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品屬性
『壹』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旅遊的社會屬性!旅遊的文化屬性!旅遊的消費屬性!旅遊的經濟屬性!
『貳』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什麼
旅遊的基本屬性是:社會屬性、文化屬性、經濟屬性、休閑屬性、地域屬性。
『叄』 旅遊商品的商品和旅遊商品區別
1.商品,首先必須是勞動產品。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勞動產品就不能成為商品,既然旅遊商品必須是跟旅遊相關的勞動產品。
2.旅遊商品屬於商品一種,作為商品,還必須要用於交換,商品總是與交換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如果不用來交換,即使是勞動產品,也不能叫商品。
3.商品是為了交換或出賣而生產的勞動生產物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二重性的統一體。其屬性大致有三:商品本身所固有的特性為商品屬性;商品的自然屬性及有用性為商品的自然屬性;價值則為商品的社會屬性,可見旅遊商品的廣泛性。
『肆』 旅遊的屬性與特徵的區別是什麼
依據是有無必要考慮旅遊者的心理感受,不考慮心理感受就是屬性,考慮了人為因素就是特徵。
『伍』 旅遊文化屬性主要表現在那些方面
旅遊文化屬性
從邏輯上說, 既然旅遊活動本身具有文化性, 那麼, 作為旅遊對象的旅遊資源和作為旅遊消費對象的旅遊產品也必然具有文化屬性, 但這種邏輯結論似乎說服力不強, 因此, 我們還試圖從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特徵方面入手, 來進一步分析旅遊資源和旅遊產品的文化性及其表現。
我們知道, 在旅遊學中最常用的分類法是按成因、屬性將旅遊資源分成人文旅遊資源和自然旅遊資源兩種。但無論是人文的、還是自然的資源, 它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旅遊資源、成為人們旅遊的對象, 其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它們能夠「使遊人獲得知識和美感, 從而在精神上得到享受與樂趣, 這便是旅遊資源的文化屬性的具體表現」。例如高山峻嶺令人感到雄偉壯觀, 江河湖海使人心情奔放, 森林草原給人濃郁幽靜的感受, 植物園、動物園、科學館向人們揭示自然的奧秘, 博物館、文物古跡則給人以教育或提供科學研究資料等等。可以說, 任何沒有文化內涵的事物都不可能成為旅遊資源, 人類社會中任何資源都不如旅遊資源具有那樣顯著的文化屬性。
當然, 對於不同旅遊者來說, 對旅遊文化內涵的感受可能是不同的, 這取決於兩方面的原因: 一是每一種具體的旅遊資源所蘊涵的文化深度和豐富程度不同; 二是每一個具體的旅遊者因受教育程度、生活閱歷、文化素質和職業的不同對文化內涵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正因為如此, 旅遊活動的文化表現和文化影響及文化關系才有了不同的特徵:
1. 東道文化對客源文化的影響會因旅遊者的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程度, 甚至會有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顯著差異;
2. 即使是產生於同一客源文化背景下的旅遊者也會因自身的差異而對東道社會產生不同的文化影響, 包括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的差異;
3. 東道文化與客源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受制於兩種文化的差異程度和價值取向。東道文化與不同的客源文化交流、融合會形成不同特徵的旅遊文化;
4. 東道文化的主要內容包括資源文化( 特別是人文旅遊資源) 、區域傳統文化和現代精神文明等, 它們共同對外來旅遊者產生綜合的文化影響。
『陸』 旅遊業的基本屬性是哪些
旅遊的基本屬性體現為旅遊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旅遊是綜合性的社會現象、旅遊的本質是文化、旅遊具有非實體性、旅遊因運動而存在、旅遊是一種多元系統網路結構。
『柒』 旅遊的經濟屬性和消費屬性
旅遊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輛馬車之一,海南旅遊產業的確給一方經濟帶來了發展機遇,可以往政府和人民只注重旅遊事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對綜合效益的研究;雖然認識到旅遊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卻忽視旅遊的發展給環境帶來的消極影響,其結果便是我們在發展旅遊的同時也在破壞著旅遊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環境,並且影響到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
旅遊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現象的綜合反映,這一特性決定了旅遊的發展必然給旅遊地帶來經濟、環境、社會等一系列積極的與消極的影響。在旅遊業發展帶動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同時,我們卻決不能忽視旅遊業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特別是帶來的消極影響,這種影響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危害。然而,人們還是忽視了這種影響。我們發現許多人在探討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時,往往注重於經濟方面,而對旅遊業發展帶來的影響的研究卻相對較少。眾所周知海南是我國的旅遊大省,一年四季都是國內外的遊客旅遊的好地方最佳選擇,因此旅遊環境應是人們首要關心的問題。就此,我們確定了小組課題??旅遊業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對海南旅遊業起一點積極作用。
利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沿著海南高速東線,經過了許多海南著名的旅遊勝地,在那些旅遊景點我們小組成員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當地居民還有旅遊地的工作人員詢問調查。通過和他們交流,我們得到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社會實踐回來後,我們通過互聯網查閱資料,與我們收集的信息進行對比整理,寫成了關於「旅遊業發展給環境帶來的影響」這一論文
一、 旅遊影響環境的主要表現
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收集的信息,我們發現旅遊的發展對環境
影響表現在多方面,我們將這些影響主要分成兩類:
1、旅遊開發活動對當地生態和經濟模式的影響: (見圖1)
* 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如:
草地、樹林和其它類型的生
態結構);
* 改變構成生態系統的物種、數量和比例關系(如: 物種的種類、密度、年齡、分布等);
* 影響生態系統的功能(如:蓄積能量和能量循環的能力、保持
養分和養分循環的能 力);
*改變旅遊區的經濟模式或發展軌跡。
2、旅遊者容易對旅遊地帶來的主要環境影響:(見圖2、圖3、圖4)
* 亂扔廢物,
引起嚴重的垃圾污染;
* 浪費飲食,增加旅遊地運輸
食品的負擔;
*遊人隨意采捕花、果、葉、
蟲、蝶,可能會破壞自然資
源;
*遊人的喧鬧可能會給當地環
境中其它生物帶來干擾;
* 遊人在旅遊區對都市化的娛
樂要求,可能會破壞當地文
化。
同時,旅遊業發展也會造成其他影響,例如造成雜訊污染,主要有1)旅遊交通工具的雜訊污染2)施工雜訊污染3)娛樂場所的雜訊污染4)影響旅遊氛圍的雜訊污染。
在旅遊旺季時人滿為患,景區內遊客容量遠遠超過旅遊環境承載量,造成交通堵塞,汽車廢氣增多,污染空氣。
二、旅遊影響環境的主要途徑
旅遊對環境的影響是來自多方面的,我們根據來源的不同將他們分成兩方面,即旅遊供給與旅遊需求雙方。
1、旅遊供給一方對環境的影響是在旅遊開發建設過程和旅遊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就旅遊供給一方而言,旅遊作為污染源與工業污染源有共同之處,即以旅遊服務設施所排放的「三廢」(廢氣、廢水、廢碴)和布局不當造成對環境的污染為主。還有就是旅遊開發往往使原本的自然環境造成破壞,引起生態平很失調。
2、旅遊需求一方對環境的影響是在旅遊者的流動和暫時停留的過程中發生的。主要表現為:大量人口的涌人帶來擁擠、混亂;人的破壞性行為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大量人口的踐踏使土質發生變化;大量人口的暫時留滯使人們生產生活資料和能源的消耗增加;人群的過度集中,帶來的大氣污染、噪音污染、視覺污染等問題。
因為旅遊影響環境有著他的特殊性,並且旅遊供給與旅遊需求二者相互聯系,共同作用,使的旅遊影響環境的問題更加嚴峻。
三、對旅遊影響環境的幾點建議
對旅遊業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尤其是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已經隨著它所帶來的經濟益的提高,而且日趨嚴重。面對這一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做些什麼?
我們小組進行了探討,並通過查閱資料,針對旅遊影響環境所特有的性質,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的科研工作和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教育。
長期以來,環境科學的研究只是從人類健康需要出發,很少從人類精神、心理需要進行研究,而這正是人類與環境相互聯系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並在人類旅遊活動中得到充分體現。
從旅遊業對旅遊環境的依賴關系,旅遊區環境對旅遊活動的承載能力,旅遊業發展對旅遊環境的破壞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與旅遊業的關系;從確定景觀美學質量標准、自然生態質量標准、滿足特種旅遊活動的環境質量標准、旅遊區環境質量評價方法等方面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方法;從美學、心理學角度出發研究旅遊環境保護的工程方法;還要進行旅遊環境保護政策研究,為正確的決策奠定基礎。
加強旅遊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提高人們的旅遊環境保護意識,向全體遊人、旅遊從業人員和區附近居民宣傳旅遊環境保護知識。
2、調查研究旅遊資源與環境。
對資源和環境的清醒認識是旅遊業持續發展的前提。只有了解和掌握旅遊資源與環境的情況,才能真正進行保護和持續利用。海南旅遊資源類型多,分布廣,價值評價及開發潛力評價難度大;地理環境垂直分異和水平分異均較明顯,形成多種多樣的自然生態。而具體區域的環境容量測定必須把資源、環境與區域性主導旅遊活動形式結合起來,所以顯得更為復雜。這樣的調查研究工作,對於目前已成熱點的景區和度假區尤為迫切。
3、進行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
不當的旅遊開發活動對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是無法彌補的,從保護的角度出發。在開發前對開發活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分析、識別建設、經營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減免對策。把可能對旅遊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降低到最低程度。旅遊開發的環境影響評價內容包括:旅遊區環境承載力分析、旅遊規模分析、開發活動對環境的影響識別、旅遊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分析等等。
4、在旅遊區發展建設中做好旅遊環境規劃。
旅遊環境問題的產生、旅遊區環境質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經濟活動的不當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學性、嚴謹性和預見性的旅遊環境規劃。用於組織、管理經濟、旅遊及其它破壞旅遊環境的活動,來解決發展生產、擴大旅遊規模與景點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其協調一致,以保證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持續穩定地進行,防止旅遊區環境的破壞。旅遊區的環境規劃是旅遊區的經濟發展、旅遊業發展和旅遊區環境保護的綜合性規劃,這個規劃是從維護旅遊區環境美學質量和合理利用旅遊資源的角度出發,應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旅遊區環境美學規律,對經濟活動和旅遊活動的結構、規模和布局實行統籌規劃,達到既發展經濟、擴大旅遊又不破壞旅遊區環境的目的。
5、運用經濟及其它手段,控制熱點旅遊廠的旅遊規模。
採取提高熱點旅遊區的門票價格、劃定特殊旅遊景點並控制其旅遊人數等手段;調整旅遊區的旅遊規模,在保證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使旅遊區的環境得到保護。
6、加強旅遊環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遊環境保護工作的保證,通過對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制定行為規范。對破壞行為實行強制性的干涉與懲罰。立法主要內容有1)旅遊區建設項目的審批辦法和許可權;2)旅遊區保護范圍和保護內容的確定;3)對違反者的處罰辦法等。
小結
通過這次課題研究活動,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並且認識到了旅遊業的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但是旅遊業的快速發展造成旅遊人口的湧入,這對旅遊景點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影響有利有弊,不可一概而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旅遊景點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宏觀規劃,爭取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造福人類。
旅遊業發展固然重要,但環境保護卻是我們不可推託的責任,旅遊業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把環境保護工作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做到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和協統一,這樣才能使我省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省」。
『捌』 旅遊資源的根本屬性是什麼
1.非凡性、多樣性、可創造性、長存性
2.水文地理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