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遊客的目的

文化旅遊遊客的目的

發布時間: 2020-11-22 16:57:42

㈠ 河池市近年來大力發展旅遊業,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某旅行社對2009年「十一」國慶期間接待

(1)∵90÷0.30=300,
∴共抽樣調查了300人;

(2)圖表補充如圖所示:

(3)依題意得20000×0.25=5000人,
∴外地遊客首選三姐故鄉游的人數為5000人.

㈡ 旅遊資源的整合

旅遊業發展方興未艾、前景輝煌,各地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紛紛抓緊制定旅遊規劃,以便合理地利用資源、充分地發揚優勢、盡快地進入市場,更多的繁榮經濟。在旅遊規劃中提出資源整合的概念,今天僅就資源整合和開發規劃中的一些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發表一下個人的見解。

一、旅遊資源的整合是旅遊開發的基礎
1、必須樹立現代資源觀念
旅遊開發首先要認識資源、認識市場,沒有資源就無從對應市場。所以認識資源、特別是認識資源的價值是旅遊開發的基礎。
傳統對資源的認識,局限於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雖然這樣的資源觀念,由於市場仍然存在著巨大的需求,或者說永遠存在著巨大的需求,所以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大概永遠應該成為旅遊開發的對象。但需求是變化的,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需求的變化會引起人們對資源的認識的變化,所以旅遊資源的概念在不斷的向社會所有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的事物發展。不能僅僅囿於傳統對資源的認識,而應該擴大我們的視野。將凡是能夠吸引旅遊者的事物,都納入資源整合的范圍。現代資源觀念要求注意自然資源與文化資源概念的延伸,就一般意義上說,現代旅遊資源觀應該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特別要注重生態旅遊資源、民俗旅遊資源、城市旅遊資源、商務旅遊資源、會議旅遊資源、休閑旅遊資源、健身旅遊資源、節慶旅遊資源、娛樂旅遊資源、購物旅遊資源、教育旅遊資源、科技旅遊資源、產業旅遊資源、時尚旅遊資源,再加上傳統的以觀光旅遊為主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文化旅遊資源。講整合實際上就是要整合上述種種資源,千萬不要僅僅看到資源的物化存在,還要看到資源的活化存在,這樣才是發展現代旅遊的資源觀。
2、整合資源的目的是打造旅遊產品
對資源的認識並不等於我們已經把握了發展旅遊業的真諦,旅遊業的發展自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認識資源上,停留在以資源為驕傲,不斷的宣稱自己是資源大省、資源大市、資源大縣,那麼對旅遊業則絲毫沒有實質性的意義,必須使資源經過整合與開發,形成受市場歡迎的產品,引來旅遊者體驗、觀賞、感悟和消費。從而獲得物質與精神的享受,形成經濟意義上的旅遊資源,這樣才是真正的發展旅遊業,因此旅遊產品是任何規劃的核心部分。沒有旅遊產品的規劃,對資源的認識再深入、再仔細也毫無意義。
3、整合資源的過程應該成為開發的過程
規劃提出的整合資源,實際上是提供給實施者一種理念,是認識資源的一種升華,但規劃並不能完全解決實施者在操作中過程中所遇到的全部問題,因為在規劃期限內,有諸多難以預測的變數因素,如市場需求的變化、資金投入的變化、體制政策的變化、自然因素的變化等。那麼對實施者而言,就應該首先接受規劃提出的理念,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認真考慮和分析變數因素對實施規劃所產生的影響。這樣才能在開發過程中更有創意、更符合實際、更貼近市場,所以不要把整合資源和開發行動割裂開來,必須把開發的過程視為整合資源的過程。
二、旅遊資源的價值在市場中才能實現
1、資源、產品與市場
談資源時忽略市場,談市場時又忽略資源,這是需要我們十分警惕,並著力解決的大問題。多數旅遊資源不可能直接進入市場,需要一個轉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要將資源變成產品,變成市場上需要的那些產品,資源才能夠在市場上產生回應。資源不等於產品,產品也不等於市場。但是資源、產品和市場有一種天然的(必然的)聯系,通過理性化的規劃和實際工作才能夠發生並顯現出這種必然的聯系。沒有發生這種必然的聯系,便資源永遠是資源,市場永遠是市場。所以在我們認識資源的過程中,無論如何要將資源和產品聯系起來,將資源和市場聯系起來,這樣旅遊資源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資源,成為旅遊市場中的資源,從而發揮其作用,特別是吸引力的作用。雖然也存在旅遊者直接追尋資源的現象,但這種現象並非是普遍的,社會性的,當我們要考慮將資源轉化為生產力時,這種現象便不是我們利用的主體。
2、市場是檢驗旅遊資源價值的標尺
任何旅遊資源都是在對比中存在的。可以說沒有對比就無所謂旅遊資源,在市場中旅遊者對資源(產品)的選擇是在對比中完成的。要確切把握擁有資源的價值,最終要根據市場來判定,市場是檢驗旅遊資源價值的標尺。
在旅遊資源的對比中,首先是同類資源的對比,旅遊資源具有相似性的很多。門類歸屬越大,類同的就越多,門類歸屬越細,則類同的就越少。嚴格的說旅遊資源沒有絕對的類同,只是在科學判斷和社會判斷需要歸類時,就會出現類同資源,對旅遊者而言,多數心儀科學判斷和社會判斷。所以所謂的同類資源常常在旅遊者的心目中是一樣的東西,因此在選擇中就會進行比較。但旅遊資源的價值肯定是不同的,對資源價值的判斷,從旅遊的角度講可分為專家判斷和旅遊者判斷。專家判斷一般從兩個方面,一是從科學的角度,二是從文化的角度(包括歷史)。最終比較公正的、比較權威的及予一種認證,在同類資源中將其擺在適當位置,而分出價值等級界線。世界自然和文化,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水利公園、A級景區、自然保護區、文化保護單位等都反映出不同的資源價值等級。有時在同一名目中還可以繼續細劃等級(世界級、國家級、地市級、縣區級)。分級的結果提高了旅遊資源的價值,特別是提高了旅遊資源的知名度價值保護價值和開發價值(有時常常是保護與開發並存的價值)。專家判斷有助於旅遊者判斷,但並不能完全代替旅遊者的判斷。在同類資源的選擇中,旅遊者的判斷常常除了考慮權威認證的因素外,也還會根據其它的市場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據區域因素、城市因素、時間因素、距離因素、消費因素(價格因素)和興趣因素來綜合進行判斷與選擇,雖然有時的判斷並一是模式型的判斷,其隨機性和受外來因素(包括媒介和口碑)影響也是影響判斷的重要方面。這種判斷與選擇並非要否定專家判斷,而是一種利益權衡和價值取向。所以在旅遊開發中究竟什麼樣的資源可以開發,什麼樣的資源不能開發,要請專家進行判斷(做規劃也是專家判斷的一種形式)。但當資源轉化為產品,准備走向市場或已初步走向市場時就要密切關注旅遊者的判斷,就要研究市場需求和旅遊者心理。此時旅遊者的判斷也將反映資源的價值,當然有時專家的判斷也會和旅遊者的判斷大相經庭,這是因為專家的科學性的文化性的價值判斷和旅遊者的興趣有時並不能全部完全吻合。所以注重市場的反映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著產品未來發展的方向,決定著產品在旅遊市場中適應性,也決定著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3、同類資源與特質資源在市場中的選擇
做規劃有時在對待同類資源時,常常會不自覺的否定同質中的特質,但有時強調特質又會忽視同質的存在,這是一個需要慎重對待的問題,強調同質有時會否定開發的意義,強調特質有時又會造成盲目開發的悲劇。在實踐中就必須綜合考慮資源的價值和市場的條件,就必須將資源的價值和市場的條件放在更大的區域范圍之中綜合考慮,這樣才能比較客觀的從認識上解決同質與特質的關系。
旅遊者需求的文化取向中求異是主流,因此在旅遊資源開發中要選擇特質(特色)明顯突出的資源。通過創意、整合、配置、包裝等必要的手段和方式,使資源中的特質能夠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來、展示出來,能夠恰到好處地為旅遊者所喜歡。千萬不要跟著同類資源跑(盡管從分類中可能歸屬一類),人家做什麼你也做什麼,這樣容易在市場上慢半步,慢就意味著失去市場。必須善於尋找出自己的特質資源或資源特質,文章的功夫要著力下在特質上,使特質成為品牌的核心要素。
4、資源的附加價值尤其需要在市場中實現
旅遊者判斷也來自媒體宣傳和口碑傳頌的推介,因此價值的市場實現對企業而言,還需通過經營和管理,質量與服務等軟系統的助力。價值可以說是客觀存在的,但價值也是可變的,特別是在旅遊者的需求中,旅遊者的體驗中,價值就非常數,其附加部分可能增值,也可能減值,這是市場的法則。
旅遊者選擇目的地(選擇資源),一般有兩個方面的要求,一是追求的滿足,體驗的滿足,興趣的滿足,感悟的滿足等多方面的目的性滿足,這是其核心的選擇。另一方面也需要生活要素的滿足,因此資源在形成產品的過程就必須考慮旅遊過程中生活要素的配置,忽視這一點,資源的價值也會減弱。例如:安全保障、人際交往、導游解說、牌示指引、飲食供應、購物條件、住宿設施、休閑氛圍、娛樂參與、旅遊廁所等。
市場是無情的,也是有情的,市場鍾情於資源價值較高的產品,也同樣鍾情於人文價值較高的產品,所以在開發資源的過程中就需要一點人情味,文化味,品位的提升會使資源價值成倍的增加,所以單純死守著資源,就會關閉市場的大門。當然資源的價值是根本的價值,必須加以嚴格保護,而且首先要保護,沒有保護,就沒有永續利用,不能為了追求市場的價值,而忽視保護的原則,那樣,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市場的價值就會淡而化無,資源的價值也隨之會淡而化無。

三、旅遊資源的整合必須放在區域發展中考慮和實施
1、區域差異常常意味著市場差異
做旅遊規劃整合旅遊資源,有時會忽視資源存在著區域性,特別是資源對旅遊者的吸引半徑。如果我們不能將旅遊資源放在更大的區域內考慮,或者說進行跨區域的分析與對比,就很難得出正確的整合思路。因為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由於不同區域經濟發展的程度不同,文化存在的表現力不同,對市場的影響力不同,就會產生降低或提升旅遊資源的價值的現象。特別是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同類資源的更廣泛的存在,就會使旅遊者進行更多的對比和選擇。也可能在本區域內是優質資源,但擴大區域范圍對比和選擇的結果,優質資源可能就會變成一般性資源。那麼自我感覺良好的資源觀念,就會遇到無情的市場的挑戰,造成那種想當然的資源優勢,卻很難成為想當然的市場優勢。
2、區域發展中的資源整合重點是區域合作的整合
在更大區域范圍內進行資源整合,要抓住整合的重點。關鍵是合作整合和線路產品整合,要完全打破行政隸屬的區域范圍,要和未來的市場方向接合起來,很自然的形成旅遊區域。旅遊產業是一種社會性產業,而旅遊需求又是多方面的需求,所以滿足旅遊者多方面的需求,需要整個社會提供物質的和精神的產品。就某一區域而言,常常會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不足,因此旅遊產業應該是一種合作的產業,是區域與區域之間的合作。是產業與社會的合作,是產業中行業與行業的合作,不要企圖關起門來,只希望內部循環。這樣市場必然是狹窄的市場,通過合作,資源可以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互補的優勢,通過合作,產業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互補的優勢,市場更是可以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互補的優勢。這種合作應該遵循旅遊者行為規律,特別是出遊的規律,所以要通過線路產品將資源進行整合。使旅遊者在較短的時間里得到更多的享受。線路產品也可以創品牌產品、創精品線路,久之,隨著知名度的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也會不斷增加。區域合作的整合,產品整合特別是線路產品的整合是更高層次意義上的資源整合。
3、區域發展中的資源整合要重點考慮依託城市
城市是旅遊業發展的起點,城市又常常是旅遊交通的節點,因此以城市為核心形成旅遊集散地,有時城市本身也是旅遊目的地。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城市的作用顯而易見。做旅遊規劃、整合旅遊資源很重要的是為當地旅遊業選擇依託城市,依託城市選擇得好,則旅遊業就比較容易發展起來。選擇依託城市除了努力將當地的主要城市向旅遊目的地發展建設外,還要從市場出發、從板塊經濟出發尋找客源依託城市,當然客源地的選擇與定位需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階段性的選擇。所以在資源整合中必須將城市也作為一種資源整合進來。

四、資源整合和旅遊開發規劃重點要考慮的幾個問題
1、促進遊客停留時間、促進遊客消費水平
資源整合和旅遊開發的目的是發展旅遊經濟,而最終決定旅遊經濟是否能夠得到發展的關鍵,是遊客是否能夠較長時間的停留在旅遊目的地,是遊客是否能夠理性消費,並形成規模消費。使遊客能夠長時間停留,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因素的影響,其一,是否有足夠的旅遊吸引力,是否能多方面滿足遊客的需求;其二,是否有成熟旅遊產業,有較好的旅遊接待力和較好的城市旅遊氛圍;其三,是否有充滿人文關懷的服務水準和目的地人民的友善態度。促進遊客消費水平僅僅靠門票收入、客房收入等鋼性收入是不行的,而要使遊客的消費呈現在產業要素的各個環節,呈現在旅遊目的地整個社會的旅遊供給。靠不斷提高價格不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好思路。要注意不斷擴大彈性收入的比重,特別是要擴大購物收入、娛樂收入、餐飲收入和休閑健身等收入。刺激消費形成旅遊規模經濟。
2、增強城市旅遊功能、塑造旅遊城市形象
不同的城市會有不同的特點,但進行資源整合和旅遊規劃時,就要有意識地不斷增強城市的旅遊功能,這樣才能使該城市逐漸成為旅遊目的地城市。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夠成為旅遊目的地城市,需要一些交通條件、區域條件、形象條件、旅遊產業發育條件等。但一但下決心發展旅遊業並進行資源整合和開發規劃時,就必須考慮該城市的旅遊功能,否則就可能與我們發展旅遊業的初衷相悖。在增強城市旅遊功能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塑造旅遊城市的形象,因為形象是打開市場的敲門磚,形象是誘發旅遊者出行的重要因素。
3、進入市場要靠有力的促銷行動
資源的價值既然是在市場中實現的,那麼開拓市場就是旅遊規劃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沒有有力的促銷行動,又不可能打開市場之門的。何為有力促銷行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有足夠的資金保證;二是要有針對性極強的市場目標,三是要有生動、鮮活的促銷形式。促銷形式要大量的注入文化內涵,使促銷形式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4、資源整合中的文化選擇
自然資源中的整合總體上說是比較容易的,因為自然資源大多以物化的形式存在,雖然在整合中也需要注入文化,使自然資源在審美過程中有更多的收獲。人文資源的整合相對來說是比較難的,主要是由於文化的選擇容易產出和本區域和相鄰區域文化現象的類同交叉。由於文化的選擇容易產生以我為主的傾向,包括對本地的歷史遺存、歷史人物、民俗風情、節慶活動、宗教信仰、傳說故事等的認識,常常自我感覺良好。不能從旅遊者的需求出發,從而產生自我為是的結果,這種自我為是又影響到規劃編制者。最終使文化旅遊資源的整合成為一個難點,成為影響規劃實施的障礙。對旅遊整合中的文化選擇應取慎重態度,應放在更大區域內考慮,避免雷同。在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要考慮現代文化對旅遊者需求的影響。一但確定了文化選擇就應努力在文化表現力、文化感染力上下功夫。
5、資源整合不僅僅為了開發利用、也為了更好的保護資源
對旅遊資源的整合,無疑是為了開發利用,但如果沒有保護,則開發利用的行為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資源的破壞、資源的消失,那麼開發利用則失去了對象,或者降低了開發利用的價值。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寶貴財富,資源不開發利用,也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但亂開發利用就會破壞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所以保護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保護應該放在適當的位置。但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對某種被認為是資源的資源,在開發利用中,有一些建設性的影響資源的原始性,我認為末常不可,關鍵是要把握影響度,當影響度直接危脅到資源的完整性,特別是危脅到核心資源,又可稱最有價值的資源時,開發利用就應該慎之又慎,此時保護則應上升為第一位。

㈢ 旅遊推廣文案怎麼寫

攻略要體現旅遊目的地的文化內涵
沒有文化的旅遊就是走路,沒有旅遊的文化就是讀書。旅遊中要感受到的文化是指當地的風情、人文、歷史、地域特色等。

旅行要有意義一定得體現出文化內涵,在觀景與遊玩中如能感受到當地的文化,體驗到當地的風情、習俗,並通過遊客自身的參與,找出文化、習俗、風情的差異,旅行的體驗感與樂趣感就會得到提升。因此文化的內涵一定要在編寫、創作攻略時得以體現。我國,國家大、民族多,各地域、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區域文化、民族風情與生活習俗,這些都要在創作攻略時表述出來。也才能體現出攻略的價值與內涵。

攻略要滿足遊客的需求
旅遊攻略(旅遊行程)一定要符合遊客或同行者的需求。因為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消費觀念,旅遊需求是不一樣的。如以觀光游為主的遊客(或同行者)只想看看當地的景區和城市風貌,對其他的沒有要求,因此,攻略就要以突出景點為主;如有的人在觀光的同時,還想了解當地文化、風情,攻略就要在景點景緻之外包含文化與風情的內容;如帶小孩的家長,在滿足家長旅遊需求的同時,還要有相應兒童喜歡的游樂項目。只有符合遊客(或同行者)需求的攻略才是可以實施的旅遊攻略(旅遊行程),才能體現旅遊攻略的意義與必要性。
一、針對遊客(或同行者)的經濟實力,合理的安排交通工具。

大多數人由於受經濟條件的限制,一般都適合動車(高鐵)二等座或火車硬卧作為大交通工具,所以就不要考慮安排飛機和動車一等座等。因為他們考慮的是便捷與實惠的價格匹配。對於經濟實力強的同行者或遊客,就要為其安排飛機、動車(或高鐵一等座),因為他們考慮的是便捷與舒適度相匹配,價格不是主要考慮因素。

二、要將景點與其他各項目之間的行程連接要安排合理,不走回頭路,不繞路。

景區參觀時間要安排合理,要考慮到大多數人的需求。如既要安排好參觀、聽講解的時間,還要有給遊客自行拍照和欣賞的時間。用餐時間要安排在時間點上,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後過長的時間。因此,在創作時,一定要多查地圖、多向當地同行或朋友了解清楚。順暢的線路是旅程愉快的基礎。

三、要將各種時間點與時間段表述清楚。

好的旅遊攻略,如同一篇好小說,能產生讓客人跟著你的攻略神遊的效果。所以交能工具時間、車輛行程時間、景區游覽時間都要表述清楚。

㈣ 旅遊時購物遊客更愛什麼商品

旅遊購物是旅遊者在旅遊中購買商品的行為。旅遊商品與一般商品的區別只在於由誰購買,旅遊者購買的即是旅遊商品。

旅遊商品更是如此,人們喜歡欣賞文化,更喜歡享受生活。對大眾而言,無論平日多麼講文化,旅遊購物時對生活用品的關注通常都排在前面。出現了在旅遊中看文化、聽文化、講文化,購物時買生活用品的現象。國內很重視文化旅遊商品的開發,而境外卻以生活旅遊商品為著眼點。這造成了國內旅遊商品中文化旅遊商品多,但人均購物少;境外旅遊商品中生活商品多,但人均購物多的現象。相比之下,國內一提特色就奔向文化,而境外的特色則內涵豐富,包括品牌、質量、價格、文化、物產等。

人們需要文化旅遊商品、需要生活旅遊商品、需要文化生活旅遊商品,更需要各類高質量、價格合適的旅遊商品。文化的、生活的、文化生活的旅遊商品都有人需要,只是人群不同、受眾數量不同。旅遊商品的設計者、製造者、銷售者、經營者需要在大眾、小眾、高端、低端的不同的市場空間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當然,旅遊商品也是商品,當下,商品的購買者包括:本地居民、外地人(很多是旅遊者)和網民。旅遊商品的開發要以特色吸引旅遊者購買,同時不能忘了居民需求和網民需求。企業開發的商品,可以賣給旅遊者,也可以賣給本地居民和網民,商品還可以賣出國門。旅遊商品企業要面對大市場,做出自己的特色,滿足包括旅遊購物在內的市場需求,引導包括旅遊購物在內的市場需求,才是發展旅遊商品的目的。

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怎樣結合才會使遊客源源不斷

這兩年通過各種活動,東北地區已經把「冷」從一個單純的漢字演化成了一種文化,「冷文化」、「冰雪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於是,鄉村冬季旅遊和文化旅遊完成了良好的結合,變成了鄉村旅遊與文化旅遊的綜合體。

如果冬天沒冰雪,只有乾枯的樹枝和瑟瑟寒風呢?其實,鄉村旅遊依然能打文化牌!比如湖南這個看似冬季沒什麼特色的地方,竟然推出了冬季鄉村休閑旅遊節。來這里,遊客只要滑滑人造雪、逛逛燈會,體會一下南方小城的慢生活,也是一種養心養身的享受!再比如貴州省,這里的部分縣市在冬季推出了刺綉冬季游,遊客來這里可以親手做一件衣服,做一床被子帶回家過年,既能讓大家感受到滿滿的親情和文化,又能幫農民在農閑時掙上一筆錢。

所以,冬季鄉村旅遊真的不是開不了門,關鍵是有沒有認真體會屬於我們的鄉村文化,只要真愛你的家鄉,欣賞你的家鄉,就能把家鄉的美好變成文化,讓它在冬季溫暖天南地北的遊客!

㈥ 旅遊對環境的積極和消極影響

旅遊對環境積極影響:

1、使歷史建築和古跡遺址得到維護、恢復和修整。

2、使休閑和娛樂場所及相關設施的數量得以增加。

3、使道路、交通運輸服務燈基礎設施得以改善。

4、使旅遊接待地區的環境衛生得以重視和維持

旅遊對環境消極影響:

1、對地表和土壤的影響:隨著各自然區域內旅遊活動的開展,無論是陸地還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遊活動的影響,岩岸、沙灘、濕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蓋都可能承受不同類型的旅遊沖擊,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賴以生存的土壤有機層往往受到最嚴重的沖擊。

2、對植物的影響:人類的旅遊活動對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大類。直接影響行為包括移除、踩踏、火災、作為營火材料採集和對水生植物的危害。間接影響財包括外來物種引入、營養鹽污染、車輛廢氣、土壤流失等問題,這些都會間接地影響植物的生長和健康。

3、對動物的影響:旅遊區的開發可能會破壞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或庇護所。遊客總喜歡「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種山珍海味,又偏愛收集各類野生動物製品,以顯示自己的霸氣,這樣野生動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脅。

(6)文化旅遊遊客的目的擴展閱讀:

為實現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在體制、機制方應完善:

1、有關部門應強化生態旅遊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規范,制定全國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發展戰略。

2、正確認識生態旅遊,制定與地方各類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相協調的生態旅遊總體規劃並報批,使之與保護區總體規劃協調一致。

3、制定相應政策,將保護區管理機構的保護職能與經營職能相分離,建立旅遊收入的反哺機制,確保部分旅遊收入能有效返還保護區,並用於資源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開展。

4、加強監測,量化生態旅遊帶來的環境影響和保護區生態旅遊的承載力,為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提供依據。應盡快開展保護區生態旅遊專項研究,釐清不同保護區開展生態旅遊的交叉重疊情況,找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㈦ 在旅遊活動中,文化一般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表現出來,讓遊客能夠實際感受到呢

旅遊活動中,文化一般是一一般形式來表現出來,讓劉可哥能夠實際感到以事物表現出

㈧ 山西的文明旅遊公約是什麼

《公約》提出了對環境、資源的保護要求,正體現了旅遊行為的特點,各類自然的、文化的資源區,往往是遊客最多到訪的地方,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也最有可能對這些場所和相關資源造成影響或損壞。因此,「愛環境,護古跡」成為其中專門要強調的內容。

隨著旅遊越來越成為普通居民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內容,在出遊過程中,一些不文明、甚至是違法違規的現象時有發生,以至於一些目的地給「中國遊客」貼上了「不文明」的標簽。為此,自2006年以來,國家旅遊局以及國家文明辦等部門連續發布了做文明遊客的倡議,《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等,對引導文明旅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全國各地也有一些地方性的倡議或公約出台。應該說,這些倡議或公約,在推進我國文明旅遊工程、引導廣大旅遊者做文明遊客、做文明使者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使「中國遊客」的形象在旅遊市場上逐步發生了改變。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一種習慣的改變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特別是中國遊客這么一個龐大的群體,要想從整體上全面提升素質、徹底改變形象,的確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和過程。而且,人的一些習慣性行為,往往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並非有意為之。這就需要我們旅遊過程中的文明行為是發自內心的主動行為、自覺行為,而不是一種被動的行為。所以,文明旅遊公約應該是發自遊客內心的自覺呼聲;文明旅遊的各種規范性要求、規范性行為,也應該是所有遊客都能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動的自覺性行動。

旅遊作為一種個體行為,是個人綜合素質的展示過程,是欣賞美的過程,也是向別人展示美的過程。從更高的層面上講,旅遊者也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是客源地文化傳播的使者,文明、儒雅、包容,好客、重禮儀、尊重別人,是中華民族優秀的人文傳統,旅遊作為一種多向交流的文化活動,旅遊者本身也肩負著傳播客源地文化、提升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使命。

從目的地和旅遊環境的角度看,旅遊是遊客進入和打擾別人生活空間的過程。旅遊一方面給遊客帶來美好難忘的體驗經歷,另一方面也對目的地的居民生活、生態環境、文物古跡、公共秩序等造成干擾。所以,站在社會公平的角度,我們每一個人、每一次的旅遊獲得都應該是負責任的和文明的行為。

㈨ 晉中市旅遊為什麼會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

晉商民俗文化旅遊之所以能夠受到廣大遊客的青睞,與其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民俗底蘊是分不開的。近年來,為探索一條以「建築為形,文化為魂,旅遊與文化緊密結合」之路,市委、市政府一方面成立了晉商文化研究會,吸收專家、學者多次召開晉商文化學術研討會,專門進行深層次研究;另一方面傾力於民俗文化、民間藝術資源的開發,努力尋求文化與旅遊的最佳結合點。深挖文化內涵。以老城為例,可以讓住家戶入駐老城,老城統一規劃管理,提高老城的活力和人氣。打造一批家庭式旅店,傳遞晉中的風土人情,推廣晉中的傳統美食,體現「老」城的特點,讓遊客在匆忙的旅途中慢下來,靜靜體味「老」城的厚重,感受魏榆這個近3000年古城的文化底蘊。經營具有自身特色的東西,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古裝攝影、大批量生產的工藝製品甚至是具有微賭博性質的套圈等低俗的活動。
與毗鄰的榆次區文化中心大劇場合作,把觀看反映軍民魚水情深,太行奶娘義薄雲天的大型花戲歌舞劇《太行奶娘》、濃縮晉中鄉土藝術的大型原創鄉土風情歌舞《美麗晉中》以及契合老城時代背景的一些舞台劇等演出作為遊客旅遊晉中、了解晉中風土人情的一扇窗,打包而出,讓晉中游的最後一站在老城停留,在榆次落腳,感懷晉商文化,感受晉中風情。

㈩ 如何引導中國遊客文明出遊,在國外樹立良好的形象

一些人在旅遊活動中存在的諸多陋習,使國內景點成了「垃圾場」,到國外被人「另眼相看」,不但與有著數千年傳統文化的中華文明相背離,也有損中國在國際上的整體形象,因此,有必要採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化措施,來提高我國公民的外出形象。關鍵詞:出境旅遊;旅遊者;外出;形象 我國作為「禮儀之邦」,歷來為世界各國所公認。不少外國人也有這樣的抽象概念。中國人符合文明的言行舉止,就成為一種「禮儀之邦」的經驗證實因素,不斷使「禮儀之邦」在他們那裡從抽象變得越來越具體、越來越正面。相反,一些中國人的不文明行為,則成為一種「禮儀之邦」的切身證偽因素,不斷使「禮儀之邦」從抽象變得越來越模糊、越來越負面,甚至變成一種具有諷刺意味的東西。 近些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蒸蒸日上,隨著旅遊業成為我國第三產業的支柱產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新一輪的增長點,我國出境旅遊者的形象就代表著我們華夏民族的形象。毋庸諱言,由於種種原因,不少外國人也對中國人、中國存在種種誤解和偏見。中國人符合文明的言行舉止,就成為一種消除誤解和偏見的正面因素,反之,則會成為一種加深誤解和偏見的負面因素。


一、我國旅遊者在外出旅遊過程中出現的不文明行為

(一)公德缺失 我國公民作為出境旅遊者,在外出的過程中,缺乏公眾意識,如在車船、飛機、餐廳、賓館、景點等公共場所不守秩序高聲接打電話、呼朋喚友、插隊、猜拳行令、扎堆吵鬧;無視禁煙標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間,危害他人健康;大庭廣眾之下脫去鞋襪、赤膊擔胸,把褲腿卷到膝蓋以上、蹺「二郎腿」,酒足飯飽後毫不掩飾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礙觀瞻;說話臟字連篇,舉止粗魯蠻橫,遇到糾紛或不順心的事大發脾氣,惡語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養;不消費卻長時間占據消費區域,吃自助餐時多拿浪費,離開賓館飯店時帶走非贈品等。自認為習慣所為,無傷大雅,誰也管不著,但這種不講社會公德的行為,置周邊他人於不顧,有損自己,也「傷」及他人,在某些情況下,也有失國人的尊嚴。

(二)違章違規 跨出國門,還有大量旅遊者在知名景區隨處拋丟垃圾、廢棄物,隨地吐痰、擇鼻涕、吐口香糖,上廁所不沖水,不講衛生隨意刻畫、攀折花木、越位游覽、違章野炊露營、隨意給動物餵食等。甚至涉足色情場所、參加賭博活動。不顧景區提示、導游提醒,明明有禁令,卻置若罔聞,我行我素,此種不文明行為當為突出,影響較壞,破壞較大。待人如待己,我國不少古物嚴禁拍照,因照相機閃光燈會對文物表面造成損壞,國外亦如此,可一些遊客仍然偷偷甚至明目張膽拍照留念,極大地降低了我們禮儀之邦的形象。

(三) 「入鄉不隨俗」 遊客游覽過程中在教堂、寺廟等宗教場所嬉戲、玩笑,不尊重當地居民風俗;在不打折扣的店鋪討價還價,強行拉外國人拍照、合影;不尊重旅遊地的習俗、觸犯宗教禁忌;出國後不了解境外文化,甚至了解一些也不放在心上。如在中國,看到可愛的小孩喜歡贊美幾句甚至撫摸一下頭部,但在泰國,除和尚外任何人不能撫摸他人頭部,也忌諱他人贊美自己的嬰兒,據說這會引起惡鬼對嬰兒的注意。作為國際旅遊,這種「入鄉不能隨俗」的不文明旅遊行為容易誤導外國人對我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很容易使外國人對我國的形象作出消極、歪曲的評價。


二、我國旅遊者不文明行為的根源 不文明旅遊行為的廣泛存在,既跟旅遊活動自身的某些特性有關,也跟現階段我國旅遊者素質普遍較低,而旅遊消費教育管理又長期滯後有關。具體來講,不文明行為現象復雜,呈現多因,旅遊者、環境、管理方均有「責任」。

(一)文明程度不夠 旅遊活動作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最明顯的特徵在於異地性和暫時性,這一特徵在旅遊者行為上則表現為道德感弱化、責任約束鬆弛、佔有意識外顯等特點。「旅遊者—無姓名—無責任」的結合,容易形成「拋棄旅遊恥辱」的傾向。旅遊者隨意丟棄廢棄物、亂刻亂畫、隨意採摘等行為多源於此。旅遊者文明程度不夠,認為可以不拘小節;外出旅遊是休閑,凡事不必認真;不懂得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在這種「模糊」心理驅使下一旦空間置換,便極易放鬆、暴露自己。一些旅遊者國內國外「判若兩人」,國內還能注意形象,但走出國門,便出言不遜,行為不雅,甚至違法亂紀,關鍵在於文明程度不夠,修養不到家,不能做到「慎獨」。

(二)與客觀環境有關 有些不文明行為是旅遊者「自願」,如隨地吐痰、亂扔廢棄物,完全是個文明程度不夠所致。但類似於過馬路不走斑馬線,不看紅綠燈,這些行為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客觀環境造成的,此時稍微缺乏自覺性,便很容易促成不文明行為的出現。如國內交通人多車多,尤其是上下班擁堵高峰期,許多人擔心影響上班不得不「明知故犯」,一次「僥幸」成功,助長了更多次數「僥幸」的發生,結果養成了習慣。如果交通便利,秩序井然,恐怕就不會有人擔心誤點而產生毫無意義的「闖紅燈」想法。

(三)管理不善造成 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尚不成熟,景區管理尚需完善,行業運作尚需規范。入境、國內、出境三大旅遊市場中,出境游起步晚、發展猛,政府、業界對這一與我國經濟發展並不協調的「火熱」現象准備不足,被動適應,不能及時出台有關規章,管理缺乏針對性、有效性。景區設施不足,服務不周,導致旅遊者「非自願」違規,如垃圾桶間隔較遠,廁所指向不明,衛生打掃不及時,容易使旅遊者產生「不合作」心理,做出不文明行為。加之誠信機制缺乏,旅遊者處處提防導遊人員「欺客」、「宰客」,無暇顧及不良習慣;領隊勞動強度太大,未能盡到提醒告知的義務。這些因管理服務不到位都容易在旅遊者身上體現出來。

(四)文化習俗差異而致 有些不懂禮儀、違章違規、破壞習俗、觸犯禁忌等不文明行為,固然與遊客缺乏文化涵養、旅遊常識及旅遊規范意識等因素相關,但很大程度是由於地域、國度文化習俗的差異造成的。雲南等少數民族地區,常見山坡、路邊或城市中建有許多石頭砌的「馬王堆」,用於指示方向或象徵吉慶,有的遊客便感覺不倫不類,有失環境自然,類似這種行為當地是很忌諱的。外國人對中國人詢問年齡、收入、婚否頗為反感,其實對中國人來說則是一種客氣;請人吃飯不停勸吃,本是國人的熱情,卻讓外國人受不了。文化習俗不同,旅行知識缺乏,入鄉不能隨俗也就在所難免。


三、提升我國出境旅遊者素質的幾點建議 提升我國出境公民旅遊文明素質,需要相關管理部門、教育部門、景區、旅行社以及每位遊客的共同努力。固有的景觀是不變的,但公民旅遊素質的養成是可以培育的。優美的景區、文明的遊客,才能真正形成旅遊文明的亮麗風景。

(一)要加強教育引導 教育是提高人們思想覺悟、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最重要的方式方法,要教育人們「先做人、再做事」,傳統的道德觀不能丟。一要強化思想認識,增強遊客「形象感」。通過短期培訓、旅行告知、發放資料等形式,使遊客深刻認識到個人形象在出遊中的重要性。在國內是代表省、市的「地域大使」,在國外則擔負著中國和中國人「形象大使」的角色,一言一行,皆為他國評判中國的直接依據,當慎之又慎。二要推進道德認知,提高遊客對道德規范的知曉率。要把培養和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作為道德建設的基礎性工程,長流水、不斷線,採取新聞宣傳、知識競賽、舉辦事跡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教育,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進行正確的道德判斷。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通過多種渠道,對國人加強關於國際禮儀方面的教育宣傳,首先從國內旅遊抓起,形成文明旅遊的新風尚。

(二)要注重優化環境 環境育人,環境約束人。置身於良好的環境,公民的環境意識、衛生意識、文明意識就會得到提高,不良陋習也會得到約束而不隨意放縱。優化環境要以推進道德養成為切入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通過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區、文明旅遊」等創建活動,引導公民革除各種旅遊陋習,培養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針對一些人社會公德意識淡薄,不文明、不禮貌問題,強調公民要做到「三管六不」,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隨地吐痰、不口出臟言;管住自己的手:不亂扔雜物、不亂貼亂畫;管住自己的腿:不亂穿馬路、不踐踏花草。同時要大力推廣先進典型,見賢思齊,擇善而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人們進行自我修養,追求更高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徑。用先進典型的事跡和精神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更具說服力、感染力和號召力。去年導游英模文花枝先進事跡的廣泛宣傳,對提高旅遊從業人員道德素質,弘揚旅遊行風正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生逢英模輩出的時代。只要牢牢把握時代要求,遵循宣傳規律,講究科學方法,就一定能使典型宣傳在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工程發揮更大作用。

(三)要建立長效機制 目前存在的很多旅遊不文明行為,正是長效機制缺乏所致。一方面,要加大告知的力度,告知的前提是要盡快出台具體的出遊規范,應充分借鑒國外這方面的經驗,如美國旅行商協會制定的《生態旅遊十戒》、加州制定的《旅遊者倫理規范》等,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科學的《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行為公約》,使遊客出遊管理有規范,行為有依據。旅行社要搞好行前的文明禮儀培訓,遊客報名後必須參加,培訓結束後現場進行文字考核,直至合格為止。另一方面,要措施有力,嚴格執法,有些陋習單靠教育是不能改變的,必須有罰款和硬性的制裁。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多次「犯規」的遊客給予處罰,有效制裁遊客在景區及公共場所的不文明行為。不能因為乃小事一樁而熟視無睹,對小事不重視,必然會出大事;對小錯不糾正,必然會出大錯。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之差所體現的就是點點滴滴小事的匯集之中。新加坡、韓國對不文明行為的懲罰幫助國民形成了良好習慣,值得借鑒。特別是旅遊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擁有出境旅遊經營權的旅行社的管理和指導,其舉報中心應增加境外游文明禮儀事件處理功能,凡經查實,對屢屢造成不良影響的領隊和組團社要進行批評教育和責令整改。 通過提升國人旅遊素質,繼而提高全體公民的文明素養,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身為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一員,我們要謹記那千年文明的積淀,為我們的祖國增添一抹光輝的榮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