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廣西上林旅遊的發展概況

廣西上林旅遊的發展概況

發布時間: 2021-03-06 15:19:28

① 上林有什麼旅遊景點好玩

大明山 大明山山體長68公里,寬23公里,橫跨武鳴、上林、馬山、賓陽四縣,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還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多樣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
三里洋渡風景區 三里洋渡風景區位於上林縣三里鎮洋渡村內。清水河兩岸,有唐碑《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和《智城碑》等多處文物古跡。
大龍湖風景區 大龍湖風景區分為水庫區和岩洞區。水庫是攔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又稱大龍湖。湖長13公里,四周石山環抱,曲折回環。
智城城址 智城城址是唐代澄州的州址,距今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依託陡峭的山體為城垣,利用山間谷地的不同走向分為內和外城,城外挖建池塘河水相通,結構獨特,加上城外池塘在內面積將近250畝,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蓮音寺 蓮音寺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歷經百年,因法性的殊勝緣起於2008年起恢復重建,定名為蓮音寺。寺院坐落在上林縣金蓮湖生態園風景區內,地處大明山東麓,共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地藏殿、藏經閣等諸多建築。

② 廣西上林縣有什麼好玩的

上林縣,有著“南寧後花園”之稱,氣候宜人,山清水秀,環境優美!上林縣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國家生態示範區”、“中國長壽之鄉”、“廣西首批特色旅遊名縣”,是廣西重點的、著名的旅遊名縣。

上林縣,還是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的發祥地,以及是珠江流域龍母文化的源頭,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上林縣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共有8個主類、31個亞類、39個基本類型、143個主要景點。其中上林縣好玩的旅遊景點有:

一. 大明山:

大明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跨武鳴、上林、馬山、賓陽四縣,以多樣性山地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瀕危特有動植物資源為主要保護對象。

八.另外,上林縣還有下水源、東紅濕地、白圩茅塘、雲里湖、不孤村南丹衛城址、通觀橋、石南海遺址、舜婆山遺址、九龍窯遺址等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旅遊景區。

③ 南寧上林縣的所有歷史

請參看ke..com/view/132787.htm 裡面很詳細的介紹了南寧上林縣的所有歷史

④ 廣西上林縣什麼季節旅遊最好

春季
(1)大明山旅遊區

大明山已被列為廣西三大旅遊名山之一,其大部分旅遊景點在上林境內。山上有獨特的風景地貌,幽景、奧景、險景、水景和意景兼而有之。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是天然動植物王國,具有旅遊價值的植被主要是原始林型的溝谷喬木和山頂苔蘚矮林。山上有壯麗磅薄的山巔雲海,最具特色的是大明山「大仙境」(氣象學上稱峨眉佛光或黃山寶光)。大明山多處流水潺潺,溪流縱橫,飛瀑破壁直瀉,清泉裂地噴涌,「山中一夜雨,到處是飛泉」。海拔1200米處,年平均氣溫18℃,山頂甚至只有14℃,谷底的天然泳池水質清洌冰涼,為理想的避暑勝地。

上林縣旅遊景區簡介

上林縣地處低緯,北回歸線橫貫縣境中部,屬南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年平均氣溫20.9℃。上林縣旅遊資源豐富,山、水、林、瀑、洞、古、文景齊全。明代著名的旅遊家徐霞客曾到上林三里一帶旅遊53天,對上林的奇山秀水給予很高的評價。該縣境內有名的自然景觀有:大明山、大龍洞、洋渡、獅子洞、龍湖、龍泉飛瀑、甘欄峽谷、白崖堡、佛子嶺等。著名的人文景觀有:匯水河畔摩岩石刻群、六合堅固大宅頌碑、智城碑、不孤村等。目前已推出大明山旅遊區、大龍洞風景區、洋渡風景區、不孤村人文景觀等。縣內有四大旅遊區,即大明山旅遊區、三里洋渡風景區、大龍湖風景區和不孤村人文景觀。

(1)大明山旅遊區

大明山已被列為廣西三大旅遊名山之一,其大部分旅遊景點在上林境內。山上有獨特的風景地貌,幽景、奧景、險景、水景和意景兼而有之。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是天然動植物王國,具有旅遊價值的植被主要是原始林型的溝谷喬木和山頂苔蘚矮林。山上有壯麗磅薄的山巔雲海,最具特色的是大明山「大仙境」(氣象學上稱峨眉佛光或黃山寶光)。大明山多處流水潺潺,溪流縱橫,飛瀑破壁直瀉,清泉裂地噴涌,「山中一夜雨,到處是飛泉」。海拔1200米處,年平均氣溫18℃,山頂甚至只有14℃,谷底的天然泳池水質清洌冰涼,為理想的避暑勝地。

(2)大龍湖風景區

大龍湖風景區分為水庫區和岩洞區。水庫是攔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又稱大龍湖。湖長13公里,湖區碧水連天,波光粼粼,四周石山環抱,奇峰並立,曲折回環。岩洞或寬、或險、或奇、或怪,可謂鬼斧神工。鍾乳石景多姿多彩、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大龍湖景區以其秀美景色,被遊人稱之為「水上桂林」。目前,已開通上林――大龍湖旅遊專線。

(3)三里―洋渡風景區

洋渡風景區素有「小桂林」之稱。山青水秀,奇峰競姿,岩洞各異,鍾乳石千姿百態。清水河岸有全國著名的唐碑《六合堅固大宅頌碑》和《智城碑》等多處文物古跡。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留足觀賞達54天並寫下一萬多字的游記。

近年來,澄泰鄉洋渡村陽山莊群眾成立陽山莊徐霞客旅行合作社,配套漂游竹筏20多條,開辟洋渡河漂游,在洋渡村下金庄建成了「上林燒烤第一攤」,吸引了南寧、賓陽、來賓、忻城等周邊游客慕名前來。
(4)不孤村人文景觀

不孤村位於上林縣白圩鎮,長久以來以重教崇學聞名國內外。村中「不孤書院」遺址可追溯至明朝。如今小村莊僅有人口390多人,建國以來已有180多人考進大中專院校讀書,被譽為「嶺南狀元村」。該村自1988年以來連續十年被評為自治區級雙文明村,1998年被中宣部列為「全國創建小康文明示範村」。多年來,不孤村以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了無數遊人以及日本、泰國等十多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前來考察、參觀。該村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人們休閑旅遊的好去處。

⑤ 南寧市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現狀

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SWOT分析
【摘 要】 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本文採用SWOT分析法(優勢—劣勢―機遇-挑戰分析法)分析了南寧發展民俗文化旅遊的優劣勢、機會以及威脅,從而認識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現狀,明白發展民俗文化旅遊對拓展南寧旅遊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南寧;民俗文化;旅遊開發;SWOT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對中國傳統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認識與重視,旅遊業迎來一個新的增長點——民俗文化旅遊。所謂民俗是指一個民族地區的人們,在文藝、語言、信仰、服飾、飲食、居住、娛樂、節慶、婚戀、生喪、交通以及生產等方面,民間所特有,並廣泛流行的愛好、風尚、傳統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遊則是指人們以觀賞、了解、領略、參與風土人情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動。民俗作為無形文化資源,在現代旅遊中的價值正日益展現出來,民俗文化旅遊目前已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之一。

2003年,廣西制定了邁向旅遊先進省區的發展規劃,橫縣、上林、馬山、隆安、賓陽五縣劃歸南寧,南寧市也提出了「把南寧市建設成富有壯民族特色、南國園林化、面向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旅遊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民俗文化作為地區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遊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開發地區民俗文化旅遊,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會推動旅遊產業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加強對南寧民俗旅遊資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遊的產品化,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1 旅遊開發優勢(S)

1.1 南寧的區位優勢

南寧市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首府,處於中國華南、西南和東南亞經濟圈的結合部,是環北部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地緣優勢。南寧具有「兩近兩沿」的特點。「兩近」:一是近海,距欽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遠的也就204公里;二是近邊,距中越邊境的東興市、憑祥市不超過230公里。「兩沿」:一是沿線,湘桂、黔桂、黎湛和南昆鐵路在南寧交匯,是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是珠江的幹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後,1000噸級內河船舶可以從南寧直達港澳。據此,南寧成為廣西旅遊網路體系的重要核心節點,是廣西南部旅遊的中心,也是中國連接東盟的重要的陸路接合部,客觀上具有南聯北引、東西輻射的旅遊集散地功能。

1.2 資源優勢

南寧具有豐富的、獨具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例如,頂螄山貝丘遺址,1997年發掘出一千多件史前人類使用過的生活用具和生產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當時人類遺棄的水類動物、牛、鹿、象等動物的骨骸,並且在頂螄山發現了標志人類文明的石錛和桿欄式建築,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被評為全國文化內涵豐富的史前人類生活貝丘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五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上林大明山地區有著豐富的龍母文化資源,流傳著別具特色的壯族文化習俗;賓陽的炮龍節、馬山的壯族三聲部民歌、武鳴的壯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寧極富特色的民俗旅遊資源;而且借壯族「三月三」歌圩為原型的南寧民歌藝術節以打造新民歌、弘揚民族文化、擴大中外文化交流的辦節宗旨,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成為南寧市的一個城市品牌。揚美古鎮始建於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是南寧市明清古建築保留得最為完整的地方,現有二百多處;黃氏家族民居是南寧市清朝建築物中保護提最完好的一處古建築群,從中清朝建築的特點可見一斑,具有較高的人文景觀價值。

1.3 市場優勢

隨著南寧的對外交通條件的改善,境內旅遊熱潮的興起,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影響不斷擴大,選擇來南寧旅遊,體驗異質文化的遊客與日俱增。南寧作為廣西旅遊及東南亞跨國旅遊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顯現,以商務、會展、購物為目標的客源市場不斷擴大。2006年,南寧市全年接待入境遊客超10萬人次,接待國內遊客超180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在廣西率先突破百億。從南寧穩步增長的遊客數量可以看出,發展南寧的民俗旅遊是有廣闊的市場和客源基礎的。

2 旅遊開發劣勢 (W)

2.1 缺乏旅遊精品

南寧的旅遊資源中並沒有聞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遺產,雖然旅遊產品很多,但缺乏高品位的旅遊精品,從市區到周邊地區都缺乏穩定的旅遊熱線,只有市區的青秀山和動物園、郊區的伊嶺岩、周邊地區的德天瀑布擁有較穩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點遠遠達不到其旅遊閾值。以體驗民風民俗的旅遊景點來說,景區、景點級別相對偏低,規模較小,景點的文化內涵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旅遊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因此沒有突出的資源優勢和鮮明的個性特色。長期以來,南寧旅遊建設投入不足,對景區景點建設投入偏低,配套設施建設滯後,缺乏精品景區,已嚴重影響到南寧旅遊的增長後勁,近兩年來南寧入境旅遊市場增速緩慢是這一影響的表現。

2.2 整體開發層次低

目前南寧市旅遊資源缺乏深層次的開發,尤其是旅遊資源的利用流於表面化和隨大流,缺乏獨特的文化底蘊。旅遊業是以特色取勝的產業。根據旅遊資源的普查,南寧市擁有眾多文化獨特的旅遊資源,如壯民族風情、頂螄山貝丘遺址、大明山、揚美古鎮等。但這些體現南寧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而且潛力巨大的旅遊資源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的開發。南寧的民俗旅遊景點的開發,多處於自然狀態,局限於原有的物質載體范圍,並且由於產品單一,旅遊空間容量小,旅遊活動少,遊客停留時間短暫。很多旅遊產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參與性的活動不多見。而缺乏可參與性無疑使民俗文化旅遊產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頂螄山貝丘遺址,南寧市惟一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內涵、意義和科學價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長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館相媲美。建立起以頂螄山貝丘遺址為軸心的文化旅遊點,對提升南寧市歷史文化品位,建設文化南寧,促進南寧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至今遺址保護總體規劃仍未出台,影響了這一旅遊景點的深入開發。

又如中山路位於南寧新城區外灘附近,是一條保留最完整、規模最大、最熱鬧的老街,這里有許多清末、民國時期的古建築。每一個到南寧來的人要品嘗南寧美食,首選就是中山路。命名已有81年的中山路是歷史沿襲下來的美食夜市街,不僅南寧人都懂,在全區甚至全國也小有名氣。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紅火,但騎樓老化、電線線路復雜、食品衛生狀況堪憂等問題卻困擾著它。

2.3 部分旅遊資源可開發性不高

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開發不僅要體現壯鄉的民族特色,還應在開發中關注南寧城市的歷史文化發展過程,凸顯城市的文化底蘊。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南寧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團南寧地委舊址(原為清朝右江鎮總兵馬盛治的祠堂「回春閣」)、中共廣西省第二次代表大會舊址、雷沛鴻故居、梁烈亞故居、孔廟、邕江防洪古堤、新會書院、粵東會館、安徽會館等等。它們是南寧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也是南寧市城市亮點的一個潛在優勢。但作為旅遊資源它們分散在南寧的各大街小巷,規模也小,從民俗資源旅遊開發可行性來說,其可觀性、可娛性和可參與性等條件並不是很充分。它們的零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間相對比較孤立,難以開發成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品位旅遊線路產品,旅遊資源和產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夠強。

3 旅遊開發機遇(O)

3.1 大旅遊社會氣候的形成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使得它已滲透到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貿餐飲業、市政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進入了大眾化消費的新階段。旅遊已經從社會時尚發展成為社會生活,旅遊支出在社會公眾消費支出所佔的比例也不斷提高,旅遊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國際民俗文化旅遊的快速發展和國內少數民族文化旅遊不斷升溫,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假日不斷增多,人們出遊去體驗異質文化、放鬆身心的願望和要求越來越強烈。這些都將為南寧民俗旅遊的進一步開發提供機遇。

3.2 政策的重視

近年來,南寧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旅遊業發展的力度。為保證「十一五」期間南寧市旅遊業的加快發展,南寧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了《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決定》、《南寧市加快旅遊業發展實施方案》、《關於加快南寧市旅遊業發展的若干規定》三個配套文件,在人、財、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優化發展環境,發展大旅遊,要把南寧建設成為旅遊強市。

為突出「壯鄉首府、綠城生態、會展商務」三大旅遊主題,重點打造旅遊吸引物及以旅遊吸引物為核心依託的旅遊景區點,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拳頭旅遊產品,南寧市政府提出要深度開發壯鄉文化風情旅遊產品,重點開發建設廣西民族博物館、廣西少數民族生態博物館、劉三姐劇場、東南亞美食街、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等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突出地域的文化、飲食、旅遊商品特色、展示壯鄉民俗風情文化,豐富旅遊產品文化內涵。

3.3 區域經濟合作的不斷加強

隨著「一軸兩翼」區域合作戰略的推進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快速推進,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區域經濟合作框架的逐步構建,為南寧旅遊業的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尤其是從2004年起,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秋天在南寧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是伴隨著中國大力推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成果,是連接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關系的一座橋梁,更是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進行經濟、社會和文化交往的一個平台。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不僅提升了南寧的知名度,更帶動了南寧與東盟區域旅遊的發展。2005年南寧入境旅遊前10名的客源國中,有4個是東盟國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為每年舉辦一次的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南寧市,將發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前沿城市的作用,有條件建設成為面向東盟國家、西南經濟圈和華南經濟圈的區域性國際化的旅遊基地。

4 旅遊開發威脅(T)

4.1 周邊省市旅遊業蓬勃發展,造成南寧客源市場分流

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地位確立以後,各地紛紛出台旅遊發展規劃,挖掘和創造旅遊產品。南寧周邊省旅遊的迅速發展和同類資源的激烈競爭都從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市場廣闊,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一種投資小、風險低、見效快的產業。然而,由於各地對旅遊業發展普遍看好,旅遊開發的熱情高漲,這就導致了旅遊業競爭加劇、旅遊業投資風險增大和發展成本提高。盡管南寧的旅遊資源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但總體來講知名度、產品的規模、質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區內外競爭力都不算很強。例如省內的桂林,這幾年不僅繼續大打「山水甲天下」這張王牌,還大力開發民族民俗旅遊資源,拓深桂林的文化內涵,對於南寧在同類資源產品開發方面就形成一種競爭態勢。還有雲南的西雙版納、石林以及貴州等地的旅遊資源與廣西又形成省與省之間的競爭。

4.2旅遊人才匱乏

旅遊業對從業人員的知識和修養都要求比較高。目前南寧市旅遊業的從業人員,從旅遊管理部門到旅行社,都存在著專業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均的嚴重隱患,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要發展南寧的民俗文化旅遊,不僅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基礎的專業知識,還要對廣西的歷史文化以及南寧本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目前,這方面旅遊人才是十分匱乏的,它極大地阻礙了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另一方面,缺乏戰略性旅遊策劃經營人才,特別是旅遊營銷行家,使南寧市的旅遊營銷、旅遊線路設計、旅遊服務質量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通過SWOT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南寧民俗文化旅遊在發展中具有一定的資源優勢,主要表現在資源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保存較好,對南寧旅遊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而劣勢主要表現在如何深度開發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方面,面臨的機會有人們強烈出遊的願望和要求,政府的對旅遊業高度重視和引導以及中國—東盟博覽會的召開給南寧旅遊帶來的機遇等;存在的威脅主要有來自省內省外同類旅遊產品的競爭以及旅遊人才匱乏等。通過比較分析,在大環境下,南寧民俗文化旅遊的發展優勢大於劣勢,機會多於競爭。發展民俗文化旅遊是南寧拓展旅遊業的一種現實選擇。

參考文獻
[1]鍾敬文.民俗學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
[2]鄧永進,薛群慧,趙伯樂.民俗風情旅遊[M].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1997.
[3]南寧統計年鑒2006[G].南寧:南寧市統計局,2006年9月.

【作者簡介】陳瑤(1979-),女,瑤族,廣西融安人,民俗學碩士,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教師,主要研究方向:民俗與旅遊。

⑥ 廣西上林縣大明山風景區的介紹

大明山龍頭森林公園來位源於大明山,系廣西三大旅遊名山之一,其大部分旅遊景點位於中國長壽之鄉——廣西上林縣境內,宛若鑲嵌在中國北回歸線上的明珠。目前在建大明山龍頭森林公園。大明山以「雨後晴翠,層巒疊嶂,滿目生機」而得名,被譽為「嶺南奇山,人間仙境」。山上有獨特的風景地貌,幽景、奧景、險景、水景和意景兼而有之。大明山最高峰龍頭峰海拔1760米,是桂中南第一高峰。大明山是天然動植物園,有壯麗磅薄的山巔雲海,最具特色的是大明山「仙境」(氣象學上稱為峨眉佛光或黃山寶光)。大明山風景秀麗,旅遊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具有雄、險、秀、幽等景觀特色,古今許多文人墨客都做詩詠詩稱贊,人們稱之為「廣西廬山」。

⑦ 廣西上林縣簡介

林縣位於廣西中南部,大明山東麓,縣城距南寧市區130千米。地處東經108°23′~108°52′,北緯23°12′~23°28′,東北鄰來賓市,南接賓陽縣,西南毗武鳴縣,西北連馬山縣,北靠忻城縣。東西最大橫距5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65千米。總面積1876平方千米(簡冊)/1890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46萬人。
上林縣轄7個鎮、3個鄉、1個民族鄉:大豐鎮、明亮鎮、巷賢鎮、白圩鎮、三里鎮、喬賢鎮、西燕鎮、澄泰鄉、木山鄉、塘紅鄉、鎮圩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大豐鎮。

歷史沿革

2003年6月27日,上林縣由南寧地區劃歸南寧市管轄。

2000年,上林縣轄7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379986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大豐鎮 50310 明亮鎮 26881 巷賢鎮 35268 白圩鎮 47644 三里鎮 43517 喬賢鎮 28243 西燕鎮 33990 澄泰鄉 32813 覃排鄉 14543 木山鄉 16087 塘紅鄉 23101 中可鄉 7261 鎮圩瑤族鄉 20328

2003年,上林縣轄7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大豐鎮、明亮鎮、巷賢鎮、白圩鎮、三里鎮、西燕鎮、喬賢鎮、澄泰鄉、覃排鄉、塘紅鄉、木山鄉、中可鄉、鎮圩瑤族鄉。共131個村委會、898個村民小組、1355個自然村。年末總戶數110630戶,其中農業戶數9.76萬戶;總人口455719人,其中農業人口411887人。壯族人口佔全縣人口總數的80.9%。
大豐鎮 位於上林縣境西部,東部與澄泰鄉相交,西靠大明山,南鄰明亮鎮,北與西燕鎮相接,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面積185.9平方千米。轄城北、城南、大豐、皇周4個居委會;擁軍、雲城、里丹、三聯、雲里、雲蒙、皇主、雲溫、東春9個村委會。共72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57412人,其中農業人口36755人。
明亮鎮 位於上林縣西南部,西部與武鳴縣毗鄰,鎮人民政府駐亭亮圩,距縣城10千米。面積120.06平方千米。轄亮亮社區居委會;江林、塘隆、溯浪、羅勘、甘六、九龍、萬古、三黎8個村委會。《年鑒》資料為:轄9個村委會,共75個自然村屯。年末總人口30075人,其中農業人口28747人。
巷賢鎮 位於上林縣城東南部20千米處,西部與武鳴縣、賓陽縣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巷賢圩。行政區域157.33平方千米。轄高賢社區居委會;六聯、蘇仁、長聯、興塘、木字、三水、盧柱、耀河、萬加、大山、光全、五村12個村委會。《年鑒》資料為:轄13個村委會,共93個自然坡(屯)。年末農業人口42675人。
白圩鎮 位於上林縣東南部,東南部與賓陽縣毗鄰。鎮人民政府駐繁榮圩,距縣城17千米。面積142.84平方千米。轄繁榮社區居委會;高長、覃黃、朝韋、逢寨、龍寶、文嶺、長嶺、長崗、獅螺、陸永、石塘、玉峰12個村委會。《年鑒》資料為:轄13個村委會,共106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55191人,其中農業人口52760人。
三里鎮 位於上林縣東北部,東部與來賓市毗鄰。鎮人民政府駐三里圩,距縣城27千米。面積112.78平方千米。轄三里社區居委會;韋寺、雲姚、山河、森隆、高仁、大黃、龍聯、雙良、雙羅、雙吳、黃境、黃礎、長塘、東吳14個村委會。轄15個村委會,共167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51110人,其中農業人口48761人。
喬賢鎮 位於上林縣北部,北部與忻城縣毗鄰。鎮人民政府駐喬賢圩,距縣城50千米。面積126.37平方千米。轄喬賢社區居委會;寨受、龍頭、橫嶺、水頭、六浪、龍保、公木7個村委會。轄8個村委會,共109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34095人,其中農業人口32526人

西燕鎮 位於上林縣西北部,西北部與馬山縣毗鄰。鎮人民政府駐西燕村,距縣城25千米。面積97.34平方千米。轄西燕社區居委會;雲靈、覃浪、雲桃、塘昶、北林、江盧、侯面、東敢、寨鹿、岜獨、大龍洞11個村委會。共134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41626人,其中農業人口41186人。
澄泰鄉 位於上林縣中部,東南部與白圩鎮毗鄰,西部接大豐鎮、明亮鎮,北部與西燕鎮接壤,東部跟三里鎮相接。鄉人民政府駐澄泰鄉,距縣城8千米。面積90.63平方千米。轄澄泰社區居委會;弄貶、大坡、安寧、圩底、雲龍、高頂、漫橋、下江、新聯、洋渡、東紅11個村委會。轄12個村委會,共119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40799人,其中農業人口37184人。
覃排鄉 位於上林縣東南部,東部與來賓市毗鄰。面積189.88平方千米。鄉人民政府駐覃排圩,距縣城25千米。轄覃排社區居委會;愛長、登山、趙坐、龍樓、大浪5個村委會。轄6個村委會,共63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18042人,其中農業人口17576人。
木山鄉 位於上林縣東北部、東部與來賓市平陽鄉、塑社鄉相連,北部與忻城縣馬蹄鄉毗鄰。鄉人民政府駐木山圩,距縣城60千米。面積149.83平方千米。轄木山社區居委會;白境、古樓、那良、廠圩、琴水、下丹6個村委會。轄7個村委會,共72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19878人,其中農業人口19072人。
塘紅鄉 位於上林縣北部,南部與三里鎮相接。鄉人民政府駐塘紅村,距縣城50千米。面積118.96平方千米。轄塘紅、馬里、萬福、那君、岜森、龍祥、石門6個村委會。轄7個村委會,共116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30135人,其中農業人口29181人。
中可鄉 位於上林縣北部,北部與忻城縣毗鄰。鄉人民政府駐中可村,距縣城65千米。面積65.27平方千米。轄中可社區居委會;弄陳、石逢、古春、弄周4個村委會。轄5個村委會,共68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9689人,其中農業人口9625人。
鎮圩瑤族鄉 位於上林縣西北部,與馬山縣、忻城縣毗鄰。鄉人民政府駐鎮馬村,距縣城43千米。面積23.09平方千米。轄鎮馬社區居委會;望河、佛子、龍貴、洋造、正萬、古登、東羅、懷因、排紅、正浪10個村委會。轄11個村委會,共156個自然村。年末總人口22731人,其中農業人口22266人。

2004年,上林縣轄5個鄉、1個瑤族鄉、7個鎮,共131個村(社區)居民委員會、898個村民小組、1355個自然村。年末總戶數10.94萬戶,總人口460011人。其中:農業戶數9.08萬戶,農業人口415963人;少數民族人口39.2萬人。

2005年,撤銷覃排鄉、中可鄉,分別並入白圩鎮、塘紅鄉。6月25日,南寧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通知》(南府發[2005]70號):
1、撤銷覃排鄉建制,整體並入白圩鎮,擴大白圩鎮的管轄范圍。調整後白圩鎮管轄高長、覃黃、朝韋、蓬寨、龍寶、文嶺、長嶺、長崗、獅螺、陸永、石塘、玉峰、愛長、登山、龍樓、大浪、趙坐等17個村和繁榮、覃排2個社區,總面積221平方千米,人口7.54萬人。白圩鎮人民政府駐繁榮社區。
2、撤銷中可鄉建制,整體並入塘紅鄉,擴大塘紅鄉的管轄范圍。調整後塘紅鄉管轄馬里、萬福、那君、岜森、龍祥、石門、弄陳、石逢、古春、弄周等10個村和塘紅、中可2個社區,總面積245平方千米,人口4.13萬人。塘紅鄉人民政府駐塘紅社區。

⑧ 上林縣的地理環境是怎樣的

上林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南寧市東北部,大明山東麓,東北鄰來賓市興賓區,南接賓陽縣,西南毗武鳴縣,西北連馬山縣,北靠忻城縣;全縣版圖總面積1869.64平方千米。

上林縣屬桂中南山區,西部多山,東南部多丘陵和平地,山脈多呈西北至東南走向,整個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大明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全長68千米,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上林縣西南部天然屏障。縣境東部和北部為石灰岩峰林所環抱。各類地貌分布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分布在西燕、大豐、明亮、巷賢4個鄉鎮,沿大明山一帶,面積19041.46公頃,占總面積10.18%;海拔在500~800米的低山,分布在大豐、明亮、塘紅、鎮圩、西燕等鄉鎮,面積30173.3公頃,占總面積16.14%;海拔在250~500米的山丘,分布在喬賢、白圩、三里、西燕、澄泰、巷賢、木山、明亮等鄉鎮,面積27076.18公頃,占總面積14.48%;海拔在150~250米的丘陵,除鎮圩鄉和大豐鎮外,全縣各地皆有分布,面積53526.7公頃,占總面積28.63%;海拔在150米以下的平地,主要分布在白圩、大豐、明亮、巷賢、澄泰、三里、西燕等鄉鎮,面積57146.67公頃,占總面積30.57%。上林縣境內有大明山、鳳凰山、獅子嶺山、岜仙山等4條較大的山脈,有鎮圩、塘紅西部、岜獨和弄貶一帶4片喀斯特峰林區,還有八角山等諸山以及大龍洞等70多個洞岩。

上林縣地處低緯,北回歸線橫貫縣境中部,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濕潤溫和,夏長而不酷熱,冬短而無嚴寒,年平均氣溫20.9℃,極端最高氣溫40.4℃,極端最低氣溫-2.1℃。年平均無霜期337天。上林縣位於大明山東北部迎風坡一側,雨量充沛,雨日偏多,是廣西六大暴雨中心之一。全縣各地年降水量為1400~2400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1576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10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濕度81%,最大相對濕度99%,最小相對濕度12%。

上林縣境內河流為紅水河水系,均屬小河,既窄且淺。清水河為主川,是紅水河的一級支流,有大小支流80條,均自西北流向東南,最後匯集向東流入賓陽縣。此外還有蘭干河,自南向北流入忻城縣。全縣主要河流總長733.80千米,流域面積1709.75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90.42%。河網密度0.39千米/平方千米。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