,受人文薈萃的熏陶,京蘇大菜名菜眾多,蒸鰣魚、酥鯽魚、鳳菜心、罐罐肉、燉生敲、素什錦菜、燉菜核、八寶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都非常有名。南京人鴨的消耗量佔全國四分之一,且歷史悠久,有板鴨、烤鴨(北京烤鴨的前身)等,形成鴨文化。南京人素有「一口飯一口草」的傳統習俗,野菜中的馬蘭頭、蘆蒿、菊花腦等十分熱銷,形成野菜文化。南京小吃位列中國四大小吃之首,歷史悠久,風味獨特,品種繁多,著名的夫子廟小吃響徹全國,形成小吃文化。
2、南京飲食文化資源特徵
(1)底蘊深厚的文化歷史。江南自古是人文薈萃之地,不少古詩文中都留下了文人墨客的江南美食情結,讀來令人食指大動。如蘇東坡的《惠崇江上晚景》中描寫到,「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蔞蒿、河豚留下了一段段東坡居士的江鮮情緣。辛棄疾的《鷓鴣天》中描寫的「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中描寫到「馬渡江頭苜蓿香,片雲片雨渡瀟湘」,薺菜、苜蓿頭等自古就是南京人愛吃的野菜。鄭板橋的「江南鮮筍趁鰣魚,爛煮春風三月初」。可見鮮筍、鰣魚也是鄭先生的最愛。而在文學巨著《紅樓夢》、《儒林外史》、以及《隨園食單》、《白門食譜》等書中都有關於南京美食的記載。(2)原汁原味的清香口味。南京是個包容的城市,接納了五湖四海的人。「南京菜」就是原汁原味、不咸不淡、小資情調。利用時令原材料,體現了菜餚的原汁原味,對成菜的要求是,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淡而不薄,濃而不膩,突出原材料的本味。其風味特點主要表現在口味醇和、鹹淡適中、適應面廣、原汁原味。(3)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藝。南京菜講究刀工,擅長刀技,技藝高超的廚師,用一把普通菜刀,或雕或刻,或鏤或削,可以做出多種花樣造型,如月季、菊花、荷花等,在品味這一道道美味佳餚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精雕細琢的工藝品,讓人不忍心去下口,不得不感嘆廚師出神入化的刀工技藝。(4)古樸淳厚的食俗風情[2]。南京為十朝都會,擁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當地特有的古樸淳厚的食俗風情。如南京有正月初八上燈,十八落燈,講究「上燈元宵落燈面」,是南京人元宵燈節期間的食俗。三月三這天,南京人用薺菜花煮雞蛋,傳說可治頭痛。四月初八在南京郊區有吃「烏飯」(青精飯)的習俗。飯是以南天燭(一名青精樹)葉搗爛濾汁泡糯米,晾乾蒸煮而成,據說人吃了能強筋骨、益氣力,被譽為「仙家服食」等。
⑦ 簡述旅行社產品的文化內涵
一、旅遊產品蘊含的文化內涵
旅遊產品是旅遊文化的載體,在競爭激烈的旅遊市場上缺乏文化內涵的旅遊產品將難以立足,挖掘蘊含科學文化內涵的旅遊,提升旅遊產品的品位和質量,增強其市場競爭力。目前各地旅遊產品相似性較高,單一化的產品設計較多,以及在旅遊市場上出現的大部分產品,在設計上明顯缺失當地文化特色,單調且沒有品質,對遊客不具有吸引力。遊客在融入自然和人文環境的體驗中,對旅遊紀念品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品質化。因此,品牌及有品質的設計有助於對旅遊的推進和加深。
旅遊產品融入當地文化特色,對地域文化起到推廣和宣傳作用。例如山東濰坊是著名的風箏之鄉,他們以風箏為媒介創辦了風箏節。因此,旅遊既是精神消費過程的體驗,也是文化創造和傳播的載體。所以,在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過程中,注重推廣地域性人文特色方面是至關重要。設計出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旅遊產品,擴大地域的影響力起到促進作用。
二、旅遊產品與區域性文化產業的有機融合
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對相關行業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對吸引外資、人才流動、理念更新,促進地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推介作用。在我國旅遊產品設計開發中,更應加強人性化的理念,突出地域性特色。把旅遊產品設計理念融入當地文化中,形成標志性產品設計。
河北保定有崇文尚武之風,培養了大批體育冠軍。該市以體育為龍頭創辦中國保定敬老健身節,倡導健身旅遊文化理念,把體育文化融入於旅遊文化中。學習推廣健身方法,形式獨特吸引力強,構成了保定文化的一個特色。再如北京798藝術區,已成為藝術的展覽、展示中心,成為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藝術區和旅遊區。藝術、旅遊與經濟的結合,並創造出有特色的藝術旅遊設計產品吸引國內外遊客,已成為旅遊產品設計開發經典之筆。
因此,在旅遊產品中所蘊涵的產品地域性文化越獨特、新穎,越具有不可替代性,就越能促進旅遊發展,使其成為具有自身特色產業。挖掘當地文化特色,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加快文化旅遊產品的規劃開發,提升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品位創造新的經濟價值。
三、旅遊產品設計要素的提煉與分析
突出展示當地獨特的人文底蘊在旅遊產品開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旅遊產品設計才能在旅遊市場中占據主導位置,才能滿足遊客不斷提升的精神需要,提升旅遊的品質和意義。
(一)旅遊產品形式的多樣化趨勢。旅遊產品設計要滿足更多人群的消費要求,具有多樣化的產品特質,並且能夠更好的滿足和適應消費者的個性需求,引領旅遊業良好發展。現在各地的文化旅遊、校園旅遊、生態旅遊、科技旅遊,工業旅遊等特色形式,旅遊產品的設計也融入了新的形式之中。例如,工業旅遊在發達國家由來已久,他們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遊客,同時也使自己的產品家喻戶曉。微型工業設計產品在旅遊中成為消費走俏商品,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為企業帶來免費的廣告效應。
(二)旅遊產品的品牌構建一定要特徵鮮明。旅遊產品目前在開發設計過程中,時間短、比較隨意、不慎重,產品往往缺乏特色與內涵,容易被模仿,很難樹立品牌。因此必須做好市場定位,從深層次挖掘內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
構建旅遊品牌是旅遊業興盛的重要手段,品牌可以給旅遊產品帶來一定的知名度,起到宣傳作用。品牌不僅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又可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及經濟效益。成功的品牌設計具有明顯的地域文化特徵和深厚的民族傳統文化內涵,在文化創意上不斷創新,藉助人們早已熟悉和熱愛的傳統文化,賦予品牌一種強烈的文化色彩和情感,產生良好的經濟效應。
1999年興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遊,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歷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遊客的青睞。北京胡同旅遊的成功在於這一旅遊產品緊緊抓住了文化與民俗的主題,展示了老北京乃至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
(三)旅遊產品包含的人文內涵特徵。旅遊產品的生命力是其文化內涵的承載,地域性文化特徵是構成品牌的最基本條件。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多區域民族文化並存、特色鮮明的特點。我們把設計藝術學、營銷學、市場學等方面人才融合在一起進行旅遊衍生紀念品的設計、生產及包裝。文化內涵的形式感和市場推廣渠道的共同運行,促進旅遊業良性發展。最近幾年,中國傳統元素受到強烈重視,藉此契機吸引眾多外來遊客的觀光,創造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旅遊設計產品。
⑧ 文化旅遊設計的原則有哪些
文化旅遊設計原則有哪些
對於文化旅遊設計項目,文化旅遊設計專家遠景設計院認為:「文化旅遊策劃的原則主要有六個方面,分別是持續原則、精品原則、市場原則、特色原則、網路原則和滾動原則。生態優先、保護第一,旅遊區的開發建設必須建立在對區內自然和人文資源充分保護的基礎上,做到嚴格保護、合理開發、科學經營、永續利用;在生態質量與其他方面發生沖突時,包括與景觀質量發生沖突時,以生態質量優先;整體優化、容量控制:對區域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進行全面規劃,接待容量不超過生態承載力。
對於旅遊規劃項目的建設一定要有精品意識,主動營造旅遊精品,做到「精心規劃、精心策劃、精心設計、精心建設、精心服務、精心管理」六個「精」,向高品位要效益,向高質量要市場,向品牌要競爭力,達到一流水平,重要的景觀既要求第一,又要求唯一。以區域的相應吸引力研究市場范圍與層次,以市場導向為基礎規劃建設項目。貫穿以人為本的精神,使旅遊區無論從硬質景觀環境,還是軟性動態項目,都著意於情景性、歸屬感、親和力的營造,使遊客在體驗觀覽的同時,享受到高品質的游歷體驗。
特色是旅遊目的地吸引力、競爭力和生命力的所在,要從「中國三皇五帝游」、全省旅遊大系統的全局出發,突出特色,力求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體現區域互補、項目互補、功能互補、產業聯動的戰略思想。旅遊景點的開發不能單獨考慮,要與 周邊的景區景點配套,積極參與省內外旅遊協作體,形成優勢互補的旅遊網路系統。一次規劃,分步建設,動態調整,逐步到位。邊開發,邊運營,根據資金和市場的狀況,分期逐步實施。旅遊區的硬體與軟體相匹配,行、游、住、食、購、娛與安全、衛生設施,旅遊資源開發與客源市場開發,旅遊設施建設與旅遊人才培養等均需統籌安排,協調發展。要留有充裕的建設空地,以備將來發展需要。
⑨ 如何設計貴州旅遊文化產品
貴州這些年的旅遊發展很快,特別是隨著高鐵通到貴州以後。相信在版解決了交通這個瓶頸問題後權,具有得天獨厚旅遊資源優勢的貴州旅遊還會有極大的提升空間,那麼,發展貴州旅遊文化產品也是順應而為的。個人認為,從設計產品的角度,貴州旅遊文化產品應該從這幾個維度來考慮:
1、民族文化牌:貴州是個多民族的地區,特別是苗文化,在全國獨有,有很多文化遺產,要保護和適當的開發出來,融入到產品設計中。
2、酒文化牌:國酒茅台的文化淵源,值得開發和嫁接到旅遊文化產品上。
3、少數民族手工藝傳承:苗銀製品,苗服,等等
4、山水文化牌。貴州是公園省,到處是好山好水。
5、苗寨牌。結合現代旅遊民宿的概念。
其實,多了解貴州,多了解貴州旅遊,就能多想想辦法,才能開發設計出更符合時代的旅遊文化產品。要想了解貴州,不妨去青驛網多看看旅遊達人們對貴州的采風報告、游記、旅遊攻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