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族大教堂景点介绍
Ⅰ 圣家族大教堂的参观信息
圣家堂附近的复地铁有巴制塞罗那地铁2号线、5号线的圣家堂站。公交有19、33、34、43、44、50、51、B20和B24。
开放时间如下: 11月至2月:早9点至晚6点; 3月:早9点至晚7点; 4月至9月:早9点至晚8点; 10月:早9点至晚7点; 圣家堂的基础门票为15欧元,带导游游览的门票为24欧元。 游客可以参观中殿、地下圣坛、博物馆、商店和受难、诞生立面上的高塔。游客需要通过搭乘电梯以登上塔顶,受难立面的高塔下行使用电梯,诞生立面的高塔下行需要借助螺旋楼梯。
Ⅱ 神圣家族大教堂的详细资料
教堂雕塑大小与真实模特儿一致(资料图片)
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作“神圣家族教堂”、简称为“圣家堂”,堪称上帝的建筑,它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
奉献给劳动者的守护神——圣约瑟夫的圣家堂,于1884年以新哥特式风格在巴塞罗那市计划区的东北边启建。翌年由高迪接手,高迪生前的最后40年岁月几乎都投注在教堂工程上,不但做了模型研究,甚至藉由镜子反射来观测效果,就连外观上的雕像都是依真实模特儿来雕塑。这座在创意和野心上都属庞大工程的教堂虽至今仍未完工,但光是这95米长、60米宽,估计可容纳万名信徒的内堂规模,就足以撼动人心。
教堂共计有18座高塔,东、西、南侧的“诞生立面”、“复活立面”、“荣耀立面”,目前只完成前两道。描述基督降生的“诞生立面”出自高迪之手,连同北面后龛的墙壁于1912年完成;描写耶稣与十二门徒最后晚餐的“复活立面”,线条简洁的巨大雕塑则是约瑟夫·萨巴拉奇斯于1990年完成的作品,耶稣赴场一景中的士兵形像,是参考米拉之家屋顶的雕塑所创。
教堂内有电梯直达112米高的塔顶,在此游客可将巴塞罗那市容收入眼底。地下室为一间小小的博物馆,展出圣家堂的蓝图、模型,也能看到高迪为“诞生立面”所作的素描、石膏模型,这些能让游客更多体会他为求逼真所付出的心血。
根据保守估计,圣家堂还需要200年的时间才能完工。这一天会不会到来甚至还是个未知数,不过巴塞罗那人仍骄傲视之,满心期待21世纪即将完成的“荣耀立面”。圣家堂深获民心的昂然丰彩,非得亲眼一睹,否则无以领受深刻的悸动。
Ⅲ 圣家族大教堂是谁建造设计的
圣家族来大教堂,这座象征主义风格自的教堂始建于1882年,最初是由安东尼·高迪开始设计建造的。高迪受到中世纪宗教的启迪,把其一生奉献给了这项工程,他给后继者留下的巨大的挑战,这座教堂长110米,高45米,有三个立面,东面代表基督的诞生,西面代表基督受难与死亡,南面象征上帝荣耀的立面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每一面均有四座高塔,共12座,献给十二使徒,名有100米高。教堂还有四座雄伟的钟楼,每一座献给一位《福音书》作者,还有两个巨大的圆形拱顶,分别献给圣母和基督,后者高达170米,教堂地基面采用了哥特式古罗马教堂的长方形交叉通道,五个正厅由交叉通道相连接,并通向另外三间正厅、半圆室和回廊。大师通过这种设计旨在追求一种具有震撼力的垂直感,和天与地之间及神与人之间的交汇点。教堂外形十分独特,满是精美的雕刻,但由于负责设计的天才建筑师高迪,在未完成整项工程之前便去世,所以教堂至今仍未完工。
Ⅳ 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历史
在教堂漫长的建造过程中,高迪曾说过这样的话:“我的客户(上帝)并不着急”。 当高迪于1926年去世时,大教堂的完成度大概在15%到25%之间。 在高迪死后,建筑由首席建筑师苏格拉内(Domènec Sugrañes i Gras)主持,直到被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打断。
部分未完成的建筑、高迪设计的模型和设计工作室在内战期间被毁坏。现在的设计则是基于被大火损坏的原设计和部分现代的改进设计重构而来的。自1940年以来建筑师弗朗塞斯科·金塔纳(Francesc Quintana)、普伊格(Isidre Puig Boada)、路易斯·博奈特(Lluís Bonet i Gari)和弗朗塞斯科·卡多内(Francesc Cardoner)依次接手了工作。 现任负责人是路易斯·博奈特之子乔迪·博奈特(Jordi Bonet i Armengol),自八十年代起在建筑和设计过程中引入了计算机。巴塞罗那当地人乔迪·法利(Jordi Fauli)于2012年接手成为首席建筑师。
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没有任何政府和官方的教会的资金支持,最初的建设得益于个人捐赠。 现在门票收入也是建设的资金来源。 首席建筑师乔迪·法利于2015年10月宣布70%的建设已经完成,建设已经进入了开工建设6座高塔的最后阶段。高塔和教堂的大部分结构将于2026年,高迪逝世的100周年纪念之时完工; 装饰工作将于2030或2032年完工。游客门票为15-20欧元,以支撑每年2500万欧元的建筑预算。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加速了教堂的建设进程。现有的科技可让石料在工地外,由计算机控制的钻机打磨成形,而不必像上世纪一样手工打磨石料。
2013年起,西班牙高速铁路在圣家族大教堂地下的一条穿过巴塞罗那市中心的隧道中开始运行。
这条饱受争议的隧道于2010年3月开始修建。西班牙工程部(Ministerio de Fomento)声称隧道的修建不会为教堂带来风险。圣家堂的工程师和建筑师们则表示反对,认为无法保证隧道不会影响教堂的稳定性。教堂委员会曾组织反对高铁建设但并未成功。 2013年1月8日这一隧道正式投入使用,隧道内的轨道采用了将铁轨嵌入弹性材料的工艺以抑制震动。
Ⅳ 圣家族大教堂的建筑设计
高迪最初计划建造18座高塔,按照高度上升的顺序依次是十二门徒、玛利亚、圣经四福音书的作者和最高的耶稣基督。截至2010年,对应诞生立面四门徒和受难立面四门徒的八座高塔已经建成。
四福音书作者对应的高塔将会立有他们各自的象征雕塑:公牛(路加)、天使(马太)、鹰(约翰)和狮子(马可)。中央的耶稣高塔上将立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由于高迪认为自己的作品不能超越神明的创造,塔总高(170米)比巴塞罗那的蒙特惠奇山低一米。较低的高塔上则立着成捆的小麦、圣餐杯和葡萄,象征圣餐礼。
高塔的完工将会使圣家族大教堂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圣家族大教堂共有三个立面:面向东方的“诞生立面”、面向西方的“受难立面”和面向南方还未完工的“荣耀立面”。诞生立面早在1935年教堂施工中断前就已完工,受高迪风格的感染最为直接。 受难立面则是按照高迪1917年的设计构想建造的,于1954年在简要的规划基础上动工,后于1976年完工。受难立面的整体特征简朴而饱经风霜,塔顶的十字架上的耶稣受难像形象憔悴。这些饱受争议的设计来自雕塑家约瑟·苏维拉齐斯(Josep Maria Subirachs)。 荣耀立面的建造始于2002年,将会是三个立面里最大、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主要象征的是耶稣升天。立面同样也会描绘诸如地狱、炼狱等场景,还会包括七宗罪和七美德等元素。 诞生立面 于1894至1930年间建造的诞生立面是首个完成的立面。 着重展现耶稣降生的内容,并装饰有不少令人联想到生命的元素。受高迪的自然主义风格影响,雕刻作品大量采用了自然景观和图像,各自都表现着自己的特质。例如,三条门廊被两根立柱分开,立柱下分别有一只海龟、一只陆龟,各自象征海洋和陆地,同时有因为各自的始终不变就又成了时间的象征。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位于立面两侧的变色龙,象征着变化。
立面朝向东北太阳升起的方向——象征耶稣的诞生。立面分为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一个神学三德(有信、有望、有爱)。有爱门廊上雕有生命之树。该立面上的四座高塔分别对应一个门徒(马提亚、巴拿巴、犹达和西门)。
高迪选择这个立面来为整个教堂的架构和装饰定型。他很清楚自己等不到教堂完工的那天,因此必须要为后人留下可参考的艺术和建筑方面的样例。 他选择这一立面首先进行建造的原因是,这一立面对公众最有吸引力,最贴近大众。他认为如果从受难立面开始建造,会给人无情、赤裸的感觉,这样在诞生立面开始建造之前人们就会对其敬而远之。 受难立面 与装饰丰富的诞生立面相比,受难立面更为朴素简单,由大量光秃秃的石头组成,上刻有醒目的直线,与骨架上的骨骼相仿。为展现耶稣的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折磨,立面旨在描绘人的罪过。立面的建造基于高迪留给后人的设计图纸和指导,开始自1954年。 立面的高塔在1976年完工,1987年在约瑟·苏维拉齐斯的带领下一队雕塑家开始对其上的诸多场景和细节展开雕刻。他们的目标是通过刚硬的表现形式引发出极富表现力的效果。高迪的设计意图是为了让立面将恐惧感带给参观者。通过“破坏”弧线、“切断”立柱,凭借明暗配合,进一步展现耶稣受难的深重与残忍。
朝向日落的方向——象征、暗示耶稣的死亡,受难立面由六根倾斜的红杉树般的巨大立柱支撑,上端则是由八根骨头型支柱组成的金字塔状的三角楣饰,最顶端是十字架和荆棘编成的冠冕。四座高塔分别代表一个门徒(雅各、多马、腓力和巴多罗买)。与诞生立面相仿,受难立面有三个门廊,各自代表三德中的一个。
立面上雕刻的场景可分为三个阶段,呈“S”型排列,展现的是耶稣的“苦路”。最低的一层来自于耶稣受难前夜,中间层描述的是耶稣受难当天,第三层描述的则是耶稣的埋葬和复活。连接代表多马和巴多罗买的两座高塔的,是象征耶稣升天的铜像。 荣耀立面 最大型最引人注目的荣耀立面自2002年开始修建。荣耀立面将会成为三个立面中的主立面,从这个里面可以直接进入中殿。立面展现耶稣成神升天的经历:死亡、最后的审判和荣耀,而地狱则是留给那些违背上帝旨意的人的。意识到自己等不到教堂完工的那天,高迪制作了教堂模型,该模型在1936年被摧毁,但模型的碎片为立面的建造提供了基础。该立面的建设将会涉及拆除教堂南方街道上的街区。荣耀立面的阶梯将会接续从街道原址建造的有象征地狱和罪恶的装饰的地下通路。立面的门廊将会立有七个石柱,象征属灵的恩赐。立柱底端会有七宗罪的象征物,顶端则会有七美德的象征物。 圣家堂的设计为拉丁十字架式,内有五条走廊。中殿的拱顶高达45米,侧殿拱顶高30米。十字型翼部有三条走廊。立柱间隔7.5米。半圆形后殿的立柱,由于基于比利亚尔的设计间隔稍有不同,部分立柱的设计在回廊中进行了过渡调整,使得平面图上立柱的分布呈马蹄铁形。十字架构的汇聚处是四根斑岩立柱,支撑起了巨大的双曲面结构,周围则还有十二个围成环形的双曲面(仍在建设)。圣家堂中央的弧顶高达60米,半圆形后殿上另有一个高至75米的双曲面穹顶。高迪的设计意图是让站在主入口的参观者能够直接看到中殿、十字和后殿的拱顶;所以拱顶的高度依次升高。
内部的立柱是高迪独特的设计作品。除了分叉以进一步支撑重量,它们千变万化的表面纹理是多种几何图形拼合的结果。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基底方形的立柱随着高度的升高变成了八边形,接着又成了六边形,最后变化成了圆形,这是螺旋状立柱三维拼合的产物。
教堂内部各种构造的面都不是平面,内部装饰全面而丰富,多数的抽象形状由平滑的曲线和锯齿状的节点组合而成。即便是细节层面的设计,例如楼梯的铁栏杆也经过了富有曲线美的加工。
高迪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他曾说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这也正是圣家堂表现出的独有特质。高塔和屋顶的许多画龙点睛的细小元素等等,是由威尼斯琉璃做成的马赛克,并涂以异彩纷呈的釉饰。内部的光影效果,除去各种各样的石料等建筑材料的辉映外,还因有不少象征性的装饰,例如彩色玻璃等等。 管风琴 2010年,教堂内殿安装了管风琴。 管风琴有26个音栓(1492个音管),2个手键和1个脚踏板。
为了克服教堂的建筑设计和规模大带来的独有的声学挑战,教堂内部的其他地点还会额外加装几座管风琴,这几座管风琴既可以单独(借助各自的控制台)也可以同时(借助一个可移动的控制台)演奏,全部完工时约有8000个音管。
Ⅵ 谁知道“圣家族大教堂”设计者的其它作品以及设计者的具体资料
设计者是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 Cornet,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建筑风格。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华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用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高迪最早接受的主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也称圣家族教堂,1883—目前仍在建设中),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感染力的建筑物(高迪去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礼拜堂和古埃尔公园。·四、高迪主要作品
早期作品——东方风格
科米亚随性屋 比森斯之家(又译维森斯住宅) 古埃尔之家 古埃尔馆 ·
哥特主义及现代主义风格作品
特瑞莎学院 阿斯托尔加主教堂 博丁内斯之家 古埃尔酒窖 卡尔韦特之家 贝列斯瓜尔特之家 马略卡大教堂
自然主义作品
古埃尔公园,米拉莱斯之门,科洛尼亚小教堂,巴特罗之家,米拉之家(又译米拉公寓、亦被称为采石场) 神圣家族教堂
没有执行的设计图:纽约饭店
Ⅶ 这是圣家族大教堂图片 写观后感
神圣家族大教堂,来简称圣家族教堂,是源高迪最为著名的作品。他将自己毕生的才华和灵感完全倾注于这座伟大的教堂,使之成为教堂建筑史上最伟大,独一无二的杰作。在欧洲旅行过的都知道,随便哪一个城市,都会有一座或华丽,或雄伟,或伟岸,或精致的教堂,某种程度上,它们或多或少的具有非常相似的气质。而圣家族教堂,是个与众不同的大特例!它的复杂曲线,它的变幻莫测,它的慑人心魄,它的巧夺天工,是永远找不到另外一座可以媲美的建筑的。所以,来西班牙,来巴塞罗那,一定要来看看这座教堂。
安东尼奥.高迪,终生未娶,为了圣家族大教堂,他贡献了43年,后来直接住在教堂的工地,直到1926年被一辆车撞倒后去世。当时他衣衫破旧,路人还以为是流浪汉,后来发现竟然是高迪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圣家族教堂地下。
这座教堂动工于1884年,建了126年,至今仍然在建造过程中,预计在2030年方可完成,但是根据西班牙的工程进度和剩下的工程内容,我估计是不大可能准时完成的。在你远眺巴塞罗那的时候,它很容易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下图中右边好几个尖尖顶的建筑就是了。它就像从地上冒出来的一般,俯视群雄。
Ⅷ 圣家族大教堂的文化价值
复杂形体建筑由于其独特的形式、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一些纪念性的建筑中为建筑师及参版观者所推崇。作为复权杂性体建筑,圣家族大教堂的建造虽然持续了一百多年,中途停工多次,主建筑师也换了近十轮,但最后的建成效果却高度符合高迪设计的原貌,并没有因其形体的特殊性出现设计过程和建造过程的脱节。这对于建造当代的复杂性体建筑来说,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此外,圣家族大教堂的建造时间长久,其建造的历史与技术发展的历史几乎同步,许多新技术的运用都体现到了它的建造中,这使得圣家族大教堂成为了一个比较分析不同时期技术方面异同的难能可贵的例子,对于建造当代复杂性体建筑有重要意义。
圣家族大教堂的造型奇特,最与众不同的是教堂大门所对应的三个立面,建筑风格截然相反,而每种风格又与传统教堂的大门完全不同。这种完全不同甚至怪异的建筑风格统一地表现在历来严肃和教条的教堂建筑上,并且在漫长的历史中保留下来未见有教徒们的异议,这本身就令人不可思议。从其整体设计和装饰手法而言,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宗教建筑设计规范。强烈的艺术欲望通过宗教建筑显示出来,结果产生了一种不伦不类的怪异形式。圣家堂成了一个起先河作用的杰作,并以独具一格的姿态闻名于世。
Ⅸ 高迪创作圣家族大教堂的文化时代背景
圣家族大教堂是西班牙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的毕生代表作。它位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2年,目前仍在修建中。官方预计2050年竣工。
建立教堂的目的在于使其成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城市社会活动中心,原计划不仅有教堂还有相应的学校、工厂、会议厅等等。教堂的位置在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是巴塞罗那的标志性建筑。教堂最初被命名贫民教堂,曾一度改称新教堂,最后决定取名神圣家族教堂,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奉献给劳动者的守护神——圣约瑟夫的圣家堂,于1884年以新哥特式风格在都市计划区的东北边启建。翌年由高迪接手,生前的最后四十年岁月几乎都投注在教堂工程上,不但做了模型研究,甚至籍由镜子反射来观测效果,就连外观上的雕像都是依真实模特儿来雕塑。这座在创意和野心上都属庞大工程的教堂虽至今仍未完工,但光是这95米长、60米宽,估计可容纳万名信徒的规模,就足以撼动人心。
当罗马教皇利奥十三世宣布支持建筑这一教堂时,巴塞罗那人马上便喜欢上这座教堂,也爱上它的建筑师高迪了。1926年6月10日,巴塞罗那举行有轨电车通车典礼,全城喜气洋洋。装饰着彩旗、鲜花的电车在欢快的乐曲声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开动了……突然,电车把一位老人撞倒了!
起初,没有人知道他就是高迪。他穿着寒酸,形容枯槁,人们以为这个糟老头子只是个乞丐罢了。他被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断了气。还多亏一个老太太认出了他,不然就会被当做流浪汉被草草埋葬了。
Ⅹ 圣家族大教堂英文介绍
The church is commonly known as the Sagrada Famí, is a large Roman Catholic church in Barcelona, Catalonia, Spain, designed by Catalan architect Antoni Gaudí (1852–1926). Although incomplete, the church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and in November 2010 was consecrated and proclaimed a minor basilica by Pope Benedict XVI.
Though construction of Sagrada Família had commenced in 1882, Gaudí became involved in 1883,taking over the project and transforming it with his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style—combining Gothic and curvilinear Art Nouveau forms.
Gaudí devoted his last years to the project and at the time of his death in 1926, less than a quarter of the project was complete.Sagrada Família's construction progressed slowly as it relied on private donations and was interrupted by the Spanish Civil War—only to resume intermittent progress in the 1950s. Construction passed the mid-point in 2010 with some of the project's greatest challenges remainingand an anticipated completion date of 2026—the centennial of Gaudí's death. The basílica has a long history of dividing the citizens of Barcelona—over the initial possibility it might compete with Barcelona's cathedral, over Gaudí's design itself, over the possibility that work after Gaudí's death disregarded his design,and the recent possibility that an underground tunnel of Spain's high-speed train could disturb its stability.
Describing Sagrada Familia, art Critic Rainer Zerbst said "it is probably impossible to find a church building anything like it in the entire history of art"and Paul Goldberger called it 'the most extraordinary personal interpretation of Gothic architecture since the Middle 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