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度假景点 » 颐和园景点介绍和历史

颐和园景点介绍和历史

发布时间: 2020-12-20 02:49:45

1. 颐和园简介和历史,以及昔日的辉煌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那时,中国的清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国力强盛,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当时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位皇帝乾隆,他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的存银,以“兴修水利、为母祝寿”为名,选定燕山脚下一处具有江南水乡风韵的绝妙之处,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继承了历代皇家园林的成就,荟萃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苑,当时名为“清漪园”,成为三山五园中最能彰显皇家气派的一座园林。
其实不光是清漪园,在大部分的园林题名中,乾隆大都赋予深意,而清漪园则是直接以景观特征命名,没有沿用惯例。这是因为自宣布建园祝寿开始,乾隆就立刻确定了山名和水名,并且写下了《万寿山昆明湖记》,其中深意已经说尽,所以概括整体风貌的园名反而难以确定,曾有“金海龙王庙行宫”、“万寿山行宫”、“万寿山别墅”等代称,他们或从水论,或从山论,动工一年之后乾隆皇帝才把园子的名称确定下来。
“清漪”一词强调了园中的水景,毕竟这一景观在皇家各园中最为突出,乾隆诗咏道:“一字由来不曾著,风流尽是得昆明!”。另外在三山五园中,清漪园不属于朝政居住的离宫,这也是以景命名的原因。由于“万寿山”名称出现的很早,更适合祝寿初衷,因此在皇帝诗赋、宫廷记载或档案中,“万寿山”之名常常代替“清漪园”使用。乾隆时候每一座新园的建成,都要制作一方公文印玺,唯有这座清漪园制作了两方,分别为“万寿山昆明湖宝”和“万寿山清漪园宝”。
自乾隆十六年正月初九题名开始,至光绪十四年二月初一宣布改名为止,“清漪园”这个名称沿用了137年,乾隆皇帝御笔“清漪园”匾文收藏于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
乾隆之后,嘉庆、道光和咸丰也都曾游幸清漪园,不过他们留下的清漪园痕迹非常少。不幸的是,这座举世无双的清漪园在1860年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一起,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大量抢掠并且焚毁。
不过幸运的是,清漪园最终被重建。1886年,慈禧太后下令在清漪园的遗址上将其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颐和园”。颐和园相比清漪园,减少并改变了不少建筑,规模比起清漪园相差了不少,毕竟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晚清,无力复原曾经的清漪园。
在颐和园名称之前,清代皇家宫苑中已经有数处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同名殿堂,寓意相同。位于紫禁城的颐和轩,避暑山庄的颐和书屋,都是乾隆皇帝预备自己归政之后的颐养住所。而乾隆皇帝最早命名的“颐和殿”则是为皇太后所建,位于沈阳故宫,、是乾隆皇帝北巡盛京时为母亲修建的寝宫。历代清朝皇帝都注重孝行,康乾二帝更是身体力行,为后代所尊崇,尤其是乾隆皇帝为母祝寿的盛况,更是后来慈禧重修颐和园的借口。
曾经,这里为庆祝崇庆太后60大寿,从紫禁城到清漪园沿途设置万寿彩棚,此后又在园中举行了崇庆太后的70、80大寿。咸丰十年清漪园被毁后,同治皇帝曾经想修复圆明园供慈禧享乐,但是由于财政困难,户部拿不出银子,外加大臣们的坚决反对,此事才作罢。后来慈禧找了个理由,她表示“载湉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而自己要规整养老,于光绪十四年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昭告天下:万寿山大报恩延寿寺为乾隆皇帝为母三次祝寿之地,她想继承先辈典范,于是改清漪园为颐和园,殿宇适量修葺,以备临幸。
光绪“遵循”祖上的孝行,慈禧“效仿”乾隆皇帝的归政。于是挪用了乾隆皇帝的旧题以及海军军费的园林,就这样名正言顺了。随着工程的完成,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常驻园中,每年十月十日群臣再次祝寿。光绪甲午年还曾准备仿乾隆皇帝为母祝寿那样从紫禁城到颐和园搭万寿彩棚,但由于那年甲午战争战败,所以只好停止。
但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慈禧西逃,颐和园又一次遭受了一定的破坏。此后在1902年清政府又一次部分重修。纵观三山五园的命运,颐和园算是经历最大规模恢复的园林。清朝政治中心圆明园被毁之后,建筑仅存遗迹,而且其文物流离失所了150年,而康乾时期辉煌一百多年的畅春园甚至连一个地名都没有留下来。但颐和园经历1903年重建以及后来共和国的修缮和复原,恢复了不少曾经的建筑。另外颐和园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皇家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1998年,颐和园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方皇家园林文化的代表。

2. 颐和园简介和历史

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百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

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北京西北郊原有瓮山,为燕山余脉,山下有湖,称七里澧、大泊湖 、瓮山泊、西湖。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后荒废。此后瓮山周围的园林逐渐增多。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

3. 关于颐和园的简单介绍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

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3)颐和园景点介绍和历史扩展阅读:

颐和园风景游览区

1、东宫门区:在颐和园最东边。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东宫门现在是颐和园的正门,它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

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2、万寿山前景区:景区由两条垂直对衬的轴线统领,东西轴线是长廊,南北轴线从长廊中部起,依次为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

万寿山原名金山、瓮山,海拔109米,南依昆明湖,以佛香阁为中心,形成了一组气势雄伟、巍峨壮观的建筑群。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宝云阁。登临山顶,可俯看昆明湖景色。

3、后山后湖景区:位于颐和园最北部,建筑较少,林木葱笼,山路曲折,优雅恬静,与前山的华丽形成鲜明对。一组西藏建筑和江南水乡特色的苏州街,布局紧凑,各有妙趣。

4、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

4. 颐和园历史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同时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廿四桥等等。

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尺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 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

颐和园鼎盛时期,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大约220公顷)。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为代表性建筑。古树名木1600余株。

清朝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 光绪十年至二十一年(1884年至1895年),为慈禧太后退居休养,以光绪帝名义下令重建清漪园。

由于经费有限,乃集中财力修复前山建筑群,并在昆明湖四周加筑围墙,改名颐和园,成为离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

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

(4)颐和园景点介绍和历史扩展阅读:

清漪园营建之前,其前身西湖瓮山一带是京城西北郊一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尤其瓮山泊(西湖)美妙天成的自然景象,不但成为京城百姓游玩赏景的佳处,也吸引着统治者和达官贵人徜徉其间。在西湖周围,稻田、寺庙、村庄星罗棋布,与山湖共同组成一幅宛如江南的优美画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颐和园

5. 颐和园景点介绍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又称清漪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按照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建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景色极具优雅,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区域概览
颐和园规模宏大,全园可分3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玉澜堂、乐寿堂为主体的帝后生活区;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为主的苑园游览区。
整个园区约四分之三为昆明湖所占据,湖畔有亭、台、楼、阁、廊、榭等建筑物百余座三千余间,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等皆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游览颐和园不可错过的地方。
泛舟昆明湖
游览颐和园,除了参观金碧辉煌的殿堂建筑,乘坐景区内的游船,泛舟昆明湖上,既轻松惬意,又不误观光赏景。园内有游船码头8个:八方亭、文昌阁、玉澜堂、排云殿、石丈亭、铜牛、石舫和南湖岛,5种不同类型的游船:脚踏船、手划船、电瓶船、龙船和大型画舫。游船价格路线各异,可各取所需。

园内餐饮
颐和园面积较大,完整的游览完至少要4-5个小时。逛得累了饿了,可以坐下来补充下能量。园内共有三个快餐亭,分别位于知春亭、排云殿东九间和石丈亭处,主要经营日常饭菜和面食,价格相对来说还算公道。
如果想要应景儿,园内还有一处专营宫廷御膳的老字号饭庄:听鹂馆,在那里可以品尝到具有宫廷风味的食物,不过价格就比日常菜贵一些了。
开放时间:
旺季(4-10月):大门开放时间6:30-18:00;园中园开放时间8:30-17:00;最晚离园时间20:00。 淡季(11-次年3月):大门开放时间7:00-17:00;园中园开放时间9:00-16:00;最晚离园时间19:00。
门票信息:
旺季30元,淡季20元。园中园门票(不分淡旺季):德和园5元,排云殿-佛香阁10元,苏州街10元,文昌院20元。联票:旺季60元,淡季50元(含大门票、园中园)。

6. 颐和园重要景点的介绍

北京旅游-颐和园简介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 年 3 月 4 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评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的造园准则。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占地 2.97 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园中有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 20 余处, 3000 余间古建筑,面积 70000 多平方米,古树名木 1600 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烟波浩淼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 " 海上仙山 " 。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雄伟,气势磅礴。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湖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 " 文化建园 " 为宗旨,用 " 一种精神五种意识六个一流 " 的企业文化统领职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1998 年 12 月 2 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近年来,颐和园先后获得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首批国家 AAAA 级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 2000 年顺利通过国际标准化的 ISO9000 和 14000 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使颐和园的管理、保护、研究迈上了规范、科学、法制的管理轨道。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