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境旅遊發展報告
Ⅰ 淺論上海的旅行社的經營狀況
2007年中國旅遊行業年度報告
出版日期: 2007年04月
報告頁數: 140 頁
報告字數: 10.5 萬字
報告價格: 人民幣 12000 元 [紙介質]
人民幣 14000 元 [電子版]
觀點提要 報告目錄 數據目錄
觀點提要
2006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這一年我國旅遊業在總體上保持了全面的增長。其中,國內旅遊人數13.9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02%;入境旅遊人數12494萬人次,增長3.87%;全國旅遊外匯收入339.49億美元,增長15.88%;出境旅遊總人數為3452.36萬人次,增長11.3%。同時,紅色旅遊、生態旅遊、MICE等專項旅遊也獲得了蓬勃發展的動力。
與之相適應,旅遊供給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產出水平和經濟效益都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具體來說:旅行社業渠道之爭加劇,但價格仍是重要競爭手段;旅遊飯店業中,飯店集團成為重要勢力,創新業態層出不窮;旅遊景點業投資規模逐年提高,度假類景區的異軍突起成為一個需要重視的新情況。
近年來,國家旅遊局加強了對誠信旅遊的倡導,強化旅遊文明環境的營造以及對旅遊安全的關注。這表明,國家對旅遊業的管理更關注行業運行的內部指標,行業管理正逐步向提高效益、優化軟環境的方向發展,也說明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向精耕細作的現代旅遊業縱深腹地演進,
受世界經濟形勢、奧運效應以及眾多大型外交和國際活動等因素刺激,預計2007年我國旅遊業三大市場仍將保持一定增勢,並且這一增勢有望貫穿整個"十一五"期間。從投資環境來看,"十一五"期間我國旅遊行業管理將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旅遊業必將成為新時期的優勢產業。
本報告全面歸納了2006年我國旅遊市場的發展特點,並通過定量、定性和系統分析,揭示經濟、政策變化對行業發展影響,深入研究近年來我國旅遊行業的運行軌跡和發展規律,並據此剖析"十一五"我國旅遊市場的發展趨勢,向投資者提示行業的投資機遇與風險。
◆ 立即購買本報告 ◆ 返 回
報告目錄
第一章 旅遊行業概述
一、行業定義與報告研究范圍界定
(一)行業定義
(二)報告研究范圍
二、旅遊業發展綜述
(一)2006年全球及主要地區(國家)旅遊業發展概況
(二)2006年中國旅遊業發展綜述
(三)2007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前景
第二章 旅遊業發展環境
一、旅遊業發展的政治經濟環境
(一)國際政治經濟環境
(二)國內經濟環境
二、旅遊業行業規劃
(一)"十五"規劃執行情況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三)《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四)部分省、市旅遊規劃
三、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
(一)旅遊業行業管理體制評述
(二)旅遊業相關法規簡介
(三)旅遊業相關政策及其評述
(四)2007年旅遊政策法規走勢預測
四、影響旅遊業發展的其他因素
(一)交通運輸業
(二)人民幣升值
第三章 入境旅遊市場發展狀況
一、總體規模及增長情況
二、入境游市場結構
(一)客源市場結構
(二)收入來源結構
(三)年齡、性別、目的、入境方式和職業結構
(四)各地區接待入境旅遊者結構
三、入境游發展特點
(一)外國旅華市場持續增長催生,入境旅遊增長模式向質量型轉變
(二)散客市場持續增長,成為我國入境旅遊的新力量
(三)入境旅遊市場的增長逐步拉動內地旅遊業的發展
四、入境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國家層面上的戰略核心
(二)動力機制不足
(三)對市場了解還不夠
(四)旅遊產品與入境旅遊市場的需求還不相適應
五、入境旅遊市場發展預測
(一)預測依據
(二)2007年入境旅遊發展預測
(三)入境旅遊發展中長期預測
第四章 出境旅遊市場發展狀況
一、總體規模及增長情況
二、出境旅遊市場結構
(一)出境旅遊的主要目的地
(二)出境旅遊關注指數
三、出境旅遊消費水平
四、出境游發展特徵
(一)市場細分漸顯
(二)自由行漸成氣候
(三)專業分工初見端倪
(四)政府規范出境旅遊市場
五、出境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弊端嚴重
(二)出境旅遊消費被嚴重低估
六、出境旅遊市場發展預測
(一)出境旅遊再掀高潮
(二)旅行社開放有望突破
(三)自由行將擴大范圍
(四)台灣游開放有望突破
第五章 國內旅遊市場發展狀況
一、總體規模及增長情況
二、國內旅遊市場結構
三、國內旅遊發展特點
(一)旅遊市場發展戰略的調整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帶動國內旅遊的新增長
(三)黃金周持續火爆
(四)全國范圍內的普遍增長
(五)服務接待仍存在大量問題
四、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預測
第六章 旅遊市場供給情況
一、旅遊市場供給總體情況
(一)企業數量
(二)固定資產
(三)總體經營情況
二、旅行社業
(一)產業規模及產業結構
(二)2006年旅行社業主要發展特徵
三、旅遊飯店業
(一)產業規模及其增長情況
(二)近幾年旅遊飯店業發展趨勢與變化
四、旅遊景點業
(一)投資規模逐年提高
(二)東部景區數量占據絕大多數,新增景區分布趨於平緩
(三)度假類景區異軍突起,人文類比重逐漸加重
第七章 專項旅遊發展狀況
一、紅色旅遊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二、生態旅遊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三、主題公園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四、MICE市場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五、分時度假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第八章 旅遊業投融資現狀及前景評價
一、旅遊業投資現狀
(一)旅遊投資的定義及其總體情況
(二)旅遊投資的特點
(三)旅遊投資區域結構分析
二、旅遊業資金來源分析
三、旅遊業投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四、旅遊業投資建議
(一)旅遊業投資前景判斷
(二)旅遊業投資機會
(三)旅遊業投資風險
(四)旅遊業投資方向
第九章 旅遊業及主要企業的運營狀況
一、旅遊業運營狀況概述
(一)旅遊行業總體經營狀況
(二)景區類企業經營狀況
(三)旅遊飯店業經營情況
(四)旅行社業經營情況
二、主要旅遊上市公司經營狀況
(一)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二)北京首都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三)湖南華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四)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五)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 立即購買本報告 ◆ 返 回
數據目錄
表1:2001~2006年世界各地區入境旅遊接待人數
表2:1994~2006年我國旅遊事業發展情況
表3:1994~2006年我國旅遊事業發展情況(續)
表4:1998~2006年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其增長情況
表5:"十五"期間我國旅遊業發展情況
表6:2006~2010年旅遊規劃指標體系總表
表7:我國當前旅遊行政管理體系
表8: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的世界排名
表9: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及增長情況
表10:2001~2006年我國入境過夜旅遊人數及增長情況
表11: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主要客源市場情況
表12: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及增長情況
表13:2001~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構成
表14:2006年入境外國旅遊者年齡、性別、目的、入境方式構成
表15:2006年地方接待旅遊者人數情況
表16:2006年地方接待旅遊者天數情況
表17:正式開展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業務的國家和地區一覽表
表18:我國公民出境游目的地關注度排名
表19:1999~2006年城鄉居民國內旅遊發展情況
表20:1999~2006年黃金周的旅遊人次及收入情況
表21:1999~2006年黃金周旅遊收入和人數占當年 國內旅遊總收入和總人數的比重
表22:2006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國內旅遊接待情況一覽表
表23:2003~2006年我國旅遊企業數量變化情況
表24:2003~2006年我國旅遊企業經營情況表
表25:1998~2005年中國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
表26:2000~2005我國旅行社發展結構
表27:2003~2005星級酒店家數、客房和床位數及其變化
表28:2005~2006年我國4A景區分布及變化情況
表29:2005~2006年我國4A景區分類別情況
表30:2006年我國國家級森林公園分布情況
表31:2003年上海浦東新區會展業客戶滿意度情況
表32:社區對展覽業影響感知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表33:2003~2005年旅遊單位的固定資產和總收入情況
表34:2004~2005年各地區各類旅遊企業投資額
表35:2005~2006年我國4A景區分布及變化情況(分類別)
表36:2003~2005年酒店規模地區分布情況
表37:2003~2005年酒店檔次地區分布情況
表38:2005年旅遊飯店業和旅行社業投資資金來源構成
表39:1996~2001年國內遊客旅遊目的
表40:2003~2005年旅遊企業經營統計情況
表41:2006年中期景點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
表42:2005年全國星級飯店經營情況
表43:2002~2005年中國飯店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
表44:2006年中期飯店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
表45:1999~2005年中國旅行社主要經濟指標統計
表46:1999~2005年旅行社旅遊收入及利潤構成
表47:2006年中青旅經營狀況簡表
表48:2006年中青旅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表
表49:2005~2006年中青旅償債能力情況
表50:2005~2006年中青旅盈利能力情況
表51:2005~2006年中青旅成長能力情況
表52:2006年首創股份經營狀況簡表
表53:2006年首創股份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
表54:2005~2006年首創股份償債能力情況
表55:2005~2006年首創股份盈利能力情況
表56:2005~2006年首創股份成長能力情況
表57:2005~2006年華天酒店費用、利潤情況表
表58:2006年華天酒店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
表59:2006年華天酒店主營業務分地區情況
表60:2005~2006年華天酒店償債能力情況
表61:2005~2006年華天酒店盈利能力情況
表62:2005~2006年華天酒店成長能力情況
表63:2004~2006年黃山股份經營狀況簡表
表64:2006年黃山股份主要產品或服務情況
表65:2005~2006年黃山股份償債能力情況
表66:2005~2006年黃山股份盈利能力情況
表67:2005~2006年黃山股份成長能力情況
表68:2006年桂林旅遊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
表69:2006年桂林旅遊主營業務分產品情況
表70:2005~2006年桂林旅遊償債能力情況
表71:2005~2006年桂林旅遊盈利能力情況
表72:2005~2006年桂林旅遊成長能力情況
圖1:1995~2006年國際旅遊接待量
圖2:2002~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3:1995~2006年城鄉居民國內旅遊總花費
圖4: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及增長狀況
圖5: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及增長狀況
圖6:2006年各地遊客在華花費示意圖
圖7:2006年旅華市場結構
圖8:2006年西部省份入境旅遊情況
圖9:1995~2006年出境旅遊人數及增長情況
圖10:1996~2006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及收入增長情況
圖11:2005年旅遊業各子行業固定資產比例情況
圖12:我國會展展館分布
Ⅱ 高分懸賞!急求全國各省經濟情況一覽表
2007年中國旅遊行業年度報告
出版日期: 2007年04月
報告頁數: 140 頁
報告字數: 10.5 萬字
報告價格: 人民幣 12000 元 [紙介質]
人民幣 14000 元 [電子版]
觀點提要 報告目錄 數據目錄
觀點提要
2006年是我國"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這一年我國旅遊業在總體上保持了全面的增長。其中,國內旅遊人數13.94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5.02%;入境旅遊人數12494萬人次,增長3.87%;全國旅遊外匯收入339.49億美元,增長15.88%;出境旅遊總人數為3452.36萬人次,增長11.3%。同時,紅色旅遊、生態旅遊、MICE等專項旅遊也獲得了蓬勃發展的動力。
與之相適應,旅遊供給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產出水平和經濟效益都出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具體來說:旅行社業渠道之爭加劇,但價格仍是重要競爭手段;旅遊飯店業中,飯店集團成為重要勢力,創新業態層出不窮;旅遊景點業投資規模逐年提高,度假類景區的異軍突起成為一個需要重視的新情況。
近年來,國家旅遊局加強了對誠信旅遊的倡導,強化旅遊文明環境的營造以及對旅遊安全的關注。這表明,國家對旅遊業的管理更關注行業運行的內部指標,行業管理正逐步向提高效益、優化軟環境的方向發展,也說明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越來越向精耕細作的現代旅遊業縱深腹地演進,
受世界經濟形勢、奧運效應以及眾多大型外交和國際活動等因素刺激,預計2007年我國旅遊業三大市場仍將保持一定增勢,並且這一增勢有望貫穿整個"十一五"期間。從投資環境來看,"十一五"期間我國旅遊行業管理將為旅遊業的發展創造更為寬松的政策環境,旅遊業必將成為新時期的優勢產業。
本報告全面歸納了2006年我國旅遊市場的發展特點,並通過定量、定性和系統分析,揭示經濟、政策變化對行業發展影響,深入研究近年來我國旅遊行業的運行軌跡和發展規律,並據此剖析"十一五"我國旅遊市場的發展趨勢,向投資者提示行業的投資機遇與風險。
◆ 立即購買本報告 ◆ 返 回
報告目錄
第一章 旅遊行業概述
一、行業定義與報告研究范圍界定
(一)行業定義
(二)報告研究范圍
二、旅遊業發展綜述
(一)2006年全球及主要地區(國家)旅遊業發展概況
(二)2006年中國旅遊業發展綜述
(三)2007年我國旅遊業發展前景
第二章 旅遊業發展環境
一、旅遊業發展的政治經濟環境
(一)國際政治經濟環境
(二)國內經濟環境
二、旅遊業行業規劃
(一)"十五"規劃執行情況
(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
(三)《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
(四)部分省、市旅遊規劃
三、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法規環境
(一)旅遊業行業管理體制評述
(二)旅遊業相關法規簡介
(三)旅遊業相關政策及其評述
(四)2007年旅遊政策法規走勢預測
四、影響旅遊業發展的其他因素
(一)交通運輸業
(二)人民幣升值
第三章 入境旅遊市場發展狀況
一、總體規模及增長情況
二、入境游市場結構
(一)客源市場結構
(二)收入來源結構
(三)年齡、性別、目的、入境方式和職業結構
(四)各地區接待入境旅遊者結構
三、入境游發展特點
(一)外國旅華市場持續增長催生,入境旅遊增長模式向質量型轉變
(二)散客市場持續增長,成為我國入境旅遊的新力量
(三)入境旅遊市場的增長逐步拉動內地旅遊業的發展
四、入境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國家層面上的戰略核心
(二)動力機制不足
(三)對市場了解還不夠
(四)旅遊產品與入境旅遊市場的需求還不相適應
五、入境旅遊市場發展預測
(一)預測依據
(二)2007年入境旅遊發展預測
(三)入境旅遊發展中長期預測
第四章 出境旅遊市場發展狀況
一、總體規模及增長情況
二、出境旅遊市場結構
(一)出境旅遊的主要目的地
(二)出境旅遊關注指數
三、出境旅遊消費水平
四、出境游發展特徵
(一)市場細分漸顯
(二)自由行漸成氣候
(三)專業分工初見端倪
(四)政府規范出境旅遊市場
五、出境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行業弊端嚴重
(二)出境旅遊消費被嚴重低估
六、出境旅遊市場發展預測
(一)出境旅遊再掀高潮
(二)旅行社開放有望突破
(三)自由行將擴大范圍
(四)台灣游開放有望突破
第五章 國內旅遊市場發展狀況
一、總體規模及增長情況
二、國內旅遊市場結構
三、國內旅遊發展特點
(一)旅遊市場發展戰略的調整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帶動國內旅遊的新增長
(三)黃金周持續火爆
(四)全國范圍內的普遍增長
(五)服務接待仍存在大量問題
四、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預測
第六章 旅遊市場供給情況
一、旅遊市場供給總體情況
(一)企業數量
(二)固定資產
(三)總體經營情況
二、旅行社業
(一)產業規模及產業結構
(二)2006年旅行社業主要發展特徵
三、旅遊飯店業
(一)產業規模及其增長情況
(二)近幾年旅遊飯店業發展趨勢與變化
四、旅遊景點業
(一)投資規模逐年提高
(二)東部景區數量占據絕大多數,新增景區分布趨於平緩
(三)度假類景區異軍突起,人文類比重逐漸加重
第七章 專項旅遊發展狀況
一、紅色旅遊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二、生態旅遊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三、主題公園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四、MICE市場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五、分時度假
(一)發展現狀
(二)主要問題
(三)對策建議
第八章 旅遊業投融資現狀及前景評價
一、旅遊業投資現狀
(一)旅遊投資的定義及其總體情況
(二)旅遊投資的特點
(三)旅遊投資區域結構分析
二、旅遊業資金來源分析
三、旅遊業投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四、旅遊業投資建議
(一)旅遊業投資前景判斷
(二)旅遊業投資機會
(三)旅遊業投資風險
(四)旅遊業投資方向
第九章 旅遊業及主要企業的運營狀況
一、旅遊業運營狀況概述
(一)旅遊行業總體經營狀況
(二)景區類企業經營狀況
(三)旅遊飯店業經營情況
(四)旅行社業經營情況
二、主要旅遊上市公司經營狀況
(一)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二)北京首都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三)湖南華天大酒店股份有限公司
(四)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五)桂林旅遊股份有限公司
◆ 立即購買本報告 ◆ 返 回
數據目錄
表1:2001~2006年世界各地區入境旅遊接待人數
表2:1994~2006年我國旅遊事業發展情況
表3:1994~2006年我國旅遊事業發展情況(續)
表4:1998~2006年城鄉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其增長情況
表5:"十五"期間我國旅遊業發展情況
表6:2006~2010年旅遊規劃指標體系總表
表7:我國當前旅遊行政管理體系
表8: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和旅遊(外匯)收入的世界排名
表9: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及增長情況
表10:2001~2006年我國入境過夜旅遊人數及增長情況
表11: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主要客源市場情況
表12: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及增長情況
表13:2001~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構成
表14:2006年入境外國旅遊者年齡、性別、目的、入境方式構成
表15:2006年地方接待旅遊者人數情況
表16:2006年地方接待旅遊者天數情況
表17:正式開展中國公民出國(境)旅遊業務的國家和地區一覽表
表18:我國公民出境游目的地關注度排名
表19:1999~2006年城鄉居民國內旅遊發展情況
表20:1999~2006年黃金周的旅遊人次及收入情況
表21:1999~2006年黃金周旅遊收入和人數占當年 國內旅遊總收入和總人數的比重
表22:2006年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國內旅遊接待情況一覽表
表23:2003~2006年我國旅遊企業數量變化情況
表24:2003~2006年我國旅遊企業經營情況表
表25:1998~2005年中國旅遊企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
表26:2000~2005我國旅行社發展結構
表27:2003~2005星級酒店家數、客房和床位數及其變化
表28:2005~2006年我國4A景區分布及變化情況
表29:2005~2006年我國4A景區分類別情況
表30:2006年我國國家級森林公園分布情況
表31:2003年上海浦東新區會展業客戶滿意度情況
表32:社區對展覽業影響感知的主成分分析結果
表33:2003~2005年旅遊單位的固定資產和總收入情況
表34:2004~2005年各地區各類旅遊企業投資額
表35:2005~2006年我國4A景區分布及變化情況(分類別)
表36:2003~2005年酒店規模地區分布情況
表37:2003~2005年酒店檔次地區分布情況
表38:2005年旅遊飯店業和旅行社業投資資金來源構成
表39:1996~2001年國內遊客旅遊目的
表40:2003~2005年旅遊企業經營統計情況
表41:2006年中期景點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
表42:2005年全國星級飯店經營情況
表43:2002~2005年中國飯店業主要經濟指標統計
表44:2006年中期飯店類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
表45:1999~2005年中國旅行社主要經濟指標統計
表46:1999~2005年旅行社旅遊收入及利潤構成
表47:2006年中青旅經營狀況簡表
表48:2006年中青旅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表
表49:2005~2006年中青旅償債能力情況
表50:2005~2006年中青旅盈利能力情況
表51:2005~2006年中青旅成長能力情況
表52:2006年首創股份經營狀況簡表
表53:2006年首創股份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
表54:2005~2006年首創股份償債能力情況
表55:2005~2006年首創股份盈利能力情況
表56:2005~2006年首創股份成長能力情況
表57:2005~2006年華天酒店費用、利潤情況表
表58:2006年華天酒店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
表59:2006年華天酒店主營業務分地區情況
表60:2005~2006年華天酒店償債能力情況
表61:2005~2006年華天酒店盈利能力情況
表62:2005~2006年華天酒店成長能力情況
表63:2004~2006年黃山股份經營狀況簡表
表64:2006年黃山股份主要產品或服務情況
表65:2005~2006年黃山股份償債能力情況
表66:2005~2006年黃山股份盈利能力情況
表67:2005~2006年黃山股份成長能力情況
表68:2006年桂林旅遊主營業務分行業情況
表69:2006年桂林旅遊主營業務分產品情況
表70:2005~2006年桂林旅遊償債能力情況
表71:2005~2006年桂林旅遊盈利能力情況
表72:2005~2006年桂林旅遊成長能力情況
圖1:1995~2006年國際旅遊接待量
圖2:2002~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圖3:1995~2006年城鄉居民國內旅遊總花費
圖4: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人數及增長狀況
圖5:1995~2006年我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及增長狀況
圖6:2006年各地遊客在華花費示意圖
圖7:2006年旅華市場結構
圖8:2006年西部省份入境旅遊情況
圖9:1995~2006年出境旅遊人數及增長情況
圖10:1996~2006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及收入增長情況
圖11:2005年旅遊業各子行業固定資產比例情況
圖12:我國會展展館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