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景点介绍
㈠ 重点介绍一两个故宫的景点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树,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而题主所说的两个不可描述的地方,其实就是紫禁城之中著名的两座冷宫。
第一处冷宫是御花园西面的乾西。这个地方本来是皇子们的居所,地方不但幽静,而且环境很好。但是在魏忠贤掌权时期,那些得罪了魏忠贤的评分们都被魏忠贤打发到了这里。
第2处则是景祺阁北边的北三所。想必大家应该听说过甄妃井的故事珍妃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一个妃子,但是后来珍妃得罪了慈禧,当慈禧带着光绪西逃的时候,慈禧下令将珍妃赐死,太监就将珍妃投进了井里,而那口井也就是现代的珍妃井。
㈡ 故宫里一些著名景点的介绍
故宫是很多人暑假旅游去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故宫就是以前皇帝住的地方。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皇宫。迄今已经近600年历经24个皇帝。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其他四个是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
目前故宫开放区域有限,只有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慈宁宫等部分院落开放。珍宝馆、钟表馆等室内展厅、城墙等都没有开放。
前年我们一家三口去北京游玩,去了故宫,进了故宫每个人可以拿一个解说器,解说器中会向你解说故宫各处房屋的介绍,你走到哪,它就会向你介绍眼前的景点。
故宫博物院
故宫值得一看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有兴趣还是自己亲自去看了才知道。
㈢ 故宫里最著名的景点是哪
1,神武门
神武门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
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2,东、西华门,东华门
东、西华门,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3,太和门
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
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4,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5,中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㈣ 故宫有哪些景点要详细介绍
故宫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南为工作区,即外朝,北为生活区,即内廷。外朝内内廷的所有建容筑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对称,秩序井然。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这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为“三宫六院”。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故宫规制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收藏有许多的稀世文物,是我国古代建筑、文化、艺术的精华。
游故宫最好以中路为主,若时间许可的话,可到西路走走看看。
㈤ 故宫里都有哪些景点
截至2012年,故宫博物院开放的宫殿有:
中路:1午门 2太和门 3太和殿 4中和殿 5保和殿 6乾清门 7乾清宫(两侧弘德殿 昭仁殿等不开放) 8交泰殿 9坤宁宫 10坤宁门 11御花园建筑群 12神武门
西路:1武英殿建筑群(作书画馆,展览换陈期间不开放)
2养心殿建筑群(只开放正殿 后殿 东西配殿 体顺堂)
3永寿宫(曾作嫔妃生活展,现不开放,拟再开放)
4翊坤宫 体和殿
5储秀宫 丽景轩(作溥仪宫中生活展) 6太极殿 体元殿 长春宫
东路:1文华殿建筑群(作陶瓷馆,文渊阁不开放)
2景阳宫(作金银器展)
3钟粹宫(作乾隆玉器展)
4延禧宫(书画研究中心,不定时开放)
5景仁宫(作捐献馆,换陈期间不开放)
6斋宫(作临时展览展馆,无展览时不开放,2012年4月-5月1日开放)
7奉先殿(作钟表馆,需额外交10元参观)
8东华门(可从东华门出,不能购票进入)
9宁寿全宫(作珍宝馆 石鼓馆 戏曲馆):
中路:九龙壁 皇极门 宁寿门 皇极殿(2012年4月后能进殿参观屏风宝座原状陈设) 宁寿宫(内部不开放)
养性门 养性殿 乐寿堂 颐和轩
西路:乾隆花园的第一、二、五进院落
东路:畅音阁、阅是楼(作戏曲馆)
以往开放情况:永和宫 曾作 铜镜展,2009年末起关闭
咸福宫 曾作 慈禧垂帘听政展,原状陈设,2010年起关闭
承乾宫 曾作 青铜器展,2009年末起关闭
永寿宫 曾作 嫔妃生活展,2011年起关闭
慈宁宫 曾作 展馆,现拟作雕塑馆开放
21世纪后新开放区域:文华殿建筑群 武英殿建筑群
㈥ 故宫里御花园的介绍
紫禁城内最大的花园为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从明景泰六年(1455年)开始增建,历经数代。
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6)紫禁城里的景点介绍扩展阅读:
故宫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园》
利用三维特效再现全貌,展示现实中无法赏玩的区域,VR重现故宫御花园盛景。
2018年12月19日起,故宫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园》,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看到已经消失或尚未开放的御花园区域。
《御花园》VR节目时长20分钟,其中节目视频15分钟、互动环节5分钟。该节目首次应用行业内领先的三维引擎实时渲染光影,充分展现御花园在一天中的不同风采;虚拟世界复原了御花园中曾经饲养的小鹿、游鱼和曾种植过的海棠树等,在直观展现御花园历史风貌的同时,营造出活泼灵动的园林空间。一些现在很难抵达的御花园区域也通过VR开放。
㈦ 描写故宫里面的景点
1、乾清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檐角置脊9个。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2、太和门
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
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
3、三大殿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金銮殿)、中和殿、保和殿,建筑十分宏伟,是明清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乳登基即位,大婚,重要节日之类的,一进故宫没多久,就可以看到,太显眼了。其中太和殿规模最大,就是俗称的“金銮殿”。三大殿是通常意义上的“外朝”,是皇帝的工作区,一般是看不到后妃的。
4、养心殿
自雍正开始,清朝皇帝的寝宫就转移到了养心殿,养心殿应该是各种清宫戏里被提及最频繁的宫殿里了。不过,养心殿目前正在大修(2018年9月3日正式开始,预计要两年时间,2020年才重新开放)。
5、外朝
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它宽60.1米,深33.33米,高35.05米。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要在这里举行盛大仪式,其时数千人山呼“万岁”,数百种礼器钟鼓齐鸣,极尽皇家气派。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的场所。
㈧ 北京故宫景点的详细介绍
1、乾清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清两代曾因数次被焚毁而重建,现有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年)所建。
乾清宫为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座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自台面至正脊高20余米
,檐角置脊9个。殿前宽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别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前设鎏金香炉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与乾清门相连。
2、交泰殿
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约为明嘉靖年间建。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
3、坤宁宫
内廷后三宫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沿明制于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顺治十二年(1655年)仿沈阳盛京清宁宫再次重修。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寝宫。
(8)紫禁城里的景点介绍扩展阅读:
故宫的修建
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下令营造宫城,一项浩大的工程就此启动。建造宫殿所需的木料来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由山上砍伐下来之后,经由各地区的河道先运送入长江,顺长江自西而东漂送到大运河,再经大运河北上。
建材中最难采集和运输的是石料。“大量的台基、台阶、栏杆所需要的石料称为汉白玉,这种白色石料产地集中在河北曲阳,离北京有400里之遥。巨大而沉重的石料远距离运送,当时确非易事。
聪明的工匠想出了旱船滑冰的办法,即在沿路打井,利用冬季天寒地冻,取井水泼地成冰,用旱船载石,在冰上用人力拉拽前进。
”三大殿前后的御道石,长16米,宽3.17米,重200余吨,为了运送这块最大的巨石,动用了民工两万余人,沿途挖井140余口……备料工作持续了近10年,现场施工才大规模地开始。把备料和现场施工加在一起,前后历时13年,紫禁城建成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