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旅遊文化
A. 揚州文化商務旅行社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揚州文化商務旅行社有限公司,經國家工商局、旅遊局等相關部門批准注冊的從事觀光旅遊、學習、商務考察等專業接待旅行社,是足額繳納質量保證金和旅行社責任保險的信譽單位。
法定代表人:沈勇
成立時間:2009-01-12
注冊資本:3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2100200003613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揚州市渡江南路西側七里河南側(江南左岸1幢901室)
B. 跪求一篇關於揚州旅遊資源特色的論文
已有近千年歷史的揚州萬花會4月18日在它的發源地得以恢復舉辦。首屆揚州萬花會由中國花卉協會和揚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揚州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揚州市園林局承辦,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江蘇省花木協會協辦,為期1個月。中國花卉協會副會長劉向東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劉向東在致辭中說,揚州1萬花會以花文化為主題,以古典歷史名園為載體,充分挖掘和表現地方特色,多方位展示花卉與園林、花卉與民風民俗、花卉與宗教文化等內涵,進一步拓展了花文化傳播發展的思路,對弘揚文化、引導消費、繁榮市場、促進地區經濟發展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萬花會的舉辦將對推動花卉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產生積極的作用。 主題展示是萬花會的重點 萬花會活動主要由揭幕儀式、主題展示、游園活動3部分組成。主題展示又分為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萬花神韻國際花卉展和花卉學術研討會等4部分內容。主題展是萬花會的主要內容之一,地點在瘦西湖景區萬花園內。於2007年復建的萬花園投資近2億元,一期工程佔地面積500餘畝,主要依託瘦西湖的歷史文化背景,以花文化為主題,以古典歷史名園為線索,著重恢復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靜香書屋」、「白塔晴雲」等景區,具有花事、博覽、觀奇、體驗、智趣、休閑、教育、生態、娛樂、審美十大功能。新建的萬花園既與瘦西湖公園融為一體、互相補充,又彰顯個性、體現特色,不僅在面積上擴大了瘦西湖公園,更在文化內涵、歷史延續、傳承創新等多方面豐富了瘦西湖公園。 花卉展營造「萬花的世界」 花卉展示是體現萬花會特點,吸引遊客參觀的因素之一。本屆萬花會花卉總用量達到260多個品種、200多萬株。幾萬株鬱金香被栽種在萬花園內的主要游覽線上,1萬余株月季、20餘萬盆包括美女櫻、四季海棠在內的時令草花被製作成花溪、花壇、花門、花廊等花卉景觀和春夏秋冬四季花境。此外,還專門引進了毛地黃、耬斗菜、花葉長春蔓、銀葉菊、虎耳草、虞美人、彩星花、貝母、醉蝶花、紫御谷、桂竹香、桔梗、薰衣草等花卉新優品種近60種10萬多株。萬花園內呈現出處處以花為題、步步花香流動的一片「萬花的世界」。 花文化展讓人們直觀了解花卉與文化的關系 萬花會花文化展示選址非常到位。展示地設在萬花園餐飲別墅內,一派竹籬茅舍、農家小院風情,大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花文化展示主要以圖片、文字的形式,分區對花卉保健、花卉美容養生、花卉與食品、精品花卉菜餚與飲品、花香療法等進行了系統展示。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周武忠介紹,本來設想聘請知名廚師現場表演製作花卉食品,讓觀眾親自品嘗花卉美食,親身感受花卉與文化的緊密關系,但由於場地限制,廚房設備有限,最後只好作罷。 花卉與工藝美術歷來密不可分。揚州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與花卉緊密相關的精美工藝品,如通草花、絨花,歷史悠久,作品逼真,工藝大師用製作通草花技術製作的平時難得一見的工藝瓊花惟妙惟肖。花文化展中展出的由揚州著名工藝大師製作的瓊花、菊花、盆景等幾十盆通草花及絨花,造型別致,色彩繽紛,幾乎可以假亂真。此外,還展出了以花卉為圖案的著名的揚州漆器,以及近40幅以揚州梅花、瓊花、紫藤、荷花、菊花等為圖案的高品質國畫作品。 萬花神韻國際花藝展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 除通過圖文展示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外,花藝現場表演、互動是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的最好形式。美的作品就應有與之相配的地方進行展示,本次花藝表演展示就選擇在萬花園中最美的一處建築「石壁流淙」內進行。展館分為中國館、韓國館、日本館、花藝表演館,其中中國館又分為大陸館、香港館、台灣館。來自韓國、日本以及我國台灣、香港、北京、江蘇等省市的31位著名插花花藝大師製作了上百個精美的插花藝藝作品,並布置在各個展館內供觀眾品評欣賞。花藝表演館主要用於花藝師現場製作花藝作品、向觀眾普及花藝知識。參加表演的花藝大師們都非常重視此次比賽,日本、韓國的花藝師在表演中都穿上了在本國也只有在重大活動或節日中才穿的民族服裝。日本花藝師身穿和服,在茶道表演和舒緩悠揚的民歌聲中插制出了一件件具有東方特色的花藝作品。韓國花藝師在表演過程中,韓國濟州島市市長正好來到表演大廳觀看,花藝師表演完成後,與市長及其他一些花藝師一起合影留念,場面溫馨感人。台灣花藝師在表演過程中,一旁的講解師對其作品進行了現場解說。講解師繪聲繪色的演講,讓觀眾對每個花藝作品理解得更為深刻。花藝表演結束後,花藝大師們載歌載舞,場面熱烈。 花文化學術研討會從理論層面探討花文化 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花藝作品等展示可最直觀地將花文化傳達給觀眾,花文化學術研討則從理論層面來探討花文化的內涵。在同期舉辦的「2008中國揚州國際花文化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陶思炎,亞太地區插花藝術聯合會會長尚紀平、台灣省中華人文花道協會會長王國忠以及日本花道小原流家元一級教授荻古靖、韓國國際花文化交流協會花藝術聯合會會長朴善良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教授馬特(Maarten Jongsma)等專家分別就「薺菜花與上巳節」、「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發展」、「插花與日本人的生活」等主題作了精彩演講。內容涉及花卉與節事的聯系,日本、韓國花文化的發展歷史及現狀,荷蘭花文化如何與旅遊業結合等內容,充分體現了「花卉·藝術·生活」這一主題。同時,專家們還圍繞「如何辦好萬花會」進行了討論。 游園活動加強與遊客互動 為突出萬花會的互動性,主辦方特別准備了多項活動邀請遊客參與。在萬花園內有6部長6米、寬2.8米的豪華花車,專做巡遊表演之用。這6部花車分別以萬花仙子、瓊花、芍葯、歡樂萬花園、福娃迎奧運、詩畫瘦西湖為主題。其中以瓊花為主題製作的花車靈感來源於隋煬帝下揚州看瓊花的典故,而以芍葯為主題的花車靈感則源於「四相簪花」的典故。據史料記載,北宋慶歷年間韓琦鎮守淮南時,後花園中有一株芍葯忽然開了4支花,韓琦請王璉、王安石、陳升之前往觀賞,並剪下4支花4人各簪一支。後來這4人都相繼官至宰相,「四相簪花」的典故由此而來,芍葯也被稱為「花相」。 萬花園內還安排了10名有親和力的演員穿著奧運福娃、花仙子等卡通服在園內巡遊,成為萬花園內一景,遊客紛紛與之拍照留念。此外,遊客還可以觀看室外演出的大型木偶劇《瓊花仙子》,欣賞揚州彈詞、揚州清曲等具地方特色的表演節目,參與花謎競猜、擊鼓傳花、拋花球等活動。萬花園中,處處盪漾著人們的歡聲笑語。據了解,在雙休日,約有6萬名遊客前往賞花,在平時每天的遊客量也達到1.5萬人次。 周武忠告訴記者,首屆萬花會是中國花卉協會花文化專業委員會首次與地方合作的一種嘗試,意欲將花文化與地方旅遊業結合起來,沒想到如此成功。所以今後不能僅就花文化論花文化,而應將其與其它產業結合起來,效益就會倍增。當然,沒有產業基礎就沒有花文化發展根基,花文化只有與產業結合才能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C. 揚州的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概念。揚州作為旅遊城市的創意點,
揚州的市花是瓊來花,源很多人所認為的「茉莉花」是揚州的市歌。古時候揚州叫廣陵。「精緻揚州,和諧揚州,幸福揚州,文明揚州」應該是宣傳揚州城市理念、精神的口號;在公交站台的滾動屏上有之類的宣傳。
瘦西湖的特色:湖
建築: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釣魚台、等等。特色:水。景觀:五亭橋和白塔可以在一個畫面里。歷史故事:小金山、枯木逢春……
D. 揚州旅遊文化旅遊經濟的概況
「煙雨瓊花飛,雨韻江南醉」的千年古邑揚州地處江蘇中部,長江下游的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歷來便為水陸交通的樞紐,南北漕運的咽喉,同時,它還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2400多年的歷史,曾是「富甲天下」的淮左名都。
揚州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冷暖,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溫度17.5℃,氣候舒適宜人。
悠悠千古,經過無數王朝的興衰更迭,揚州人民在這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今日的揚州,不僅是名聞名遐邇的旅遊勝地,也是蘇北地區的文化教育中心,自古就「人傑地靈」的揚州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進雄起,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當越來越多的中外遊人到這里駐足時,他們最希望能在這座已經高度現代化的城市裡追尋到當年「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嫻靜和幽遠。
揚州既是風光秀麗的風景城,又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城、歷史悠久的博物城。這里不僅擁有優美秀麗的自然風光,還享有深厚、凝重的歷史文化遺跡:古老的運河、唐宋古城的遺址、明清時期的園林、漢隋帝王的陵寢,還有大明寺、四望亭、文昌閣等等,人文景觀頗為豐富;何園、個園、唐城遺址、普哈丁墓園、高郵盂城驛、龍虯庄古人類遺址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隋煬帝陵、高旻寺、汪氏小苑、西郊森林公園、鳳凰島生態旅遊區等一批旅遊新景點也向人們展現了歷史長河對岸那隅逝去的風景。
此外,揚州給人的感覺是輕柔的,是嬌弱江南女子的柔美與靜謐。綠揚城郭的園林風光宛如輕紗漫過人心,浮於心頭。著名的瘦西湖,歷來就是揚州的驕傲。天下西湖三十有六,而揚州獨佔一「瘦」。湖光山色掩映如畫,亭台樓閣於依依垂柳之間若隱若現。蒼月高掛,簫音陣陣,古意幽幽,弄一葉扁舟,邀二三摯友,點六七燭火,賞八九星光,共睹皓月當空,同品「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幽遠意境,人生得此,夫復何求?另外,城內的個園和何園也是揚州園林風光的代表,竹影朦朦,玉樹庭花,亭台樓閣,花團錦簇,自然美不勝收。
千年古邑揚州城,在茱萸灣、邵伯湖、鳳凰島環抱下,蘊含無限風情,古意之中透出「橋邊黯黯綠楊低」的點點嫻靜與幽遠,惹得這山水之城愈發美妙動人。
近年來,揚州市還獲得了「全國最佳人居環境獎」稱號,利用名城優勢和景觀特色,在「古、文、水、綠、秀」上,進一步完善了高郵湖漁家樂休閑游、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覽線是國家旅遊局向海內外推出的國家級旅遊線;揚州的穆斯林旅遊產品正日漸成為我國穆斯林旅遊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E. 揚州櫻花花海旅遊文化節在哪裡
4月上旬第四屆甘泉櫻花節
地址:揚州甘泉鎮
時間:4月4日至中旬
F. 揚州的景點有幾處,旅遊文化知道嗎
揚州可謂名副其實的「文化博覽」城市。不獨古老的蜀岡,歷史遺存俯拾皆是,即便濱江的南區,文化現象同樣遍地開花。就人文價值而言,南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依現代的審美取向,人們研究文化現象,比較注重學府,尤其是高等學府。它對片區的文化影響力是巨大而深遠的。大學城位於南區紐帶之上,集 科技、文化、宗教、旅遊、生態於一體,對推進沿江開發肩負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學城的文化效應 按照規劃,今年是大學城建設的攻堅之年。其中南片的「揚子津科教園」3所院校,即環境資源學院、工業職業學院和商務高等職業學校全面建成,完成投資額20億元,總建築面積70萬平方米,入駐師生4萬人。北片除廣陵學院外,揚州大學新征的1200畝新校區工程啟動,至2009年,入駐5所本科學院。屆時整個大學城將形成佔地3500畝、師生8萬人的「六本三專」的辦學格局。9所院校擁有專業近40個,完全呼應沿江經濟開發對人才的需求,是南區建設重要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 大學城對片區經濟發展的拉動力量正日益顯現出來,位於大學城畔的尚城、與廣陵學院正對面的揚子·豪澤苑便是很好的例子。大學城人文環境貫穿儀揚河的歷史,揚子津科教園的價值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城,還在於它的建成使人們發現了一塊「旅遊和氏璧」,更加看到了揚州沿江大開發的艷陽普照,這就是享譽海內外的高旻寺。該寺成為中國四大禪宗叢林之一,現在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保護單位。市政府已經明確規劃,「十一五」期間在南區運河上打造三灣景區、高旻寺景區和瓜洲景區,而且隨著聯合國人居獎的獲得,以及「申遺」步伐的加快,南區水環境風光帶的建設可望大大提速。一個更加秀美的揚子津風景區的重現指日可待。與皇家園林密不可分的儀揚三汊河潛藏著巨大的旅遊價值,一旦獲得開發,將是揚城的又一個觀光勝地,或者說可以與蜀岡風景區相媲美。又由於沒有工業污染,發展生態農業,融合宗教、文化、科技,其創造的自然和人文環境更加宜於人居。 廣陵曲江觀濤 「廣陵曲江觀濤」天下聞名,早在西漢初期,著名文學家枚乘在《七發》文中,對壯觀的廣陵濤就有詳盡的描寫。廣陵觀濤處就在今天的施橋沙洲以北。直至唐代中葉,依然可見其浪卷波涌的雄姿。李白有詩雲:「因誇楚太子,便睹 廣陵潮。」古來謳歌廣陵潮的詩句不乏其數。 唐代揚州港為天下第一大港。其時,全國鹽糧四分之三從揚州港轉運。宰相劉晏兼任江淮轉運史,總理天下財稅,在揚子津設揚子巡院、揚子造船工廠,為揚州躋身全國經濟總量第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揚子津行宮為南區最早的皇家園林,揚子津行宮又名隋煬帝臨江宮,位於三汊河以北的揚子津,主要景點有:元珠閣、凝暉殿、煬帝釣台、揚子津碼頭、揚子亭、玄珠觀、澄月亭、懸鏡亭和春江亭。其中「春江亭」依煬帝「春江花月夜」詩意境而建;「凝暉殿」氣派宏大,壯觀之極。大業七年二月,煬帝在此宴請百官,命開江南運河,並制江都郡與京兆尹同秩,江都升格為「亞都」。煬帝駐蹕臨江宮時,其龍旗綿延二十餘里,「前代羽衛,無勝於此」,盛況空前;「煬帝釣台」為煬帝垂釣觀濤之處。傳說釣台壘石全從江南運來,船至江岸,十幾塊如牛大小的石塊自動從山頭滾入船中,像人一樣地站立,而船沒有半點傷害,皆以為瑞兆。 伊婁河文化遺址 伊婁河又名南區古運河,開挖於唐代中期,指從三汊河揚子橋(揚子津)至瓜洲一段,全長12公里,同時包括儀揚河東段以及連接施橋的深港。其間可資論述的有幾十處,包括宗教、人文等。1.寺廟。包括天王教寺、太平寺、寶勝教寺、揚子寺、開福寺、向善寺、清涼寺、關帝廟、果來寺、寓賢寺和高旻寺,尤以寓賢祠最具文化品位。寓賢祠亦稱聱隅先生祠,在揚子橋,宋代建築,為紀念大儒黃晞先生而建。黃晞,福建人,所著《論語》十篇,朝野並重。其一生隱居揚州講學,不肯為官。當朝宰相、曾任揚州太守的蘇頌撰寫碑文立祠。2.伊婁斗門閘和揚子橋新閘。唐潤州刺史齊瀚開伊婁河,同時建單斗閘,以節制運河水,李白寫《題瓜洲新河》詩盛贊;揚子橋新閘建於明萬曆年間,皆為運河建橋史上的壯舉。3.神龍堰。亦叫龍舟堰,是為魏文帝曹丕試龍舟處。曹丕作《廣陵臨江觀兵》詩以記,在三汊河以南的古運河兩里處。4.王播宅。在古運河瓜洲鎮。王播官至宰相,其弟王起、其孫(王式之子)王鐸亦官至宰相。王播子王式,官至監察御史、工部尚書、大將軍;另王播二弟王炎,官至太常博士。一門顯赫而且出三個宰相,揚州史上乃是唯一。5.揚子橋和萬里橋。揚子橋又名揚子驛,在揚子津;萬里橋在深港皂角林一帶,傳隋代建,為宋代著名橋。6.東石人頭和西石人頭。在凍青橋儀揚河兩岸,為水文測繪標志。7.詩詞。據統計,歷代名人描寫南區運河風光的詩詞多達數千首,其中尤以詠揚子津和瓜洲渡為多。僅詠揚子津的就有300餘首,是現今了解古運河的重要資料。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描寫的就是揚州南郊曲江特別是揚子津一帶的江濱月下景色,孤篇壓全唐。8.故事。南區古運河一帶歷史上流傳下來的故事十分豐富,主要有:春秋伍子胥奔吳,從今瓜洲至京口一線渡江(清焦循考證);端午節揚子江競渡故事;三國曹丕臨江觀兵;隋賀若弼布兵攻陳;隋煬帝臨幸揚子津行宮故事;唐胡商故事、杜十娘故事;李白揚子津送客故事;劉禹錫、白居易揚子津相逢故事;蘇東坡烏台詩案瓜洲留詩故事;晏孝廣護送高宗南渡故事;文天祥揚子津遇險故事;李庭芝、姜才揚子橋抗元故事;孫中山瓜洲縱論實業故事等,可謂洋洋大觀。 從上述簡介中可以看出,揚州南區景觀大 都為隋唐時代的。具有歷史悠久、景觀眾多、分布密集、內涵豐富等諸多特點,極具歷史文化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南區景點除高旻寺、瓜洲渡等少數有所恢復外,其餘皆湮沒無聞。所幸三汊河尤存,而且還在發揮著航運、排灌等功能,數千首詩詞更是巨大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之大學城的品牌效應,南區的發展前景光明燦爛。如何加以挖掘、整合,需要作認真的調查研究,同時應結合當今的產業開發,進行綜合配套,走一條適應濱江新城綜合開發的新思路。這是本文透析南區文化現象的基本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