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何必去深山
① 知义法师答:出家修行,何必要离尘绝俗,是不是消极
修行是积极地解脱觉悟,而不是消极遁世。
② 修炼何必入深山,吃斋念佛未必然,待为世间多造福,便是人间活神仙
善知识请看来《优婆塞戒经》,自源然明白。若是佛弟子,岂可以神仙而自拟。能入深山修炼,有那么容易吗,请看几人放得下。深山修行佛道,对世人无益吗,未必,大修行人,虽然无法直接改变每个人的命运,但是凭借他修行的功德,是可以增加一定范围内人的福报的,当然,是否能增加,增加多少,根本上还取决于个人是否能行善积德,企图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③ 修持前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有何必要
前行非常来重要啊,好像很多上师源在讲经的时候都有提到前行。前行相当于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接下来的修持才更有力量。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稳,后面盖起来也不稳。如果地基扎得深,扎得牢,那么后面也就稳稳当当。所以,不应该忽略前行,反而更应该做好前行。
个人体会,具体还是要请教你的上师吧。
④ 佛是西山老比丘,何必日夜苦修行
上联:佛是西山老比丘,何必日夜苦修行
下联:众生本然皆是佛,日夜苦修为梦醒
横批:呜呼呀
⑤ 佛教讲万事皆空,即然是空,又何必修行
其实,修行也是空,如果你已经超脱成佛,有何必修行!
就行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幻,应作如是观.
同样,修行也是有为法,也是梦幻泡影.
⑥ 问:作为修行人,令上师生起欢喜心有何必要
请参考
"马鸣菩萨在《事师五十颂 》中开示:“所谓悉地随师生,版此乃金刚持亲言,了知此后权诸行为,竭尽全力令师喜。”悉地,即是成就;弟子在修行上所有成就,都是随着、由于跟随上师而出生、生起的,这句话是密宗最高的持教者—释迦牟尼佛亲口说的;弟子明白了这层道理,之后所做的一切,应当尽力令上师欢喜。 "~常观世音恩师
⑦ 修持前行,对一个修行人来讲有何必要
个人抄认为:
佛法是真实法,是要去实证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很多人一味想要知道圣贤的境界,如同一介贫民总想知道帝王的生活是怎样的,乃至天上的神仙是什么境界,但是自己却在原地踏步。想要有更远大的目标是可以的,但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精进才能达成目标。对远超自己现在境界的东西不必,也不宜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古德对学人常常作出“遮、止”;佛陀也曾说“止,止,我法妙难思”,在不同时期、对不同层次的学子开示不同程度的佛法;法华会上仍有五千人退席,就如同小学生到大学与大学生一同听讲。
个人感叹而已,并不针对提问者,毕竟末学对提问者并不了解。写在这里,也是对自己和同修的一个警醒。说得一千,不如行得一步。纵然多知多解,不能真修实行,终究是纸上谈兵。“腊月三十到来,凭何抵敌?”
抛砖引玉,望大德斧正!
南无阿弥陀佛!
⑧ 什么是出世和入世
这个出世与入世,是佛教修炼中的说法!所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脱离佛教这个背景。很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出世,什么是入世,其实在佛教中它有两种理解。
⑨ 如何去深山修行深山修行人1修行何必觅深山
师兄能理解到这里说明师兄很用心了。人生何处不是修行。躲避是逃避。要敢于面对。智者当量力而行。
⑩ 修行初期培养良好的修行习惯有何必要
其实不是习惯问题 而是一种福德因缘 修行就是改变个性 毛病的过程 修正思想意识 守戒 守法 安心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