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海洋旅遊的發展現狀

海洋旅遊的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 2020-11-25 20:33:18

『壹』 海洋旅遊經濟的發展重要性

歷史證明,凡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的國家,皆可國勢走強,反之則國勢衰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正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中國經濟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按照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逐步成為海運強國、船舶工業強國、海鹽生產大國、海洋旅遊大國和海洋油氣資源開發大國,並最終成為海洋強國。由此可見,大力發展海洋旅遊產業,不僅是我國自身產業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的大勢所趨。 眾所周知,地中海岸、夏威夷、巴厘島、冰島都是舉世聞名的海洋旅遊勝地,每年大量的觀光遊客為當地政府提供豐厚的財政收入。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出境游的行列。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已成為歐美旅遊最大的客源國。而海洋旅遊線路成為我國居民出境游最重要的選擇,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法國、英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冰島、挪威、澳大利亞、紐西蘭等海洋旅遊大國或地區,是我國居民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
當國人爭相出境觀賞異域風光的時候,我國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也正受到洋人的青睞,其中也包括異彩紛呈的海洋風光。
我國擁有18000公裏海岸線、6500多個海島和近30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國土,海洋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其中,可供開發的濱海旅遊景點達1500多處,目前已開發或部分開發的濱海人文景點、海岸景點、奇物景點和山丘景點僅350處,大約佔全部可開發景點的23.5%。 海洋旅遊在發達國家早已是一個成熟的產業,但在我國,除了海洋風光游,休閑漁業和潛水、沖浪等海洋旅遊則才剛剛起步。
浙江在我國海洋旅遊業起步較早。該省有著6600公里漫長而曲折的海岸線、3000餘個島嶼和廣闊的海域,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但以前,住在海邊的漁民世世代代以耕海牧漁為生。
上個世紀90年代後,由於過度捕撈,浙江省沿海海洋漁業資源呈現衰退趨勢,休閑漁業等三產開發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海洋旅遊開發起步最早的要數舟山的普陀和寧波的象山。據舟山市旅遊局負責人介紹,1999年該市就充分利用海洋旅遊資源,舉辦了全國獨一無二的沙雕節,當時有15萬遊客擁入朱家尖南沙海濱。幾屆沙雕節辦下來,不僅為舟山打響了旅遊品牌,而且還為該市旅遊相關產業帶來了兩億元的社會聯動效益。去年,該市的旅遊收入超過了25億元。
而象山早在1998年,就提出了「開發海洋旅遊」的口號,海上風情園、紅岩景區、金沙灣度假村等一批新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浙江省旅遊局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各種參與性、實踐性和超前性的旅遊內容進一步充實到了當地海洋旅遊中,游泳、燒烤、張網、垂釣、觀海聽潮、野外求助等一系列綜合性的海洋旅遊項目越來越受歡迎。海洋旅遊已成為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 海南三亞是我國惟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也是世界上熱帶海洋旅遊資源最密集的地區之一,世界旅遊組織把三亞認證為4A級旅遊目的地。據國際環境保護組織對世界48個國家158個主要城市環境質量進行監測評價,三亞空氣質量位居世界第二,中國第一。「椰風海韻醉遊人」,每年有300多萬的海內外遊客到三亞休閑度假、居住養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海南建省17年,旅遊業在全國的排名已由原來的26位升至15位。
瀕臨渤海和黃海的山東是我國另一個海洋旅遊資源大省,其海岸線長達3120餘公里。該省的青島和威海是我國北方最具吸引力的濱海旅遊城市。 近年來,廣西沿海地區也紛紛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來抓,加大了對旅遊業的投入和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了以北海為中心,連接北京、上海、廣州、桂林、海口、西安的海陸空立體交通網。如今,廣西沿海已建成集休閑、度假、觀光、出國等為一體的「濱海旅遊走廊」。今年上半年,到廣西北海、欽州、防城港3市旅遊的中外遊客超過300萬人次。
繼浙江、海南、山東、廣西之後,遼寧、河北、廣東、江蘇等沿海省份也陸續把海洋旅遊業納入其發展規劃,這必將為提升我國海洋經濟的整體實力作出積極貢獻。

『貳』 海洋旅遊的世界海洋旅遊發展現狀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21世紀議程》的實施,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趨突出。為了搶占海洋時代的新優勢,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相繼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如韓國制訂了「海洋韓國——21世紀戰略」,日本大力實施「海洋立國」規劃。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也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海洋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總產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本世紀的一萬多億美元。僅以美國為例,作為海洋大國,美國海洋線長22680公里,其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達到340萬平方公里,海洋及相關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2002年以來,美國海洋直接相關的產業總產值每年都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在200萬個以上,美國沿海地區每年經濟產值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約十分之一的比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的趨海性也進一步增強,約65%集中在海岸帶地區。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海洋旅遊業是世界海洋經濟的最大產業之一,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說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旅遊業大致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前,海洋旅遊業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海洋旅遊在世界旅遊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在全世界旅遊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國家和地區有2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到全世界的近70%。二是海洋旅遊在各國國民經濟中所佔地位日趨重要。在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海洋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或支柱產業,在熱帶、亞熱帶的許多島國,海洋旅遊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有的甚至佔到國民經濟比重的一半以上。三是熱帶和亞熱帶目的地在世界海洋旅遊中佔主導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目前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地區和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海洋旅遊的新熱點。這些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盡管其開發時間和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很好地把握並且利用了各自擁有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機遇。大多數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都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從地中海、加勒比海、東南亞、南太平洋到美國夏威夷和南亞的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傳統文化積淀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不僅成為最有魅力的旅遊吸引物,而且成為了旅遊目的地的獨特形象。

『叄』 海洋海島旅遊成為近年旅遊發展中的新亮點是真的嗎

海洋海島旅遊已成為近年旅遊發展中的一個新亮點。9月22日~24日,浙江舟山舉行的2017國際海島旅遊大會數據顯示,在全球11.8億國際旅遊人次過夜遊客中,有超過2億人次選擇海島旅遊。2010年~2015年,海島旅遊國際遊客人數平均增長5.3%,而同期世界國際遊客的增長速度為4.5%左右。2016年,我國居民出境海島游的人次在3500萬以上,2017年有望突破4000萬人次。

此次大會主題為「海島願景:新絲路 新機遇新旅程」。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大會致辭中表示,海島旅遊的持續發展,已成為推動世界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海洋海島旅遊的井噴式增長,已成為海洋經濟的新亮點和現代旅遊業發展中最具潛力的「黃金板塊」。

海洋海島,正成為一片旅遊新「藍海」。

『肆』 海洋旅遊業仍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嗎

根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數據,濱海旅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郵輪遊艇等新業專態旅屬游成長步伐加快。2016全年我國海洋旅遊業實現增加值12047億元,比2015年增長9.9%,依然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從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對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來看,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走高,從2008年的11.6%上升至2016年的17.1%,據測算,2017年的比重達到17.6%。我國濱海旅遊業發展對於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持續走高。在我國,旅遊業較為成熟的省市大多分布於沿海地區,濱海旅遊在其旅遊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按照國際旅遊接待能力進行排名,國際旅遊收入方面,前十名的省市中有八個位於沿海地區。

『伍』 中國濱海旅遊業的發展空間怎樣發展現狀如何

濱海旅遊是旅遊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沿海地區,它又是海洋產業構成中的一個很大部分。濱海旅遊業是指以海岸帶、海島及海洋各種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依託的旅遊經營、服務活動。
中國瀕臨太平洋西岸,擁有1.8×104km的大陸海岸線,1.4×104km的海島岸線,島嶼6,500多個;可管轄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個緯度,面積達300多萬km2,有中溫帶、暖溫帶的海上景緻,更有熱帶、亞熱帶的海洋風光,擁有豐富多樣的濱海旅遊資源。近年來,中國濱海旅遊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2005年中國濱海旅遊業增長態勢強勁,沿海地區積極開發突出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國內旅遊市場,提升濱海旅遊業的整體服務水平,全年濱海旅遊收入5052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29.7%;增加值2031億元,比2004年增長32.4%。全年濱海國內旅遊收入3887億元,比2004年增加1391億元。
2006年,濱海旅遊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旅遊市場持續擴大,旅遊消費穩步增長,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年濱海旅遊收入4706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25.6%,增加值2400億元,比2005年增長17.6%。
2007年,濱海旅遊消費需求繼續呈現擴張趨勢,濱海旅遊業持續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全年濱海旅遊收入7748億元,佔全國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31.08%,增加值3242億元,比2006年增長19.9%。
中國濱海旅遊業正處於快速發育的「少年期」。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旅遊業發展階段等影響,中國濱海旅遊業與世界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中國濱海旅遊業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中國越來越重視海洋產業的開發,為大力推進中國濱海旅遊業又快又好地向前發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積極大力開發濱海旅遊資源,制定濱海旅遊業的發展規劃和目標。根據中國總體經濟持續增長發展態勢預測,中國未來旅遊業發展同樣會持續增長,而濱海旅遊未來無論是資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級層次都必然進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預見,不遠的將來中國將會涌現出更多更好的海濱度假旅遊目的地,中國濱海旅遊業有著光明而廣闊的發展前景。
中投顧問2008-2010年中國濱海旅遊業分析及投資咨詢報告

『陸』 世界海洋環境的發展現狀是什麼樣的

海洋是各種生物生命的起源和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各大洲進行往來的天然通道,蘊藏有石油、天然氣、海洋礦物等人類進行生產生活所需的大量資源。然而,人類對海洋的無限開

『柒』 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已經發布。那麼,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都有哪些特點,請看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主任何廣順的解讀。

2019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海洋經濟總量穩步提高,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產業發展水平繼續提高,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取得顯著成效,海洋經濟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為海洋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海洋經濟總體實現穩步增長

海洋經濟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8.9萬億,十年間翻了一番。海洋經濟「引擎」作用持續發力,海洋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2%,高於國內生產總值0.1個百分點,海洋經濟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拉動國民經濟增長0.6個百分點。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近20年連續保持在9%左右,占沿海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連續3年穩步上升,2019年超17%。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海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海洋服務業「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海洋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2%、35.8%和60.0%,與上年相比,第三產業比重提高0.9個百分點。海洋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連續9年穩步提升,拉動海洋生產總值增長近5個百分點,對海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5%。2019年濱海旅遊業全年實現增加值18086億元,比上年增長9.3%。

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海洋油氣增儲上產態勢良好,海洋原油生產增速由負轉正,扭轉了2016年以來產量連續下滑的態勢,產量4916萬噸,比上年增長2.3%;海洋天然氣產量持續增長,達到162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5.4%。海洋交通運輸業平穩增長,海洋交通運輸業增加值6427億元,比上年增長5.8%;海洋貨運量36億噸,增長8.4%;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92億噸,增長4.3%。海洋船舶工業實現較快增長,全國造船完工量3672萬載重噸,比上年增長6.2%;全年實現增加值1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1.3%。隨著海上風電補貼政策窗口期的臨近,海上風電並網裝機容量顯著提升。截至2019年底,累計並網容量達593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3.4%。

區域海洋經濟不斷壯大,北部、東部和南部海洋經濟圈海洋生產總值分別為26360、26570和36486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1.9倍、2.1倍和2.8倍。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重大戰略持續發力,南部海洋經濟圈持續領先,2010年以來其海洋生產總值年均名義增速達12%以上,佔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由2010年的33%增長到2019年的41%。

海洋經濟對民生改善的貢獻日益增強

海水產品保障方面,海洋漁業穩步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為社會提供了豐富的水產品,全年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4%。能源供給和保障方面,渤海海域發現大型油氣田,探明超千億方天然氣地質儲量、超億方凝析油地質儲量,可供百萬人口城市的居民使用上百年;總裝機規模達1700千瓦的浙江LHD模塊化潮流能機組連續運行時間居世界首位,至少可以滿足900戶海島居民日常生活用電。生活便利度提高方面,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線貫通;220千伏珠海疊泉輸變電工程海底電力隧道全線貫通。生活品質提升方面,郵輪旅遊呈回暖態勢,全國郵輪碼頭出入境旅客近413萬人次,從2019年5月起,連續8個月降幅呈現收窄趨勢。

海洋對外貿易總體向好發展

面對中美貿易摩擦,我國不斷提高涉海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提高海洋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推進「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海洋對外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貿易往來持續擴大,我國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家海運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4.6%,其中,出口增長6.7%,進口增長1.6%。我國海運出口同比略增,海運出口貿易總額為166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趨勢向好,重點監測的涉海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3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3.6%,連續4個月降幅收窄。海洋船舶完工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全國完工出口海洋船舶991萬修正總噸,比上年下降0.6%。

海洋經濟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

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對海洋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日益顯著。海水淡化工程加快實施,可每日淡化海水18萬噸的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海水淡化一期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海洋生物醫葯業取得新突破,我國自主研發的治療老年痴呆(阿爾茲海默症)的海洋葯物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有條件獲批上市,填補了17年來全球抗阿爾茲海默病治療領域無新葯上市的空白,成為全球第14種海洋葯物。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球首個波浪能裝機達120千瓦的養殖平台「澎湖號」交付使用,可提供1.5萬立方米養殖水體。海洋船舶領域取得新成績,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首航南極,全球首艘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凱征」輪交付。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

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涉海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釋放。重點監測行業中新登記涉海企業共2.3萬個,比2015年翻了一番;2019年末,實有涉海企業比上年增長10.7%,連續4年增長過萬。其中,海洋旅遊業實有企業基數大、增長快,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業、海洋技術服務業等高技術產業實有企業數量增速較高,5年來年均增速分別為39.9%和20.4%。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效益狀況保持穩定,重點監測的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10.1%,高於全國同期4.3個百分點,與去年同期持平。規模以上涉海工業企業利潤略有下降,利潤總額為1439億元,比上年下降2.5%,降幅低於全國0.8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企業營業收入有所下滑,2019年為14199億元,比上年下降2.6%;二是成本出現小幅上升,擠壓了利潤空間,涉海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成本為79元,雖低於全國同期5.1元,但比上年增加1.1元。

『捌』 中國如何發展自己的海洋旅遊業

在確實保護海洋生態資源的前提下,適度發展海洋旅遊業包括:休閑海洋漁業、游輪度假和海洋公園建設等。

『玖』 我國及浙江省海島旅遊的發展現狀

我國海島數量眾多。據統計,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有6,961個(海南島、港澳台除外),433個島嶼有常住人口,人口452萬,大部分海島居民以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為業。近年來,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急劇衰退以及中日、中韓、中越雙邊漁業協定的簽署和生效,我國海洋漁業捕撈空間大幅縮減,大量漁民面臨轉產轉業,漁民增收出現困難,海洋漁業和漁村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處於交通不便的海島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漁民轉產轉業的壓力更大,社會矛盾更加突出。
旅遊業在發展地方經濟、改善經濟結構、促進就業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海洋旅遊已經成為海洋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旅遊發展的重點。我國不少島嶼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地理位置優越,海島旅遊開發潛力巨大。目前,一些海島先後開發了休閑漁業、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閑度假等為主題的旅遊產品,部分海島(如浙江的嵊泗列島、桃花島,廣東的伶仃島以及山東的長島等)成了著名的海島旅遊勝地。
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海島地區漁農民思想觀念的提升,促進了漁農民的增收,改變了漁農村的村容村貌。但從我國海島旅遊開發的現狀來看,一些海島的旅遊開發效果並不理想。相反,部分海島地區的無序開發對海島和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給海島地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探討科學、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海島旅遊開發模式,完善和提高海島旅遊的檔次,使海島旅遊發展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與社會主義新型漁農村建設相結合,已成為海島旅遊開發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海島旅遊開發應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旅遊業所涉及行業的廣泛性、海洋與海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以及當前旅遊業膨脹所造成的環境危機等,都要求海島旅遊開發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國內外海島旅遊開發的成功經驗也表明,海島地區環境優美、生態保護良好是吸引旅遊者的一個重要因素。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關鍵是必須嚴格堅持開發和保護相結合的方針,認真處理好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強調景區與海島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海島旅遊開發要堅持應先易後難,先近後遠的方針,條件較好的島嶼先開發,條件不成熟的島嶼要採取切實措施保護好,處理好當前開發與子孫後代永續利用的問題。其次是必須嚴格依照《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對海洋和海島的綜合管理,採取嚴厲的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來規范各種危及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為。另外,要通過優化生產結構、選擇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相適應的旅遊活動來強化海島的生態環境保護。二、海島旅遊開發應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相結合。海島漁農村社區是開展海島旅遊的細胞,是海島旅遊業發展的有效載體。
一個和諧海島旅遊社區應包括社區居民全面參與、旅遊管理規范、各主體之間利益分配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居民與遊客關系和諧等方面。要促使旅遊業的發展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相結合,首先,要拉長和延伸旅遊產業鏈,將旅遊業發展與海島基礎設施建設、水產養殖加工、休閑娛樂、餐飲以及漁民轉產轉業、醫療、托老保險等結合起來,使旅遊業向規模化、效益化發展。其次,要創新經營機制,在旅遊經營上打破單一生產的模式,採用漁村經濟聚合型、企業拉動型(如公司+漁農戶、企業+社區+漁農戶等形式)、海洋生態經濟型、股份合作制等結構形式來發展旅遊業。另外,當地政府要通過稅收、貸款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和扶持,重點培養一批龍頭企業,發展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效益好的海島旅遊項目,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以實現海島旅遊產業化、集約化和效益化的目標。我國第一大群島―――舟山群島共有大小島嶼1,390個,人口近100萬。浙江省舟山市作為全國唯一以群島組建的地級市,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決策,近年來依託境內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普陀山的佛教文化的品牌效應,陸續開發了朱家尖島、桃花島、嵊泗列島等海島旅遊景區,推出了一批旅遊項目,並結合旅遊業的發展,正在致力於全國首創的漁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已初步建立海島漁農村新型社區182個,在旅遊發展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

『拾』 海洋經濟的發展狀況

我國海洋開發歷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產業總產值為18408億元,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提高。海洋產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產業增加值為8286億元,相當於全國GDP的4%,海洋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
隨著陸地資源逐步緊缺,人類活動進一步向海洋延伸,海洋經濟地位加速提升。2006年,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比重為近年來的最高點10%;之後便在9.6%左右徘徊,海洋經濟地位得到鞏固。預計後期隨著海洋開發力度的加大,其地位將會進一步提升。
據數據分析顯示,2003-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平均增速達到21.08%。海洋產業結構方面,第一產業比重不斷縮小,第二產業比重有較大提升。2003-2004年,海洋第三產業佔比超過40%,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平分秋色,2005年,海洋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發展加速,第一產業佔比下降為16.75%;2006-2010年,海洋第一產業佔比維持在5%-6%,第二、三產業佔比則維持在47%以上。2010年,中國海洋生產總值為38439億元,同比增長12.8%。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中國經濟發展和資源需求的增長,政府適時調整了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國家十二五規劃將海洋經濟提到了國家戰略高度;與此同時,沿海地區已經相繼提出海洋經濟發展規劃,十二五時期海洋經濟產業將會有跨越式發展。 海洋經濟產出快速增長。近10年特別是「九五」以來,我國海洋經濟一直保持在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水平。「九五」期間海洋產業增加值增長速度為年均 15.7%。其中海洋漁業經濟總量仍高居首位,占總產值的51%,年均增長18%;海洋油氣業異軍突起,年均增長達到32.3%,產值位居第四;海洋交通貨物運輸量持續穩定增加,占海洋經濟總產值比重位居第二,為18%。另外,海洋旅遊業因統計口徑問題,僅是國際旅遊收入項,已經超過600多億元,占海洋經濟總產值的15%,位居第三,而尚未統計在內的國內濱海旅遊收入至少還有約1000億元。因此,濱海旅遊業實際上已經位居第二,並正在展現其強勁的發展後勁。預計,濱海旅遊業將迅速成長為我國海洋經濟的支柱產業之首。
盡管增速有所放緩,海洋經濟依然保持相對較強勁的發展勢頭。據國家海洋局初步核算,2015年上半年海洋生產總值27303億元,同比增長6.94%。其中,海洋第一產業增加值1158億元,同比增長2.8%;海洋第二產業增加值11690億元,同比增長5.3%;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14455億元,同比增長8.8%。 海洋產業成為沿海地區經濟新的增長點。90年代興起的海洋開發熱潮,極大地推動了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海洋開發已然成為沿海地區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跨世紀的地區發展戰略,海洋經濟在沿海地區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從2000年情況看,海洋產業增加值3000多億元,占沿海省區市GDP總量5.5萬億元的 6.88%。海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海洋產業增加值總量)排列依次為廣東、山東、福建、遼寧、上海、浙江、江蘇、天津、海南、廣西、河北。最高的廣東省海洋產業增加值超過750億元。
海洋經濟發展處於成長階段。在世界范圍內,我國算得上是海洋大國,但還遠不是海洋經濟強國。我國海岸線總長位居世界第四;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之比小於0.3,低於世界沿海國家的平均水平 0.96;海岸系數(單位陸地面積平均擁有的海岸線)0.00188,居世界第94位。我國海洋資源絕對值位居世界前10位的有:海岸線長度、大陸架面積、200海里水域面積、海港分布密度。海洋資源絕對量在世界范圍內排位較前,是優勢資源,但是,海洋資源的人均量很低。此外,我國的海洋產業正處於成長期,產業結構正從傳統海洋產業為主向海洋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崛起與傳統海洋產業改造相結合的狀態發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