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鄉村旅遊發展歷程

鄉村旅遊發展歷程

發布時間: 2020-11-22 17:02:37

❶ 國外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根據旅遊產品生命周期,將西方發達國家的農家生態旅遊,也就是鄉村旅遊,劃分為三個階段。

(1)萌芽階段。迅猛的工業化大潮,在解放人類社會生產力、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使得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產生了回歸田園、體味鄉村傳統文化的熱情和消費需求。1865年,義大利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其宗旨就是讓城市中的居民到鄉村去體味農家的自然風情和文化習俗,讓市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使城市居民享受到別樣的休閑放鬆。工業文明席捲歐洲,也使得鄉村旅遊在歐洲逐漸受到城市人的青睞。至20世紀30年代,到鄉村旅遊已經成為了歐洲城市人休閑的主要方式之一。

此時,鄉村旅遊的發展還處於萌芽階段,具體表現在沒有明確的鄉村旅遊的概念以及命名,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村莊旅遊區域和組織方式,幾乎全部的旅遊活動都是由遊客自發組織進行的。旅遊者僅僅是利用鄉村中農家的種植地、養殖區和農舍進行採摘、釣魚、騎馬等放鬆活動,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和新鮮出爐的農副產品,借著村莊自然幽靜的環境暫時躲避喧囂、繁忙的都市生活。而對於很多的農村居民來說,也同樣沒有認識以此可以作為獲取利益的機會,並將其轉化為更大的經濟收益。很多的村民把城裡來的旅客當作是朋友的造訪,只是適當地收取客人的食宿費用。

(2)發展階段。20世紀中後期,鄉村旅遊在西方國家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一階段,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到後工業化社會,城鎮化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而與此相對的,農業人口減少,農業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合理化。農業生產在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同時,林業、漁業、果木、特色養殖等為輔同步發展。現代農業已初具規模,農業景觀煥然一新。這一時期,開始出現組織各種鄉村旅遊的旅行社,同時農民也發現了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收益,出現了專門負責接待來客的農戶。這標志著鄉村旅遊已區別於單純的農業和單純的旅遊業,成為一個新興的交叉性的產業。

觀光成為了這一時期鄉村旅遊產品的主要形式。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鄉村旅遊的內容也日趨豐富,不僅包括觀賞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及花、草、林、果、家畜、家禽等農村特有的產物,還新增了很多關於村莊傳統文化的展示和欣賞活動,例如鄉村聚落的欣賞、傳統老式建築的參觀以及鄉村特有服飾的展示等等。同時,購物、餐飲、游樂、住宿、參與地方節慶、體驗民俗成為主要的活動。這一時期,世界各地的鄉村因為各自的特點和發展情況不同,開始分化出各種不同特色和側重點的鄉村旅遊,以吸引和滿足不同的遊客群體。

一方面鄉村旅遊內容逐漸豐富,品質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鄉兩地的文化差異越發明顯,農村對城市人的吸引力越來越大。農村干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使得遊客開始不滿足於短期暫時性的遊玩,他們更願意把周末和假日安排在鄉村中度過,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的懷抱,完整地享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式生活。為了順應這一需求,在生態環境較好的村莊,農戶們利用自己閑置的房屋,將其改裝成具有鄉村氣息的旅店來接待過夜遊客。一時間,鄉村成為周末度假、老人休養的最佳選擇。同時,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旁觀式的欣賞遊玩,更要求積極加入到農村勞作的體驗生活中去。於是,鄉村旅遊增加了豐富多彩的操作性活動項目,不僅滿足了遊客的需求,而且也拓寬了鄉村旅遊的經營模式。在很多國家,遊客想要參與到農活中去,不但不會得到酬勞,反而要交納一大筆費用,這已經成為了旅遊價值的一種新取向。這一時期,很多的鄉村度假小屋以酒店旅館的經營方式運作,經營管理以家庭為單位,農村婦女成了管理者的中堅。

(3)成熟階段。無論是度假旅遊還是參與式的活動抑或是體驗鄉村傳統文化,都能讓遊客既獲取愉悅的心情,又能夠學到一些知識,所以鄉村旅遊在更大的范圍中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而在成熟階段,鄉村旅遊的經營者和管理者為了尋求區域整體的良性發展,開始注重農村整體環境的營造,重視非物質文化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更加強調通過鄉村旅遊的發展帶動當地社區居民生活改善,鄉村旅遊開始具有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的特點。

❷ 當前的中國鄉村旅遊發展有哪些趨勢

(1)規模壯大,結構優化
近年來,我國積極引導和培育了一批農、林、漁業的資源優勢和鄉村風土民俗吸引旅遊者,為遊客提供觀光、運動、休閑、娛樂、餐飲、住宿、購物等綜合服務的鄉村旅遊點。使旅遊業充分切入農業,實現了與"三農"的直接對接,有力地帶動了農村的發展。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點已發展成為全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接待人數近全國旅遊業接待人數的1/10。農村的產業結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田地里的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銷售,綠色蔬菜、水果成為市場的寵兒,甚至在田地里耕作、採摘,體驗磨米、磨面都變成了旅遊活動。這一切變化,極大地激發了農民轉變固有觀念,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鄉村旅遊。為"三農"問題的充分解決,探索出一條成功的途徑。
(2)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相結合
隨著人們出遊觀念的轉變,集休閑與求知於一體的旅遊度假方式已成為新的時尚。我國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需要,發動和扶植有條件的鄉村發展鄉村旅遊活動,利用鄉村特有的文化,獨特的生活方式吸引遊客,為遊客提供越來越豐富的旅遊產品。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各地鄉村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這些少數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內在,或以種植為主,或以游牧為生,或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或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這些為旅遊者深入領略中華風情,探索人類社會的進化歷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源泉。再以盛行於我國鄉村傳統的節日為例,漢族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藏族有浴佛節、雪頓節,苗族有"趕秋",彝族有火把節,壯族有歌墟,傣族有潑水節;伊斯蘭教有開端節、古爾邦節等,五彩紛呈,令人神往。傳統的雲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潑水節,貴陽苗族四月八,內蒙古蒙族的"那達慕",麗江的龍王廟會等都是深受中外遊客歡迎的鄉村民情風俗旅遊資源。另外,盛行於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鬥牛、盪鞦韆、趕歌、阿西跳月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我國的鄉村具有美麗的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往往分布在沒有工業污染的貧困的山村,而這些山村又是中國獨特、神秘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的保留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中蘊藏著久遠的歷史傳統與多樣性的原生文化。正是具有多樣性,不僅有民族特色,而且有地域特色,深深地吸引國內外遊客,使旅遊接待大大增加。
(3)設施逐步完善
我國鄉村旅遊區接待服務設施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均已具備旅遊交通指示牌、停車場、旅遊廁所、遊客中心、標志牌等硬體設施。交通道路問題也很大程度的得到解決。公路越來越平坦,極大的縮短旅遊者在路上所耽誤的時間。公路也連接到各鄉各村,大大提高鄉村的可進入性,也為自駕車旅遊提供了方便。如貴州已達到村村通公路,極大的促進了貴州鄉村旅遊的發展。各鄉村旅遊點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布局,整齊劃一。許多鄉村旅遊點建設起了鄉村度假別墅、農家飯庄、售貨點等旅遊服務設施,滿足了人們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個性化需求,延伸了旅遊產業鏈條,擴大了鄉村旅遊經濟內涵,增強了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後勁。與此同時,我國還不斷探索切合農村實際的鄉村旅遊管理模式,逐步積累了成功的管理經驗。
(4)鄉村旅遊後勁十足
鄉村旅遊後勁十足,已建成的鄉村旅遊區(點)正積極追加投資,擴大經營規模.新開發的鄉村旅遊項目也在競相開工,抓緊建設。全國興起了鄉村旅遊的熱潮。鄉村旅遊以"離土不離鄉"的形式為農民提供了新的就業門路。秦皇島市鄉村旅遊直接從業人員達15000人,促進了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緩解了農村人口轉移的巨大壓力。望峪山莊景區建成後,外出打工村民紛紛返鄉從事旅遊開發,村民的就業門路擴寬了,直接收入也得到了相應增長,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0元增長到了5500元,土地年租金由每畝100元,增長到了1000元。相對於外國,中國的農村還處於落後的狀態,這使得中國的鄉村還保持著原來的風貌。而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游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哺歸真的願望的"回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為我國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巨大的後天優勢。
(5)建設農村新面貌
鄉村旅遊在城鄉之間架起了文化傳播的橋梁。城市居民在鄉村旅遊活動中感受到了農村生活風貌,同時也傳播了城市文明,農民群眾在旅遊服務實踐中開闊了視野,學習了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生活方式,文明程度得到了顯著提高,村容村貌更加干凈整潔,環境條件逐步改善,人們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通過開展鄉村旅遊,對縮小城鄉差別,統籌城鄉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❸ 旅遊的發展史

推薦你看這本書《旅遊的發展史>編輯推薦本書對跨越人類四個社會形態、長達數千年的世界旅遊史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影響的旅遊活動、旅遊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證,從旅遊交通與設施、旅遊活動的類型,旅遊景點的建沒與開發,旅遊中介機構和旅遊組織、旅行家和旅遊文獻等多維的角度向人們展求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旅遊史畫卷。同時,作為國內第一部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著作,本書對「旅遊產生於何時」、「工業革命之前有沒有旅遊」、「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該書對推進世界旅遊史研究、構建世界旅遊史理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內容簡介本書對跨越人類四個社會形態、長達數千年的世界旅遊史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影響的旅遊活動、旅遊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證,從旅遊交通與設施、旅遊活動的類型,旅遊景點的建沒與開發,旅遊中介機構和旅遊組織、旅行家和旅遊文獻等多維的角度向人們展求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旅遊史畫卷。同時,作為國內第一部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著作,本書對「 旅遊產生於何時」、「工業革命之前有沒有旅遊」、「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 」、「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該書對推進世界旅遊史研究、構建世界旅遊史理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作者簡介彭順生,湖南寧遠人。現任職於文州大學中法旅遊學院,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義大利熱那亞大學訪學。自1990年研究生畢業以米,熱衷於歷史、旅遊,家庭教育研究,共出版著作6部,在《世界歷史》,《世界史研究年刊》、《北大史學》,《學術研究》,《思想戰線》、《旅遊學刊》等國家級和省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學術研究方向為世界旅遊史、旅遊文化、旅遊人類學。 目錄序
緒論
一、旅遊起源於何時
二、工業革命之前是否只有旅行沒有旅遊
三、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
四、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
五、編撰方式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旅遊的產生
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社會活動
二、商務旅行的產生
三、西方神話傳說與旅行
第二章 古埃及旅行與旅遊
一、古埃及旅行與旅遊興起的背景
二、古埃及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埃及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埃及旅遊景觀
第三章 古希臘旅行與旅遊
一、古希臘旅行與旅遊興起的背景
二、古希臘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希臘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希臘旅遊景觀
第四章 古羅馬旅行與旅遊
一、古羅馬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二、古羅馬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羅馬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羅馬旅遊景觀
第五章 歐洲中世紀旅行與旅遊
一、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二、西歐中世紀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西歐中世紀旅行旅遊活動
四、西歐中世紀的旅遊景觀
五、西歐中世紀著名旅行家與旅遊文獻
六、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的特點
七、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對西歐社會發展的影響
八、歐洲其他地區的旅行與旅遊
第六章 亞洲中世紀社會的旅行與旅遊
一、阿拉伯帝國崛起前的西亞諸國的旅行與旅遊
二、阿拉伯中世紀社會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三、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遊交通與旅遊設施
四、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行與旅遊活動
五、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行家與旅遊文獻
六、亞洲其他主要封建國家的旅行與旅遊
第七章 工業革命與世界近代旅遊的興起
一、17~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結束前的旅遊概況
二、工業革命及其對近代旅遊興起的影響
三、托馬斯·庫克與近代旅遊業的誕生
第八章 世界近代旅遊交通
一、近代道路系統的構建
二、蒸汽機與蒸汽機械交通工具
三、內燃機與汽油汽車、柴油汽車
四、汽車發明家時代
五、空中交通工具——飛機的發明
第九章 世界近代旅遊住宿業的興起與發展
一、近代大飯店的興起與發展
二、近代商業飯店的涌現
三、其他類型的近代飯店與旅館
四、近代新式飯店與古代客棧的差異
第十章 世界近代旅遊活動
一、近代商務旅遊
二、近代度假旅遊
三、近代保健旅遊
四、近代觀光旅遊
五、近代文化旅遊
六、近代旅遊活動的特點
第十一章 世界近代旅遊景觀
一、近代著名建築景觀
二、近代著名園林景觀
三、古代歷史遺址的開發
第十二章 世界近代旅遊中介機構與旅遊組織
一、世界近代旅遊中介機構的產生與發展
二、世界近代旅遊組織的出現
第十三章 世界近代旅行家與旅遊文學
一、驚險刺激的南極探險旅行
二、探險中亞的先驅——阿特金遜與《歐亞紀行》
三、岡察洛夫與《岡察洛夫環球游記》
四、羅伯特·拜倫與《穿行內陸亞洲》
五、其他旅遊文學作品
第十四章 現代旅遊勃興的背景
一、戰後世界經濟的增長
二、戰後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
三、戰後世界人口迅速增加與各國城市化
四、戰後科學技術的發展
五、戰後各國政府發展旅遊業的態度與措施
六、戰後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世界現代旅遊交通
一、陸上近、中距離旅遊工具——汽車
二、空中主要旅遊工具——飛機
三、陸上遠程旅遊的主力軍——火車
四、水上旅遊交通工具——輪船、渡船、豪華遊船
五、特種旅遊交通
第十六章 世界現代住宿業的蓬勃發展
一、豐富多樣的現代旅遊住宿設施
二、現代飯店集團的演進
三、現代飯店集團的經營與運作模式
四、世界現代住宿業的特點
第十七章 世界現代旅遊新產品的開發
一、20世紀50~60年代: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興起
二、20世紀70~80年代:旅遊新產品開發的蓬勃發展
三、20世紀90年代至今:後大眾旅遊產品方興未艾
第十八章 世界現代旅遊景觀
一、現代著名建築景觀
二、人造旅遊吸引物
三、世界遺產景觀
第十九章 世界現代旅遊組織的發展
一、現代旅遊中介機構
二、世界現代旅遊組織的多元化
附錄
一、古代遷徙、早期探險者和大旅行家紀事
二、旅行交通、設施、設備及供給紀事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❹ 度假型農家旅遊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

度假鄉村旅遊大致有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萌發時期」,出現了大量的自版主前往農村過周末和假權期的遊客,產生了在農庄過夜的需求,於是農民將自己閑置的房屋農舍改造成供遊客休息的旅館。

第二階段、第三階段是農戶將自己的農莊主動發展成度假型住宿場所,根據經營理念的不同,又分為「民宿」和「民泊」兩個階段。「民宿」的經營偏重於對市場需求的迎合,通過精心設計來吸引遊客前來度假,經營性比較強,由此農事活動和旅遊業之間往往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和沖突;「民泊」則相反,經營者更強調自身的獨立性,農戶對農事的重視也高於旅遊的發展,他們不願看到大量遊客的來到破壞了日常的農耕生活,希望遊客能夠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比如說,「民泊」的經營者會要求需要前來度假的遊客提前預約時間,按照農戶自己的日程表來行事,按照他們的生活習慣居住。

❺ 旅遊發展歷程的作文八百字數

推薦你看這本書《旅遊的發展史>編輯推薦本書對跨越人類四個社會形態、長達數千年的世界旅遊史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影響的旅遊活動、旅遊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證,從旅遊交通與設施、旅遊活動的類型,旅遊景點的建沒與開發,旅遊中介機構和旅遊組織、旅行家和旅遊文獻等多維的角度向人們展求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旅遊史畫卷。同時,作為國內第一部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著作,本書對「旅遊產生於何時」、「工業革命之前有沒有旅遊」、「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該書對推進世界旅遊史研究、構建世界旅遊史理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內容簡介本書對跨越人類四個社會形態、長達數千年的世界旅遊史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影響的旅遊活動、旅遊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證,從旅遊交通與設施、旅遊活動的類型,旅遊景點的建沒與開發,旅遊中介機構和旅遊組織、旅行家和旅遊文獻等多維的角度向人們展求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世界旅遊史畫卷。同時,作為國內第一部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著作,本書對「 旅遊產生於何時」、「工業革命之前有沒有旅遊」、「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 」、「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等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該書對推進世界旅遊史研究、構建世界旅遊史理論框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作者簡介彭順生,湖南寧遠人。現任職於文州大學中法旅遊學院,曾先後在北京大學旅遊研究與規劃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義大利熱那亞大學訪學。自1990年研究生畢業以米,熱衷於歷史、旅遊,家庭教育研究,共出版著作6部,在《世界歷史》,《世界史研究年刊》、《北大史學》,《學術研究》,《思想戰線》、《旅遊學刊》等國家級和省級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學術研究方向為世界旅遊史、旅遊文化、旅遊人類學。 目錄序
緒論
一、旅遊起源於何時
二、工業革命之前是否只有旅行沒有旅遊
三、世界旅遊史如何分期
四、世界旅遊史研究的范疇是什麼
五、編撰方式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旅遊的產生
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社會活動
二、商務旅行的產生
三、西方神話傳說與旅行
第二章 古埃及旅行與旅遊
一、古埃及旅行與旅遊興起的背景
二、古埃及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埃及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埃及旅遊景觀
第三章 古希臘旅行與旅遊
一、古希臘旅行與旅遊興起的背景
二、古希臘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希臘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希臘旅遊景觀
第四章 古羅馬旅行與旅遊
一、古羅馬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二、古羅馬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古羅馬旅行旅遊活動
四、古羅馬旅遊景觀
第五章 歐洲中世紀旅行與旅遊
一、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二、西歐中世紀旅遊交通和旅遊設施
三、西歐中世紀旅行旅遊活動
四、西歐中世紀的旅遊景觀
五、西歐中世紀著名旅行家與旅遊文獻
六、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的特點
七、西歐中世紀旅行與旅遊對西歐社會發展的影響
八、歐洲其他地區的旅行與旅遊
第六章 亞洲中世紀社會的旅行與旅遊
一、阿拉伯帝國崛起前的西亞諸國的旅行與旅遊
二、阿拉伯中世紀社會旅行與旅遊產生的背景
三、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遊交通與旅遊設施
四、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行與旅遊活動
五、阿拉伯中世紀社會的旅行家與旅遊文獻
六、亞洲其他主要封建國家的旅行與旅遊
第七章 工業革命與世界近代旅遊的興起
一、17~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結束前的旅遊概況
二、工業革命及其對近代旅遊興起的影響
三、托馬斯·庫克與近代旅遊業的誕生
第八章 世界近代旅遊交通
一、近代道路系統的構建
二、蒸汽機與蒸汽機械交通工具
三、內燃機與汽油汽車、柴油汽車
四、汽車發明家時代
五、空中交通工具——飛機的發明
第九章 世界近代旅遊住宿業的興起與發展
一、近代大飯店的興起與發展
二、近代商業飯店的涌現
三、其他類型的近代飯店與旅館
四、近代新式飯店與古代客棧的差異
第十章 世界近代旅遊活動
一、近代商務旅遊
二、近代度假旅遊
三、近代保健旅遊
四、近代觀光旅遊
五、近代文化旅遊
六、近代旅遊活動的特點
第十一章 世界近代旅遊景觀
一、近代著名建築景觀
二、近代著名園林景觀
三、古代歷史遺址的開發
第十二章 世界近代旅遊中介機構與旅遊組織
一、世界近代旅遊中介機構的產生與發展
二、世界近代旅遊組織的出現
第十三章 世界近代旅行家與旅遊文學
一、驚險刺激的南極探險旅行
二、探險中亞的先驅——阿特金遜與《歐亞紀行》
三、岡察洛夫與《岡察洛夫環球游記》
四、羅伯特·拜倫與《穿行內陸亞洲》
五、其他旅遊文學作品
第十四章 現代旅遊勃興的背景
一、戰後世界經濟的增長
二、戰後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
三、戰後世界人口迅速增加與各國城市化
四、戰後科學技術的發展
五、戰後各國政府發展旅遊業的態度與措施
六、戰後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世界現代旅遊交通
一、陸上近、中距離旅遊工具——汽車
二、空中主要旅遊工具——飛機
三、陸上遠程旅遊的主力軍——火車
四、水上旅遊交通工具——輪船、渡船、豪華遊船
五、特種旅遊交通
第十六章 世界現代住宿業的蓬勃發展
一、豐富多樣的現代旅遊住宿設施
二、現代飯店集團的演進
三、現代飯店集團的經營與運作模式
四、世界現代住宿業的特點
第十七章 世界現代旅遊新產品的開發
一、20世紀50~60年代: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興起
二、20世紀70~80年代:旅遊新產品開發的蓬勃發展
三、20世紀90年代至今:後大眾旅遊產品方興未艾
第十八章 世界現代旅遊景觀
一、現代著名建築景觀
二、人造旅遊吸引物
三、世界遺產景觀
第十九章 世界現代旅遊組織的發展
一、現代旅遊中介機構
二、世界現代旅遊組織的多元化

❻ 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歷程

近年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游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樸歸真的願望的「回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國旅遊事業建設若沒有如此豐富的田園風光極濃的資源,簡直難以想像能吸引國內外如此眾多的遊客。因此,筆者認為,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的意義

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不斷發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國旅遊資源。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跡,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蘇州是我國主要的旅遊城市,以「東方的威尼斯」而著稱世界,蘇州周圍的江南水鄉,河網縱橫,稻浪千重,新型樓式農居排排矗立,古代民居古跡散布鄉間,鄉情濃郁的吳歌依語,鄉韻十足的吳女綉袋等,使蘇州古城顯得更加迷人。失去這鄉村景觀的烘托,蘇州城將大失光彩。可以講,在蘇州的旅遊業中,鄉村是構成整個吳文化的宏大的地理背景,是發展旅遊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使蘇州旅遊更具有魅力。

2.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布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目前,我國許多旅遊城市已出現「人滿為患」的局面,北京、西安、杭州、蘇州等旅遊熱點情況更為突出,蘇州旅遊高峰時,每日遊客已逾25萬多人次,一些名園如拙政園、留園、西園等遊人摩肩接踵,身置其間猶如進入擁擠的商場。西安的兵馬俑館、北京故宮、頤和園、杭州靈隱寺、西湖等處情況亦然。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為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如浙江富陽的「農家樂」,新安江的「漁家樂」等鄉村休閑旅遊項目,以及北京市郊利用廣闊的塞上草原發展草原旅遊,使遊客通過旅遊領略到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的莽原意境,富有強烈的吸引力,值得借鑒。

3. 為振興農村經濟開辟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是創匯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由於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形勢要求,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 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 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為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湧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煉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層次的,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國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國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山鄉雲纏霧繞,梯田重迭,山青水秀林美;水鄉平疇沃野、水網交錯,棉海稻浪菜花飄香;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內蒙古草原的牧鄉,地勢坦盪,羊群如雲;大小興安嶺的林鄉,莽莽林海、茫茫雪原,氣魄宏大……另外,我國南北氣候差異顯著,在鄉村自然景觀表現上亦更加豐富,如廣東、四川盆地的蔗鄉,山東半島及遼東半島的果鄉,長江中、下游的竹鄉,江、浙、皖、閩的茶鄉,華北平原的棉鄉,新疆吐魯番的瓜果之鄉等無不以其鄉村風光的獨特魅力吸引著中外遊人。

2. 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我國民族眾多;各地自然條件差異懸殊,各地鄉村的生產活動、生活方式,民情風俗、宗教信仰、經濟狀況各不相同。就民族而言,我國有56個民族,如雲南的傣鄉、貴州的苗鄉、廣西的壯鄉、湖南的瑤鄉、海南的黎鄉、新疆的維鄉、浙江的畲鄉、西藏的藏鄉等都具有引人入勝的民俗風情景觀。這些少數民族,或能歌、或善舞、或熱情奔放、或含蓄內在,或以種植為主,或以游牧為生,或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或以獨特的生活習慣世代繁衍生存。這些為旅遊者深入領略中華風情,探索人類社會的進化歷程,提供了極其豐富的源泉。再以盛行於我國鄉村傳統的節日為例,漢族有春節、元霄節、清明節、端陽節、中秋節、重陽節,藏族有浴佛節、雪頓節,苗族有「趕秋」,彝族有火把節,壯族有歌墟,傣族有潑水節;伊斯蘭教有開端節、古爾邦節等,五彩紛呈,令人神往。傳統的雲南大理白族三月街,景洪族潑水節,貴陽苗族四月八,內蒙古蒙族的「那達慕」,麗江的龍王廟會等都是深受中外遊客歡迎的鄉村民情風俗旅遊資源。另外,盛行於我國農村的游春踏青、龍舟競渡、摔跤、賽馬、射箭、鬥牛、盪鞦韆、趕歌、阿西跳月等各種民俗活動都具有較高的旅遊開發價值。

3. 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朴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如盛行於我國鄉村的舞龍燈、舞獅子,陝北農村的大秧歌,東北的二人轉,西南的蘆笙盛會,廣西的「唱哈」會,里下河水鄉的「盪湖船」等膾炙人口。我國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天津鄉間的楊柳青年畫、濰坊年畫,貴州的臘染,南通的扎染,常熟的花邊,以及各種刺綉、草編、竹編、木雕、石雕、泥人、面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我國鄉村自古以來流傳有各種史詩、神話、傳說、故事、笑話、軼聞,引人入勝,耐人回味。流傳於雲南民間的阿詩瑪、壯鄉的劉三姐、內蒙古草原上的江格爾、蘇南水鄉的沈七哥,都能使遊客聽之動情,如醉如痴。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四川的麻婆豆腐以辣聞名,湖南的臭豆腐以臭著稱,內蒙古草原上的涮羊肉味美肉嫩,新疆的羊肉串香氣撲鼻,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 風格迥異的鄉村民居建築。鄉村民居建築,不但能給遊人以奇趣,而且還可為遊客提借憩息的場所。不同風格的民居,給遊客以不同的精神感受。由於受地形、氣候、建築材料、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鄉村民居可謂千姿百態,風格迥異。青藏高原上的碉房,內蒙古草原上的氈包,喀什鄉村的「阿以旺」,雲南農村的「干闌」,苗鄉的「吊腳樓」,納西族的「井干」,黃土高原的窯洞,東北林區的板屋等可以其獨特的建築形式使遊客耳目一新。另外,我國鄉村中還有眾多古代民居與建築,如安徽黔縣西遞村有清代民居120多幢,深宅大院,棟宇鱗次,布局精巧,磚石木雕琳琅滿目,堪稱鄉村古代民居之寶庫,具有很大的旅遊開發價值。我國農村還有許多古代工程、古老莊院、橋梁古道、古代河道等,如縱貫蘇北江淮之間的古邗溝為吳王夫差所開,沿河阡陌縱橫、風車搖轉、相映成趣;四川秦漢時所辟的蜀道,穿行於川北山鄉崇嶺,廣植松柏,稱「翠雲廊」,壯觀而幽美;廣西侗鄉有一風雨橋,橋上建亭,形態奇特,也是鄉民貿易聚會之所,富有民族特色,為侗鄉一勝景。這些民居與鄉村建築等體現了當地的文化藝術特點,鄉韻無窮,令人叫絕。

5. 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並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水車灌溉、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織布、手推小車、石臼舂米、漁鷹捕魚、摘新茶、采菱藕、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群、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三、發展鄉村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鄉村旅遊資源是相當豐富的,問題是怎樣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目前存在的問題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人們在思想觀念上還沒有把它作為一門新興產業而加以重視起來。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盡管鄉村旅遊業伴隨著整個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加強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 鄉村旅遊資源雖有良好基礎,但在一個縣的范圍內,還缺乏一個整體的規劃。如縣內鄉村旅遊資源,應如何發展?投資估算和經濟效益預測如何?資金如何籌集?

3. 鄉村旅遊資源與當地鄉村經濟建設的關系、以及與市、縣旅遊部門的協調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需同時發展旅遊交通,旅遊賓館、旅遊餐廳、旅遊通訊以及解決水、電供應等。又如鄉村旅遊業開發起來後,如何與當地市、縣旅遊部門合作,旅遊網路,做到城鄉結合,點線結合,組成最佳的旅遊線路,以吸引廣大遊客。

4. 鄉村旅遊業政策尚未配套。如保護政策、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稅收政策、鼓勵外商投資開發政策等。

5. 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6. 缺乏商品意識。目前國內外發展旅遊業,其重大意義已遠遠超過了旅遊業本身,而是「旅遊搭台,經貿唱戲」。而我國大多數鄉村旅遊景點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尤其是對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

四、開發我國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度假村,參與國際旅遊競爭。從近期組織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是各地旅遊決策者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循序漸進,辦出特色。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並具特色的地方,當地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 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目前,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基地。

3. 因陋就簡,合理開發鄉村旅遊資源。發展鄉村旅遊,資金來源是個關鍵。因此,廣開財源、廣集財路十分重要。但是,發展鄉村旅遊決不能東施效顰,與城市攀比,好大喜洋,以金錢鋪路。筆者認為,「土」才是鄉村旅遊魅力所在。應該因陋就簡,就土避洋,合理開發鄉村旅遊資源。以旅遊旅館為例,可利用鄉村民居形式,以現代生活設備為內飾,與自然融為一體,黃土高原上的窯洞客店,平原水鄉的草屋茅舍,山中古寨,林間幽禪、草原穹幕等都可利用作為旅館。在湖盪水網地區,亦可憩息於船樓舟棚之中,水上住,水上吃,水上玩,戴斗笠、披蓑衣、摘新蓮、采鮮藕等,耗資不多,受益可觀。在鄉村旅遊點的開發建設中、亦應以土為本,避免與城市旅遊點雷同,如草堂竹亭,竹柵欄、草徑石道、獨木小橋等都可體現鄉村風貌。

4.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如無錫市根據江南水鄉風光和農家生活風情的特色,精心設計了鄉村民俗旅遊,讓旅遊者深入農村鄉間,觀賞水鄉畫境,體驗民情風俗,參觀村莊田園、耕作收割、養雞放鴨,節日歡慶等一切勞動生活,並讓遊客食宿農家、穿街走巷、市場,與農家座談,親自操作古老傳統的農具,與農民到田間一起勞動等鄉村生活,這一旅遊活動倍受日本和美國等國外遊客的歡迎。

5. 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說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說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持衛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庄園式的旅舍,如「四合院」、「林間草房」等;從行來說,鄉村旅遊的交通工具應有別於飛機、火車等大型交通工具。它應該適應當地自然的環境具備的靈活輕便的特色,它的設主應與當地歷史文化背景結合起來,使之為旅遊活動增添色彩。

6. 加強旅遊產品的開發,重視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旅遊產品的開發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旅遊產品大多是一些無污染的輕工產品和手工藝品以及土特產品。因此大力發展旅遊產品能把發展鄉鎮企業與發展旅遊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但由於廣大鄉村農民對旅遊資源的價值認識不高,保護環境意識較低,使我國許多地區鄉村旅遊資源破壞嚴重。提高認識,廣泛宣傳,加強鄉村旅遊資源保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多年來,古建築、古跡失修,森林的砍伐、圍湖造田、獵殺動物等人為破壞,嚴重破壞了鄉村旅遊資源,甚至使許多景觀瀕於絕境。由於現代耕作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古老的農具、耕作方式已成為鳳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保護,將會使鄉村旅遊資源逐漸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遊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起來的

❼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興起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過程

(1)第一階段:萌芽階段。這一階段農業生產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從傳統農業開始向現代農業轉變,一部分農民利用自己的庭院和責任田從事旅遊接待活動。若追溯我國農業旅遊活動產生的歷史,應該說它自古有之。古代文人墨客的郊遊和田園休閑活動等,在很早就已產生,後來出現的城市居民到城郊遠足度假旅遊雖然十分活躍,但這種傳統的郊遊是以個人或家庭為單位的自助式的休閑和觀光活動,他們外出旅遊多是自發和自助式的,自己選擇旅遊地點,自己選擇或准備交通工具,自己解決旅遊過程中的食宿問題,即一切活動都自己解決。另一方面,他們的旅遊對象也都未經過專門的旅遊開發,處於一種「純自然」狀態。因而,他們的旅遊活動一般也都沒有明確的主題,僅是城市居民的一種休閑方式,不是現代的農業生態旅遊。

(2)第二階段: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發展的指導思想為「先發展後規范」。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步伐大大加快,從事旅遊接待的農戶迅速增加,規模不斷擴大。

真正意義上的農家生態旅遊最早以農家樂的形式興起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友愛鎮農科村。20世紀70年代末,以宗竹林為代表的少數農科村青年農民,在自家的自留地上開始種植花草苗木。隨著經濟效益的顯現,周圍的人們從驚訝到眼紅,再到跟從,農科村人擺脫了思想的束縛,逐漸使農科村成為川西平原上遠近聞名的花草苗木種植和銷售基地。隨著改革開放深入人心和思想不斷解放,到農科村購買花草苗木的人越來越多,好客的農科村人總是熱情地免費招待遠遠近近的客人。由於接待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農科村地道的農家菜和因種植苗木而形成的自然生態風光,逐漸吸引了一些遊客,於是,1986年,中國首批農家樂在農科村出現了。農家樂這一新鮮事物的出現引起了社會的關注,1987年4月,成都日報上第一次出現了「農家樂」這一名詞。一時間,農科村地道的鄉村菜品和原生態的農業觀光傳遍了巴蜀大地。1992年5月,曾擔任四川省省委副書記、省政協主席的馮元蔚在考察了農科村之後,為徐家大院題寫了「農家樂」,於是,這一新興事物有了一個正式的名稱。此時,整個農科村已有近40家農家樂,主要形式是利用本鄉生態優勢,組織部分農戶利用自家小院接待遊客。遊客在農戶家花十元人民幣吃玩一天,或者十五元吃住一天一宿,深受歡迎。農業旅遊逐步成為大型休閑農家樂和觀光農業基地,並被中央領導肯定。

(3)第三階段:「品牌化、規范化」階段。經國家旅遊局驗收合格,授予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稱號,標志著農家生態旅遊進入樹立形象和打造品牌的新階段。

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各地、市、城郊及鄉鎮結合自己的農業特點、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相繼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面積的高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這些園區內,主要栽植果樹優良品種、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綠化設計和道路規劃方面遵照了園林的規劃原則與要求,有的還設立了一些園林藝術小品和其他娛樂服務設施。整個園子除生產農副產品之外,還可供人們參觀游覽,這就是農業觀光園的雛形。而這些項目的開展,大多是設在農業資源基礎好、特色明顯、交通便利的城郊結合部。如浙江金華石門農場的花木公園、自摘自炒茶園,建陽縣黃坨鄉蛇園、東山縣「海上新村」、「鮑魚觀嘗村」,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傣族的民舍,廣西柳州水鄉農家生態旅遊區,安徽黃山休寧縣鳳凰山森林公園,山東棗庄石榴園,吉林凈月壇人工林場,四川三台新魯橄欖林公園,海南亞珠庄園,上海浦東「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四川成都市郊區的「小農庄度假村」,富陽縣的農業公園,福建漳州的花卉、水果大觀園,廈門華夏神農大觀園,河南周口市「傻瓜農業園」、睢陽縣的綠雕公園等。這些農業觀光基地大多項目獨特,條件優越,既可觀光游覽,又可度假,還有許多農業節活動相輔,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家生態旅遊基地。

❽ 生態旅遊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起步萌芽階段:世紀70年代:生態旅遊只是未加檢驗的概念
60年代末70年代初,隨著環境運動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旅遊環境和社會的各種影響,開始探討如何正確利用自然,如何實現旅遊、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70年代肯亞所作的研究(Thresher, 1981)證明了野生動物旅遊的經濟收益遠遠超出狩獵,很顯然,當時人們對於生態旅遊的認識還僅僅局限於對自然環境的友好利用。

2)初步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生態旅遊作為一種經營創新
80年代,有遠見的旅遊經營者們看到旅遊大眾對那些老生常談的旅遊地日感淡漠,相反,對於新的旅遊目的地,他們則興趣盎然。於是,一些旅遊企業家從當地人那裡租賃或者購買土地,建立了生態旅舍(ecolodge),提供導游服務。
在發達國家,戶外活動成為周末外出和每年兩周帶薪假期的首選,企業家們逐漸意識到生態旅遊的潛在利潤,生態旅舍和生態旅遊經營商紛紛推出旅遊線路,前往偏遠的地方旅遊度假。
欠發達國家也開始意識到,生態旅遊一方面可以賺取外匯,另一方面比伐木和農業等其他資源利用方式對資源本身的破壞性小,生態旅遊能夠將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將滿足旅遊者需求與改善當地社會福利相結合。

3) 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後:生態旅遊是保護和發展的工具
隨著生態旅遊在一些國家落地生根,當地社會也開始認識到這給他們的長期生存帶來了機會,發現生態旅遊在沒有帶來負面影響的前提下給他們帶來了財富。隨著越來越多的組織、政府部門、研究人員、企業、當地居民、非政府組織等介入生態旅遊的實踐與探索,生態旅遊的概念不斷清晰、完善,各種原則和框架也不斷建立,在對諸多成功或者失敗的案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人們對生態旅遊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2002年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態旅遊年」,世界各地為此召開了各種研討、培訓活動,在正確認識生態旅遊,探尋生態旅遊的合理發展模式方面做出了更加深入的探索。

❾ 雲南省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在20多年的旅遊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全省旅遊業的快速增長與發展,雲南省積極探索和實踐發展鄉村旅遊的路子,大體上走過了三個發展階段:

(1)自發發展鄉村旅遊階段。20世紀80年代,隨著雲南旅遊的起步發展,雲南鄉村旅遊也開始起步,首先在旅遊發達的地區產生,如昆明石林旅遊風景區旁邊的五棵樹村,大理蝴蝶泉邊的周城,西雙版納的曼景蘭村,德宏瑞麗的大等喊村等,農民依託旅遊景區的建設和發展,自發地開展領略民族風情、體驗農家生活、品嘗民族風味、提供鄉村民居旅館、銷售民族工藝品等各種各樣的鄉村旅遊活動,既豐富了這些旅遊景區的旅遊活動內容,又促進了旅遊景區周邊農民的脫貧致富。

(2)倡導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90年代後,雲南旅遊進入培育支柱產業的發展階段,在政府的倡導和指導之下,雲南鄉村旅遊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1992年,省政府在西雙版納召開旅遊發展會,提出積極發展邊境旅遊、民族文化旅遊和鄉村旅遊;1994年,省政府又在滇西北召開現場辦公會,提出依託自然景觀、民族文化、村寨特色,加快發展以體驗自然風光、領略民族風情、感受鄉村民俗為內容的觀光旅遊;1995年,省委、省政府做出培育旅遊支柱產業決策之後,又於1997年召開全省五大旅遊區規劃會議,並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旅遊產品,提出要積極開發和發展。在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之下,全省鄉村旅遊迅速發展,到90年代末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一定規模的鄉村旅遊點,如昆明西山團結鄉的「農家樂」、香格里拉縣的「藏民家訪」等,促進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3)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階段。進入21世紀,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質量的改善,旅遊不僅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旅遊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拓展,為鄉村旅遊的大發展帶來了廣闊的空間。為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省政府於2000年召開了全省鄉村(民居)旅遊發展會,在認真總結前一階段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發揮少數民族地區的旅遊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民居)旅遊,帶動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經過多年的培育建設,全省鄉村旅遊已經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保持了較快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在「假日旅遊」的推動下,更是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以鄉村旅遊的重要組成形式「農家樂」為例,2008年,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紅河、臨滄、大理、麗江、迪慶等16州市7100多家農戶開展了「農家樂」,絕大部分農戶年收入超過萬元,部分農戶高達5萬~10萬元。農家樂已成為雲南省新興的旅遊產品,得到了國內外遊客特別是本省城市居民的喜愛。作為適應市場需要而產生的新興旅遊產品,鄉村旅遊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業已成為雲南省旅遊的又一支點和亮點。

❿ 鄉村旅遊在中國的發展史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表明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09-2013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遞增。僅2011年,鄉村旅遊行業就帶來了86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鄉村旅遊前景看好!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